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对比探究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对比探究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对比探究

膝关节镜手术中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的临床对比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24T14:53:30.6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作者:单长芬

[导读] 采取局部麻醉法对膝关节镜手术病患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排尿,建议临床推广。

湖南省桃源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700

【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中运用局部麻醉与脊椎麻醉法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接诊的膝关节镜手术病患68例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研究组34例术中运用局部麻醉法,对照组34例运用脊椎麻醉法。分析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比对照组的23.53%低,P<0.05。研究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为(97.02±15.94)min,比对照组的(145.76±17.48)min短,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局部麻醉法对膝关节镜手术病患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排尿,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局部麻醉;不良反应;膝关节镜手术;脊椎麻醉

目前,膝关节镜手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以及出血少等特点,但疼痛程度比较严重,可对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以及预后康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1]。为此,临床有必要为膝关节镜手术病患寻找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此研究,笔者以68例膝关节镜手术病患(接诊于2017年2月-2019年3月)为对象,旨在探讨局部麻醉与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接诊的膝关节镜手术病患68例,根据数字抽签运力将之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34)。当中,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62.57±3.64)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在24-80岁之间,平均(62.93±3.82)岁。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在治疗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比较两组的年龄与病情等基线资料,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肝肾功能障碍者。(2)精神疾病者。(3)心脑血管疾病者。(4)对麻醉药物过敏者。(5)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研究组实行局部麻醉,详细如下:取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共20ml,首先,利用生理盐水稀释成80ml的药液,然后再加入0.1ml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注射液,于患者关节腔中按要求注入60ml的混合药液,对于剩余的20ml混合药液,需于手术入口处对患者施以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待混合药液注入关节腔中约10min后,开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无需应用止血带,以免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对照组实行脊椎麻醉,详细如下:利用浓度为0.5%的布比卡因,对患者施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处理,待痛觉消失平面后,采取针刺法进行测定,若平面固定,便可对患者施以手术治疗,术中需利用止血带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以获得清晰的术野。

1.4 评价指标[3]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统计出各组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经计算和分析后作出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与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分析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如表1。

3 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治疗中,麻醉医师通常会采取脊椎麻醉法来对患者进行干预,但对于一些病情比较特殊亦或者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异常情况的病患,麻醉医师就会对其施以全身麻醉处理[4]。当中,脊椎麻醉可通过蛛网膜下腔将麻醉药物缓慢注入,以对脊神经进行有效的组织,且麻醉部位血管还会出现扩张的情况,使得回心血量受到抑制,此时,心排出量将会明显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都出现了异常。而局部麻醉则是在患者的膝关节腔中注入麻醉药物,并于手术切口处对患者施以局部浸润麻醉处理,由于麻醉范围小,且药效保留时间在2h左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在术后发生呼吸困难与头痛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赵定麟 本书分为总论与创伤、脊柱疾患、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等共计四卷,七十八章加以阐述。在总论与创伤中,除有关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外,对脊椎伤患的诊断学基础及脊髓受损的定位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颈椎及腰骶椎两篇脊椎疾患中,较细至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病变,对较少见之疾患亦加以介绍。本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并注重文图并茂,使读者一目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而有利于广大脊椎伤病患者。 赵定麟 男,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SICOT)及世界矫形外科教育学会(WOC)中国分会主席以及中华创伤外科学会、中华骨科学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专业组核心组成员等20个学术职务。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伤患的诊治,在颈椎伤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曾设计了颈椎潜式减压、侧前方减压、Y型诫压、局部旋转植骨等多种术式,研制了颈椎椎体间人工关节、空心螺纹式椎节内固定器及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在欧美、日本等20余所大学或国际会议上讲学或学术报告,论文多次入选美国AAOS、日本JOA及SlCOT等世界性会议。三、承担课题为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脊柱外科学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承担课题“神经肽与骨衰老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脊柱脊髓伤的研究(八五及九五全军医学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上海市领先学科资助项目基金)”等多项课题。四、成果奖励主编专著《脊椎外科临床研究》、《颈椎病》、《下腰痛、》《实用创伤骨科学》、《颈椎伤病学》、《脊柱外科学》、《四肢脊柱创伤》、《现代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现代颈椎病学》、《骨科诊断学》《现代骨科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60

