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拿法

自我推拿法
自我推拿法

自我推拿法

一、概述

自我推拿是最早的一种按摩术,由按摩腹部及患处减轻疼痛开始。是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古代称养生、摄生,属于康复医学的范畴。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己变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中医学历来重视“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自我推拿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观点。推拿和导引在古代是密切相关的防病治病的方法,我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自我推拿方法。不仅有如《千金要方》中的“老子按摩法”、“婆罗门按摩法”等,而且有民间流传的“五禽戏”等。

自我推拿,常结合功法、导引锻炼,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千金要方·养性》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休息、节度,极须知调节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行气之道,礼拜一日勿住,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故流水不腐,户枢不朽,义在斯也矣”。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我推拿流派,丰富了推拿疗法的内容。在许许多多的养生康复方法中,自我推拿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它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朝夕可做,男女老幼皆可应用。在养生康复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尊生类辑》所说:“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养生康复的基础上,参考古今养生康复之术,总结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我推拿法,它通过运用自己的双手,运用简便易学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运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从而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具体手法操作:

(一)头面部自我推拿

头面部自我推拿具有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止痛明目、养颜护肤、通利鼻窍、消除疲劳等作用。

1、抹开天目:天目也称天门,位于印堂至神庭一线。将食、中二指伸直并拢,自印堂至神庭从下向上,两手交替推抹。操作时宜闭目凝神,动作轻快流畅,用力宜轻柔,时间约一分钟。

2、分推前额:以两手四指并拢,从前额中线向两旁太阳穴推抹。用力可稍重,速度稍慢。时间约1分钟。

3、通利鼻窍:以两手的食、中两指置于鼻的两侧,上下快速推动,用力宜轻,速度稍快,以鼻部发热为度。

4、按揉诸穴:以食、中两指指端依次点揉攒竹、精明、迎香、太阳、四白、下关、颊车穴,每穴半分钟。用力稍重,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5、浴面熨目:两手掌相互摩擦,搓热后两手掌轻轻地在面部抚摩,顺序为:口角鼻旁

前额太阳面颊口角。如此反复5-10次。然后将两手掌心放置于两眼之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时间约2分钟。

6、揉捏双耳:以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自上而下揉捏耳廓,以局部发热为度,力度以局部有微痛感为宜。

7、鸣击天鼓:抬肩屈肘,将两手掌心按于耳部,两手手指置于后枕部,两掌轻轻用力按压耳部3-5次,然后用食指轻轻叩两侧枕部5-10次,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

8、梳头栉发:双手五指微屈,用指端或指腹自前发际向后发际做梳理头发的动作。操作时,

指端用力刺激头皮,如此反复操作2-3分钟。

(二)颈项部自我推拿

颈项部自我推拿具有松弛颈部肌肉,消除疲劳,调节血压,防治头痛、高血压、颈椎病及落枕等病症。

1、归挤项肌:端坐放松,两手交叉扣紧置于项后,以掌根着力,自两侧向中央归挤,以使颈部肌肉放松,从上至下反复操作5-10次,用力要沉稳。

2、点揉风池:两手抱头,以两手拇指分别点揉两侧风池穴1分钟,点揉的方向应向内上方,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宜。

3、推抹桥弓:桥弓穴位于翳风至缺血一线,用两手食、中、无名指指腹自上而下交替轻推桥弓穴,左手推右侧桥弓穴,右手推左侧桥弓穴。本法有调节血压的作用。操作时轻推即可,避免在局部用力按压,如此操作2-3分钟。

4、拿捏肩井: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拿捏肩井穴或斜方肌,拿捏时先轻轻拿捏,然后略向上提,如此反复5-10次,并可用中指拨揉肩井穴3-5次。

5、运摇颈项:端坐放松,或两手叉腰站立,然后头颈做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环转摇动,摇动时速度直缓慢。幅度不宜过大。若在摇动过程中出现头晕不适,则说明摇动的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对颈项的康复有害无益,应特别注意。

(三)胸腹部自我推拿

胸腹部自我推拿有调节脏腑功能、强心益肺、健脾和胃、舒肝利胆、温肾固本的作用。

1.开胸顺气:五指分开,沿肋间隙从中央向两侧,自上而下分推,往返

2. 3 ~5遍。本法有良好的开胸顺气,调理上焦元气的作用。

2.摩运擅中:擅中穴位于两乳之间,是气会穴。以食、中、无名指指腹在

擅中穴作环形抚摩,时间约2分钟,操作时用力宜轻,速度稍快。

3.搓摩胁肋:以两掌沿胁肋自上而下,往返搓摩2~3分钟,以局部有温热

感为宜。

4.摩腹助运:以掌摩法作用于腹部,摩腹的顺序为:以肚脐为中心,由内向外顺时针摩腹

,时间约3 ~5分钟。本法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肠道吸收与排泄,对中老年人、久病体虚患者尤为适宜。

5.温暖下元:

以掌摩法作用于气海、关元两穴,每穴1分钟。然后以掌擦法在小腹部作横向摩擦,以透热为度。本法有温暖下元,培肾固本的作用。

(四)腰骶部自我推拿

腰骶部自我推拿有温阳补肾、强腰壮骨的作用。

1.推擦尾闾:先将两手掌擦热,然后置于骶尾部,上下往返地推擦,以透热为度,推擦时速度宜快,手掌要紧贴皮肤,时间约2一3分钟

2.轻叩腰眼:两手握拳,以拳眼或拳背轻叩两侧腰眼或肾俞穴,操作时

两手交替进行,用力轻柔舒适,时间2一3分钟。

3.摩擦腰骶:两手掌置于腰骶部,先作上下往返直擦,约2分钟后再横擦

腰骶部,用力应深沉,使之产生的热透达深层组织。

(五)上肢部自我推拿

上肢部自我推拿不仅可以消除上肢的疲劳,而且还可以治疗上肢的某些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上肢瘫痪、风湿麻痹等。另外,还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如点揉内关穴可以调节心率,改善心肌供血,点揉合谷穴可以防治牙痛等。

1.拿揉上肢: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拿揉上肢的内侧、前侧和外侧,力量

应柔和舒适,顺序应从上到下,反复做5一8遍。

2.点揉诸穴:以拇指或食、中二指端依次点揉肩三贞、曲池、手三里、内

关、外关、合谷、劳宫、后溪等穴,每穴半分钟。

3.捻搓手法:以拇指与食指对称捻搓手指,左手捻搓右手,右手捻搓左手,

捻搓手指时以捻搓两侧效果最好。捻搓速度宜快,移动宜慢,由指根到指尖逐个手指捻搓。本法有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消除手指疲劳、麻木肿胀的作用。

4.运摇关节:先摆好左弓步式,左手叉腰,摇动右肩关节32次,然后

换成右弓步式,右手叉腰,摇动左肩关节32次。再作肘关节屈伸运动,各

32次。最后作腕关节的环转运动,作腕关节运动时,两手交叉,然后做环

转运动32次。

(六)下肢部自我推拿

下肢部自我推拿不仅可消除下肢疲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还可以调节内脏功能,如按揉足三里可调节肠胃功能,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推擦涌泉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等。

1.拿揉下肢: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拿揉下肢大腿的前侧,小腿的后侧,

从上至下拿揉3一5分钟,刺激要柔和舒适。本法有松弛下肢肌肉,消除下肢疲劳的作用。

2.点揉穴位:以拇指或食、中二指依次点揉血海、梁丘、内外膝眼、阳陵

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昆仑等,每穴半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3.叩击下肢:以两掌根或半握拳有节律地轻轻叩击下肢,顺序为大腿——膝部——小腿,左右各叩击3一5遍。

4.推擦涌泉:以手掌或拇指推擦两足底的涌泉穴,以局部有温热感为

宜,每侧约2一3分钟。本法有滋阴补肾、调节血压、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的

作用。

四、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自我推拿法多用于慢性疾病或病后恢复阶段,对功能性疾病大部分也可选用。如:头痛、失眠、胃脱痛、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冠心病、瘾闭、瘫痪、风湿关节痛、痛经、腰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键鞘炎、网球肘、退行性骨关节炎、四肢软组织损伤、劳损等有较好的疗效。

(二)禁忌证(参考成人推拿法)

(三)注意事项(参考成人推拿法)

(四)应用举例

1.头痛:揉印堂、按揉太阳,推抹前额,按揉风池、天柱,点按大椎,揉按百会,拿外关,拿按合谷,掐揉神门。每日1~2次。

2.失眠:按揉风池、翳风穴,掐揉神门,按揉内关,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擦涌泉,摩中脘、揉气海。作深呼吸运动20一30次,擦涌泉,可配合放松功有助于入睡。

3.高血压:按揉印堂、太阳、风池,推桥弓穴,两侧交替进行,每侧

30~ 50次。拿曲池、合谷,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摩中脘、关元,擦涌泉。

4.面神经麻痹:揉印堂、晴明、攒竹、太阳,按揉迎香,掐人中,揉按承

浆、地仓,按揉风池,拿揉内关、外关,按揉合谷、下关、颊车等穴。每日1次。

5.支气管炎:揉天突、摩膻中、中脘,擦上胸,拿内关、外关、揉合谷,

按揉足三里。每日1 ~2次。

6.慢性胃炎:摩中脘,揉擦章门,按揉手三里,拿内关、外关,合谷,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日1 ~2次。

7.便秘:摩腹(顺时针2一3分钟),推擦小腹,揉中脘、天枢、大横,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拿承山、丰隆,按揉足三里。每日早晚各1次。

8.性功能障碍:摩下丹田(3一5分钟)。揉气海、关元、中极,擦少腹,垂

擦腰骸,揉肾俞、命门,志室,按揉三阴交、太溪,擦涌泉。每日早晚各1次。

9.痛经:摩揉气海、关元,摩腹2一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肾俞,拿揉足三里、三阴交。

10.耳鸣、耳聋:揉印堂、听宫、听会、黔风、风池,分推前额,揉擦大

椎、肾俞,拿揉合谷,鸣天鼓。

11.落枕:按揉颈椎两则,两手对擦颈项,按揉风池、天柱、落枕穴或阿是穴,拿揉曲池、内关、外关,拿肩井、合谷,配合颈部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

