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系统构架

负载均衡系统构架
负载均衡系统构架

负载均衡系统构架

负载均衡系统构架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共享日益广泛化,并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信息共享的依赖正逐渐增强。而作为提供信息载体的服务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平台急需合理分配访问流量来减少服务器的压力。

本文对目前的负载均衡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现有均衡算法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其不足之处。并采用LVS(Linux虚拟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的架构。采用Keepalived技术实现负载均衡的高可用性。并对LVS不同策略上实现的均衡结果进行详细的比较。最终完成对负载均衡系统的构建同时提供了详细的系统搭建步骤,为研究该方向的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负载均衡、LVS、Keepalived、高并发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简介

1.1背景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网络信息共享数据越来越大,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所需的处理能力和运算强度也越来越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花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方面的升级,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并且对于下一次升级来说,将会投入更大的成本,如何才能利用现有资源,在少量的投入下解决该问题?

针对此情况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来扩展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

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的技术就是负载均

衡(Load Balance)。

1.2负载均衡技术概述

负载均衡(又称为负载分担),英文名称为Load Balance,其

意思就是将负载(工作任务)进行平衡、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例如Web服务器通采用现有主机进行服务器集群,并把访问流量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从而减少对单一服务器的压力。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

2、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对一个网络的负载均衡应用,可以从网络的不同层次入手,具体情况要看对网络瓶颈所在之处的具体分析,网络的负载均衡可以从不同的网络层入手,总体上不外乎从传输链路聚合、采用更高层网络交换技术和设置服务器集群策略三个角度实现。

现有的均衡技术

2.1局部负载均衡技术

局部负载均衡技术就是对一个服务器群执行两种功能:

1、将对服务器发出的请求根据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分配另外一个是将损坏的服务器的工作做无缝的接替,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网站的业务不受影响。

2、能够进行无级的扩充,而不要很早就担心将来的容量不够问题。

局部负载均衡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因为负载均衡技术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局部均衡问题,但是局部负载均衡技术先天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攻克通往网站最后一段连接。

2.2全局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的近期发展产物是全局负载,它能更有效的解决网站在大范围内的负载均衡问题,同时避免因为大量的流量访问而造成网络阻塞或瘫痪。通常情况下,一个网站采用先全局均衡,然后在局部均衡的逐层均衡方式。所以全局负载均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布性:全局负载均衡技术解绝的是远距离(地理距离或拓扑距离)上的对象。

2.对等性: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处理的是具有相同内容的网站的镜像。

2.3实现负载均衡的四个方案

目前实现的负载均衡的有四个方案。不论全局或者局部均衡,但其侧重点不同。比如:HTTP重定向就适合于均不均衡技术。

1、HTTP 重定向基

2、基于 TCP层的方法

3、基于IP层的方法

4、基于DNS的方法

负载均衡

本次研究的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是指在均衡服务器群中所有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之间流量负载的应用,负载均衡技术用于提高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高可伸缩性。

3.1负载均衡算法

LVS集群属于任务级负载均衡集群, 采用集中式任务分配。负载均衡任务的分配是以连接为粒度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访问的突发性引起的负载不均问题。

LVS目前支持以下八种调度算法:

(1) 轮询算法 (RR):把新的连接请求按顺序轮流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从而实现负载均衡。该算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但不适用于每个服务器处理性能不一致的情况。

(2) 加权轮询算法 (WRR) :克服轮询算法的不足, 用相应的权值表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权值较大的服务器将被赋予更多的请求。一段时间后, 各服务器处理的请求数趋向于各自权值的比例。

(3) 目的哈希算法 (DH) :以目的地址为关键字查找一个静态hash表来获得所需的真实服务器。

(4) 源哈希算法 (SH):以源地址为关键字查找一个静态hash 表来获得所需的真实服务器。

(5) 最小连接算法 (LC):负载均衡器记录各个真实服务器的连接数。当用户请求到达时,负载均衡器把该连接请求分配到当前连接数最小的真实服务器。

(6) 加权最小连接算法(WLC):克服最小连接算法的不足, 用相应的权值表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将用户的请求分配给当前连接数

与权值之比最小的服务器。WLC是LVS缺省的负载分配算法。

(7) 基于位置的最小连接算法(LBLC):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最近使用的服务器。若该服务器是可用的且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否则用“最小连接”的原则选出一个