脊柱手术硬脊膜破裂

脊柱手术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 邓强1张彦军1李中锋1彭冉东2韩宪富2 (甘肃省中医院730050 兰州市;2.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730000 兰州市) 摘要: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脊膜破裂的发生率为1%~17%[1],对该病处理方法较多,但是尚未形成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笔者收集近几年相关文献对脊柱手术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脊柱手术;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 1.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的原因 硬脊膜破裂主要分为外源性损伤和医源性损伤两大类。外源性损伤多由脊柱爆裂性骨折,骨碎片刺破硬脊膜或椎体骨折脱位,相应平面硬膜受压,更严重者当脊柱受到枪击贯通伤, 常造成硬脊膜大部缺损,修复困难,预后不好。医源性损伤多为手术者经验不足、粗暴操作、器械使用不当;在手术视野不清情况下盲目操作;对术中困难估计不足等可造成硬脊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漏的发生。此外术后由于患者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增大,脑脊液撑破并撕裂薄弱处的硬脊膜也可导致脑脊液外漏。 韦敏克等将硬脊膜损伤并脑脊液漏的常见[2]:①前方破裂,此部位闭合困难;②神经根腋下破裂,此型破裂易被忽视;③后方破裂,此型发生率最高,但易于修补;④神经根破裂,这种破裂较少见易于遗漏。 2.硬脊膜破裂的修补原则 无论采用哪种修补方法确保修补后硬脊膜的严密防水性至关重要。对于硬脊膜损伤尚缺乏系统化的治疗原则,Palavers L等[3]提出十步封闭原则:(1)充分显露硬脊膜破口,这是最关键的步骤;(2)硬脊膜破口内部探查,将硬脊膜内的血肿及碎骨块清除干净;(3)将被挤出的神经纤维彻底还纳;(4)在条件允许下使用硬脊膜内补片;(5)使用7/0或5/0的Prolene 缝线进行连续缝合是首选的方法;(6)使用硬脊膜外补片增强闭合效果;(7)使用Valsalva 动作检验修补处水密性是否良好;(8)必要时可采用硬脊膜外带蒂硬脊膜进行填塞,此方法在以上操作步骤失败时仍然有效;(9)对伤口使用多层缝合以减少死腔的产生,在此步骤中不建议使用筋膜下引流;(10)必要时使用蛛网膜下腔引流,将脑脊液引出,减轻破损硬膜处的流体压力。 3.术中硬脊膜损伤的修补方法 目前术中硬脊膜损伤修补方法有多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张阳德等[4]根据硬脊膜周径的缺损程度分为5度。1度:硬膜撕裂无缺损;2度:硬膜缺损小于1/4 周径;3度:硬膜缺损大于1/4 周径、小于2/4 周径;4度:硬膜缺损超过2/4 周径以上,但未完全缺如;5度:硬脊膜完全缺损。这样的分类有助于临床处理。1、2度损伤可以直接显微缝合修补,3度可行筋膜、肌肉、脂肪移植修复硬脊膜,4、5度则可采用硬脊膜内表面补片、硬脊膜缝合及硬脊膜外表面补片技术联合运用以防脑脊液漏。临床上一般可分为缝合修补方法及非缝合修补方法。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

现代脊柱外科学(上.下)【赵定麟 本书分为总论与创伤、脊柱疾患、脊柱侧凸、畸形与肿瘤等共计四卷,七十八章加以阐述。在总论与创伤中,除有关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外, 对脊椎伤患的诊断学基础及脊髓受损的定位诊断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在颈椎及腰骶椎两篇脊椎疾患中,较细至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的病变,对较少见之疾患亦加以介绍。本书在文字上深入浅出,并注重文图并茂,使读者一目了解,以便于临床工作的开展而有利于广大脊椎伤病患者。 赵定麟 男,主任医师,2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1月出生,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历任长征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国际创伤与矫形外科学会()及世界矫形外科教育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以及中华创伤外科学会、中华骨科学会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专业组核心组成员等20个学术职务。二、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伤患的诊治,在颈椎伤病的诊治方面 造诣较深。曾设计了颈椎潜式减压、侧前方减压、Y型诫压、局部旋转植骨等多种术式,研 制了颈椎椎体间人工关节、空心螺纹式椎节内固定器及可调式钛合金人工椎体,在欧美、日 本等20余所大学或国际会议上讲学或学术报告,论文多次入选美国、日本及等世界性会议。三、承担课题为全军九五”指令性课题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一一脊柱外科学主要负责人之一,曾承担课题神经肽与骨衰老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脊柱脊髓伤的研究(八五及九五全军医学科技攻关课题基金)”、脊柱外科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上海市领先学 科资助项目基金)”等多项课题。四、成果奖励主编专著《脊椎外科临床研究》、《颈椎病》、《下腰痛、》《实用创伤骨科学》、《颈椎伤病学》、《脊柱外科学》、《四肢脊柱创伤》、《现代创伤外科学》、《骨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现代颈椎病学》、《骨科诊断学》《现代骨科学》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麻醉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麻醉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间接作用(全身影响)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血压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 周围循环变化皮肤温暖红润 心率减慢 心排出量减少 心脏功能做功减少 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氧供减少,氧耗减少更多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2)对呼吸的影响 低位脊麻对通气影响不大。 阻滞平面上达颈部时,膈神经被阻滞,可发生呼吸停止。 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用药量过大。 高位脊麻时,PaO2降低,PaCO2轻度升高。 平面过高,诱发支气管痉挛。 (3)对胃肠道的影响 胃肠蠕动增强 胃液分泌增加 括约肌松弛 胆汁反流入胃 (4)对生殖泌尿系统影响 肾血管阻力不受交感神经控制,脊麻对肾的影响是间接的。 血压降至80mmHg时,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低于35 mmHg时,肾小球滤过停止。 尿潴留 常用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 ①纯度较高的普鲁卡因,150mg/支。 ②使用时用5%葡萄糖溶液或脑脊液溶解至总量3m1,使成5%浓度。 ③成人一次用量为l00-150mg,最多不超过180mg。 ④普鲁卡因的起效时间约l一5分钟,作用时间3/4一l小时。 ⑤为了延长作用时间,药液内常加0.1%肾上腺素0.2-0.3ml,这样作用可持续l-l.5小时。丁卡因 ①丁卡因白色结晶10mg/支。 ②使用时用脑脊液lml溶解,再加10%葡萄糖溶液和3%麻黄碱溶液各1m1,配成所谓1:1:1溶液,其丁卡因浓度为0.33%。也可用5%葡萄糖溶液溶解至1.8ml,加0.1%肾上腺素0.2m1,配成0.5%溶液。 ③丁卡因成人一次常用量为10mg,最多不超过15mg。 ④其起效时间较长,约5~lO分钟,作用时间2~3小时。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20mg。 浓度0.5%~0.75%,用10%葡萄糖配成重比重溶液。

