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_1

锄禾_1
锄禾_1

锄禾

一、预设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读写“锄禾”“辛苦”等词。会用“辛苦”写句子。

2、会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并且能转换成儿童的语言。

教学难点:“餐”的字形,“日当午”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设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字底,理解“锄禾”“辛苦”“日当午”等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正确看图,了解图意的能力;图文结合,理解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

(二)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画着这样的情景?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课件点击,出现小朋友中午吃饭、午睡及农民锄禾的画面。)进行对比。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锄禾》。教师边板书边教学“锄”:注意读准翘舌音,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请一位小朋友做个锄地的动作。说说“锄禾”是什么意思?

2、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背诵已不是难点,重点放在对古诗的理解上)

(1)看看图,读读诗,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自由练习——指名说并评议——同桌说——四人小组讨论

(2)说说全诗的意思。提示:☆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句话。

如: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伯伯在地里给禾苗锄草。

可以让学生找找,诗中的哪一句与图的内容是对应的?板书: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

☆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碗中的饭)(全、都)

3、朗读指导。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4、指名背诵,比赛谁读得有感情。提出疑义。

5、齐背古诗。

6、学习生字:

盘:认识“皿”字底。

餐:(字形分析是重点)上下结构,上半要书空记形。

皆:口诀“上比下白皆都是”。

辛:立+十=辛,立下一横要长一些。

7、固生字、生词,卡片抽读。

8、练习。

(1)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个并组词。

(2)抄写句子: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农民在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农民脸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地滴在泥土里。

(3)抄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预设目标

1、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

的思想品德和习惯。

2、进一步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扩词:

锄——锄头锄草锄禾

餐——早餐午餐晚餐

辛——辛苦辛劳辛勤

(3)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给禾苗锄草松土。()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

(4)默写古诗比赛:四人小组开火车,每人一句,比谁写得又对又好。

2、进一步理解诗意。

(1)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说诗句。

(2)教师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3)四人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诗意升华,行为指导。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2)辨析:

A、小明盛饭盛得满满的,吃不完就剩下。()

B、阳阳吃饭时,掉了许多饭粒。()

C、课间点心吃不完,趁老师不注意,扔进垃圾桶。()

D、丁丁帮妈妈淘米时,把掉下来的米都一粒一粒捡起来。()

4、巩固练习

(1)用“辛苦”造句。

(2)默写《锄禾》。

(3)比一比,组词。

锄()滴()粒()盘()

助()摘()位()盆()

(4)把古诗《锄禾》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1.1-1.1.1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x满足-5≤x≤5,且x∈N*,则必有() A.-1∈A B.0∈A C.3∈A D.1∈A 解析:-5≤x≤5,且x∈N*, 所以x=1,2,所以1∈A. 答案:D 2.下列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中国著名的科学家 B.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高速公路上接近限速速度行驶的车辆 D.中国最美的乡村 解析:看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不是确定的,A,C,D选项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只有B选项判断标准明确,可以构成集合. 答案:B

3.由x2,2|x|组成一个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则实数x的取值可以是() A.0 B.-2 C.8 D.2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验证可知a的取值可以是8. 答案:C 4.已知集合M具有性质:若a∈M,则2a∈M,现已知-1∈M,则下列元素一定是M中的元素的是() A.1 B.0 C.-2 D.2 解析:因为a∈M,且2a∈M,又-1∈M, 所以-1×2=-2∈M. 答案:C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的取值可以是() A.1 B.-2 C.6 D.2 解析:因A中含有3个元素,即a2,2-a,4互不相等,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验证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6.由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属于集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不超过10的所有正整数; ②高一(6)班中成绩优秀的同学; ③中央一套播出的好看的电视剧; ④平方后不等于自身的数. 解析:①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可以组成集合,②③中的对象是不确定的,不能组成集合.

