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学生) 相似三角形讲义解析

九上(学生)  相似三角形讲义解析
九上(学生)  相似三角形讲义解析

第1讲相似图形与成比例线段

【学习目标】

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学习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学习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

定义: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外两

条线段的比,如果a c

b d

=,那么就说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

段,简称比例线段。

例:如四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4cm、8cm、3cm、6cm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解:

练习一:

1、如图所示:(1)求线段比AB

BC、

CD

DE、

AC

BE、

AC

CD

(2)试指出图中成比例线段

2、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30mm、2cm、0.8cm、12mm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3、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2、3、2、6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4、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50m若画在图上的距离是5cm,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___________

5、已知线段a=1

2

、b =23

+、c=23

-、若

a c

b x

=,则x=_________若()0

b y

y

y c

=>,

则y =__________

6、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成比例的是 ( )

A a=3 b=6 c=2 d=4

C a=4 b=6 c=5 d=10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的性质

比例性质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的,推理过程如下:

(1) 基本性质:如果a c b d

=,那么ad bc =(两边同乘bd ,0bd ≠) 在0abcd ≠的情况下,还有以下几种变形

b d a

c =、a b c

d =、c d a b = (2) 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 d

±±= (3) 等比性质:如果a c e m b d f n ====()0b d f n ++++≠,那么

a c e m a

b d f n b +++

+=+++

+ 例2 填空: 如果

23a b =,则a = 2a = 、 a b b += 、 a b b -= 练习二:

1、已知

35a b =,求a b a b +-

2、若234a b c ==,则23a b c a

++=_________

3、已知mx ny =,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m x n y =

B m n y x =

C y m x n =

D x y n m = 4、已知570x y -=,则x y

=_______ 5、已知345

x y z ==,求x y z x y z +++-=________

第2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 如△ABC ∽ △C B A ''';

2. 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

3.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

【学习难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三: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线段

(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长

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

(2) 问题,AB ︰AC=DE ︰( ),BC ︰AC=( )︰DF .强调“对

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___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_______

应重点关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相比线段同线;

4)例1 如图、若AB=3cm ,BC=5cm ,EK=4cm ,写出EK KF

= =_____、 AB AC

= =______。 求FK 的长?

[活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A

B

C

E K F

2、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4上,如图27.2-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3、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截得的

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 线段 。

例1:如图在ABC ?中,90C ∠=?,,3,2,5DE BC BD cm DC cm BE cm ⊥===求EA 的长

解:

例2如图,在△ABC 中,DE∥BC,AD=EC ,DB=1cm ,AE=4cm ,BC=5cm ,求DE 的长.

分析:由DE ∥BC ,可得△ADE ∽△ABC ,再由相似三角

形的性质,有AC

AE AB AD =,又由AD=EC 可求出AD 的长,再根据AB

AD BC DE =求出DE 的长. 解:

[巩固练习]

1.如图,在△ABC 中,DE∥BC,AC=4 ,AB=3,EC=1.求AD 和BD.

2.如图,在□ABCD 中,EF ∥AB ,DE:EA=2:3,EF=4,求CD 的长.

[能力提升]

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找出对应

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归纳]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成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相似。

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

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练习2:

1、 如图,在Rt ABC ?中,90C ∠=?,

DE ⊥AC 交AB 于D ,交AC 于E ,如果DE =5,AE =12, AC =28.求AB 的长

2、在ABC ?中,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E ,F 为BC 上一点,DE 交AF 于G ,已知AD=2BD ,AE =5,求(1)

AG AF ;(2)AC 的长

相似三角形基本类型证明题

发现、构造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证题 支其韶 吴复 相似三角形主要有四种基本类型。 一、平行线型 如图1,若DE ∥BC ,则△ADE ∽△ABC 。 例1. 已知,如图2所示,AD 为△ABC 的中线,任一直线CF 交AD 、AB 于E 、F 。 求证:FB AF 2ED AE = 。 例2. 已知,如图3所示,BE 、CF 分别为△ABC 的两中线,交点为G 。 求证:2 GF GC GE GB ==。 例3. 已知,如图4所示,在△ABC 中,直线MN 交AB 、AC 和BC 的延长线于X 、Y 、Z 。 求证: AY CY CZ BZ BX AX ??=1。

