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方面、毕业生的质量方面。因此,我们必须能够调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并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能够培养出一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的实用

性人才,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这才是腾悠教育事业部关于高职院校项目所要实现的共

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就需要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育教学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1.学生方面的问题与原因

学生普遍存在持续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

1)缺乏学习目标――为什么要学习

2)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干什么

3)缺乏学习能力――怎样学习

4)缺乏自信心――学不好怎么办

2.教师方面的问题与原因

1)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导致多数教师工作量过大,难以更多地顾及教学质量问题。

2)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育人能力等素质能力待提高,但又缺

乏相应的动力、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指导来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

3)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去主动适应学校发

展的需要。大部分教师疲于应付,得过且过。

4)受教学制度方面的禁锢,教师的许多精力都花在无谓的“形式、面子”工作之上。

5)由于缺乏共同的“愿景”,使许多老师缺乏进一步提升的压力和动力。

3.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与原因

1)教学管理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和效果。学生只要不出事即可,没有从长期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

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待提高。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学生考

试、休学等方面的制度,仅凭“想当然”制定,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缺乏

实施的可行性。导致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软约束”。

3)没有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个学校中“最神圣的工作”。

二、解决教学质量的对策

1.针对学生方面问题的对策

(1)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在教给他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职业技能;通过职业环境、职业氛围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等情商。

(2)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和自律意识。对此,可以通过按照工作任务、工程项目、工作过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思路让学生自己在工作中根据所用选择所学,根据岗位树立自律意识。这会使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这会使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变成为了应用而有选择性的学习。

(3)缺乏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对此,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

补考、退学等硬性指标的创新,使学生对其产生敬畏感、产生学习压力和动力。

(4)缺乏对未来的认知。少数学生对于未来或职场缺乏必要的认知,整天无所事事。解决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前沿科技视频和创业企业家的言论及讲座视频,能够及时地为这些学生点亮“心中之灯”,让它们能够看清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

趋势以及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2. 针对教师问题的对策

(1)教师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对此,应针对各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教师队

伍的现状,有计划、呈梯度地引进教师。

(2)干好干坏一个样,“优劳并不能优酬”,造成教师工作消极。因此,应制定

相关政策,对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校企合作实践项目能力强的教师给予相应奖

励或补贴。

(3)个别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育人能力等相对较低,又

缺乏相应的动力、相应的时间、相应的培训。针对这些问题,应出台相应规定,比如提

高教学能力的说课、课件大赛、教学方案设计大赛、公开课等参与和获奖者作为教学能

力达标的基本条件;把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学生

管理工作等作为管理能力达标的基本条件,以使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能力同步提高。

3.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对策

(1)严把入口关,引进教师要严格进行筛选,抽出部分有教育教学经验、懂教育

教学规律的教师组成专业面试官,通过笔试、讲公开课等形式进行初选。

(2)建立有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科学、系统、全方位

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年度考核中实行优劳优酬、末位淘汰,形成竞争机制。

(3)在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教师在年度考核中完成相应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核发绩效工资,否则得不到绩效工资,使好的越来越好,坏的慌起来。

(4)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学生对实践环节的

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传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理论教学环节很难推进的瓶颈,我们可以尝试融理论教学于实践教学中,变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实践操作,或者先进行实践演练和模拟,再进行活动总结,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抵触情绪。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

1、教学工作由制订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处置、课外实践活动、辅导、测试等部分

组成。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⑴制订计划的要求:①依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现行教材、本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实际。②对课程、教材、学生情况进行分析。③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④明确改进教

学的措施。⑤写明业务学习以及教学主要活动安排。

⑵备课的要求:①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

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集体备课应达

到“三定六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步骤、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知识结构、统一作业及检测。②个人备课应包含下

列内容:课题及课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板书设计、主要教学步骤、师生双边活动、导学思考题、能力训练题、作业布置及预习等。在个人备课时要防止出现重形式轻实效、应付抄袭参考教案的备课,提倡有创意的

备课,注重设计学生的学,努力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还要注重写教后札记。

⑶上课的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遵循科学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教学内

容正确全面,课堂结构科学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得当,教学技术先进实用,教学行为文

明规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⑷作业处置的要求:精选作业题,分层设计作业题,作业量适中,适量布置课前预习,

科学指导严格检查,作业批改认真及时,认真讲评作业。鼓励开放性作业,使教学和生

活紧密联系。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⑸课外实践活动的要求:①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实践活动,先安排结合学科

教学的实践活动,然后安排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最后安排课题性、探究性的

实践活动。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诸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辩论会、演讲会、联欢会,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劳动实践等。(6)辅导的要求:①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辅导。②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

问题进行小组辅导。③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④辅导要有正确的指导

思想。

⑺测试的要求:①测试方式要全面、多样,可以进行闭卷考试,也可以进行开卷考试,

还可以进行口试和实际操作,英语要进行听力测试,音、体、美、劳技也要进行测试。

②可以进行当堂测试、单元测试、期末考试考查。③确保测试题质量,严肃考风考纪,

认真进行质量分析。

2、形成灵敏的信息系统

信息反馈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在

教导处管理中,为了实施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形成灵敏的信息系统,从而使教导

处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取得最佳效果。形成灵敏的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以下途径或

方法。

1.检查。主要是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和阶段性检查等。不定期检查包括:抽查备课本,抽查学生作业,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定期检查包括:检查备课本,

检查集体备课,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等;经常性检查包括:

阶段性检查包括:检查教师听课记录,检查集体备课,检查备课本,检查课外活动记录,检查教研活动记录等。

2.调查。主要是召开各种调查会,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调查会包括:召开教师、学

生座谈会,召开班级教导会,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班主任会,召开班长会,召开

各种专题讨论会等;实地考察包括:深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深入课堂和深入课

外活动现场,进行家访或家长访校等;统计分析包括:根据单元检测成绩统计表,调查

分析单元达标情况,根据期末考试考查成绩统计表,进行成绩分析,根据学生、教师、

教干评教统计表,调查分析教师的工作情况,根据学困生、双困生档案,调查分析学困、双困生转化情况等。

3.报告或汇报。主要是向教导处书面报告或汇报。包括:教研组汇报课题研究进行情况,提交课题研究报告,汇报教学论文撰写情况,上交教学论文,汇报本组某项活动如讲课

比赛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教研组工作总结等;班主任汇报本班召开家长会情况,本班

开展开外活动情况等;备课组汇报集体备课情况,单元检测情况等;电教室汇报微机培

训情况,图书室报告图书借阅情况,阅览室报告阅览起,实验室报告实验情况以及实验

操作考试情况等。此外,教导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反馈信息。

3、确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体系应该包括:(1)教师工作考评细则。(2)课堂教学评估方案。(3)优秀教学成绩奖评选条例。(4)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例。(5)优秀教师、

优秀备课组长评选。(6)班级进步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