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及其免疫

口蹄疫及其免疫
口蹄疫及其免疫

口蹄疫及其免疫

中国口蹄疫疫情流行呈现非季节性,有多个毒株共同流行。但2013年依然以O 型为主,A型散发;而O型,以缅甸98为主,同时伴有新猪毒变异株。

具体来说,中国流行的O型口蹄疫包括有O型口蹄疫包括有,1、CATHAY 型(中国型):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OR/80、OZK/93、OS/99/s及O/GX/09-7;

2、ME-SA型(中东-南亚型):俗称泛亚型;

3、SEA型(东南亚型):即缅甸98谱系,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Mya98/by/2011、O/XJ/10-11。

所以,猪场免疫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的还是缅甸98型的疫苗,这是最重要的。由于A型口蹄疫为散发,目前农业部还没有批准猪用A型口蹄疫疫苗,商品化的仅仅为牛A型口蹄疫疫苗,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醒:A型口蹄疫流行还不是很多。除了缅甸98,还可以免疫一些新猪毒的疫苗。

对于A型口蹄疫,如果猪场确实要免疫A型口蹄疫疫苗,那么需要注意:现在A型口蹄疫疫苗是没有单苗的。目前都是“O+A”的疫苗。如果你已经免疫了O型疫苗,一定要注意好免疫程序,调整好,再去免疫“O+A”。不能出现前两天刚免疫了一个O型的口蹄疫疫苗,这两天又再免疫一个“O+A”疫苗,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原来的抗体水平,反而可能会把原来的O型抗体抵销掉。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建议,如果周边压力大的话,可以紧急免疫O+A,但如果周边压力不是很大的话,还是慎重考虑。

当然,发生口蹄疫时,需用使用与中国流行毒株匹配的病毒型、亚型的灭活苗。使用疫苗的毒株,跟当地流行的越匹配,效果越好。预防口蹄疫,免疫还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

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在首次免疫4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猪口蹄疫的免疫与疫苗应用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 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疫情确认、疫情处臵、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 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 2.1. 3.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1. 3.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2.1.4 病原学检测 2.1.4.1 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附件一); 2.1.4.2 RT-PCR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 2.1.4.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附件二); 2.1.4.4 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

口蹄疫免疫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牲畜口蹄疫灭活疫苗的运输、贮存、使用、免疫程序和免疫效果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牲畜口蹄疫的免疫接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批次 具有相同代码、组成均一的全部疫苗。 (2)剂量 标签上标定的特定年龄动物,经特定免疫途径,一次接种疫苗的使用剂量。 (3)效力 使用疫苗所产生的特异的免疫保护能力。 3、疫苗选用和贮运 (1)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同血清型的口蹄疫疫苗用于牲畜的预防接种。 (2)根据饲养牲畜的数量,准备足够完成一次免疫接种所需要的指定厂家生产的同一批次的疫苗。 (3)疫苗的运输和贮存 ①疫苗应包装良好,2-8℃冷藏运输,冬季运输要注意防冻。 ②疫苗应在2-8℃避光保存。 ③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④疫苗的入库和发放必须做好记录。 ⑤每批次疫苗应留样。 4、疫苗使用要求

(1)牲畜要求 待接种的牲畜经临床观察应未见异常。凡有病、体弱的牲畜不应接种。患病牲畜待康复后再按规定接种。怀孕牲畜、仔畜的免疫应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2)疫苗检查 ①疫苗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称、生产批号、批准文号、保存期或失效日期、生产厂家等。 ②出现瓶盖松动、疫苗瓶裂损、破乳、超过保存期、色泽与说明不符、瓶内有异物、发霉的疫苗,不得使用。 ③接种前将疫苗升至室温,充分混合均匀,但要防止气泡影响免疫剂量的准确性。 (3)接种器械 ①仔猪使用12-16号(2.5cm)针头,育成猪和成年猪使用16-18号(4.0cm)针头,牛使用16-20号(4.0cm)针头,绵羊和山羊使用12-18号(2.5-4.0cm)。 ②注射器和针头应洁净无菌。 (4)接种安全 ①次使用疫苗的地区,建议应选择一定数量牲畜进行小范围试用,观察7-10d,临床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扩大接种面。 ②注射疫苗人员应携带肾上腺素,用于疫苗过敏反应时急救。 ③发生疫情时,免疫接种应先从安全区域到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 (5)接种操作 ①注射部位剪毛后用碘酊或75%酒精棉擦拭消毒,再用