12.颈椎病:按揉颈项两侧肌肉,推抹颈项,两手对擦颈项,按揉风池、天柱、大抒,拿揉肩井,拨揉颈项筋肌,配合颈椎屈伸、侧屈及环转运动。

13.肩周炎:按揉肩臂,拿揉肩井、肩三贞,按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拿合谷。配合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功能锻炼则效更佳。

14.网球肘:按揉曲池、手三里及痛点,指拨痛点或其筋,推擦肘外侧。配合肘关节屈伸及旋前旋后运动。

15.慢性腰痛:按揉肾俞、大肠俞,指拨痛点及其筋,揉擦腰背膀胱经,握拳叩击腰背痛点,拿委中、承山、阳陵泉,配合腰背各方向运动锻炼。

16.坐骨神经痛:点按肾俞、大肠俞、志室,擦腰骶,按揉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拿委中、承山,指拨痛点或其筋,拳击臀及下肢外侧,配合腰及下肢功能锻炼。

17.膝部软组织损伤:按揉血海、梁丘、内膝眼、外膝眼,拿揉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阳陵泉,搓揉膝周,握拳叩膝关节内外侧。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

18.踝部软组织损伤:拿揉三阴交、悬钟,按揉昆仑、太溪、解溪,掌揉局部痛点,推擦局部。配合躁关节各方向运动。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 3.可选用乌蔹莓等中药外敷颈部。 4.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外用中药 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特色技术 1.甲状腺炎患者,颈部可予乌蔹莓等中药外敷 2.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四、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2020健康管理师三级考点试题、常见慢性病

2020健康管理师三级考点试题、常见慢性病 一、单选题 1.肥胖的概念最合适的描述是() A.由多因素引起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导致体脂占体重的比例增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B.体重指数( BMI)成年人》28 C.体重指数( BMI)成年人>24<28 D.腰围(WC)成年男性>>85cm,成年女性>80cm 2.高血压患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A.年龄 B.饮食 C.肥胖 D.运动不足 3.IFG的诊断标准是() A.>7.8mmol/L- <11.1mmol/L B.≥7.0mmol/L- <7 .8mmol/L C.≥6.1mmol/L- <7.0mmol/L D.>5.8mmol/L- <7.8mmol/L 4.下列不属于慢性病特点的是() A.发病以遗传因素为主 B.发病以人为因素为主 C.病程不可逆

D.引起机体功能进行性受损 5.按2005年中国血压诊断标准,下列哪项不符合() 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为正常值 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正常值 C.未用药时,非同日三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s>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 D.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为正常高值 6.筛检高血压的最准确的途径是() A.受检者自测血压 B.家人为接受筛检者测压 C.医护人员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 D.家人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 7.-般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环境危险因素最主要是() A.吸烟及被动吸烟 B.气候寒冷、干燥 c.营养、经济 D.职业污染 8.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城市明显高于农村的是() A.胃癌 B.大肠癌 C.肝癌 D.肺癌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按摩图解 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满载后期的恢复中,我们的患者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来进行一些辅助的治疗,帮助疾病加快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 1、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 2、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到小腿部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 3、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4、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 5、拍打法。是结束调整手法,用手掌掌部自腰脊部开始向下到小腿进行拍打,以宣通经络,舒筋活血,兴奋松解肌肉,使腰腿肌肉得到放松舒展。 6、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在平衡。 7、推法。用双手的手掌根沿着脊拄两侧自后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8、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 9、推理法。沿着大腿的后侧顺行向下到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推拿方法: 1.摩肾益精:双手用力摩擦搓热,双手置身体后侧,双手掌顺时针方向搓摩双侧腰部肾腧、大肠腧30~50次。 2.按揉腰及下肢:双手置身体后侧,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自上而下用力按揉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肌肉3~5遍。 3.拳叩腰臀部:双手握拳置身体后侧,以拳背叩击双侧肾腧、大肠腧、环跳、秩边等处,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各叩击30次。 4.擦腰及下肢:单手置身体后侧,用大鱼际或掌根擦患侧腰骶部、臀部及下肢后外侧,以局部发热为度。 5.仰卧摆腰:取仰卧位,双手握住床的两侧,左右摆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左右摆动30

腰肌劳损的5大运动方法

腰肌劳损在现代都市人中非常的普遍,这个与我们当下的工作、生活环境等有很大关系。腰肌劳损除了必要的护理外,日常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自我按摩放松肌肉拉力舒缓疼痛以助于恢复。 搓擦腰骶部双手掌分别放在腰部两侧,适当用力从腰部往骶部作搓擦动作30~50次,以腰部有微热感为佳。 拳揉腰骶两侧双手握拳,将拳头的掌指关节分别放在腰椎两侧,适当用力从腰部往骶部揉按30~50次。 按摩腰部两侧双手叉腰,将拇指分别放在腰椎两侧,其余四指附着于腰部外侧,然后适当用力从腰部向腹部横行按摩30~50次。 拳拍腰骶部双手握拳,用拳头拍击腰骶部两侧30~50次。 团摩脐四周将一手的掌心放在肚脐上两寸处,另一手掌面重叠在掌背上,然后适当用力沿脐四周作环形按摩30~50圈。 以上手法以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为标准,五方面相辅相成。持续运用的手法逐渐降低肌肉的张力,使手法功力可以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加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腰肌劳损属于中医的“腰痛”范畴,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疼痛的部位往往是气血不通。此症常因劳伤积损,湿寒痹阻导致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建议腰肌劳损者外敷祺安堂神农消痛贴以疏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促进恢复。 日常保守护理注意事项: 1、日常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不长时间弯腰弓背伏案工作。

