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概述

一.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 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 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 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 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以休闲为目的, 以服务为手段, 以城市游客为目标,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一个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关联性、综合性和带动性很强的产业。近年来,休闲农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产业类型逐渐丰富的同时,其发展方式也从零星分布、单一产业向规模集约、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休闲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特征要求休闲农业必须通过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组成部分及发展过程

2.1休闲农业组成部分

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2.1.1 按区位可分为5种类型

城市郊区型。一般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好,农业特色突出,市

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发展休闲农业条件优越。

景区周边型。一般靠近旅游景区,农业产品丰富,农村环境好,农民经营意识强,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风情村寨型。一般具有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农村土特产品丰富,可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基地带动型。农村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可以让游客采摘、品尝农产品,参与农业活动,购买农产品。

资源带动型。农业资源有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可以发展森林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生态休闲等休闲旅游业。

2.1.2 按功能可分为7种类型

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菜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

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

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

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

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一般以一分地为宜),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里市民,根据市民要求,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节假日城里人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营造农业景观,设立农业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2.2 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 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1990 年代以后, 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 21 世纪, 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 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 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 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 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增加农民收入。如广东深圳市举办了荔枝节活动, 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 并借此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 收到了良好效果。河北涞水县野山坡景区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 针对京津唐游客市场推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多项旅游活动, 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 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 消费结构开始改变, 在解决温饱之后, 有了观光、休闲、

旅游的新要求。同时, 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 农民扩大就业, 农民增收提到日程。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 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 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如北京锦秀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化龙农业大观园、河北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川成都郫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 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 欣赏和感悟大自然, 很受欢迎和青睐。

第三阶段, 规范经营阶段(2000 年—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 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 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①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 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 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②更加注重绿色消费,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 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 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④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 组织编制发展规划, 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 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 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⑤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产业类型逐渐丰富的同时,其发展方式也从零星分布、单一产业向规模集约、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休闲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特征要求休闲农业必须通过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竞争力。

1. 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质上是将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形态、农村风情风貌通过企业化运营、规模化发展,形成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科研教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形态。我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农家乐、村寨游、民俗村集聚发展,在农业与旅游业资源特色明显的地域形成一批农家乐专业村; 二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郊区,集合采摘、垂钓、观光园等功能的特色农业产区已具有一定规模;三是以传统的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加入观光体验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产业园模式;四是以企业投资为主的休闲度假农庄形式; 五是市民在农村或郊区租赁土地,闲暇之余体验农村劳动生活乐趣,放松心情的假日农园形式。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休闲农业发展早期是由一些自发形成的个人或小群体主导,旅游主题不明确,市场供求关系模糊,市场消费强度较低,随着中小旅行社的主动参与经营,休闲农业进入初级经营阶段,主要以短期赢利为目的,而大型企业集团介入开发与经营管理标志着我国休闲农业进入成熟经营阶段,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市场消费强度增加。目前,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量稳步增

长,示范点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农家乐、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农业产业园、休闲度假农庄、农业节庆活动等以更具体验性与趣味性的形式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在大中城市周边、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已出现一些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

2. 休闲农业示范点分布状况。为加快休闲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功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从2004 年开展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截止2010 年,共评定休闲农业示范点 459 处,对示范带动作用强、经营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从业人员素质高、发展成长性好的休闲农业单位进行重点推广。休闲农业示范点所在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域农业与旅游业特色,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休闲农业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我国459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在各省域呈现不均匀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现象。东部沿海省区示范点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山东、江苏、辽宁三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占据总数的 31. 81%,其中山东省共61处,占 1

3. 29%。西部地区休闲农业示范点分布较为分散,西藏、宁夏、海南、陕西、湖南等省共有的示范点仅占总数的 3. 27%。

四.各国家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状况(日本和台湾)

