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及大纲

原料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及大纲
原料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及大纲

原料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档为参考模板,文中数据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有省略,

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相关内容。

摘要

该原料甘油项目计划总投资1070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365.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流动资金2335.87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1.83%。

达产年营业收入2233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642.88万元,税

金及附加191.98万元,利润总额4695.12万元,利税总额5534.70万元,税后净利润3521.3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13.36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2%,投资回报率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24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

产品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

市场、价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本原料甘油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均以

《建设原料甘油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标准进行测

算形成,是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

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用于申请土地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用于上市募投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用于环保部门对原料甘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用于安监部门对原料甘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本文档为参考模板(Word模板),用户可根据需求调整相关内容。

原料甘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原料甘油项目绪论

第二章原料甘油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章建设规模和产品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第五章原料甘油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六章总图布置

第七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八章公用辅助工程

第九章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第十章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第十二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十三章节能分析

第十四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五章原料甘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七章经济评价

第十八章综合评价结论及投资建议

第一章原料甘油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原料甘油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公司

二、原料甘油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一)原料甘油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原料甘油项目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8567.61平方米(折合约42.83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原料甘油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三)用地控制指标及土建工程

项目净用地面积28567.6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4678.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136.5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2344.81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463.16平方米。

三、设备选型及产品技术规划方案

(一)设备选型方案(略)

(二)工艺技术及产品规划方案(略)

四、能源供应

1、项目年用电量903406.70千瓦时,折合111.03吨标准煤,满

足原料甘油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12999.91立方米,折合1.11吨标准煤,主要

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xx高新区市政管网供给。

3、原料甘油项目项目年用电量903406.70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2999.9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12.14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5.80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4.5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五、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及清洁生产

项目符合xx高新区发展规划,符合xx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应用清洁原材料,生产清洁产品,同时采取完善和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消除和减少污染的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的标准要求。

(二)安全生产

1、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优质环保木皮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在建成后将有效防止火灾、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

2、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主体工程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原料甘油项目设计中除了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设计外,还按规范要求设置了各类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

防给水管网、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因此,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六、原料甘油项目投资方案及预期经济效益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0701.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365.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流动资金2335.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83%。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233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642.88

万元,税金及附加191.98万元,利润总额4695.12万元,利税总额5534.70万元,税后净利润3521.3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13.3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2%,投资回报率

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24个。

七、原料甘油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原料甘油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包含原

料甘油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

和调试、人员培训及竣工验收等工作阶段。目前,原料甘油项目建设

单位已经完成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建设规模确定、

原料甘油项目选址、用地预审、资金筹措等项事宜,现在正在办理原

料甘油项目备案工作。

八、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高

新区及xx高新区原料甘油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

进xx高新区原料甘油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

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科技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原料甘油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高新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

业职位424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013.36万元,可以促进xx高新区区

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8%,投资利税率51.72%,全部投

资回报率32.91%,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54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章上述所做的技术、经济、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甘油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本报告认为:该原料甘油项目所提供的优质环保木皮市场前景良好,投资方向正确,技术方案设计先进合理,经济效益突出,因此,本期工程原料甘油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第二章原料甘油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一)公司概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

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

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

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

新型企业形象!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

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

服务于新老客户。

公司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激励制度、科技创新等方面严格按

照科技型现代企业要求执行,并根据公司所具优势定位于高技术附加

值产品的研制、生产和营销,以新产品开拓市场,以优质服务参与竞争。强调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科技型企业的组织框架已经建立,主

要岗位已配备专业学科人员,包括科技奖励政策在内的企业各方面管

理制度运作效果良好。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极大地激发和调

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吸引了较多适用人才,并通过科研开发、

生产经营得以释放,因此,项目承办单位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能源计量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完善而准确的

计量器具配置,就不能为企业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数据,

能源计量工作也是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项目承办

单位依据ISO10012-1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随后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的实施意见》以及xx省质监局《关于加强全省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

的文件精神,依据国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76-2006)的要求配备了计量器具并实行量化管理;项目承办

单位已经建立了“能源量化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

组织的评审认证,该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项目承办单位对能源

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力度,实现了以量化管理促节能,提高了能

源计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凭借着不断完善的能源量化体系,实

现了对各计量数据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年总结,通过能源

计量数据的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控制,真实反映了项目承办单位

能源消费的实际状态,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承办单位的能源综合管

理水平。

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

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一)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

转变,而“中国创造”的具体体现就是技术创新,它是制造业发展全

局的核心。从目前发展现状看,中国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1%,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

达国家普遍在2%以上;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高档数

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

进口;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

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创新是制造业发展

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以企

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完善、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缺失

等问题突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打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促使我

国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坚持质量为先。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

要标志。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产品档

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领军企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建

设制造强国,必须把质量品牌作为生命线,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完善

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加强

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叫响“中国质量”,打造“中国品牌”。

(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环保是社会共同的事业,也需要共识来推动。近年来,不少行业

都在自发地寻求绿色转型。向绿色产业转型,从整体上讲对生产者和

消费者都是有益的。然而,具体到某一个行业、某一种产品,要把环

保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其实并不容易。比如说外卖行业,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餐具是不是环保产品、包装有没有浪费等,常常是排在

