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简称等保测评)是指根据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评价其安全性等级的过程。等保

测评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确

保信息系统在运行中能够有效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下面将详细介

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流程。

1.准备阶段:

在等保测评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首先,制定测评计划,明确测评的目标、范围和测评方法。其次,确定测评的等级,根据国

家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确定评估的等级标准。然后,组织测评团队,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测评工作的实施。最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方案、技术文档等。

2.系统调查阶段:

在系统调查阶段,测评团队根据测评计划,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查

和分析。首先,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

络结构等。然后,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方案,评估其与等

保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对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数据流转、权限

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3.安全漏洞评估阶段:

在安全漏洞评估阶段,测评团队通过安全扫描、漏洞分析等方式,主要针对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漏洞的发现

和分析。通过对漏洞的评估,确定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和潜在威胁。同时,对已有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如防火墙、入侵检

测系统等,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4.安全性能评估阶段:

在安全性能评估阶段,测评团队通过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方式,评估信息系统对抗各种攻击的能力和性能。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判断其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的

应对能力。

5.安全等级评估阶段:

在安全等级评估阶段,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对信息系

统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根据各个安全要素的得分,综合判断信息系

统的安全等级,并给出评估结论。

6.编写测评报告:

在完成测评工作后,测评团队需要编写测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测评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过程,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安全等级

进行评估,给出评估结果和建议。测评报告需要具备客观、准确和可

操作性。

7.提交测评报告:

完成报告编写后,测评团队将测评报告提交给委托方或相关部门。测评报告将作为决策和管理的参考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信息安全管

理措施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8.后续跟踪:

等保测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要持续监测和

评估。因此,在测评完成后,测评团队需要与委托方保持联系,跟踪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实施情况和安全性能的变化,及时提出建议和调整。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包括准备阶段、系统调查阶段、安全漏洞评估阶段、安全性能评估阶段、安全等级评估阶段、编写测评报告、提交测评报告和后续跟踪。这个流程确保了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全面评估和监督,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等保测评的大致流程及每个步骤需要做的工作

等保测评的大致流程及每个步骤需要做的工 作 等保测评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根据我国《信息安 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划分安全等级的过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等保测评的大致流程及每个步骤需要做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 1.明确测评需求:确定需进行等保测评的信息系统,明确测评的 目的和范围。 2.组建测评团队:由具备相关背景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测 评团队。 3.准备测评工具:选择适合的测评工具,如安全扫描工具、漏洞 评估工具等。 二、信息搜集阶段: 1.系统架构分析:对待测评的信息系统进行架构分析,了解系统 的整体结构和关键组件。 2.详细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系统文档、安全策略、操作手册等 资料,以了解系统的功能和安全要求。 三、漏洞评估阶段:

1.漏洞扫描:使用相关工具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发现存在的系统漏洞和安全隐患。 2.漏洞分析: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确认漏洞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3.漏洞修复:根据漏洞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对漏洞进行修复。 四、安全防护评估阶段: 1.安全策略评估:检查系统的安全策略设置,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加密等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2.安全防护措施评估:对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措施的配置和运行情况。 3.安全措施完善:根据评估结果,完善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报告编写和汇总阶段: 1.撰写测评报告:根据前面的工作结果,综合编写测评报告,包括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发现的漏洞和隐患、修复和完善的措施等内容。 2.报告汇总:将测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单位,供其参考和决策。 六、报告验证和回访阶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简称等保测评)是指根据信息安全等级 保护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评价其安全性等级的过程。等保 测评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确 保信息系统在运行中能够有效保护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下面将详细介 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流程。 1.准备阶段: 在等保测评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首先,制定测评计划,明确测评的目标、范围和测评方法。其次,确定测评的等级,根据国 家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确定评估的等级标准。然后,组织测评团队,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测评工作的实施。最后,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安全方案、技术文档等。 2.系统调查阶段: 在系统调查阶段,测评团队根据测评计划,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查 和分析。首先,了解信息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 络结构等。然后,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方案,评估其与等

