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01458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可编辑版】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人员事迹材料 自20**年参加工作以来,参与了西北甘肃甘州地区1:5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东北黑龙江林甸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工作,西南川西高原若尔盖藏区大骨节病区地下水勘查项目等,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201X年作为水环中心最年轻的一员参与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堰塞湖抢险排查工作,十天里与专家组成员辗转2000余公里,完成了XX市10个堰塞湖的调查,提交了10处堰塞湖排险建议报告,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表彰。 近年来主要负责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是部、局发挥地学优势,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设立的第一个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项目,当时国内尚无现成标准规范可供查阅,项目组借鉴油气、矿产等行业经验,动员一切力量、利用一切资源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建立了适宜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方法体系,系统总结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调查、勘查、建设、灌注、监测等关键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评审认为,“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估与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项目成果报告为优秀”;201X 年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与项目组成员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示范工程调查、勘查、选址、评价、建设、灌注、监测等全流程技术方法体系的探索和示范工程监测

井及监测体系的建设,在201X年地质调查项目野外质量抽检中,专家组对“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取得的野外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与企业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实施了我国也是世界首个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示范工程,为我国有效减排二氧化碳探索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我国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作为工作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1X-201X)”项目,继续为所从事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调查与科研开发贡献力量。 先后参与编写专著3部,其中第三作者1部(《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已出版);在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ei或istp收录2篇;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优秀个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机关优秀青年”和“水环地调中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于201X年经层层遴选,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第二批培养计划。 附送: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水文局年度河流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省水利厅党委、省水文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上饶水文局党组一班人,团结带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抓大事、谋长远,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水文事业进入了一个环境改善、成效明显

[贵州]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城县 煤业 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编 制: 总工程师: 矿 长: 呈报单位: 二O 一O 年八月

水城县煤业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矿区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范围及开采现状 一、矿区位置、范围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签发的黔府函[2006]205号文件《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精神,水城县保华乡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 圆宝石煤矿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更名为水城县煤矿。 表1 煤矿矿权拐点坐标表

煤矿 图1水城县煤矿交通位置图

二、矿区开采现状 《贵州省水城县煤矿整合及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将水城县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及圆宝石煤矿整合并扩界扩能为45万t/a的整合矿井,该整合方案经《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批复。整合后的水城县煤矿由原鑫发煤矿、大梁子煤矿、圆宝石煤矿整合而成。原3对矿井均为合法生产矿井,生产规模3万t/a。原生产矿井经过多年的开发,均建有各自的生产系统,但矿井由于各自条件不同,生产时间及生产能力均不相同,其中原大梁子煤矿、鑫发煤矿生产年限相对较长,井下巷道及采空区范围较大,目前只有大梁子煤矿仍在生产中。这两个矿井均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各布置有2条井筒,均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主要开采M11煤层。原圆宝石煤矿开采规模较小,仅对M11煤层进行少量开采,基本未形成采空区,目前矿井已关闭近2年,井筒也已炸封。 第二节报告编制依据 一、野外实地调查资料; 二、2007年8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提交的《贵州省水城县煤业有限公司水城县煤矿(整合)储量核实报告》。 三、井上下对照图(1:5000)。

环境水文地质

第一章绪论 1.地质环境:是地壳上部包括岩石、地下水、微生物、大气在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系统, 它应具有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这三个基本要素。 2.环境地质:是地质学的分支,是研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地质环境中的物质组成、性质和状 态和地质结构变化及有关的地质现象的学科。 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在自然界地下水与岩石、土壤、大气、生物之间建立了平衡关系,由 于人类活动(开采、疏干、充水、污染)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地下水的组分、性质状态和水动力条件特征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例:与天然成分变化有关的地方病和公害病;由于水质变坏、水量减少而限制了水资源的使用问题。 4.环境水文地质基本认识: 1地质学中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水文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水文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自身演变规律 3侧重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矿产资源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做出贡献 5.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地下水大规模开采:①水井互阻、出水量减少、停止自喷。②含水层疏干、区域地下水位下降。③地面沉降、海水入侵。④地下水质污染(不同成分混合;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包气带金属氧化物进入;取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 (2)工业生产:废水、废气、废渣。 (3)农业生产:农药、化肥,土壤次生盐碱化。 (4)水工建筑及跨区调水:水动力条件改变、区域水循环改变。 (5)矿山开采:降落漏斗、补、径、排条件改变;矿坑水(酸性废水,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大) 6.原生环境水文地质:是研究水文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学科。 次生环境水文地质:是指因近代人类活动所污染的水文地质环境. 7.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原生:天然水文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环境及土壤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研究深度较深。(2)人为的:地下水水质恶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废物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研究深度较浅。 8.原生环境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内容: (1)元素迁移的水文地质条件; (2)控制种类地方病的水文地质因素; (3)改水防病的综合措施。 第二章原生环境水文地质 1.我国古代对原生水文地质的认识: (1)水土环境与健康:管子,李时珍,李吉甫 (2)对环境水质的选择:座禹 (3)对矿泉水的研究与利用:张衡 2.国外对原生水的研究分类文地质: (1)景观学派:研究气温、湿度、高程、辐射等物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且是一些定性的描述性的研究。 (2)周期律学派:侧重于研究生物必需元素的周期变化规律。研究原子的性质、结构及其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3.国外专题性研究:①大骨节病的研究②脑溢血病的研究③心血管病的研究④癌症的研究⑤ 其它疾病的研究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1]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

