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 ...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 ...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 ...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

培养基

细胞复苏

冻存细胞

明胶包被

细胞传代

体外分化

培养基

包被有多聚鸟氨酸/纤维结合蛋白的培养板(使用或不使用盖玻片)

体外分化方法

注:以下培养针对于小鼠的R1胚胎干细胞系,其它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可以参考。不过人的胚胎干细胞培养不可以采用下面的protocol,需要用专用的protocol 和培养基。

一般培养--维持ES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

ES细胞培养用含有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和Feed细胞的培养基(高糖)来阻止细胞的分化。为细胞提供包被有0.1%明胶的平板作为粘附细胞的基质。建议每2-3天从达到80%-90%融合的平板按1:8的比率传代细胞一次,细胞传代以后,在将细胞接种在0.1%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之前,通过预先将细胞接种在没有经过包被的组织培养板2个小时,使分化细胞粘附,从而将分化和未分化细胞分开。将细胞全程置于37℃,5%CO2,100%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在Feed 细胞,那么就需要采用MMC进行处理,抑制Feed细胞增殖,但仍然能保持其分泌LIF因子的活性。下文中暂不提及Feed细胞。Feed细胞可以来源于STO细胞或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

培养基

ES:

配制一20×不含DMEM,HS,LIF的溶液(该溶液也能用于EB培养基--见下文)。分装在50ml 离心管中,(稀释为2×,每管42ml),贮存在-20℃。通过将21ml 该溶液,HS和LIF加入450ml DMEM中制备培养基,0.22 μm滤膜过滤。贮存于4℃,时间不要超过2周。

贮存液

DMEM(高糖)

马血清(HS)

L-谷氨酰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巯基乙醇(55Mm)

PEST

LIF

复苏细胞

细胞被冻存在10%二甲基亚砜(DMSO)中防止结晶的形成,结晶的形成会损害细胞。然而,二甲基亚砜对细胞有毒性,快速的进行细胞复苏是很重要的。

步骤:

1.从液氮中取出一管细胞;

2.将冻存管置于37℃水浴中2分钟(或放到管内溶液恰好完全溶解);

3.将细胞转移到一15ml Falcon管中;

4.加入5ml ES培养基(用培养基冲洗冻存管);

5.离心3分钟;

6.弃上清,用2ml ES培养基重悬细胞,至少吹打10次;

7.接种在明胶包被(见下文)的6孔或6cm组织培养皿;

8.孵育。

冻存细胞

冻存液

90%HS和10%DMSO

步骤:

1.1×PBS洗细胞并留少许PBS在培养皿内;

2.用细胞刮刀收集细胞;

3.将细胞转入15ml 离心管管内并离心3分钟;

4.弃去上清并将细胞重悬于冷的冻存液中(10 cm的培养皿用2ml,15cm的培养皿用6-7ml。)

5.分装于冻存管内,每管1ml;

6.置-80℃过夜,第二天移入液氮。

Geltin(明胶)包被

准备500ml 0.1%geltin溶液

1.将0.5 g明胶溶解在500ml无钙镁的PBS中(50-65℃水浴15~30分钟)。2.最好在溶液没有冷却的情况下通过0.22 μm滤膜过滤,贮存在4℃。

包被培养板或培养皿

1.加入足量的明胶溶液覆盖培养平面(15 cm培养皿加2ml,10 cm培养皿加0.5~1 ml,溶液的量并不重要,只要能完全覆盖培养表面就行了。);

2.置室温30分钟;

3.去除明胶溶液,将培养板贮存在包装袋中室温放置,最好将板子平放或倒扣,以免明胶污染盖子和流出培养板。

细胞传代

建议每2天传代细胞一次,过度生长的细胞会降低细胞的自然分化率,我们建立了一种纯化方法来去除分化细胞,在将细胞接种在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之前,通过将分化细胞黏附在没有包被的组织培养板上去除分化细胞。纯化步骤包含在下面的方法中。

1.去除培养液;

2.无钙镁PBS(Gibco)洗涤;

3.加入胰酶EDTA(Gibco)。37℃孵育5分钟。

4.加入ES培养基使胰酶失活;

5.将细胞转入15 ml离心管中离心3min;

6.去除上清,将细胞重悬于2 ml ES培养基,至少吹打10-20次。

如果加入培养基的量较少会比较容易将细胞团弄散分开。ES细胞有聚集成团的倾向,传代过程中仔细将细胞弄散分开很重要。这样可能会减少细胞的自然分化。7.将细胞接种在没有包被的组织培养皿中(使用和一开始同样规格的培养皿)放入温箱2小时(分化细胞在该时间内将黏附,而ES细胞仍将保持悬浮);8.将含有细胞的培养基转入geltin包被的组织培养皿。吹打以确保细胞被分散开(前面已经提到--ES细胞有聚集成团的倾向)

9.建议按1:4-1:10的比率传代 (ATCC)

保持细胞的传代比率很重要,以我们的经验,1:8的比率是好的,可以使细胞的自然分化降到最低。当你使用不同规格的培养板进行细胞传代可以使用表1

来计算传代比率。

体外分化

胚胎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我们的体外分化方法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通过在最少量的培养基内选择(第3步),在有bFGF存在的情况下扩增(第4步)并最终分化在第5步。细胞全程培养在37℃,5%CO2,100%湿度条件下。一般体外诱导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也可以采用低浓度的RA进行诱导。

时间线(总时间为27~34天)

第2步;4+1天第3步;4-10天第4步;4天第5步;10-15天

体外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

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去除LIF情况下会自然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小鼠的R1系一般在第7-8天自然出现搏动的心肌细胞,与胚胎发育时间线是完全一致的。

培养基

EB

配制一20×不含DMEM,FBS,LIF的溶液(该溶液也能用于ES培养基--见前述)。分装在50ml 离心管中,(稀释为2×,每管42ml),贮存在-20℃。将21ml该溶液和50ml FBS加入450mlDMEM中制备培养基,0.2μm滤膜过滤。贮存于4℃。贮存液