咏鹅》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态、动作,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鹅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鹅浮水的画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㈠、课前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板书:鹅)小朋友见过鹅吗?说说你见过的鹅什么样儿?老师这儿啊,也有一只可爱的鹅(开幻灯)瞧,碧绿的湖面上游过来一只美丽的白鹅,小朋友喜欢吗?它的哪儿让你特别喜欢?再看看,这只鹅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㈡、故事激趣 一千多年以前,有个七岁的小男孩叫骆宾王,一天,他和伙伴们正在湖边玩耍。忽然,他看见几团雪白雪白的东西漂浮在湖面上,再仔细一看,原来,几只美丽的大白鹅正欢叫着向他游过来,这使他非常惊喜,立刻指着鹅作了一首诗,题目是《咏鹅》(在“鹅”字前写上“咏”)。咏是夸的意思,“咏鹅”就是夸一夸鹅。大家跟着老师齐读课题。 孩子们,在入学前爸爸、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就已教你们读过这首诗了,现在我们边听边回忆(出示古诗,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 2、出示生字,送字宝宝回家。 三、理解诗意 过渡:字宝宝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到家了,老师替它们谢谢各位同学!为了表示谢意,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只不但会动,还会叫的大白鹅,快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播放动画) 1、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就是这个画面了,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请学生将从动画中看的到和听到的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几只白鹅弯曲着脖子正在向天大叫,鹅身上披着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水中,用它们那红色的小掌正在拨动着的清清的湖水前进。 4、重放动画,感受情境。(学生跟着老师复述画面的内容) 5、(出示古诗和鹅的图片)师:这几只鹅真是让人喜爱,同学们回到古诗中,找出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白、红、绿) ①白的是什么?绿的呢?那么红的呢? ②出示一张无色彩的鹅的画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涂颜色。 ③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写鹅的呢? ④教师指着鹅的部位引导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一年级古诗《锄禾》教学案例

一年级古诗《锄禾》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

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 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全诗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餐:一作“飧”。 诗意: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赏析: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

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12.2 第1课时 “边边边”精选练习1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边边边” 一、选择题 1.如图1,AB =AD ,CB =CD ,∠B =30°,∠BAD =46°,则∠ACD 的度数是( ) A .120° B .125° C .127° D .104° D C B A O D C B A F E D C B A (1) (2) (3) 2.如图2,线段AD 与BC 交于点O ,且AC =BD ,AD =BC ,?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C ≌△BAD ;B .∠CAB =∠DBA C .OB =OC D .∠C =∠D 二、填空题 3.在△ABC 和△A 1B 1C 1中,已知AB =A 1B 1,BC =B 1C 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ABC ≌△A 1B 1C 1. 4.如图3,AB =CD ,BF =DE ,E 、F 是AC 上两点,且AE =CF .欲证∠B =∠D ,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 =________,再用“SSS ”证明____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 三、解题题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求证:①AB ∥CD ;②AD ∥B C . D C B A

6.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 E D B A 7.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 (1)∠D=∠B;(2)AE∥CF. O F E D C B A

参考答案 1.C2.C3.AC=AC4.CE;△ABF≌△CDE 5.连接AC(或BD)6.连接BC后证明△ABC≌△DCB 7.①证明△ADE≌△CBF;②证明∠AEF=∠CFE

古诗两首锄禾 悯农教学设计

课题:21、古诗两首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禾午辛苦 能准确、美观地书写。 过程与方法: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感与态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美观地书写。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修改:1、学会古诗《锄禾》,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学会生字,能正确地书写“禾午辛苦”四个生字。 教学对策:反复朗读加上老师的讲解来理解古诗。 修改:1、范读,指导借助汉语拼音反复练读,利用多种形式练读。 2、范写,巡回检查,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米饭香吗?你知道从哪儿来的吗?(学生自由说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辛勤劳动,粮食来之不易的古诗。 3、板书:古诗两首(齐读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锄禾》。 二、学习古诗《锄禾》 1、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锄禾(齐读) (2)解题: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给禾苗锄草) 修改:“锄”是翘舌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锄头:农具,可以松土锄草。 锄禾:就是用锄头在庄稼地里锄草、松土。