次要位置的加分项。只有那些看到未来长远趋势和社会潜在需求的人,才会主动占位,把更多心思放到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环保上,去拉动这

方面的需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

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

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

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三)xxx十三五发展规划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产业规模持续

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

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重大科技突破和新兴社会需求二者的有机

结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为中国提供弯道超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宝贵机遇。

(四)xx高质量发展规划

在企业层面,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进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传统

支柱产业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行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

整体布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

种方式参与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兼并重组企业整合内部资源,通过优

化技术、产品结构等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和培育优强企业发展壮大。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

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

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

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

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

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

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

《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

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

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

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

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

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改善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中小企

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继续加快

推进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做好国内外市场开拓服务,搭

建展览展示平台,促进国内外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和协作配套;二要建

设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平台,畅通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担保服务,帮

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三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四要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开拓市场;五要加强培

训服务,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我们相信,

随着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细化和配套落实,中小企业健

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必将得到全面改善,我国中小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更大发展。“十三五”期间,创新是中

小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走出去也是中小企业提升自我素质、加速成

长成熟的重要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消费升级期,将给创新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多新机会。目前

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消费将进入快速

升级期,文化、旅游、养老、高科技等产业将快速增长。二是技术的

快速迭代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最具成长性的中

小企业都集中于互联网及互联网+相关产业,“十三五”期间,技术的

高速变革将给更多的中小企业带来机会。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必

要的场地和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园区,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基地,为创业主体获得生产经营场所提供便利。发展新型众创空间,

形成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载体,为中小

企业创业兴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结构性去产能持续加力,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降本减负取

得新成效。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稳

步提升。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

点积极推进。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家新型工

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质量提升。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

三、原料甘油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略)

四、原料甘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顺应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方向

1、结构性去产能持续加力,工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降本减负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高端产品供给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积极推进。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质量提升。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

2、准确认识、深入认识、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是做好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一稳定是更高水平的稳定,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质量加快“上台阶”的稳定。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更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理念,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项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通过了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二,项目建设区域水、电、气等资源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之要求;其三,投资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地成熟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甘油介绍

EINECS号: 200-289-5

17.9℃,相对密度1.2613。与水可无限混溶,无水甘油有强烈的吸水性。 甘油有微弱酸性,能与碱性氢氧化物作用,如与氢氧化铜作用可生成颜色鲜艳的蓝色甘油铜(可用来鉴别多元醇)。甘油与硝酸作用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又名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由于甘油有吸水性,故常用于化妆品、皮革、烟草、食品及纺织品的吸湿剂和滋润剂。甘油还有润肠作用,可用于灌肠或制成栓剂医治便秘。硝酸甘油酯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硝化甘油可用作炸药和推进剂。甘油与二元酸反应可得醇酸树脂,广泛用于油漆和涂料中。 自然界中,甘油以酯的形式广泛存在。如各种动植物油脂都是甘油的羧酸酯,水解油脂便可得到脂肪酸和甘油。目前,甘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制皂工业的副产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另一来源是由石油裂解气丙烯制备。 图为甘油结构式。

图甘油的酯化图。 工业上制备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的重要方法是利用油酯和甘油直接反应,得到甘 油单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再用蒸馏方法将甘油单酯分离出来,此 法能制得纯度达90%的甘油单酯。在实验中,将脂肪酸经过酰氯,再与甘油反应 来制取甘油酯。 甘油和无机酸也能发生酯化反应,最重要的是和硝酸反应。需在严格冷却的条件 下,将甘油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中进行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参见“硝 酸甘油酯”)。 含量分析高碘酸钠溶液的制备取偏高碳酸钠(NaIO4)60g,溶于含有120mL0.1mol/L硫醪的水溶液中,并用水定容至1000ml,溶解时不要力加热。如溶液不澄明,则经一 烧结玻璃漏斗过滤。将世溶液贮存于一有玻璃塞的遮光容器中。按如下方法检验 本试液的适用性。 吸取10ml放入一250ml量瓶中,用水定容后混合。取甘油约550mg溶于50ml 水中,用移液管加人上述稀高碘酸液50ml。另取稀高碘酸液50ml,加入盛有50 ml水的烧瓶中,以此作为对照。将各溶液静置30min,各加5ml盐酸和10ml碘 化钾试液(TS-192),旋动混合。再静置5min,加水100ml,用0.1mol/L硫代硫 酸钠液滴定,不断摇动,临将终点时加淀粉试液(TS-235)数滴,再滴定至终点。 耗用于甘油/高碘酸盐混合液和空白试液的0.1mol/L硫代硫酸钠的容积之比,如 在0.750~0.765之间,则符合适用要求。 操作准确称取试样约400mg,放入一600ml烧杯中,加水50ml稀释,加溴百里 酚试液(TS-56)数滴,并用0.2mol/L硫酸酸化到明显的绿色或绿黄色。用0.05mo l/L氢氧化钠中和至明显的蓝色终点(无绿色)。另用水50ml按上述操作进行中和, 以此作为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吸取上述高碘酸钠溶液50ml,加入到各烧杯中,缓

食药监许[2010]438号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三乙醇胺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三乙醇胺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三乙醇胺。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TRIETHANOLAMINE; ID:3256。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三乙醇胺。 1.1.3 IUPAC名称及《中国药典》中名称 系统命名法名称:2,2,2″-三羟基三乙胺;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三乙醇胺。 1.1.4 常见缩写 TEA(TRIETHANOLAMINE)。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102-71-6。 1.2.2 EINECS登记号