DMEM(高糖)

胎牛血清

L-谷氨酰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巯基乙醇(55Mm)

PEST(P104U/mlS104μg/ml

ITSFn and N3(分化培养基):

配制一20×不含DMEM/F12的溶液。分装在15ml 离心管中,(稀释为1×,ITSFn 7.05ml,N3 12.55ml),0.2μm滤膜过滤,贮存在-20℃。将该溶液加入DMEM/F12中制备培养基,贮存于4℃。

贮存液

DMEM(高糖)

转铁蛋白50mg/ml

胰岛素5mg/ml

亚硒酸钠300μM

黄体酮(20μM)

腐胺(100μM)

PEST(P104U/ml S104μg/ml)

层粘连蛋白100μg/ml

纤维连接蛋白250μg/ml

碱性rhFGF, 10μg/ml

*在第4步将bFGF加入N3培养基使终浓度为10ng/ml。

ITSFn and N3培养基贮存液的准备

使用无菌的溶剂和稀释液,在分装之前要对溶液进行过滤,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溶液在分装之前没有进行过滤,需要在管子上标明以便别人在使用时知道该溶液不能直接用于细胞培养。

贮存液溶剂,贮存液,稀释剂和储存

转铁蛋白50mg/ml

胰岛素5mg/ml

亚硒酸钠300μM

黄体酮(20μM)

腐胺(100μM)

PEST(P104U/ml S104μg/ml)

层粘连蛋白(100μg/ml)

纤维连接蛋白(250μg/ml )

碱性rhFGF, (10μg/ml)

包被有多聚鸟氨酸/纤维结合蛋白的培养板(使用或不使用盖玻片)

包被液的准备

多聚-L-赖氨酸,15μg/ml

把75ml多聚-L-赖氨酸和425ml 1×PBS混合。贮存在4℃。

纤维结合蛋白,1μg/ml

把0.5ml纤维结合蛋白和500m l 1×PBS混合。

包被过程:

1.加入多聚-L-赖氨酸,至少2-3小时(过夜也行)

2.吸出多聚-L-赖氨酸

3.加入纤维结合蛋白,大约1-2小时

4.吸出纤维结合蛋白,放置30分钟晾干

5.贮存在4℃

24孔板用200μl,6孔板用500μl。震荡培养板确保溶液能够覆盖盖玻片或培养孔。有时需要剧烈震荡培养板。

体外分化方法

第1步:ES培养基

在LIF存在的条件下维持细胞培养

第2步:EB培养基

使用细菌培养皿去除LIF后胚状体的形成需要4天。

1.分散纯化细胞(参见上面的细胞传代部分)

2.纯化2小时后将细胞转入含有ES培养基的50ml Falcon管中,计数细胞取适量体积放入15ml管中离心3分钟。

3.用2mlEB培养基重悬细胞,吹打至少10次制成单细胞悬液

4.一个15cm的细菌培养皿接种4~5×106个细胞(1个完全融合的组织培养皿通常足以接种4个同样规格的细菌培养皿)。

5.2天后更换培养基

将胚状体转入锥形管中放置3~5分钟使细胞沉降。弃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新鲜培养基并接种在新的细菌培养皿中。

6.用EB培养基培养的第4天将细胞转入没有包被的组织培养皿中(这即是细胞的移植步骤)。1个组织培养皿之中放置1个细菌培养皿,在进行第3步之前一天将胚状体黏附在同样规格的培养板上。

形成胚状体需要4天时间。在EB培养基中再培养1天使胚状体粘附在组织培养皿的表面。这一天被认为是第2步和第3步的分界。

第3步--ITSFn培养基

在最少量培养基中选择神经前体细胞

1.在胚状体接种在组织培养皿一天后将培养基换成ITSFn培养基

2.并非所有胚状体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发生粘附,因此在移除培养基时要小心谨慎以使大部分胚状体留在培养皿内。

3.保持细胞在ITSFn中培养大约10天,根据需要更换培养基--大约每隔一天。观察细胞形态,神经样细胞大约出现在第4到第7天。当神经样细胞能够被鉴别时,转入到第4步。步骤的转换应该在神经前体细胞出现第一个清晰的标志几天以后,通常是在第3步的第6到第10天。

第4步-N3培养基+bFGF

通过将神经前体细胞培养在含有10ng/ml bFGF的培养基中进行扩增。

1.PBS洗涤,加入1-2ml 胰酶

2.37℃孵育5分钟

3.用4mlEB培养基终止胰酶活性,将细胞转入锥形管中放置3~5分钟移出细胞团,将上清移入一新的离心管离心。

4.将细胞重悬于含有bFGF的N3培养基。

5.将细胞接种在包被多聚-L-鸟氨酸/纤维连接蛋白的盖玻片上(最好将盖玻片放于24孔培养板或6孔培养板,6孔培养板中每孔放置5个盖玻片如果是塑料的放置4个,以使最大可能的获得样品数量)。24孔板接种3.5×105/孔或6

孔板1.7×106/孔。

6.2天后更换培养基

第5步-N3培养基

通过撤除bFGF使神经前体细胞分化

1.细胞被接种在盖玻片上4天后将培养基换成不含bFGF的N3培养基

2.根据需要换液(大约每隔一天)

3.分化10~15天后固定细胞

移除培养基

PBS洗涤

加入4%福尔马林

室温放置30分钟

PBS洗涤2次

储存于PBS。长期储存使用含0.01%叠氮化纳的PBS

移植细胞的准备

细胞在胚状体形成4天以后被移植(相应于体外分化过程中的第2步末细胞被转种到组织培养板)。正如在前文体外分化中所描述的在移植之前4天开始形成胚状体。通常再需要一天时间以便将胚状体移植入一10cm的培养皿。