4.1日本休闲农业

4.1.1日本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日本休闲农业发展较早,早在1924年一些园艺爱好者便自发组织了“京都园艺俱乐部”,该俱乐部在京都城郊设置和经营市民农园。后来,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的休闲农业也基本消失。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复苏,这时休闲农业也开始发展,长野县饭山农民在冬季充分利用被称为“雪国”的自然条件,开设滑雪场和农民家庭旅馆,吸引都市居民前来滑雪、观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1962年小岩井农场开辟了600余亩观光农园。兴建了动物广场、牧场馆、农机具展览馆等多种游览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1966年开始在高知市、神户

市等成立了渔业观光体验中心,进行渔业养殖、垂钓等体验。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在其公布的《新食品、农业、农村政策方向》报告中,首次以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指出重视农事体验、农家乐、乡村文化的开发。1993年小岩井农场 Makiba 农业观光园建成。1999 年出台新农业法,即“食品、农业、农村地区基本法”,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

4.1.2日本休闲农业主要发展业态

(一)市民农园

日本的市民农园,也称休闲农园或接触农园,是指都市居民以休闲的生产方式种菜、养花、种植果树,自己使用农产品的小面积农地的农园。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这种农业体验经营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除了综合性的市民农园外,很多地区还建立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农园,如老年人农园、学童农园、残疾人农园等。日本市民农园的形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基于法律上市民农园为表1中的a和b 形态,及c依据农园利用方式的形态。不同类型的农园开设主体、开设方式、手续等也都有不同。

(二)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采用发达的农业栽培技术培育出一些名、特、优、新的农作物品种,包括果园、花园、茶园等。日本的樱花园、梅花园、苹果园让游客在观赏中愉悦心情,开拓眼界,发挥现代农业宣传教育功能。有“东方的普罗旺斯”之称的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富田农场,它们以旅游业代替了本来并不盈利的薰衣草种植业,发展熏衣草观光农园。日本札幌观光农园,青森县苹果试验场,弘前市苹果观光园及生产园,山形县红王将观光果园、樱桃生产园,这些都受到游客的称赞。

(三)农业公园

农业公园是一种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和特点把农业生产、加工、农业实习、进修等与公园的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具有多功能性的综合旅游休闲场所。日本农业公园主要集中于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除种植果树、蔬菜、花卉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日本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居多,一般面积比较大,其农业公园面积大概占日本全国的50%。日本最有名的农业公园之一便是位于东京足立区的“都市农业公园”,一年四季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应时的郁金香、大波斯菊等鲜花。公园还开辟了游客农业体验区,插秧、除草、收割、采摘瓜果等农活在这里都可以体验和学习。公园中的“旧农具展示室”以及名为“旧和井田家住宅母屋”的老房子也别具特色。

(四)民宿农庄

日本的民宿农庄类似于我国的农家乐,以农户自家庭院进行经营,

提供住宿、农家特色食物和瓜果等。在日本,民宿农庄更注重农家特色,通常是将农民废弃或多余的农舍加以改造,提供给都市休闲度假者住宿,规模可容纳25-60人。除民宿的建设外,日本更注重与农庄干净的街道、优雅安静的环境相结合,大力加强农庄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体验农业园

体验农业主要是指居民直接参与农林牧渔的耕种、生产、加工等活动,体验性较强,能够满足体验经济时代下,游客的更高要求。目前日本已经将体验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农业政策来发展,鼓励全民参与农业体验活动,更注重孩童对农业的参与体验,使孩童在体验中,了解农业的重要性。体验农业园在规划设计上,依据不同游客的年龄、爱好等特点提供丰富的体验方式。

4.1.3日本休闲农业成功的经验

(一)政府大力支持,健全政策法规

(二)突出特色且内容丰富,体验性较强

(三)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协会、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明显

(四)科学规划开发,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4.2台湾休闲农业

4.2.1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

回顾台湾休闲农业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 5 个时期,即草创期、探索期、倡导期、快速发展期和蜕变期。

1. 草创期( 萌芽期, 1960 年代后期~1980年)