保要求的符合程度。同时,对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数据流转、权限 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3.安全漏洞评估阶段: 在安全漏洞评估阶段,测评团队通过安全扫描、漏洞分析等方式,主要针对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漏洞的发现 和分析。通过对漏洞的评估,确定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和潜在威胁。同时,对已有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如防火墙、入侵检 测系统等,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4.安全性能评估阶段: 在安全性能评估阶段,测评团队通过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方式,评估信息系统对抗各种攻击的能力和性能。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判断其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的 应对能力。 5.安全等级评估阶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流程图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法规及依据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方面测评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GB/T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4、GB/T 2027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5、GB/T 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6、GB/T 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7、GB/T 18336-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8、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9、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0、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1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1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 1、定级原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定级要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受侵害的客体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方案

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等级保护测评是指对特定等级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评,以评估其 安全性和合规性。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则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个人利益。因此,制定并实施等级保护测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测评对象 等级保护测评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 互联网企业等拥有大量敏感信息的组织和单位。这些信息系统往往 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因此需要进行等 级保护测评,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三、测评内容 等级保护测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性评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方面。 2. 合规性评估:评估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包括信息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 3. 风险评估:评估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合规风险,为后续安 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测评流程 等级保护测评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确定测评范围和目标,制定测评计划和方案。 2. 信息收集:收集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系统架构、安全策略、安全事件记录等。 3. 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安全漏洞、合规缺陷等。 4. 安全性评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漏洞扫描、安全配置检查等。 5. 合规性评估:评估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6. 结果汇总: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测评报告。 7. 安全建议:根据测评结果提出安全建议和改进建议,指导信息系统的安全改进。 五、测评标准 等级保护测评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等级: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确定安全等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等。 2. 安全措施:根据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包括网络隔离、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 3. 合规要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合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介绍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流程介绍 一、等级保护测评的依据: 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公通字[2007]43号)》“等级 保护的实施与管理”中的第十四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测评单位,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状况开展等级测评。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目前1.0版本不需要去备案(提交材料公安部也会给备案证明),等保2.0是需要备案的;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二级信息系统为自主检查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建议时间为每两年检查一次;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三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四级信息系统应当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等级测评;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五级信息系统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二、等级保护工作的步骤 运营单位确定要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后,应按照以下步骤逐步推进工作:

1、确定信息系统的个数、每个信息系统的等保级别、信息系统的资产数量(主 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机房的模式(自建、云平台、托管等)等。2、对每个目标系统,按照《信息系统定级指南》的要求和标准,分别进行等级 保护的定级工作,填写《系统定级报告》、《系统基础信息调研表》(每个系统一套)。运营单位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等保测评机构协助填写上述表格。 3、对所定级的系统进行专家评审(二级系统也需要专家评审)。 4、向属地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提交《系统定级报告》、《系统基础信息调研表》 和信息系统其它欣系统定级备案证明材料,获取《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证明》(每个系统一份),完成系统定级备案阶段工作。 5、依据确定的等级标准,选取等保测评机构,对目标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具体测评流程见第三条)。 6、完成等级测评工作,获得《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报告》(每个系统一份)后,将《测评报告》提交网监部门进行备案。 7、结合《测评报告》整体情况,针对报告提出的待整改项,制定本单位下一年度的“等级保护工作计划”,并依照计划推进下一阶段的信息安全工作。 三、等级测评的流程: 差距测评阶段又分为以下内容:测评准备活动、方案编制活动、现场测评活动、分析及报告编制活动,整改阶段、验收测评阶段。 1、测评准备活动阶段 签订《合作合同》与《保密协议》 首先,被测评单位在选定测评机构后,双方需要先签订《测评服务合同》,合同中对项目范围(系统数量)、项目内容(差距测评?验收测评?协助整改?)、项目周期(什么时间进场?项目计划做多长时间?)、项目实施方案(测评工作的步骤)、项目人员(项目实施团队人员)、项目验收标准、付款方式、违约条款等等内容逐一进行约定。 签订《测评服务合同》同时,测评机构应签署《保密协议》。《保密协议》一般分两种,一种是测评机构与被测单位(公对公)签署,约定测评机构在测评过程中的保密责任;一种是测评机构项目组成员与被测单位之间签署。 项目启动会 在双方签完委托测评合同之后,双方即可约定召开项目启动会时间。项目启动会的目的,主要是由甲方领导对公司内部涉及的部门进行动员、提请各相关部门重视、协调内部资源、介绍测评方项目实施人员、计划安排等内容,为整个等级测评项目的实施做基本准备。 系统情况调研 启动会后,测评方开展调研,通过填写《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表》,掌握被测系统的详细情况,为编制测评方案做好准备。测评准备活动是开展等级

