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国际会计》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姓名:cxYuan

年级及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7年4月20日

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摘要:近年来,欧盟承受着欧洲国家高额的主权债务,难民大量涌入和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

各种压力与困难,一体化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危机提升竞争力,欧盟推出了各个层面的改革,但收效甚微。本文立足于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和历史背景,结合近年欧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综合分析目前欧盟一体化的阻碍,结合现状分析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欧盟一体化逆全球化思潮

1.引言

欧洲是区域一体化的先行者,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和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欧洲一体化至今已近60年,正朝着深度与广度两个方向持续推进。

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直至目前,欧洲经济仍未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欧元区依然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顿。2015年伊始欧洲发生的三件大事立陶宛正式加入欧元区欧洲央行正式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希腊极左翼联盟大选获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2016年,作为欧盟元老的英国公投脱欧更是给了欧盟的一体化战略迎面一击。,

欧洲一体化进人联盟阶段后,本应有更高的要求、更强的动力;但实际却事与愿违,高层设计与可行性屡生错位。这凸显出当前欧盟所处历史节点的结构性问题,并将长期羁绊欧盟建设。

2. 研究背景

2.1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但其政治规划早在一站尚未结束时便被提出。1939—1940年间,英国政府就向法国政府示意成立欧洲联合政府。1946 年9 月19 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倡导成立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时任法国计划委员会主任的让·莫奈就试图成立欧洲联合机构,希望英、法两国成立一个联合经济组织,但遭到了英国的拒绝。

由于二战结束时的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 《马歇尔援欧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Economic Cooperation),

负责制订欧洲经济恢复计划和酝酿成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为了利于自由贸易,这一组织很快就发展成为欧洲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在共同防御方面,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五国于1948 年签署了《布鲁塞尔公约》 ,结成军事同盟以对抗来自德国与前苏联的潜在威胁。次年,西欧五国又与美国、加拿大、丹麦、冰岛、意大利、挪威、葡萄牙等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 (The North AtlanticTreaty, 简称“北约” ),北约是一个在军事上更具国际性,但不涉及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组织。

1951年4月18日,在法国外长舒曼的倡议下, 比利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等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协议》 , 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The European Coal andSteel Community, 缩写为ECSC), 对煤炭与钢铁实行统一管理,比如价格和产量等,需由该共同体与各成员国进行协商,最后由共同体裁决,以防止战争的再次爆发。

1957 年3 月25 日,欧洲煤钢共同体六国在意大利首都签订了《罗马协议》 ,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The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缩写为EEC)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The EuropeanAtomic Energy Community), 称为《罗马协议》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旨在使西欧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参与国际事务。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大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2.2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原因

1972年,在有英国、丹麦和爱尔兰等新成员国代表出席的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要把欧共体的作用推向国际,同美国、加拿大、日本建立积极的对话关系。

进入80年代后,东欧形势巨变,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产业结构重组,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新的国际形势对欧共体的作用与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欧共体能否承担这一历史使命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共同市场。

80 年代中期, 《欧洲单一法案》应运而生,该法案把建立单一市场的时间表定在1992年。单一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成本、劳务、服务与商品自由化。单一法案还包括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这些政策法规涉及环境、卫生、劳保、技术开发、经济、金融等等。德国统一后,东南欧国家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加盟欧共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理事会在荷兰的马斯特·希特召开会议,起草了《欧盟协议书》。1993 年11月1日,协议书得到所有成员国的认可 ,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 简称“欧盟” )。欧盟成立之后,相应的机构名称也随之更改。1993 年6 月,根据欧盟东扩的新情况,欧盟理事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提出申请国必须实行民主制, 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具备采用统一货币的基础。1994 年制定的《阿姆斯特丹协议》认为,确保欧盟职能部门的有效运作,是欧盟东扩的先决条件。