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刍议某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刍议某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现状及其原因分析摘要:随着某煤炭大开发的兴起,本文阐述了煤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相对滞后或不能满足需要的矛盾立刻显现。特别是一方面煤矿建设没水用与矿区水资源没利用的矛盾和采矿企业舍近求远与农业 争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增加将原本可利用的水资源等到流进矿区“变废”“变害”后再进行矿井水治理与环境保护的重复投入的 矛盾,终究还得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才能获得根本解决。所以,尽快开展对某煤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非常必要且越早越好。 关键词:煤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现状;动因;关键特点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a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coal,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mine hydrogeological work is lagging behind or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mmediately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especially the one hand, coal mine construction no water and competition for water in agriculture contradiction mine water resources did not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ntradictions and mining enterprises detour, on the other hand, increase wait until the original 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s flowing into the mine waste “become victims after repeated inputs contradiction mine water treat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fter all, it is through th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so,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提纲 报告应根据勘察任务要求,在详细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进行水量、水质评价,作出科学的结论并重点论证水源开采后是否引起环境地质问题,对水源方案要进行经济技术对比。各勘察阶段内容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序言(前言) 1.说明勘察工程的委托单位、工作范围、勘察阶段、需水量和水质要求、勘 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等。 2.说明地下水开采现状、污水排放和污染情况及以后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3.叙述本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勘察需要解决的问题。 4.简述本次勘察过程,投入的主要工作量、设备及人员情况,所取得的成果及其质量评述。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概述本区的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各地貌单元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和基本特征。 2.水系、水文、简述勘察区的水系和主要河流名称、位置、发源地、汇水面积、河流形态及河床渗透、冻结情况,枯、洪水期的水位、流量变化情况,断流天数,洪水淹没范围,开发利用及水质污染情况等。说明最近水文站的地点和观测期限。 3.气象:简述勘察区的气候类型、所属气候区、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多年平均值和历年最高、最低值(列表)及土壤冻结深度等。 本章应着重说明上述因素与地下水的关系。 三、地质概况 1.地层:简述地层顺序,接触关系及出露情况、岩性、产状、岩层厚度、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2.地质构造:简述勘察区主要构造类型、特征、分布及其与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关系。 四、水文地质 1.叙述含水层(带)分布和埋藏规律、岩性、厚度、渗透性和富水性、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及地表水体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2.简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 3.简述地下水化学类型、物理性质、细菌含量、放射性元素及其变化规律。 4.在具有大量开采地下水历史的地区,应详细叙述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污染情况,根据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下水开采调查资料,说明市政水源地、工业自备井和农业井开采量。说明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情况,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漏斗中心水位下降率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查明其原因,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五、水量评价 主要阐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参数确定的依据,计算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并按拟建水源地的开采方案和取水构筑物的形式计算允许开采量,论证其保证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

