工艺参数监控记录

工艺参数监控记录

压铸工艺参数记录表

模具号:合金牌号:产品型号:编号:BL.QR/SC-23 A/0

月日操作者设备型号留模时

间/S

余料饼

厚/MM

模具冷却

(有、无)

合金温度/°C

压射表

压/MPa

压射速度

慢压射行

程/mm

产品数量

控制表检测表慢压射二级压射成品自检废品/件自检废品率/%

P+T焊接工艺参数

P+T焊接设备对不锈钢产品工艺的要求 一、P+T焊接设备: 该设备由纵缝机、环缝机组成,适用于碳钢、不锈钢以及某些有色金属对接焊接。 纵缝机参数: 1、3-8mm 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不填丝焊接; 8-14mm 板厚要求开坡口等离子焊接,然后用填丝盖面。拖罩保护焊缝。 2、工件精度要求: 焊缝直线度要求10m长直线度误差≤2mm(直线度不能保障时,可通过摄像监控系统调整焊枪位置) 对接间隙≤1/10T(T 为试件板厚)且不大于 错边≤(T 为试件板厚)且不大于1mm 3.工作对象 ①直径范围:φ1500~φ3200mm ②工件壁厚: 2-14mm(一次熔透8mm,大于8mm需开坡口填丝) ③工件长度:≤2500 mm ④工件材质:不锈钢、碳钢、钛基合金等 工件施焊端面采用机械加工,拼缝要求规则均匀 4.设备参数

可夹持最小壁厚: 2mm 可夹持最大壁厚: 14mm 焊枪行走速度: 100-3000mm/min 跟踪滑板速度:≤200mm/min 液压升降台承载:≤6T 一、设备的用途: 等离子环缝焊接系统用于各类碳钢\合金钢(碳钢、不锈钢、钛基合金等)环缝焊接,采用等离子焊接工艺,壁厚8mm以下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一次性单面焊双面成形。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焊接;对于8mm 板厚以上视情况采用等离子添丝焊接的方式。焊接时正面有拖罩保护焊缝,反面有背气保护系统 设备采用一套飞马特等离子焊接系统和一套KM4030焊接操作机,一套视频系统,一套20T可调式滚轮架,采用等离子高效焊接,实现工件的环缝焊接。 电控系统部分以三菱PLC为控制核心,能够准确控制设备的各种动作,操作盒上安装有触摸屏,便于修改各项控制参数,使用安全可靠,故障率低。 1、焊接成型工艺: 2-8mm 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不填丝焊接; 8-14mm 板厚要求开坡口等离子焊接,然后用TIG填丝盖面。拖罩保护焊缝。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视频监控技术规范书 第一章概述与总体技术要求 1.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1.1.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报警与监控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技术,构建具有信息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能够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控的监控综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对需要防范和监控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视频监控、报警处置,并可为城市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平台。 2.监控设备。用于监控的信息采集、编码、处理、存储、传输、安全控制等设备。 3.监控资源。监控设备和各类监控系统提供的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资源信息,主要分为社会监控资源和公安监控资源。社会监控资源,指社会各企事业、个人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公安监控资源,指公安机关主导建设的监控资源。 4.监控平台。对联网系统内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处理,对设备和网络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业务服务的平台。用户通过调用监控平台的服务来进行监控管理、业务处理。 5.监控中心。对各类报警与监控资源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场所。 6.用户。是资源使用者,通过共享平台的接口访问,来使用共享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监控管理和业务处理。主要包括用户终端和应用系统。 7.视频专网。专用于承载监控系统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网络,并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 8.流媒体。能以一定策略控制、可连续传输、以稳定的码流速率输出、可连续实施播放的数字视频、音频数据流。 9.卡口监控系统。利用光电、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远程数据通信等技术对经过卡口的车辆图像和车辆信息进行全天候实时采集、识别、记录、比对、监测的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完成布/撤控、报警、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10.卡口前端车辆图像捕获率。卡口前端摄像机记录的有效车辆数与实际通过卡口的车辆数的百分比。11.号牌捕获率。号牌被自动识别的车辆数与号牌信息有效的车辆总数的百分比。 12.SIP协议。由IETF组织制定的多方多媒体通信的框架协议。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13.SIP设备。支持通信协议SIP的监控资源和设备,主要有网络摄像机、编码器、报警、出入口控制与存储设备等。 14.SIP网关。负责在SIP网络和非SIP网络之间协议转换,以实现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用于不同标准的监控系统之间对接的协议转换。 15.边界接入平台。保证与监控平台不在同一安全域内的监控资源接入监控平台的安全性,不在同一个安全域内的资源的系统不能直接接入和进行访问,需要通过边界接入平台才能进行IP方式的接入。 16.高清视频。由美国影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指经过视频编码后的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 以上(含)的数字视频,即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像素的监控图像。 17.高清摄像机。指摄像机图像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本规范未指明的均为1080P以上的高清摄像机。18.网络摄像机。网络摄像机是拥有独立的IP地址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监控的智能化产品,它可以通过LAN,或者是无线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网络上。 1.1.2 符号及缩略语 720P 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扫描的视频图像