1995 年随着奥地利、芬兰和瑞士的加入,欧盟成员国达到了 15 个,人口占西欧总人口的90% 。为防止成员国及其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欧盟协议强调尊重成员国国民的利益与尊重基本人权的重要性。为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设置了欧盟法院与审计署,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条款,以防滋生官僚腐败。欧洲议会由各国首脑组成,议会有权对欧盟的重大事务进行表决。欧洲联盟由三大权力机构所组成,即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另设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署两个监督机构,欧洲法院负责维护欧盟法律的尊严,欧洲审计署负责财务审计。

此外,欧洲联盟还设有经济与社会委员会、地区事务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盟投诉中心等5个分支机构,共同参与欧盟事务。

3. 分析与讨论

随着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早已陷入债务危机和难民融入带来的政治文化冲突的欧盟愈发难以维持目前的一体化水平,这在英国公投脱欧和法国大选中都得到了集中体现。笔者认为目前欧盟一体化的阻碍集中体现在民族、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

3.1 民族文化阻碍

在国际移民领域,无论是在传统的移民国家,如美洲地区的美国、加拿大、澳洲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在非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如欧洲地区的法国、英国、德国等,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都是最受欢迎的移民种类,而难民申请者和非法移民,特别是难民申请者往往是最受排斥,不受欢迎的移民类型。

二战结束以后,出于对德国纳粹种族主义政策的反思和高扬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考虑,国际社会通过签订,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而让相关国家,特别是

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社会的难民给予接纳、安置和入籍。显然,大量难民的存在将对难民接纳国的经济、文化、非传统国家安全政治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本次欧洲难民危机持续时间长,难民规模大,必将对欧洲国家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数以百万计的难民的涌入欧洲国家的外国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将更加突出在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外国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始存在,而且存在着尖锐化的趋势。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和地缘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持续不断的涌入欧洲国家的穆斯林移民族群,已在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成为最大的外来族群,但由于宗教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穆斯林族群也成为欧洲国家社会融入程度,认同程度最低的外来族群,有的穆斯林移民甚至倒向了宗教激进主义和恐怖组织,伦敦地铁爆炸案,马德里火车站爆炸案,都说明了穆斯林族群中的少数分子与恐怖主义紧密相关2015年1月的《查理周刊》暴恐案③ 则说明了叙利亚危机以来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族群与主流族群的分裂以及穆斯林移民社会融入问题的严重性。

11月3日,由以叙利亚难民身份进入欧洲的恐怖分子具体实施和部分法国穆斯林移民支持而造成129人死亡的,巴黎枪击暴恐案,更说明信奉伊斯兰教的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国家,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的积极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融合,将对欧洲国家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构成怎样的严峻挑战。

在价值观领域,数以百万计的难民的涌入,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伊斯兰教文化价值观与欧洲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冲突。在欧洲国家,特别是穆斯林移民较多的西欧国家,始终存在着穆斯林族群所坚持的伊斯兰教文化价值观与欧洲国家基督教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问题。特别是伊斯兰教文化中的激进主义的崇尚暴力和极端专制思想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极大限制了欧洲国家的国民在文化心理上接纳伊斯兰教文化,甚至一些伊斯兰教的文化与生活习俗,如穆斯林妇女戴头巾也

被西欧国家的政府和国民看作是蔑视人权,不尊重妇女的充分体现。因此,西欧国家的政府通过立法,禁止穆斯林妇女佩戴头巾。2004年9月,法国正式实施头巾法案2011年4月,法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布卡禁令”由此引发了欧洲国家穆斯林族群和穆斯林社团的强烈反对。显然。欧洲国家已经陷入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所描绘的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立与

冲突之中,欧洲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与社会根基正在被摧毁。

当下,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难民进入欧洲国家,必将壮大穆斯林移民所信奉的伊斯兰教的文化力量,强化欧洲国家穆斯林族群的伊斯兰文化价值观,从而激起欧洲国家国民对伊斯兰文化价值观的恐惧和反抗,穆斯林族群的伊斯兰文化价值观与欧洲国家基督教主流价值观的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加强。