可用的服务器,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

(8) 带复制的基于位置的最小连接算法 (LBLCR):根据请求的目标IP地址找出该目标IP地址对应的服务器组,按“最小连接”原则从该服务器组中选出一台服务器。若服务器没有超载,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若服务器超载,则按“最小连接”原则从整个集群中选

出一台服务器,将该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组中,将请求发送到该服务器,并定期将该集合中负载最大的服务器节点剔除。

由以上分析可知,前四种调度策略属于静态调度算法,而后四种属于动态调度算法, 但它们是以最小连接算法为基础的。

3.2LVS集群的体系结构

IPVS软件实现了这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它们的原理如下:

1、Virtual Server vi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VS/NAT)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调度器重写请求报文的目标地址,根据预设的调度算法,将请求分派给后端的真实服务器;真实服务器的响应报文通过调度器时,报文的源地址被重写,再返回给客户,完成整个负载调度过程。NAT结构图如图3.3.1:

图3.3.1 NAT结构

2、Virtual Server via IP Tunneling(VS/TUN)采用NAT技术时,由于请求和响应报文都必须经过调度器地址重写,当客户请求越来越多时,调度器的处理能力将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度器把请求报文通过IP隧道转发至真实服务器,而真实服务器将响应直接返回给客户,所以调度器只处理请求报文。由于一般网络服务应答比请求报文大许多,采用 VS/TUN技术后,集群系统的最大吞吐量

可以提高10倍。TUN结构图如图3.3.2:

图3.3.2TUN结构

3、VS/DR(Virtual Server via Direct Routing)通过改写请求报文的MAC地址,将请求发送到真实服务器,而真实服务器将响应直接返回给客户。同VS/TUN技术一样,VS/DR技术可极大地提高集群系统的伸缩性。这种方法没有IP隧道的开销,对集群中的真实服务器也没有必须支持IP隧道协议的要求,但是要求调度器与真实服务器都有一块网卡连在同一物理网段上。DR结构图如图3.3.3

图3.3.3DR结构

负载均衡实现

我们采用了LVS+Keepalived 组合来实现高性能和高可负载的均衡架构。采用了如下图的均衡架构:

图4-1

4.1软件安装

1、获取LVS和Keepalived软件包

#mkdir /usr/local/src/lvs

#cd /usr/local/src/lvs

#wget

#wget

可到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本(分别为ipvsadm-1.25和keepalived-1.1.19)

2、安装LVS和Keepalived

#lsmod |grep ip_vs //查看内核是否已经安装了ip_vs,若安装了则不需要再安装

#uname -r

2.6.18-5

3.el5PAE

#ln -s

/usr/src/kernels/2.6.18-53.el5PAE-i686//usr/src/linux

#tar zxvf ipvsadm-1.24.tar.gz

#cd ipvsadm-1.24

#make && make install

#find / -name ipvsadm //查看ipvsadm的位置

#tar zxvf keepalived-1.1.15.tar.gz

#cd keepalived-1.1.15

#./configure

#make && make install

#find / -name keepalived // 查看keepalived位置

#cp /usr/local/etc/rc.d/init.d/keepalived

/etc/rc.d/init.d/

#cp /usr/local/etc/sysconfig/keepalived /etc/sysconfig/ #mkdir /etc/keepalived

#cp /usr/local/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etc/keepalived/

#cp /usr/local/sbin/keepalived /usr/sbin/

#service keepalived start|stop //做成系统启动服务方便管理.

4.2配置LVS实现负载均衡(本例:隧道模式)

1、LVS-TUN,配置LVS脚本实现负载均衡

#vi /usr/local/sbin/lvs-tun.sh //编辑lvs-tun.sh脚本文件,加入如下内容

#!/bin/sh

VIP=192.168.25.99

RIP1=192.168.25.188

RIP2=192.168.25.221

/etc/rc.d/init.d/functions

case "$1" in

start)

echo "Start Lvs of DirectorServer"

#set vip server

/sbin/ifconfig tunl0 $VIP broadcast $VIP netmask 255.255.255.255 up

/sbin/route add -host $VIP dev tunl0

#clear IPVS table

/sbin/ipvsadm -C

#set lvs

/sbin/ipvsadm -A -t $VIP:80 -s rr //rr为调度算法,可修改

/sbin/ipvsadm -a -t $VIP:80 -r $RIP1:80 -i

/sbin/ipvsadm -a -t $VIP:80 -r $RIP2:80 -i

#Run Lvs

/sbin/ipvsadm

;;

stop)

echo "Close Lvs DirectorServer "

ifconfig tunl0 down

/sbin/ipvsadm -C

;;

*)

echo "Usage: $0 {start|stop}"

exit 1

esac

2、配置Realserver脚本.