203-049-8。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N(CH2CH2OH)3 结构式: 分子量:149.19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无色至微黄色的粘稠澄清液体;极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二氯甲烷;相对密度:1.120~1.130;折光率:1.482~1.485。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作为pH调节剂和碱化剂使用;也可与脂肪酸或硫酸酯反应后,分别作为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使用。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 限量要求 2.2.1 使用限量要求 三乙醇胺在非淋洗类化妆品中最大允许使用浓度2.5%;其他产品无要求。 2.2.2 三乙醇胺纯度要求 三乙醇胺(%)≥99.0。

2.2.3 三乙醇胺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三乙醇胺中二乙醇胺(%)≤0.50; 三乙醇胺中亚硝胺(μg/kg)≤50。 2.3 其他安全性要求 2.3.1 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制 不得与亚硝基化体系一同使用。 2.3.2 储存、包装及运输要求 应存放于无亚硝酸盐的容器内,且应密封避光。 3 检验方法 本检验方法不是唯一的检验方法,但为该原料的仲裁检验方法。 3.1 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件1)。 3.2 含量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含量测定方法(见附件2)。 3.3 三乙醇胺中二乙醇胺的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三乙醇胺的检查项下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相关内容(见附件3)。 三乙醇胺鉴别试验方法

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

关于印发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500号 2011年12月23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化妆品质量安全,化妆品用乙醇等3种原料要求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附件:1.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2.化妆品用滑石粉原料要求 3.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附件1: 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乙醇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乙醇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乙醇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ALCOHOL ID:65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乙醇 1.1.3 化学名称 乙醇(Ethan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乙醇 1.1.5 常见别名 酒精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64-17-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578-6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CH3CH2OH 分子量:46.07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无色澄清液体,具有特征性气味,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乙醇(95%)沸点:78.2℃,乙醇(95%)凝固点:-114.1℃,乙醇(95%)相对密度:0.8129(20℃)。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乙醇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为溶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收敛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乙醇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乙醇含量要求 乙醇(φ/%)≥95.0(20℃)。 2.3.2 乙醇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乙醇中甲醇体积分数(φ/%)≤0.2。 3. 检验方法 3.1 乙醇鉴别试验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乙醇的鉴别试验方法(见附1)。

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附件9: 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编写《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COCAMIDOPROPYL BETAINE ID:555。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1.3 IUPAC名称 系统命名法名称:椰油酰胺丙基二甲胺乙内酯 1.1.4 常见别名及缩写 椰子油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CAPB (COCAMIDOPROPYL BETAINE)。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61789-40-0,83138-08-3,86438-79-1。 1.2.2 EINECS登记号 263-058-8。 1.3 结构式 其中R为C8 的烷基或烯烃基 ~18 1.4 性状及理化常数 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几乎无气味,溶于水、乙醇和异丙醇,不溶于矿物油。本品由椰油制备得来,为多种脂肪酰胺丙基甜菜碱的混合物,以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为主。 市场产品多为水溶液,相对密度1.05,活性物(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含量多为28~32%。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刺激性较小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抗静电剂、头发调理剂、皮肤调理剂、清洁剂、稳泡剂以及粘度调节剂等使用。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限量要求 应根据产品试剂使用情况,对以下指标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

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附件7: 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聚丙烯酰胺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聚丙烯酰胺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POLYACRYLAMIDE ID:2401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聚丙烯酰胺 1.1.3 化学系统命名法名称 2-Propenamide, homopolymer;2-丙烯酰胺均聚物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9003-05-8 1.2.2 EINECS号 202-173-7

1.3 化学通式和报道的平均分子量 化学通式:(C3H5NO)x 报道的平均分子量: 30,000-12,000,000 (Isacoff 1973) 8,000,000-20,000,000 (SNF 2000)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可用作成膜剂、粘合剂、润滑剂和发用定型剂等,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 限制要求 2.2.1 在化妆品中的使用限制要求 丙烯酰胺单体是化妆品中的禁用组分,不得作为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作为聚丙烯酰胺类原料中的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在驻留类护肤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1mg/kg;在其他产品中,丙烯酰胺单体最大残留量为0.5mg/kg。 2.2.2 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的限量 应对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含量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

险评估分析,以保证产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安全危害。 3. 检验方法 3.1 鉴别试验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在波数3380cm-1、1660cm-1(酰胺)、1610cm-1、1460cm-1和1130cm-1附近有特征吸收峰。 3.2 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的测定方法 3.2.1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化妆品用聚丙烯酰胺中丙烯酰胺单体(CAS:79-06-1)的方法。 3.2.2 方法提要 样品经过提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监测,采用特征离子丰度比进行定性,丙烯酰胺与内标峰面积比定量。本方法对丙烯酰胺的检出限为0.00005 μg,定量下限为0.0002 μg;若取0.2 g样品测定,本方法对丙烯酰胺的检出浓度为0.005 mg/kg,最低定量浓度为0.025 mg/kg。 3.2.3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子水。 3.2.3.1 丙烯酰胺,纯度≥ 99.0 %。 3.2.3.2 氘代丙烯酰胺(2,3,3-D3),纯度≥ 98 %。 3.2.3.3 醋酸铵。 3.2.3.4 乙腈,色谱纯。

