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成败归因表

学业成败归因表

学业成败归因表

学业成就中等生和优良生的成就目标_自我监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比较研究

学业成就中等生和优良生的成就目标、 自我监控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比较研究 连 榕Ξ 罗丽芳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福州350007) 摘 要 采用量表法对学业成就中等生的研究发现:与学业优良生相比,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显著低下;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并无直接关系,但学习目标会通过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在学业成就中等生中,高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监控水平。 关键词:学业成就中等生 成就目标 自我监控 学业成绩 1 问题提出 探讨影响学生“智力———成就差异”的诸因素,以实现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一直是研究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课题。近年来,学业不良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引发了众多的研究[1-2]。所谓学业不良生,是指实际学业成绩与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差别达到一定标准的儿童[1]。据此“差异模式”,我们认为必然存在与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学业成绩划分的优生、中等生、差生不同的“差异”学生观,即根据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学业成绩与实际学业成绩之间的差异划分的学业优良生、学业成就中等生和学业不良生。学业优良生是指那些基本达到与其智力潜能相称的学业成绩的学生。学业成就中等生则是介于学业优良生和学业不良生之间的中间类学生,其实际学业成就与其智力潜能期望达到的学业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又未达到学业不良生的程度。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这类学生的实际学业成就与智力潜能的差距虽未达到学业不良生的程度,但与学业优良生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探讨阻碍其智力潜能充分发挥的心理原因,帮助其像学业优良生那样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学业的成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诸因素中,成就目标[3-6]和自我监控[7-8]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这两者均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且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5,9],那么,它们是怎样联系,从而构成一种制约学生学业成绩的内在调节力量?本研究拟通过对学业成就中等生和学业优良生的成就目标、自我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比较研究,从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考察学业成就中等生的心理特点,为其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被试为学业成就中等生,同时配以学业优良生为对照组。确定学业成就中等生的具体标准如下: 第一、运用标准分比较法作为选择学业成就中等生的操作方法。对全体学生施以适合于团体测验的CR T瑞文智力测验。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合适的学绩测验,取最近一次正式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学绩测验的结果。将智力测验和学习成绩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根据公式 Z dif=(Z x-Z y)/(1-r xx)+(1-r yy) (其中Zx、Zy分别是智力和学绩的标准分,r xx、r yy是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的信度)比较两者的差异,若Zdif的值介于1~2之间,则推断为学业成就中等生(小于1为学业优良生,大于2为学业不良生)。 第二、运用临床诊断法作为选择学业成就中等生的定性方法。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业成就中等生的定义(差异模式),在研究者根据第一种方法测出的学生名单中,依据自己的日常了解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哪些是学业成就中等生。取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评价一致的学生作为被试。 第三、排除智力落后和智力超常两种情况,取智 3401 心 理 科 学 2003年 第26卷 第6期ΞE-mail:lianrong1961@https://www.360docs.net/doc/7a12738524.html,