等保20丨测评全流程

等保20丨测评全流程 等保2.0丨测评全流程 一、等保测评全流程 等级保护整体流程介绍 各个阶段产出的文档: 二、定级备案 定级备案过程及工作内容 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大纲) 依据定级指南确定目标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同时也是对安全保护等级确定过程的说明。 1.目标业务系统描述 系统的基本功能 系统的责任部门 系统的网络结构及部署情况 采取的基本防护措施 2.业务信息及系统服务的安全保护等级确定 业务信息及系统服务的描述 业务信息及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客体的描述 业务信息及系统服务受到破坏时对侵害客体的侵害程度

业务信息及系统服务的安全等级的确定 3.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等级较高者决定三、差分整改(重点) 差分整改过程存眷的高风险问题 1、安全物理环境 这块没有包含在一个中心,三个防护的内容内里,可是也是在等保尺度内里的,只不过大多数系统这块都基本满足。 2、安全区域边界 通信协议转化(或者网闸)通常用于四级系统 3、安全通讯网络 设备处理能力要看高峰期的记录。 4、安全计算环境(内容较多) 5、安全管理中心 6、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任何与安全管理活动相关的管理制度或相关管理制度无法适用于当前被测系统。 (2)安全建设管理: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使用违反国家有关规定。(3)密码管理:密码产品与服务的使用违反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的要求。(4)外包开发代码审

计:被测单位未对外包公司开发的系统进行源代码安全审查,外包公司也无法提供第三方安全检测证明。 (5)上线前安全检测:系统上线前未进行任何安全性测试,或未对相关高风险问题进行安全评估仍旧“带病”上线。

三级等保测评流程

三级等保测评流程 三级等保测评流程 一、背景介绍 三级等保测评是指对政府部门、重要行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安全保 护能力的评估,是国家信息化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文将详细介绍三级等保测评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 1.确定测评对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进行三级等保测评的政府部门、重要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筛选。 2.组建测评团队:由专业的安全测评机构或安全专家组成测评团队。 3.签署合同:确定好测评对象和团队后,需要签署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三、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收集被测单位相关资料,包括安全政策文件、系统架构图、网络拓扑图、系统运行日志等。 2.现场调查:对被测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其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和运行状态,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 3.风险分析:对被测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安全测试:对被测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渗透测试、代码审计等安全测试,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5.报告撰写:根据实施阶段的结果,撰写测评报告,包括测评结论、安全风险评估、建议改进措施等。 四、审核阶段 1.内部审核:由测评团队内部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 2.外部审核:由第三方机构或专家进行审核,确保测评结果客观公正。 五、反馈阶段 1.反馈报告:将测评结果反馈给被测单位,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整改跟踪:对被测单位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督促,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3.再次测评:在整改完成后,对被测单位进行再次测评,以确认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达到三级等保要求。 六、总结 三级等保测评是一项重要的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和 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通过本文介绍的流程,可以更 好地了解三级等保测评的实施过程,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指导。