二、相交线型 如图5,若∠1=∠B ,则可由公共角或对顶角得△ADE ∽△ABC 。 例4. 已知,如图6所示,△ABC 中,AB=AC ,D 为AB 上的点,E 为AB 延长线上的点, 且AE AD AB 2 ?=。 求证:BC 平分∠DCE 。 例5. 已知,如图7所示,CD 为Rt △ABC 的高,E 为C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FG ⊥AB 于G 。 求证:FB FC FG 2 ?=。 三、旋转型 如图8,若∠BAD=∠CAE ,则△ADE 绕点A 旋转一定角度后与△ABC 构成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

如图9,直角三角形中的相似三角形,若∠ACB=?90,AB ⊥CD ,则△ACD ∽△CBD ∽△ABC 。 例6. 已知,如图10所示,D 为△ABC 内的一点,E 为△ABC 外的一点,且∠EBC=∠DBA ,∠ECB=∠DAB 。 例7. 已知,如图11所示,F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E 为AD 上的一点,AE=41 AD , FG ⊥CE 于G 。 求证:CG EG FG 2 ?=。 例8. 已知,如图12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O 为对角线BD 上的点,过O 作直线分别交DC 、AB 于M 、N ,交AD 的延长线于E ,交CB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OE ·ON=OM ·OF 。

相似三角形全讲义(教师版)

相似三角形全讲义(教师版)

————————————————————————————————作者:————————————————————————————————日期: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形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a :b =m :n (或 n 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 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 a b b a =(或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3》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4.3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重要方法: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 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 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 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 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A B C A ′ B ′C ′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初中数学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题(附)

相似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求证:△CDF∽△BGF; (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 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 求证:△ABC∽△FDE. 4.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 6.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 7.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8.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A相似? 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运用~~讲义、练习

C B A 相似三角形运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如图所示,若点C 是AB 的黄金分割点,AB =1,则A C=___ ,BC=_____ ; 2.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36°,BD 、CE 分别是∠ABC 、∠ACB 的角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黄金三角形有______个。 3.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学校旗杆AC 的高度,在点F 处竖立一根长为1.5米的标杆DF , 如图(1)所示,量出DF 的影子EF 的长度为1米,再量出旗杆AC 的影子BC 的长度为6米,那么旗杆AC 的高度为 ____ 4.如图,上体育课,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C 、D 的位置时,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边,已知甲,乙同学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则甲的影长是 米.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以A 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 放大为原来的2倍. (2)以O 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 按位似比1:2缩小。 例2.(1)如图的五角星中, AC AB 与BC AC 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AC AB >BC AC C 、AC AB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a 两角对应相等 b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c 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a 对应角相等 b 对应边成比例 c 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d 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e 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形三角形的应用: 计算那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以及等份线段 例题 1 ABCD 中,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AG 交BD 于点E ,交DC 于点F ,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6个斜三角形:a:ABC ; b: BCD c: BDE d: BFG e: FGH f: EFK ,试找出与三角形a 相似的三角形 3、在 中,AB=8厘米,BC=16厘米,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4厘米每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PBQ ABC 相似? B C G

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证明(中难度题型)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doc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1.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2.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B C D F A D B C B C

已知:∠1=∠2,CD=DE,EF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求证:BC=AB+DC。 8.已知:AB知:AB=CD,∠A=∠D,求证:∠B=∠C A D B C B A C D F 2 1 E C D B D C B A F E A B C D A

10. P是∠BAC平分线AD上一点,AC>AB,求证:PC-PB

15.(5分)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 AP 于D .求证:AD +BC =AB . 16.(6分)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 17.(6分)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 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P E D C B A D C B A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两条线段的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量得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 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CD =m :n 例:已知线段AB=2.5m,线段CD=400cm ,求线段AB 与CD 的比。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 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还要注意顺序。) 例:b,a,d,c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cm,b=3cm,c=6cm,求线段d 的长度。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 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4.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3相似三角形23.3.1相似三角形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3.3 相似三角形 23.3.1 相似三角形 1.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3.会根据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能说出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由相似比求出未知的边长. 4.掌握利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重点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难点 熟练找出对应元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 一、情境引入 复习:什么是相似图形?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的标准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师展示多媒体,从复习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1.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由复习中引入,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此可以说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如在△ABC 与△A′B′C′中,∠A =A′,∠B =B′,∠C =C′,AB A′B′=BC B′C′=AC A′C′ ,那么△ABC 与△A′B′C′相似,记作△ABC∽△A′B′C′.“∽”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相似于”,这样两个三角形相似就读作“△ABC 相似于△A′B′C′”. 由于∠A =∠A′,∠B =∠B′,∠C=∠C′,所以点A 与点A′是对应顶点,点B 与点B′是对应顶点,点C 与点C′是对应顶点,书写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以便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如果记AB A′B′=BC B′C′=AC A′C′ =k,那么这个比值k 就表示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相似比就是它们的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关系.如 △ABC∽△A′B′C′,它的相似比为k,即指AB A′B′ =k,那么△A′B′C′与△ABC 的相似比应是A′B′AB ,就不是k 了,应为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ABC∽△A′B′C′,相似比k =1,你会发现什么呢?AB A′B′=BC B′C′=AC A′C′ =1,所以可得AB =A′B′,BC =B′C′,AC =A′C′,因此这两个三角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相同,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试问:①全等