归因方式量表

归因方式量表(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姓名性别年龄填写日期 提示: 1)阅读每一个情境, 设想你处在这种情境中 2)考虑如果它实际发生在你身上, 你认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3)把这个因素写在空白处 4)回答六个关于因素的问题, 对于每个问题, 圈出相应的数字. 不要圈出文字. 5)完成每个情境后继续下一道题目 情境 你遇到一个朋友, 他/她称赞你的外表 1.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2.你朋友的称赞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3.以后, 当你和你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这个因素有可能再次出现吗 绝不会再次出现1 2 3 4 5 6 7 会总出现 4.这个因素只是影响朋友之间的交往, 还是也影响你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影响这个特定的情境 1 2 3 4 5 6 7 影响我生活中的所有情境 你找工作不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5.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6.你找工作不成功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7.以后, 当你找工作的时候, 这个因素有可能再次出现吗 绝不会再次出现1 2 3 4 5 6 7 会总出现 8.这个因素只是影响你找工作, 还是也影响你生活的其他方面 只影响这个特定的情境 1 2 3 4 5 6 7 影响我生活中的所有情境 你变得非常富有 9.写下上述情境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10.你变得富有是因为你本身的原因, 还是由于其他人或情况 完全因为其他人或情况 1 2 3 4 5 6 7 完全因为我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败归因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海德。指出一个人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把行为的原因或者归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人内部。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三维度六因素。后者的成败归因理论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是我们需要重要备考点之一,可作为单选题也可是材料分析题。在本文中,将带领大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维纳三维度分别是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与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六因素分别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在这里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是六因素中的前四个。在考试过程中有三种类型,单选题我们要能够把前四个因素和三个维度对应起来。例:①能力三维度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或者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是哪个因素 ------能力;②小明认为这次考试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因为题目简单,请问小明把成功归因与什么因素-------任务难度;③材料分析的形式通过案例的描述后让我们回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根据以上考点我们需要掌握一下概念: 1. 内外性维度: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有个体外部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 2. 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能力、任务难度等因素是稳定的,心境、运气和一时努力因素是不稳定的。 3.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别人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大学生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大学生 导读:本文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大学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进入大二学年,专业课程的比重渐渐增大,使我对于自己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大学生,仅供参考。文章尽在。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大学生进入大学已经两年有余了,回忆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点点滴滴,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承载着我的青春、我的成长。 回望历久弥新的岁月,我感到骄傲和满足,并不是因为我取得了至高的荣誉,而是我一直在进步,渐渐在成熟。相比较初入大学时的新奇和迷茫,我的生活有了方向,对于专业的学习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人生的方向渐渐明确。 进入大二学年,专业课程的比重渐渐增大,使我对于自己的选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各行业间难免有些渗透关系。譬如做房地产的多少会懂一些经济学、法学的知识,做监理的也要懂些结构才好。因此,除了平时课程的学习,我也会多看一些与本行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及新闻等充实自己,使自己早日融入行业环境里。当然,除了专业

课程的学习,我还在大二学年里顺利地通过了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课余时间则根据自身兴趣,报名参加了“新国际日语入门课程”的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的来说,大二这一学年在学习上的收获令我比较满意,养成的良好习惯也要继续地保持下去。 在我大二学年里留下浓墨重彩的自然少不了我的另一份坚持——我钟爱的社团(房地产研究协会)。大一时,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组织和活动,进入大二以后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社团,作为协会的会长留下来和一群有着同样爱好的同学们一起,将它发展的更加美好。面临新生不在本部的难题,我也曾有过痛苦,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与大家一起顺利地完成了招新工作。还创新性的举办了“xx大学梦想家园设计大赛”,赢得了校内、外媒体的好评,获得“社团展示月特色活动”。一年的会长经历,使得我更坚信:一个协会的优秀并不在于这个协会的会长有多强大,而是取决于这个会长背后有多少愿意为这个协会付出的同仁们。在这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优秀社团”、“优秀会长”的称号,更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还有在团队中工作中得经验与体会。我相信,这些对于我进入社会后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回忆里,片片是珍宝,幕幕是真情。走过林荫小道,那里留着面带微笑为xx大学80周年校庆作做志愿服务的我;路过行政楼,房产管理科有我拿着图纸核对修改电脑中文件的身影;穿梭在图书馆,每个楼层都有熟悉的气息和满满的记忆;隔着绿意盎然的草坪,体育馆里我曾挥洒汗水······不知不觉间,我已将足迹遍及整个校园。回望那