1965 年台湾成立第一家观光农园,这一时期休闲农业经营方法简单,主要是以观光农园形态经营,农民开放其生产场所供游人体验采摘和购买等休闲活动,完全属于农民的自发性行为,目的是达到增收,全台共约有 33 家农园,如苗栗县大湖观光草莓园、彰化县田尾公路花园。

2. 探索期( 成长前期, 1980~1989年)

这个时期台当局开始推广休闲农业示范计划,推动发展多样化的休闲农业,全台共发展 141 家,走马濑农场、东势林场等成为当时在全省推行的典范。

3. 倡导期( 成长中期, 1989~2000年)

1989 年台农业主管部门正式确定“休闲农业”名称,同年颁布实施“森林游乐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推行“休闲农业相关计划项目”,增加休闲农业发展的施政规划,包括休闲农业区划与休闲农场经营辅导;1992 年订立“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相关规定”;1994 年引人市民农园制度,鼓励农业界及社会各界积极投入休闲农业,使休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流;1996 年修订“休闲农业辅导相关规定”,对休闲农业和休息农业区进行区别管理。此时,走马濑农场、东河农场、香格里拉农场、东势林场等成为较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此期台休闲农场数增至 610 场。

4. 兴盛期( 发展期、快速成长期, 2000~2003年)

2000 年,农业发展相关规定增订休闲农业基本内容,休闲农业从政策面提升到法律面,订定“休闲农业辅导管理相关规定”,休闲

农场经营面积放宽到 0.5 公顷;2001 年,农业主管部门推行“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策划 4 年的辅导模式。同年,旅游局公布岛内旅游发展方案;2002 年,观光局公布“民宿管理相关规定”。此期,休息农业政策及产业发展渐趋成熟,当局提供了完善的相关规定和产业发展条件,政策服务范围朝策略联盟及主题活动发展,同异业套装旅游捆绑经营,全台农场数增至 1021 场。

5. 产业蜕变期( 2004 年~至今)

由于经营内容雷同相似,加上岛内经济不景气等种种原因,许多农场经营业绩不佳,纷纷关闭停业 (关闭家数约占 50%),台农业主管部门感受到岛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于是积极修订相关规定以求更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将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具有“国际观光水准”上,强调主题化发展,并列入计划。

4.2.2台湾休闲农业主要发展业态

(一)按经营的形态

有休闲农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花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教育农园(农作类、森林类、渔业类、牧业类)、市民农园(菜园类、果园类)、生态农园 (有机农园、生态农园)、渡假农庄(渡假农庄、渡假酒庄、农家乐)等。

(二)按功能的性质

有教育解说型、教学体验型、风味餐饮品尝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体验型、果园采摘型、农作体验型、农庄民宿型、蔬菜采收型、农

业展览型、民俗技艺体验型、林场体验型、牧场体验型、渔场体验型、农村酒庄型、市民农园型等 10 多种形态功能各异的休闲农业体验形态。在现有的休闲农场经营项目内容中,教学解说服务的有 953 场,占 86.5%;教学体验活动的 703 场,占 63.8%;风味餐饮品尝的 650 场,占 59.0%;乡村旅游型 620 场,占 56.3%;生态体验的 568 场,占 51.5%;果园采摘的 532 场,占 48.3%;农作体验的 484 农场,占 43.9%;农庄民宿 349 场,占 31.7%;蔬菜采收 328 场,占 29.8%;农业展览256 场,占 23.2%;民俗技艺体验 200 场,占 18.1%;林场体验 167 场,占 15.2%;牧场体验 165 场,占15.0%;渔场体验123 场,占 11.2%;农村酒庄 101 场,占 9.2%;市民农园 56 场,占 5.1%。