这样的文化冲击促使各国冲突不断出现,孤立主义开始在各国政治领域兴起。

3.2 经济债务阻碍

欧盟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经济实力总体巨大,但经济结构改革落后于世界潮流。尽管“里斯本战略”提出科研投入比率和就业率双提高的要求,但要改变持之已久的发展模式的,在众多欧洲国家可谓阻力重重。其中,既有传统利益集团和守旧思维的羁绊,也有选举政治体制下的执政党缺乏迎难而上的毅力和长期打算。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导致多数欧洲国家难以摆脱增长率低、失业率高、创新力度差的局面。

此外,改革的艰难还表现在高福利政策的变动上。欧洲的福利待遇雄居全球之首,但也造成了生产成本高、资源浪费、劳动市场缺乏应变能力等问题,严重地拖累了经济的发展。更极端的例子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希腊也仿效欧盟富国的高福利政策。德国媒体曾报道,该国火车司机的工资曾一度高达7,000多欧元,多过一个欧洲议员。这就为希腊日后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埋下祸根。但是,欧盟公众斤斤计较地看牢保证生活高水平的制度,公费医疗、退休年龄等领域的任何改革措施都能引起社会风潮,甚至断送执政者的政治生涯。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社会不平等状况恶化,迄今为止恢复有限;同时,欧盟内部在收入不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南北落差和代际落差。换言之,尽管以年轻人为主的中下层人群参与机遇恶化,但受危机冲击的群体远不仅限于此;事实上,金融危机及之后的经济危机与欧债危机也加剧了对欧盟内中产阶层(收入介于中位收入的60%和200%之间)的侵蚀。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和欧盟委员会合作编制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自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增加的不平等状况导致欧盟大多数国家中产阶层的瘦身。中产阶层的萎缩进一步导致各国国内总需求的下降,长期

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并造成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继而推动“现代化输家”的反抗和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由全球经济危机而来的中产阶级人口明显下降,极富和极穷人口明显增加,导致所谓“M型社会”的形成并产生全球性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这在欧盟内部体现得尤为明显。

这样的成员国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以及各国经济内敛的未来趋势严重影响着欧盟的一体化水平。

3.3 政治思潮阻碍

欧盟成员国“欧洲意识”涣散。上世纪50年代末,由法德率领的六国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主旨是在两强争霸的格局中,以团结互助、奋发图强为欧洲自立、复兴闯出生路。“欧洲意识”是一体化进程的灵魂和基本动因。如今国际环境与联盟的内生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盟经过多次扩员,成员数目已翻成4倍。庞大的队伍虽整体增加了欧盟的力量及对外影响,但内部对于一体化的需求与立场的更加多元化。新成员对欧盟发展虽有寄望,但对联盟的索取往往高于做贡献的热诚。同时,联盟的任何决议都得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麻烦不断。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曾指出,大扩员后,欧盟“各方面都经历怀疑与危机”。当准备就英国在欧盟的去留举行全民公决时,卡梅伦首相提出了英国留在欧盟的条件,即保证英国不参加欧盟“一个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盟”进程,对欧盟一体化建设也只支持到单一市场。这就使欧盟内对发展方向的分歧上升为公开的破裂。但英国的反一体化立场在欧盟内并非个案。波兰总统曾坦承,波兰人关心的是波兰的、而不是欧盟的未来。可以说,联盟当前各种危机之上又增加了一个信仰危机,或称目标危机。

其根源在于,欧洲长期未能跟进全球化浪潮,各国主流政党苦无治国良策,政绩不佳;公众对本国政府的失望转化为怪罪欧盟,认为它既无助于事,又给成员国带来诸多制约和负担。欧洲意识从草根阶层有所减退。欧盟为在主权国家间实行多方面紧密合作的创举,需要有一个庞大无比的法律体系支撑。对外,欧盟以输出自信可救世的规则为己任;对内,则将治理联盟的规则做到极致:除了有确认大政方针的欧洲联盟基础条约,还有规范极为复杂的工作准则《欧盟运行条约》,以及涉及各个领域的具体立法。半个多世纪来,欧盟制定了了汗牛充栋般的法律和规则条文,虽历经整理与归纳,但仍存在条例过分繁杂,甚至难以