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书

实用文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技术要求 XXXX公司 O—四年十月

文案大全

招标项目技术要求 说明:对于招标文件中标有“ * ”下画线的条款,投标人必须满足;对这些条款的偏 离可能会导致废标。 1适用范围及工程概况 1.1适用范围 本项目要求书适用于 10kV & 0.4 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 所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满 足实现高、中、低压设备智能化监控的集成。 1.2 工程概况 本项目变电所为10kV 变电站和0.4 kV 变电所,工程内容为 10kV 变电站增加一台高压配电设 备,0.4kV 变 电所增加相应的一套低压配电设备。 投标单位需将0.4 kV 变电所按照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要求进行系统集成,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要求提供系统后台硬 件及软件,软件必须有免于买方第三方侵权起诉的完整知识产权。 1.2.2设计并实施系统综合布线,该布线内容除网络布线外尚需包含低压柜等智能设备的通讯网络系 统的二次接线设计、端子排布置设计和供货及现场接线等。 1.2.3*提供智能仪表 YYEL2000系列硬件和配套的通讯接口软件,并接入监控系统,要求监控系统完 整采集中标设备可提供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 1.2.4提供系统所需的操作台、椅、控制柜等。 2供货范围及工程要求 *投标方必须是施耐德公司电力配电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并且须具有相关的授权书资质; 近三年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力监控系统的系统集成业绩。 2.1 *低压开关柜上的多功能智能型电力参数测量仪必须为 液晶显示屏、 10 模块、通讯接口等。 2.2设备的生产制造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卖方责任范围 负责提供所供系统(设备)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要求,配合相关的接口设计。 提供所供系统(设备)的技术文件、拓扑图、技术资料及与其它(系统)设备的接口设计。 YYEL2000系列,每台仪表应配置大屏幕 2.3 设备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设备的交货地点:XXXXX 工地。 2.5 设备的交货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 1个月内。 2.6 设备的现场安装、调试:现场条件具备后进场。 3.1 负责监控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 3.2 3.3 3.4 负责对买方技术人员的培训。

关键工艺参数确认的SOP

关键工艺参数确认的SOP 1 目的: 定义关键工艺参数,建立关键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评估程序,加强对关键工艺参数的理解和识别,便于日常操作。 2 范围: 总公司及分子公司原料药线的中间体和原料药产品的生产。所有GMP条件下生产的中间体和原料药必须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确认。 3 责任者: 研发部、生产技术部、QC、QR、QA 3.1研发部、生产技术部 -组织和领导对质量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起草确认方案和报告 -具体实施确认工作 -在确认工作结束后对工艺参数、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列表 -对工艺耐受性进行分析提供支持 -对生产提供支持 -提供工艺确认中相关的文件 -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任何必要的、额外的工艺确认工作的实施 3.2生产部门 -组织和领导工艺耐受性分析工作 -对工艺耐受性分析进行文件记录 -按照工艺规程中的工艺参数执行生产 3.3 化验室 -在工艺确认的过程中提供分析支持 -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3.4 质量管理部 -对质量风险分析提供支持 -批准确认方案和报告 -对工艺耐受性分析工作提供支持 -审核和批准的工艺参数列表 -对工艺规程中所列的工艺参数的正确实施进行审核 -对工艺验证后工艺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产品年度回顾)