4.2.3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经验

(一)当局重视及社会各界扶持是台湾休闲农业成长的重要保证

(二)生产与经营并重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

(三)发展乡村体验经济是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核心经济模式

(四)突出休闲主题及文化建设, 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成功的基本要诀

《观光农业概论》复习题解析

一、填空题 1、广泛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家庭副业等。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 2、旅游具有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等功能,既是一种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旅行社部门、游客住宿接待部门、目的地旅游组织 部门景区、游览场所经营部门部门以及交通运输部门部门。 4、观光是指游览观赏娱乐休憩度假·科考健身探险等一切旅游形式。 5、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是乡村的风土人情,基本性质乡村性。种类丰富包括农居旅游田园观光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古镇旅农业观光等。 6、生态意识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7、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森林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 8、构成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素材有自然素材、人工素材、事件素材。

9、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的意义有:①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增收渠道,直接增加农民收益、②降低产业劳动力成本,减少农产品的运销环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③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人口,繁荣农场经济。 10、发展观光农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有:①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场自然、文化资源、②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使农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11、观光农业按经营模式分类有农庄经济型、园区经济型、特色产业型、自然人文景观型农家乐型、农业贸易型。 12、农家乐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13、高科技示范园是农业旅游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产物。 14、森林公园常见的有山岳森林景观、野生动植观赏型森林环保、科普教育型、沙海探险、山水旅游型型、避暑度假、民族风情型。 15、观光农业运行的组成要素:①对观光农业有着需求的市场、②积极鼓励发展观光农业的政府、③提供观光农业技术的科研部门、④从事观光农业的企业 16、观光采摘园集生产采摘于一体,一般由生产采摘区、观光休闲区、基础服务区等功能区组成。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策研究 伍什家镇人民政府 休闲农业是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休闲农业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来势,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县委信息科关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信息约稿的要求,现对伍什家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伍什家镇基本情况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伍什家镇位于县城东北部15公里处,全镇占地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其中水浇地8万亩;旱地面积6.5万亩;林地5.28万亩;草地面积2.3万亩,荒地面积11.75万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户数7228户,总人口16704人。粮食种植面积达8万亩,西瓜、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0.8万亩。镇党委、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交通便利。“呼-铺高速公路”、“呼-城铁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逐年增加,全镇公路通畅率达100%。“呼-城铁路”复线及呼-准-鄂高速铁路即将完工,新引进两大高效农牧业光伏发电项目。投资3.88亿元的国电蒙鑫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13年12月份并网发电,日发电18万度。山路集团光

伏发电项目已经完成了展厅建设、项目区前期建设工程及光伏小镇区示范户分布式上网发电,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2月份并网发电,日发电量22.4万度,为光伏产业落户伍什家镇做好了示范。 伍什家镇休闲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初具规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幸福、宜居、美丽托克托”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截至现在,伍什家镇大黑河流域的小井壕、新河等村已发展集休闲垂钓、养殖于一体的淡水养鱼塘达4处,涉及淡水养殖的水域面积达2000余亩。所养殖的鲫鱼满足供应县城及周边各村村民所需,平均年销售鲜鱼4万斤,年销售收入6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另外,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什拉壕村昊葉温棚蔬菜基地占地面积1080亩,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太阳能日光温棚290个。其中:145个大棚的葡萄预计今年秋季可以上市,135个大棚于今年3-5月份实施“活树搬家”方式移栽葡萄苗60000株。目前10个大棚种植时令蔬菜,主要品种有角瓜、黄瓜、韭菜、西红柿、香瓜等。后续建设完成后,昊葉温棚蔬菜基地与西部各村的淡水养鱼塘将逐步形成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以及钓鱼休闲为主的休闲农业基地。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产生和成熟,加速了休闲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新型产业。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各类投资主体经营休闲农业的热情将迅速升温,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届时形成的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鱼塘等,让游客入内观赏、采摘、垂钓、餐饮,尽享农家田园乐趣。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为此,下面推荐12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