脊柱肿瘤诊疗规范

脊柱肿瘤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言 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10%,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以在脊柱见到,如骨肉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但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指南原则仍未完整确立,有以下主要原因:1、脊柱肿瘤比较罕见,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和累及结构千差万别,因而难以全面评估、认识、比较;2、脊柱肿瘤属于骨肿瘤与脊柱外科的交叉领域。外科分期、外科原则理应遵循肿瘤外科的一般原则。但是,脊柱肿瘤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与周边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关系密切,肿瘤治疗与功能保护常存在尖锐矛盾,肿瘤外科分期与原则难以实施于脊柱肿瘤领域;3、脊柱肿瘤的分类和手术技术源于脊柱矫形、神经肿瘤外科。侧重于各种各样的治疗技术,忽视了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4、随着影像学技术、脊柱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的快速发展,以往尚未完善的理念、原则往往又面临新的改变。 本诊断治疗规范的目的:一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二是规范诊疗,提高脊柱肿瘤诊疗质量,降低非规范治疗带来的生存率损耗和医疗资源浪费;三是规范脊柱肿瘤的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忠军

目录 前言................................................. II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三、缩略语 (1) 四、脊柱肿瘤诊疗流程 (1) 五、脊柱肿瘤诊断规范说明 (2)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4) (三)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 (5) (四)鉴别诊断 (5) 六、脊柱肿瘤的治疗规范说明 (6) (一)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6) (二)脊柱原发肿瘤的治疗 (7) (三)脊柱转移瘤的治疗 (7) (四)血液源性脊柱肿瘤的治疗 (10) (五)瘤样病变的治疗 (11) 七、随访 (12) 附录A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3) 附录B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原则 (14) 附录C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15) 附录D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16)

麻醉科三基试题w 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麻醉三基试题w-3(骨科手术的麻醉)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5分/题) 1、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骨盆腔内出血B输尿管损伤 C膀胱破裂D前尿道断裂 E骶丛神经损伤 2、下列有关脊柱高度的体表标志中描述错误的是() A髂后上棘向下向内方1CM相当于S2 B肩胛冈的高度相当于T3 C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 D两侧髂棘之间连线相当于L3~L4间隙或L4棘突 E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8 3、下列手术不会出现空气栓塞的是() A颈椎手术B坐位肩部手术 C侧卧位全髋置换术D俯卧位腰椎手术 E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4、下列关于俯卧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时间俯卧位致上呼吸道粘膜水肿会形成术后气道梗阻 B不会导致臂丛神经过度伸展或受压 C眼部受压可引起视力障碍 D有可能出现气管导管扭曲或移位 E髋关节过于屈曲导致股静脉回流障碍易产生术后深静脉栓塞 5、对于显微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麻醉作用需完善,防止血管痉挛或手术部位的移动 B有良好的血管扩张,有利于精确缝合以提高成功率 C麻醉时间能根据手术需要而延长 D保持较低的血压,以减少出血 E术后能有持续的镇痛效果 6、断肢再植术中应尽量避免() A输入晶体B输入全血 C输入右旋糖酐D血管收缩药 E应用镇静药 7、关于四肢神经阻滞描述错误的是() A凡在手指、足趾等末端局麻时,避免加用肾上腺素 B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阻滞,可行上臂内侧手术 C小腿内侧手术,仅行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 D经腋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 E臂丛神经由C5~C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 8、松开下肢止血带后,有时可出现“止血带休克”,临床表现为()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常见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骨科手术主要涉及骨骼、肌肉及相关软组织或关节,要求的监 测方法和麻醉技术相类似,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区域阻滞适合许多骨科手术,但必须处理好与抗凝药之间潜在的矛盾,同时积 极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骨科手术经常面临大量血液丢失,因此必须熟悉体克的紧急处理、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等技术以优化术中管理:骨科手术对体位要求比较高,在达到理想的手术体位的同时必须避免潜在性 损伤。1麻醉方式的选择 在区域阻滞或全身麻醉下均可完成骨科手术。一般而言,区域 阻滞可提供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若术中辅助神经安定 麻醉,一样可使患者产生适度镇静并产生遗忘作用。尽管与全 身麻醉相比,区域阻滞具有麻醉时间受限制、阻滞失败及区域 阻滞禁忌证等不足,但其术后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循环抑制轻、有利于改善患肢血供、减少出血量和降低静 脉血栓形成等优点,因此在适宜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接受区 域阻滞麻醉。这也是目前全身麻醉复合区域阻滞倍受青睐的原 因所在。 2上肢手术的麻醉

