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继续教育园地?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谢飞 朱忠勇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等。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 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APS患者血中检出aP 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根据一些aP 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采用心磷脂包被微孔板,建立E LIS A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P L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 L)。此外,一些aP L在体外可以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故亦可采用凝固法检测,所检测的aP L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近年来,国外对aP L和APS的研究甚多,其检测方法也逐步规范化。现主要就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历史回顾

1952年,C onley和Hartmann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中存在一种能使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的物质,当时命名为狼疮抗凝物(LA)。此后不久,人们认识到LA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LA阳性患者中约有20%~25%可出现梅毒试验假阳性(BFP2STS),已知梅毒试验检测的抗体是可以与心磷脂结合的。检测LA的磷脂依赖性试验,干扰因素甚多,不易标准化,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1983年Harris等以心磷脂为抗原,首先采用固相免疫分析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中的LA活性,并将所检测的抗体称为aC L,其敏感性高于以往的LA试验。此后,Harris 等还发现aC L还可与磷脂酰丝氨酸(PS)等其他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因此,采用外延更广的名称—抗磷脂抗体(aP L),将aC L和LA都包括在内,而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疾病则统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1]。aC L测定方法也从最早的放射免疫测定法,经不断改进,成为现在应用最广的经典aC L E LIS A法。

二、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典型的APS临床表现为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和妊娠丢失。其他较少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发性硬化样综合征,偏头痛,水痘,网状青斑,心瓣膜损害,暴发性APS(catastrophic APS)等。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β2G P1依赖性的IgG aC L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显著相关,aC L阳性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aC L阴性者的4倍[2,3]。另一方面,文献分析显示,存在aC L 将使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几率增加约2倍[4]。前瞻性研究结果也提示,aC L效价升高不仅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与认知障碍有关[5]。近年的2个报道还表明,患者移植前存在aP L是肾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对移植前aP L阳性患者进行早期抗凝干预将有助于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6,7]。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0%习惯性流产患者aC L阳性,正常分娩产妇只有不到2%检出aC L,而与APS有关的习惯性流产复发几率高达90%[8]。

1998年,第八次国际抗磷脂抗体讨论会在日本札幌召开,会后发布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初步划分标准[9]。该标准只列出了APS的典型表现,分为临床和实验室2部分,每部分各符合一项以上标准的可以确立APS的诊断。临床标准包括:一次或多次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除了表浅静脉血栓外,所有的血栓必须经影像学,多普勒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血管壁上不应存在显著的炎症表现;在第10周或10周后,一次或多次形态学正常的胎儿出现无法解释的死亡,胎儿形态正常应用超声检查或直接检查胎儿证实;第34周或34周前发生的一次或多次与严重先兆子痫、严重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有关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第10周前发生的连续3次或更多次的无法解释的自然流产,应排除母方解剖学和激素方面的异常,以及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异常。实验室标准包括:采用标准化的测定β2糖蛋白1(β2G P1)依赖性的aC L E LIS A,2次或更多次(每次间隔至少6周)检出中或高滴度的IgG和/或IgM aC L;依次根据以下ISTH指导文件(1995)中所规定的步骤和方法,2次或更多次(每次间隔至少6周)在血浆中检出LA:(1)磷脂依赖性的凝血过筛试验延长,如APTT、K CT、dRVVT、稀释的PT和T axtarin time;(2)与乏血小板正常血浆混合无法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3)补充外源磷脂可以缩短或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4)排除其他的凝血系统异常,如存在因子VIII 抑制物或肝素。

鉴于血栓和流产复发的高风险以及aP L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英国血液学会在其2000年发布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建议扩大筛查的范围:S LE、低龄(如<50岁)卒中或外周动脉栓塞患者,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妊娠丢失患者皆应该检测aP L;无明显原因的静脉血栓患者,以及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但静脉血栓反复发作的患者,

作者单位:350025福州,解放军医学检验中心

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年龄较大的动脉栓塞患者,只有过2次流产史或者有过3次或3次以上不连续流产史的患者,孕中/晚期内正常形态胎儿不明原因死亡的患者,怀疑APS的早期严重先兆子 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患者均可考虑进行aP L检测[10]。

三、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1.检测原理:当前,检测aC L多采用E LIS A法。早期研究人员即发现,aC L E LIS A采用牛血清作为封闭液和稀释液时,可以更好地诊断APS,这个谜团直到1990年才解开。这一年,多个研究小组同时发现,APS患者的aC L与心磷脂的结合需要血清中一种磷脂结合蛋白2β2糖蛋白1(β2G P1)参与,而牛血清中恰恰含有β2G P1[1]。Matsuura还发现,自身免

疫性疾病(如S LE)aC L与包被心磷脂的结合可以因β2G P1的存在而增强,即称其为β2G P1依赖性aC L;相反,梅毒患者血清中的aC L与心磷脂的结合却可被β2G P1抑制,因此又将这些aC L称为非β2G P1依赖性aC L[11]。目前认为APS与β2G P1依赖性aC L有关,而与非β2G P1依赖性aC L无关。根据这些发现,一些研究者在心磷脂包被抗原和/或稀释液/包被液中添加外源β2G P1,以提高aC LE LIS 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经典的aC LE LIS A所采用的试剂以及所检测的血清标本中含有β2G P1,因而可检测β2G P1依赖性的aC L。

β

2

G P1、磷脂及aC L之间的关系目前存在3种假说:一种可能是β2G P1与磷脂结合后,发生构象改变,暴露出隐藏(aC L识别)的抗原表位;另一种可能是aC L本身亲和力较低,β2G P1或其他aC L靶蛋白与带负电荷表面(如心磷脂等带负电荷磷脂或一些E LIS A板)结合后,使得抗原位点浓集,促进aC L与高密度靶抗原稳定结合;还有一种解释是,包被的心磷脂暴露空气后迅速氧化,其降解产物与蛋白(BS A和

