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脱皮→护色→预煮→分选、整修→配汤→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检验出厂

(二)操作要点说明

(1)选料:选用新鲜饱满、直径在25~28毫米,肉质致密,煮熟后不开裂的马铃薯为原料,剔除带青绿色、伤烂、抽芽及病虫害的薯块。

(2)清洗:将选好的马铃薯入清水池内浸泡1~2小时,再用刷子逐只刷净泥沙。

(3)脱皮:将洗净的马铃薯放入浓度为12%的沸碱液中浸泡2~4分钟,搅拌至表皮呈褐色糊状,捞出摩擦脱皮,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再在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洗净残碱。

(4)护色:如来不及加工,要将马铃薯立即浸入2%的稀盐水中,以防马铃薯变黑。

(5)预煮:将马铃薯倒入沸水中煮沸10分钟,煮透后立即捞入清水中冷透。

(6)分选、整修:按色泽和大小分类,修净芽窝、残皮及斑点,削平切面,使其光滑。

(7)配汤汁:在沸水中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添加0.01%的维生素C。

(8)装罐:9121号罐装马铃薯520克,注入85℃以上汤汁330克;7114号罐装马铃薯265克,注入85℃以上汤汁160克。

(9)排气、封罐:装罐后将其放入排气箱内加热排气,罐中心温度达80℃,及时在封罐机上封罐。

(10)杀菌、冷却:封罐后,在116℃的杀菌锅内杀菌35~40分钟。然后反压冷却至40℃以下。

(11)擦罐入库:杀菌后擦干罐身水分,抽样在30℃下存放7天检验。合格者入库贮存或外销。

(三)产品质量标准

色泽呈浅黄或乳白色,色泽大致均匀;汤汁较清,稍有沉淀。每罐的马铃薯大小较一致,允许少量开裂。固形物不低于净重的60%,氯化钠含量为0.5%~0.9%。

红烧茄子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进料→去萼及柄→去皮→切片→刺花→油炸→配料汁→装罐→排气→封口→杀菌→冷却→保温→擦罐→打检→贴标→打检→装箱→入库

(二)操作要点说明

①原料:以无籽、个大,成熟适度的老来黑等晚熟品种为好,但有籽的照样可使用。

②去萼及柄:用刀尖挖去柄,除去萼片,接着去皮,一定要削净。

③切片:此过程要及时进行,以免果肉变黑。切片厚度为1.5厘米,要求厚薄一致,以利加工质量的统一。

④刺花:在片的正、反两面错开,用刀尖刻线使呈菱形但不切断,这样切后既美观又利于油炸。

⑤油炸:最好运用“抗哈”品种的油,以棕榈油为佳。待油烧到150℃以上时,放入茄片,1分钟左右茄片发黄即可,以软而不烂为准。

⑥配料汁:此工序在油炸工序时同步进行。先上油加热,油热后放姜丝、葱花、大料,接着烹酱油,稍加一点醋,待开锅后再添加热水煮沸30分钟,待香味散出汤显粘稠时,起锅备用。

⑦装罐:固形物占净重的60%以上。

⑧排气:在95~98℃下,排气15分钟,使罐内茄片达80℃。

⑨杀菌:杀菌公式为20'—40'—40'/105~115℃,反压冷却到40℃。

五香大头菜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主要原辅料

盐渍阶段:鲜大头菜100千克,食盐18千克。

卤制阶段:咸坯100千克,酱油100千克,五香粉0.3千克,苯甲酸钠0.03千克。

(二)工艺流程

鲜菜修整→盐渍→一次晾晒→一次卤制→二次晾晒→二次卤制→三次晾晒→拌五香粉→后熟→成品

(三)操作要点说明

①修整:将鲜大头菜剥去根须、尾根、叶基部,削去表皮后切块。

②盐渍:削皮大头菜100千克、食盐18千克,一层菜一层盐腌渍。次日转缸翻菜1次,并将原缸内未溶食盐、菜卤浇到菜面上,以后每隔2~3天转缸翻菜1次。经20天后并缸压紧,灌入补充盐分浓度为22%的菜卤。