#vi /usr/local/sbin/lvs-real-tun.sh //编辑

lvs-real-tun.sh脚本文件,加入如下内容

#!/bin/sh

VIP=192.168.25.99

/etc/rc.d/init.d/functions

case "$1" in

start)

echo "tunl port starting"

/sbin/ifconfig tunl0 $VIP broadcast $VIP netmask

255.255.255.255 up

/sbin/route add -host $VIP dev tunl0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tunl0/arp_ignore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tunl0/arp_announce echo "1"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ignore

echo "2"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sysctl -p

;;

stop)

echo "tunl port closing"

ifconfig tunl0 down

echo "0" > /proc/sys/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

*)

echo "Usege: $0 {start|stop}"

exit 1

esac

3、启动DR上的lvs-tun脚本和realserver上的lvs-real-tun 脚本

#./usr/local/sbin/lvs-tun.sh start // DR

------------最新【精品】范文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架构选型关注点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架构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的利器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内容缓存系统(CDN)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SLB) DNS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最初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DNS轮询)

优点 ?基本上无成本,因为往往域名注册商的这种解析都是免费的; ?部署方便,除了网络拓扑的简单扩增,新增的Web服务器只要增加一个公网IP即可 缺点 ?健康检查,如果某台服务器宕机,DNS服务器是无法知晓的,仍旧会将访问分配到此服务器。修改DNS记录全部生效起码要3-4小时,甚至更久; ?分配不均,如果几台Web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不同,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但是DNS解析分配的访问却是均匀分配的。用户群的分配不均衡导致DNS解析的不均衡。?会话保持,如果是需要身份验证的网站,在不修改软件构架的情况下,这点是比较致命的,因为DNS解析无法将验证用户的访问持久分配到同一服务器。虽然有一定的本地DNS缓存,但是很难保证在用户访问期间,本地DNS不过期,而重新查询服务器并指向新的服务器,那么原服务器保存的用户信息是无法被带到新服务器的,而且可能要求被重新认证身份,来回切换时间长了各台服务器都保存有用户不同的信息,对服务器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优势 ?数据中心冗余备份 ?多站点流量优化 ?确保用户体验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的原理 DNS检查工具网上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内容缓存系统(CDN) ?内容缓存系统(CDN)之静态加速 ?内容缓存系统(CDN)之动态加速 动态加速的特点

负载均衡设备主要参数配置说明

(初稿)Radware负载均衡设备 主要参数配置说明 2007年10月 radware北京代表处

目录 一、基本配置 (3) 1.1 Tuning配置 (3) 1.2 802.1q配置 (4) 1.2 IP配置 (6) 1.3 路由配置 (7) 二、四层配置 (8) 2.1 farm 配置 (8) 2.2 servers配置 (10) 2.3 Client NAT配置 (11) 2.4 Layer 4 Policy配置 (16) 三、对服务器健康检查 (18) 3.1 基于连接的健康检查 (19) 3.2 高级健康检查 (21) 四、常用系统命令 (25)

一、基本配置 Radware负载均衡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基本配置、四层配置和对服务器健康检查配置。注:本文档内容,用红色标注的字体请关注。 1.1 Tuning配置 Rradware设备tuning table的值是设备工作的环境变量,在做完简单初始化后建议调整tuning值的大小。调整完tuning table后,强烈建议,一定要做memory check,系统提示没有内存溢出,才能重新启动设备,如果系统提示内存溢出,说明某些表的空间调大了,需要把相应的表调小,然后,在做memory check,直到没有内存溢出提示后,重启设备,使配置生效。 点击service->tuning->device 配置相应的环境参数,

在做一般的配置时主要调整的参数如下:Bridge Forwarding Table、IP Forwarding Table、ARP Forwarding Table、Client Table等。 Client NAT Addresses 如果需要很多网段做Client NAT,则把Client NAT Addresses 表的值调大。一般情况下调整到5。 Request table 如果需要做基于7层的负载均衡,则把Request table 的值调大,建议调整到10000。 1.2 80 2.1q配置 主要用于打VLAN Tag Device->Vlan Tagging

软件负载均衡配置方案V1.0

在线考试系统负载均衡配置方案 目录 方案背景 (3)