计划免疫规划制度

中心医院免疫规划工作制度(试行目录 1.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2.预防接种卡、证管理制度 3.安全接种制度 4.预防接种知情同意制度 5.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7.冷链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制度 9.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 10.疫苗接种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11.预防接种宣传培训制度 1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13.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4.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5.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6.百白破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7.麻疹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8.产科接种室接种人员职责与工作制度

19.产科接种室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20.产科接种室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领发手续,安排专人负责疫苗和注射器的领购、运输 、储存、分发工作。 二、严格实行疫苗主渠道供应模式,即一类疫苗、二类疫苗全部通过省→市→区 →乡(或接种单位逐级供应。每次领取、购进疫苗要填写“山东省第一类疫苗供应申 领表”、“山东省第二类疫苗供应申领表”。 三、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省生物制品及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 登记表”进行出入库登记,登记项目要齐全、完整,做到帐、物相符。登记表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并做好温度监测、记录。 五、适量储备疫苗,区级、乡级疫苗储存量分别不得超过2个月、1个月的使用量。 六、疫苗储存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分发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 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 七、一类疫苗实行计划管理。各级根据需要每月制定上报“山东省免疫规划疫苗 及一次性注射器计划用量统计表”,每年年底上报下年度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计划用 量统计表。 七、疫苗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类疫苗接种使用全省统一采购和下发 的注射器,一次性普通注射器仅用于稀释疫苗,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用于接种。使用 后的注射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口蹄疫防控技术

猪口蹄疫防控技术 口蹄疫(FMD)是严重危害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位居动物A类疾病之首,尤其对猪的危害甚为严重。口蹄疫已被国家列为一类重大人畜共患病。做好口蹄疫的防制,对确保畜牧业发展、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口蹄疫以传播快,发病率高,破坏力大为特征。今年口蹄疫又一次大流行,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所以必须及时有效的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 一、我地口蹄疫为什么会连年发生 1、猪口蹄疫病毒古典O型毒株发生了变异 世界上口蹄疫病毒共有A、O、C、亚洲1型、和南非1、2、3型等7个主型与100多个血清亚型。各主型口蹄疫病毒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同型口蹄疫病毒的不同亚型毒株之间,抗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互之间免疫交叉保护力很低。口蹄疫病毒的核苷酸变异频率很高,具有高度变异的特性。近几年来,发现猪群中的古典O型口蹄疫病毒株发生变异,新变异的毒株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给防控工作增大了难度。当前我省各地猪群中流行的口蹄疫仍以O型口蹄疫为主,O型口蹄疫中有10个血清亚型毒株,在省内外各地广为流行。 2、高致病性变异毒株缅甸98谱系毒株特性 当前据测定分析,我省猪群中流行的O型口蹄疫病毒10个毒株中主要有5个不同的致病毒株,一是O型口蹄疫古典毒株、二是O型口蹄疫变异毒株、三是泛亚毒株、四是亚洲1型口蹄疫毒株、五是O型口蹄疫缅甸98谱系毒株。但以缅甸98谱系毒株为主要的流行毒株。1999年传入我国的泛亚毒株最初主要是感染牛,现在变为既感染牛也感染猪。临床上常见多个亚型毒株在猪群中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其中流行的优势毒株,缅甸98系谱毒株毒力最强、致病力最高、流行广、传播快,哺乳仔猪100%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保育猪发病率也很高,死亡率可达30%-50%;育肥猪发病死亡率可达20%左右;妊娠母猪发病引起流产,少数可发病死亡。 3、口蹄疫病毒呈现持续性感染