2、初读指导。 (1)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语 (3)投影片出示词语 Chu he wu li xin ku pan jie 锄禾当午粒辛苦盘皆 (1)自由读,拼读 (2)指名认读 修改:提醒学生“辛、盘”是前鼻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各自识记带点字的字形。 修改:“禾”:“木”字上面加一撇;午:“牛”字不出头;粒:“米”加“立”; 辛:“立+十”,农夫在田里站立十小时多么辛苦呀!苦:草字头+古4、自由读课文 5老师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每行朗读,再正音 修改:注意重音和停顿。 重音:日、汗、盘、皆 停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精读训练 投影出示课文图片及课文。 1 学习第一句诗句 锄禾 / 日当午, 汗滴 / 禾下土。 修改:指导看书上的图。 (1)、自读,想: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是什么?(自由说图意,指名交流。)修改:当众交流:一轮红日当头照,一位老农拿着锄头弯着腰在地里锄草,头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往下落,真辛苦啊!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第一节农业第1课时 教案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 布 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农业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4.依据地形气候等知识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地区分布规律。 5.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展示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同学们学过很多类似的古诗,这些诗歌反映的是我们什么产业。 学生:农业。 教师:同学们看看周围有哪些物体用到农业产品。 学生:衣服、课桌、书本等。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导入二: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有些产业的发展。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在一个地区安排合适的农业类型。 二、推进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分组运用齐读、默读等形式认定教学目标。 (一)农业与我们 教师:我们刚才知道了我们周围的很多物品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农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生物。 教师:对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91页图文资料,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相关农产品。 (成果展示)

12.2第1课时边边边(SSS)

12.2第1课时边边边(SSS 、选择题 1.如图,△ ABC 中,AB=AC , EB=EC , A. △ ABD 尢ACD .△ ABE 尢ACE C. △ BDE 尢CDE .以上答案都不对 3.如图,已知AB=AC BD=DC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BD^A ACD C. / BAD是/ B 的一半 D . AD平分/ BAC 4.如图,AB=AD CB=CD / B=30° , / BAD=46,则/ ACD的度数是() 5.如图,线段AD与BC交于点0,且AC=BD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BC^A BAD B. / CAB2 DBA C.0B=0C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C与BD相交于点E,若不再添加)2.如图,在△ ABC和^DCB 中,AB = DC, 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 ABC ◎△ DCB,则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AC=BD B.AC=BC C.BE=CE D.AE=DE 第1题图第2题图 则由“ SSS”可以判定( ./ ADB=90 A.120 ° B.125 C.127 D.104 D. / C=/ D 第4题图第5题图

6.如图,AB=CD,BC=DA、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DE=BF,那么图中全等 A. 4对 三角形共有()对 7.如图,AB=CD BC=A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AB// DC B. / B=/ D C. / A=/ C ). D. AB=BC 8.如果△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 5, 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 3X —2, 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等于() 二、填空题 9. (2011湖北十堰)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 如图, / 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0A 0B上分别取OM=QN移动角尺, 使角尺 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做法得 △ MO^A NOC勺依据是 10 .如图,已知AC=FE , BC=DE?,点A、D B、F在一条直线上,要使△ ABC ◎△ FDE,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9题图 C 第10题图

锄禾 教学设计

锄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 (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

(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 (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 1、教学第一句 (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名读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 (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 (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 (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引读后两