运行环境要求 (3) 硬件要求 (3) 软件要求 (3) 配置方案 (4) 软硬件负载均衡比较 (7)

方案背景 在线考试系统的软件和需求分析已经结束。针对于此,给出此配置方案,硬件的要求和运行效果都将详细列明指出。 运行环境要求 数据库服务器内存要求:建议16GB以上 客户端内存要求:建议256M以上 应用服务器内存要求:建议8G以上 硬件要求 软件要求 应用服务器: ●OS: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Advance Server) ●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服务器: DBMS:SQL SERVER2008

客户端: OS: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 浏览器:IE6以上 配置方案 一台服务器: 一台服务器的情况,硬件配置: 用户同时在线数:2000-5000。最优化最稳定的范围在3500人左右。 五台服务器软件负载均衡 用户同时在线数:6000-15000。最优化最稳定的范围在7000人左右。 如果五台服务器支撑在线测试系统的运行,那么会考虑到采用apache+tomcat的方式来做负载均衡,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负载均衡说明图:

五-十台服务器硬件负载均衡

用户同时在线数:6000-40000。最优化最稳定的范围在15000-30000人左右。 如果五台以上服务器支撑在线测试系统的运行(最多十台),那么会考虑到采用硬件的方式来做负载均衡,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负载均衡说明图: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设计设计

一、用户需求 本案例公司中现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群: WEB网站服务器 4台 邮件服务器 2台 虚拟主机服务器 10台 应用服务器 2台 数据库 2台(双机+盘阵) 希望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各服务器群的流量动态负载均衡,并互为冗余备份。并要求新系统应有一定的扩展性,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负载均衡系统。 二、需求分析 我们对用户的需求可分如下几点分析和考虑: 1.新系统能动态分配各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流量;同时能互为冗余,当其中 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余服务器能即时替代工作,保证系统访问的 不中断; 2.新系统应能管理不同应用的带宽,如优先保证某些重要应用的带宽要 求,同时限定某些不必要应用的带宽,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3.新系统应能对高层应用提供安全保证,在路由器和防火墙基础上提供了 更进一步的防线; 4.新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o容量上: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系统; o应用上:如当数据访问量增大到防火墙成为瓶颈时,防火墙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又如针对链路提出新要求时关于Internet访问 链路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等。 三、解决方案 梭子鱼安全负载均衡方案总体设计 采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提供本地的服务器群负载均衡和容错,适用于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群。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带给我们的最主要功能是:

当一台服务器配置到不同的服务器群(Farm)上,就能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应用。可以对于每个服务器群设定一个IP地址,或者利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多TCP端口配置特性,配置超级服务器群(SuperFarm),统一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基于F5的负载均衡网络架构设计

基于F5的负载均衡网络架构设计 摘要 随着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诸如网银、黄金交易等互联网业务逐渐成为银行对外业务的重要渠道,为保证互联网业务的高可用性,同时优化多个运营商专线的数据传输效率,在关键对外连接区域增加链路负载均衡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 关键词:数据中心;负载均衡;高可靠性;高可用性

目录 一、概述 .............................................................................................................. - 4 - 1.1术语及定义............................................................................................................... - 4 - 二、F5负载均衡部署条件................................................................................. - 7 - 2.1技术条件................................................................................................................... - 7 - 2.2业务条件................................................................................................................... - 8 - 三、F5负载均衡部署原则................................................................................. - 9 - 3.1负载均衡系统和网络区域绑定的原则 ................................................................... - 9 - 3.2负载均衡系统安全使用原则 ................................................................................... - 9 - 3.3负载均衡系统数据流路径一致性原则 ................................................................... - 9 - 四、F5负载均衡的部署方式........................................................................... - 10 - 4.1负载均衡设备的部署结构 ..................................................................................... - 10 - 4.1.1端口互联方式............................................................................................................. - 11 - 4.1.2端口工作模式............................................................................................................. - 11 - 4.1.3VLAN分配................................................................................................................. - 11 - 4.1.4三层地址的分配......................................................................................................... - 12 - 4.1.5路由规划..................................................................................................................... - 13 - 4.1.6SNAT规划.................................................................................................................. - 15 - 4.2F5网络管理相关配置............................................................................................ - 16 - 4.3其他要求................................................................................................................. - 16 - 4.4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的选择 ................................................................................. - 16 - 4.4.1会话分配算法............................................................................................................. - 16 - 4.4.2会话保持算法............................................................................................................. - 17 - 4.5健康检查配置要求 ................................................................................................. - 17 - 4.5.1健康检查方式要求..................................................................................................... - 17 - 4.5.2健康检查的关联性要求............................................................................................. - 17 - 4.5.3其他注意事项............................................................................................................. - 18 - 五、业务互联网负载均衡部署方式 ................................................................ - 20 - 5.1广域网负载均衡设备的部署结构 ......................................................................... - 20 - 5.1.1端口互联方式............................................................................................................. - 22 - 5.1.2路由设置..................................................................................................................... - 22 - 5.2全局负载均衡算法选择 ......................................................................................... - 22 - 5.3健康检查配置要求 ................................................................................................. - 23 - 5.4网络管理相关配置 ................................................................................................. - 24 - 六、办公互联网区链路负载均衡 .................................................................... - 25 - 6.1链路负载均衡整体架构 ......................................................................................... - 25 -