3.5 产品经理或项目负责人 -根据产品的需求和客户要求,开始工艺确认工作 -审核和批准的生产工艺参数列表 -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对进一步的确认工作的申请进行评估 4 程序 4.2 基本原则及内容 4.2.1在产品小试开发结束后,应初步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并将其列入开发报告中 4.2.2关键工艺参数的确认应该包括: -确定可能影响API质量的工艺参数的关键属性 -确定每个关键工艺参数的范围 4.3. 先决条件 4.3.1关键工艺参数应明确界定(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定义),然后确认工作才可以开始 4.3.2关键工艺参数的设置,应该经过技术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组织讨论后,以书面的形式确认。 4.3.3确认关键工艺参数之前,成品的标准很分析方法要提前进行确认。 4.3.4起始原料、中间体和最后中间体应该已经确定。 4.3.5对整个反应过程用到的关键原料、中间体的来源已经确认。 4.3.6中间体的质量标准的设置应该要确保由这个标准下的中间体可以得到合格的最终产品。中间体的标准设置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可能影响的成品的全部标准。

《数字高清视频系统技术规范》-2012

ICS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47 —2012 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Digital High-Definition & Visual Surveillance System 2012 – 05 - 04 发布 2012 - 08 - 05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5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6 4 系统设计原则------------------------------------9 5 系统管理---------------------------------------10 6 系统技术参数-----------------------------------10 7 系统设计---------------------------------------13 8 施工-------------------------------------------16 9 方案论证、工程检测、竣工验收要求---------------1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备选器材的技术要求----------25 2

前言 本标准是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通用技术规范,可作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的参考依据,也是保证我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设质量,维护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在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福建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和福建省公安厅关于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以高清、网络、数字及智能的技术特点为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安防器材的发展,针对我省安防领域,制定了措施得当、管理到位、引导正确、切实有效的地方标准。 本标准对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提出了基本的技术和系统配置要求,制定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工程施工和验收以及管理应遵循的规定。本标准所指的数字高清视频监控原则上要求建设、使用720P及以上 产品与系统,但可兼容已经建设的分辨率720P以下的数字或模拟系统。 本标准由福建省公安厅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 建省公安厅科技通信处、福建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天马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东升、阮星、陈佑、陈奋忠、黄文、陈延安、李满生、郑维宏、赖齐、翁玉官、林毅坚、林新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公安厅安全技术防范办公室负责条文的解释。 3

焊线工艺参数规范

焊线工艺规范 1 范围 (2) 2 工艺 (2) 3 焊接工艺参数范围 (3) 4 工艺调试程序 (5) 5 工艺制具的选用 (6) 6 注意事项 (8)