依据矿体及围岩工程地质特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层位,将矿区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四类: 第一类松散、软弱岩类:以第四系砂、砂砾石及粘性土,或第三系弱胶结的砂质,粘土质岩石为主的岩类。岩体稳定性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和饱水情况,稳定性差。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土)体的岩性、结构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第二类块状岩类:以火成岩、结晶变质岩为主的岩类。块状结构,岩体稳定性取决于构造破碎带、蚀变带及风化带的发育程度,一般岩体稳定性好。勘探中应着重查明Ⅱ、Ⅲ级结构面(附录D)的分布、产状,延伸情况、充填物、粗糙度及其组合关系;蚀变带的宽度、破碎程度;风化带深度及风化程度。 第三类层状岩类:以碎屑岩、沉积变质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岩类。层状结构,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变化大。岩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层间软弱面、软弱夹层、构造破碎及岩体风化程度。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层组合特征;软弱夹层分布位置、数量、粘土矿物成分,厚度及其水理、物理力学性质。 第四类可溶盐岩类:以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硫酸盐岩、盐岩等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较复杂。勘探中应着重查明岩溶和蚀变带在空间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可溶岩的溶解性, 第四系松散层和软弱层的分布、厚度、岩性、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 2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及岩溶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厚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等因素,将工程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划分为三型: 简单型: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溶不发育,岩体结构以整块或厚层状结构为主,岩石强度高,稳定性好,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中等型:地层岩性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风化及岩溶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及局部破碎带和饱水砂层影响岩体稳定,局部地段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型: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岩溶作用强,构造破碎带发育,岩石破碎,新构造活动强烈或松散软弱层厚、含水砂层多、分布广,地下水具有较大的静水压力,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比较普遍和经常。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 (一)交通位置 (1) (二)开发概况 (3)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4)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4) (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4) (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5)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5) 一、自然地理 (5) (一)地形地貌 (5) (二)气象及水文 (6) 二、地质条件 (6) (一)矿区地层 (7) (二)矿区构造 (8) (三)含煤地层 (8) 三、水文地质条件 (10)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5)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7)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7)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7)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8) 结束语 (20)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一)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规模为150Kt/a,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0),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矿区面积,倾向宽约(平均),走向长约 km(平均)。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李瑞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李瑞科 发表时间:2019-09-21T23:10:03.7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李瑞科[导读] 摘要: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对国际范围的大趋势加以迎合,继而对人类目前面对的各种科学难题进行良好而解决,这也就要求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相关工作一定要朝着科技化的趋势发展。 身份证号码:62042219841107XXXX 摘要:我国目前处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对国际范围的大趋势加以迎合,继而对人类目前面对的各种科学难题进行良好而解决,这也就要求水文、工程以及环境地质相关工作一定要朝着科技化的趋势发展。同时水文、工程和环境地质的相关研究是我国推行的基础性以及公益性的一项工作,关乎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对此本文将作具体阐述。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科技;发展;趋势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科技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也得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概述出发,再对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 1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性 1.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地下水为主导的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运动。在水文地质中的研究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治水,二是找水。治水主要是在地质的勘测中对各类工作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找水则是通过对地质成分进行研究确定地层水的缝分布情况或位置确定,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或打井或规避,增加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减少地层水给人类获取资源带来的影响。 1.2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出现于上世纪中叶,最开始是为了对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进行解决而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理念。环境地质主要针对的方向是范围大、影响深的自然灾害地质或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影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国民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以及交通运营线路的规划进行评估,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层面的地质测量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减小由于地质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行为给人类经济建设或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就目前国内的环境地质情况看,在地面水源、土壤以及地下污染治理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对环境进行治理或风险规避中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工作,这也就为以后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 1.3工程地质 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地或路线的地质条件,对场地或路线相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或荷载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或路线,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安全、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水文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皀工作内容 2.1建设布局 建设用地当中主要涉及到交通系统建设、住宅建设以及厂房建设等,而在其中融入高效的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继而选择出最为优质的地域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建筑整体的质量形成保障。对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建设位置沉降程度、地下水对地面形成影响程度等加以合理的分析,给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以及城市发展规划供给出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经过勘测所得出的数据信息能够对建设用地选择的问题加以解决,继而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保障。 2.2水资源勘察 随着我们国家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各个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其中包括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很多地方还还呈现出了水资源污染的情况,而想要让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持续提升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以及供水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国的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呈现海水倒灌和地面下沉等情况,有很多城市的水资源目前还处在等待开发的阶段当中。所以进一步深化对水资源的勘察工作,继而对我国目前整体的水资源应用状况、供水质量等加以分析,对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极为有利,同时对地下水在数量以及空间排布的掌握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科技化发展方向 3.1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 质科技化发展所要遵循的线索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科技化发展应该遵循以下三条线索:1科学化发展方向应该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据,具体包括,南水北调、西北水资源三峡工程等等。2科技化发展应该以为政府职能服务、为履行政府法律作为方向。政府职能服务包括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监督利用等等。政府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以及矿产资源法等等。3科技化要向多学科延伸。对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利用地质学基础知识在环境科学以及土木工程学上的应用,由于在工程建设中所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向多学科延伸。 3.2科技化具体发展方向 (1)隧道工程。军事工程、地下铁道、采矿工程、水利工程、公路以及铁路等等都包含隧道工程,并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铁路建设来说,我国已经有60年余年的历史,其中在隧道建设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岩溶地层止水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大瑶山隧道建设,其隧道长度为14.925km,通过岩溶区深埋为400~500m左右,长度在1km左右,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过一次重大的涌水涌砂事件,造成铁路瘫痪,因此国家提出了关于隧道深层岩溶治水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其中大部分都属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相关知识。(2)岩石边坡。边坡问题在水库回水、水利工程坝基、公路沿线、铁路工程中表现非常普遍,影响岩石边坡主要因素有河谷外鼓、河谷卸荷回弹、采煤活动对上覆地层的影响、硬岩地层中软弱夹层的风化以及长河谷下沉对边岸的影响等等。(3)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开发。我国的干旱地区大多集中于西部地区,其中呢主要包括: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等地区。目前水资源系统模式主要是来源于雪山融水到水库后从山前沿河道深入到地下,最后通过平原溢出,形成绿洲。在未来发展上应当从农业灌溉、地下水与地表水人工改进上进行进一步调节。 3.3为规划服务