安全等保三级测评 流程

安全等保三级测评流程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实施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安全等保三级是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中的较高级别,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系统。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全等保三级测评的流程。 二、测评准备 1.确定测评对象:明确需要测评的信息系统及其所属的安全保护等级。 2.选择测评机构: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3.签订测评合同:与测评机构签订正式的测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测评实施 1.初步调查:测评机构对测评对象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业务功能、系统架构、安全措施等。 2.制定测评方案: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测评方案,包括测评范围、测评方法、测评工具等。 3.现场测评:按照测评方案,对测评对象进行现场测评,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检查。技术方面主要检查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管理方面主要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等。

4.分析测评结果:对现场测评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测评对象的安全保护能力是否符合安全等保三级的要求。 5.编写测评报告:根据分析结果,编写详细的测评报告,包括测评概述、测评结果、风险分析、改进建议等。 四、结果反馈与整改 1.结果反馈:将测评报告提交给信息系统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并对其进行解读和说明。 2.整改建议:根据测评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3.整改实施:信息系统的所有者或管理者按照整改建议进行整改,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4.复查验收:在整改完成后,测评机构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总结与展望 安全等保三级测评流程是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流程,可以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安全等保三级测评流程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流程,提高测评效率和准确性,为保障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同时,也需要关注新技术、新应用对信息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保护策略和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持续提升。

等保测评流程

等保测评流程 等保测评(AssessmentandAuthorization,简称A&A)是一套促使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活动的科学技术体系,并从技术、经济和政治上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实施。它旨在帮助信息技术系统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确保信息安全,确保IT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 等保测评流程包括集成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组织、安全建设、安全审核、安全操作和维护八个流程。它通过具体的安全控制来确保IT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 一、集成管理流程:集成管理流程是为IT系统设计安全解决方案,这个流程包括安全分析、安全规划、安全实施和评估四个步骤。首先,需要分析IT系统的应用程序、数据库、网络架构和操作环境,以及存在的安全漏洞。然后,根据安全分析的结果,设计出合适的安全措施。最后,安装安全控制,对安全控制进行审核,并对安全控制的性能进行评估。 二、安全管理流程:安全管理流程关注安全策略的开发、安全程序指南的制定和安全文件的审核。首先,系统管理员和安全管理员需要建立安全策略,然后根据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措施,审核安全文件,建立安全程序指南,以及其他安全管理相关活动。 三、安全技术流程:安全技术流程聚焦于测试环境、应用程序和网络的安全性。首先,需要检查IT系统的测试环境,确保其有足够的安全控制,然后运行应用程序,并使用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认证、日志和备份)来防止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

四、安全组织流程:安全组织流程主要聚焦于安全组织机构的设计、安全实施团队的建立、安全人员的培训、安全实施规范的审核与调整。安全管理在这个流程中需要建立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实施团队,为安全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并审核和调整安全实施的规范,以保证IT系统的安全实施能够有效而有序地进行。 五、安全建设流程:在安全建设流程中,需要进行安全设计、安全实施、安全审计和安全测试等工作,以保证IT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需要对IT系统进行安全设计,根据设计结果,安装安全控制,并采用合适的安全测试方法进行安全实施和安全审计,最后进行安全测试,以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 六、安全审核流程:安全审核流程是审查IT系统的安全性的流程,这个流程要求安全审核人员对IT系统的规划、安全设计和安全测试结果进行检查,确保每个安全控制都是明确、完整和可行的,以确保IT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七、安全操作和维护流程:安全操作和维护流程是实施安全性的流程,它要求系统管理员执行安全程序和程序指南,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并对安全控制进行定期检查,以防止发生故障或攻击。 针对IT系统的安全实施,等保测评流程旨在帮助信息技术系统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确保信息安全,确保IT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等保测评流程为保障IT系统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为系统管理者和安全管理者提供了可靠的安全解决方案,以实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实现。