1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确定了压焊的工艺能力、工艺要求 .工艺参数、工艺调试程序、工艺制具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1.2 适用范围 1.2.1 ASM-Eagle60. k&s1488机型。 1.2.2 适用于目前在线加工的所有产品。 2 工艺 2.1 工艺能力 2.1.1 接垫最小尺寸:45μm×45μm 2.1.2 最小接垫节距(相邻两接垫中心间距离):≥60μm 2.1.3 最低线弧高度:≥6 mil 2.1.4 最大线弧长度:≤7mm 2.1.5 最高线弧高度:16mil 2.1.6 直径:Eagle60:Ф18—75um , K&S1488: Ф18—50um 2.2 工艺要求 2.2.1 键合位置 2.2.1.1 键合面积不能有1/4以上在芯片压点之外,或触及其他金属体和没有钝化层的划片方 格。 2.2.1.2 在同一焊点上进行第二次键合,重叠面积不能大于前键合面积的1/3。 2.2.1.3 引线键合后与相邻的焊点或芯片压点相距不能小于引线直径的1倍。 2.2.2 焊点状态 2.2.2.1 键合面积的宽度不能小于引线直径的1倍或大于引线直径的3倍。 2.2.2.2 焊点的长度:键合面积的长度不能小于引线直径的1倍或大于引线直径的4倍。 2.2.2.3 不能因缺尾而造成键合面积减少1/4,丝尾的总长不能超出引线直径的2倍。 2.2.2.4 键合的痕迹不能小于键合面积的2/3,且不能有虚焊和脱焊。 2.2.3 弧度 2.2. 3.1 引线不能有任何超过引线直径1/4的刻痕、损伤、死弯等。 2.2. 3.2 引线不能有任何不自然拱形弯曲,且拱丝高度不小于引线直径的6倍,弯屏后拱丝最 高点与屏蔽罩的距离不应小于2倍引线直径。 2.2. 3.3 不能使引线下塌在芯片边缘上或其距离小于引线直径的1倍。 2.2. 3.4 引线松动而造成相邻两引线间距小于引线直径的1倍或穿过其他引线和压点。 2.2. 3.5 焊点与引线之间不能有大于30o的夹角。

P+T焊接工艺参数

P+T焊接工艺参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P+T焊接设备对不锈钢产品工艺的要求 一、P+T焊接设备: 该设备由纵缝机、环缝机组成,适用于碳钢、不锈钢以及某些有色金属对接焊接。 纵缝机参数: 1、3-8mm 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不填丝焊接; 8-14mm 板厚要求开坡口等离子焊接,然后用填丝盖面。拖罩保护焊缝。 2、工件精度要求: 焊缝直线度要求10m长直线度误差≤2mm(直线度不能保障时,可通过摄像监控系统调整焊枪位置) 对接间隙≤1/10T(T 为试件板厚)且不大于0.5mm 错边≤0.2T(T 为试件板厚)且不大于1mm 3.工作对象 ①直径范围:φ1500~φ3200mm ②工件壁厚: 2-14mm(一次熔透8mm,大于8mm需开坡口填丝) ③工件长度:≤2500 mm ④工件材质:不锈钢、碳钢、钛基合金等 工件施焊端面采用机械加工,拼缝要求规则均匀 4.设备参数

可夹持最小壁厚: 2mm 可夹持最大壁厚: 14mm 焊枪行走速度: 100-3000mm/min 跟踪滑板速度:≤200mm/min 液压升降台承载:≤6T 一、设备的用途: 等离子环缝焊接系统用于各类碳钢\合金钢(碳钢、不锈钢、钛基合金等)环缝焊接,采用等离子焊接工艺,壁厚8mm以下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一次性单面焊双面成形。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焊接;对于8mm 板厚以上视情况采用等离子添丝焊接的方式。焊接时正面有拖罩保护焊缝,反面有背气保护系统 设备采用一套飞马特等离子焊接系统和一套KM4030焊接操作机,一套视频系统,一套20T可调式滚轮架,采用等离子高效焊接,实现工件的环缝焊接。 电控系统部分以三菱PLC为控制核心,能够准确控制设备的各种动作,操作盒上安装有触摸屏,便于修改各项控制参数,使用安全可靠,故障率低。 1、焊接成型工艺: 2-8mm 可不开坡口直接焊接,对于较薄板直接用等离子不填丝焊接; 8-14mm 板厚要求开坡口等离子焊接,然后用TIG填丝盖面。拖罩保护焊缝。