甘油生产工艺

甘油的生产工艺 1理化性质 甘油又名丙三醇,外观与性状:无色粘稠液体, 无气味, 有暖甜味, 能吸潮。可混溶于乙醇,与水混溶。可溶解某些无机物。无毒,不刺激皮肤,眼睛,易燃烧。 2原料来源 本工艺的主要原料为丙烯,是有机化工的基本原料,源于石油,是通过炼油厂提炼石油过程中蒸馏分离出来的烯烃,通过再提炼而得,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对石油提炼出来的重油等物质进过催化剂的裂解而得来的。 3产品用途 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印刷、洗涤剂、日化、制酒、食品、卷烟、玻璃纸、搪瓷、石油、电子、橡胶、塑料、制革、化学、化纤等行业。主要用作保湿剂、保润剂、吸湿剂、润滑剂、柔软剂、软化剂、增稠剂、增塑剂、稀释剂、防冻剂等。 4生产工艺: 4.1在钯催化剂下,丙烯与氧在常压,160—180℃下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丙烯酯,反应式为: CH2=CHCH2 + 1/2O2 + CH3COOH CH2=CHCH2OCOCH3 + H2O 4.2在常压,60—80℃下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醋酸丙烯酯经水解生成烯丙醇,反应式为: CH2=CHCH2OCOCH3 + H2O CH2=CHCH2OH + CH3COOH 4.3在0.1—0.3MPa,0—10℃下,烯丙醇和氯气生成二氯丙醇反应视为: CH2=CHCH2OH + Cl2CH2ClCHClCH2OH 4.4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钙发生造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反应式为: CH2ClCHClCH2OH + 1//2Ca(OH)2CH2CHCH2Cl + 1/2CaCl2 + H2O O

4.5环氧丙烷经90℃水解一小时用盐酸中和到为6为止冷却生成粗甘油,反应式为: CH2OH CH2 CHCH2Cl + H2O CHOH O CH2OH 4.6纯化,经中和的产品是甘油水的饱和食盐溶液加入少量多聚氯化铝净水剂静置过夜过滤去除不净杂质去除表层浮油再经浓缩,精馏得到产品 SiH4

化妆品配料间操作规范

化妆品配料间操作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配料操作规程 1. 目的 对配料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 2.范围 此规程适合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配料工作。 3.权责 生产技术部:及时通知配料人员相应的配方,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 生产人员:按照该工作规范操作。 4.工作规程 4.1 卫生清洁、准备工作。 4.1.1 物料清场,不得有上批次生产产品及所用原料。 4.1.2去污溶液清洁操作台、地面、配料设备、配料用具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4.1.3用75%的酒精消毒配料设备、配料用具、干燥备用。 4.1.4检查配料设备是否正常,校正好计量器具。 4.1.5空间空气消毒、开紫外灯照射0.5-1个小时,关紫外灯20-30分钟后可进行配料操作。 4.2领料 4.2.1生产技术部发布生产指令后,配料主操作人员按着需配制产品的配方要求及配料量计算出所需各种原料量,并填制原料领料单。 4.2.2领料单经技术员校对所需原料名称,并进行审核确认后,凭领料单到原料仓库提领出所需原料。 4.2.3提取原料时,配料操作人员与仓库人员共同复核各种原料的重量,并记录在领料单上。 4.2.4原料外包装拆除后,由物流通道进入配料室。 4.3配料 4.3.1配料操作人员按要求更衣、帽、鞋,清洁消毒手,戴口罩进入配料室。 4.3.2严格按配料产品工艺流程要求,进行配料操作,并及时记录每一工艺操作。产品配制过程的称量由主操作人员执行,副操作人员复核。 4.3.3配料原始记录填写要求及时准确,并如实记录。配料过程的设备操作要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配料员根据配方工艺要求投料生产,按工艺要求填写相应的生产工艺表,完成一道工序立即作好记录。 4.3.4配料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技术员。在技术员指导下正确处理异常情况,并及时记录。 4.3.5达到工艺操作要求后,操作完成后,用经过清洗的半成品贮存桶(用75%的酒精擦洗),消毒后装半成品。填写送检单,通知品质部取样检测。 4.3.6在拉入贮料间前要灌装组长、配料组长共同监秤称重制品重量,并填写《半成品入库单》。 4.4配料结束 4.4.1配料完毕,通知质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料并贮存于储料罐中,并作好记录。 4.4.2操作完毕后需清洗机器设备。 4.4.3配料量交至生产负责人,并转交至灌装装工序。 4.4.4剩余原料办理退库手续,操作人员与仓管人员共同复核每个原料的重量,并记录在原始配料单上。 4.4.5物料及包装清场,操作现场卫生整洁。 4.4.6下班前关掉电源,打扫车间内卫生。

化妆品生产许可操作规程

目录 一、《化妆品生产工序操作规程》 二、《配料车间操作规程》 三、《洗瓶及消毒工艺规程》 四、《车间消毒净化操作规程》 五、《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记录: 1、《生产工艺监控记录》 2、《配料记录》 3、《灌装记录》 4、《包装记录》 5、《生产留样记录》 一、化妆品生产操作规程 本规程是根据我公司目前现有条件,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减少细菌污染,防止化妆品变质而拟定地操作规程,各车间必须遵照执行。 一、总则