③一次晾晒:将菜坯移至芦席上晾晒,每天翻菜2次,3~4天晒至菜变形弯曲。

④一次卤制:在酱油中,加入酱色及苯甲酸钠、五香粉的一半,混和搅拌均匀。将1次晾晒的菜坯装进空缸内,灌入上述卤汁的一半,每2~3天转缸翻菜1次,20天后捞出沥去菜卤。

⑤二次晾晒:同第一次晾晒。

⑥二次卤制:将第二次晾晒的菜坯装进缸内,压实,灌入预留卤汁的一半及一次卤制剩余的卤汁,1个月后捞出沥去卤汁。

⑦三次晾晒:方法同第一次。

⑧拌五香粉:将预留的一半五香粉撒在处理好的菜坯上,翻拌均匀后,分层压紧在缸内,盖上薄膜,后熟半个月即成。

番茄汁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原料→挑选→洗净→洗果修整→破碎→预热→榨汁→调味→脱气→高温瞬时杀菌→预杀菌→充填密封→杀菌→最后杀菌→冷却→成品

(二)操作要点说明

①原料选择:应选果实鲜红、番茄红素含量高,固形物含量及果胶物质含量高、糖酸比合适,风味浓郁的品种制汁,最好番茄红素含量在7~8毫克/100克以上。

②原料清洗: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清洗:

a.浸渍洗净法:将果实浸渍在水槽中进行清洗。为提高洗净效果,通常使洗净水流动或使用螺旋式输送机;还可提高洗净水的温度,但会促使微生物繁殖。在洗净水中添加次氯酸钠或进行氯处理,使洗净水氯浓度保持2~10毫克/千克,可有效抑制微生物。为了进一步提高洗净效果,必要时可添加单甘油酸酯、磷酸盐、柠檬酸钠、蔗糖脂肪酸酯等洗涤剂。

b.化学洗净法:在洗净水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提高洗净效果。为了除去杀菌剂中的铜和其他重金属,采用柠檬酸或其他酸性液是有效的。

c.气泡洗净法:从洗净槽底部喷出空气,使空气泡和洗涤液(水)均匀地接触果实表面。

d.喷雾洗涤法:将果实在水槽里浸渍一定时间后,送到旋转洗净机或冲洗输送机,使果实一边回转,一边受882千帕左右压力、20~23转/分流量的水喷洗。喷嘴与果实的距离以17~18厘米为宜。

③破碎和预热:破碎方法有热破碎法和冷破碎法两种。热破碎法是将番茄破碎后,立即加热到80℃以上。冷破碎法的果肉浆中,果胶分解酶活性很强,在短时间内,容易将果胶分解成低分子的果胶。因此,为了生产具有适当粘稠度,且倒入饮用容器之后不产生水浆液分离的番茄汁、番茄混合汁,最好采用热破碎法。

④榨汁:榨汁一般用螺旋式榨汁机进行操作,也可采用打浆机。

⑤脱气:可使用降膜式真空脱气装置、喷雾式真空脱气装置进行。

⑥调味:在番茄汁中添加食盐、添加量为5克/升左右,间歇式混合食盐时,先用一部分番茄汁将食盐溶解,然后从混合槽底部打入,并在不混入气泡的情况下,进行搅拌混合,或在脱气工序中加入。连续进入的情况下,可使用粉体定量加料器和线上混合机。

⑦预杀菌:番茄汁粘稠,传热性差,需要的杀菌时间较长,会降低制品品质。最好在装入容器之前进行短时杀菌,通常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法。一般在118~122℃温度下,杀菌40~60秒,杀菌后,立即冷却到90~95℃,送装填密封。