生猪免疫程序

生猪免疫程序 一、强制免疫程序 1、口蹄疫免疫程序 ①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口蹄疫高效苗各免疫一次,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 ②母猪:每次配种前用口蹄疫高效苗肌肉注射2毫升。 ③商品仔猪:45日龄口蹄疫高效苗肌肉注射2毫升。 2、猪瘟免疫 ①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2头份猪瘟脾淋苗各免疫一次。 ②母猪: 每次产仔猪出窝进行仔猪防疫的同时进行母猪防疫,每次肌肉注射2头份猪瘟脾淋苗。 ③商品仔猪:20日龄至35日龄用2头份猪瘟脾淋苗首免(10头以上养殖户建议用4头份),65日龄用4头份猪瘟脾淋苗加强免疫一次。 二、常规性免疫程序 1、猪伪狂犬病 ①种公猪: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③仔猪:仔猪断奶后免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 ①商品仔猪:20-30日龄首免,免疫剂量为2毫升,首免一个月后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

②母猪:后备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 ③种公猪:后备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 3、猪细小病毒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在配种前15天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4、猪乙型脑炎病 ①种公猪:必须每年于4月中旬到4月底进行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必须于每年的4月中旬以前结束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产前30天进行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7、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①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仔猪、育肥猪:每年9月份进行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8、猪丹毒—肺疫

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

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实行强制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对猪A型口蹄疫, 经过自治区全面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实施免疫;在X年6月30日前, 对全市所有牛、羊等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 对犬只狂犬病实行全面免疫,常年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免疫抗体保持在70%以上。 对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的免疫,按照原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印发的《X族自治区猪瘟防治实施方案》《X族自治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实施方案》《X族自治区新城疫防治实施方案》(X渔牧办发〔X〕109号)要求开展免疫,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新城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对猪链球菌病、炭疽、山羊痘、牛出败等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决定是否免疫。免疫程序参照《X族自治区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计划(试行)》(原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 局X年4月14日印发)。 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实行常年免疫,免疫程序详见本方案附 件。散养畜禽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有条件的地方按

程序常年免疫。春季集中免疫时间为3月上旬至5月上旬;秋季集中免疫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底。 二、使用疫苗种类 使用经国家批准的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兽用狂犬病等疫苗,疫苗产品具体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 三、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免疫义务,自主实施免疫接种,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主动接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四、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责职分工,实施免疫方案。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免疫方案,负责组织政府采购动物疫苗的管理和使用监管、养殖场户自购强制免疫疫苗备案,组织监督检查养殖场户免疫开展情况。积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确保实施免疫方案相关经费落实到位。加强经费使用监管,规范经费合理使用。 市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负责政府采购动物疫苗的管理,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养殖场户开展免疫工作,开展使用环节免疫效果监测和评价,及时向养殖场户反馈免疫效果评价结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27.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

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 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 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见附件1); 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见附件2); 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附件3);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

口蹄疫疫苗制备工艺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猪等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早在14 世纪的意大利学者第1 次描述了FMDV。1898 年,Loeffler 和Frosch 等证明了口蹄疫的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除有少数国家已经扑灭本病外,至今仍有70 多个国家还时有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 ~ 3%,仔猪呈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 ~ 70%,该病除导致猪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和引起大规模流行,并影响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所以国际兽疫局将该病列为A 类家畜传染病之首,并列入世界范围内重要传染病研究行列。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c A、O、C、南非1、南非2、南非3和亚洲1型,以及65个以上亚型。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 型(云南保山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这是因为该病毒易发生变异。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1.材料 1.1 主要设备生物反应器、细胞计数仪。 1.2 BHK 21 细胞悬浮适应株 1.3 口蹄疫种毒OJMS/2000株为现行牛口蹄疫双价疫苗制苗毒株,每0.2 mL 含有的LD 50 为107.0 ,亚洲I型为Asia 1/JSL/GSZY/06株,每0.2 mL含有的LD 50 为107.5 1.4 培养基细胞培养用培养基、病毒繁殖用细胞维持培养液、犊牛血清。1.5 其他主要化学试剂消化液:EDTA - 胰酶

2020年有关计划免疫的工作安排

有关计划免疫的工作安排 为认真做好我镇免疫规划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对计 划免疫工作计划如下: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 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 2.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3.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0% 以上。 4.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5.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科室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6. 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 7.加大力度,按质按量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 8.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的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 10.做好传染病监测,及时完成传染病病例上报工作。