1、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照灌装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必须做好产品灌装量地控制,使产品质量误差,符合国家规定地标准,努力降低损耗。 3、必须做好本车间生产前、生产后地卫生净化工作。 4、下班后,必须做好水、电、气安全检查工作。 5、做好灌装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6、因灌装工作出现地所有产品质量问题,操作人员必须承担责任。 二、灌装前地准备工作 1、上班前车间地面用墩布拖净,保持地面干净、潮湿,灌装前,严禁在干燥地情况下用扫帚扫 地,扬起灰尘,污染化妆品。 2、工作台面应擦干净,并用75%浓度酒精地布擦试桌面、台面。 3、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否则不得进岗操作。操作前必须先将手、手臂 洗净,并用75%酒精擦手消毒。严禁戴戒指、手镯操作。 4、包装前一切器械及包装物(镊子、压板、料盆、灌装器具、瓶、瓶塞、瓶盖、瓶衬等,均用 75%酒精浸泡(15分钟以上)消毒,严禁使用未经消毒地器械及包装物(洁净封口塑料瓶除外)。 三、灌装车间半成品地管理 1、领料时,首先要认真核对,看是否贴有检验合格证。 2、发料时,发料员要根据生产定额合理计算发放,对发放到班组地原料,每桶要登记。除车间 管理人员根据生产情况合理调配外,不得乱用。 3、班领用地原料,如有剩余,应加领包装灌装完毕,当日不得有余料。 4、因改换品种等原因,领取地原料不需灌装时,应退回配料车间。 四、灌装 1、在尽量避免污染地情况下,将检验合格地膏(液)体用消毒后地设备或器械装入已经消毒地 瓶具中,不得把膏(液)体撒在瓶外,撒在瓶外地膏(液)体应处理掉,严禁抹入瓶中,灌装量应准确符合国家标准,膏体要用刮板刮平。 2、灌好后地瓶子要立即用瓶衬或瓶塞封口,并用沾有75%酒精地干净纱布擦净后盖大盖,严禁 灌装后地瓶子敞口长时间地在室内放置。 3、除需要上厕所、喝水外,工作期间严禁在车间中走动,严禁穿白大褂及工作服上厕所和穿出 生产车间以外地地方,以免造成车间污染而污染产品。 4、患有感昌、肠道传染病、肝炎、肺炎等传染病地人员暂时撤离工作岗位,由车间另行安排工 作或回家休息,严禁接触产品及包装物,以免造成污染。 五、包装 1、将各类产品按操作规程要求装盒、装箱、要求数量准确不得有误,产品、小盒、中盒、大包 装箱要求产品一致,不得张冠李戴。 2、产品经检后装箱、封箱,封箱胶条应贴牢、贴正、严禁覆盖箱上字迹及图案。包装过程动作 要轻,包装地点应尽量与灌装点离远一点,以减少产生污染。 六、入库:批量产品由交库员填写入库单,交库房清点入库,凡未经检验地产品不得作为合格品 入库。

甘油质量标准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甘油质量标准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生产制造部、物资部、行政部(存档) 甘油质量标准 本品为1,2,3-丙三醇。含C3H8O3不得少于95.0%。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味甜,随后有温热的感觉。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在25℃时不小于1.2569。 【鉴别】(1)取本品数滴,加硫酸氢钾0.5g,加热,即发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 【检查】颜色取本品5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ml ,加水稀释至50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不得大于0.0015%。 硫酸盐不得大于0.002%。 脂肪酸与酯类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4.0ml 。 丙烯醛、葡萄糖与铵盐取本品5ml ,加10%氢氧化钾溶液5ml ,在60℃放置5分钟,不得显黄色或发生氨臭。 易炭化物取本品5ml ,在振摇下逐滴加入硫酸5ml,此时温度不得超过20℃,静置1小时后,如显色,与对照溶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溶液0.2ml、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1.6ml 与水8.2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炽灼残渣遗留残渣不得过2mg 。 铁盐不得大于0.0002%。 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含量测定】取本品0.1g,精密称定,加水45ml,混匀,精密加入2.14%(W/V) 高碘酸钠溶液25ml,摇匀,暗处放置15分钟后,加50%(W/V)乙二醇溶液5ml,摇匀,暗处放置20分钟,加酚酞指示液0.5ml,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

2/2 甘油质量标准QA-QS-010 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9.21mg的C3H8O3。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至少包括性状、鉴别、相对密度、脂肪酸与酯类、氯化物、硫酸盐、易炭化物、炽灼残渣、铁盐、重金属的项目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性状、相对密度、炽灼残渣。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1 表1