网御负载均衡快速配置指南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快速安装指南 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快速安装指南 网御应用交付控制系统 快速安装指南 手册版本V1.0 产品版本V2.0 资料状态发行 版权声明 网御星云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对本手册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手册的版权归网御星云公司所有。未得到网御星云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手册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部分或全部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声明 本手册依据现有信息制作,其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网御星云公司在编写该手册的时候已尽最大努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网御星云公司不对本手册中的遗漏、不准确或错误导致的损失和损害承担责任。 副本发布声明 网御星云公司的应用交付控制产品正常运行时,包含2款GPL协议的软件(linux、zebra)。网御星云公司愿意将GPL软件提供给已经购买产品的且愿意遵守GPL协议的客户,请需要GPL软件的客户提供(1)已经购买产品的序列号,(2)有效送达GPL软件地址和联系人,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公司、电话、电子邮箱、地址、邮编等。

快速安装指南 (1) 第1章硬件安装 (2) 1.1安装前准备工作 (2) 1.1.1 安装环境要求: (2) 1.1.2 安装工具准备 (2) 1.2设备面板标识说明 (2) 1.3设备安装 (3) 1.3.1设备接口卡的安装 (3) 1.3.2将设备安装到机柜 (4) 第2章快速配置 (5) 2.1设备默认配置 (5) 2.1.1管理口的默认配置 (5) 2.1.2默认管理员用户 (5) 2.2 Web快速配置 (5) 2.2.1登录设备 (5) 2.2.2配置VLAN (6) 2.2.3配置IP地址 (7) 2.2.4配置服务器负载均衡 (8) 2.2.5配置链路负载均衡 (11) 第3章软件升级 (16) 3.1通过Web升级 (16)

铁路客票系统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精选)

铁路客票系统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项目概况: 某省铁路集团是国务院确定的512家重点国有企业和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也 是中国铁路运输业第一家企业集团,其前身是原XX铁路局。集团管辖铁路4274公 里。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建设自 1996 年启动,经历4个版本, 即适应全国统一车站售票软件的 1.0 版本,适应地区内联网售票的 2.0 版本,适 应全路联网异地售票的 3.0 版本,适应客运体制改革和收入清算需求的 4.0 版本。 客票系统 5.0 版是为适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和第六次提速客运营销的需求,以实现客票销售渠道网络化、服务手段现代化、运营管理信息化为目标而研制的。系统的 升级将使我国铁路客票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与发展。 该项目同时希望在业务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攻关中取得了较大突破和创新,成为我 国铁路客票系统的又一重大发展。 除中心点外,有多个节点需要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业务负载均衡。 客票系统 5.0 继续坚持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席位全部集中到各地区中心,以加强席位的管理和调控力度。对于车站级系统, 5.0 在保障目前车站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支持车站取消服务器,更好地适应了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 要. 网络结构: 客户需求: 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具备可扩展性、兼容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提供以列车作为客票管理线索为基础的数据中心非动态负载均衡。 客票应用服务器得到增强,应用结构更加合理;负载均衡高效合理。 由于该系统的不可间断性,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成为重点之一。