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测验背景资料

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测验 人们都有一种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他们就根据各种线索对已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原因解释,人们只有了解事件和行为变化的原因才能理解环境中的各种事件,预测未来的变化,从而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影响事件结果。这种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称作归因。 《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测验》,又称《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是由Lefcourt,Von Baeyer,Ware & Cox等人1979年编制的。量表的测试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用来测量人的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不同方面成功或失败的经历解释的归因倾向。这两个方面均由四个分量表组成,每个分量表代表一种可能的归因倾向,即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能力、努力、情境、运气等因素。 具体来说,在学业成就方面,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能力,则他(她)会认为若取得好成绩是由于较强的学业能力,而没能取得满意分数则是因为缺乏相关的学习能力;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努力,则他(她)会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考试成绩低下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情境因素,则他(她)会认为好成绩的获得是因为老师判卷松或者课程、试题易学等外界因素,而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老师有偏见或课程、试题太难等;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运气,则他(她)会认为考试成绩好是因为诸如猜中题等偶然性的因素,而成绩不理想则是因为运气不佳。 在人际关系方面,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能力,则他(她)会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由于社交技能较高,而人际关系糟糕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或者人际关系常识;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努力,则他(她)会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精心经营的结果,而人际关系不好则是因为交往双方、或其中一方没有尽心尽力;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情境,则他(她)会认为社交方面的成功是因为交往的对象性格比较好,而人际关系不和谐则是因为交往的对象存在偏见或者性格不合适;如果被测试者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运气,则他(她)会认为能交上朋友或维系一段亲密关系是比较偶然的事情,而没有朋友或关系不和谐则是因为运气不佳。 此外,该量表每一部分的四个分量表分成两组,一组为能力和努力,一组为情境和运气,前者为个人的因素,即内部因素,后者为环境的因素,即外部因素。通过这种重新组合分析还能了解被测试者是倾向于将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归于诸如环境特点或运气等外部因素,还是诸如个人能力等内部因素。 了解个体的归因倾向,有助于理解个体的动机和采取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训练,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更好促进个体发展。《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测验》可以为被测试者提供个人归因倾向的比较全面准确的参考信息。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是归因理论中的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那么什么是归因,都有哪些内容,他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让我们看几张图片。 一、归因 归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活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作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叶子这次考试不及格,于是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能力很差;其实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智商高达120,她的低分纯属教师判卷错误。在这个情境中,客观的原因是教师的失误,叶子主观的解释是自己的能力低──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但在这两种原因中,影响叶子的是后者──由于她觉得自己笨,所以感到自卑、自责,觉得无颜见人;而不是因为教师的错误而感到愤怒。可见,这种主观解释比客观、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行为。)归因理论是对人的行为结果作原因推论的一个研完领域。归因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是许多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因果关系不断探索的结果。弗里茨·海德、内德·琼斯、基恩·戴维斯、凯利、伯铂德,韦纳等人时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展对归因理论和归因应用研究将时我国的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起到推大促进作用。 二、重要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F.海德(F.Heider,1958)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来的,因此,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十分关心现象的因果关系,他认为人们需要控制周围的环境,预见他人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生活。因此,每个人都会致力于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海德这种普遍现象称为“朴素心理学”。朴素心理学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原因分析。(他还认为,人有一种基本的需要,那就是预测和控制环境;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掌握了其中的原因,就能更好地控制环境。)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业就是采用科学的测量手段,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有关学业自我概念的资料信息,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以此来为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学业自我评价的指标 莎沃森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把一般自我概念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据 此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我们既可以对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即对自己学业状况的总体知觉 和评价)进行评价,也可以按上述其中一种结构模型的划分标准对某个领域的学业自我进 行评价。研究发现,实际评价过程中,任何一种学业自我评价都可以用学生对现状、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归因倾向、满意程度、学习期望、学习潜能、等方面的自我知觉和评价作为指标(如表6-2所示)。 当然,学业能力自我概念各项指标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定。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E.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106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数学上要求对自己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通过数学推理运 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的认识,自然上要求对自己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如云或者岩石)能力的认识。美术上要 求对自己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 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上要求对自己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等。体育上要求对自己控制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的认识,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作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学业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学业自我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结果之一,而且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学业成就、自我概念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育和教育评价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业自我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学业自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学业自我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方面的认识,所以 二者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这种联系也是学业自我最直接、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具体而言,二者关系可以从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两方面来进行描述。

