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原理作业1

景观设计原理作业1
景观设计原理作业1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一)

题目:古典园林时间轴及其影响

姓名:陈烨

专业:建筑学

学号: 2013151472030

一.总述

园林是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人类文明几千年来,园林艺术不断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时期,知道形成了现在的多姿多彩的园林类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果蔬园这种以生产为目的园林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由于人类在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进步,文明在不断发展,生产力得也到了发展,进入农业社会后,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基础下,园林得到了大力发展,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园林发展进入了古典园林阶段。这个阶段又以中国古典园林、日本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而西方古典园林在大的时间划分上又可大致分为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等几个阶段。在古典园林时期,园林逐渐演变为或作娱乐休憩作用,或作宗教政治考虑,或作实用功能的场所,一般为统治阶层服务,是封闭内向型的。在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夫提高,科技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园林进入近现代园林阶段。

二.东方古典园林

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来详述。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这个体系与同一阶段是的西方园林不同,并没有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持续不断,受外来影响很小。

日本庭院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其起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土文化的发展和国民生活习俗,二是中国文化的传入,佛教道教等的影响,从最开始的模仿到中后期形成了独特的自己的风格。日本庭院是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产物。

(一)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成熟期-唐宋(自然山水园的发展);鼎盛期-明、清(文人园、建筑山水园)。

一、生成期-殷、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

——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古典园林的萌芽是囿、台、圃、沼,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那时被选择为狩猎地区的地方,是那些禽兽比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丛生之处,这就是成为种植与株、圈养动物的“囿”。根据史料记载,从殷周到秦汉时期这种“囿”的存在和发展,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庄王“筑层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这种最早期的“囿”到汉代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从汉代起它的名称也从古代的“囿”改称“苑”或“苑圈”了。不过此时尚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代表:建章宫苑(汉)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

——(公元220—公元589年)

这一时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意识形态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豪门世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自然山水园兴起,这一时期也是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园林美学思想,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成为造园的主流。

规模:大→小

园林内容:粗放→精致

创作方法:单纯的写实→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代表:兰亭(晋)

三、成熟期-唐宋(自然山水园的发展)

——(公元589年-公元1368年)

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于疆域的扩大、经济的发达、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全盛时代,这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相对的,园林发展也进入了盛年期,它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的园林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来讲也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同诗画相联系,园林山水与同期的山水诗、山水画互相吸取养料,变得更加富于诗情画意。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

此时园林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山水成为园林中的绝对主体景观,特别是皇家园林己逐步扬弃了以宫阁为主、禽兽充塞其间的构建形式。一是绘画技术的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的互相促进,如南朝梁·张僧怒擅长画山水,能“咫尺之间便觉万里之遥”,画家所提炼的构图、排列、层次和色彩,极大地丰宫了造园技巧,而且有的画家,自己就是一个杰出的造园专家,如诗人王维设计营建的“辋川园”。

这一时期还产生新兴的园林建筑形式——亭。

唐宋时代除了帝王、文人,寺庙以外,各级官府也纷纷建园筑林,有的私家园林开放给行人共享。

代表:华清宫(唐)

四、鼎盛期-明、清(文人园、建筑山水园)

——(公元1368年-1911年)

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古典园林一方面继承传统走向精致,另一方面过分追求技巧,和人工雕琢,失去了活力,呈现颓败现象。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造园家,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兴起又一轮皇家园林建设高潮,造园理论虽未系统化但已包含现代园林学的萌芽。

特征:(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体发展,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化,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

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面则吸收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明清园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用,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一体,水木石植物的精心安排和建筑物的排列,都起到了立体效果,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代表:皇家园林——“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

私家园林——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拙政园”,“留园”,“寄畅园”

(留园)

景观设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 一、判断正误题,共30分(每题1分,共30题) 1.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原地形由平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土地表面所出现的任何变动或改造都称之为“地形改造”。( ) 3.在山脊的顶部可顺等高线布置建筑、停车场。( ) 4.下列坡度表示方法是不正确的:( ) 5.对于一个面积为10公顷的公园来说,下面等高线画法都是正确的。 6.大规模散步的停车场、建筑和娱乐设施最值和安置在平坦地形上。() 7. 丹.凯利是“哈佛三杰”中的成员之一,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领军人物。在作品的米勒花园中,他将建筑周边的花园作为建筑的补充,规则式种植也采用了建筑设计的方法。( )