β

2

G P1等)交联形成了新的表位,而部分aC L则是由磷脂氧化降解产物与蛋白交联后形成的新抗原表位诱导产生的。这些假说都有实验证据支持,相互之间并不完全排斥,这可能反映了aC L的异质性[10,12]。

2.aC L E LIS A标准化:自aC L E LIS A问世以来,许多实验室和厂商根据该原理创立了自己的方法。多数方法都在经典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改良,试剂和微孔板的选用往往各不相同,这使得各实验室测定结果很难相互比较。1995年发表的1份多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市售的aC LE LIS A试剂盒IgG aC L和IgM aC L测定的符合率分别只有59%和51%[13]。最近,由24个欧洲实验室参与的多中心调查中,只有6个实验室10个血清样品IgG aC L测定值相互间完全一致[14]。这表明,aC L E LIS A方法亟待标准化。

aC LE LIS A标准化工作,始于1986年的第一次国际aC L 标准化讨论会,到目前为止,已举行4次。在第一次会议上, Harris博士提出的G P L(G phospholipid units)和MP L(M phospholipid units)分别被确定作为IgG aC L和IgM aC L的定量单位。同时,Harris博士实验室制备的标准品被分发至各实验室,以协助建立aC L测定方法。第二次aC L国际标准化讨论会则确定采用Harris博士提出的aC L半定量表示方法,即根据aC L测定绝对值,将aC L划分为强、中度、弱阳性和阴性4个档次,这样可以使各实验室之间的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目前Harris博士所在实验室制备的aC L E LIS A标准品(Harris′s standard,哈氏标准品)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实验室和试剂生产商所采用,成为aC L E LIS A的“金标准”。在一次多中心问卷调查中,30个欧洲中心实验室中有26个采用哈氏标准[13]。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该标准品出售。但是,有一些试剂盒和实验室采用(对哈氏标准品定标的)二级乃至多级标准品,或者采用其他标准品,导致其标准曲线的斜率和哈氏标准品显著不同,这是实验室间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4次国际aC L标准化讨论会工作卓有成效,但目前相关的官方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等)还没有推出aC LE LIS A标准。美国及欧洲的一些组织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的工作,如美国病理医师学会(C AP)要求美国国内实验室参加aC L测定室间质控,作为实验室认证依据。由欧洲13个国家的实验室参与的“欧洲抗磷脂抗体论坛”,正委托T incani教授牵头实施aC LE LIS A标准化工作。我们认为,在权威标准出台前,有关a心磷脂和aC L E LIS A的研究报道,应在文中详细描述aC L E LIS A技术细节,包括微孔板,包被抗原,缓冲液,封闭液,外源添加物等,以使不同的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可比较性。同时,我国国内aC L E LIS A的标准化工作也应该尽早开始,以纠正目前国内aC L E LIS A应用和研究的混乱局面。

3.磷脂aC L EIS A的替代试验:经典aC L E LIS A方法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正常人、感染性疾病(如梅毒,Q热和AI DS)患者和一些药物(如氯丙嗪)使用者偶可检出aC L。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磷脂酰丝氨酸,带负电荷磷脂复合物或β2G P1作为包被抗原以替代传统的心磷脂。这些新方法中,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好的有以混合磷脂为包被抗原的APh L E LIS A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测定aC L和抗PS 抗体的aC L/aPS FACS 试剂盒和抗β2G P1抗体测定法。前二者均由Harris博士所在Louisville AP L诊断公司开发,并获FDA批准用于体外诊断。1996年9月,第4次aC L国际标准化讨论会对这些新方法和经典aC LE LIS A法的诊断效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所比较的方法均有较高的敏感性(90%~100%),但特异性则相差较大。APh L E LIS A试剂盒特异性可达100%,抗β2G P1抗体测定试剂盒和aC L/aPS FACS 次之,而经典aC LE LIS A法则特异性较差[15]。Merkel等对438个结缔组织病患者,33个APS患者和200个正常人分别采用经典aC L E LIS A法和APh L E LIS 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APh L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19%和9915%[16]。Abreu等对54个APS患者和184个非APS患者进行了检测,经典aC L E LIS A法、抗β2G P1抗体和APh L E LIS A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60%,74%/82%和98%/ 9919%[17]。在另一个比较研究中,APh L E LIS A的特异性为

9613%,显著高于经典aC LE LIS A 法(73%)和抗β2G P1抗体(70%)[18]。这些都表明APh L E LIS A 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

均较好的APS 诊断试剂盒,可以代替aC LE LIS A 用于APS 的一线筛查[18]。

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实验室诊断策略

多数APS 患者aC L 和LA 同时阳性,但仍有10%~16%的APS 患者只检出LA ,另有25%只有a 心磷脂阳性[1]。

1999年发布的APS 初步划分标准(札幌标准),确定将aC LE LIS A 和LA 测定作为aP L 的检测试验[9]。根据该标准,

如果患者有APS 典型症状,且LA 阳性或者IgG aC L 中度/强阳性,可确立APS 的诊断。但在更多情况下,APS 的界定相当困难,例如:患者APS 临床表现典型,但aC L 弱阳性或LA 阴性;或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血小板减少,网状青斑,但LA 或aC L 阳性。此时,采用APh L E LIS A 和抗β2G P1抗体将有助于APS 的正确诊断。最近,Harris 博士和Pierangeli 博士针对临床表现提示APS 的情况,推荐采用以下实验室诊断策略(图1)[18]

图1 APS 实验室诊断策略(Harris 博士惠许引用)

参考文献

1Pierangeli SS ,G haravi AE ,Harris E N.T esting for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problems and s olutions.Clin Obstet G ynecol ,2001,44:48257.