mmcs归因量表

多维一多向归因量表(MMCS) 下面这些句子描述了您平时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请您用1一5表示这些描述 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您平时的想法和观点,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 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请在每一描述 后相应的数字上打“勾”。 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1. 如果我得了坏分数,通常我会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在这门课上没有努力用功。 2. 我对某个社交场合的喜爱程度几乎完全取决于在场的人的性格。 3. 要是我得了低分,会使我怀疑自己的学业能力。 4. 交朋友是件很好玩的事,有时我不得不归功于运气。 5. 假如我与他人相处得不融洽,这说明我在社交方面投入的精力太少。 6. 有几次我在某门功课上得了高分,这是因为教师的打分标准太松。 7. 依我看来,不能让大家喜欢我是反映出我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无知。 8. 有时我考试成功要靠一点运气。 9. 就我而言,我所取得的好分数全部来自我的努力。 10. 不管我做什么,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我。 11. 取得好分数最重要的因素是我的学习能力。 12. 导致朋友间失和,巧合事件常常占了很大比例。 13. 维系友谊需要付出努力才行。 14. 依我的经验,一旦哪位教授认定你是个差劲的学生,那么比起其它同学来,你交的作业更有可能得到坏分数。 15. 依我看来,与人相处是一门技巧。 16. 有些我得到的低分有部分可能是由于运气不好。 17. 如果在学校我做的不如期望的那么好,多半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18. 即使当我不愿与人交往时,有些人也能使我玩得很开心。 19. 要是我没学好某门课程,很可能是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技巧。 20. 根据我的经验,交朋友多半是件碰运气的事。 21. 如果我听说了某桩离婚案,我会怀疑这对夫妇可能没有全力以赴维护自己的婚姻。 22. 我得的高分中有一些只不过说明这些课程比大多数课容易。 23. 我觉得那些经常孤独的人是因为缺乏社交能力。 24. 我感到我的一些高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机遇因素,如考试中恰巧出现了我会的问题。 25. 只要我得到好分数,全都是因为我在这门课上下了苦功。 26. 有些人好像生来就讨厌我。 27. 我认为我的高分数直接反映了我的学业能力。 28. 我发现缺少友爱,常常是因为不够走运;没有碰上合适的人。 29. 就我而言,交朋友成功与否在于我为此做过多大的努力。 30. 在那些教授讲得枯燥的课程中,我常常得到低分数。 31. 拥有好朋友,只不过是具有社交技巧而已。 32. 我的功课分数低有时会使我认为自己仅仅是不走运。 33. 坏分数提示我不够努力用功。 34. 要想使自己在聚会上开心,我周围应该有懂得怎么样才过得愉快的人。 35. 要是我得了低分,我会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这些课程。 36. 假如我的婚姻持久、幸福,我会说我只不过是走运罢了。 37. 根据我的经验,孤独来自于不能尽力友善待人。

学业成就自我

学业成就自我 我对待学习一向都认真、努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配合老师工作,课后我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不会骄傲,以后我一定会再接再厉更加努力! 家长期望 我一直都不认为学习是衡量孩子的唯一砝码,我很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学期,我发现孩子懂事多了,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以后会更加努力。 学期结束的我 这一学期,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能与同学友好相处,热情主动地帮助同学,并积极与同学合作,在学习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令我高兴的是体育方面,我在体育方面一向很差,但经过这一学期的努力,我在体育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坚持体育锻炼。 我的发展目标 学习上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在生活中,希望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希望和老师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今后得到日子里我想做得更加完美。希望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我会加油、努力的! 家长评语 我比较满意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习成绩令我满意。而且在锻炼了她自强、独立的精神,我觉得她比以前懂事多了,学会关心、爱护别人了。我很欣慰看到她这样的改变。很棒! 家长期望 我希望她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更加努力地好好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她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希望她在生活上好好照顾自己,变得更加独立,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和我们心中的好女儿。 学业成就 我一直对学习抱着严谨的态度,并且每天按时认真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在我心中,我一直把学习看做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尽管有的科目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问心无愧。因为我曾经为它努力过了。但我也不会气馁,因为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难得到我,希望我可以做一个各科都很优秀的好学生。 思想(他评) 在平凡中体现他们不平凡,从不与同学斤斤计较,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人真诚友好,和每一位同学真诚的交流,在同学失意的时候,她给予鼓励,在同学忧伤的时候,她给予安慰,在同学困难的时候她给予帮助,在她那里总会看到真诚的微笑,看到七色的彩虹。 学业(他评)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下我们要重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的话: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并不证明他永远完了;如果他认输了,并且退却了,那他才永远完了。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看到同学个个都长高了,个个都精神饱满,我就非常想对他们再说几句鼓励的话:要有进步的信心和决心。 学业自我评价就是采用科学的测量手段,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有关学业自我概念的资料信息,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以此来为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学业自我评价的指标 莎沃森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把一般自我概念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据此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我们既可以对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即对自己学业状况的总体知觉和评价)进行评价,也可以按上述其中一种结构模型的划分标准对某个领域的学业自我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实际评价过程中,任何一种学业自我评价都可以用学生对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归因倾向、满意程度、学习期望、学习潜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自我知觉和评价作为指标(如表6-2所示)。 当然,学业能力自我概念各项指标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定。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E.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106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数学上要求对自己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通过数学推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的认识,自然上要求对自己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如云或者岩石)能力的认识。美术上要求对自己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上要求对自己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等。体育上要求对自己控制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的认识,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作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学业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学业自我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结果之一,而且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学业成就、自我概念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育和教育评价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心理学家探索归因问题的客观依据。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Heider,1958)。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外部环境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都是个人内部原因。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 后来,罗特(Rotter,1966)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他们乐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外控型的人则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无论成败都归因为他人的影响或运气等外在因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愿承担责任。 在海德和罗特研究的基础上,维纳(Weiner,1974,1992)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如表12-2所示的归因模式。 表12-2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归因理论