监控设备技术规范

供电公司 输电线路视频在线监测装置 技 术 规 范 书 1 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输电线路视频监控装置招标。 1.2本技术规范适用于输电线路视频监控装置。它规定了输电线路视频在线监控装置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3本设备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4本设备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本设备技术规范经招标方、投标方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7本技术协议未尽事宜,由招标方、投标方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应遵循如下主要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887 电子计算站场地通用规范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高温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6587.6 电子测量仪器运输试验 GB/T 6587.7 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T 6593 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验规则 GB/T 11463—1989 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 15844.1—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GB/T 17626.2—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1998 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YD/T 799—1996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 1028—1999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移动台部分 YD/T 1214—2002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 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50405—2010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生产工艺参数管理制

生产工艺(参数)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革新等内容。 本制度适用于三厂生产中的工艺及参数管理。 2 组织职责 2.1 全厂工艺管理由公司生产技术部管理,其他各部门配合,生产分管领导主管。 2.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技术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2.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和厂部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QC 等活动。 2.4 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厂生产工艺参数的审核,对涉及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3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3.1 三厂各车间、工段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3.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

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报告,由生产技术部门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实施。 3.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厂部、车间技术人员制定,生产技术部组织其它部室配合进行审核。 3.4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4 工艺变更 4.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 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配煤方案)的改变等。 4.2 工艺变更程序: 4.2.1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技术员或车间主任)提出详细工艺方案,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按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中要求填写工艺变更审批单。 4.2.2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厂部及车间管理人员共同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批。 4.2.3 工艺变更后,由安健环部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2.4 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厂技术负责人制定技术方案,并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厂部技术管理人员及其它配合单位共同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5 生产过程管理 5.1 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归口管理部门。

特殊过程焊接工艺确认

A

根据确认的目的是能够满足策划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对过程确认的准则是否可考虑以下几点: 1、过程的质量要求。即产品的特性,这是确认的输入,是策划的出发点,是过程能力分析的依据。离开这一点,会使确认流于形式。 2、原材料的保证。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满足产品的接收准则。 3、影响过程能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工艺保证的条件,按照什么样的工艺条件进行生产。 A

4、设备和监视测量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和监视测量设备可以适宜、充分。 5、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具备规定的操作技能,满足人员能力要求,并经过资格认可。 6、确定操作方法和程序。有规定的统一作业指导书,作业方法明确,程序清楚。 7、再确认的安排。规定过程变化大,材料、设备、作业方法调整、产品性能更改、操作人员的调整等,应当进行再确认。 研制过程控制 2.1总则 规定并执行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程序文件。编制的控制文件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其纠正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2职责 技术科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制定工艺规范和其它必要的工艺文件,并发放到从事该活动所有场所,生产车间和质保科应按照《过程控制程序》和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监督和验证。 A

2.3基本生产要素的控制 2.3.1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素质,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取得资格。 2.3.2用于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的关键设备.仪器和计量器具应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并处于良好状态。 2.3.3外协或外购件,应经入所检验或验证。 2.4关键件、重要件和特种工艺和控制 2.4.1制定并执行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和特种工艺控制的程序文件。 2.4.2关键过程的控制应主要控制以下几点: A 生产车间按照《过程控制程序》要求和工艺规范组织生产,工艺人员对过程工艺参数和主要质量特性进行控制、监督,并做好质量记录。 A

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技术规范(修改).

视频监控系统实施通用技术规范V1.0 目录 1.监控系统施工流程概述................................................................................... - 4 -1.1.监控系统设备组成. (4 1.2.监控系统主要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监控系统施工流程 (5 1.3.1 施工准备阶段:............................................................................................................. - 6 - 1.3.2 施工阶段....................................................................................................................... - 7 - 2.监控系统室外设备安装位置要求................................................................. - 10 - 3.监控立杆安装施工......................................................................................... - 14 -3.1.监控立杆基础要求.. (14 3.2.监控立杆基础施工程序 (16 3.3.监控立杆的安装 (16 3.4.监控立杆的穿线 (17 4.监控系统室外前端设备的安装..................................................................... - 19 -4.1.摄像机检测及编码.. (19 4.2.前端摄像机的安装 (20 4.2.1.前端摄像机安装流 程 .............................................................................................. - 20 -