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 世界农业发展史是一部生产工具的发展史。农业机械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农机化保持了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呈现以下几个主要发展特点:首先是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扩大;其次是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也大幅提高;再次是联合收割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后是各种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农业机械装备上。在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 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进入全盘机械化和自动化阶段,以美、日、意大利、以色列等为代表。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及特点主要表现为:动力机械进一步向大功率、高速度、大型化方向发展, 复式和联合作业机械大幅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上得到广泛应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受到广泛重视。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 生产过程全面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高新技术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精确农业技术悄然兴起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1 精准农业的提出与概念 1. 1 精准农业的提出 精准农业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21世纪农业模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次提出精准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并在1992年4月召开了第1次精准农业学术研讨会,此后精准农业进入生产实际应用。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富吸引力的前沿课题之一,代表了21世纪全球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的一场革命,面向21世纪农业的新技术。 1. 2 精准农业的概念及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 precision agriculture) 也称精细农业或精确农业,是20 世纪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它是在定位、导航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单元的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管理作物的每一个生长过程及各种农业物资的投放( 如肥料、除莠剂、杀虫剂、种子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和作物的潜力,做到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减少农业物资的投入,从而降低物资消耗、增加利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是现有农业生产措施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它由10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4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4------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育种家种子:由育种单位或育种者生产、繁殖的高纯度种子。 2.两种:由原种繁殖的第1~第3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及相关企业为了在生产经营上谋求共同发展,按照平等自愿、互助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或技术组织。无土栽培:又称营养液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使用人工配置的营养液,或营养液加固体培养基栽培植物的方法。 4.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5.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二、填空 1、承包期30年,转让权 2、统一经营,家庭分散经营 3、综合配套技术,技术和技术体系 4、农民,行业协会 5、高产优质品种,科学栽培和饲养方法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B 5.A 6.B 7.A 8.A 9.D 10.C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2、农业经济组织的经济功能有哪些? (1) 降低交易费用; (2)提高农户在市场交易谈判中的地位; (3)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各种农业经营风险。 3、在提高抗病和抗虫品种的选育效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对抗病和抗虫基因进行精细分子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可以在杂交早期进行选择,避免环境对选择效率的影响,也可以实现不同抗性基因在同一材料中积累,获得多抗和持久性品种;在抗病、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克隆的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实现抗性基因的快速转移。如在棉花抗虫品种选育,番茄抗病毒品种选育和水稻、小麦、玉米抗除草剂品种选育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4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有哪6条原则? (1)坚持立足国情和开放发展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部署农

休闲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实施方案

贵州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园区名称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申报单位播州区人民政府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二0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1、实施方案提要 1.1 规划名称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 1.2 实施单位 播州区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1.3 建设地点 播州区南白镇 1.4 实施期限 实施期限为三年,2016年1月—2019年1月 1.5 总体目标 播州区花香龙泉农业科技示范园将立足于生态农业开发,以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产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培养新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地方特色显著的优势,形成“一园、两区、三基地”的空间布局。依托原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及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新农村创新创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建成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农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6 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1.6.1主要建设内容 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两区、三基地”:

“一园”即一个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包括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综合服务区,农业星创天地); “两区”即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 “三基地”即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及体验基地。 1.6.2园区建设规模 园区占地面积285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示范区4500亩。 “核心区”包括:(1)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园,占地800亩,其中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00亩,综合服务区400亩,农业星创天地300亩;(2)现代与传统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占地400亩;(3)特色特种果蔬育苗区300亩。 “示范区”包括:猕猴桃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山杨梅种植示范及体验基地各2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生态观光及体验基地各500亩。 “辐射区”包括:乡村农家乐、果蔬种植等产业,辐射带动22500亩。 1.7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资金筹措来源于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园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来源,同时积极申请各级财政资金。

农业概论作业1-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二、填空 1. 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土地质量位臵数量 3. 农林牧渔 4.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5. 光温水养分空气 6. 光温水养分空气 7.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8. 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智能化 9. 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 10.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名词解释 1.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四、简答题

1.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1)系统性与整体性(2)地域性(3)持续性(4)动态性(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五、分析题 1.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doc