2、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 3、不做剧烈腰部运动,可以尝试爬楼梯、散步运动。 4、最好睡硬板床,避免潮湿,寒冷。 5、上班族宜每隔45分钟起身运动一下,纠正不良坐姿。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有关腰肌劳损的按摩方法以及自我恢复的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十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第十六章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重点难点】 一、针刺法 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毫针刺法 1、适应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证。 2、毫针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3、针刺方法 (1)进针法右手称刺手、左手称押手 ①单手进针法 ②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分为: a直刺:针身与皮肤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可深刺或浅刺,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位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的腧穴。 c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针身与皮肤成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 ②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 ③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 (3)行针与得气 ①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a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即针尖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b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②针感:又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 (4)补泻手法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的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轻刺激量为补,重刺激量为泻,中等刺激量为平补平泻。 (5)留针与出针 ①留针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须增加留针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至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②出针 4、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 (1)晕针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或操作者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 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③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

第三节腰部按摩常用手法 (1)

第三节腰部按摩常用手法 腰部按摩手法(一) 腰部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 按摩腰部培元固精 腰部按摩用力宜稍强,力度不够,其作用不能深达组织,但亦不能用蛮力,力度应自然贯彻于手,以意引力达到深部组织。经常按摩腰部能培元固精,补肾壮腰。对防治肾虚所致的腰酸背痛、阳痿、遗精、带下、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及妇女月经不调和盆腔脏器疾患效果较好。静坐,腰直头正,轻闭口目,全神贯注于腰部,分3步进行操作。第一步:握空拳,用双手拇指背稍屈曲紧贴背后脊柱两侧凹陷处,两手尽量放到同侧腰脊最高位置,以拇指指间关节着力,沿着脊柱两侧,从上按摩到下尾骨部位,然后再向上按摩到最高位置,一下一上为一次,反复进行20~40次。第二步:用双手大鱼际紧贴同侧背后腰眼位置,用力向上按摩到最高位置,然后再往下按摩到最低位置,一上一下为一次,反复进行20~30次。第三步:用双手大鱼际紧贴腰部肾所处的位置,按摩肾脏20~30次 1、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作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等作用。 2、揉腰眼穴: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3、捶腰阳关穴: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用。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讲座内容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讲座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要从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开始.今天主要介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几种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的方法确切而有效,预防带来的

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明确的起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我们在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是预防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重点. 二,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3],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比1991年增加了31%,患者增加了近7000多万,全国达到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中医护理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参照: 1、中医标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指南主编戴美娟王朝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实用中医护理学—临床护理篇主编张亚成戴新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中医内科护理学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胃痛 一、胃脘疼痛— 1、寒邪范胃 2、饮食停滞,胃热内蕴 3、肝气犯胃 4、瘀血阻滞 5、脾胃虚寒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疼痛的程度及原因,得到正确的辩证护理 2、病人疼痛减轻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避免病人因心烦而加重疼痛。 2、观察胃痛部位、性质、时间规律、大便颜色等变化,未明原因前勿随便使用止痛剂 3、胃寒疼痛者注意保暖,饮生姜茶等温中散寒止痛,切勿受凉。局部可热敷或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10~15分钟,每日1~2次。 4 、胃气郁滞痛者可行胃脘部自上而下或顺时针方向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服沉香粉、延胡粉、木香粉各1.5克,以理气止痛。 5、肝气犯胃疼痛,嗳气为舒者应保持情绪舒畅。郁怒悲伤时勿进食,并做好疏导工作。 6、胃热阴虚灼痛时针刺内关、合谷等穴。指导病人晨起饮温盐开水一杯以清胃泄热。 7、血淤阻络、胃痛如针刺者可遵医嘱给服三七粉、延胡粉各1.5克或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留针15分钟,以理气、活血、止痛。 二、恶心呕吐—胃气上逆、和降失常