特殊过程焊接工艺确认

1 / 6

根据确认的目的是能够满足策划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对过程确认的准则是否可考虑以下几点: 2 / 6

1、过程的质量要求。即产品的特性,这是确认的输入,是策划的出发点,是过程能力分析的依据。离开这一点,会使确认流于形式。 2、原材料的保证。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满足产品的接收准则。 3、影响过程能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工艺保证的条件,按照什么样的工艺条件进行生产。 4、设备和监视测量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和监视测量设备可以适宜、充分。 5、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具备规定的操作技能,满足人员能力要求,并经过资格认可。 6、确定操作方法和程序。有规定的统一作业指导书,作业方法明确,程序清楚。 7、再确认的安排。规定过程变化大,材料、设备、作业方法调整、产品性能更改、操作人员的调整等,应当进行再确认。 研制过程控制 2.1总则 规定并执行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程序文件。编制的控制文件对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其纠正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2职责 3 / 6

技术科应对整个生产过程制定工艺规范和其它必要的工艺文件,并发放到从事该活动所有场所,生产车间和质保科应按照《过程控制程序》和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监督和验证。 2.3基本生产要素的控制 2.3.1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均应具备相应素质,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取得资格。 2.3.2用于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的关键设备.仪器和计量器具应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并处于良好状态。 2.3.3外协或外购件,应经入所检验或验证。 2.4关键件、重要件和特种工艺和控制 2.4.1制定并执行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和特种工艺控制的程序文件。 2.4.2关键过程的控制应主要控制以下几点: 4 / 6

安防监控技术要求

安防监控安装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4.1 系统基本构成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前端部分包括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驱动器等;传输部分包括电缆和/或光缆,以及可能的有线/无线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种类控制通信接口、电源和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监视器柜等;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根据使用目的、保护范围、信息传输方式,控制方式等的不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有多种构成模式。本标准仅对各种不同类型视频监控系统的共同部分提出了通用技术要求。各种不同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共同部分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4.2 系统设备要求 4.2.1 系统各部分设备选型 4.2.1.1 应满足现场环境要求和功能使用要求,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技术要求。 4.2.1.2 前端设备可为分离组合型摄像机,也可为一体化摄像机。 4.2.1.3 传输设备可以为普通的电缆,也可以为光调制解调设备与光纤配合,也可以为微波开路传输设备。 4.2.1.4 显示设备可以是普通的电视机,专业监视器,也可以是显示器和/ 4.2.1.4 显示设备可以是普通的电视机,专业监视器,也可以是显示器和/或其他设备如投影机、组合大屏幕等;记录设备可以为普通录像机,长时延录像机,也可以是数字记录设备如数字硬盘录像设备,以及可能配置的多画面分割器、大屏幕控制器等。 4.2.1.5 显示设备的配置数量应满足现场监视用摄像机数量和管理使用的要求,即应合理确定视频输入输出的配比关系。 4.2.1.6 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应满足观察者监视要求。 4.2.1.7 数字图像记录设备应根据管理要求,合理选择。设备自身应有不可修改的系统特征信息(如系统“时间戳”、跟踪文件或其他硬件措施),以保证系统记录资料的完整性。 4.2.1.8 控制设备中的切换器与云台镜头控制器可以是分离的,通常在稍大的系统内,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等采用集成式设备。 4.2.2 协调性 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保证系统的图像质量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3 系统设计要求 4.3.1 规范性和实用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的实际勘察,根据环境条件、监视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监控方式等因素统筹考虑。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4.3.2 先进性和互换性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具有适应超前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和/或改造留有余地。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 12 月

目录 1. 总则 0 2. 技术要求 0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0 2.2 环境条件 (1) 2.3 系统规模 (2) 2.4 技术性能要求 (2)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屏体要求 (6) 2.7 基本技术指标 (7)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4) 6.1 备品备件 (14)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主要工序工艺参数表