动机理论编辑 1958年,海德(Fritz Heider)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人际关系心理学》中,从通俗心理学(Naive psychology)的角度提出了归因理论,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海德认为人有二种强烈的动机: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情景归因。 韦纳理论编辑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控制点(因素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 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

学校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校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在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中,将更加刻苦,努力,使自己在新的一 年中更上一层楼,在激烈的社会这直接关系到我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能否过的充实。我觉 得孤单的过完这四年大学生活,那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大学生。我需要做很多事情去充实我 漫长的生命。而这幕后就需要朋友的帮助来完成整个过程。所以无论在班里,还是在竞争 中发挥所长,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学校自我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校评价类型,已经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其理 论研究也在逐渐走向深入。学校自我评价对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已经在北京等地的实践中 得以印证。所以,从实践中归纳和概括出学校自我评价的作用,分析其产生的外部环境条 件和内部机制,对把握评价设计和实施的目的和条件,让更多学校进一步有效运用学校自 我评价,充分促进学校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分析 我希望她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更加努力地好好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她 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希望她在生活上好好照顾自己,变得更加独立,成为老 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和我们心中的好女儿。 本人性格活泼开朗,做事稳重负责,讲究效率;待人热情、真诚,有较强的组织协调 能力和团队精神,并且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我乐观、积极向上,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我在校期间曾任曾任经济管理系学生会秘书处干事,班级副班长,经济管理系学生会副主席,经济管理系总助理辅导员,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具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 队合作精神。做事讲究效率,有很强的责任心,除了工作方面,本人在校学习期间,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在校运会期间曾获得多项奖项。并且积 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已经是预备党员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不足,但是每个人都是从 一张白纸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的,因此,我相信我这张白纸是您所需要的。 (一)"作用"的概念 "作用"是指事物在一定外界环境与条件下,与它事物发生联系,对它事物产生的影响 与效果。全面理解"作用",需要掌握以下要点:一,事物的作用是外显的,通过一事物 对它事物产生的影响与效果显示出来;二,一事物之所以能对它事物产生作用,是与它的 功能结构分不开的,事物的结构决定它的功能,事物的功能决定它的作用,一事物功能的 发挥,就产生作用;三,一提到作用,就离不开产生影响和效果的对象。事物的作用,按 其发生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作用与反作用,按其产生影响与效果的方向可分为正作用与副作用,按其影响的程度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等。本文只讨论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与效果,即正作用。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业成就自我评价 学业自我评价就是采用科学的测量手段,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有关学业自我概念的资料信息,对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学业自我概念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以此来为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学业自我评价的指标 莎沃森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把一般自我概念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据此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我们既可以对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即对自己学业状况的总体知觉和评价)进行评价,也可以按上述其中一种结构模型的划分标准对某个领域的学业自我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实际评价过程中,任何一种学业自我评价都可以用学生对学习现状、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归因倾向、满意程度、学习期望、学习潜能、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自我知觉和评价作为指标(如表6-2所示)。 当然,学业能力自我概念各项指标的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而定。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美]E.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106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数学上要求对自己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通过数学推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的认识,自然上要求对自己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如云或者岩石)能力的认识。美术上要求对自己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上要求对自己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的认识,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等。体育上要求对自己控制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的认识,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作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学业自我评价的必要性 学业自我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结果之一,而且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学业成就、自我概念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育和教育评价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学业自我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学业自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学业自我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方面的认识,所以二者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这种联系也是学业自我最直接、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具体而言,二者关系可以从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两方面来进行描述。 ①相关性。学业自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多大?这种影响的范围是怎样的?在众多的研究中有如下几点结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总体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只存在中等程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题归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想要学好物理,且有效的学习,必须讲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长期以来,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行为。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没有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而学生的“错题”虽然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正,但这些“错题”往往还会再次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 ,许多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也多数属于依赖性的改正。所以我想我们有必要记录这些“错题”并记载它们产生的原因,因为我想借助“错题”及时提醒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我想这样做不仅能及时帮且学生改正错误,还能优化他们已有的认识,提高知识水平.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我在教学工作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1.收集错误、形成错题集 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所问非所答、半对半错、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准确甚至错误等问题,教师则把这些错误进行整理和收集。同时教师也会同组其它数学教师进行交流,更多地收集全年部同学产生的错误及原因,以便及时修改教学过程,及时备课、及时调整学案。这样做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也减少了学生的似非之错即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对不清不解知识点而产生的错误。 学生方面:学生在写作业、回答问题、考试等都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则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错误分三类进行整理,形成错题集。 第一类———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有的同学经常出现这类错误,甚至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为这一类,其实是不正确的,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加指导,让学生认清问题所在,加以区别。第二类———似非之错。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学生很容易把第二类和第三类错误都归成第一类错误,教师则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改正,并避免以后再犯。 2.分析错误,收集易错点 老师把自已和学生总结的错题集从数学知识、认知结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方面,对每个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即在所教班级中,对研究结论进行问卷调查,对比效果,检验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根据调查、实验的结果,对研究结论进行改进。 3.针对每个错误,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即将所有的错误及其原因、解决方案,按照出错学生的学习水平,分为较好的学生易错题、中等学生易错题、较弱学生易错题三类。以方便使用该研究成果者,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快速的找到其需要的内容。也将所有的错误及其原因、解决方案,按照其是否具有共同性进行分类。对其中的一类问题,再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等,总结此类问题的一般性