杀菌装置一般使用管式热交换器,也可使用板式热交换器。

⑧装填和密封:将预杀菌冷却到90~95℃的番茄汁立即装入容器中,装填量以装满为

度,装填后立即密封。

⑨最后杀菌:将趁热装填密封的番茄汁放置10~20分钟,使之完全杀菌,然后用冷却水使容器内的茄汁温度迅速冷却到35℃以下。

窖藏红薯新法

来源:[农村新技术] 时间:2005-09-30 00:00

一.把好采收关。采挖红薯须选无雨天气,以免水侵入薯体,使红薯腐烂。二.窖的选择。应选在室内,也可选在室外通风向阳排水的缓坡地,不能是低洼积水地。对土壤酸碱度不限,尤以沙质壤土为佳。三.窖的挖法。窖的大小可根据年产红薯的数量自行确定。主洞室内采用吊洞,使之不占用房屋空间,室外采用横洞,便于红薯运进运出。不论是吊洞还是横洞,应多设侧洞,侧洞即窖仓,主洞一般不存放红薯,以免人进出或上下使红薯表皮受创。新挖的窖必须待窖壁干燥后才能储藏,在红薯收获前挖窖为宜。四.红薯下窖前,必须检查。红薯采收后将破损、表皮创伤、腐烂的挑出,不要下窖,窖口盖板(吊洞)或门(横洞)必须严实,以免老鼠进入。薯堆不超过1.2米高,以便热气扩散和翻堆。五.防止烧窖。解决办法:一是使窖仓定期通风,以保证窖仓空气新鲜;二是设置防烧窖设施。在窖仓底部挖一专供装水深穴,穴大小可根据窖仓大小而定,按每500公斤红薯装40-50公斤水,穴面用厚木板盖平,在木板上均匀打上通风孔,用一长塑料管自穴内通至主洞或地面,以便将水输入穴内,窖内穴储水为穴深的八成。红薯入窖后,要常检查和往窖穴加水,秋春季8-10天一次,入冬后12-15天一次。六.剔烂薯。腐烂的红薯带有病毒,应及时从窖内剔出,以防病菌感染。饮酒后不要进薯窖内,因腐烂的红薯遇酒精后会加速腐烂。此法适于各种薯类的储藏。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细菌性病害 (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头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故称环腐。当温度10~40℃时、土壤pH6.6~8.4发病较重。带病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3)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种薯带病原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田间除带病种薯外,还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 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甚至倒伏、死亡。块茎发病一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感病初期,脐部略变色,稍后,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简明读本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简明读本 目录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第三节机械化播种技术 第四节机械化中耕技术 第五节机械化植保技术 第六节机械化收获技术 第七节机械化残膜捡拾技术

第一节绪论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主体技术,配套机械化深耕和中耕培土、机械植保、机械杀秧及耕整地等技术,达到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通过实施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土地流转种植产业化、机械配套大型化,将有力地促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残膜捡拾技术。

第二节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主要使用的机具有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深松机等,目前应用的较为先进的大型复式作业机械有激光平地机、复式联合整地机。 1. 铧式犁 铧式犁是通过犁体曲面对土壤的切削、碎土和翻扣实现耕地作业。 2. 圆盘耙 圆盘耙是以球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的耕作机械,依靠其

重量强制入土,缺口入土性能较好,土壤摩擦力小,切断杂草能力强,可适用于开荒、粘重土壤作业。 3. 旋耕机 旋耕机是以旋转刀齿为工作部件的驱动型土壤耕作机械,又称旋转耕耘机。一次作业即能使土壤细碎,土肥掺和均匀,地面平整,达到旱地播种或水田栽插的要求,有利于争取农时,提高工效,并能充分利用拖拉机的功率。 4. 深松机 深松机是深松土壤的重要作业机械,工作部件为深松

铲,安装在机架后横梁上,凿形齿在土壤中利用挤压力破碎土壤,深松犁低层,没有翻垡能力。 5. 联合整地机 联合整地机是一种多功能整地机,在装有悬挂架的机架一端的下方安装着平土铲,在机架尾部通过调节丝杠联结着带有碎土辊的碎土辊架,带有弹齿的弹齿耙吊挂在平土铲和碎土辊之间。作业时,平土铲刮平耕翻后的土层,弹齿耙疏松土壤,碎土辊碾碎土块,镇压表土。在作业时不翻动土层,是耕整地的综合型机械。

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精淀粉深加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省昆明市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建设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议书 昆明市工程咨询公司 2004年8月 云南省昆明市,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 1 建设马铃薯淀粉深加工生产线 项目建议书 云南省昆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4年8月 目 产品类型和用途3

(一)产品类型和用途3(二)市场分析4(三)市场价格6 3,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7 (1)生产规模7 (2)质量指标7 4,施工条件8 (1)原材料供应.................................................................................................................. ....................................................199 (5)政策环境8 5,项目建设计划9 (1)基础设施项目设计计划9 (2)工艺流程10 (3)机械设备选择11 6,环境保护14 7,项目实施计划15 8,投资预算和融资15 (1)投资预算15(2)融资16 ,财务评估16 ...................................................................................................................... .........企业法人项目名称:云南省昆明市马铃薯淀粉深加工项目发起人:昆明双龙顺宏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有限公司 (2)云南省昆明工程咨询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3)编制原则 1,制造国家环保、劳动保护、消防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2,在保证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约建设投资 3,采用合理的工艺生产线,实现技术创新,选择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4,规范环保设计,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5、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准确、真实、可靠(4)项目建议书背景及投资必要性