移植

1.将胚状体转移至一15ml 圆锥形管中放置3~5分钟使胚状体沉降下来。

细胞被离心3分钟会更好。放置使之沉降将会去除更多的单个细胞(包括死细胞)而这些细胞可以被离心下来。

2.去除上清将胚状体重悬于无钙镁离子的1×PBS中

3.离心3分钟

4.去除上清加入1×胰酶(10cm的培养皿加1ml)

5.37℃水浴5分钟

6.加入5mlEB培养基小心吹打约10次

小心处理细胞很重要,进行细胞传代分散细胞时不可剧烈吹打。

7.离心2分钟

8.吸出上清将细胞重悬于500μl EB培养基

9.用光滑的巴斯德吸管小心吹打5次

10.离心2次

11.吸出上清将细胞重悬于100μl EB培养基

烟酸己可碱标记ES细胞进行移植

1.准备一10μg/ml的烟酸已可碱染液(双苯酰亚胺,在冷冻室118)

2.加入1mg(你能称到的最小量)到5ml EB培养基(制成200μg/ml)

3.将溶液稀释成10μg/ml (100μl 200μg/ml 溶液和1.9ml EB培养基)4.如前所述将细胞重悬于2ml烟酸已可碱染液而不是EB培养基中制备ES细胞

悬液,

5.将悬液置于室温(或冰上)30分钟

6.离心2分钟

7.吸出上清将细胞重悬于2ml EB培养基

8.重复一次

9.离心2分钟

10.吸出上清将细胞重悬于100μl EB培养基并置于冰上。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模型

胚胎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模型马宗源 李祺福(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全能性及无限制的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细胞群体,它能通过祖细胞为中介,分化为各种类型的体细胞,可重演体内干细胞的分化过程。自80年代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到胚胎干细胞并建系到现在已建立了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造血细胞等体外分化体系。将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成为可利用的分化模型,无论从组织结构、细胞及分子水平都体现了体内分化过程的体外重演,再加上胚胎干细胞系具有体系简单,影响因子少,可控制,便于研究等特点,因此可用于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调控;可成为器官移植和修复器官的细胞来源;还可用于新型药物筛选。 1 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胚胎干细胞具有与早期胚胎相似的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核质比和整倍体核型。体外培养的细胞紧密堆积,呈克隆状生长,具有发育分化的多潜能性和无限制的自我更新能力,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具有高的端粒酶活性,早期胚胎细胞均表达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SEA-1、SSEA-3、SSEA-4、T RA-1-81、T R A-1-60等;表达种系转录因子OCT-4,并且可将O CT-4基因作为细胞多能性的一个标志;白介素6型细胞因子家族参与维持调节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 胚胎干细胞建系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体外不断增殖的过程中保持未分化的状态,但是细胞如何维持其未分化状态的机理并不清楚。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膜上的特异受体蛋白gp130来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受体蛋白g p130可激活JA N U S、酪氨酸激酶,JA K-ST A T、M EK/M A P K等信号途径,而JAK/ST A T3和M EK/ ERK信号途径则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另外,一些未知的膜结合分子也参与胚胎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分离纯化及鉴定调节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的未知分子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2 胚胎干细胞为基础的分化模型 胚胎干细胞要维持其未分化的状态,需要在胚胎饲养层中加入分化抑制因子。一旦改变了维持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的条件,胚胎干细胞首先形成胚胎小体,胚胎小体有外中内三胚层,继续分化可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在体外分化培养时,可自发形成有节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同时还形成骨骼肌、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由于体外胚胎细胞可重演体内胚胎细胞的发育过程,并且基因的表达时相与体内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外源的诱导分化因子并与相关的调控基因结合,可使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现在已初步建立了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等体外分化模型。 2.1 神经细胞 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可模拟从未定型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转化的过程,并且其基因的表达时相与体内的胚胎发育过程相似。在分化的早期表达N FL、N F M基因,后期则表达N eur ocan基因。维甲酸及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是常用的诱导分化物,它能上调神经元特异基因的表达,同时下调中胚层基因的表达。将神经元特异的SOX2基因转进胚胎干细胞,再经维甲酸诱导,可表达90%以上的具有神经元标志的神经细胞。可能是外源基因和维甲酸同时拮抗分化抑制因子的作用,阻碍细胞向其他的方向分化,迫使其向神经元的方向分化。维甲酸能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C-氨基丁酸能和多巴胺能神经元,而维甲酸分别结合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胚胎干细胞后发现,采用无血清培养时,几乎检测不到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在;但在有血清培养时,却能检测到大量的多巴胺神经元。这暗示血清中的某些未知的因子和维甲酸共同起到定向诱导分化 化为特定组织细胞,将这些细胞回输体内,从而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干细胞的医学应用还包括体外克隆人体器官,然而这比体内移植干细胞要复杂的多。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来自人体干细胞的器官应用于临床治疗已为期不远。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极其诱人的前景,而且将对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生产,发育生物学,新药物的开发与药效、毒性评估等领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Th omson J A,Itsk ovitz-Eldor J os eph,Shapiro S S,et al. Em bryonic s tem cell lin es d erived from human b las tocysts.S cience,1998,282:1145—1147.  2 Sh amb lott M J,Axelman J,W ang S,et al.Derivation of Plurip otent stem cells from cultured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Proc Natl Acad S ci U SA,1998,95:13726—13731.  3 Jack son K A,M i T,Goodell M A.Hematopoietic potential of s tem cells isolated from murie s keletal mus cle.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14482— 14486.  4 裴雪涛.干细胞研究现状与展望.高技术通讯,2001, (6):93—95. (BH)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