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1课时:集合的概念 1 集合的概念 一.课题:集合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常规 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例题分析: 例1.已知集合2{1}P y x ==+,2{|1}Q y y x ==+,2{|1}E x y x ==+,2{(,)|1}F x y y x ==+, {|1}G x x =≥,则 ( D ) ()A P F = ()B Q E = ()C E F = ()D Q G = 解法要点: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能化简的集合要化简. 例2.设集合{},,P x y x y xy =-+,{} 2222 ,,0Q x y x y =+-,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 解:∵P Q =且0Q ∈,∴0P ∈. (1)若0x y +=或0x y -=,则22 0x y -=,从而{} 22,0,0Q x y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矛盾,∴0x y +≠且0x y -≠; (2)若0xy =,则0x =或0y =. 当0y =时,{},,0P x x =,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0y ≠; 当0x =时,{,,0}P y y =-,22{,,0}Q y y =-, 由P Q =得22 0y y y y y -=??=-?≠?? ① 或220 y y y y y -=-??=?≠?? ② 由①得1y =-,由②得1y =, ∴{01x y ==-或{ 01 x y ==,此时{1,1,0}P Q ==-. 例3.设集合1{|,}24k M x x k Z == +∈, 1 {|,}42 k N x x k Z ==+∈,则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φ= 解法一:通分;

《锄禾》的教案_模板

《锄禾》的教案_模板 《锄禾》的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一幅彩色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 二、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 (一)板书: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 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 (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 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 盘:盘子 餐:饭食 皆:都的意思 2.第2句诗的意思: (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指名2~3人) (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3~5人。 二、学习生字: (一)辅导学习: dāng当 1.分析字形、上边“当”,下边“彐”。 2.组词:当中、当时。 3.指导书写: pán盘 1.分析字形:上下结构,上边“舟”,下边“皿” 2.组词:盘子一盘菜 3.指导书写: (二)自学生字: wǔ 午hàn 汗lì粒xín 辛kǔ 苦 要求:分析字形结构并组出词语来,然后自己在田格里各写一个。 (三)读词语 当中当时中午下午汗水盘子米粒辛苦 苦瓜饭粒汗珠一粒米 (四)组词练习: 汗()午()粒()苦() (五)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狮子、狐狸、大熊猫、天鹅、美丽”等词语。认识“威、武、凶、猛、顽”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六年级语文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 何玉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引你欣赏】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

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诗句】 农民伯伯在地里辛勤的锄草,这时的太阳正当午,汗珠儿一串串滴进禾下的泥土。有谁知道盘子里的粒粒米饭,每一颗都是农民辛苦劳动换来的。【引你欣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深切的同情,说明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小朋友们要爱惜每一粒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诗句】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

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引你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锄禾悯农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21古诗两首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三、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教法教具: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古诗锄禾

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共享知识,在交流中得到知识。 三、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清明时雨纷纷全诗

[标签:标题] 篇一:杜牧诗《清明》参考翻译 杜牧诗《清明》参考翻译 一、出处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全诗内容为: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译文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三、全诗赏析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 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天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这首小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篇二:75首古诗全诗分组 powanjuan 第一组 1.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边边边”精选练习1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边边边”精选练习1 “边边边”精选练习1 第1课时 “边边边” 一﹨选择题 1.如图1,AB=AD ,CB=CD ,∠B=30°,∠BAD=46°,则∠ACD 的度数是( ) A .120° B .125° C .127° D .104° D C B A O D C B A F E D C B A (1) (2) (3) 2.如图2,线段AD 与BC 交于点O ,且AC=BD ,AD=BC ,?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C ≌△BAD B .∠CAB=∠DB A C .OB=OC D .∠C=∠D 二﹨填空题 3.在△ABC 和△A 1B 1C 1中,已知AB=A 1B 1,BC=B 1C 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ABC ≌△A 1B 1C 1. 4.如图3,AB=CD ,BF=DE ,E ﹨F 是AC 上两点,且A E=CF .欲证∠B =∠D ,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 =________,再用“SSS ”证明____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 三﹨解题题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D=BC ,求证:①AB ∥CD ;②AD ∥BC . D C B A 6.如图,已知AB=CD ,AC=BD ,求证:∠A =∠D . E D C B A 7.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AD=CB ,E ﹨F 是BD 上两点,且AE=CF ,DE=BF .?请推导下列