真正实用无矾(明矾)土豆粉条加工制作技术

无矾土豆粉条(干、鲜)的制作配方、工艺、技术 ★无矾土豆粉条(干品)的制作工艺 1.配方: 土豆淀粉80公斤、木薯淀粉20公斤、筋力源0.6-0.8公斤、55℃温水45-50 公斤。 2.工艺流程: 选料提粉→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3.配料: 将土豆淀粉80公斤、木薯淀粉20公斤、筋力源0.6-0.8斤混合均匀。 4. 和面: 先将混合淀粉100公斤放入和面盆中,加入55℃温水,开始和面,使和好的面含水量在48%~50%之间,面温保持在40℃左右,静止20分钟,使剩余淀粉发酵分解。 5. 沸水漏条: 先在锅内加水至九成满,煮沸,再把和好的面装入孔径10毫米的漏条机上试漏,

当漏出的粉条直径达到0.6~0.8毫米时,为定距高度,然后往沸水锅里漏,边漏边往外捞,锅内水量始终保持在头次出条时的水位,锅水控制在微开程度。 6. 冷浴晾条: 将漏入沸水锅里的粉条,轻轻捞出放入冷水糟内,搭在棍上,再架放入15℃水中浴5~10分钟,取出后架在3~10℃房内阴晾5~8小时,以增强其韧性。然后架在日光下晾晒,含水量到20%左右时,收敛成堆,去掉条棍,使其干燥。 7. 打捆包装: 含水量降至16%时,打捆包装,即可销售。 ★无矾土豆粉条(鲜品)的制作工艺 配方: 土豆淀粉80斤、木薯淀粉20斤、筋力源0.6-0.8斤、55度温水45-50斤。 工艺:先将两种淀粉混合均匀。再将筋力源与所有淀粉混匀,加入55度温水和成粉团,静止发酵20-30分钟。然后,降温至25度放入挤粉机,将粉条漏入开水锅内,粉条飘上来以后马上捞入凉水降温20-30分钟,捞出后放凉棚熟化8-12小时,然后鲜卖或晒干包装销售。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好的区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鼓励大面积推广;其他区域,加强试点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基于SCI论文的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发展态势分析.docx

基于SCI论文的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摘要:通过SCI论文对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从国家、机构、技术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从科学大数据分析视角揭示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概况、特征及发展趋势,反映国际马铃薯淀粉加工领域前沿热点和研究重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马铃薯淀粉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深加工技术;趋势研究;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志码:Adoi:10.16693/https://www.360docs.net/doc/7715242902.html,ki.1671-9646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其耐寒、耐瘠薄、高产稳产、适生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1]。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产业链条逐步拓展,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5.2×106hm2和8154×104t,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2015年,农业部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战略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纳入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延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种植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品质。 马铃薯淀粉工业是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饮食结构及马铃薯不宜贮藏等特性决定了马铃薯淀粉工业的发展程度,并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程度。马铃薯淀粉的特殊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增稠、凝膠、黏合、成膜、品质易控制等特性,虽然价格偏高但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造纸、医药、纺织、化工、石油钻井和建材等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成各类型的变性淀粉和淀粉深加工产品,改变原淀粉的性能,使马铃薯淀粉用途更加广泛,不但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价格,而且各种新产品的性质更适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分析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预测学科发展态势,已成为各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的方法[2-5]。王勇等人[6]对1985—2014年申请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专利状况进行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研究了近20年来国内马铃薯深加工发明专利的基本现状、发明人、申请人及技术领域分析等,揭示了国内马铃薯深加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反映了马铃薯深加工研究的热点。刘玲玲[7]以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专利检索平台和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两大专利数据库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专利基本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参考,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马铃薯淀粉工业作为我国迅速发展的学科,目前尚缺乏近几年全球马铃薯淀粉研究领域总体发展态势的相关研究。我国在马铃薯淀粉研究总体规模上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马铃薯淀粉技术水平还应有待提升。利用WebofScience 为平台,对2000—2016年ISIWebofKnowledge(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采用分析工具为TI和TDA,以期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揭示世界马铃薯淀粉加工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的概况、特征及发展趋势,反映国际马铃薯淀粉加工领域前沿热点和研究重点,为相关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研究和