8.在风水上,河流的凸岸被称为“油位”。而凹岸被称作“反弓水”,在较小的河流转弯处,这里通常做为城市、建筑选址或者造公园和湿地,而码头最佳的选址应该是凸岸。( ) 9.孤植又叫单植,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常种植于出入口;大片草坪、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 10.下面2张图中的等高线标注都是正确的:

11.下图表达的意思是正确的:

12.古人绘画中两株树为通像,但又有顾盼、俯仰、向背、去就、争让等动势对比,因此既有对比又有调和。( ) 13.树群的栽植地标高,最好比外围的草地或道路低出一些,最好能形成四面倾斜的凹地,以利排水。同时在构图上也显得突山一些。( ) 14.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可以增加许多商店、咖啡馆、游戏厅等服务设施。( ) 15.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距离建筑3米左右的距离种植大乔木。( ) 16.园林中建筑通常使用伸出的建筑柱廊、平台等,形成室内外过度空间,以便达到建筑和室外环境的相互交融。( ) 17.芥子园画谱中说:“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其基本关键,乃在调和中要求对比和差异,差异太大时又要求调和。所以株数愈少,柄种愈不能多用,株数慢侵增多时,树种可以慢慢增多。( ) 18.为完成一系列设计目的,而在园址上进行地形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1)建造合理的排水系统:(2)地形改造后的园址应适应这些因素如:建筑物、道路、停车场,娱乐场所等等; (3)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悦人眼目的地平面。( ) 19.0%~1%(过于平坦):这种比例的斜坡总的说来排水性差。除了适宜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 功能的开发。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是一片保护区,在这些区域偶尔出现的积水,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 ) 20.作为人行道来说,15%的坡度为最大极限坡度。( ) 21.在建筑庭院设计中,各设计要素沿空间周边布局,可以使空间显得过大,通常是不合适的做法:而在空间中心安置实体,会使空间显得紧凑一些,通常是合理的。( ) 22.静态的水面在城市中多用于独处思考,安静的场所。图书馆、美术馆、会议室附近。比较大的水面分布在公园、郊区,供假目的 人们游玩。( ) ’ 23.喷泉通常成为集合式庭院中的重要景物,,宜以几何式水池配置。在自然式的水池中,有很多大型喷泉存在,有的以涌泉的形式出 现。( ) 24.台阶可以在道路尽头充当焦点物,或醒目的物体。台阶的这一功能能够提供目标的引导和引人注目。如果我们再与植物平¨墒体配 合起来设计,台阶的这一功能就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 ‘ 25.在无限制的空间如广场中,台阶能够创造出图案,犹如曲折的等高线。这些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生动明快。( ) 26.在城市道路绿地是设计中,种植设计通常以自然是布局为主。( ) 27.建筑于环境的渗透的方法中,除了大面积开窗以外,通常建筑伸出柱廊、平台等,形成室内外过度空间。( ) 28.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厅、堂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是园主人起居之所, 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 29.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厅堂与叠山分居水池之南北,依惯例总是坐南朝北。北望是全山最主要的景观面,通常是水池和池北叠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之终极版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 一、判断正误题 1.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对) 2. 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原地形由平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土地表面所出现的任何变动或改造都称之为“地形改造”。(错) 3.在山脊的顶部可顺等高线布置建筑、停车场。(对) 4.下列坡度表示方法是不正确的:(错) 5对于一个面积为10公顷的公园来说,下面等高线画法都是正确的:(错)