肘、前臂及手部的骨科手术非常适合使用区域阻滞技术,而肩 部和上臂手术需要加用强化或全身麻醉才可达到完善的手术镇痛,持续的置管技术可提供长时间的神经阻滞、扩张血管和术 后镇痛,特别适合断肢断指再植等显微手术。但对于术前存在 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区域阻滞并不适用。并且在临床运用中,应该根据手术的长短合理选择。 通过不同径路的臂从阻、可为尉、前臂、腕及手部的手术提供 广泛而平稳的麻醉效果,其主要对臂从的四个主要神经(正中、尺、桡和肌皮神经进行阻滞。然而,其中的锁骨上和锁骨下入 路阻滞存在导致气胸的危险,肌间沟入路常有尺神经阻滞不全,而腋路多用于前臂、腕及手部偏尺侧的手术。连续臂丛神经阻 滞多用于肢体再植和血管修复,术后继续输注局麻药,可有效 控制疼痛,防止血管痉挛和改善循环。 然而尽管在神经刺激仪指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到位率得到明显 提高但阻滞不完普仍有发生,即使能在所有的神经分支均产生 镇痛效果,依然可能出现不能提供满足手术要求的麻醉。此外,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入路,可能同时阻滞同侧膈神经,降低 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长时间的手术或大手术,以及存在严 重肺部疾病的患者,依然应该首选全身麻醉或区域阻滞复合全 身麻醉

脊柱手术麻醉

骨科手术麻醉的相关问题中国医疗麻醉 2014.10.16 郭向阳 骨科手术范围广泛,对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尽相同,而复杂多变的手术方式和患者生理状况的不同也给麻醉管理增加了困难和风险。本文从骨科手术麻醉面临的特殊问题、脊柱手术麻醉实施及优化等方面对骨科麻醉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骨科手术麻醉面临的特殊问题 (一)脂肪栓塞综合症(fat embolism syndrome,FES) 脂肪栓子在骨科手术患者血液中普遍存在,但很少引发FES[[i]]。研究发现,FES 发病与脂肪栓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中性粒细胞激活为主的急性肺内炎症反应相关性更强[[ii],[iii]],因此后者成为FES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除对肺脏的影响,脂肪栓塞亦可能造成脑部的损伤,对骨折和骨科术后2~3d,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神经症状而无局灶定位体征的患者,应警惕脑部脂肪栓塞的可能,在创伤救治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变。 (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创伤(特别是重大创伤和下肢创伤)、手术、制动或下肢瘫痪等原因,围术期DVT风险较大,尤其是膝上DVT更易导致肺栓塞危险。术前需要应用物理、药物等预防措施,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以排除DVT。

多发创伤患者在院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达50%以上,可考虑应用间歇式充气压迫装置或弹力袜等物理手段预防静脉血栓,如出血已控制则可考虑应用抗凝药物预防。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前提下,麻醉方法对改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对于高危患者,必须重视预防DVT和PE,中华麻醉学会骨科学组近期将发布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防治指南,敬请关注。 肺气栓是由静脉空气栓塞引起的肺栓塞。采用监测呼气末CO2分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探测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体位手术,如胸椎减压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和坐位手术等要尤其注意此类问题。 (三)体位问题 术前颈部使用Halo-Vest固定支架的患者可能存在困难气道;俯卧位脊柱手术可能使眼部受压导致术后失明;半坐位及沙滩椅位可能出现空气栓塞、呼吸道管理困难的情况。由体位导致的心脏受压、流出道梗阻可能造成严重低血压,对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等高危手术,使用SVV、TEE监测等可能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调控。 (四)止血带 最近一项基于MEDLINE、EMBase等数据库的Meta分析对应用止血带的安全性进行探讨[[iv]],共纳入1159例TKA患者,结果显示,应用止血带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但不能减少总出血量和输血量,不能减少住院时间,不能改善TKA 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且增加了DVT、切口感染和血肿、膝关节淤斑的发生率,还可引起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因此,应用止血带的利与弊值得关注和权衡。

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

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麻醉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侧凸矫正手术麻醉管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50例脊柱侧凸患者,ASA I~II级,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脊柱侧凸后路畸形矫正内固定。所有患者均选择口插单腔气管导管,机控双肺正压通气。术中监测NIBP、HR、ECG、SpO2、P ET CO2、吸入和呼出麻醉气体浓度(O2、N2O、安氟醚)。术中脊髓功能监测主要采用唤醒实验,辅助体感诱发电位(SSEP)。结果5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6 h;术中BP、HR平稳;唤醒实验均成功,历时10~30 min。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成功实施唤醒实验,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密切协作配合是确保脊柱侧凸矫形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脊柱侧凸;唤醒实验;麻醉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最常见的脊柱畸形,必要时需手术矫正,以改善和维持姿势,防止脊柱弯曲和肺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我院自1991年开始行脊柱侧凸矫正手术上百例,麻醉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麻醉技术和药物也不断更新、改进。现将我院近年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50例患儿,年龄2~18岁,体质量10~60 kg,ASAⅠ~Ⅱ级。其中33例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所行手术为脊柱侧凸后路畸形矫正内固定、自体肋骨植骨融合术38例,并前路松解12例。 术前检查和评估所有患儿除一般术前检查外,常规行胸腰部X片、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心脏情况应注意有无心脏畸形、右心肌肥厚等。其中31例患儿血气、心电图、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ASA Ⅰ级,19例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他检查正常,ASA Ⅱ级。 麻醉与监测所有患儿入室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10岁以下不配合的患儿肌内注射氯胺酮5~8 mg/kg,待入睡后入室。开放两路静脉通路,常规监测NIBP、ECG、SPO2、P ET CO2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1 mg/kg,芬太尼1~2 μg/kg,丙泊酚1~2 mg/kg,阿曲库胺0.4~0.5 mg/kg,口插单腔管.麻醉维持:N2O∶O2∶1∶1、0.5%~1.5%氨氟醚吸入,间断给予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其中4例畸形较重,估计失血量较多,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同时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比监测CVP。脊髓功能监护采用唤醒实验和体感诱发电位(SSEP)。 呼吸管理气管导管插入后,采用听诊法确定合适插入长度,接麻醉呼吸机行双肺正压通气,设定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吸呼比1∶1~1∶2,维持P et CO2<45 mm Hg。其中9例行前路松解并后路矫正内固定患儿,在行前路开胸手术时,停止N2O吸入。 唤醒试验方法术前访视时向患儿及家属解释术中唤醒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