关于印发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的通知

关于印发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454 号 2010 年11 月26 日发 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范化妆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指导化妆品 产品技术要求编制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 2.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 一、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为进一步规范化妆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批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并监督其执行。 三、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四、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其文本格式的规定。文本格式应当包括产品名称、配方成分、生产工艺、感官指标、卫生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使用说明、贮存条件、保质期等序列(见附件1),并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 求编制指南》(见附件2 )编制。 五、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是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作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六、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妆品新产品的许可和产品延续。 七、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GT+ 年份+0000 编制;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T +年份+0000编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F+年份+0000编制。"HZ"表示"化妆品”,"GT"表示"国产特殊用途”, "JT"表示"进口特殊用途”,”JF"表示"进口非特殊用途”,"年份+0000"为化妆品批准文号(或备案号)的年份和顺序号。 八、本规范自2011 年4 月1 日起施行。 附件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 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附件5: 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名称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SODIUM LAURETH SULFATE ID:2873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1.3 化学系统命名法名称 sodium 2-(2-dodecyloxyethoxy)ethyl sulphate ;2-(2-十二烷氧基乙氧基)乙基硫酸钠 1.1.4 常见俗名和缩写 常见俗名: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醚月桂醇硫酸酯钠、聚氧化乙烯十二烷基醚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常见缩写:SLES(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1335-72-4 3088-31-1 9004-82-4 (generic) 1.2.2 EINECS登记号 221-416-0 1.3 制备信息和化学通式 1.3.1 制备方法: 以环氧乙烷和月桂醇为原料生产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第一步,利用环氧乙烷对月桂醇进行乙氧基化;第二步,利用三氧化硫(SO3)或氯磺酸(ClSO3H)对醇醚进行硫酸化;最后,经过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生成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1.3.2 化学通式 化学通式:CH3(CH2)11(OCH2CH2)nOSO3Na 2. 技术要求 2.1 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具有去污、润湿、发泡、增溶、粘度调节等作用,广泛用于化妆品中,特别是香波、浴液、洗手液、洁面乳等清洁产品。 2.2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应对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中二噁烷含量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分析,以保证产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安全危害。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 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管相关规定,编写《化妆品用甘油原料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甘油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 基本信息 1.1 名称 甘油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 GLYCERIN ID:1077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 甘油 1.1.3 化学名称 1,2,3-丙三醇(Propane-1,2,3-triol) 1.1.4 《中国药典》中名称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名称:甘油 1.1.5 常见别名 丙三醇 1.2 登记号 1.2.1 CAS登记号 56-81-5 1.2.2 EINECS登记号 200-289-5

1.3 分子式、结构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3H8O3 结构式: CH2CH CH2OH H O OH 分子量:92.09 1.4 性状及理化指标 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均不溶;相对密度在25℃时不小于1.2569。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使用目的 甘油在化妆品产品中可作保湿剂、降粘剂、变性剂等使用。 2.2 原料适用范围 甘油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3 限量要求 2.3.1 甘油含量要求 甘油含量(w/%)≥95.0 2.3.2甘油中相关组分限量要求 甘油中二甘醇含量(w/%)≤0.1 3. 检验方法 3.1 甘油鉴别试验方法 甘油样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7图)一致。 3.2 甘油含量测定方法 参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所载甘油含量的测定方法(见附1)。

化妆品

《化妆品卫生规范》即将被《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取代 中国的化妆品行业或将迎来一场变革。继国家局相继出台《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称中检院)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化注册司工作安排,于2015年1月将编制形成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依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报国家局化妆品标准专家委员审评。 此次《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以下称《卫生规范》)修订旨在进一步完善化妆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满足化妆品行业发展和化妆品安全监管的需要。 一.修订背景 化妆品行业一直以来都以混乱而饱受诟病,各品牌鱼龙混杂。现行标准偏低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卫生规范》在某些方面上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化妆品行业发展的需要,亟待补充修订。具体表现为:有些概念、术语和定义的表述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检测与评价方法滞后或缺失;对产品和原料的技术要求过于简单或不明确等。因此,2009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司委托中检院对《卫生规范》修订工作进行专题研究。2012年11月,《技术规范》正文部分初稿公开征求意见(当时附录部分的修订尚未完成修改)。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化妆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公众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要求和监管期望越来越高。鉴于此,《卫生规范》的修订工作于2014年1月再次启动,并于2015年1月对初步完成修订的《技术规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主要内容 《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卫生规范》为基础,结合近期国际和国内化妆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及变化,参考相关规范性文件编写而成。 内容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包括范围、定义和化妆品安全技术通用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及原料要求等);附录部分主要包括相关技术支持文件,包括化妆品禁限用物质要求和检验及评价方法(包括毒理学试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和人体功效评价检验方法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款项主要内容 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化妆品(仅供境外销售的产品除外)。口腔护理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另行规定。 术语和 释义 / 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一般要求 ?配方要求 ?微生物学指标要求?有害物质限值要求?包装材料要求 ?标签要求

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国食药监保化〔2012〕291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的通知 国食药监保化〔2012〕29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单位: 为确保儿童化妆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做好相关产品申报与审评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2年10月12日 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 为规范儿童(含婴幼儿,以下称儿童)化妆品申报与技术审评工作,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 (一)本指南适用于儿童化妆品的申报与审评。儿童化妆品系指供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使用的化妆品。 二、配方原则 (二)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配方所用原料的种类。 (三)选择香精、着色剂、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时,应坚持有效