2Brey R L ,Abbott RD ,Curb JD ,et al.beta (22G lycoprotein 12dependent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my ocardial in farction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S troke ,2001,32:170121706.3Tuhrim S ,Rand J H ,Wu XX ,et al.E levate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titer is a stroke risk factor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independent of is otype or degree of positivity.S troke ,1999,30:156121565.

4W ahl DG,G uillemin F ,de 2M aistre E ,et al.M eta 2analysis of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individuals with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without underlying autoimmune disease or previous thrombosis.Lupus ,1998,7:15222.

5Z ielinska J ,Ryglewicz D ,W ierzchowska E ,et al.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Neurol Res ,1999,21:6532657.6Vaidya S ,Sellers R ,K imball P ,et al.Frequency ,potential risk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end 2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a multicenter study.T ransplantation ,2000,69:134821352.7W agenknecht DR ,Fastenau DR ,T orry R J ,et al.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re a risk factor for early renal allograft failure :is olation of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from a thrombosed renal allograft.T ransplant Proc ,1999,31:2852288.

8Lockshin M D.Pregnancy loss in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Thromb Haem ost ,1999,82:6412648.9W ils on W A ,G haravi AE ,K oike T ,et al.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definit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w orkshop.Arthritis Rheum.1999,42:130921311.

10G reaves M ,C ohen H ,M acH in S J ,et al.G uidelines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Br J Haematol ,2000,109:7042715.

11M atsuura E ,Igarashi Y,Fujim oto M ,et al.Anticardiolipin cofactor (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426253.html,ncet ,1990,336:1772178.

12H orkko S ,Olee T ,M o L ,et al.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the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recognize epitopes in both beta (2)2glycoprotein 1and oxidized low 2density lipoprotein.Circulation ,2001,103:9412946.

13Reber G,Arvieux J ,C omby E ,et al.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nine

commercial kits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The W orking G roup on M ethodologies in Haem ostasis from the GEHT (G roupe d ′)E tudes surl ′Hem ostase et al Thrombose ).Thromb Haem ost ,1995,73:4442452.

14T incani A ,Balestrieri G,Allegri F ,et al.Overview on anticardiolipin

E LIS A standardization.J 2Autoimmun ,2000,15:1952197.

15Pierangeli SS ,S tewart M ,S ilva LK,et al.An antiphospholipid wet

w orkshop :7th international Sym posium on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J Rheumatol ,1998,25:1562160.

16M erkel PA ,Chang Y,Pierangeli SS ,et al.C om paris on between the

standard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test and a new phospholipid test in patients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J Rheumatol ,1999,26:5912596.

17Abreu I ,Pierangeli SS ,Harris E N.C om paris on of three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phospholipid and anti 2β22glycoprotein 1antibodies.

Lupus ,1998,7:S211.

18Harris E N ,Pierangeli SS.‘Equiv ocal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

Autoimmun ,2000,15:81285.

(收稿日期:2002205209)

(本文编辑:张莉)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史堡丛遑遁生苤查垫!!生鱼旦筮!』鲞箜§塑£h纽I基h!H幽!吐』女盟垫!!,yQ!:!£盟Q:§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是一种非 炎症性自身免疫病,l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 (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 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aPL),上述 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APS和继发性APS,继发性APS多见 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类风湿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 病(悉尼标准建议不用原发性和继发性APS这一概念,但目 前的文献多仍沿用此分类)。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APS (catastrophic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 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原发性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 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索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 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2临床表现 2.1动、静脉血栓形成: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 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 及,见表1。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 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 视网膜。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 及冠状动脉等部位。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 动脉血栓会弓l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应排除原发性APS可能。 2.2产科表现: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 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典型的 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lO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v,aCL)的滴度无关。APS 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 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即HELLP综合征。 2.3血小板减少: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 2.4APS相关的肾病:主要表现为肾动脉血栓/狭窄、肾脏缺 血坏死、肾性高血压、肾静脉的血栓、微血管的闭塞性肾病和 相关的终末期肾病统称为APS相关的肾病。 2.5其他:80%的患者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晚期出 现的临床表现,严重者需要做瓣膜置换术。此外,APS相关的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3实验室检查 3.1aPL的血清学检查 DOI:10.37601cma.J.issn.1007-7480.2011.06.012 ?407? ?诊治指南?表1AlaS血栓的临床表现 3.1.1狼疮抗凝物(LA):LA是一种lgG/IgM型免疫球蛋白。作用于凝血酶原复合物(Xa、Va、Ca2+及磷脂)以及Tenase复合体(因子IXa、Via、Caz+及磷脂),在体外能延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的时间。因此检测LA是一种功能试验,有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I')、白陶土凝集时间 (KCT)和蛇毒试验,其中以KCT和蛇毒试验较敏感。3.1.2acL:目前标准化的榆测方法是以心磷脂为抗原的间 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国际上对I如和I州型的aCL的检测结果的表述单位为GPL(1斗咖l纯化的IgG型aCL的结合抗原活性)和MPL(1¨加nl纯化的IgM型aCL的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疾病,他们也有很多学名,也许我们看到这样的病知道他是什么症状,但是让你叫出他的学名,估计没多少人能叫出来。还有些人去药店买药,医师问他需要什么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要买什么药,说不出具体药的名称,所以呢,只好跟医师说了发病的症状,医师就根据他所说的症状给他开了药。那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怎么治? 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怎么治?经调查,知道这个学名的人寥寥无几,也没多少人关注这个,但是他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医学界给出我们这样的概念,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怎么治?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从上述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了,那么怎么治呢?下面我们详细介绍: 1.西医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血栓形成包括抗血小板、抗凝、促纤溶等。 (1)抗血栓形成治疗:急性期为阻断血栓形成可用肝素治疗。对有动静脉血栓者可口服抗凝剂对已用足量华法林抗凝仍有反复血栓形成者可皮下注射足量肝素,2次/d,使PTT 延长至正常值的1.5~2倍,或采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激素、肝素和华法林抗凝联合治疗。 (2)针对流产治疗:每天小剂量阿司匹林(60~80mg)口服和肝素5000~10000单位皮下注射,2次/d可使APS中的妊娠得以改善。为防止长期肝素治疗所致的骨质疏松,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对肝素无效或副作用明显者, 可每月按0.4g/(kg?d)静脉滴注γ球蛋白4~5天,同时口服小 剂量阿司匹林;泼尼松20~60mg/d加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成功地 防止流产但只是在其他治疗失败时用。长期大剂量激素对妊娠、胎儿不利。流产一旦确诊为APS所致后以小量阿司匹林,疗效明显。 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是辨证论治, 分型治疗。常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三型。分别应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和温经补肾活血化瘀法