理解和操作。欧盟精英的高端策划流于文牍主义、缺乏实效的缺点。欧洲不少舆论批评欧盟运转中的精英模式和技术官僚统治。因此,为争取民心,欧盟各成员国兴起的反对派政党提出的口号中,皆离不开反欧、疑欧。保护狭隘的民族利益、对国际合作持保留态度的政党在欧盟和一些国家议会中大行其道。

4.结论

根据欧盟的发展背景和当下的经济政治环境,笔者认为:短期来看欧盟一体化的“倒退”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新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代表人物上台以后,目前欧盟的一体化利益将进一步缩水,加之经贸和难民问题上的分析却使得成员国间越来越难有共同价值的认同。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会再次出现成员国脱离的情况,其中极有可能包括正在进行大选的法国,而如果难民问题进一步恶化,德国等国的精英政治家也难免为求安定而实行不利于欧盟一体化的新政策。

但从长期来看,欧洲地区仍具有依靠联盟形成更强大话语权和军事政治地位的共同利益所在,欧盟或许不复存在,但更多少数区域性国家联盟或者更有国家主权独立性更强一体化政治体或将兴起。以严密合作的方式取代过去的联盟形式,以获得欧洲国家目前所重视的国家主权利益和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定。虽然客观上在一体化程度上或许不如欧盟,但会给欧洲地区的一体化带来更加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春荣.欧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原因与表现[J].国际关系,2016,(01).

[2]王朔,李超. 当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及未来走势[J]. 现代国际关系,2016,(03):56-62+64.

[3]李莉莉. 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剖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8)

[4]宋全成.欧洲难民危机消极影响的三维透视[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9-18.

[5]陈洁. 从英国脱欧看欧盟差异性一体化[J]. 国际关系,2016(06):13-18.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欧盟的组织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3年11月1日宣告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马约》开始生效。 随着欧盟的成立,50多年来,欧盟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欧盟对欧洲的影响来看,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东扩战略是欧盟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按照西方民主价值观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东欧等国家,使其尽快纳入欧盟势力范围,是冷战后欧盟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欧盟东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政治方面,欧盟东扩将中东欧纳入欧洲体系,实质上是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欧盟在扩大的过程中,蕴含着谋求强化欧洲政治力量的雄心。通过东扩,中东欧国家的价值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欧盟国家努力主导欧洲的势头开始增强,欧盟国家在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谋求强化欧洲的政治独立。但应当注意的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太大了。欧盟如果接纳了俄罗斯,将会打破两个平衡。一是欧盟内部的平衡,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平衡。这个结局,是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未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将是一个不包含俄罗斯的欧洲。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从欧盟对美国的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之间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建成后的联盟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随着欧盟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欧盟对美战略的目标是,在维护美欧政治、军事同盟的同时,努力争取建立平等的美欧关系。在欧盟总体对外战略中,维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是欧盟的外交重点,在国际安全防务领域,欧美合作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对欧盟及其前身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91年,即从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到苏联解体的整个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了增强抗苏力量,美国积极促进欧洲盟国的联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是美主欧从。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底至2003年3月,即从冷战结束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随着苏联解体及欧盟自身力量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欧之间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欧盟不甘充当美国的附庸,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增强。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仍旧是美国居于主导地位,欧盟加强了在联盟内部竞争与美国平等伙伴角色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趋于深化。美国及支持欧盟的扩大进程,又牵制其深化一体化的行动。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3月迄今,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激化、表面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基调和目标是竭力维系美欧联盟关系及其对美欧联盟的主导,但加强了欧盟的分化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牵制。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正以出乎意料方式波及欧洲,美国与欧盟关系将更进一步得到恶化。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在与美国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的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发生动摇。 从欧盟对亚洲的影响来看,1994年11月8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欧委会制定了《对亚洲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欧洲给予亚洲新的优秀地位,对亚洲国家采取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政策”。欧盟确定对亚洲的总体战略框架和优先实现的主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资料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 的影响