预期目标 病人能了解止呕的方法并配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护理措施 1、呕吐时取半卧位,指掐内关、神门。吐后温开水漱口,污染衣单及时更换。呕吐物及时处理,以免秽浊之气引起不良刺激。 2、呕恶剧烈暂禁食12~24小时,缓解后给予流质或素半流质饮食。 3、中药汤剂少量多次频服,服药前口含姜片或山楂片以缓解呕吐。 4、可予耳穴埋籽,取神门、胃、交感等穴,呕吐时按揉3~5分钟以行气止呕。 5、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气味,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以助诊断。 三、焦虑—-1.病久,求愈心切2.对疾病缺乏认识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原因,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2病人焦虑减轻,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让病人说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胃痛剧烈时应关心照顾 2、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使病人有亲切感,减轻焦虑 3、向病人宣教胃脘痛的有关知识及发病规律,使病人与家属了解饮食、情绪、劳累与本病的关系,取得病人的配合 4、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呕血、便血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如胃痛突然减轻,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 四、饮食调养的需要——1、脾胃运化失司2 、久病体虚 护理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了解饮食调护的方法 2、病人得到合理的营养,满足机体的需要 护理措施 1、要注意观察疼痛与饮食的关系,告诉病人和家属饮食宜软、烂、热和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协同营养师根据病情制定摄入计划,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 2、胃病发作期宜食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米汤、菜汤、面条、稀饭。蒸鸡蛋、肉末、菜泥等。恢复期逐渐改为软饭或面食。疼痛、呕吐剧烈或呕血、便血量多时应禁食 3、饮食停滞者可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桔、山楂等。肝气犯胃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等 血证 1.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1)鼻衄:与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炎上炎、气血亏虚有关。 (2)齿衄:与胃热炽盛、阴虚火旺有关。 (3)咯血:与肺络受损,血不循经有关。 (4)吐血:与胃络损伤,血不循经有关。 (5)便血:与肠道湿热、脾胃虚寒有关。 (6)尿血:与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脾肾亏虚有关。 (7)肌衄:与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有关。 (8)潜在窒息:与血块堵塞气道有关。 (9)潜在血脱:与出血不止,气随血脱有关。 (10)焦虑: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担心预后有关。 .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 1)观察鼻衄、齿衄、咯血、吐血的色、质、量,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 2)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及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观察小便的色、质、量,有无滴沥不尽或刺痛、小便中段等情况,注意有无砂石排出,以助判断尿血的原因。 4)观察肌肤出血的部位、面积、颜色的深浅,如皮色鲜红为血热妄行;血色青紫暗淡为阴虚火旺或脾虚血溢,应随证施护。 5)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尿量等,如见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等现象,应高度警惕,防止血脱。 6)咯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呼吸、口唇颜色等,如见患者胸闷、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甚或意识模糊,此为窒息先兆,应立即抢救。 (2)生活起居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员,及时倾倒呕吐物、排泄物,减少不良刺激。 2)卧床休息,避免疲劳;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防止意外。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常见病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常见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二、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应列入常见病管理内容。 三、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教职员工和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四、认真做好常见病登记工作,定期对园内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摸索和总结管理经验。 五、常见病具体的预防措施 (一)感冒 有些幼儿,一到秋季,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稍有好转,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差,要从增强体质着手,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措施: 1.保障室外活动时间,日托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活动室及卧室经常通风,常晒被褥,室内空气保持清新。3.随着气候的变化,督促各班配班教师及时为孩子添减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过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适当地让孩子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4.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按时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5.做到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6.在感冒流行期间,对幼儿采取预防发病措施,口服板兰根冲剂:每次1包,一日2次,连续服3-5天,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二)腹泻 秋季,小儿特别容易患腹泻,一般多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炎。 预防措施: 1.防止腹泻,关键把好“病从口入”关监督食堂做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幼儿伙食实行民主管理:成立伙委会,由园长、保健医、食堂管理员、会计、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伙委会。按照幼儿需要制定膳食计划。每周制定一次带量食谱,做到蛋白质、糖、脂肪、微量元素、谷类达到标准量,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加快,除感到疼痛外,会使食物、水分和肠内容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同时出现腹泻。 4.对患病儿进行隔离:在一般人印象中,幼儿腹泻并不传

腰肌劳损门诊病历

腰肌劳损门诊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职业:办公室主任 年龄:35 住址:重庆市永川区 民族:汉 婚姻:已婚 籍贯:重庆市永川区桃花岛 入院日期:2014 年 5 月27 日 记录日期:2014 年 5 月27 日 病史叙述者:张三 可靠程度:可靠 二、主诉 主诉:腰部胀痛3年,加重1天。 三、现病史 2012年夏天,白天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工作并开着空调对着腰背部吹,下班回家过后也一直坐在电脑面前,晚上睡觉时就觉得腰背部疼痛,然后自己就买了点膏药贴了下,休息了之后疼痛就减轻了。 2013年春节,自己回老家过年的时候,突然碰到少见的冰冻灾害,当时穿的以服务单薄,受寒之后就一直感觉到腰背部胀痛难受;于是就去了一家推拿按摩店做了几次推拿和拔罐之后疼痛减轻,也就没怎么重视了。 2013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办公室的空调开得很低,公司效益不错,每天加班到很晚才结束。回到家后腰部疼痛难忍,腰部肌肉僵硬,贴膏药后疼痛也没有减轻;于是到某中医院做了拔罐和针灸疗法,做了几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时常还有点疼痛,外加上工作繁忙,就没有办法去治疗了。 2014年植树节,公司举行植树活动,就在直树的过程中,腰部突然疼痛,自以为当天休息后就会减轻;第二天,腰部却胀痛难忍直腰站立困难,不能弯腰工作,于是迅速到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过敏史:无过敏史。 四、专科检查 1.有腰部劳损史,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2.检查时脊柱外观一般正常,俯仰活动多无障碍,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处、髂骨嵴后部或骶骨后面腰背肌止点处有压痛。 3.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4.X线检查:有时可见脊柱生理弓的改变,如腰椎侧弯、腰前凸减弱或消失,或见第5腰椎骶化、第1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等先天变异,或见有骨质增生。 5.髋膝屈曲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并拢,令其尽量屈膝屈髋,医生一手扶住膝部,一手扶住两脚踝,先用力向下压,后左右环绕。如果病变,则腰骶部出现疼痛反应,说明腰骶部有疾患。 五、诊断 根据临床结果与专科检查可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