学业归因测试

下面这些句子描述了您平时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请您用1一5表示这些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您平时的想法和观点,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放心作答。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1非常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 ()1 如果我得了坏分数,通常我会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在这门课上没有努力用功。()2 要是我得了低分,会使我怀疑自己的学业能力。 ()3 有几次我在某门课上得了高分,是因为教师的打分标准太松。 ()4 有时我考试成功要靠一点运气。 ()5 就我而言,我所取得的好分数全部都来自我的努力。 ()6 取得好分数最重要的因素是我的学习能力。 ()7 依我的经验,一旦那位教授认定你是个差劲的学生,那么比起其它同学来,你交的作业更有可能得到坏分数。 ()8 有些我得到的低分有部分可能是由于运气不好。 ()9 如果在学校我做的不如期望那么好,多半是因为我不够努力。 ()10 要是我没学好某门课程,很可能是因为我缺乏这方面的技巧。 ()11 我得的高分中有一些只不过说明这些课程比大多数课容易。

()12 我感到我的一些高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机遇的因素,如考试中恰巧出现了我会的问题。 ()13 只要我得到好分数,全都是因为我在这门课上下了苦功。 ()14 我认为我的高分数直接反映了我的学业能力。 ()15 在那些老师讲得枯燥的课程中,我常常得到坏分数。 ()16 我的功课分数低有时会使我认为自己仅仅是不走运。 ()17 坏分数提示我不够努力用功。 ()18 要是我得了低分,我会以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这些课程。 ()19 有时我得了好分数,只是因为这门课的内容容易学。 ()20 我有时不得不为得到的好分数为自己感到庆幸。 ()21 假如我肯努力,我就能克服通向学业成功之路上的任何障碍。 ()22 如果我得了好分数,是因为我学习能力强。 ()23 在我看来,我得到的有些低分数,只意味着有些教师在分数上过于吝啬。()24 我得到的低分有些可能是运气不好的作用,即在错误的时间选了错误的课程。