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方案4 生态农业发展实践由于市场推动和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发展在生态农业中是最迅速的,其资料也相对较为丰富。因此,这里仍以有机农业为代表,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美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的有机农业还只是在零星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试种摸索,而现在己经发展到有机农场的规模化生产。 至今,有机农业一直是美国农业各领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美国最大的农户组织是有机农产品促进协会,在册的有58个认证机构。据USDA经济研究局公布的资料显示,美国1995 年约有5000户获认证的有机产品农户,耕种面积达36.9万hm2; 1997年共有49个州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经过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达54万hm2,其中有机农作物和有机牧草及草场的面积分别占63.1%和36.9%;和小宗蔬菜类作物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其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从有机畜牧业生产来看,有机肉类和家禽的生产要滞后于有机农作物的生产,经过有机认证的肉牛、猪和羊的数量分别下降了35%, 65%和42%,而经过有机认证的奶牛和蛋鸡数量却分别增长了3.69倍和10.23倍。有机奶牛生产主要集中在纽约、威斯康星和明尼苏达三个州,加利福尼亚、纽约和弗吉尼亚 州是有机家禽的主要产区欧洲各国有机农业迅速发展,有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有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6年间欧洲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己从12万hm2增至120万hm2,年平均增长率达25%以

上。1999年欧洲有机种植面积达297万hm2,比1998年增加46.2%,其中英国增长率高达41.7%、意大利增长率为34%。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丹麦、比利时和法国,其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增长率均在50-150%之间。2000年,欧洲主要国家有机 农业种植面积己达370万hm2,有机农场2000年己有近10万家。 据Kathleen Delate资料,20世纪末德国的有机农场占全部农场的2,意大利达到2,澳大利亚10%。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12国的部长们2001年5月签署了“哥本哈根宣言”,提出和呼吁制订一项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德国部长Renate Kuenasl表示将在10 年之中使德国的有机农业达到农业总量 的1}5[156-158] o 据国际贸易中心 2002年2月调查,全世界有机管理用地己达到1700万hm2, 各大洲有机管理的面积分布大体是大洋洲44.2,欧洲24.8,拉丁美洲21.7,北美7. 7,亚洲0. 6,非洲0.4。面积最多的几个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770万hm2,阿根廷280万hm2,意大利100万hm2,美国90万hm2,巴西80万hm2,德国54万hm2, 英国52万hm2。有机农业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比例较高的国家有列支敦士登18},瑞士9},奥地利8.6,意大利6.8,芬兰6.7,丹麦6.2,瑞典5.2,捷克3.9 %,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典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扩展迅速, 上述4国的种植面积占1996年欧盟有机农业种植总面积的近3/4,欧盟北部国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现代农业概论作业四次作业答案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称解释 1. 农业 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 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 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它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

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 2、资源新技术 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 5、有机质团粒 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

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策划书

1、项目背景介 绍 ......................................................................................................... .. (3) 1.1红树林的概 念 ......................................................................................................... (3) 1.2海口演丰东寨港红树 林 (3) 1.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 业 (4) 2、项目规划背景分 析 ......................................................................................................... (4) 2.1自然环 境 ......................................................................................................... .. (4) 2.2文化环 境 ......................................................................................................... .. (5)

2.3生态效 益 ......................................................................................................... .. (5) 2.4经济环 境 ......................................................................................................... .. (5) 2.5社会环 境 ......................................................................................................... .. (6) 3、项目定 位 ......................................................................................................... .. (6) 3.1顾客分 析 ......................................................................................................... .. (6) 3.1.1收 入: ..................................................................................................... .. (6)