Binswanger病人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第40卷 第4期 2004年12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QIN G DAO UNIV ERSITATIS Vol.40,No.4December 2004 [收稿日期]2003211213; [修订日期]2004205230[作者简介]赵青菊(19652),女,硕士,主治医师。 Binswanger 病人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赵青菊1,谭 兰2 (1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 2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①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 )与Binswanger 病(BD )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EL ISA 法检测39 例BD 病人及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CA 表达及血脂含量。③结果 BD 组ACA 阳性率为41.03%,对照组ACA 阳性率为13.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5.11,P <0.01)。进展期BD 病人ACA 阳性率高于稳定期(P = 0.009)。血清ACA 水平与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 =0.994,P <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 2Ⅰ呈负相关(r =-0.874、-0.987,P <0.01)。④结论 ACA 可能是BD 的一个危险因素,ACA 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参与 了BD 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抗体,抗心脂;痴呆;Binswanger 病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4488(2004)0420353203 DETECTION OF ANTICAR DIOLIPIN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BIN SWANGER πS DISEASE ZHA O Qi ng 2j u ,TA N L an (Liaocheng People πs Hospital ,Liaocheng 252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ACA )and Binswanger πs disease (BD ).  Methods ACA expression and blood lipid were detected by EL ISA in the serum of 39BD patients and 36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ACA in the BD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41.03%and 13.89%,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 2 cant (χ2=15.11,P <0.01).The positive rate of ACA was higher in BD patients at advancing stage than at stable stage (P =0.009).Serum ACA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G (r =0.994,P <0.01),while negatively with HDL and APoA 2I (r =-0.874,-0.987;P <0.01). Conclusion ACA may be a risk factor for BD ,and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D ,probably by influencing lipid metabolism. KEY WOR DS  antibodies ,anticardiolipin ;dementia ;Binswanger πs disease 抗心磷脂抗体(ACA )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1,作用于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膜及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2,导致脑血管病发生。本研究探讨ACA 与Binswanger 病(BD )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BD 病人39例,为1999年12月~2001年10 月间青岛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24 例,女15例;年龄68~90岁,平均(80.5±5.1)岁。所有病人均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 )、Hanchinski 评分量表检查,符合美国精神病协会及Bennett 等3提出的BD 诊断标准。其中稳定期(3个月内临床表现无变化,CT 示双侧白质病变面积无变化)17例,进展期(3个月内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CT 检查示双侧白质病变面积增大)22例。选择 同期健康查体者36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4 例;年龄65~89岁,平均(78.3±4.9)岁,经检查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 >0.05)。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mL , 分离血清,-20℃低温保存待测。1.2.2 ACA 测定 采用EL ISA 法,试剂盒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中心实验室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全自动酶标免疫组化仪为北京斑柏斯公司提供,每份血清标本皆设复孔,于酶标比色计测波长450nm 处的吸光度值(A 值)。以A 值≥阴性对照孔均数2倍为阳性。 1.2.3 血脂测定 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高密度脂蛋白(HDL )测定采用酶法,载脂蛋白A 2I (APoA 2I )、载脂蛋白B (APoB )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2 结 果 2.1 两组ACA 阳性率比较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标准