以下培养针对于小鼠的R1胚胎干细胞系,其它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可以参考。不过人的胚胎干细胞培养不可以采用下面的protocol,需要用专用的protocol和培养基。 一般培养--维持ES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 ES细胞培养用含有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和Feed细胞的培养基(高糖)来阻止细胞的分化。为细胞提供包被有0.1%明胶的平板作为粘附细胞的基质。建议每2-3天从达到80%-90%融合的平板按1:8的比率传代细胞一次,细胞传代以后,在将细胞接种在0.1%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之前,通过预先将细胞接种在没有经过包被的组织培养板2个小时,使分化细胞粘附,从而将分化和未分化细胞分开。将细胞全程置于37℃,5%CO2,100%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在Feed细胞,那么就需要采用MMC进行处理,抑制Feed细胞增殖,但仍然能保持其分泌LIF因子的活性。下文中暂不提及Feed细胞。Feed细胞可以来源于STO细胞或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 培养基 ES: 配制一20×不含DMEM,HS,LIF的溶液(该溶液也能用于EB培养基--见下文)。分装在50ml 离心管中,(稀释为2×,每管42ml),贮存在-20℃。通过将21ml该溶液,HS和LIF加入450ml DMEM中制备培养基,0.22 μm滤膜过滤。贮存于4℃,时间不要超过2周。 贮存液 DMEM(高糖) 马血清(HS) L-谷氨酰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巯基乙醇(55Mm) PEST LIF 复苏细胞 细胞被冻存在10%二甲基亚砜(DMSO)中防止结晶的形成,结晶的形成会损害细胞。然而,二甲基亚砜对细胞有毒性,快速的进行细胞复苏是很重要的。 步骤: 1.从液氮中取出一管细胞; 2.将冻存管置于37℃水浴中2分钟(或放到管内溶液恰好完全溶解); 3.将细胞转移到一15ml Falcon管中; 4.加入5ml ES培养基(用培养基冲洗冻存管); 5.离心3分钟; 6.弃上清,用2ml ES培养基重悬细胞,至少吹打10次; 7.接种在明胶包被(见下文)的6孔或6cm组织培养皿; 8.孵育。 冻存细胞 冻存液

胚胎干细胞的归类

胚胎干细胞的归类 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三类,对于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各属于哪一类,不同的教材和资料说法不同。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P31“胚胎干细胞分裂速度快,并且有产生多种分化细胞类型的潜力,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多能干细胞。”选修3教师教学用书P73“全能干细胞是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未分化细胞,如受精卵。多能干细胞是指能分化成除胎盘之外所有其它组织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如ES细胞(胚胎干细胞),他的分化能力仅次于受精卵。专能干细胞是指与特定器官和特定功能相关的一类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从中不难看出,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分别属于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而苏教版教材上是这样解释的:“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类型或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肌肉中的成肌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或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等;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全身200多种细胞,如神经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如胚胎干细胞。” 再看中图版教材上的描述:“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直至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受精卵便是一个最初的全能干细胞,它可以分化出许多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提取这些细胞中的任意一个置于子宫内,就可以发育出一个完整的个体。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组织的潜能,但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出至少12种血细胞。专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如神经干细胞只可分化出各类神经细胞。” 从苏教版和中图版教材的内容中可以看出,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这和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的叙述相矛盾,和人

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小鼠iPS培养Protocol

小鼠胚胎干细胞(mES细胞)、小鼠iPS细胞培养Protocol MEF细胞铺制: 1. 在T25培养瓶中加入0.2%明胶,摇匀后覆盖底面即可,于37℃细胞培养箱至 少放置15 min以上。 2. 吸除0.2%明胶,加入事先水浴加热至37℃的MEF完全培养液。一般地,一 个T25培养瓶中加入5 ml MEF完全培养液。 3. 按实验需要:小鼠胚胎干细胞使用KM-r P3 MEF或CF-1 P3 MEF;小鼠iPS 使用ICR-r P3 MEF,复苏MEF细胞若干支。将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置于37℃水浴中使之迅速融解,取出后拿到超净台内用75%酒精擦拭冻存管旋口处及外壁,防止污染。 4. 将冻存管内细胞悬液转移至含2 ml MEF完全培养液的15 ml离心管内,以 1000 rpm,离心5 min,离心后将上清液吸除,另加入新鲜的MEF完全培养液1 ml,重悬后按照一个T25培养瓶铺1?106的MEF细胞,平均加入到T25培养瓶中,轻轻摇匀后置于37℃细胞培养箱。24 h以后可以传入小鼠胚胎干细胞或小鼠iPS细胞。 5. 复苏或传代小鼠胚胎干细胞或小鼠iPS细胞前,将T25培养瓶中的MEF完全 培养液吸除,加入2 ml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完全培养液轻轻冲洗一遍后吸除,加入新鲜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完全培养液待用。 复苏: 1. 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冻存管从液氮中取出,置于37℃水浴中使 之迅速融解,取出后拿到超净台内用75%酒精擦拭冻存管旋口处及外壁,防止污染。 2. 将冻存管内细胞悬液转移至含3-4 ml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完全培 养液的15 ml离心管内,以1000 rpm,离心5 min。 3. 离心后将上清液吸除,另加入新鲜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完全培 养液2 ml,吹打悬浮。 4. 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尽量避免气泡。 5. 转移至1个已经铺好MEF细胞的T25培养瓶中培养。 6. 每天更换小鼠胚胎干细胞、小鼠iPS细胞完全培养液。 传代: 1.一般在复苏后第2-3天传代,视克隆大小和密度而定。 2.吸除废液。 3.用PBS(不含钙镁离子)轻轻冲洗一遍。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综述