基础上的少用、不用原则,同时应关注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四)儿童化妆品配方不宜使用具有诸如美白、祛斑、去痘、脱毛、止汗、除臭、育发、染发、烫发、健美、美乳等功效的成分。 (五)应选用有一定安全使用历史的化妆品原料,不鼓励使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制备的原料。 (六)应了解配方所使用原料的来源、组成、杂质、理化性质、适用范围、安全用量、注意事项等有关信息并备查。 三、安全性 (七)申报企业应对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与评价,确保产品使用安全。 (八)申报企业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对儿童化妆品所使用原料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 (九)应结合产品的使用方式(如用后是否冲洗),加强对配方中使用香精、乙醇等有机溶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透皮促进剂等原料的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 四、申报 (十)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应按照《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规定的儿童化妆品要求申报。未明示适用于儿童的化妆品,其产品包装不得以图案或其他形式显示或暗示为儿童用化妆品。 (十一)作为儿童化妆品的申报资料,应包括基于安全性考虑的配方设计原则(含配方整体分析报告)、原料的选择原则和要求、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十二)配方整体分析报告应从安全性角度结合配方所使用原料进行分析。为便于申请人申报,本指南提供了儿童化妆品配方设计原则(含配方整体分析报告)示例作为参考,详见附件。 五、审评 (十三)对于申请人提交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评: 提供的申报资料应齐全,并符合有关资料要求;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

关于印发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X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4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规X化妆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指导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X》,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2.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X 一、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为进一步规X化妆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

安全控制水平,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制定本规X。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批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并监督其执行。 三、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X。 四、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其文本格式的规定。文本格式应当包括产品名称、配方成分、生产工艺、感官指标、卫生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使用说明、贮存条件、保质期等序列(见附件1),并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见附件2)编制。 五、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是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作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六、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妆品新产品的许可和产品延续。 七、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GT+年份+0000编制;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T+年份+0000编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F+年份+0000编制。"HZ"表示"化妆品","GT"表示"国产特殊用途","JT"表示"进口特殊用途","JF"表示"进口非特殊用途","年份+0000"为化妆品批准文号(或备案号)的年份和顺序号。 八、本规X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产品技术要求编号)_______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技术与市场 第18卷第6期2011年 近年来,能源紧缺问题日趋严峻,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促使世界各国积极研发可再生的替代能源,而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能源,其规模化生产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1]。然而,每生产9吨生物柴油就有1吨的甘油粗产品生成,再加上传统的甘油(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甘油)产量,导致甘油的市场保有量将远远大于需求量。据估计,仅2010年甘油市场就已超过了1.2百万吨,对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价粗甘油的有效综合利用已成为生物柴油产业一个严峻又关键的问题。而通过甘油转化而来的产品,如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都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同时,又能降低一些化工产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因此,对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1 甘油生产和市场分析 据市场调研机构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公司在研究报告《甘油:全球战略商业报告》中指出,到2015年全球甘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4亿磅。其主要消费构成见表1[2]。 表1 甘油在不同领域的消费构成 按照上述的消费构成,全球的甘油生产和消费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随着生物柴油的不断投产,甘油的产量剧增,而消费量则增长得不明显。据2008年数据[3]显示,全球生物柴油的需求量和生产量急剧增加,如美国通过的能源法案要求生物柴油同从石油提炼的柴油混合销售,政府将对这种燃料提供300美元/吨的补贴;欧洲的生物柴油制造商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加大生物柴油的生产力度,这就更增加了来自生产生物柴油所带来的甘油量。与此同时,由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甘油需求量却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国内甘油市场主要由天然甘油、发酵甘油、合成 甘油以及生物柴油副产甘油组成[4]。天然甘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86.5%;发酵甘油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甘肃等地,由于技术与成本问题,其所占比重较小;合成甘油在我国主要是以环氧氯丙烷合成而得,随着环氧氯丙烷价格的上涨以及甘油价格的下滑,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而对于生物柴油的副产甘油,由于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且其原料油多为地沟油等废油,经过高温破坏了其内部结构,所产甘油质量欠佳,因此,目前所占比重较小。随着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副产甘油未来必将对国内甘油市场格局造成较大影响,如生物柴油年产能超过10万吨的就有山东东营的华鹜集团、河北保定的香港亚洲生物燃油公司和湖北天门的华成生物科技公司等。且我国甘油消费结构也不够合理,在药品、化妆品工业以及聚氧酯工业方面的比例明显偏低,而在醇酸树脂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我国用于醇酸树脂的甘油约占49%,药品和化学品约占11.5%,烟草约为7.3%,其它为32.2%。基于全球化的考虑,我国将会是未来甘油的主要消费大国。因此, 不管是甘油生产,特别是精甘油(我国精甘油对国外的依存度很大)的生产,还是甘油的深加工都是该行业必须要预谋的问题,尤其是未来生物柴油的发展对于甘油市场各方面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 基于甘油市场的预测和发展趋势,本文就甘油为原料的主要下游产品(包括丙二醇,烯丙醛,环氧氯丙烷和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均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量。2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和市场分析 一般来说,甘油的转化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5],其中绝大多数以化学催化转化为主,催化产品据文献报道的可概括为两种,一是以甘油为仅有底物,在不同方法下转化成的像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乙二醇、二羟丙酮和合成气等产品;二是甘油与其它试剂结合,如氯化氢参与生成的环氧氯烷、与羧酸酯化生成的各酯类产品等。图1概括了从甘油转化而来的一些化学产品。 图1甘油转化的系列化学品 甘油转化的主要产品及其市场分析 顾黎萍,乐传俊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 213022) 摘 要:从甘油的生产及市场分析入手,对甘油转化的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如碳酸甘油酯、丙酸等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甘油;甘油转化产品;市场分析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1.06.209 应用领域消费百分构成(%) 化妆品、肥皂和医药 26醇酸树脂6食品和饮料8烟草业4纤维素薄膜3聚甘油酯12酯类11造纸业1其它用途12待销售 17 经营与管理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国食药监许[2016]454号)-推荐下载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 一、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为进一步规范化妆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化妆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批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并监督其执行。 三、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四、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应符合其文本格式的规定。文本格式应当包括产品名称、配方成分、生产工艺、感官指标、卫生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检验方法、使用说明、贮存条件、保质期等序列(见附件1),并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见附件2)编制。 五、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是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作为开展卫生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六、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适用于化妆品新产品的许可和产品延续。 七、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号。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GT+年份+0000编制;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T+年份+0000编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按照HZ+JF+年份 +0000编制。"HZ"表示"化妆品","GT"表示"国产特殊用途","JT"表示"进口特殊用途","JF"表示"进口非特殊用途","年份+0000"为化妆品批准文号(或备案号)的年份和顺序号。 八、本规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 (产品技术要求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文名称 汉语拼音名 【配方成分】 【生产工艺】