抗磷脂综合征最新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1.血管栓塞:至少有一次经影像学、超声多普勒或组织学证实的任何脏器或器官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形成发作 2.怀孕异常 (1)至少1次不能解释的孕10周或10周以上的胎儿死亡,或 (2)至少1次因先兆子痫、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孕34周或34周以上的早产(新生儿形态正常),或 (3)3次或3次以上的孕10周前自发流产 实验室标准 1.抗心磷脂抗体:2次中高滴度的IgG或/和IgM型抗体阳性(间隔至少12周) 2.狼疮抗凝物:2次阳性(间隔至少12周) 3.抗β2GPI抗体:2次高滴度IgM或IgG型抗体阳性(间隔至少12周) 至少1条临床标准和至少1条实验室标准即可确诊 附原文: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PS Clinical criteria 1.Vascular thrombosis:At least one episode of arterial, venous, or small-vessel thrombosis in any tissue or organ confirmed by imaging, Doppler ultrasound, or histopathology 2.Pregnancy morbidity (1)At least one unexplained fetal death at or beyond 10 wk, or (2)At least one premature birth of morphologically normal neonate at or beyond 34 wk due to preeclampsia, eclampsia, or severe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or (3)Three or more spontaneous pregnancy losses before 10 wk of gestation Laboratory criteria 1.Anticardiolipin antibodies: medium- or high-titer IgG and/or IgM on two occasions at least 12 wk apart 2.Lupus anticoagulant: on two occasions at least 12 wk apart 3.Detection of anti-β2GPI antibodies: high-titer IgM or IgG on two occasions at least 12 wk apart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继续教育园地?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 谢飞 朱忠勇 磷脂是指分子中含有醇,脂肪酸和磷酸基团的一类化合物。人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含有甘油醇的甘油磷脂,包括心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固醇,磷脂酰乙醇胺等。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 L)是一族针对带负电荷磷脂或带负电荷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异质性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动脉血栓,静脉血栓以及妊娠丢失。APS患者血中检出aP L是确立APS诊断的必要条件。根据一些aP L可以识别磷脂或磷脂与蛋白复合物的特性,采用心磷脂包被微孔板,建立E LIS A检测方法,所检测的aP L称为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 L)。此外,一些aP L在体外可以使磷脂依赖的凝血试验时间延长,故亦可采用凝固法检测,所检测的aP L称为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近年来,国外对aP L和APS的研究甚多,其检测方法也逐步规范化。现主要就抗心磷脂抗体检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历史回顾 1952年,C onley和Hartmann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S LE)患者血中存在一种能使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的物质,当时命名为狼疮抗凝物(LA)。此后不久,人们认识到LA 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与磷脂结合的自身抗体。LA阳性患者中约有20%~25%可出现梅毒试验假阳性(BFP2STS),已知梅毒试验检测的抗体是可以与心磷脂结合的。检测LA的磷脂依赖性试验,干扰因素甚多,不易标准化,重复性和敏感性较差。1983年Harris等以心磷脂为抗原,首先采用固相免疫分析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中的LA活性,并将所检测的抗体称为aC L,其敏感性高于以往的LA试验。此后,Harris 等还发现aC L还可与磷脂酰丝氨酸(PS)等其他带负电荷的磷脂结合,因此,采用外延更广的名称—抗磷脂抗体(aP L),将aC L和LA都包括在内,而与抗磷脂抗体有关的疾病则统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1]。aC L测定方法也从最早的放射免疫测定法,经不断改进,成为现在应用最广的经典aC L E LIS A法。 二、抗磷脂抗体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典型的APS临床表现为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和妊娠丢失。其他较少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发性硬化样综合征,偏头痛,水痘,网状青斑,心瓣膜损害,暴发性APS(catastrophic APS)等。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β2G P1依赖性的IgG aC L升高与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显著相关,aC L阳性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aC L阴性者的4倍[2,3]。另一方面,文献分析显示,存在aC L 将使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几率增加约2倍[4]。前瞻性研究结果也提示,aC L效价升高不仅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还与认知障碍有关[5]。近年的2个报道还表明,患者移植前存在aP L是肾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对移植前aP L阳性患者进行早期抗凝干预将有助于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6,7]。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0%习惯性流产患者aC L阳性,正常分娩产妇只有不到2%检出aC L,而与APS有关的习惯性流产复发几率高达90%[8]。 1998年,第八次国际抗磷脂抗体讨论会在日本札幌召开,会后发布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初步划分标准[9]。该标准只列出了APS的典型表现,分为临床和实验室2部分,每部分各符合一项以上标准的可以确立APS的诊断。临床标准包括:一次或多次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除了表浅静脉血栓外,所有的血栓必须经影像学,多普勒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血管壁上不应存在显著的炎症表现;在第10周或10周后,一次或多次形态学正常的胎儿出现无法解释的死亡,胎儿形态正常应用超声检查或直接检查胎儿证实;第34周或34周前发生的一次或多次与严重先兆子痫、严重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有关的形态学正常的新生儿早产;第10周前发生的连续3次或更多次的无法解释的自然流产,应排除母方解剖学和激素方面的异常,以及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异常。实验室标准包括:采用标准化的测定β2糖蛋白1(β2G P1)依赖性的aC L E LIS A,2次或更多次(每次间隔至少6周)检出中或高滴度的IgG和/或IgM aC L;依次根据以下ISTH指导文件(1995)中所规定的步骤和方法,2次或更多次(每次间隔至少6周)在血浆中检出LA:(1)磷脂依赖性的凝血过筛试验延长,如APTT、K CT、dRVVT、稀释的PT和T axtarin time;(2)与乏血小板正常血浆混合无法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3)补充外源磷脂可以缩短或纠正以上延长的时间;(4)排除其他的凝血系统异常,如存在因子VIII 抑制物或肝素。 鉴于血栓和流产复发的高风险以及aP L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英国血液学会在其2000年发布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疗指南中,建议扩大筛查的范围:S LE、低龄(如<50岁)卒中或外周动脉栓塞患者,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妊娠丢失患者皆应该检测aP L;无明显原因的静脉血栓患者,以及虽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但静脉血栓反复发作的患者, 作者单位:350025福州,解放军医学检验中心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可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SAPS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P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病比率为1:9,女性中位年龄为30岁。 【临床表现】 一、动、静脉血栓形成 APS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一或多个血管累及(见表1)。APS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血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视网膜。动脉血栓多见于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及冠状动脉等部位。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部水肿,肢体动脉血栓会引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应排除PAPS可能。 二、产科 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胎。典型的APS流产常发生于妊娠10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抗心磷脂抗体(aCL)的滴度无关。APS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亦可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即HELLP(Hemolysis,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nd Low platelets)综合症。 三、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APS的另一重要表现。 四、其他 80%的病人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需要做瓣膜置换术。此外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表1 APS的血栓临床表现 累及血管临床表现 静脉 肢体深静脉血栓 脑中枢静脉窦血栓 肝脏 小静脉肝肿大;转氨酶升高 大静脉Budd-Chiari综合征 肾脏肾静脉血栓 肾上腺中央静脉血栓;出血、梗死,Addison’s病 肺肺血管栓塞;毛细血管炎;肺出血;肺动脉高压大静脉上/下腔静脉综合征