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综述 摘要:由于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值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成为生物学领域和医药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从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的原理和定向分化的机制、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的方法、定向分化的细胞、应用前景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对胚胎干细胞进行综述。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应用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 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前者指早期胚胎的多能干细胞,后者是存在于胎儿和成体不同的组织内的多潜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产生不同种类的具有特定表型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能力,能够维持机体功能的稳定,发挥生理性的细胞更新和修复组织损伤作用[4,9,10]。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从着床前胚胎内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分化抑制培养分离的一种全能性细胞[1]。它能在体外长期不断自我更新,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内、中、外三个胚层的几乎所有类型细胞。自1981年Evans和Kauffman[2,8]用不同的方法首次成功分离得到小鼠胚胎干细胞以来,小鼠胚胎干细胞成为近20年来人们用来研究发育分化、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治疗等最理想的模型,并且有大量研究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绝大多数类型的成体细胞.1998年Thomson等首次成功分离并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自此,人胚胎干细胞不但提供了一个研究人类自身发育分化的良好机会,而且如果人胚胎干细胞能像小鼠胚胎干细胞一样可以在体外诱导形成各种成体细胞,那么利用这些诱导分化形成的成熟细胞将有可能进行细胞和组织替代治疗, 包括糖尿病、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目前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 1 胚胎干细胞的分离 自Thomson成功分离并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后,多年以来,人们研究出很多胚胎干细胞的 分离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 1.1 分离自胚胎内细胞团 内细胞团又称胚细胞(embryoblast),是一团于哺乳动物初期胚胎中的一个细胞团块。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是获得胚胎干细胞的主要途径。由于不同动物的胚胎发育存在差异,因此应注意取材时间。可通过免疫外科手术法、机械剥离法、组织培 养法等方法除去胚胎滋养层细胞获得囊胚内细胞团(ICM)细胞进行体外分化抑制培养。 1.2分离自原始生殖细胞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精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郑晨光生科091 学号090304109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 摘要:胚胎干细胞(ESCs) 是一种具有分化发育为三个胚层组织细胞潜能的全能性细胞, 哺乳动物的精子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PGCs), ESCs 可分化为PGCs, 并进一步分化为精子细胞。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导分化因子(如维甲酸等) 或与希望诱导分化的目的细胞(如Sertoli细胞等) 共培养, 并通过鉴别E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各阶段特异性基因标志物 c-kit、VASA、DAZL、fragilis、miwi、mil1和mil2等, 获取不同阶段的生殖细胞。鼠的ESCs 已诱导出了不成熟的精子细胞, 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成熟精子培养成功, 且诱导分化的效率很低。 关键字:小鼠;胚胎干细胞;精子 胚胎干细胞是由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分离克隆的一类未分化二倍体细胞, 能在体外增殖, 并能保持未分化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生殖细胞在内的三个胚层的所有细胞类型。目前, 已从ESCs 诱导出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骨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等。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已成功诱导分化为精子细胞和卵母细胞, 人胚胎干细胞理论上也具备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2003 年5 月Hubner 等成功将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生殖系统的卵母细胞,并在Science 上报道了该成果。近来有实验室从小鼠ESCs体外分化产生雄性原始生殖细胞, 孵育分化后注入到卵母细胞可发育成囊胚, 且检验为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本文从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精子细胞的基因标记和方法学2 个方面, 对ESCs 向精子细胞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 雌、雄鼠合笼至母鼠见阴栓后(days post-coitum,dpc) 7 d ,鼠胚胎中出现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ralgerm cells, PGCs), 经过增殖, 移行到生殖嵴, 并继续分化为生殖干细胞(germ stem cells, GSCs), 这些细胞是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基础。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 PGCs 是生殖细胞最初的形式,小鼠胚胎在三个胚层形成时, PGCs同时出现。PGCs 从性腺原条移行到尿囊再移行到近端内胚层中, dpc 7 d 后在中胚层远端可观察到PGCs, dpc 8 d移行到尿囊再到原肠, 这被称为移行期PGCs, 在dpc 9.5-11.0 d , 移行至生殖嵴, 这一阶段被称为移行后期PGCs, 当PGCs 分化为生殖母细胞时, 睾丸或卵巢的结构就已经确立。对于雄性小鼠, 生殖母细胞一直停留在有丝分裂期直到出生后2 d , 然后到达输精管基底膜或者停留在管腔中退化, 那些存活下来的细胞则继续分化为GSCs, 经过多细胞分化阶段, 分化为精母细胞,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为精子细胞, 后者最终分化为精子。也就是说, 在雄性胚胎中生殖细胞要经历移行前期P G C s 、移行期PGCs、移行后PGCs 、生殖母细胞、A 型精原细胞、GSCs 和减数分裂前生殖细胞, 才形成成熟的精子。在这段复杂漫长的变化中, 有多种不同的特异基因的表达。 2 生殖细胞分化的基因标记 PGCs的很多标志物在未分化的ESCs 上也有表达, 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挑战就是如何区分这2种细胞。且ESCs 在分化为PGCs 的过程中, 各个阶段 的基因标记也不同。ESCs的分化依赖于特异基因表达, 在生殖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有c - k i t 、V A S A 、DAZL、fragilis、miwi、mil1和mil2等, 这些基因的表达有阶段特异性, 即在生殖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 它们分别稳定地表达, 从而成为原始生殖细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细胞的原代培养 点击次数:540 作者:佚名发表于:2009-03-06 16:26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一、原代细胞培养原理 原代细胞培养是将机体内的某组织取出,分散成单细胞,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使其生存并不断生长、繁殖的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观察细胞的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抑制以及细胞的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 ? 幼稚状态的组织和细胞,如:动物的胚胎、幼仔的脏器等更容易进行原代培养 ?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 了解小鼠解剖操作技术 ? 了解原代细胞培养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了解培养细胞的消化分散 ? 了解倒置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材料 ? 实验动物:孕鼠或新生小鼠 ? 液体:细胞生长液(内含20%小牛血清) 0.25%胰蛋白酶 平衡盐溶液 70%乙醇 ?器材:灭菌镊子、剪刀若干把 灭菌培养皿、细胞培养瓶、小瓶、烧杯若干个 吸管若干支 酒精灯 原代细胞培养方法 三、胰酶消化法 (1)胰酶消化法操作步骤——取材 a. 用颈椎脱位法使孕鼠迅速死亡。