2020年XX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

2020年XX县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 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2020年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根据《2020年XX省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强制免疫病种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鸡新城疫、犬狂犬病。 (二)免疫要求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鸡新城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在做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同时,按规定做好其他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 (三)免疫动物种类和区域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县内所有鸡、水禽(鸭、鹅)、人工养的鹌鹑、鸽子等,进行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 口蹄疫:对全县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对所有牛、羊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

小反刍兽疫:对全县所有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 猪瘟:对全县所有猪进行猪瘟免疫。 鸡新城疫:对全县所有鸡进行新城疫免疫。 狂犬疫苗:对全县所有犬只进行狂犬疫苗免疫。 其他病种免疫:各养殖业主根据各场(户)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病种免疫。 二、疫苗种类 经国家批准使用的 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猪瘟疫苗。疫苗产品具体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 三、免疫主体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是强制免疫主体,依据《动物防疫法》承担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强制免疫义务。畜禽规模养殖场自主免疫,实施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采用春秋集中免疫与补免相结合方式组织实施;应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鼓励采用购买动物防疫服务方式开展强制免疫工作。 四、职责分工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强制免疫计划。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 农医发[2007]12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 知 2007年4月9日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口蹄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口蹄疫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口蹄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诊断指标 2.1.1 流行病学特点 2.1.1.1 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刍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易感性较低。 2.1.1.2 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1.1.3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1.2 临床症状 2.1.2.1 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2.1.2.2 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2.1.2.3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2.1.2.4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2.1.3 病理变化 2.1. 3.1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2.1. 3.2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2.1.4 病原学检测 2.1.4.1 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附件一); 2.1.4.2 RT-PCR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 2.1.4.3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附件二); 2.1.4.4 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1.5 血清学检测 2.1.5.1中和试验,抗体阳性; 2.1.5.2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

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

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 一、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 规模养殖场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家畜要及时补免。 1.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免疫 仔猪、羔羊: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2.散养家畜免疫 春、秋两季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三、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以内的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加强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 牛、羊、骆驼和鹿: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 空衣壳复合型疫苗在批准范围内使用。 五、免疫方法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 1.检测方法 亚洲I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O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合成肽疫苗采用VP1结构蛋白ELISA。 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 2.免疫效果判定 猪免疫28天后,其他畜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亚洲I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 O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抗体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合成肽疫苗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的抗体效价≥25判定为合格。 A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效价≥26判定为合格。 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002-57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完整 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90号)、《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实施免疫规划工作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xx〕72号)、《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免疫规划规范管理活动的通知》(黔卫发〔20xx〕30号)和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xx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卫发〔20xx〕20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根据市、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及指标要求 1、常规免疫:全年安排12次接种,每月1日为关坪片接种日。2日为金竹片接日;3日为威箐片接种

日;4日为乐民片接种日;各接种点疫苗由防保组人用冷藏箱当日运送到接种点。村医必须做好每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完成情况记录表》,以便进行通知接种。 2、乙肝项目的管理:做好乙肝查漏补种工作,保证补种率≥95%以上;要求各村加强孕产妇摸底,掌握在家出生的新生儿动向,24小时内及时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保证在项目结束后在家分娩的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率≥90%以上,同时,结合新农合政策,动员孕妇住院分娩,提高新生儿乙肝首针及时率达95%以上。 3、冷链管理:做好冰相、冰柜、冷藏包的维护,建立冷藏包领发登记。 4、卡证管理:6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5%,(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月内;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95%,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正卡由防保组统一保管,副卡由各行政村卫生站登记保存,各村副卡、接种证必须与正卡吻合;接种证的发放作好发放登记。

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方案 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扎实抓好我镇xx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突击免疫工作,防止高致病性 __、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流行和蔓延,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xx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及**、**市、**区《xx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突击免疫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防控目标,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全面完成高致病性__、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集中突击免疫工作。要求做到高致病性 __、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五种动物疫病免疫全覆盖,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完成首免工作之后,全力开展二次强化免疫。 集中突击免疫工作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结束,4月中旬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查漏补免工作。期间区重防办组织督查三次,分别为3月27日至31日、4月10日至14日、5月5日至14日。