马铃薯的加工技术

1、马铃薯香脆片 (1)、原料处理: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薯块,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去掉表皮,将薯块切成1-2毫米厚的薄片,再投入清水中浸泡,以洗去薯片表面的淀粉,避免变质发霉。 (2)、水烫:在沸水中将薯片烫至半透明状、熟而不软时,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沥干表面水分后备用。 (3)、渍制:将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等调料放入布包中水煮30-40分钟,待置凉后加适量的食糖、食盐,把薯片投入其中浸泡2小时左右,捞出后晒干。 (4)、油炸:先将食用植物油入锅煮沸,再放入干薯片,边炸边翻动,当炸至薯片膨胀且色呈微黄时即可出锅,冷却后包装。 2、马铃薯淀粉废液增值加工工艺 马铃薯生产淀粉的废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弃之可惜且污染环境。人们试图对马铃薯淀粉废液进行加工处理,将其用于食品工业,但因处理过的淀粉汁液具有马铃薯所特有的一种异味而裹足不前。为有效利用马铃薯的汁液,近年一种使用葡萄糖转化酶处理的新工艺面世,不仅有效去除了汁液中的不愉快口味,而且所得产品富含糖、氨基酸、有机酸与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饼干、糕点、饮料、西式点心中,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1)、工艺流程马铃薯淀粉废液、加热浓缩,离子变换树脂处理→活性炭处理→葡萄搪转化酶处理→干燥→白色粉末或颗粒成品 (2)、操作步骤 1.加热浓缩将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收集到的废液进行加热浓缩,过滤回收其中被凝固出的蛋白质,分离得到脱蛋白液送下道工序。 2.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方法有间歇法或塔式转换法两种,树脂以选用苯乙烯系阴离于交换树脂为佳。间歇法是让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与脱蛋白液混合,树脂用量一般为l 升待处理液配人50克,混合时间一般须维持1-1.5小时。通过振荡和搅拌,使两者充分相互接触,脱蛋白液中的臭味和有色物质附着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并随树脂的定时定换一起被除去;塔式转换法是将活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充填到塔内。脱蛋白液自塔上部流入,经树脂充分吸附臭味和有色物质后,从塔下部流出。 3.活性炭处理方法同前。 4.葡萄糖转化酶处理将上述已脱蛋白、脱臭、脱色的汁液送人发酵罐内,葡萄糖转化酶的添加量一般为汁液重量的0.2%左右,处理液酸度一般控制在PH值5.0-5.5。为有效稳定酶化过程的弱酸性环境,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等作缓冲剂。酶化温度以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1573-1620 年 ), 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 , , , , , , , , , , 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 467 万公顷,年产量约 6000 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 50 年代相比 , 种植面积增加了 8 倍 , 总产量增加了 26-28 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

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马铃薯罐头的加工技术 来源:[《蔬菜深加工247例》] 时间:2005-09-30 00:00 (一)工艺流程 选料→清洗→脱皮→护色→预煮→分选、整修→配汤→装罐→排气、封罐→杀菌、冷却→擦罐、入库→检验出厂 (二)操作要点说明 (1)选料:选用新鲜饱满、直径在25~28毫米,肉质致密,煮熟后不开裂的马铃薯为原料,剔除带青绿色、伤烂、抽芽及病虫害的薯块。 (2)清洗:将选好的马铃薯入清水池内浸泡1~2小时,再用刷子逐只刷净泥沙。 (3)脱皮:将洗净的马铃薯放入浓度为12%的沸碱液中浸泡2~4分钟,搅拌至表皮呈褐色糊状,捞出摩擦脱皮,并及时用清水冲洗,再在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洗净残碱。 (4)护色:如来不及加工,要将马铃薯立即浸入2%的稀盐水中,以防马铃薯变黑。 (5)预煮:将马铃薯倒入沸水中煮沸10分钟,煮透后立即捞入清水中冷透。 (6)分选、整修:按色泽和大小分类,修净芽窝、残皮及斑点,削平切面,使其光滑。 (7)配汤汁:在沸水中加入2%的食盐,溶解后添加0.01%的维生素C。 (8)装罐:9121号罐装马铃薯520克,注入85℃以上汤汁330克;7114号罐装马铃薯265克,注入85℃以上汤汁160克。 (9)排气、封罐:装罐后将其放入排气箱内加热排气,罐中心温度达80℃,及时在封罐机上封罐。 (10)杀菌、冷却:封罐后,在116℃的杀菌锅内杀菌35~40分钟。然后反压冷却至40℃以下。 (11)擦罐入库:杀菌后擦干罐身水分,抽样在30℃下存放7天检验。合格者入库贮存或外销。 (三)产品质量标准 色泽呈浅黄或乳白色,色泽大致均匀;汤汁较清,稍有沉淀。每罐的马铃薯大小较一致,允许少量开裂。固形物不低于净重的60%,氯化钠含量为0.5%~0.9%。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马铃薯精深加工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创业(商业)计划书