麻醉科三基试题w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麻醉科三基试题w骨科手术的麻醉含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麻醉三基试题w-3(骨科手术的麻醉)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5分/题) 1、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 骨盆腔内出血 B 输尿管损伤 C 膀胱破裂 D 前尿道断裂 E 骶丛神经损伤 2、下列有关脊柱高度的体表标志中描述错误的是() A 髂后上棘向下向内方1CM相当于S2 B 肩胛冈的高度相当于T3 C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 D 两侧髂棘之间连线相当于L3~L4间隙或L4棘突 E 肩胛下角的高度相当于T8 3、下列手术不会出现空气栓塞的是() A 颈椎手术 B 坐位肩部手术 C 侧卧位全髋置换术 D 俯卧位腰椎手术 E 股骨骨折内固定术 4、下列关于俯卧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间俯卧位致上呼吸道粘膜水肿会形成术后气道梗阻 B 不会导致臂丛神经过度伸展或受压 C 眼部受压可引起视力障碍 D 有可能出现气管导管扭曲或移位 E 髋关节过于屈曲导致股静脉回流障碍易产生术后深静脉栓塞 5、对于显微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麻醉作用需完善,防止血管痉挛或手术部位的移动 B 有良好的血管扩张,有利于精确缝合以提高成功率 C 麻醉时间能根据手术需要而延长 D 保持较低的血压,以减少出血 E 术后能有持续的镇痛效果 6、断肢再植术中应尽量避免() A 输入晶体 B 输入全血 C 输入右旋糖酐 D 血管收缩药 E 应用镇静药 7、关于四肢神经阻滞描述错误的是() A 凡在手指、足趾等末端局麻时,避免加用肾上腺素 B 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阻滞,可行上臂内侧手术 C 小腿内侧手术,仅行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 D 经腋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 E 臂丛神经由C5~C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 8、松开下肢止血带后,有时可出现“止血带休克”,临床表现为() A 出汗,血压降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B 出汗,血压升高,周围血管阻力降低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 骨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通过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够对骨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及随访,对骨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认识和经验。骨科主要包括创伤骨科、关节与矫形外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手外科、足踝外科、骨肿瘤、小儿骨科等亚专业。 一、培训目标 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基本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能够比较熟悉骨科手术操作技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完成中等难度的骨科手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行骨科亚专业的深入学习和骨科住院总医师工作奠定基础。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骨科临床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骨科及相关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病历;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骨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 在骨科(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具体安排如下表。相关科室包括医学影像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麻醉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康复科。 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软组织肿瘤科、骨科康复可根据医院科室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由于多数培训基地不单独设立足踝外科,故在本培训细则中将足踝外科合并入关节与矫形外科。

骨伤科常用抗生素

骨伤科常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 在骨伤科临床治疗工作中,抗生素的应用很普遍,临床医生是否根据骨伤科病人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减少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本人随机抽取本院1990~1994年骨伤科住院病历(使用抗生素者)1400份,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1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氟哌酸、甲硝唑等。 2不合理用药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在1400份使用抗生素病例中,存在不合理应用287例,占20.5%。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无指征用药一些无合并症的闭合性骨折、轻微软组织损伤、没有感染迹象或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存在而使用抗生素。 2.2轻症用重药较轻的创伤、感染(如污染轻的皮肤擦伤、皮下血肿等),使用一般抗生素即可达到抗炎作用,调查中发现有的病例使用头孢氨苄等强效抗菌剂,甚至多联用药。 2.3联合用药不当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扩大抗菌谱,发挥抗生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延缓耐药株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调查中发现不合理联用有几种情况:①具有药理性拮抗药联用,如林可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因两药受体相同而互相竞争呈拮抗作用,抵消了林可霉素的抗菌作用[1]。②重复联用,如青霉素与先锋霉素联用,红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合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毒性相同或相近药物联用,如头孢类与氨基甙类均有肾毒性作用,两药合用可增加肾功能损害[2]。④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联用,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因后者使细菌不能进入繁殖期,使前者发挥不了杀菌作用[3]。 2.4更换药物过频检查中发现有些病例1~2天就撤换抗生素,一种用药方案应于7 2小时后判定疗效[3],更换过快无法确定其疗效,容易产生耐受性,延误病情。 2.5用药时间过长一般感染控制后3天可考虑停药[4]。调查中发现有的病例用药时间过长,甚至一直用到出院,不仅浪费药物,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 2.6用药剂量过大如头孢唑啉常用治疗量是每天1.5~2.0g,重症可增至每天4.0g,检查中发现有的病例用到6.0~8.0g/天,药量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副作用[5]。 2.7预防性用药过滥一般无菌手术无需用抗菌药物,仅在污染手术或术后体腔内有血肿形成可能者,才用适当抗生素预防,而且疗程应尽量短、药种尽量少、剂量尽量小[4]。 2.8局部用药过多一般在全身用药足效时,局部用药并无必要,况且效果不确定,还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增加耐药株的产生[3]。检查中发现较多使用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外用于局部伤口的情况。