题目: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紫怡,卢阳艳,吴昊 夏天,宋秋雨,沈怡 指导教师徐敏 所在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2018年06月

目录 1 引言 (3) 2 英国退欧始末 (3) 2.1 英国与欧盟的历史关系 (3) 2.2 退欧原因 (4) 2.3 退欧过程及重要时间节点 (6) 3 英国脱欧的政治影响 (7) 3.1 不利于欧盟政治环境的稳定 (7) 3.2 改变欧盟的权力格局 (7) 3.3 削弱欧盟的国际影响力 (8) 3.4 引发欧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思 (8) 4 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 (9) 4.1 英国脱欧引发欧元区市场强烈反应 (9) 4.2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成员国的私人消费、投资和外贸 (9) 4.3 英国脱欧将使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放缓 (11) 4.4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经济复苏受挫...........................................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机构业务受到冲击.......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英国脱欧使欧洲银行业雪上加霜...........................................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未来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参考文献. (15)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摘要:英国公投脱欧,是欧盟多重危机与“例外主义”欧洲观导致的结 果,体现了一体化市场以及社会政策国家化矛盾。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 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变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削弱了其社会基 础,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欧盟也将被 迫进行方向性选择与改革。 关键词:英国脱欧欧洲联盟影响 1.引言 近年来,欧盟内部出现的乌克兰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关于救助希腊的 讨论以及难民危机等等多重危机,严重削弱了欧盟的凝聚力。2016年6月,英 国公投脱欧是一系列历史与现实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于欧盟而言是前所 未有的沉重打击。英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第三人口大国以及欧盟预算第三 大贡献国。英国历来主张贸易自由化、深化欧洲单一市场、减轻行政负担和提 高欧盟竞争力。英国脱欧不仅大大削弱了欧盟的实力、向心力以及影响力,改 变了欧盟内部的力量平衡,还会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上影响到与英国关系 密切的中东欧新成员,影响到国际格局。 公投过后,英国内政、英欧关系以及欧盟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是,无论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事态,英国脱欧都将成为欧洲一体化乃至国际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欧盟在完成第五次东扩后,面临新的经济整合任务。与前四次的扩张和整合不同,欧盟在2004年的扩张是一次异质性扩张,此次扩张后,新老成员国间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新人盟成员国面临的经济整合过程将是差异性整合过程,即在异质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不同质的经济要素进行调整,提升处于低端的要素水平,提供新的制度安排,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实现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成员国产业结构整合是经济整合中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它不仅是国内贸易充分发展的基础,也是欧盟在投资、货币、金融以及社会保障等其他领域顺利实施整合的保障。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对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的现状和整合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未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一、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的差异 2005年,欧盟15个老成员国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一般都在2%左右,希腊的水平偏高,为5.2%: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一般在20%至30%之间。其中,德国工业较为发达,比重为25.8%,西

班牙的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为11.6%;由贸易、运输、通信和金融等产业构成的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均在70%左右,卢森堡甚至达到83.3%。这种产业结构明显体现出发达工业化国家的特征。而各国不同的产业增长率反映出产业结构总体的发展趋势。从1999年至2005年间的各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看,增长速度最慢的是农业,一般在1%左右,法国、卢森堡、瑞典、葡萄牙、希腊甚至出现负增长;工业和建筑业增长速度居中:各国的平均水平为2.3%和1.9%,多数国家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建筑业。尤其是瑞典和芬兰的工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4.1%。而在建筑业方面,具有悠久传统和技术积累的西班牙和希腊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分别为5.3%和4.5%;服务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各国的服务业都实现持续增长,从而使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总的看,不论是比重还是增长速度,老成员国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结构体现出合理化的态势。而欧盟新成员国的产业结构也大体与老成员国类似。2005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最小,平均为4%,但个别国家(如匈牙利)达7.5%;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地位,平均比重超过65%。其中,塞浦路斯达77%,超过许多老成员国。各国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居中,但工业明显高于建筑业。从新成员国产业发展状况看,农业从1999年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 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 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