高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2738524.html, 高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作者:罗乐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01期 〔摘要〕对52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中男生更多采用成绩趋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女生更多采用掌握回避目标;高二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接近目标,高三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回避、成绩趋近、成绩回避目标;(2)高中生的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相关,学业情绪是成就目标和学业成就的有效中介,基本上验证了Pekrun等人的中介模型。 〔关键词〕高中生;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学业成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1-0019-04 一、引言 心理学家对动机早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能力知觉理论及成就目标理论等,其中成就目标理论成为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热点,更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针对学生的成就目标,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结构和分类,其中以Printrich 等人的四分理论较为流行。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是由Pekrun等人提出的,认为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不仅指学生在学业成败后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日常做作业中以及在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等[1]。Pekrun等人采用效价(积极和消极情绪)和激活性(激活和抑制)两维度把学业情绪分 成四组:积极激活情绪(如学习的愉快、成功的希望和自豪)、积极抑制情绪(如成功后的放松、满意)、消极激活情绪(如生气、焦虑、惭愧)、消极抑制情绪(如厌烦、无望)[1]。 这一定义和分类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如董妍、俞国良[2])。 目前研究者对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学业成就的两两关系研究较多,但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关注还比较少。Pekrun[1],俞国良、董妍[3],陆桂芝、庞丽华[4]等认为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Pekrun,Elliot,Maier[5]提出了成就目标、成就情绪和学业表现的中介模型。认为学业情绪是成就目标和学业表现的中介,学生根据成就目标来对成就活动和结果进行评价,可以引发不同的离散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业情绪,最终会对学业成就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对于成就活动和结果的主观可控性及其主观价值的评价对于成就情绪非常重要。成

归因理论案例

案例一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是50米快速跑。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练习前提出了要求,即男女两对中没有战胜各自对手的,要做立卧撑五个。练习的一开始学生还为了比赛中胜负争论,如谁抢跑了,谁跑的时候脚踩线了等等,练习了几次后,学生的劲头出现不协调的因素,“老师,太不公平了,我要求换人。”寻声望去,一名男生指着身旁的同学叫嚷着,一脸的懊丧,他的叫嚷得到全班大多数“失败者”的附和,原来与一同跑的是校田径队的集训队员,他虽几经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自信心不免受到不小的打击。教师问道:“你认为与谁比,公平?”“我要和他比”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迅速作出了回答与选择,指着身后一名小胖子并脸上带着一丝“坏笑”,于是“失败者们”纷纷提出换人要求,一时间就乱作了一团,教师很快使学生安定了下来,对学生们说了这么一席话。“如果是比赛,你能因为对手的强大而要求调换对手或者是拒绝比赛吗?”“不能”。学生的回答是坚决的。“什么是虽败犹荣?相信大家都懂,能与强者同场竞技是一种荣耀,什么是强者,就是困难面前不低头,永不言败,即使明知是失败的结果,也要冲上去与之争个高低,这才是强者。”听完老师的话那些要求换对手的学生不在言语了,只是接下来的练习更具竞争性。那名学生又一次输了,他一边做立卧撑一边在说:“我就不信赢不了你”。…… 案例二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情激奋,被说的一脸无奈,好不懊丧,欲说无话。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这组学生输了,原因是该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就参加了刚才有矛盾的那组学生的讨论。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拥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侧不然,认为失败的因素是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所致;教师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同学给于了肯定,同时还给同学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大喜迅速作出反应。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来,出乎其他各组所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小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谜底:首先引导各组观察着一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人的排队的顺序和一开始不同了。然后,请该组的成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哎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的,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这节课后,学生在以后的体育课中比以往显得更团结了,同学与同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了,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体育成绩也大幅度的得到了提高。 分析: 从上述两个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因为学生在课中的竞争中而产生出思想认识上偏差,即成败归因的问题,由于教师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自信心非但没有因受到挫折而低落,相反却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其中教师的“导”起到关键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