化妆品灌装车间操作规范

灌装操作规程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灌装车间生产操作。 2.加料岗位 2.1将要用的瓢、铲子、桶等清洗消毒后备用。 2.2检查容器、半成品是否为当日生产所需,检查半成品标签是否与实际相符,咨询是否已经出具检测结果。2.3在监控人员对半成品签字确认后,将桶盖和桶壁上的两张标签撕下来贴到指定的位置。 2.4将半成品桶盖揭开,小心掀开里面的保鲜膜将其放到指定位置。利用中转桶将半成品加入料斗中,加料时不要加得太满,避免半成品溢出。每次加料后都要及时给半成品储桶、中转桶、灌装机料斗加盖。 2.6加料过程中应加强对半成品的检查,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向组长汇报。 2.7每桶加完后应用不锈钢铲将储料桶壁附着的半成品铲净,并将空桶送到内走廊,并领取下一桶半成品。 2.8一个批号的半成品分装结束后,方可分装下一个批号。并提前通知班长。同时检查上一料的半成品是否确实已分装完毕。换批号应及时准确,需经班长、监控工签字确认。 2.9及时向灌装机料斗补加半成品,为分装工补加容器。工作期间每隔半小时用75%酒精对手部进行消毒。 2.10更换不同供应商容器时,应与物控工做好交接,并通知线长,剩余的管、盖、塞全部退回物控工,不能出现遗漏。 2.11更换品种时,需检查该品种半成品或容器是否确已打完,并将多余半成品和容器全部退回仓库,将各种器具清洗消毒备用。 2.12加料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物料洒落在地上或溅设备表面。如有溅落应及时用干净纱布擦去。 2.13工作结束后需将器具和机器清洗消毒后放于指定的位置。 3.0分装岗位 3.1将浸泡在酒精中的灌装机零件、喷嘴等找出,并安装到灌装机上。将灌装机料斗和喷头处的保鲜腊取下并放到指定的位置。用瓢舀一定的酒精倒到料斗中,然后从喷嘴打出。 3.2用酒精纱布将料斗中的残余酒精擦拭干净后,通知加料岗位加料。 3.3用瓢打出约两到三支管分装量的半成品作为废料。 3.4调节灌装机的净含量手柄使指针在当日生产产品规格的大致范围内。 3.5将分装好的管送到称重工处称量,根据称重结果进行微调,至净含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调机完毕后要用75%酒精对手部进行消毒,方可进行分装。 3.6将左手已分装好的管轻轻放到身边的流水线上,瓶类容器朝上直立,软管类容器平放,整齐地摆放到流水线上,避免碰倒已灌装好的容器。 3.7喷溅到容器、框上、灌装机上的膏体应及时擦去。 3.8分装过程中净含量出现异常应马上停机,配合称重岗位进行调机。 3.9更换不同品种半成品时,应按卫生规范要求对托盘、灌装机进行清洗消毒,并经在线监控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分装。 3.10工作期间,,每半小时对手用75%酒精进行消毒。 3.11灌装过程中发现容器有明显缺陷或有其他异常,应有及时通知班组长。 3.12掉在地上的容器应及拣起来,重新消毒后再使用,拾捡容器后双手也应重新消毒。 3.13短时间停止分装时(如就餐)应用酒精纱布将喷嘴、托盘、蓝框盖住,以防杂质落入。 3.14操作过程中不能将空管和半管放到流水线上,应亲手交到称重工手中。 3.15喷嘴等与膏体接触的零部件不使用时应消毒并擦拭干净放于固定位置。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将灌装机内外壁清洗干净。并用塑料薄膜封好,再加盖。出料口要用保鲜腊封套好以免杂物落入。 4.0称重岗位 4.1班前用75% 酒精纱布对不锈钢托盘,不锈钢勺擦拭消毒。 4.2将电子称电源接通,预热半小时。每天生产前进行校正一次。 4.3然后用标准砝码校对电子称,校对完毕后,任取一支空瓶在两条流水线电子称上分别读取数值进行比较,保证两台电子称的统一和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