欧蒙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方案完整版

欧蒙抗心磷脂抗体L g G 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方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 【通用名称】Anti-CardiolipinELISA(lgG) 【包装规格】 【预期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或半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抗心磷脂抗体lgG。 适应症:抗磷脂综合症 临床意义:与抗心磷脂抗体相关的临床并发症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症: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到大脑血栓形成等各种症状)、骨坏死的早期体征、肺高压。 抗心磷脂抗体见于50%的系统性红白狼疮患者和约5-40%的其他系统自身免疫异常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症、夏普综合症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有发展为静脉和动脉血栓的危险(高浓度抗心磷脂抗体的患者发病风险约为80%)。 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期患者经常可检抗心磷脂抗体,与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征状无关。但系统性红白狼疮患者更容易出现孕期并发症(达77%),可能的原因包括静脉血栓形成所致子宫内梗死。 心肌或大脑死后检测出高浓度的抗心磷脂抗体预示出现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率增高,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可有lgA、lgG或lgM亚型,诊断价值最高的是高浓度的lgG抗体,但很多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lgA和lgM型抗心磷脂抗体。才外,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M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引起,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等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根据有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将APS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econd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SAPS)。SAPS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可以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制性脊柱炎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还有一种较少见的APS,称为暴发性抗磷脂综合征(catastrophic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CAPS),在APS中的发病率低于1%,常在短期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于50%。 一、诊断: 1、病史: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妊娠中、晚期原因不明的胎死宫内,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自身免疫疾病或胶原病,自身抗体阳性等。当存在以上情况上应怀疑是否存在APS。 2、诊断标准:血管内血栓形成和产科不良结局中具有任何一项和实验检测见狼疮抗凝物质及中到强滴度的抗心脂抗体IgG或IgM。 血管内血栓形成指任何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不明原因的静脉、动脉或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产科不良结局是指孕10周后的≥1次原因不明的胎儿流失、孕10周后的≥3次复发性流产或孕34周前因重度子痫前期或胎盘功能低下而引起的早产。 实验检测需间隔6周的两次结果相同。 二、治疗: 妊娠期间的APS患者需在产科、风湿免疫科医师的共同管理下,严密随诊母体病情变化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加强监护。在孕28周之前至少每月复查一次,孕28周至36周至少每2周复查一次,36周之后每周复查,每次产检常规监测患者血压、体重、尿蛋白。治疗主要以防止血栓形成,对症处理为主,主要措施包括抗凝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 1、抗凝治疗:对出现血栓而血小板< 100 ×109/L,患者抗凝治疗应慎重。血小板< 50 ×109/L 的患者禁用抗凝治疗,可以应用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血小板上升后再予抗凝治疗。 (1)阿司匹林:对APA阳性,既往有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的孕妇,于妊娠12周以后

2020年专家共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完整版)

2020年专家共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完整版) 共识要点 ●对于可疑APS 患者,建议同时检测LA、aCL 和anti-β2 GP ⅠAb,以确定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aPLs ,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高滴度aPLs,以及LA、aCL、anti-β2 GP ⅠAb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主要因素。LA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APS 诊断和风险评估。 ●APS 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高风险的aPLs 谱;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OAPS 患者,建议每天应用LDA 50~100 mg 并维持整个妊娠期。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风险aPLs 谱的OAPS,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用羟氯喹。

●对于OAPS 患者,在继续应用LDA 的基础上,妊娠后加用LMWH。LMWH 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在妊娠前开始使用LDA 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 mg/d)或同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NOAPS,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aPLs 谱、伴有SLE、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LDA 或联合使用LWMH。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OAPS 患者,妊娠期aPLs 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LMWH 应在手术前至少12 h 暂停,并在穿刺后6~12 h 后恢复,以减少出血风险。 ●OAPS 并非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 周计划分娩。如果合并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的临床表现,应根据产科指征处理。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是以血栓形成和/ 或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及实

抗磷脂综合征诊断标准

抗最新标准 标准 1.血管栓塞:至少有一次经影像学、超声多普勒或组织学证实的任何脏器或器官的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形成发作 2.怀孕异常 (1)至少1次不能解释的孕10周或10周以上的胎儿死亡,或 (2)至少1次因先兆子痫、子痫或严重胎盘功能不全导致孕34周或34周以上的早产(新生儿形态正常),或 (3)3次或3次以上的孕10周前自发流产 实验室标准 1.抗心磷脂抗体:2次中高滴度的IgG或/和IgM型抗体阳性(间隔至少12周) 2.狼疮抗凝物:2次阳性(间隔至少12周) 3.抗β2GPI抗体:2次高滴度IgM或IgG型抗体阳性(间隔至少12周) 至少1条临床标准和至少1条实验室标准即可确诊 附原文: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PS Clinical criteria 1.Vascular thrombosis:At least one episode of arterial, venous, or small-vessel thrombosis in any tissue or organ confirmed by imaging, Doppler ultrasound, or histopathology 2.Pregnancy morbidity (1)At least one unexplained fetal death at or beyond 10 wk, or (2)At least one premature birth of morphologically normal neonate at or beyond 34 wk due to preeclampsia, eclampsia, or severe placental insufficiency, or (3)Three or more spontaneous pregnancy losses before 10 wk of gestation