结论: (1)∠D=∠B;(2)AE∥CF. O F E D C B A 答案: 1.C 2.C 3.AC=AC 4.CE;△ABF≌△CDE 5.连接AC(或BD) 6.连接BC后证明△ABC≌△DCB 7.①证明△ADE≌△CBF;②证明∠AEF=∠CFE

《锄禾》教案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锄禾》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前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前3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诗意。 2.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欣赏一幅图,想看吗?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诗人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并且深受感动,就写下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锄禾》。(揭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愿意和同学和老师说说吗?(李绅,唐代人)板书:李绅 3.还有吗? 二、悟读古诗 1.请同学轻轻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注意要读准字音。 2.出示字卡,指名读:辛、苦。连起来:辛苦。 盘、粒、禾、午、皆、当、汗、知。 3.好,下面同学来看这首诗。(出示诗歌) 4.数数,这首诗有几行啊?(四行)那我们知道,在古诗里啊,一行就是一句,快数数,这首诗有几句?(四句)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四句。师正音。 5.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再细心读课文,这次,老师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你实在不明白的词,请用直线划出来。(生自由读,自由划不明白的字词) 6.交流,哪些字词你不明白。(师在黑板上划出) 7.下面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解读这些不懂的问题。首先,“锄禾”是什么意思?你们再观察一下画面,谁来说说什么是“锄禾”呀?(给禾苗除草、松土) “日”不用说,就是指——太阳 “日当午”是什么?看看图:(中午,太阳当头照) “汗滴”:汗水滴下来 “禾下土”:禾苗下面的土 “知”——知道 “盘”:看图,在古代,古人把碗当成盘,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就是指碗。 “盘中餐”:碗里的什么?(米饭) “粒粒”:每一粒米 “皆”:都 8.下面,我们把这些词的意思,再来复习一下,好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

第1课时__集合的概念

课题:教学目标:集合、子集的概念,能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解决问题,掌握集合问题的 常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集合语言、集合思想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1.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 2.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 3.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 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5.若A B B C ??,,则A C ? 6.,,.A A B A B A A B A B ??? 7.A B A B B ??= ;A B A B A ??= . (二)主要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分析法的掌握. 2.弄清集合中元素的本质属性,能化简的要化简; 3.抓住集合中元素的3个性质,对互异性要注意检验; 4.正确进行“集合语言”和普通“数学语言”的相互转化. (三)典例分析: 问题1:已知集合{}3,M x x n n Z ==∈,{}31,N x x n n Z ==+∈, {}31,P x x n n Z ==-∈,且a M ∈,b N ∈,c P ∈,设d a b c =-+,则 .A d M ∈ .B d N ∈ .C d P ∈ .D d M N ∈ 问题2:设集合{}2 24A x x a a ==++,{}2 47B y y b b ==-+. ()1若a R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2若a N ∈,b R ∈,试确定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锄禾》优秀教案

《锄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示范法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一定学过《锄禾》这首诗吧?咱们喊一名同学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诵古诗。交流:你能说说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明白什么吗?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初读吟诵,整体感知。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准字音。

教师范诵古诗,学生再朗读古诗。 (二)理解诗题,练习吟诵。 1.吟诵理解第一、二句诗 (1)结合图。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来的? 明确: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 (2)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明确:让孩子体验夏季中午的炎热,说出自己在此时的享受与农夫的辛劳进行对比。 (3)“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 明确:农民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 (4)现在咱们将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 (5)这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多么让人感动呀!你想说些什么?农民伯伯除了在地里给庄稼锄草,还要干些什么? 2.吟诵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试着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吟一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指名学生交流。“盘中餐”就是什么?“粒粒”是什么意思?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伯伯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啊! (3)再次指名学生吟,男生和女生比赛吟,集体齐吟,评价。真是“皆辛苦”。 (三)拓展。 农民的劳动很辛苦。我们要懂得爱惜粮食。今后你打算怎样爱惜粮食?具体做法说出来。 三、练习 1.朗读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 四、总结 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