(一)准备阶段(3月1-14日)。成立本镇领导机构,制定突击月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春防工作;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对现有的冷藏设备进行检修或调换;备足注射用具,领取所需疫苗等物资。 (二)实施阶段(3月15日-4月30日)。 3月15日-3月30日:对免疫示范村、规模养殖场、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畜禽开展第一次免疫工作; 4月1日-4月20日:免疫工作向其他村屯延伸,确保应免尽免,不留死角; 4月20日-4月30日:对免疫示范村、规模养殖场、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畜禽开展第二次免疫工作。 (三)督促检查阶段。区重防办第一次督查时间从3月27日至31日,第二次督查时间从4月10日至14日,第三次督查时间从5 月5日至14日;

口蹄疫免疫

1.概述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严重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播快,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国际贸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疫病之一。FMD 血清型众多,包括O、A、Asia1、SAT1、SAT2和SAT3型共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造成疫病控制难度较大。截至到2010年12月,全球FMD流行国家达60个,大多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给这些国家的畜牧业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而因FMD贸易壁垒造成的畜产品出口损失远远大于疫病本身所带来的动物死亡的损失。世界各国都通过种种努力实现OIE认定的“无FMD疫区国”地位,发达国家通过扑杀等措施几乎没有FMD的流行,而南美洲一些国家通过免疫接种等措施实现了无FMD疫区或部分地区无疫区。欧洲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不免疫策略,在疫情暴发时采用扑杀的手段控制FMD,但英国2001年FMD的爆发给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促使相关机构开始修订FMD防控策略,2003年欧盟修订了FMD防控策略,肯定了疫苗免疫在FMD爆发时的作用,随后欧盟多个国家将疫苗免疫作为补充手段用于FMD的控制。灭活疫苗在欧美等地的FMD防制和根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灭活疫苗仍然是成功防控FMD的重要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FMD灭活疫苗在抗原生产、灭活、浓缩纯化、乳化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动物疫苗生产中已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工业化生产体系。

目前,世界上FMD灭活疫苗生产和应用的主要有BEI灭活油佐剂疫苗和甲醛灭活铝胶皂素疫苗,对于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上,更注重于疫苗的生物安全和免疫效力两个方面,因此,近些年来,FMD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将力量集中到抗原生产工艺、灭活剂选择、浓缩纯化、佐剂以及生产过程疫苗效力的替代检验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2.FMD灭活疫苗历史 纵观FMD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历史,FMD疫苗经历了灭活疫苗、活疫苗、灭活疫苗、新型疫苗这一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而灭活疫苗从最初的舌皮组织毒经甲醛灭活制成的疫苗到后来的细胞培养病毒经BEI灭活制成疫苗,经历了20年的时间。FMD病毒抗原生产方式也主要有三种方式: 牛舌皮组织生产的Frenkel培养方法;转瓶BHK21细胞单层培养法;BHK21细胞悬浮培养方法,转瓶单层培养方法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生物安全较难控制,容易散毒,而悬浮培养法属于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制备病毒抗原快速便捷,能很好的保持生产过程生物安全,是目前疫苗的主要生产方式。截止2011年年初,我国已有两个国家指定口蹄疫疫苗企业采用了悬浮工艺生产口蹄疫疫苗。该工艺的推行势必会给口蹄疫疫苗的生产甚至动物疫苗的生产的工艺带来巨大革新,也势必会促进我国兽用疫苗质量的巨大提升。有报道称目前我国的口蹄疫疫苗质量及检验技术已达到世界水准。 2.1组织舌皮毒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藏桂乡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消灭针对传染病,是造福子孙,利国利民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了认证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和流通预防接种条例》,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特计划如下: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 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 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2012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2012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

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 要求: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 对进口国有要求、防疫条件好的出口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报经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 . 免疫程序:规模养殖场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对散养家禽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免。 种鸡、蛋鸡免疫 雏鸡~日龄时,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或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进行初免。在~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个月用亚型禽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商品代肉鸡免疫 ~日龄时,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初免;周后,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或者,日~日龄时,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种鸭、蛋鸭、种鹅、蛋鹅免疫 雏鸭或雏鹅~日龄时,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间隔~周,再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个月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商品肉鸭、肉鹅免疫 肉鸭~日龄时,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免疫即可。肉鹅~日龄时,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初免;~周后,再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散养禽免疫 春、秋两季用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各进行一次集中全面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鹌鹑、鸽子等其他禽类免疫 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 紧急免疫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 . 二价灭活疫苗免疫 二价灭活疫苗的使用同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 . 使用疫苗种类 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株),二价灭活疫苗。如需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亚型二价灭活疫苗(,株)、禽流感灭活疫苗(,株)等禽流感变异株疫苗,必须经自治区畜牧厅、兽医局批准。 . 免疫方法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操作。 . 免疫效果监测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图表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 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免,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7-15日龄:气喘病苗。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 20日龄:肌注猪瘟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注。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配种前20-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空怀期: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猪配套免疫程序