主要工序工艺参数表表一、

喷粉:其它要求:工件表面温度<47度、粉房最佳温度15-25度、湿度<75%、粉房空气含尘量<1.5mg/m3、粉房附近横向风速≤0.3m/s、照明≥300克勒斯,压缩空气含水量<1PPM、含油量<0.1PPM、压力4.0-7.0kgf/cm2。 表二、主要工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表

对基材进行检验按《铝型材检验规程》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上道工序。 2.上排绑挂 4.1按生产计划备料,看每筐料的随行卡片并认真核对型号数量, 做好上料记录。 4.2根据型材种类选择合适的吊架,将型材主要装饰面向上用铝丝 固定在吊架上,要求固定牢固稳定、型材与型材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隙。尽量将型材平面向下以防止气泡发生。 4.3上排绑挂过程中注意复查型材外观有无缺陷。例如油斑、水锈、 胶迹。 4.4将外观有缺陷的型材进行返修,变形用钳子矫正、胶迹用信那 水擦除、其它用180-600#砂纸打磨。返修后合格的允许上排绑挂。 5. 脱脂 5.1型材进入脱脂槽前要注意观察其表面状态,灰尘和铝屑较多时 先水洗再脱脂,根据油渍和斑点情况合理调整脱脂工艺参数。 5.2正常情况按表一中脱脂工艺参数操作。 5.3根据化验分析结果、生产量和型材脱脂效果及时补加药剂,加 药时应缓慢均匀地添加到槽面各处,用吊架上下搅拌均匀后使

用。 5.4槽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差时应及时倒槽,清除槽底铝粉和沉 淀。 5.5脱脂完毕从脱脂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材表面槽液基本滴干为止,以节省药剂和利于后续清洗。注意观察脱脂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6常见问题参照表二中规定的方法处理,仍不能处理时及时通知 技术人员解决。 6. 水洗 6.1进入水洗槽先使型材上下摆动2-3次,再浸泡1-2分钟。 6.2型材从水洗槽吊起后应注意观察其表面除油状况(水膜是否连 续、有无斑点残留、背面有无泡沫残留),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3生产时应保证水洗槽的溢流,发现水质浑浊时及时清槽换水。 6.4水洗完毕从水洗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材表面水分基本滴干为止。 7. 铬化 7.1按表一中铬化工艺参数操作 7.2根据生产量、化验分析结果和型材铬化效果及时补加药剂,液 体药品直接加入,回休药品先用槽液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要求加药时缓慢均匀地添加到槽面各处,用吊架上下搅拌均匀后使用。 7.3槽液使用一段埋单后铬化效果变差时应及时倒槽,清除槽底铝 粉和沉淀。 7.4铬化完毕从铬化槽吊起后应使型材倾斜并保持1-2分钟,至型

(完整版)视频监控及集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图像监视系统及集控系统 技术规范书 买方: 卖方:

2016 年12 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技术要求 (1)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1) 2.2 环境条件 (2) 2.3 系统规模 (3) 2.4 技术性能要求 (3) 2.5 图像监视系统要求 (6) 2.6 屏体要求 (7) 2.7 基本技术指标 (8) 3. 技术服务 (11) 3.1 项目管理 (11) 3.2 技术文件 (11) 3.3 现场服务及售后服务 (13) 3.4 卖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3) 3.5 其它 (14) 4. 买方工作 (14) 5. 工作安排 (14) 6.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15) 6.1 备品备件 (15) 6.2 专用工具 (15) 7. 质量保证和试验 (15) 7.1 质量保证 (15) 7.2 现场试验 (16) 8. 包装运输和储存 (16) 附件 1 货物需求一览表 (17) 附件 2 卖方应填写的技术参数表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1.1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本公司光伏电站集控系统。它提出了图像监视系统、集控系统及其元器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本技术规范书只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备的基本配置提出最低要求,卖方应对本项目的视频监控系统、集控系统的设备完整性、功能的先进性负责。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技术规范书众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 技术要求 2.1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J11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nJ79《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T17626.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1