脊柱外科实习自我鉴定

出科小结 在骨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 转眼间实习一个多月了,时光飞逝,回首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学到很多感触很多。回想起实习的第一天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和环境。 38w是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它是由骨科、脊柱科与烧伤整形科组成的。刚得知将会来到这个科室的时候,我的心情是紧张而又期待的,入科第一天,护士长带我们了解了医院的环境与布局,我们的科室是在住院部的八楼,进入科室,培训了一个星期,使我深深得感受到自己的茫然与无知,虽然培训的只是基本操作,可是我们却做得乱七八糟,虽然学校里面有学,可是不大一样,时代一直在进步,知识一直在更新,我们向我们的总带教老师黄老师学习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严格遵守三查八对。遵守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老师还特别强调了要人文关怀,多于患者多多沟通,多了解她的病情及其它信息,使患者信任并且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也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些改善。 骨科,占了总人数的一大半,大多是骨折,老年人最常见的事股骨颈骨折,皮肤牵引是老年人中做的比较多的,目的只要是关节制动,缓解疼痛,纠正嵌插骨骨折或者其它比较稳定性的骨折,也可防止它不会损伤到神经与血管等,也可作手术,手术的患者手术前要进食禁饮12h,术后去枕平卧,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及药物治疗,术后护理和病人的随时观察尿管,引流管是偶通畅,心理与饮食护理也很重要。对于卧床病人,我们也必须随时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观察四感觉运动及肢末梢血运, 脊柱科,最多见的,大概指的就是腰椎键盘突出,肩周炎,这些疾病非常常见,大多都是慢性的,长期性的。 整形科,里面的病人最多见得是烫伤,烧伤,硫酸泼伤等,医生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也分为了三个期:轻度(<9%)中度(10%10~29%)重度(30百分之~49%),烧伤病人饮食,需要吃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蔬菜水果、鱼汤,瘦肉、米饭等食物。 现在写护理文书都是在电脑上书写,体温单,画起来看起来都简单明了,老师们也是在电脑上查对医嘱,然后打印接着遵医嘱执行,一些常用药也能说出其作用与用法。 我在科室里面跟了三个老师,黄老师,朱老师以及刘老师,她们都是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老师,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熟练的技术操作,更是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原本茫然与无知的我,经过老师们的教导,现在满载而归,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我现在学到的理解到的知识还很少,我会继续努力去学习,去积累,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篇二:实习护士出科自我鉴定实习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选择做一名优秀合格的护士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至今我依然深深的记得5月22日,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学校的期望,老师们的祝福,乘坐着到达长沙xx医院的车上,心情是非常的激动。盼望早下临床,早实习,早接触,用自己的努力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早日康复,带着灿烂的笑脸回到幸福的家。 5月28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实习站点:脊柱外科合并肿瘤科,在这个科室大多数病人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肿瘤病人作化疗。在湘雅医院老师的带

矫形外科(骨科)临床实习目标及要求 -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

矫形外科(骨科)临床实习目标及要求 一、实习目标 学员通过矫形外科(骨科)的临床实习,预期应达到的目标: 1、掌握矫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查、治疗; 2、掌握石膏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清创缝合; 3、能够进行一定水平的阅片,包括X线,CT,MRI等; 4、能够熟练掌握骨科常见体格检查; 5、掌握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计划; 6、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及急诊的处理原则; 7、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选择性参加科室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 二、实习时间 一般为2个月。其中创伤骨科1个月,脊柱外科或关节外科1个月(由医院教务科和外科教研室统一安排) 三、实习具体要求 (一)知识目标 1、必须掌握如下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操作的原则及相关知识: 2、上肢:锁骨、肱骨、前臂(尺、桡骨、腕舟状骨)骨折; 3、下肢:股骨及粗隆间、股骨颈(干)、髌骨、胫、腓骨干、胫骨平台、踝、足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4、其他:关节(肩、肘、腕、髋、膝关节)脱位;膝、踝关节扭伤;手外伤;脊柱、脊髓、骨盆(骨折)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慢性腰肌劳损)等主要病症。 5、应该着重了解骨科如下疑难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平(战)时火器性关节及高新武器伤(开放与闭合性)、断指(肢);周围神经伤;急、慢性骨与关节血源(化脓)性骨髓炎与关节炎;肩、肘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骨与关节结核;四肢火器伤与异物等较常见的病症。 6、应了解如下常见疾病临床诊治的进展及相关知识:颈椎管狭窄症;下腰椎不稳症;脊柱、膝、髋关节结核;脊柱侧凸、腰椎滑脱;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狭窄性腱鞘炎;骨瘤、骨旁骨瘤、骨软骨(肉)瘤、内生软骨瘤、骨纤维肉瘤、腰狭窄症;腱鞘囊肿;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恶性淋巴肉瘤、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 (二)技能目标 1、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术和基本操作 2、四肢、肩、肘、髋、膝关节、脊柱(颈、腰、骶椎)创伤与疾病的系统专科常规检查; 3、X线检查选择、正确的阅片方法(对比观察与分析); 4、严重创伤的急救处理程序; 5、上止血带、皮肤及骨牵引、石膏托、夹板固定术、四肢软组织开放伤清创缝合术、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切开引流; 6、拆线、换药、拆除石膏以及四肢骨折的外固定及常见手术方法如四肢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及截肢(指)术、关节穿刺和切开排脓术等。 7、应了解的临床诊疗技术的主要进展或发展方向:专科门、急诊及病房诊疗工作常规及程序;躯干管状石膏;骨盆牵引;外展支架以及特殊类型的手术内、外固定方法和危重伤员的急救处理植骨术、关节脱位开放复位及成形术;膝关节韧带修复术、半月板切除术、肌腱切