《农业概论》作业1

《农业概论》作业1 一、是非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农业生产中,一般劳动时间要比生产时间长。× 2.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3. 在世界各国的生产和经济统计中,农业的主体都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部门。√ 4. 根据生产类型和学科属性相结合的原则,农业可以划分为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两大类。× 5. 在众多制约农业布局的因素中,土地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6.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唯一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是由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的。× 7. 农业的出现是铁器时代人类伟大的进步。× 8. 近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农业机械为主,生产技术以投入大量化学农用物质为特征。√ 9.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是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 10. 按照农业资源的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二、填空 1.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经济再生产过程

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2.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位置和数量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3. 中国现行统计口径将农业划分为农、林、牧、渔四个部门。 4. 国民经济的部门划分常用方法: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和三次产业划分三种方法 5.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6. 作物的五大生活因子包括光、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7. 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8. 现代农业阶段生产工具以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为主要特征,农业生产技术将以智能化为特征。 9. 按照用途来分,农业资源可分为种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四大类。 10. 农业区划的基础理论包括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 三、名词解释 1. 农业生产 答: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

15年-电大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答案 观光农业概论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 1.试述观光农业的概念与范畴。(P8) 观光农业是指依托农村田园景观、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景观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功能,向社会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风情感受、文化欣赏、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娱乐健身等观光服务于相关产品的新型农业产业。 从广义的观点来看,观光农业还包括观光林业、观光渔业、观光牧业等。因此可以说,观光农业是以结合农业为基础,以观光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是农业和观光产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是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结合现代农业和观光产业的组成部分。 2.阐述观光农业的多功能性。(P19-23) ⑴经济功能(生产,产业集聚) ⑵社会功能(就业增收,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示范辐射,教育,养生,媒介,融资) ⑶生态功能(保护生态,景观审美,饱和农业,生物多样性) 3.联系本地实际,分析农业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 略 4.试述休闲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休闲经济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体验为经济提供品,以满足人们感情需要和自我实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 5.阐述体验经济的产生背景与特征。 体验经济产业背景: ⑴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提高和人类需求层次升级是体验经济产业的根本动力 ⑵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推动了体验经济的产生 ⑶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体验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⑷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消费“体验”创造了必要条件 6.阐述景观农业的基本观点。 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和地理学家特罗尔被推举为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他把景观定义为将地圈,生物圈和智能圈的人类建筑和制造物综合在一起,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实体,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并代表一个区域整体。从景观定义出发,景观农业是草地,耕地,林地,树篱及道路等多种景观斑块的镶嵌体。从影响因素看,景观农业是人类为其生存通过较完善的生物和技术活动,对土地长期或周期性经营的结果。景观农业的本质是农业生态系统和在一定的景观上的有机结合。它是按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的,具有高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和实习能量与物质平衡能力的一种新型农业。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中国农业起源于()。 A、10万年前B、1万年前 C、7000年前D、5000年前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2、农作制(系统)是一种()。 A、自然生态系统B、自我循环系统 C、人工开放系统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3、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 A、农业现代化 B、小康水平 C、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D、消灭城乡差别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C您的答案: 4、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 A、玉米>灌木>乔木 B、乔木>玉米>灌木 C、灌木>玉米>乔木 D、灌木>乔木>玉米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5、太阳光不是()。 A、自然要素 B、无限要素

C、可再生要素 D、不可储要素 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 6、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 A、公顷 B、公顷 C、公顷 D、公顷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7、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 A、供求原则 B、价格原则 C、竞争原则 D、计划经济原则 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 8、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 A、10:1 B、7:1 C、 4:1 D、2:1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9、森林的功能是()。 A、减少水土流失 B、生产木材 C、增加降雨 D、增加径流 E、绿化荒漠 参考答案:A, B您的答案:B, D 10、根据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法律,农民有()。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经营权) C、土地自由买卖 D、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流转 E、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B, D 11、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 A、报酬递减 B、报酬递增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2、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 A、70%-80% B、50%-60% C、20%-30% D、5%-1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13、随着经济与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作用将是()。A、日趋减弱 B、越来越重要 C、科技作用被物质所代替 D、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增加物质的贡献 E、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D您的答案: 14、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 A、10% B、25% C、40% D、60% 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容量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有9.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93万家,其中农家乐达220万家,规模以上园区超过4.1万家,年接待游客接近8.4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2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数据显示"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是实现农业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部认定并发布了20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制定了保护管理办法,推进农耕文明、民俗文化、景观资源的动态传承。农业部2014年还向社会推介了10个中国最美乡村和108个中国美丽田园;启动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推进休闲农业融资服务。国家旅游局共评选出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处。其中,农业观光旅游点112个,占31.20%;农业科技观光旅游点60个,占16.71%;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56个,占15.60%;民俗文化旅游点20个,占5.57%;休闲度假村(山庄)26个,占7.24%;古镇新村39个,占10.86%;农家乐18个,占5.01%;自然景区28个,占 7.80%。 二、发展优势 第一,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