题目: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紫怡,卢阳艳,吴昊 夏天,宋秋雨,沈怡 指导教师徐敏 所在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2018年06月 目录 1 引言 (3) 2 英国退欧始末 (3) 2.1 英国与欧盟的历史关系 (3) 2.2 退欧原因 (4) 2.3 退欧过程及重要时间节点 (6) 3 英国脱欧的政治影响 (7) 3.1 不利于欧盟政治环境的稳定 (7) 3.2 改变欧盟的权力格局 (7) 3.3 削弱欧盟的国际影响力 (8) 3.4 引发欧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思 (8) 4 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 (9) 4.1 英国脱欧引发欧元区市场强烈反应 (9) 4.2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成员国的私人消费、投资和外贸 (9) 4.3 英国脱欧将使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放缓 (11) 4.4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经济复苏受挫.............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机构业务受到冲击1错误!未定义书 签。 4.6 英国脱欧使欧洲银行业雪上加霜.............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未来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参考文献.. (15)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摘要:英国公投脱欧,是欧盟多重危机与“例外主义”欧洲观导致的结果,体现了一体化市场以及社会政策国家化矛盾。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变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削弱了其社会基础,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欧盟也将被迫进行方向性选择与改革。 关键词:英国脱欧欧洲联盟影响 1.引言 近年来,欧盟内部出现的乌克兰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关于救助希腊的讨论以及难民危机等等多重危机,严重削弱了欧盟的凝聚力。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是一系列历史与现实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于欧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英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第三人口大国以及欧盟预算第三大贡献国。英国历来主张贸易自由化、深化欧洲单一市场、减轻行政负担和提高欧盟竞争力。英国脱欧不仅大大削弱了欧盟的实力、向心力以及影响力,改变了欧盟内部的力量平衡,还会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上影响到与英国关系密切的中东欧新成员,影响到国际格局。 公投过后,英国内政、英欧关系以及欧盟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无论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事态,英国脱欧都将成为欧洲一体化乃至国际政治历史上的转折性事件。本文就英国脱欧过程的事实问题,对英国脱欧进行原因分析,以此来详细深入地解读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 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