b. 把整个孕鼠浸入盛有75%乙醇的烧杯中数秒钟消毒,取出后放在大平皿中携入超净台。 c. 用无菌的镊子和剪子在前腿下作一腹部水平切口,用无菌镊子将皮肤扯向后腿。 d. 用另一无菌的剪刀和镊子切开腹部,取出含有胚胎的子宫,置于无菌的培养皿上。 e. 剔除胚胎周围的包膜(若胚胎较大,应剪去头、爪),将胚胎放于无菌的含有平衡盐溶液的培养皿中。 f. 漂洗胚胎,去掉平衡盐溶液。继续用平衡盐溶液漂洗胚胎直至清洗液清亮为止。 (2)胰酶消化法操作步骤——切割 a. 将部分胚胎转移至一个无菌小瓶中,用平衡盐溶液漂洗。 b. 然后用眼科手术剪刀小心地绞碎胚胎,直到成1mm3左右的小块,再用平衡盐溶液清洗,洗到组织块发白为止。 c. 静置,使组织块自然沉淀到管底,弃去上清。 (3)胰酶消化法操作步骤——消化、接种培养 a. 视组织块量加入5-6倍的0.25%胰酶液,37℃中消化20-40分钟,每隔5分钟振荡一次,或用吸管吹打一次,使细胞分离。 b. 加入3-5ml细胞生长液以终止胰酶消化作用(或加入胰酶抑制剂)。 c. 静置5-10分钟,使未分散的组织块下沉,取悬液加入到离心管中。 d. 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e. 加入平衡盐溶液5ml,冲散细胞,再离心一次,弃上清液。 f. 加入细胞生长液l-2ml(视细胞量),血球计数板计数。 e. 将细胞调整到5×105/ml左右,转移至25ml细胞培养瓶中,37℃下培养。 (4)胰酶消化法操作步骤——消化、接种培养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19卷第2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V o l.19,N o.2 1997年6月 A cta A gricu ltu rae U n iversitatis J iangx ien sis June,1997 α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汪河海1 刘红林2 范必勤1 钟 卉3 丁家桐4 (1 江苏农科院牧医所,南京 210014;2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59;3 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 210009;4 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 225009) 摘 要 通过探讨影响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及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若干因素,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建成小鼠ES细胞系。 关键词: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ES细胞系 中图分类号:S865.1 胚胎干细胞又称ES细胞(Em b ryon ic Stem Cells)。其特点是在体外特定的培养条件下能保持其只生长、不分化的增殖状态,并具早期胚胎细胞发育的全能性。哺乳动物的ES细胞系自Evan s和Kaufm an(1981)首次建立以来[1],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并被广泛地用于动物发育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实践。但ES细胞系要在体外克隆成功,必须有成纤维细胞或STO细胞饲养层的支持[2],为建立有效的哺乳动物ES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本文就影响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制备及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若干因素做初步探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1 动物准备 选3~4月龄的性成熟的昆明鼠,母鼠自然发情或超排后与公鼠交配,第2天早晨检查阴道栓,见栓查为发情受精。妊娠至一定日龄后取其胚胎或胎儿用于分离囊胚内细胞团细胞或制备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112 溶液的配制 按日本学者管原七郎的配方配制D PB S液,胰蛋白酶溶液、DM E M液及ES细胞培养液(配方略)。 113 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制备 α

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5661224.html, 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 作者:王士珍李雪甫陈培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23期 【摘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主要来自于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 ICM), 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可作为细胞移植、组织替代, 甚至器官克隆的细胞供体,为将来治疗人类诸多难治性疾病提供细胞来源。本文简述了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定向分化的一些细胞种类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 ES细胞是由囊胚的内细胞群或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经体外抑制分化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英国剑桥大学的Evans等[1]于1981年首次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Thomson等[2]于1998年利用临床上体外受精的胚胎,采用免疫法分离出内细胞群,首次成功分离出人胚胎干细胞系。同年,Sham blott等[2]以STO作为饲养层首次建立了人胚胎生殖细胞(hEGC)系。一般情况下,可将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统称 为胚胎干细胞。饲养层或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ES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必要条件。当培养条件有轻微改变时,例如在培养液中添加某些诱导分化因子(维甲酸RA、DMSO等),ES细胞就会发生分化;另外,如果把脱离饲养层的ES细胞进行悬浮培养,会发育成大小不一的拟胚体(embryoid boby, EB),然后可诱导EB向不同类型细胞分化。至今,已从ES细胞诱导分化出心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造血细胞、脂肪细胞、胰岛素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诱导后的细胞有望为器官移植、损伤器官的修复提供原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近年来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研究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 1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 目前,通常针对人们设想要得到的终末靶细胞,而采用不同的诱导分化方法,使ES细胞最终定向分化为目的细胞。最常用的诱导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四种:化学试剂诱导法、细胞因子诱导法、共培养诱导法以及转基因诱导法等。 1.1化学试剂诱导法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Schuldiner等[3]用一定浓度的RA(10-6M)诱导人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证实:产生的神经细胞比未用RA处理的对照组增加了22%。目前,RA诱导E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RA进入细胞后,最先与细胞质中维甲酸结合蛋白 (cellular RA binding protein,CRABP)形成复合物,然