最新(相似三角形)证明题

1、如图,△ABC中,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AD垂线,分别交AB、AC于M、N,请写出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其中两对相似的正确性。 2、如图,AD为△ABC的高,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试判断∠ADF与∠AEF的大小,并说明明理由, 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BC、AB上,且∠CAD=∠ADE=∠B,AC:BC=1:2,设△EBD、△ADC、△ABC的周长分别为m1 、m2、m3,求的值, 4、如图,已知△ABC中,D为BC中点,AD=AC,DE⊥BC,DE与AB交于E,EC与AD相交于点F,(1)△ABC与△F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若S =5,BD=10,求DE的长。 5、AD是△ABC的高,E是BC的中点,EF⊥BC交AC于F,若BD=15,DC=27,AC=45. 求AF的长。 6、已知:如图,在△PAB中,∠APB=120O,M、N是AB上两点,且△PMN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 BM·PA=PN·BP

7、已知:如图,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且CD=2AD,AE⊥BC于E, 若BC=13, △BDC的面积是39, 求AE的长。 8、已知:如图,在△ABC中,AB=15,AC=12,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且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D,DE∥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9、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中,CB⊥BA于B,DA⊥BA于A,BC=2AD,DE⊥CD交AB于E,连结 CE,求证:DE2=AE?CE 10、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AE于F. (1)ΔABE与ΔADF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若AB=6,AD=12,BE=8,求DF的长. 11、如图:三角形ABC是一快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高AD =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是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 、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N P A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讲义) 知识点睛 1.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 ①分析不变特征 分析背景图形中的定点,定线,定角等不变特征. ②分类、画图 结合图形形成因素(判定,定义等)考虑分类,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通常先尝试画出其中一种情形,分析解决后,再类比解决其他情形. ③求解、验证 围绕不变特征、画图依据来设计方案进行求解;验证时,要回归点的运动范围,画图或推理,判断是否符合题意. 注:复杂背景下的存在性问题往往需要研究背景图形,几何背景往往研究点,线,角;函数背景研究点坐标,表达式等.2.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不变特征及特征下操作要点举例: 一般先从角(不变特征)入手,分析对应关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再借助不变特征和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 解.常见特征如一组角对应相等,这一组相等角顶点为确定对应点,结合对应关系分类后,作出符合题意图形,一般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列方程求解.

精讲精练 1.如图,将长为8cm,宽为5cm的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 点B落在CD边的点E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点A的对称点为点F,CE=4cm.若点G是矩形边上任意一点,则当△ABG与△CEN相似时,线段AG的长为. 2.如图,抛物线y=-1x2+10x-8经过A,B,C三点,BC⊥OB, 33 AB=BC,过点C作CD⊥x轴于点D.点M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作MN⊥x轴于点N,若△AMN与△ACD 相似,则点M的坐标为.

3.如图,已知抛物线y=3x2+bx+c与坐标轴交于A,B,C三 4 点,点A的坐标为(-1,0),过点C的直线y=3 4t x-3与x轴 交于点Q,点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H⊥OB 于点H.若PB=5t,且0<t<1. (1)点C的坐标是,b=,c=.(2)求线段QH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依点P的变化,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P,H,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体验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软件应用的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探索三角形中面积与线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各有什么特性? 研究三角形的问题,除了探索边和角之外,我们还经常计算它们的 周长和面积,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特性呢? 2、问题情境: 某施工队在道路拓宽施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马路旁原有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周长为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由于马路的拓宽,绿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个梯形,原绿化地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30米缩短成18米.现在的问题是:

被削去的部分面积有多少?周长是多少?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实践交流,探索新知 1、做一做: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中两个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测量和计算. 2、想一想:你发现上面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3、验一验:是不是任何两个相似三角形都有此关系呢?你能加以验证吗? 4、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证法,写出规范的证明过程. 三、归纳小结: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四、基础训练,加深理解 练一练: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请完成下列表格: 比或周长比则要开平方. 五、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已知:如图,DE ∥BC ,AB =30m ,BD =18m ,△ABC 的周长为80m ,面积为100m 2,求△ ADE 的周长和面积? 解析:∵DE ∥BC ∴△ADE ∽△ABC D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 n 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项相等,即比例为 a b b a =(或a:b =b: 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 d 的比例 中项。