等级保护测评方案

等级保护测评方案 引言 等级保护是一种信息安全管理方法,旨在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其支持的业务需求来定义相应的安全保护级别。等级保护测评是评估信息系统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实施的程度与其安全保护需求的匹配程度。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详细的等级保护测评方案,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 1. 背景 任何组织或者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时都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包括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等级保护作为一种评估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和风险级别的方法,为组织提供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等级保护测评方案将有助于确保信息系统按照等级保护要求进行合理的安全保护。 2. 测评目标 等级保护测评的目标是评估信息系统在不同等级保护要求下的安全保护实施程度,并提供改进建议和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具体目标包括: - 评估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需求 - 评估信息系统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实施的程度 - 识别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薄弱环节 - 提出合理的安全保护改进建议和措施 -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3. 测评流程 等级保护测评的流程如下所示: 步骤一:准备 •确定测评的信息系统范围和等级保护要求 •收集信息系统的相关文档和资料,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架构、安全操作手册等 步骤二:需求确认和分析 •确认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安全要求 •根据等级保护要求,定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级别和相应的测评指标 步骤三:测评准备 •制定测评计划和时间表 •配置相关的测评工具和设备 •建立测试环境和样本数据 步骤四:测评执行 •根据测评指标和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评 •包括对系统的安全设计、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数据保护等方面进行评估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情况进行 评估和测试的过程,旨在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检测信息系统存 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下面是一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 评指南,以帮助组织进行有效的测评。 一、测评准备 1.明确测评目标和范围:确定测评的具体目标,包括测评的等级保护 要求和测评的范围,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组织测评团队:确定测评团队的成员和职责,包括测评组长、技术 专家、安全管理人员等,确保测评工作的有效开展。 3.准备测评工具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和方法,包括测评软件、网络扫描工具、物理安全检测设备等,确保测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测评步骤 1.收集信息:收集和了解被测评系统的相关信息,包括系统架构、网 络拓扑、数据流程等,以便进行后续的测评工作。 2.风险评估:对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包括内部 威胁、外部攻击等,以确定测评的重点和方向。 3.安全策略评估:评估被测评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 性和合规性,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算法等。 4.物理安全测评:对被测评系统的物理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机 房的物理访问控制、机柜安装的安全性等,以保证系统的物理安全。

5.网络安全测评:对被测评系统的网络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网 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服务的安全性等,以保证系统的网络安全。 6.系统安全测评:对被测评系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漏洞扫描、系统配置审计等,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 7.数据安全测评:对被测评系统的数据存储和传输进行检测和评估, 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加密等,以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8.报告编写:根据测评的结果和发现,编写详细的测评报告,包括测 评的过程、发现的问题、风险评估和整改建议等,以提供给被测评方参考。 三、测评注意事项 1.保护被测评系统的安全:在进行测评的过程中,要确保不会对被测 评系统造成破坏或干扰,要尽可能减少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2.确保测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测评工作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不得进行任何违法违规的行为,确保测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保护测评结果的安全性:测评结果应严格保密,只提供给被测评方 和相关的安全管理人员,以免造成安全风险。 四、测评结果的应用 1.整改和改进:根据测评的结果和发现,及时进行整改,修复系统存 在的安全漏洞和问题,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2.完善安全体系:根据测评的结果和整改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 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更加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 二级等保测评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企事 业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工作。本文将介绍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的整体概况,包括准备阶段、测试阶段和报告阶段。 准备阶段是二级等保测评流程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企事业单 位需要明确测试的目标、范围和内容,确定测试的时间和地点,同时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 安全管理部门或相关责任人负责组织和执行。 进入测试阶段后,测试人员将按照测试计划和方案进行相关的测 试工作。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 安全配置审核、安全防护设备测试、安全加固措施实施情况验证等。 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结果对问题进行分类和评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 改进措施。测试阶段主要由测试人员和被测评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 测试阶段结束后,进入报告阶段。测试人员将根据测试结果撰写 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的目标、范围和内容、测试方法和工具、测试结 果和分析、问题评级和建议改进措施等。测试报告需要经过相关人员 的审核和确认后才能正式发布。企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测试报告中提出 的问题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改进措施。 二级等保测评流程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安全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 开始。企事业单位在测试完成后应该及时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需要重点关注测试中发现的问 题和漏洞,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方案。同时,需要加强人员 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形成全员参与、 全员抓好信息安全工作的氛围。 在实施二级等保测评流程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测试 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测试规范和流程进 行操作,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其次,企事业单位应该配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流程图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流程