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原因: 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 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 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浅析中国与欧盟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1 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共同体的27会员国,位于主要在欧洲。其 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 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 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成立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加入新领域的政策,以现有的欧洲社会。与5亿市民,欧盟相结合产生的估计有30 % 的份额,世界各地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 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 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 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进出口的国家集团(如表1,欧盟自2008年开始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 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 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 表1 世界主要商品贸易国家和地区进口额占比 Tab1 Trade in goods, by main world traders (单位%)geo\time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EU (27 countries) 19.5 19.3 19.2 18.8 19.5 19.2 19 19.1 19.1 19.1 18 EU (25 countries) 19.6 19.3 19.3 18.9 19.6 19.3 19.1 19.1 19.1 : : Canada 5.3 5 4.8 4.7 4.4 4.1 4.1 3.9 3.7 3.5 3.4 United States 26 26.4 25.8 25.5 24 22.9 22.5 21.6 19.6 17.9 17.1 China 4.1 4.7 5.3 6.3 7.6 8.4 8.6 8.9 9.3 9.4 10.8 Japan 7.6 8 7.6 7.2 7.1 6.8 6.7 6.5 6 6.3 5.9 资料来源:Eurostat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第27卷 第6期 2008年11月地 理 研 究GEOGRAPH ICAL RESEARCH V o l 27,N o 6N ov ,2008 收稿日期:2008 03 29;修订日期:2008 06 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7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W 2 YW 322) 作者简介:刘慧(1964 ),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 m ail:liuh@igsn rr ac cn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刘 慧,樊 杰,王传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欧盟空间规划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空间规划。其新的空间规划理念、跨国规划实践、新的规划方法与制度等,在世界空间规划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欧盟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启动实施了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 S)、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 )和欧洲空间规划 研究计划(SPESP)等3个不同的空间规划研究项目,在空间规划理念、空间区域划分等方 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此外,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社会基金、结构基金以及监测评 估网络的建立,是欧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要政策保障体系。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欧盟空间 规划实践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欧盟;空间规划;政策体系;启示 文章编号:1000 0585(2008)06 1381 09 欧盟(EU)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其区域和环境政策均具有广泛的空间影响力。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欧洲单一市场的出现,全球化对空间发展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欧盟成员国内城市与区域同时表现出更多的依赖和竞争。这种竞争可能导致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威胁欧洲社会和经济的融合。90年代以后,欧盟范围东扩,使欧盟内部区域不平衡性加剧,阻碍了区域平衡和可持续的空间发展。多数成员国之间的区域差异增加。这违背了欧盟一体化规章中规定的欧盟地域内均衡发展的最高目标。然而,局限于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的传统的空间发展政策无法处理跨国跨边界的规划问题。因此,在整个欧洲就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视空间规划为区域整合和政策制定的需求。 空间规划指设定空间发展框架和原则,以引导空间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它包括开发战略、规划项目、政策、以及规划时限和管制等[1],是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管理工具[2],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3]。上世纪80年代欧盟就提出了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概念,并先后启动了多项空间规划研究计划。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欧洲标准区域划分(NU TS)工作,标志着欧洲空间规划的开始。1997年启动欧洲空间发展远景(ESDP),1999年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欧洲空间规划研究计划(SPESP,2000)。为了有效地落实和监测这些计划的实施,欧盟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动态观测网络。本文通过系统总结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政策体系以及取得的成果,探讨欧盟空间规划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空间规划研究的启示。1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 1 1 标准区域划分(NUTS) 为了进行欧盟范围内的区域统计分析工作,1988年,欧盟立法委员会正式启动

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国际会计》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姓名:cxYuan 年级及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7年4月20日 欧盟一体化的阻碍及其未来发展 摘要:近年来,欧盟承受着欧洲国家高额的主权债务,难民大量涌入和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

各种压力与困难,一体化面临严峻考验。为应对危机提升竞争力,欧盟推出了各个层面的改革,但收效甚微。本文立足于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和历史背景,结合近年欧盟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综合分析目前欧盟一体化的阻碍,结合现状分析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欧盟一体化逆全球化思潮 1.引言 欧洲是区域一体化的先行者,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和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一体化欧洲一体化至今已近60年,正朝着深度与广度两个方向持续推进。 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暴露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直至目前,欧洲经济仍未走出欧债危机的阴霾,欧元区依然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顿。2015年伊始欧洲发生的三件大事立陶宛正式加入欧元区欧洲央行正式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希腊极左翼联盟大选获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2016年,作为欧盟元老的英国公投脱欧更是给了欧盟的一体化战略迎面一击。, 欧洲一体化进人联盟阶段后,本应有更高的要求、更强的动力;但实际却事与愿违,高层设计与可行性屡生错位。这凸显出当前欧盟所处历史节点的结构性问题,并将长期羁绊欧盟建设。 2. 研究背景 2.1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但其政治规划早在一站尚未结束时便被提出。1939—1940年间,英国政府就向法国政府示意成立欧洲联合政府。1946 年9 月19 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倡导成立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时任法国计划委员会主任的让·莫奈就试图成立欧洲联合机构,希望英、法两国成立一个联合经济组织,但遭到了英国的拒绝。 由于二战结束时的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1947年, 《马歇尔援欧计划》获得通过,但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前提,美国的经济援助必须面对整个欧洲,而不能只对某一个国家。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Economic Cooperation),

欧盟的历史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 1952年7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但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月6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月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从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