相似三角形几何题

1、如图,AD 是圆O 的直径,BC 切圆O 于点D ,AB 、AC 与圆O 相交于点E 、F 。 求证:AC AF AB AE ?=?; 2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小明想在长为米,宽为米的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小明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 丙位同学设计方案新颖,构思巧妙.(10分) (1)甲生的方案:如图1,将视力表挂在墙ABEF 和墙ADGF 的夹角处,被测试人站立 在对角线AC 上,问:甲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2)乙生的方案:如图2,将视力表挂在墙CDGH 上,在墙ABEF 上挂一面足够大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计算得到:测试线应画在距离墙ABEF 米处. (3)丙生的方案:如图3,根据测试距离为5m 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 的小视 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 ”的长是,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 ”的长是多少cm ?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CD ,∠DAB =∠ACB =90°,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F ,DE 与AB 相交于点E .(12分) (1)求证:AB ·AF =CB ·CD ; (2)已知AB =15 cm ,BC =9 cm ,P 是射线DE 上的动点.设DP =x cm (0x >),四边形BCDP 的面积为y cm 2 . 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x 为何值时,△PB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y 的值. 4已知,如图,△ABC 中,AB =2,BC =4,D 为BC 边上一点,BD =1. (1)求证:△ABD ∽△CBA ; (2)作DE ∥AB 交AC 于点E ,请再写出另一个与△ABD 相似的三角形,并直接写出DE 的长. H H (图1) (图2) (图3) ㎝ A C F 3m B 5m D A B C D E F P ·

九上学生相似三角形讲义全

第1讲相似图形与成比例线段 【学习目标】 1、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 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学习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学习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 定义: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外两 条线段的比,如果a c b d ,那么就说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 段,简称比例线段。 例:如四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4cm、8cm、3cm、6cm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解: 练习一: 1、如图所示:(1)求线段比AB BC、 CD DE、 AC BE、 AC CD (2)试指出图中成比例线段 2、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30mm、2cm、0.8cm、12mm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3、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2、3、2、6判断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4、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50m若画在图上的距离是5cm,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

比是___________ 5、已知线段a= 12、 b =2+c=2若a c b x =,则x =_________若()0b y y y c =>, 则y =__________ 6、下列四组线段中,不成比例的是 ( ) A a=3 b=6 c=2 d=4 C a=4 b=6 c=5 d=10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的性质 比例性质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的,推理过程如下: (1) 基本性质:如果 a c b d =,那么ad bc =(两边同乘bd ,0bd ≠) 在0abcd ≠的情况下,还有以下几种变形 b d a c =、a b c d =、c d a b = (2) 合比性质:如果 a c b d =,那么a b c d b d ±±= (3) 等比性质:如果 a c e m b d f n ====()0b d f n ++++≠,那么 a c e m a b d f n b ++++=+++ + 例2 填空: 如果23a b =,则a = 2a = 、 a b b += 、 a b b -= 练习二: 1、已知35a b =,求a b a b +- 2、若 234a b c ==,则23a b c a ++=_________ 3、已知mx ny =,则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m x n y = B m n y x = C y m x n = D x y n m = 4、已知570x y -=,则 x y =_______

【最新】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北师大版

第26课 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大纲要求〗 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 会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论证三角形相似,线段的倍分以及等积式,等比式,常以论证题型 或计算题型出现; 3. 寻找构成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在中考题中常以 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下 列所述的四组图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个数是( ) ① 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②两个全等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④两个等边三角形。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预习练习〗 1. 点P 为△ABC 的AB 边上一点(AB >AC ),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保证△ACP ∽△ABC 的是( ) (A )∠ACP =∠B (B )∠APC =∠ACB (C )AC AB =AP AC (D )PC BC =AC AB 2.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一定相似的是( ) (A ) 两条对角线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平行四边形 (B ) 等腰梯形的中位线把它分成的两个等腰梯形 (C )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 (D )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 3. 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BC ,垂足 为D ,DE ⊥BC ,垂足为E ,则图中与△ADE 相似的三角 A 形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E 4. M 在AB 上,且MB =4,AB =12,AC =16, 在AC 上有一定N ,使△AMN 与原三角形相似,则AN 的长为 5. 如图,△ABC 中,DE ∥AC ,BD =10,DA =15, A BE =12,则EC = ,DE:AC = , D S △BDE :S 梯形ADEC = B E C 考点训练 1.以下条件为依据,能判定△ABC 和△A 1B 2C 3相似的一组是( ) (A) ∠A =45°,AB =12cm,AC =15cm, ∠A ′=45°,A ′B ′=16cm,A ′C ′=25cm (B) AB =12cm,BC =15cm,AC =24cm, A ′B ′=20cm,B ′C ′=25cm,A ′C ′=32cm (C)AB =2cm,BC =15cm, ∠B =36°, A ′B ′=4cm,B ′C ′=5cm, ∠A ′=36° (D) ∠A =68°,∠B =40°∠A ′=68°,∠B ′=40° 2.如图,△ABC 中DE,DF,EG 分别平行于BC,AC,AB, 图中与△ADG 相似的三角形共有( )个 A G D C F E B