欧蒙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方案

精心整理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 【通用名称】Anti-Cardiolipin ELISA(lgG) 【包装规格】 血小 、 (类风 子宫内梗死。 心肌或大脑死后检测出高浓度的抗心磷脂抗体预示出现其他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率增高,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可有lgA、lgG或lgM亚型,诊断价值最高的是高浓度的lgG抗体,但很多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lgA和lgM型抗心磷脂抗体。才外,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M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检验原理】试剂盒中每个微孔板条有8个可拆分的包被有心磷脂的微孔。第一次温育时,稀释后的样本在微孔中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抗心磷脂抗体识别抗原需要血浆蛋白(β2-糖蛋白1)作为辅助因子,为此,反应体系必含有这一辅助因子,如果样本阳性,特异性lgG(包括lgA和lgM)与抗原相结合,为了检测结合的抗体,可加入发生颜色反应的酶标抗人lgG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 【主要组成成分】

1、不同批号试剂盒内的酶结合物、样本缓冲液、清洗缓冲液、色原/底物液和终止液可互换。【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保存,不要冰冻。未开封前,除非特别说明,试剂盒中各成分自生产之日起可稳定1年。 14 2 3 样本 稳定性 注意: 注意:所有试剂在使用前均在室温(18-25度)平衡30分钟。从第一次使用起,实际在2-8℃保存并无污染的情况下,可稳定至所标示的有效期。 -抗原包被微孔:直接使用,在外包装密封线咬合部的上段剪开保护袋,为防止板条受潮,只有当微孔板平衡到室温后才可以打开包装。剩余的孔应立即放回保护袋并封好(保存干燥剂)、从第一次打开保护带起,抗原包被的微孔可在干燥的2-8℃的环境中至少保存4个月。 -标准品和对照血清:直接使用,使用前应充分的混匀。