马铃薯精深加工及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创业(商业)计划书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公司或项目简介 (2) 第二章一、公司或项目的历史背景及现况介绍 (3) 二、研究的内容、意义和立项背景 三、国内外行业研究现况及发展综述 第二章团队介绍 一、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二、公司组织结构及各个主要职能部门或负责人介绍 三、公司现有人事情况简介 四、公司未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综述 第三章产品、技术与服务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支持 二、产品及服务概况 第四章市场及营销策略 一、行业政策及市场趋势分析预测 二、市场容量、市场结构与划分以及主要的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三、目标市场的设定与产品定位 四、行业中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及因市场介入而产生的其它竞争因素分析 五、营销计划概述及模式、市场开发及进度规划

第五章经营管理 一、公司的商业目的、全盘战略及各阶段的目标 二、公司盈利模式及发展规划 三、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 四、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和战胜对手方案 第六章财务分析 一、财务现况概述 二、财务数据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投融资及财务计划 第七章风险分析 一、确定性风险分析 二、不确定性风险分析

一、公司简单描述; **********,成立于2010年5月13日,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家集特色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独立法人企业。单位地址:*,公司法定代表*,企业现有人员53人,本科以上学历5人,大专以上12人,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4岁,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2人。企业团队本着科学合理、精干高效、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进行人力资源配臵,其中管理人员5人,研发人员7人,生产人员32人,销售人员5人,其他人员4人。 截止2012年12月30日公司总资产1798.53万元,营业收入1120.86万元、净利润281.72万元、资产负债率39.85%。 公司管理模式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公司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注重高科技引导企业生产”的模式,建立企业加农户的产业化开发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总体目标 本项目建设期限自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在项目建设期内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项目完成后达到年产富硒马铃薯全粉6000吨的能力。

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简介

加工技术 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简介 刘俊果 陈学武 畅天狮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系 石家庄 050018) 由于传统食用习惯和观念的影响,我国人民还不习惯大量食用马铃薯作为主食,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作为主要蔬菜的地位下降,因此它的鲜食量在短时期内难以大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马铃薯资源,探讨马铃薯加工技术,提高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马铃薯全粉是马铃薯加工食品中不可缺少的中间原料。由于其能够长期保存,且能够保持鲜马铃薯的风味,便于制作各种食品,因此它作为马铃薯深加工的基本产品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马铃薯全粉加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有美国、西德、荷兰、法国。而国内,马铃薯全粉及其食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启动,但进展很不乐观。到目前,具有规模性的加工企业寥寥无几。究其原因,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是制约马铃薯开发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马铃薯全粉的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指标及相关设备的选用,供参考。 1 马铃薯全粉的加工及相关设备 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工艺为: 原料—清洗—去皮(修整)—切片(切丝)—蒸煮—打浆成泥—干燥—粉碎—检验—包装  收稿日期:1998-09-08111 原料选择 原料品种的选择对制成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其干物质含量、薯肉色、芽眼深浅、还原糖含量以及龙葵素的含量和多酚氧化酶含量都有明显差异。干物质含量高,则出粉率高;薯肉白者,成品色泽浅;芽眼越深越多,则出粉率越低;还原糖含量高,则成品色泽深;龙葵素的含量多则去毒难度大,工艺复杂;多酚氧化酶含量高,半成品褐变严重,导致成品颜色深。 另外,原料的贮存情况也直接影响加工质量。一是贮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病虫害、腐烂、发芽;二是马铃薯具有“低温增糖”的现象,即:马铃薯在0~10℃贮藏时,组织细胞中的淀粉极易转化为糖,其中以蔗糖为主,含量通常在012%~7%之间,还有少量的葡萄糖和果糖。而淀粉含量则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下,而贮存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而且成品的颜色也深。 112 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要去除马铃薯表面的泥土和杂质。在生产实践中,可通过流送槽将马铃薯输送到清洗机中,流送槽一方面起输送作用,另一方面可对马铃薯浸泡粗洗。清洗机可选用鼓风式清洗机,靠空气搅拌和滚筒的磨擦作用,伴随高压水的喷洗把马铃薯清洗干净。 ? 8 5 ?马铃薯杂志,第13卷,第1期,1999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块茎。受害叶生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防治方法:喷洒杀菌剂,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选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绿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绿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每7-10 天左右喷药一次,共喷2-3 次。 马铃薯病毒病有3 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 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 倍液或绿亨6号,配合绿 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