欧盟经济社会发展利弊

2000年3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共同制定了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复兴的“里斯本战略”,主要内容就是在未来10年内,即到2010年把欧盟建成“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世界上最有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欧盟经济十分不景气,主要表现就是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同时伴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里斯本战略”的提出,旨在增强欧盟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提升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缩小与美国经济的差距。然而这一战略的实现却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 目前,欧盟地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完善的地区,社会保障模式属于典型的“普救式”,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水平普遍较高,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失业、退休、入学、住房等均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而且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可以普遍享有,有些成员国更是有高福利国家的美称。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保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虽然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都有过工人罢工,有时斗争还相当激烈,但总的看来,福利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及阶级矛盾,使欧盟各国保持了长期的社会稳定。因此,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欧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却成为制约欧盟经济快速发展的绊脚石。 第一,高福利、高税收导致公共开支巨额增长,对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欧盟国家的税收普遍较高,各类社会组织交纳的税收是社会保障金的主要来源,社会成员个人收入的30%左右也要用于交纳各种保险金和税款,像瑞典这样的高福利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更是在43%—61%之间。如此高额的税率形成了两个负面作用:一是高税收成为外资进入、流通的壁垒,阻碍了资本的流动和进入;二是造成欧盟各国自己的企业和资本纷纷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即使是公民个人也为了逃避高额税收而将个人的资金转向其他低税的国家,导致欧盟各国乃至整个经济体的资本流失。同时,社会福利等公共支出的过度膨胀,超出了国家经济的负担能力,损耗了国民经济的“元气”,一方面降低了储蓄率、投资率;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消费、财政赤字,形成滞胀并存的局面。 第二,项目繁多的社会保障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欧盟一些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大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可承受的极限,而且随着各国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支出仍呈不断攀升的趋势。目前法国社会保障的总支出已经达到了1万亿法郎。过多的财政支出,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府投资行为大幅减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低增长的必然后果;这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公众个人的利益,使政府税收锐减,陷入投资少、增长慢、税源少、税收减、支出大的经济发展“怪圈”。以英国为例,庞大的社会保障开支同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争夺有限的资金,国民收入中本可以用于发展经济的那部分资金,正以社会福利的形式被消费掉,影响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私人企业的资本积累,削弱了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第三,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导致许多劳动者宁可赋闲在家也不愿意从事低工资低收入的工作,“自愿性失业”成为欧盟许多国家和政府解决不了的一大社会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是较高的失业救济金使失业者仍能依赖政府津贴度日,客观上助长了不少人的惰性。据最新统计,目前英国不工作而靠政府津贴为生的单亲父母大约有100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靠政府“长期病号”津贴为生者达175万人,法国有180万人靠失业救济金生存,所以欧盟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实际上是“养懒汉”的制度。人们参加工作的所得在纳税后,同不参加工作而从社会保障制

欧盟的发展历程

欧盟发展历程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正式改名为欧洲联盟。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盟的几次扩大欧盟自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6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国发展到目前的27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成为欧共体第10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上述10国的入盟谈判是从1998年3月开始的,2002年10月结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欧盟以往的扩大都是向西方国家开放,而这次入盟的10国多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此次扩大后的欧盟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2005年4月,欧盟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署入盟条约,并于同年10月启动了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欧盟目前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入盟后,两国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两国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罗、保两国入盟后也需履行诸多承诺,按要求定期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在各领域改革的进展情况。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4月6日,意大利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从而使意大利成为第五个批准该条约的欧盟成员国。此前,2月20日,西班牙就《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76%以上的民众投了赞成票。但是,《欧盟宪法条约》要生效实施,必须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到目前为止,还有20个成员国或举行全民公决或进行议会表决,履行对这部宪法条约的批准程序。让宪法条约顺利地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是欧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欧盟及各成员国正在为此而在民众中造势。欧盟风雨半世纪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大欧盟催生新宪法过去的欧共体如今成为大欧盟。现行的决策机制和机构还是为过去6国共同体“量体定作”的,已经难以保证现在的大欧盟的有效运转,不适应欧盟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发展。另外,据统计,目前欧盟的各类条约和法律、法规已达10万页之多,不仅庞杂,且不系统、不完备。欧盟的发展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