百度百科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 中文名称:腰肌劳损 英文名称:lumbar muscle strain 定义: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以腰部隐痛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既是多种 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肾病、风湿病、类风湿病、腰肌劳损脊椎及外伤、妇科等疾病。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肌劳损与长期的不良姿势直接相关,患者首先要注意矫正姿势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穿平底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西医学 名: 腰肌劳损 中医学 名: 肾虚腰痛 英文名 称: lumbar muscle strain 其他名 称: 腰臀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 所属科 室: 外科 - 骨科 发病部腰部 多发群体: 长期保持坐姿者,中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 治疗方法: 黄 家 粉 包 治疗特点: 无 副 作 用,效 果 彻 底

位: 主要症 状: 腰部疼痛,腰骶部疼痛 主要病因:腰椎退行性脊椎炎,棘上、棘间 韧带慢性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 合征,劳累过度 剂型: 祖传外 用中药 目录

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本病又称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祖国医学称为肾虚腰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1]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D)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2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炼方法?( C ) A、卧位抬腿法 B、卧位抱膝法 C、卧位空蹬法 D、卧位分腿法 3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方法?(D) A、坐位分合法 B、推膝分足法 C、坐位交叉法 D、坐位盘腿法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A、红糖生姜饮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 锻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 (D)

B、西瓜汁 C、绿豆汤 D、芹菜瘦肉粥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A、神阙、天枢、关元 B、肝、肾、大肠 C、神门、肾俞、太溪 D、关元、中极、涌泉 6刺络放血不正确的是:(C ) A、耳尖 B、大椎 C、合谷 D、委中 7风寒湿痹型饮食(A) 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 B、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 D、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 8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的是(D) A、抬高患肢,屈曲15 ° B、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D、患肢抬高,屈曲40。为宜 9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特征(D) A、痛处固定,畏风寒,得热则舒 B、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 C、膝关节隐隐作痛,关节活动不利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 10患者诉两月来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目眩。观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D A、风寒湿痹证 B、风湿热痹证 C、瘀血闭阻证 D、肝肾亏虚证 11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什么?(A) A、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 B、加大锻炼,活动越多越好 C、加强越痛效果越好 D、锻炼越累越好 12髋关节功能位是指?(A)

第四节 腰部自我按摩方法

第四节腰部自我按摩方法 因自身的限制,背部按摩可借助于器械进行。现在市场上销售一种健身锤,可以用它经常敲击背部,尤其是对疼痛的部位,要重点敲击。 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背部的一些穴位施以搓擦、揉按的方法,如大椎、大杼、身柱等穴,再用手背沿脊柱两旁拍打,最后,配合扩胸、含胸运动结束背部的自我按摩。 (1)揉肾腧、腰眼 双手握拳,用食指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的突起部,贴近肾腧、腰眼穴做连续的揉按动作,揉按双手交替进行,以局部感觉酸胀为适度,用力不宜过轻。 (2)捶腰 双手握空拳,用拳心或拳背捶击腰背,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直到腰部感觉酸胀,微微支热时效力最好,不要用力过大,频率也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不适。 (3)拍八响 八响在下腰部,为骶骨上的八个骶孔,治疗时以双手掌拍击八,也可以用空拳叩击八响,力量不宜太猛、太大,出现酸胀感即可。 (4)搓腰 两手掌相对搓擦生热后,迅速按及腰部两侧,沿脊柱轴线上下往返搓腰,搓至局部发热,效果最好。

腰背部因肌肉丰满,按摩的时间可稍长一些,长期应用,可改善腰背肌的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做仰卧起坐可养护腰椎 中老年人容易“闪到腰”,这与脊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同时也是核心部位肌肉力量退化造成的。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多练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的标准做法是:仰卧在垫子或床上,屈膝成90度,两手贴于耳侧,收缩腹肌,将上身蜷起,但腰椎部位不得离开床面,到最大限度停一会儿,然后慢慢放下,几乎贴近床面时停下,立即做下一次动作。中老年人练习仰卧起坐,应在家人的协助下完成仰卧起坐的动作。一般每次1-2 组,每组8—12次。这个动作能够加强腹部肌肉,给脊椎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 仰卧起坐是保护腰椎的练习,但前提是没有什么腰椎部位感觉异常的疾病,方可练习。 自我按摩法防治腰椎病 由于伏案劳累,或不慎造成腰部扭伤,或腰肌劳损及老年退行性腰椎病,均可采用自我按摩法锻炼。我经多年实践,深感确有成效。 其一,腰部屈伸直立两足分开,两手叉腰,做腰背的前后左右屈伸运动,尽量放松腰背部肌肉,活动达到最大幅度,屈伸可10至15次左右。 其二,腰部扭转两足分开站立,两上肢向前平伸或自然平垂,颈