循环农业概念

循环农业 一、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初级循环生产方式。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工业技术生产方式正在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方式演变。 建设循环农业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降临到我们面前。 二、循环农业的特点 1.减量化 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再利用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 3.再循环 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三、可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循环农业也有一般循环经济不具备的自身的特点。 食物链条各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 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 干净消费农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 土、水净化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对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 领域宽广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循环、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 双赢皆欢清洁增收有机结合,既干净,又增收。 四、发展循环农业应注意

1.加强宣传,形成共识培育全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深入宣传发展循环农业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2.制订规划,进入“笼子” 各地在制订农业的远景发展规划时,应当列入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内容。制订一个全面系统地发展循环农业的规划,步步推进。 3.突出“绿色”,调整结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后要在深入调整上下功夫。要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 4.科技先行,培训优先循环农业实际上是一种技术模式,要研究几种具体的循环农业模式,特别是体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市场化之路的循环模式。 5.保护水土、节约资源要严格保护耕地,重视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要大力推广生物治虫,化工企业要研究、生产低残留农药和可降解塑料薄膜。要推广喷灌、滴灌,杜绝漫灌,发展节水农业。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或其他工业,要做到防污于未然,尽可能做到低排污。 6.各级重视,部门联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循环农业的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组织规划、计划的制订,研究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循环农业正在起步,必须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要研究制订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建立循环农业的核算机制,纳入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发展循环农业涉及农业、工业、科技、环保、财政、金融等部门,各部门联动,才会得到较快的进展。

农学概论课后答案

1农学(广义):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学科。(中义):仅指农业生产科学。(狭义):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门学科。农学性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农学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5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目标:可持续,两高一优,低耗。途径:建设高产农田,改革种植制度,普及优良品种,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分别在什么地方答:小麦起源于近东中心和中亚西亚中心以及非洲中心、水稻起源于印度斯坦中心和非洲中心、玉米、甘薯起源于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中心、大豆起源于中国—日本中心、;油菜起源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棉花起源于非洲中心和南美洲中心以及美洲—墨西哥中心。3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分为喜温和耐寒作物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3、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分为C3、C4、CAM作物。4按用途和植物系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并简述期其主要作物类型特点。答:1.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是以收获谷粒为栽培目的的禾本科作物。禾谷类作物的子粒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蛋白质和淀粉的比例最适宜人类的需求,所以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豆类作物属豆科中的蝶形花亚科,种类繁多豆类作物是人类生活中含营养价值的食品,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3)薯芋累作物是指利用其地下块茎和快根累的作物,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2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包括纤维作物和麻类作物(2)油料作物是指以获得油脂为主要目的的作物,其特征是种子或果实含油量较丰富。(3)糖类作物主要是指含蔗糖多的作物,用于制造食糖。(4)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编织原料作物等。3饲用及绿肥作物种类很多,包括禾谷类、豆科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等。4.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作物主要有三七、天麻。枸杞、灵芝百合等。调味品作物主要有葱、姜、蒜、八角等5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作物通过扩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位置上种植后形成的不同的空间配置情况,称为作物分布。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猛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不同作物生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长期在不同的环境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6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简述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