6下面2张图中的地形标注都是正确的(对) 7.大规模散布的停车场、建筑和娱乐设施最适合安置在平坦地形上。(对) 8.丹.凯利是“哈佛三杰”中的成员之一,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领军人物。在作品的米勒花园中,他将建筑周边的花园作为建筑的补充,规则式种植也采用了建筑设计的方法。(对)9.在风水上,河流的凸岸被称为“汭位”。而凹岸被称作“反弓水”,在较小的河流转弯处,这里通常做为城市、建筑选址或者造公园和湿地,而码头最佳的选址应该是凸岸。(错)10.孤植又叫单植,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常种植于出入口;大片草坪、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对)11.古人绘画中两株树为通像,但又有顾盼、俯仰、向背、去就、争让等动势对比,因此既有对比又有调和。(对) 12.树群的栽植地标高,最好比外围的草地或道路低出一些,最好能形成四面倾斜的凹地,以利排水。同时在构图上也显得突出一些。(错) 13.城市公园绿地设计中可以增加许多商店、咖啡馆、游戏厅等服务设施。(错) 14.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在距离建筑3米左右的距离种植大乔木。(错) 15.园林中建筑通常使用伸出的建筑柱廊、平台等,形成室内外过度空间,以便达到建筑和室外环境的相互交融。(对) 16.芥子园画谱中说:“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其基本关键,乃在调和中要求对比和差异,差异太大时又要求调和。所以株数愈少,柄种愈不能多用,株数慢侵增多时,树种可以慢慢增多。(对) 17.为完成一系列设计目的,而在园址上进行地形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1)建造合理的排水系统;(2)地形改造后的园址应适应这些因素如:建筑物、道路、停车场,娱乐场所等等;(3)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景观设计原理复习题

按自然状况的不同,将自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第一自然为原始状况的大自然 ? 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的形式发展 ?2)第二自然为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 西方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裕的土地, 是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英国:乡间田园,18世纪中产阶级性格和教养,气候 阿拉伯世界:干旱劳作的艰辛和对富足、慵懒的羡慕 2)珍视水的作用和树木的遮荫;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子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3)园林是规则式的,并有明显的中轴线。 古埃及园林派克玛拉(Pekhmara )平面图 2)园林是几何式的,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以后的柱廊式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神庙附近的圣林中有剧场、竞技场、小径、凉亭、柱廊等,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 用栏杆、挡土墙和台阶来维护和联系各台地。 2)园中一系列带有柱廊的建筑围绕着一些庭院,每组庭院相对独立。 3)水是造景的重要要素,在园中、室内或是敞厅中都有水的应用,如养鱼池、水井和喷泉。 4)精美的石刻、常绿植物如意大利松、紫杉也是造园的重要要素。 5)园林是规则式的。 或喷泉 位于罗马的中世纪庭院圣保罗.巴西利卡 葡萄牙维多利亚圣玛利亚修道院光与影、建筑与绿地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幽静的庭院,人们无法预知下一个空间的形态,这如同让人渐渐地步入一个天方夜谭的场景。 2)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3)建筑与花园中的各种装饰变化细腻,特别是瓷砖与马赛克饰面色彩华丽,精致而堂皇。 2)尽管园林是几何形的,有些还是中轴对称的,但是尺度宜人,郁郁葱葱,非常亲切。 3)在轴线及其两侧布置美丽的绿篱花坛、变化多端的喷泉和瀑布、常绿树以及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 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朗特 意大利台地园 意大利巴洛克花园加佐尼 和谐。 2)宫殿高高在上,建筑的轴线一直延伸至园外的森林之中。轴线两侧或轴线上布置有大花坛、林荫道、水池、喷泉、雕像、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的造型植物。 3)园林的外围是森林,浓浓的绿荫成为整个园林的背景。在森林与园林之间,布置一些由绿篱围合的不同风格的小花园。 4)整个园林宁静而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显得富丽堂皇、雄伟壮观。 维康府邸全景 维康府邸 凡尔赛花园 索园 1673 丢勒里花园—卢浮宫 ? 奥地利 维也纳 宣布隆宫 ? 德国 夏尔洛腾堡 1708 ? 德国 苏维兹因根庄园 ? 俄国 彼得宫 1709 ? 圆明园 海晏堂 1760 英国的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园林。 14 世纪,黑死病 16世纪,海上霸权 中国 ? ? 对称原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大三上 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1复习提纲-翁老师

景观设计原理(一)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题型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考常识、概念、规范等;(2)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基本原理,其中一道要结合绘图说明; (3)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结合案例分析,其中一题要结合绘图说明。 3、简答、问答题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字迹工整、绘图规范清晰。 4、本课供三个部分组成(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西方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原则上每部分内容所考内容各占三分之一。 期末总评成绩组成: (1)课外作业成绩: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景观设计原理(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讲概论 1、你对风景、园林、景观的概念的理解 2、国外L. A.专业的起源和发展 3、我国L. A.专业发展 4、景观专业的在不同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的设计领域有哪些? 1