成人脊柱手术的麻醉1

成人脊柱手术的麻醉 成人脊柱手术的种类很多,损伤后或脊柱肿瘤病人的脊柱固定术、脊柱侧凸矫形术等脊柱大手术的麻醉对麻醉医生是一个挑战。许多在20年前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实施的手术,现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这些病人术前大都存在严重的心肺合并症,其气道管理也相当困难,以及冗长的手术时间及大量的失血对病人的影响、术后的镇痛等都值得人们探讨。术中脊髓节段功能检测技术的进步使该类病人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麻醉医生在利用这些检测技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脊柱手术的种类很多,无论成人或婴幼儿,都可能以择期或急症的形式行脊柱手术。脊柱手术的原发病大致可分为五类:创伤,如脊柱不稳定性骨折;感染,如椎管脓肿;恶性病变(转移或原发疾病伴有脊柱不稳定、疼痛、及神经并发症等症状);先天或自发性疾病,如脊柱侧凸;脊柱退行性疾病。2001-2002一年间英国实施了25000例脊柱手术。[112]手术部位可位于脊柱从颈段至腰骶段的任何部位。既有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小手术也有涉及多个椎管节段伴有大量失血的大手术。骨切开术是解除局部压迫的手术,内固定术是在损伤脊柱部位的上下加固定钢板等器械,而对于脊柱侧凸病人则实行涉及多个脊椎阶段的骨分离术。手术可以经前路、后路或术中改变病人的体位,一般伴有大量的失血。 这类手术对麻醉医师的挑战是术中利用各种脊髓功能检测技术在保证对脑和脊髓组织氧供的基础上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 病理生理 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指脊柱向侧面弯曲及旋转的畸形,发病率约为4%。[98]约70%病人为先天性,男女比例为1:4(表1)。通常在脊椎胸段Cobb角大于50。或腰段Cobb角大于40。时需要手术。手术的目的是阻止病变的进程或至少部分的纠正脊柱的畸形,以避免心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如任其发展,病变一般进展迅速,在病人四五十岁时就会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85] 表1脊柱侧凸常见病因(摘自Kafer[49]) 自发性(70%) 先天性脊髓或椎管发育异常 神经肌肉疾病(15%)神经性:脑瘫脊髓空洞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肌源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神经纤维瘤Friedrich’共济失调 间叶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马凡氏综合症 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佩吉特病(OI) 肿瘤原发或继发脊柱肿瘤 创伤或手术骨折化疗后术后 感染结核骨髓炎 肌病 肌营养不良和中枢性麻癖是脊柱侧凸的重要病因。在肌营养不良性疾病中以杜兴肌营养不良(DMD)最常见,在新生男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3300,它是一种影响骨骼肌、平滑肌及心肌的隐性伴性遗传病。病人因缺乏一种膜支架蛋白而表现为“肌营养不良”,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患儿在2至6岁时逐渐出现近端肌群无力症状。大于1/3的病人存在智力障碍。[73]病人心脏异常的发病率高达50%-70%。在病变后期逐渐出现扩张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律失常常见,50%以上的病人存在心传导束异常。病人术中发生心跳骤停已有报道,有的病人经积极复苏而存活,[92]有的病人复苏失败。[99]手术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缓呼吸功能恶化的进程,提高病人生活的信心。[26]

脊柱外科实习自我鉴定

脊柱外科实习自我鉴定

天,护士长带我们了解了医院的环境与布局,我们的科室是在住院部的八楼,进入科室,培训了一个星期,使我深深得感受到自己的茫然与无知,虽然培训的只是基本操作,可是我们却做得乱七八糟,虽然学校里面有学,可是不大一样,时代一直在进步,知识一直在更新,我们向我们的总带教老师黄老师学习得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严格遵守三查八对。遵守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老师还特别强调了要人文关怀,多于患者多多沟通,多了解她的病情及其它信息,使患者信任并且积极配合你的工作,也可以使护患关系得到些改善。 骨科,占了总人数的一大半,大多是骨折,老年人最常见的事股骨颈骨折,皮肤牵引是老年人中做的比较多的,目的只要是关节制动,缓解疼痛,纠正嵌插骨骨折或者其它比较稳定性的骨折,也可防止它不会损伤到神经与血管等,也可作手术,手术的患者手术前要进食禁饮12h,术