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

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 【摘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细胞)主要来自于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内细胞群(inner cell mass, ICM), 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可作为细胞移植、组织替代, 甚至器官克隆的细胞供体,为将来治疗人类诸多难治性疾病提供细胞来源。本文简述了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定向分化的一些细胞种类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 ES细胞是由囊胚的内细胞群或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经体外抑制分化培养而获得的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英国剑桥大学的Evans等[1]于1981年首次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Thomson等[2]于1998年利用临床上体外受精的胚胎,采用免疫法分离出内细胞群,首次成功分离出人胚胎干细胞系。同年,Sham blott等[2]以STO作为饲养层首次建立了人胚胎生殖细胞(hEGC)系。一般情况下,可将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统称为胚胎干细胞。饲养层或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ES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保持未分化状态的必要条件。当培养条件有轻微改变时,例如在培养液中添加某些诱导分化因子(维甲酸RA、DMSO等),ES细胞就会发生分化;另外,如果把脱离饲养层的ES细胞进行悬浮培养,会发育成大小不一的拟胚体(embryoid boby, EB),然后可诱导EB向不同类型细胞分化。至今,已从ES细胞诱导分化出心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造血细胞、脂肪细胞、胰岛素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诱导后的细胞有望为器官移植、损伤器官的修复提供原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近年来有关胚胎干细胞的定向分化研究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 1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 目前,通常针对人们设想要得到的终末靶细胞,而采用不同的诱导分化方法,使ES细胞最终定向分化为目的细胞。最常用的诱导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四种:化学试剂诱导法、细胞因子诱导法、共培养诱导法以及转基因诱导法等。 1.1化学试剂诱导法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Schuldiner等[3]用一定浓度的RA(10-6M)诱导人ES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实验证实:产生的神经细胞比未用RA处理的对照组增加了22%。目前,RA诱导ES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RA进入细胞后,最先与细胞质中维甲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A binding protein,CRABP)形成复合物,然后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染色质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的表型发生转变。二甲基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的有机化合物,不仅能用于细胞的常规冻存,而且还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分化诱导剂,能够诱导ES细胞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c-myc基因表达,降低细胞的内源性聚腺苷二磷酸核苷表达水平。也有研究证明,DMSO能使细胞内储存的钙释放出来,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在诱导细胞分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除了RA、DMSO外,还有β-磷酸甘油、维生素C(VC)、地塞米松、维生素K3(VK3)以及2,5-羟基维生素D3等化学试剂,也能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类型细

C57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C57胚胎小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广东学药学院 报ournJa lfoGuang dngo ParmhceutiaalcUn ievrsty i unJ 2.14, 030(3) C 7 5胚小胎神经鼠干胞的分离、培细与养定 鉴 12 万丽 1 易,林,桦贝伟 剑( 1 广.药学院东中医药研究 / 广东省院代性谢病疾中医防 治药重实点室验,家国中医药理局管脂高血调肝降脂症重研点 究室/ 国家中药管理医局代谢脂级实三室验,东广广 5州10006 ;.2中大学山生科命学院干学胞研究细室,广广州东510 006)培 养神经干胞细(NSCs )并,对其行进鉴定方。采法用动手 法胰蛋白酶消化及法摘:要的体外分目离分离、鼠脑细胞胎,用化的无优血清NS C 培s养基行进养培。细胞疫免光荧检法测N CSs特异性标记子 3 d分左获右得大未分量化巢呈悬浮状生的长表的达结。果分离脑的细体胞培外养48 h已部分大壁贴神,经干胞细团第 3 代时,。少很见到贴细壁胞,几乎是神全球,经

神经球周围在存较多刺微。细表胞达一中种间丝蛋白,即巢 蛋白(nes ti)n 。论结成功分、离鉴定出C57小鼠 NSsC, 并在体外可件条进下行传扩增培代养。关键词:C 57 胎小胚;鼠经干细胞;神胞细培;养蛋巢白中分图类:号R392 文献 志标码 A:d i: 10.o396 9 j/.sin.1s060873.8214003.0.22878 (3 214)0 00354340 章文编号:0016 -Is laoion,t culurtean d iedtifnciaitnoo f eunalrste mcel sl rfmoC5 e7bmyorin mccieW N Ai1L, IYHual n2 ,iBEI W iejia1n 1.(uGnagdogn TMCKey L abratory ofroM taboelc iisDaees,s Ky eLbarotorayo Modfluaintg Lievrt oTrat HepeyripemlaiS ATM, anC Ldeev 3l Labraotroyo f Liid Mpteboaism SAlTM,CIn stiute oftChinese edMciinla Sicneec,GsuagnongdPha racemtucail UinvesrtyiGuan,gzohu5 1006,0hCin;a 2.St m eCle Rlseeacrh Depratmne,t choSlo o fifL Sceeicens, uS nYtasn Ueinersivyt, Guagnzhou, 50006,1China) bsArtatc:Obejtivc Toei slotae cu,turl aned deitnfiy hte eunarlste m cllse( SCN )s. Meth od NSsCs for mftal eimce ewe irsloteda bydi sesticon ad nnzeyatmi dcgiestoin a,n ductlrude ni he opttima slreufreem SCN mdeimu. he Tpesifcicb ioamker orf

胚胎干细胞

1. 干细胞(stem cell):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2.干细胞分类 (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 (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 第一节干细胞生物学 1. 组织自体稳定性: 特定组织通过使自身细胞死亡和增生的方式保持组织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特征称组织自稳定性。 2.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和组织再生的基础。 一、干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1.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①干细胞形态共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体积小,核质比大,增殖力强。 ②干细胞的固定组织位置:有的干细胞有固定存在部位与方式。如表皮干细胞与其周围的子细胞形成增殖结构单元。但许多组织的干细胞没有这种分布特点。 2.干细胞的生化特性 ①端粒酶活性高:如造血干细胞具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增殖能力强。随着增殖与分化,端粒酶活性下降。 ②蛋白标志分子:不同干细胞有各异的蛋白质标志分子,可作为确定干细胞位置、分离提纯干细胞的标志。如:巢素蛋白—神经干细胞;角蛋白15—表皮干细胞。 二、干细胞的增殖特征 (一)增殖缓慢性 1.干细胞增殖速度慢: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组织中快速分裂的细胞是过渡放大细胞。 如小肠干细胞的分裂速度(Tc=11小时)比过渡放大细胞(Tc≥24小时)慢一倍。 2.过渡放大细胞: 过渡放大细胞是介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过渡放大细胞经若干次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通过这种方式,机体可用较少干细胞获得较多分化细胞。 3.干细胞增殖缓慢的意义: (1)利于干细胞对外界信号作出反应,以决定细胞的发展方向—增殖或分化。 (2)减少基因突变的危险。增殖缓慢使干细胞有时间发现并纠正处于增殖周期过程中的错误。(二)干细胞的自稳定性 1.自稳定性: 自稳定性是干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干细胞可在个体生命过程中自我更新并维持其自身数目恒定。 干细胞的自稳定性是区别肿瘤细胞的本质特征。 干细胞通过其特有的分裂方式维持自稳定性。 2.干细胞的分裂方式 ①干细胞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分裂方式。 不对称分裂的结果使两个子细胞一个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细胞;另一个保持干细胞的特征。 3. 不对称分裂发生原因:

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姓名:李翔单位:宁夏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1级科学教育班) 摘要: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分离培养出来的具有发育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的特性。胚胎干细胞可以定向诱导分化生产组织和细胞,可为细胞移植提供无免疫原性的材料,为难以治愈的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可能。本文介绍了胚胎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分化潜能;自我更新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桑椹胚、囊胚)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分离出来的能在体外永久培养的、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种系嵌合能力的细胞系。ES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形成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细胞的谱系干细胞,再成长为不同的神经、造血、肌肉,骨骼等各种细胞基于其特性,目前普遍认为,ES细胞对体外研究动物和人胚胎的发生发育,基因表达调控,药物的筛选和致畸实验及作为组织细胞移植治疗,克隆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细胞源及产生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等领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1998年,T homson和Gearhart2个研究组分别从人ICM和PGCS建立了人类ES细胞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Science杂志将人类ES细胞研究成果评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美国《时代》周刊将其列为20世纪末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首,并认为ES细胞和人类基因组将同时成为新世纪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领域,由此掀起了ES细胞研究的高潮。 1体外诱导ES细胞的原理 在体胚胎分化过程中,组织发生和身体构造的形成具有时空顺序性和相互诱导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是程序控制的有序有规律过程,程序的运行结果表现为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部位的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生长方式和不同的生理功能。从分子水平上来看,这一结果取决于细胞在基因表达上的时空差异。这种基因表达差异除由细胞内在发育程序决定外,还受细胞外环境影响和调控,且有时这种外部控制条件或环境对形成特定细胞有着决定性作用。ES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原理,就是选择适当的诱导剂和诱导模式,通过诱导物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或使细胞发生轻度可逆性损伤等,使被诱导细胞按预定的细胞类型方向分化[2],然后将这些定向分化的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传代,从而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细胞类型。 2体外诱导ES细胞的方法 体外诱导ES细胞的常用方法是将ES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或悬滴培养,使其形成类胚体(Embry-oid Bodies,EBs),该结构的分化过程与体内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相似。首先将EBs消化成单细胞,然后再贴壁培养,并于不同的培养阶段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条件培养基或细胞因子等诱导条件,直接促进ES细胞定向分化为某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或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对某些类型的细胞分化起抑制作用,从而高效诱导目的细胞的分化。改变细胞的培养条件使ES细胞进行定向分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一是向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和化学诱导剂等;二是将ES细胞与其它细胞一起进行培养;三是将细胞接种在适当的底物上,以促使细胞中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上调或下降,从而引发细胞沿着某一特定谱系进行分化。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的物质有化学试剂诱导法、细胞因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 ...

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实验步骤 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 培养基 细胞复苏 冻存细胞 明胶包被 细胞传代 体外分化 培养基 包被有多聚鸟氨酸/纤维结合蛋白的培养板(使用或不使用盖玻片) 体外分化方法 注:以下培养针对于小鼠的R1胚胎干细胞系,其它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可以参考。不过人的胚胎干细胞培养不可以采用下面的protocol,需要用专用的protocol 和培养基。 一般培养--维持ES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 ES细胞培养用含有LIF(白血病抑制因子)和Feed细胞的培养基(高糖)来阻止细胞的分化。为细胞提供包被有0.1%明胶的平板作为粘附细胞的基质。建议每2-3天从达到80%-90%融合的平板按1:8的比率传代细胞一次,细胞传代以后,在将细胞接种在0.1%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之前,通过预先将细胞接种在没有经过包被的组织培养板2个小时,使分化细胞粘附,从而将分化和未分化细胞分开。将细胞全程置于37℃,5%CO2,100%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在Feed 细胞,那么就需要采用MMC进行处理,抑制Feed细胞增殖,但仍然能保持其分泌LIF因子的活性。下文中暂不提及Feed细胞。Feed细胞可以来源于STO细胞或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 培养基 ES: 配制一20×不含DMEM,HS,LIF的溶液(该溶液也能用于EB培养基--见下文)。分装在50ml 离心管中,(稀释为2×,每管42ml),贮存在-20℃。通过将21ml 该溶液,HS和LIF加入450ml DMEM中制备培养基,0.22 μm滤膜过滤。贮存于4℃,时间不要超过2周。 贮存液 DMEM(高糖) 马血清(HS) L-谷氨酰胺(200mM) MEM NEAA(10mM) HEPES(1M) β-巯基乙醇(55Mm) PEST LIF

胚胎干细胞发育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概述

胚胎干细胞发育分化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概述 摘要:ESC多能性的维持与分化系统提供了一个描述哺乳动物发育进程的理想模型,胚胎干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以胚胎干细胞为模型,研究有关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这两个热点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探讨ESC细胞多能性的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ESC;发育分化;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Study on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Abstact:Progression from stem cells into different differentiated progeny requires long-lasting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Emerging evidences suggest that embryonic stem /progenitor cells are excellent candidates for exploring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action of a unique epigenetic program.The review focuses on dynamic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lso highlights a general role of epigenetic changes in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Key words: embryonic stem cell,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iation; epigenetic;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是从早期囊胚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分离出来的一种多能细胞系;它能在体外长期不断自我更新,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内、中、外3个胚层的几乎所有类型细,其种系传递特性一直是遗传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非常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1]。ESC位于个体发育的顶端,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其多样性是暂时的,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其多能性逐渐丧失而分化成各种类型的胚胎组织。因此ESC 多能性的维持与分化系统提供了一个描述哺乳动物发育进程的理想模型[2,8]。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在基因型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可遗传基因表达改变的学科。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5]。随着表观遗传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表观遗传调控在发育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图1)。例如组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