5、你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自我发挥、举例说明) 第二讲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与造园手法 1、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2、园林植物的分类、种植方式(结合绘图表示)、水生植物的分类(常见植物名 称) 3、你对绿化设计的“功能、艺术构图、生物学属性三者统一”的原则的理解(自 我发挥、举例说明) 4、水体驳岸的基本处理方式(结合绘图表示) 5、传统园林建筑的分类、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并举例说明 7、园林构图(布局)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8、园林布局基本形式 第三讲城市公园发展演进 1、西方城市公园的起源 2、英国伯肯海德公园、伦敦海德公园、美国中央公园、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等各时期主要公园的设计者、公园概况、设计思想等 3、谁首先提出公园系统的概念,其概念是什么,代表例子? 4、我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上海黄浦公花园),广州早期城市公园(越秀公园、人 民公园) 2

园林景观设计原理【规划】

1、景观的定义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队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的定义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根据美国建筑师注册委员会定义,现代景观设计的实践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 (1)宏观环境规划 (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 (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 (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5、美国风景园林学会对的定义是? 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不太靠谱) 一.从功能发展,以人为本。 二.因地制宜,景观也能与产品“混搭” 三.景观营造软质化 四.“相地”布局,借景增值 五.控制力、执行力两手抓 六.持续创新 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 “田园城市”运动(1898-1919), 战后大发展(1945-1970), 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 8、“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由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和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9、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有哪几大类?

园林景观毕业设计说明参考

曲畔人家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美丽的承德。整个庭院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庭院内有起伏的小地形,用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约有2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整体设计依据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花架,石凳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亲近自然,形成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整体设计总体要求 环境设施对主人的健康、精神及心理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好的居住环境要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因素等,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充足的阳光为人们所必需。新鲜的空气对也尤其珍贵,能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休息散步,无疑是人们的一大享受,而这些要求,通过植物都可以达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总的要求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的“春意早临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作业设计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内容,倡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方式和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一、作业布置及相关要求: 1、作业内容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要适当。教师不得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难易要适度,作业的难度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设计要有梯度,有明确的目的。提倡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是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的题目,备课组应统一要求;选做题、提高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课内作业量及要求:每次作业量以一课时为宜(书写量不多于16k纸一页)。 3、作业要求要明确。 教师布置的作业,应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不到课外去做,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对较难的题目应向学生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不能越俎代庖。布置作业要有全局观念,严格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每日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应在1.5小时以内完成。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类型的作业,提出作业书写格式的规定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作业态度要端正。教育引导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字体要规范,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要一致,要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5、作业形式可多样。布置作业应力求全面,除必要的课外书面作业外,还应布置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实验操作等。每个学期还应布置一到两次研究性的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正确答案:形态 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 空间 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正确答案: A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工图设计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划――总体规划图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正确答案:背景类 解析:正确答案为: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正确答案:战略规划 解析:正确答案: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风情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 生态的语言正确答案: C 生态的语言D.空间的语言正确答案:C 与从属D.作用与反作用正确答案: A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doc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区域地块十分规整,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图线条简洁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二、总体特色: 本案景观设计中心以简欧风格为主。各处造型看似简单但又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中高档小区所具备的条件。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具体景观设计 站在 XX大道上, XX主入口景观立刻会映入你的眼帘,棕色的石材形象墙纹理十分考究,墙面上的兽头喷水透露出高贵的气息,潺潺的流水顺台阶而下,形成一处独特的跌水景观,周边的绿植在水面倒影出绿色的斑斓,是不是和您梦里家的颜色不谋而合呢。 顺主入口往上,路边的香樟会尽力用他的臂膀来为您提供一丝清凉,花池里盛开的鲜花争奇夺艳,努力为这里的环境绽放属于它的美丽。 不觉已来到中心广场,这里是我们活动交流的空间。站在景观轴线上,园里的景观即刻呈现在您面前,触手可及的是精美的植物图案,跃入您耳朵的那是跳跃的喷泉,中心处的景亭极具异域风情。简练的线条搭配细致的小品,整洁的绿植和规则的水景交相辉映,一种大气的感觉浑然天成。 四、交通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五、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XX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 0 一一年十月