水文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水文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矿山水文地质工作是研究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制订矿山防治水规划方案,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为做好矿山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山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山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结合公司的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水文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由始到终全过程的水文地质工作。 第三条矿山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开展矿区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3、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和防探水。 4、开展矿区专门防治水的水文地质工作。 5、负责修改矿井地质报告中的水文地质部分。 6、为补充和改善矿区(采区)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7、根据需要开展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8、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 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第四条水文地质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基础,是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在矿山生产中起到保证、指导和监督、验收职能作用。公司在生产技术科设水文地质组,负责公司的水文地质工作。 第五条公司应依据矿山生产实际需要,择优选配具有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水文地质工作。 第三章职责范围 第六条做好矿山基建、生产中的水害预测预报、矿井探放水、矿井防治水的设计,计划编制及工程施工管理,保证矿山生产建设的持续发展和顺利进行。 第七条开展矿山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加强矿区边部、深部及外围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不断研究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为扩大矿山远景和生产规模,提供水文地质技术支持。 第八条及时、准确地进行水文地质编录、地下水动态观测,为编制矿山采、掘设计和计划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第九条贯彻执行矿山防治水总体规划方案、各项水文地质技术规程,负责采、掘工程的技术指导、监督工作。 第十条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安全环保水文地质工作,为合理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第十一条深入开展水文地质科学研究,不断深化水文地质认识,掌握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水文地质予测预报,以指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野外调查一些方法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规范是固体矿产(金属、非金属、煤下同)矿区(或井田、矿段下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准则,规定了勘探类型、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术要求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评价和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是制订勘探设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报告编写、审查批准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J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3 总则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务 3.1.1 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3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3.2 勘查工作阶段划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 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环境,为矿床的技术经济评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勘查范围宜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当水文地质单元面积过大时,应包括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 3.4 已确定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床,通过详查工作满足矿山总体建设规划需要,但矿区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山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时,应超前进行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5 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矿区,如确需立项建设的矿山,而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又难于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实际需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勘探。 3.6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在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作出评价。 3.7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应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既要研究保障矿山安全,连续生产,又要研究矿山排水的综合利用以及对附近水源地和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 3.8 扩大延深勘探的矿区,应充分利用已有勘探报告和矿山生产中的资料,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探。 3.9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探紧密结合,将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先进和综合手段进行。 3.10 各矿种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基本要求以本规范为准,各矿种可依其特点,在矿种规范中制订相应要求,与本规范配套使用。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分析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金属矿区的地质和地形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矿区前期水文地质的勘探不够细致,导致矿难时有发生。如今矿难的频繁发生引起了矿区管理者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很多矿区不重视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测分析,从而使得矿区在开采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本文通过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现状分析提出如今矿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标签:金属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分析 在开采金属矿区之前,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非常重要。是否认真的进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将直接关系着矿难发生几率的高低。只有认真的执行勘探才能减少矿难的产生,这也是矿区开采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不想发生惨剧,就需要矿区的管理者重视矿区水文地区的勘探。 1金属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现状 如今虽然很多矿区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金属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1地质勘测的形式化 进行水文地质勘测是一个极度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工程。为了赶工作的进度,许多矿区管理者都不愿意认真的进行勘测工作,在他们矿主的心里他们只在乎金属矿区的地质矿脉的走向和矿床分布等信息,对于矿区的地形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矿区地质结构简单,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人力和财力去勘探地形。一部分矿主将矿区的利益看的比工人们的生命安全更重要,他们不在乎工人在矿区里工作的是否安全,因为利益蒙蔽了他们的双眼。 1.2勘探技术与矿区发展的不协调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矿区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增快,然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却没有跟上矿区发展的步伐。