抗心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ACA是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kantibodies,APA)的成份之一。APA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反应的抗体,其中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磷脂酸抗(anti-phosphatidi cacidantibody)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ntibody)等。 抗心磷脂是pangborn 1941年从牛的心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肮原性的磷脂,并加以命名,其在哺乳动 物肌中含量最高,每个心磷脂分子包含4个不饱和的脂肪酸,极易氧化。ACA是与心磷脂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磷酸二酯基团结合,但这种结合必须要有心磷脂分子中的甘油酯部分,如果以苄环取代引甘油酯部分,心磷脂的抗原性则消失。ACA分子中的脂肪酸部分为其抗原性的必需成分;ACA与其它分子中带负荷的磷酸二酯基团并不结合,而只与磷脂分子中的该成分起反应。近年Hotkko等研究发现,ACA仅与已氧化的心磷脂结合,而并不能进行氧化的还原性的心磷脂类似物结合。Koike认为心磷脂与ACA的IgG结合需ACA的辅因子β2糖蛋白I(β2-GPI)的存在。Harris建立的ACA固相放射免疫法(RLA)所检出的ACA现认为是针对心磷脂与β2-GPI的复合体该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以后经Loizou等改良成与放射免疫法效果相同而更为方便的ELISA法。由于该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定量、可检测抗体类及亚类、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定量测定ACA的世界性标准。ACA 的免疫学分型有IgG和IgA和IgM三类,ACA的发生率男女无明显差异。研究证实,许多因素与ACA产生密切相关,常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硬皮病等; (2)病毒感染:如腺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 (3)其它疾病:如支原体系统疾病等; (4)口服某些药物:如氯丙嗪、吩噻嗪等; (5)少数无明显气质性疾病的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 抗磷脂综合征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 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在同一患者可仅有上述一种表现,也可同时有多种表现。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公认的诊断标准是病人具有下列临床特点之一:全身各脏器动、静脉血栓:复发性流产;胎儿死亡以及由于胎儿宫内窘迫提前分娩致新生儿死亡;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上述临床表现同时伴有病人血清中出现APL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凝血因子(LA)。在临床上由于抗心磷脂抗体的特异性更强,与上述临床表现关系更密切,因而也称为抗心磷脂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s yndrome, ACS)。APL是一组对机体带磷脂负电荷的蛋白复合物产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机体内某些血浆蛋白如β2糖蛋白(β2-GPI)的分子上带有ACA的抗原决定簇,ACA与β2-GPI结合后能识别带负电荷的磷脂复合物,并使β2-GPI的表面结构发生变化而出现被ACA识别的表位,β2-GPI具有抑制凝血酶原、抑制二磷酸腺苷(ADP)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其表面生成凝血酶、并阻滞磷脂依赖性凝血反应,当ACA与其反应后易形成血栓。因此,当A CL结合到细胞上通过蛋白上的结合磷脂诱发促凝活性,磷脂在APS栓塞的发生机理中起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 E)中出现这种综合征时称为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而在非SLE患者中出现者称为原发性磷脂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临床表现 1、血栓形成 抗磷脂综合征中最突出表现是血栓形成,可以发生在动脉,也可在静脉。其中最常见是反复深静脉血栓、包括肾,视网膜和下腔静脉血栓,但对患者威胁更大是动脉血栓。在ACA阳性的SLE患者组织病理中发现非炎性阻塞性血管病变呈节段性,病变虽少,却很严重。心肌内动脉有纤维性血栓形成,并引起心肌梗塞,毛细血管和小动脉被纤维性物质阻塞,这些病理改变很可能都是APL抗体作用的结果。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血栓形成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均可出现血栓形成,常受累的有外周血管、脑血管及心、肺、肾等脏器的血管,血栓一般为单发。血栓的发生与血清抗磷脂抗体滴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但有时大血栓的形成常伴有抗体滴度的下降。 (1)外周血管:静脉血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及浅表静脉。下肢浅表静脉血栓形成常常表现为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动脉栓塞不常见。如果下肢动脉栓塞则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或坏疽等。 (2)中枢神经系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动脉血栓形成主要累及脑动脉,其中又以大脑中动脉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卒中,可无任何前驱症状。多数脑卒中患者可伴有心瓣膜病及皮肤的网状青斑。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显示常为原位血栓形成,而不是栓塞或出血所致。少数患者也可由心瓣膜赘生物脱落的栓子引起脑栓塞所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脑卒中常易反复发生,抗磷脂抗体的存在是诱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在第一次卒中后,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再次卒中的发生率比抗磷脂抗体阴性者要高8倍。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另一常见症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TCIA),这可能主要由小血管阻塞所致。CT扫描一般无异常发现,但磁共振成像检查可发现有小面积的T1、T2信号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其他表现还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舞蹈症、癫痫、多发性硬化性痴呆等。 (3)心脏: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受累最为常见。36%左右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48%的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心瓣膜病变。主要表现有:瓣膜小叶增厚、血栓性赘生物、二尖瓣反流和狭窄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6%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功能衰竭(主要由二尖瓣反流所致)。最近发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心瓣膜内皮细胞下层有IgG型的抗心磷脂抗体线性的沉积。这可能为解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心瓣膜病变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心脏受累的其他表现还有冠状动脉阻塞,可导致心肌梗死。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脑梗死发生率要低得多。而且抗磷脂抗体的存在也不是诱发再次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有腔内(主要为左心房和左心室)血栓,急、慢性心肌病等表现,心肌病可进一步发展引起心功能不全。 (4)肺:主要表现为肺栓塞和肺梗死。反复的血栓性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另外,还可见肺微小血栓形成和肺泡内出血等症。 (5)肾脏:肾小血管的血栓形成多见。早期损伤可无症状,一般表现为蛋白尿。中度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且可持续很长时间。也可出现肾性高血压。一般无血尿和低补体血症等。长期的肾脏损害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做肾活检才能鉴别肾脏的损伤是由狼疮性肾炎还是由血栓所引起。 (6)皮肤:网状青斑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常见的症状之一。皮肤损害的其他表现还有皮肤溃疡、红斑、疼痛性紫癜以及血性水泡等症,有时也可见有广泛的皮肤坏死(图1)。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原发性抗磷脂综合诊治指南(草案) 【概述】 抗磷脂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 疫病,临床上以动脉、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 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L),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多个共同存在。 APS 可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 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PAPS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多见于年轻人,男女发 病比率为 1: 9,女性中位年龄为 30 岁。 SAPS 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关 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此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恶性抗磷脂综合征( Catastrophic APS),表现为短期内进行性广泛血栓形成,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1、动、静脉血栓形成 APS 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种类、部位和大小,可以表现为单 一或多个血管累及(见表 1)。APS 的静脉血栓形成比动脉血栓形成多见。静脉血 栓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此外还可见于肾脏、肝脏和视网膜。动脉血栓多见于 脑部及上肢,还可累及肾脏、肠系膜及冠状动脉等部位。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可致局 部水肿,肢体动脉血栓会引起缺血性坏疽,年轻人发生中风或心肌梗死应排除 PAPS可能。 2、产科 胎盘血管的血栓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习惯性流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滞或死亡。典型的 APS 流产常发生于妊娠 10 周以后,但亦可发生得更早,这与抗心磷脂抗体( aCL)的滴度无关。 APS 孕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早期可发生先兆子痫及 HELLP 综合症 (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low platelets syndrome)。 3、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 APS 的另一重要表现。 4、其他 80%的病人有网状青斑,心脏瓣膜病变是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严重的需要做 瓣膜置换术。此外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偏头痛、舞蹈病、癫痫、格林 -巴利 综合征、一过性球麻痹等,缺血性骨坏死极少见。 累及血管表 1 APS 的血栓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静脉 肢体脑深静脉血栓脑静脉窦血栓 肝脏 小静脉 大静脉肾脏 肾上腺 肺肝肿大;转氨酶升高 Budd-Chaiari 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 中央?静脉血栓;出血、梗死, 肺血管栓塞;肺动脉高压 Addison’s病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标准操作规程(胶体金法) 1.目的: 规范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操作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原理: 斑点反应板上固相心磷脂抗原与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形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抗人IgG 单抗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圆斑点,即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结果。 3.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静脉抽血3ml,不抗凝。 (2)标本保存:2-8℃可保存3天,不易反复冻融。 (3)特殊样本:溶血,高脂血等特殊样本在检测时会使背景偏深影响结果判断,可尝试用生理盐水稀释血清样本后检测。 4. 检验方法 (1)将待测血清样本和试剂盒恢复室温; (2)取出反应板,与反应板中滴入试剂A二滴,静置,待试剂A完全吸入; (3)用吸管吸取待测血清样本,滴四滴(约150微升)于反应板孔中,静置,待血清完全吸入; (4)取下反应板上的蓝色耳盖,滴入试剂B三滴,静置,待试剂B完全吸入; (5)再滴入试剂A二滴,静置,待试剂A完全吸入,在5分钟内观察反应板孔中的现象; 5. 结果判断 (1)阳性:反应孔中显现清晰的红色质控线和红色圆斑的为阳性; (2)阴性:反应孔中只显现清晰的红色质控线为阴性; (3)无效:反应孔中未显现红色质控线,表示操作失误或试剂无效。 6. 检验结果的解释 检验结果为阳性者即为抗心磷脂抗体(AcA)检出阳性,阴性者即为抗心磷脂抗体(AcA)未检出。若检测为无效结果,则应进行重复检测,并及时与生产厂家联系。 7.注意事项 (1)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 (2)本品的检测结果仅可作为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8. 临床意义: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的一种,也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标志性抗体,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阳性意义。ACA抗体阳性或持续升高与患者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精神分裂症、衰老、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及神经系统损伤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抗磷脂综合征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ACA的检测可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疾病)、脑血管性疾病、习惯性流产及卵巢早衰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