国内外马铃薯深加工现状及我国深加工问题分析

国内外马铃薯深加工现状及我国深加工问题分析 中国食品产业网:马铃薯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淀粉工业、饲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等。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升世界首位,消费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 中国马铃薯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总产量的21%。但在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中仅有14%用于粗淀粉和粉条加工,其余都只作为鲜食和饲用,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少数小型食品加工厂生产马铃薯炸片。而欧美发达国家生产的马铃薯约有80%用于加工。 一、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总栽培面积2000多万公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并颇得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 美国马铃薯加工制品的产量和消费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90余种,在超级市场,马铃薯食品随处可见。全国约有300多个企业生产油炸马铃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30 千克。再加上用来加工成淀粉、饲料和酒精等的加工量已占到马铃薯产量的85%左右。目前,美国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品种已超过100种。 日本马铃薯年总产量351.2万吨,仅北海道每年加工用的鲜薯约259万余吨,占其总产量的86%;其中用于加工食品和淀粉的马铃薯约为205万吨,占总产量的72.4%.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马铃薯产品,马铃薯条(片)、马铃薯泥,薯泥复合制品,淀粉以及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全价饲料等。 欧盟国家德国每年进口200多万吨马铃薯食品,主要产品有干马铃薯块、丝和膨化薯块等,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马铃薯食品19千克;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马铃薯近100千克,全国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马铃薯450万吨,其中冷冻马铃薯制品最多;其中瑞典的阿尔法。拉瓦——福特卡联合公司,是生产马铃薯食品的著名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万多吨,占瑞典全国每年生产马铃薯食品5万吨的1/4;法国是快餐马铃薯泥的主要生产国,早在70年代初就达2万多吨,全国有12个大企业生产马铃薯食品,人均消费马铃薯制品39千克,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全球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兴旺发达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食品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马铃薯加工食品在我国同样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在我国落户,其中必有一款的炸薯条、薯泥等马铃薯食品很受国内中层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儿童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未来我国马铃薯食品潜在的庞大的消费群体。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制品也在不断增长,一些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如1993年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厂正式投产。该企业是美国辛普劳公司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食品加工厂,班产11吨薯条,产品质量绝对适合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麦当劳餐厅之用。同时也为中国各大酒店提供长城牌薯条和曲纹薯条,结束了中国土豆不能加工上乘薯条的历史。然而,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在马铃薯生产总量中约有50%用作鲜食、饲用和留种,而加工淀粉、粉丝粉条、全粉、薯条、薯片等约占总产量的14%,出口约占5%,还有30%鲜薯有待利用。日后,随着马铃薯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系列产品的不断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正确宣传和引导,马铃薯食品将逐步成为我国城乡调剂和丰富人民日常食物结构的主食,在日常膳食结构中将占有一席之地,马铃薯加工产品的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马铃薯主要病害简介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紫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二)癌肿病: 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 (三)粉痂病: 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四)早疫病: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线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 (二)黑胫病: 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三)环腐病: 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退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四)疮痂病: 块茎染病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为5-10mm。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有的产生裂口,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 (五)软腐病: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 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 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