由于没有先进的勘探技术,使得矿区的安全隐患增加。 1.3地质变化的复杂 地质条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勘探过程的不重视,加上地质的变化,新的问题不断的出现。原先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因为过度开采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导致矿区的安全隐患增加。如此使矿工们的生命一直置于危险之中。 2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浅析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发表时间:2018-12-18T15:38:01.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李鹏[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勘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对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勘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对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必须朝着科学技术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水文;工程;环境;地质 引言: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研究是一项公益事业和基础工作,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如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资源安全,我们必须顺应国际潮流,开展综合性多学科研究,依靠高科技解决和探索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一、概述 (一)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指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其关键项目是控制和寻找水源。目前,最重要的技术是盐井开采和激电衰减场法,这在寻找玄武岩裂缝中的水资源和利用家庭水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治水和找水。目前,岩溶裂隙水和第四系含水层主要用于水勘探,效果良好。碎屑沉积岩、低级变质岩、新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的分布在寻找导水和挡水构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用激发极化衰减场法确定玄武岩裂缝含水区域的井位,用电场频率选择法找水和确定井位,在全国水资源利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调查、分析和解决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工程建筑相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研究这些地质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建筑服务,包括诸如岩体稳定性效应和地质灾害等项目,因此在现实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主要的应用勘探技术是雷达测量和声波法。在建筑中,对地基土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研究工程地质意义重大,工程地质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路基地基压实检测、隧道衬砌检测、桩基质量无损检测、地质结构检测等。 (三)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学这个术语起源于20世纪中叶,是为了解决地面沉降、泥石流和滑坡问题而提出的。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调查大规模灾害地质,评估和分析国家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采用科学的环境地质探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目前,中国的环境地质研究在地表水源、土壤污染和地下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未来的环境污染控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所谓环境地质学是指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将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纳入生态研究范围。因此,其主要内容和目标是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的大规模地质灾害调查和交通道路评估。它通过科学的探测技术降低了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了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和质量。目前,国内环境地质研究在控制土壤污染、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污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些成功经验也为今后环境地质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发展方向 (一)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效果。在长期的隧道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最长问题是岩溶地面的封闭,这对隧道工程勘探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面会下陷甚至坍塌,这将增加隧道开挖的风险,并对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当地下水位反复上升和下降时,它将导致岩土层不规则膨胀和土层中铁、铝和其他元素的损失,这也是松动岩土层的最重要原因,极大地削弱了岩土层的稳定性,并对建筑物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因此,在隧道深层岩溶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涌水涌砂的防护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生产服务的科技效用。就铁路建设而言,中国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中隧道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岩溶地层的封闭。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瑶山隧道的建设,全长14.925公里,深度约400-500米,横跨喀斯特地区约1公里。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涌水和涌砂事件,导致铁路瘫痪。因此,国家提出了一个与隧道深度岩溶水控制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其中大部分涉及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该项目已经得到充分反映。 (二)岩石边坡 可以说,岩质边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质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岩质边坡将长期受到山谷沉降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岩石风化的结果将大大削弱岩质边坡的保护功能。因此,在未来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发展中,如何提高岩质边坡的安全性,减少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影响,提高岩石的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将成为主要趋势。 (三)填海造地和围湖造田 随着城市化的扩大,从湖泊和海洋中开垦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种人为增加的耕地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缓解了人地矛盾,还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和隐患。湖泊面积的减少将增加沉积物的积累,从而改变区域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削弱城市湖泊的泄洪能力,增加雨季渍水的隐患。因此,在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的技术解决,即缓解资源矛盾,确保原有的生态功能不被最大限度地破坏,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经济和生态双赢。 (四)干旱地区地下水开发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地形差异很大,不同于东南沿海的大雨,西部地区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主要受盆地和河西走廊的控制。因此,大多数当地的水资源回收系统依靠雪山融水,降雨量非常有限。依靠夏天融化的水,它在深入地下后从平原溢出,从而获得灌溉用水。这是干旱地区的用水模式。因此,在未来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中,有必要加强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依靠先进的地下找水技术来有效调节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发,促进农业灌溉技术的改进,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中国干旱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目前,水资源系统的主要模式是雪山融水进入水库,然后从山前通道渗入地下,最后从平原地区溢出,最后形成绿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从农业灌溉和人工改善地下水和地表水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