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肠痈 肠梗阻 胁痛 狐疝 痈 丹毒 乳痈 乳岩 石瘿 肠痈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雍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 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 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三、临证施护 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中药贴膏温熨脐部,或艾灸上巨虚、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8、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如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2.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腰肌劳损患者如何对腰部的穴位进行按摩

腰肌劳损患者如何对腰部的穴位进行按摩? 做好腰部的按摩工作,对腰肌劳损患者很有帮助。腰部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络,促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缓解腰肌痉挛与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动灵活、健壮有力。按摩腰部,是腰肌劳损患者恢复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下面就介绍一下腰部按摩应该怎么做。 工具/原料 操作者进行按摩前应将手洗净,并将双手捂热后方可进行按摩。 步骤/方法 1.揉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前脐中(神阙 穴)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重复操作36次。 意守命门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温肾阳、利腰脊等作用。 2.揉肾俞穴: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两手握拳, 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作36次。意守肾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 腰、缓解腰肌劳损疼痛等作用。 3.揉腰阳关穴:腰阳关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 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置于腰阳关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 次,反复作36次。意守腰阳关穴。督脉为阳经,本穴为阳气通过之关。每天按揉 此穴,具有疏通阳气、强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4.揉腰眼穴: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8寸处,与腰阳关穴医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相平。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腰眼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连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 具有活血通络、健腰益肾等作用。 5.腰部活动:两手相互摩擦至热,用两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两则肾俞穴 处,先顺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再逆时针方向旋转腰臀部9次,连作36次。 意想腰部尽量放松。每天活动腰臀部,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强健腰肌等作用。 6.捶腰阳关穴: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松,用拳背部叩击腰部第四腰椎棘突 下的腰阳关穴36次。意守腰阳关穴。每天叩击此穴,具有振奋阳气、强腰膝等作 用。 7.拿揉委中穴:委中穴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 时拿揉(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面对称施力拿、揉)两下肢委中穴,约1分钟。《针灸大成》中说:“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等作用。 8.捶腰骶:两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节奏地叩击腰部脊柱两侧到骶部,左 右皆叩击36次。意守腰骶部,并意想腰骶部放松。每天叩击腰骶,具有活血通络、强筋健骨等作用。 9.擦腰:搓手令热,以两手掌面紧贴腰部脊柱两旁,直线往返摩擦腰部两侧,一上 一下为1遍,连作108-180遍。意想腰部的热感越来越强而达整个腰部。每天摩擦 腰部,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壮腰益肾等作用。腰部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不懈,必见成效。

腰肌劳损的自我康复治疗 ,艾灸治疗腰肌劳损有特效

腰肌劳损的自我康复治疗,艾灸治疗腰肌劳损有特效 腰肌劳损,又称腰臀肌筋膜炎或功能性腰痛,是指腰抵部肌肉、筋膜以及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臀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多见于青壮年,以腰部慢性、间歇性的酸胀、疼痛、乏力为主,症状不重,酸痛部位广泛,腰部容易疲劳,有烦扰不适感,单一姿式难以持久维持。久坐、久立后,伸腰活动,“改变体位才稍感轻松;阴雨天及劳动后腰局部症状即明显加重,酸痛可向臀部、大腿内侧放散。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痛”范畴。 病因病机 腰肌劳损多是累积性损伤,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腰痛。中医学认为,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倦过度,伤及肝肾;或因年迈体虚,肾中精气亏虚,腰府失养,不荣则痛;从外因而言,或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形,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为腰痛,或劳伤积损,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治法治则 针对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等。一般治疗: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西药治疗:常可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也可用好得快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局部喷涂,或激素加普鲁卡因痛点封闭。理疗和功能锻炼:常用的理疗方法主要是热疗、红外线、超声波、激光局部照射等。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内服中药、针灸及按摩,总体能够健腰强肾,疏通经络,防治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造成怎样的危害发生。很多人由于繁忙的工作,平时也不怎么去锻炼,以至于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有所忽视了,造成了腰肌劳损这种疾病的发生,而该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这种疾病的发生却会令患者坐立难安,甚至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因此对于腰肌劳损的发生大家需要格外引起重视。那么腰肌劳损造成怎样的危害发生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腰肌劳损会导致患者出现腰无力、腰部肌肉疼痛的情况,这种病症一直持续下去的话,还会导致患者无法久坐、久站等等,患者将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对于腰肌劳损一定要趁早治疗。另外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腰肌劳损还可导致患者出现腰肌痉挛、萎缩的情况,而且疼痛也会越来越严重,重者无法平躺睡觉、夜不能寐等等,这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皮肤病健康管理方案