注:什么是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之一。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有些养殖场超剂量多次注射免疫,这样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麻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猪瘟是商品猪免疫的重点,很多猪场为什么注射猪瘟疫苗还会发生猪瘟呢?免疫抑制和免疫麻痹占很大因素,试验表明,在猪瘟疫苗中添加特福(猪用转移因子)能有效减少免疫抑制和免疫麻痹的发生,快速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 要减少免疫抑制和免疫麻痹免疫失败的发生必须制定一个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合理使用疫苗,切勿滥用、乱用疫苗,如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浪费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猪场免疫的目的: 一是控制或净化"猪场内"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支原体等); 二是产生或加强“猪群对外界”流行疾病的抗体。 二、制作免疫程序的原理: 1、后备猪: 在配种前,产生一些主要繁殖疾病的抗体,为了减少微生物繁殖病的发生。主要免疫对象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猪瘟、乙脑和口蹄疫。 2、经产母猪: 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病(非繁殖性病苗)的疫苗,可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主要的免疫对象--大肠杆菌、链球菌、副嗜血、支原体、放线杆菌。 3、空怀母猪:免疫繁殖性的疫苗,避免在怀孕期使用繁殖性疫苗引起严重后果。主要的免疫对象:蓝耳、伪狂犬、猪瘟、细小。 4、季节:每年的3—4月、10--11月份天气好,也是猪群体质最好的时候。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较高,公猪所要免疫的苗,都安排这断时间,一年两次。主要免疫的苗(猪瘟、蓝耳、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连苗、伪狂犬、乙脑、),母猪: 主要免疫的苗、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乙脑)

口蹄疫及其免疫(20210201153726)

口蹄疫及其免疫中国口蹄疫疫情流行呈现非季节性,有多个毒株共同流行。但2013 年依然以O 型为主,A 型散发;而O 型,以缅甸98 为主,同时伴有新猪毒变异株。 具体来说,中国流行的O 型口蹄疫包括有O 型口蹄疫包括有,1、CATHAY 型(中国型):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OR/80、OZK/93、OS/99/s 及O/GX/09-7;2、ME-SA型(中东-南亚型):俗称泛亚型;3、SEA型(东南亚型):即缅甸98 谱系,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Mya98/by/2011、O/XJ/10-11。 所以,猪场免疫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的还是缅甸98 型的疫苗,这是最重要的。由于A 型口蹄疫为散发,目前农业部还没有批准猪用A 型口蹄疫疫苗,商品化的仅仅为牛A 型口蹄疫疫苗,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醒:A 型口蹄疫流行还不是很多。除了缅甸98,还可以免疫一些新猪毒的疫苗。 对于A 型口蹄疫,如果猪场确实要免疫A 型口蹄疫疫苗,那么需要注意: 现在A型口蹄疫疫苗是没有单苗的。目前都是“0+A的疫苗。如果你已经免疫了0型疫苗,一定要注意好免疫程序,调整好,再去免疫“0+A。不能出现前两天刚免疫了一个0型的口蹄疫疫苗,这两天又再免疫一个“0+A疫苗,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原来的抗体水平,反而可能会把原来的0 型抗体抵销掉。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建议,如果周边压力大的话,可以紧急免疫0+A,但如果周边压力不是很大的话,还是慎重考虑。 当然,发生口蹄疫时,需用使用与中国流行毒株匹配的病毒型、亚型的灭活苗。使用疫苗的毒株,跟当地流行的越匹配,效果越好。预防口蹄疫,免疫还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 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在首次免疫4 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猪口蹄疫的免疫与疫苗应用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 )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 、病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