相似三角形推理证明复习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推理证明 1.(顺义18期末19)如图,E 是□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AE 交CD 于点F ,FG ∥AD 交AB 于点G . (1)填空:图中与△CEF 相似的三角形有 ; (写出图中与△CEF 相似的所有三角形) (2)从(1)中选出一个三角形,并证明它与△CEF 相似. 19. (1)△ADF ,△EBA ,△FGA ;………………………….3分(每个一分) (2)证明:△ADF ∽△ECF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BE ∥AD …………………………………………………….4分 ∴∠1=∠E ,∠2=∠D ∴△ADF ∽△ECF …………………………………………….5分 (其它证明过程酌情给分) 2.(大兴18期末19)已知: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 AC 边上的点, 且AE AD 53= ,连接DE . 若AC =4,AB =5. 求证:△ADE ∽△ACB. 19.证明:∵ AC =3,AB =5,35AD AE = , ∴ AC AB AD AE =.……………………………… 3分 ∵ ∠A =∠A ,……………………………… 4分 ∴ △ADE ∽△ACB .……………………… 5分

3.(丰台18期末18)如图,△ABC 中,DE ∥BC ,如果AD = 2,DB = 3,AE = 4, 求AC 的长. 18. 解:∵DE ∥BC , ∴AD AE DB EC =.……2分 即243EC =. ∴EC =6.……4分 ∴AC =AE + EC =10. ……5分 其他证法相应给分. 4.(怀柔18期末18)如图,在△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BC =4,AC =8,CD=2. 求证:△BCD ∽△ACB . 18. 证明:∵BC =4,AC =8,CD =2.…………………………1分 ∴………………………………………3分 又∵∠C =∠C …………………………………………………………………………4分 ∴ △BCD ∽△ACB ……………………………………………………………………5分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相似三角形

一对一教案

三、主要练习: 【知识点】: 相似多边形定义: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可以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在记两个多边形相似时,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例题】: 1.以下五个命题:①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矩形都相似;③所有的三角形都相似;④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⑤所有的正五边形都相似.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 2、若五边形ABCDE∽五边形MNOPQ ,且AB=12,MN=6,AE=7,则MQ= . 3、矩形ABCD 与矩形EFGH 中,AB=4,BC=2,EF=2,FG=1,则矩形ABCD 与矩形EFGH 相似(填“一定”或“不一定”) 4、如图,在□ABCD 中,AB//EF ,若AB = 1,AD = 2,AE= 2 1 AB ,则□ABFE 与□BCDA 相似吗?说明理由. 【课堂练习】: 1.下面图形是相似形的为 ( ) A .所有矩形 B .所有正方形 C .所有菱形 D .所有平行四边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相似 B . 四个角对应相等的梯形都相似 C .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菱形相似 D . 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3.□ABCD 与□ EFGH 中,AB = 4,BC = 2,EF = 2,FG=1,则□ABCD 与□ EFGH 相似(填“一定”或“不一定”) 4.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与等腰梯形A′B′C′D′相似,∠A′=65°,A′B′=6 cm, AB=8 cm , AD=5 cm ,试求梯形ABCD 的各角的度数与A′D′, B′C′的长. F E D C B A

相似三角形经典证明题解析

相似三角形经典证明题 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 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 (2)将AM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 △与四边形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2.如图,已知直线128:33 l y x =+与直线2:216l 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 (1)求ABC △的面积; (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 (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矩形ABCD 中,3AD =厘米,AB a =厘米(3a >).动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B A →,B 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AB ,分别交AN ,CD 于P Q ,.当点N 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若4a =厘米,1t =秒,则PM =______厘米; (2)若5a =厘米,求时间t ,使PNB PAD △∽△,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 (3)若在运动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 ,梯形PQCN 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