一、定级 一、等级划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分为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二、定级程序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下载专区附)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有主管部门的,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对拟确定为第四级以上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请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定级注意事项 第一级信息系统: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

第二级信息系统:适用于县级某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等 第三级信息系统: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例如网上银行系统、证券集中交易系统、海关通关系统、民航离港控制系统等为三级信息系统. 第四级信息系统: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部门中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核心系统.例如电信骨干传输网、电力能量管理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铁路票客系统、列车指挥调度系统等 第五级信息系统:适用于国家特殊领域的极端重要系统。 二、备案 一、总体要求 新建第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应当在投入运行后30日内,由其运营、使用单位到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二、备案管辖 (一)管辖原则。 备案管辖分工采取级别管辖和属地管辖相结合。 (二)中央在京单位。 隶属于中央的在京单位,其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定级的信息系统,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受理备案,其他信息系统由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简称网监部门,下同)受理备案。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流程图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法规与依据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方面测评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 3、GB/T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4、GB/T 2027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 5、GB/T 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6、GB/T 20271-2006《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7、GB/T 18336-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8、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9、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0、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1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1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13、《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 1、定级原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根据等级保护相关管理文件,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定级要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受侵害的客体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操作指南和操作流程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操作流程 1信息系统定级 1.1定级工作实施范围 “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对于重要信息系统的范围规定如下: (一)电信、广电行业的公用通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等基础信息网络,经营性公众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数据中心等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 (二)铁路、银行、海关、税务、民航、电力、证券、保险、外交、科技、发展改革、国防科技、公安、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商务、水利、国土资源、能源、交通、文化、教育、统计、工商行政管理、邮政等行业、部门的生产、调度、管理、办公等重要信息系统。 (三)市(地)级以上党政机关的重要网站和办公信息系统。 (四)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 注: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可以由主管部门统一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涉密信息系统的等级确定按照国家保密局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1.2定级依据标准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文件)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文件)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试行)》(国信办【2005】25号文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文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

1.3定级工作流程 图1-1 信息系统定级工作流程 1.3.1信息系统调查 信息系统调查是通过一系列的信息系统情况调查表对信息系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数量、分布、业务类型、应用、服务范围、系统结构、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等基本情况。同时,通过信息系统调查还可以明确信息系统存在的资产价值、威胁等级、风险等级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客体、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 信息系统调查结果将作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主要依据,保证定级结果的客观、合理和准确。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送审稿)-28页精选文档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9]27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19]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19]43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之一。 与本标准相关的系列标准包括: ——GB/T 22240-201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CCCC-CCCC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DDDD-DDDD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以下简称等级测评)工作的测评过程,既适用于测评机构、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及运营使用单位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的安全测试评价,也适用于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在信息系统定级工作完成之后,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现状进行的测试评价,获取信息系统的全面保护需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71.8 信息技术词汇第8部分:安全GB 17859-201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40-201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CCCC-CCCC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DDDD-DDDD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19]43号) 3 术语和定义 GB/T 5271.8、GB 17859-2019、GB/T CCCC-CCCC和GB/T DDDD-DDDD确立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优势证据superior evidence 对单一测评项实施等级测评过程中获得的多个测评结果之间存在矛盾,且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否定与之矛盾的测评结果的,则测评结果的证明力明显大于其他测评结果的证明力的那个(些)测评结果即为优势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