景观设计原理教案电子档

景观设计原理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景观设计原理 课程总体介绍:《景观设计原理》是关于景观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主旨在于深入浅出地讲授景 观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知识体系及基本理论与 方法,使学生系统了解景观规划与设计立场与原 则、树立景观设计研究观念和掌握正确的设计研究 方法,为系统的学习景观规划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 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 的学位课程和主干课程。 前修课程:建筑制图、园林制图、材料与施工工艺、园林建筑小品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讲授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景观建筑学科所包含的相 关知识体系,承上启下,为以后的景观学各门课程的学 习打好基础。使学生树立区域观、生态观、文化观和环 境观,并能对相关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当前国际上最新 的景观设计方法及理论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及要求: (一)知识要求 1.了解景观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2. 了解中西传统景观设计理念 3.了解国内外园林的风格演变 4.掌握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5.了解景观设计的意义与文化表达 6.掌握点缀性景观、改造性景观、大型景观设计理念 7.了解景观主体形态与景观从属形态的设计 8.了解景观设计材料与植物景观的语言表达 (二)能力要求 1.了解景观设计的理论构成、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2.在既有学习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景观规划管理综合能力。 3. 初步具有分析、评估、综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多媒体 第一章:景观设计概述 【教学重点】中、西园林景观含义的异同点,现代景观的概念。【教学难点】景观设计师所需的必要景观知识,及如何学好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原理

第一章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重点: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 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 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 1.1)。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 1.2 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 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 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图1.3所示是一个小工程,基地30m x 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 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工程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 1 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 1.4) 另一个已建成的工程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

公园设计说明

综合设计论文——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东北农业大学 风景1102班 A02110037 姚苗苗

综合性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综合公园的定义 综合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为城市提供大面积绿地,而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于各年龄和职业的城市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的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二、综合公园功能 综合公园除具有绿地的一般作用外,对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的功能方面更加突出。 1、政治文化方面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时事新闻,举办游园活动,为集体活动,尤其少年、青年以及老年人组织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 2、娱乐游憩方面 全面照顾到各年龄段、职业、爱好、习惯等的不同要求,设置游览、娱乐、休息设施,摄影人们的游乐、休憩需要。 3、科普教育方面 宣传科学教育成果,普及生态知识及生物知识,通过公园中个组成要素潜移默化的影响游人,寓教于游,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三、综合公园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该综合公园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市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

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设计一个小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我注重于以“人”为本.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四、综合公园设计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真正体现出综合公园生态美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生态公园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综合公园设计概述 1、概况 此基址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1.12公顷。 南面、西面为公司云集的高楼大厦,北面和东北是新建的住宅小区,其中西面街道为城市交通干道,其余三条街道人流量不是很大。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最新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景观生态学;

3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6)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是: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8)人类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是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7)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指边缘、通道、区域、节点、标志。 (8 )请列出人类生存的7类景观:森林,草原,田野(耕地、田地),水体,小城(小镇)旅游度假地,都市居住。 (9)参照城市规划,景观总体规划的图纸比例通常为:1:5000以上;

公园设计说明书49107

一.实施区域现状 1.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临德赛二街,南街益洲大道,东临盛华南路,西接元华路,占地222亩,不规则四边形,地势比较平缓,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mm,四季分明。 2.实施区域现状特点:天府新城是成都南部园区的重点发展区,新城位于成都中轴线南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该段轴线定义为科技商务中轴线,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属于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光导区和核心区。 3.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双流机场12公里,紧临成都火车南站。距成雅、成仁高速公路3公里 二. 设计依据 综合分析场地现状、所处地理条件及地方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利用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自然生态、树木云水、历史文化的表现特性化为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生态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艺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营造一个静穆湿润、游览休闲、康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将公园建成以植被景观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优美、使用方便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 整体规划目标是创建“四境”,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生机盎然的绿化环境”、“舒适宜人的活力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三.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创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公园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需求和喜好,创造一处从美学和功能上富于变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渴求,实现人民接触自然的最大化,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人的参与性,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 2生态原则 设计中注意绿化植物配臵结合自然,富有野趣,避免城市化倾向。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效果;小处着手,结合景区、景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植物观赏区、滨湖休闲活动区、密林游览休闲区,分别运用松、柏、樟等常绿树种以及各种花灌木、耐阴性花卉植物,与相应的或密林幽静、或四季常青、浪漫诗境等的景点氛围相符合。再者就是在保护场地原有林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运用本土植物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