健康指导方案 饮食养生 皮肤过敏其诱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前者在食物方面常见的有鱼、虾等;吸入方面的如花粉、尘螨、羊毛等,微生物如体表化浓性球菌和浅表真菌的感染,生活环境中的如日光、炎热、干燥,各种动物皮毛、皮屑,及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 内因方面如慢性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方面如月经周期、妊娠等因素,血循环障碍常见的如小腿静脉曲张诱发小腿湿疹;神经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个体的素质也很重要。个体对各种因素的易感性或耐受性还可受生理或病理生理的影响而增强或减弱。 因此食物方面,宜食用萝卜、菊花脑、青菜、黄芽菜、豇豆、蚕豆、节瓜、玉米须、金花菜、马铃薯、黑木耳、百合、苤蓝、茭白、芋头、苋菜、蕹菜、菊芋、慈姑、藕、地瓜、绿豆芽、豆腐、胡萝卜、西红柿、莼菜、番薯、菜瓜、地耳、豆苗、梨、苹果、橘子、枇杷、柑、橙子、柿子、草莓等。 赤小豆入汤粥,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用,皮肤湿疹多因脾虚失运,湿毒为患,借助赤豆健脾利湿、清热利水的作用,皮肤湿疹患者食后有利于康复痊愈,故无论急慢性皮肤湿疹之人均宜多食常吃。 注意事项: 得了湿疹、皮肤过敏时、出红疹时最忌讳患者会热水烫,搔抓,常洗,不忌嘴。湿疹、皮肤过敏很怕刺激,即使再痒,也不能用热水烫洗和搔抓,否则只会加重病情。或者用冷水敷一下缓解瘙痒,千万不要过度搔抓,身边还可以备些止痒药膏,痒了适度抹搽。此外,湿疹有渗液的部位尽量少洗,宜保持干燥,并避免或少接触化学洗涤用品。湿疹患者还要管住嘴,虽然没必要什么都忌,但要自己注意观察,会引发或加重湿疹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嘴。此外,就是要调节生活,放松心态。 运动养生 医学研究证明:适量运动能促进机体细胞的再生,血液循环更加通畅,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身心健康,从而达到抗病、防病和延缓衰老的目的。具体来说,合适的"量"可以确定为将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有效心率范围,即最大心率次数的60%~80%之内最大心率次数=220-年龄)。动量特别应该因人而异。对以往没有健身习惯的人来说,运动量应当随身体和功能提高逐渐加大;而对那些老年人或有疾病的患者来说,应选择运动速度慢、力量小的运动项目,建议选择中速徒步走、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 建议九九归一立平衡健康正能量操第1式:发常梳两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地梳发,反复做36次。能防治高血压、头晕头痛,提高智力。

自我推拿法

自我推拿法 一、概述 自我推拿是最早的一种按摩术,由按摩腹部及患处减轻疼痛开始。是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古代称养生、摄生,属于康复医学的范畴。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己变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中医学历来重视“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自我推拿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观点。推拿和导引在古代是密切相关的防病治病的方法,我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自我推拿方法。不仅有如《千金要方》中的“老子按摩法”、“婆罗门按摩法”等,而且有民间流传的“五禽戏”等。 自我推拿,常结合功法、导引锻炼,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千金要方·养性》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休息、节度,极须知调节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行气之道,礼拜一日勿住,不得安于其处以致壅滞,故流水不腐,户枢不朽,义在斯也矣”。长期以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我推拿流派,丰富了推拿疗法的内容。在许许多多的养生康复方法中,自我推拿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方法,它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朝夕可做,男女老幼皆可应用。在养生康复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尊生类辑》所说:“延年却病以按摩导引为先”。我们在继承祖国医学养生康复的基础上,参考古今养生康复之术,总结整理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我推拿法,它通过运用自己的双手,运用简便易学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运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从而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具体手法操作: (一)头面部自我推拿 头面部自我推拿具有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止痛明目、养颜护肤、通利鼻窍、消除疲劳等作用。 1、抹开天目:天目也称天门,位于印堂至神庭一线。将食、中二指伸直并拢,自印堂至神庭从下向上,两手交替推抹。操作时宜闭目凝神,动作轻快流畅,用力宜轻柔,时间约一分钟。 2、分推前额:以两手四指并拢,从前额中线向两旁太阳穴推抹。用力可稍重,速度稍慢。时间约1分钟。 3、通利鼻窍:以两手的食、中两指置于鼻的两侧,上下快速推动,用力宜轻,速度稍快,以鼻部发热为度。 4、按揉诸穴:以食、中两指指端依次点揉攒竹、精明、迎香、太阳、四白、下关、颊车穴,每穴半分钟。用力稍重,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5、浴面熨目:两手掌相互摩擦,搓热后两手掌轻轻地在面部抚摩,顺序为:口角鼻旁 前额太阳面颊口角。如此反复5-10次。然后将两手掌心放置于两眼之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时间约2分钟。 6、揉捏双耳:以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自上而下揉捏耳廓,以局部发热为度,力度以局部有微痛感为宜。 7、鸣击天鼓:抬肩屈肘,将两手掌心按于耳部,两手手指置于后枕部,两掌轻轻用力按压耳部3-5次,然后用食指轻轻叩两侧枕部5-10次,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声。 8、梳头栉发:双手五指微屈,用指端或指腹自前发际向后发际做梳理头发的动作。操作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