监控技术规范要求

监控设备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监控系统覆盖楼道、电梯、楼梯、等需要重点防范的区域。所有监控点都集中到学校监控中心,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本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显示器,电视墙,硬盘录像机等设备。 技术指标: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1987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前端摄像机技术要求 监控系统摄像机要求:需使用彩色摄像机,楼梯入口处应采用用带云台可旋转的摄像机,且必须有可变焦功能; 摄像机选用彩色水平分辨率≥540TVL,黑白水平分辨率≥600TVL,最低照度≤0.01LUX,自动光圈镜头,具有逆光补偿,低照度、彩转黑等功能的摄像机,并做好防水防雷等措施; 摄像机在安装时,为保证视频信号质量,铜芯及屏蔽网须分别进行焊接。 传输通讯线缆技术要求 视频信号传输距离在200米以内的选用外导体内径为5mm、屏蔽网为96编以上的铜质同轴电缆;传输距离200米以上的必须采用单模光纤传输。光缆芯线、光端机接口数目,应根据监视点的个数、监视点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并注意留有一定的余量。光缆的保护层,应适合光缆的敷设方式及使用环境的要求。控制信号的传输应使用屏蔽线。 监控系统所有线缆必须在电缆桥架内敷设到位。 监控中心系统配置及要求 (1)本系统要求可实现数字化图象存储和网络化图像传输,并实现网络分控,监控点均接入到学校监控中心。 (2)嵌入式硬盘录像机采用高性能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的实时操作系统,能够保存1个月以上的监控数据,保证系统的高实时信、稳定性和可靠性。录像分辨率多级可调,录像速度可调,具有备用压缩通道,用于容错处理。具有多画面实时预览、视频单画面/多画面切换、本地录像回放、实时网络传输、远程文件回放和下载、支持流协议、支持IE浏览等功能。支持本地报警和网络报警联动。 (3)根据实际情况组成电视墙。 (4)监控系统的供电:监控系统设备在市电断电情况下至少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2小时以上。 厂区监控系统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前端摄像头的电源全部取自UPS的输出,采用220VAC供电到位,现场变压的方式为前端监控设备供电。 UPS机头及电池组放置在一楼总值室,UPS电源推荐采用山特、APC等知名品牌。

DB33T_502-2004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ICS 13.310 DB33 A 91

DB33/T 502—200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的结构、接入方式和功能 (2) 5 技术要求 (5) 6 系统的建设、检测、验收及维护 (7) 参考文献 (9) I

DB33/T 502—2004 II 前 言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是以打击、预防违法犯罪为目的,在治安复杂场所、重点部位、主要街 道、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卡口等地点设立视频监控点,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公安机关和其它相关部门,通过对图像的浏览、记录等方式,使各级公安机关和其它相关部门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有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视频监控系统。 为规范浙江省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确保建设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由浙江省公安厅提出。 本规范由浙江省公安厅科技处归口。 本规范负责起草单位:浙江中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南望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安全技术质量检验中心。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浙江省公安厅信息通信处、杭州市公安局、宁波市公安局、温州市公安局、台州市公安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方良、吴云龙、焦庆春、蒋乐中、庄君丰、商建学、胡彦。

DB33/T 502—2004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系统级联方式、监控图像传输、显示、存储及应用,以及系统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规则。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使用本规范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DB33/T 334-2001 安全防范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GA/T 367-2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技术防范(简称技防) technical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以运用技术防范产品、实施技术防范工程为手段,结合各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制止违法犯罪和重大治安事故,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 3.2 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 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3 视频传输 video transmitting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 3.4 图像质量 picture quality 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 3.5 前端设备 terminal device 安装于探测现场的相关器材,通常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 3.6 监控(分)中心 monitoring (sub‐) center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