后去枕平卧,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及药物治疗,术后护理和病人的随时观察尿管,引流管是偶通畅,心理与饮食护理也很重要。对于卧床病人,我们也必须随时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观察四感觉运动及肢末梢血运, 脊柱科,最多见的,大概指的就是腰椎键盘突出,肩周炎,这些疾病非常常见,大多都是慢性的,长期性的。 整形科,里面的病人最多见得是烫伤,烧伤,硫酸泼伤等,医生根据患者的烧伤面积也分为了三个期:轻度(<9%)中度(10%10~29%)重度(30百分之~49%),烧伤病人饮食,需要吃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蔬菜水果、鱼汤,瘦肉、米饭等食物。 现在写护理文书都是在电脑上书写,体温单,画起来看起来都简单明了,老师们也是在电脑上查对医嘱,然后打印接着遵医嘱执行,一些常用药也能说出其作用与用法。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年版)

颈椎外科是脊柱外科领域十分活跃的临床学科,同时也是焦点、热点比较突出的临床学科。颈椎病的外科治疗目前已在各级医院得到较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规范颈椎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中华外科杂志》分别于1984年、19922年和2008年发表的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并结合具体临床实际,对于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经过对基本共识的归纳和争议问题的梳理,形成了本共识。这一共识进一步明确了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原则,对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提出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疗法。本共识仅作为学术性指导意见。 一 颈椎病的定义及诊断原则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颈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退变。 2.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 3.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4.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二、颈椎病的诊断原则 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确立颈椎病的诊断: 1.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

3.有相应的影像学依据,即影像学所见能够解释临床表现。 各种影像学征象对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仅有影像学检查所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排除其他疾患。 二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一、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不同组织结构受累而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 二、各分型的诊断标准 (一)颈型颈椎病 1.患者主诉枕部、颈部、肩部疼痛等异常感觉, 可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3.除外其他颈部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颈部症状。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体检示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2.影像学检查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脊柱外科治疗进展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谭明生,教授,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脊柱外科,上颈椎。 北京 100029,E-mail: zrtanms@https://www.360docs.net/doc/7711133909.html, 随着医学基础、相关学科及工业技术的发展,脊柱外科领域的许多基本概念、诊断标准、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不断完善。特别是近20年来,脊柱外科的诊断治疗水平的进步十分令人鼓舞,如三维CT、MRI把人体视如透明体;C臂透视机、导航仪、内窥镜、各种脊柱手术工具和内置物的临床应用,使得诸如上颈椎、脊柱侧弯和脊柱肿瘤等疑难疾病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在众多脊柱手术设备、器材和手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脊柱外科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已成为骨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简要回顾脊柱外科近年来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借此与广大脊柱外科同仁互勉,共同推动我国脊柱外科的发展。 一、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是指创伤、先天畸形、退变、肿瘤、感染炎症或手术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和/或神经功能障碍。由于寰枢椎的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故该部位的手术治疗难度大,风险高,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区”。此外,寰枢椎是颈椎中活动度最大的节段,其旋转活动范围约占整个颈椎旋转活动度(120°- 160°)的50%以上。因此,重度寰枢椎脱位的术式选择原则对其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寰枢椎脱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步很快,例如:前路经口腔寰枢椎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和螺钉钢板内固定术;前路经口腔或内窥镜下松解寰枢椎前方挛缩组织,后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前路经寰枢椎关节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后路经寰枢椎关节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术(Magerl技术);寰枢椎椎板夹(Appofix夹),钛缆固定融合术;以及各类后路钉板和钉棒内固定系统等技术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开展。 其中,中日友好医院于2002年首先报道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辅以经口腔或内窥镜下松解寰枢椎前方挛缩组织治疗重度C1~C2 脱位的临床疗效尤其引人注目。众所周知,重度C1~C2脱位病例的关节前方的颈长肌、关节囊韧带逐渐挛缩,瘢痕形成,侧块关节变形或齿突骨折畸形愈合, 造成C1 与头颅向前方移位,头颅的重心前移,形成上颈椎后凸,下颈椎前凸,即所谓鹅颈畸形。同时,寰椎前移和齿状突或枢椎体上端相对地向后上方移位,造成延髓腹侧严重压迫,C1 后弓与枕大孔后缘严重压迫延髓后方,这种类型的脱位经颅骨牵引不能复位。传统观点认为,这种脱位不宜再行手术复位,以免加重脊髓损伤与椎动脉供血障碍。因此,多采用经口腔切除齿突前方减压,附加后方减压,原位枕颈固定融合。这种传统方法不能矫正C1-2脱位,脊髓功能改善不满意。而且经口腔减压手术操作困难,脑脊液漏、蛛网膜下腔感染、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手术死亡率高。另外,需要固定融合颈枕4-5节段,使头颈活动严重受限。新手术的优点:(1)术中复位,固定牢固:在手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钢板内固定技术能对C1-2脱位有效复位,甚至达到解剖复位,解除脊髓压迫。(2)安全性:仅做寰枢椎前方的软组织松解,不切除齿突,大大简化了手术的复杂性,缩短手术时间,可使脊髓损伤和脑脊髓感染,截瘫或死亡率降低到常规脊柱手术水平。(3)短节段固定:仅固定寰枢椎,能保留更多的颈椎活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