负载均衡设备内部连接应用服务器群,外部接入铁路内部大网,提供面对铁路系统的应用访问。 系统管理员能直接通过路由方式对内部应用服务器群进行管理,方便维护。 应用服务器群能通过路由方式直接访问位于负载均衡器外部的数据库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连接为长连接,且要求负载均衡设备任何时候都不中断连接。 对外提供的服务要进行基于来源地址的会话保持。 F5的解决方案: 结构采用F5 BIGIP3400LTM 双机HA冗余做服务器负载均衡。 双机采用心跳及网络方式HA,保证系统服务不中断。 采用F5特有的负载均衡算法和健康检查方法保证业务负载实时高效均衡。保证业务处理高效,有效性。 F5 负载均衡器业界唯一专有的四层ASIC芯片处理保证数据处理快速高效。 通过高级VS设置提供路由方式实现网管对内部服务器群进行直接管理维护。 通过F5灵活的TCP优化及会话保持技术满足业务应用需求。 为什么选择F5: F5 负载均衡器双机心跳线方式提供毫秒级快速切换,是诸如客票系统这样的关键业务系统所必需的。 F5 负载均衡器高性能高稳定性在中国诸多用户业务环境中得到证实。 F5 是业界唯一采用专有四层加速芯片的负载均衡厂商。 F5 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发展计划也是客户所关注的。 关键技术阐述: F5双机冗余:串口心跳线工作原理: 两台BIGIP之间通过Failover端口方式相连。切换触发信号通过串口线通知对端设备,同时,每台BIGIP通过串口心跳线监控对端设备的状态。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软路由实现双WAN口带宽叠加

软路由实现双WAN口带宽叠加 一、硬件条件 1、要实现双W AN并能实现带宽的叠加,那自然要有两个宽带了,这是必须的,至于怎么弄两个宽带,那我就不多说了,自己想办法去。 2、要有两个网卡,不必太在意是无线网卡还是有线网卡,在我的“晒晒俺的双wan”一贴中有同学提出海蜘蛛(一个软路由软件)是否支持无线网卡,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上是支持的,因为我用的就是一块INTEL 3945 无线网卡。 3、下载必要的软件,我这里就不写下载地址了,在网上连必要的软件都淘不来的,那也没必要再往下看了(没有贬低什么人的意思)。 二、言归正传 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而且基于虚拟机的话,电脑还可以在windows系统下正常做事情,并不像一些方案专门要独占一台电脑来做路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相对比较方便的添加更多的物理网卡,叠加更多的线路带宽。无线网卡就不必多说了,像萨基姆760N这种性能不错的USB网卡仅30元左右。有线网卡的话,PCI或PCI-E等等的网卡由于插槽数有限,插不了很多。如果用多口的网卡价格又贵上很多。怎么办?我们可以用USB网卡,USB2.0的百兆网卡仅20元左右,配合USB HUB或者Card Bus 转USB卡之类的,可以拓展出很多个USB口,网卡可以轻易增加很多个。然后用虚拟机桥接给虚拟网卡即可。 1、先下载软件: 虚拟机请使用V6.0以上版本,V5版本会出现海蜘蛛安装时不识别虚拟硬盘的情况。另外绿色版的VMware有可能会出现错误,譬如海蜘蛛FAQ中推荐的20MB绿盟版,添加虚拟网卡报错。 2,安装虚拟机: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负载均衡的设计与实现 在该架构中OpenFlow控制器可以获取每个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分发用户请求,最大程度地利用每台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并且可以在系统运行期间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服务器,使系统具备很高的灵活性。 1、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整体设计 负载均衡架构是在一个非结构化的网络中使用集中式的控制器实现多台服务器共同对外提供服务。OpenFlow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都连接在一个控制器上,每台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网卡连接到OpenFlow网络对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另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以便控制器通过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具体架构如图所示。 在上述负载均衡架构中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有四个,分别为: 保证网络正常的通信、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通过负载均衡算法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以转发用户请求;控制器的模块设计如图所示。 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架构可以工作在任意openflow网络中,而不是专门为某个服务器

所设计的负载均衡,控制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网络可以提供正常的数据转发服务,为了保证网络既可以为其他服务提供基础支持又保证负载均衡能够正常工作,在控制器的转发控制中有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负责负载均衡服务,第二个模块负责网络的基本通信。当一个数据包到达Openflow交换机后,如果交换机找不到可以匹配的流表项,就会向控制发送packet-in消息,控制器收到packet-in消息之后首先交给负载均衡模块,由负载均衡模块处理该消息,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 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不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不会做任何处理而是直接packet-in 消息传递给网络通信模块,以保证其它业务正常通信。如果该数据包的目的IP是负载均衡所负责的网络服务,负载均衡模块就向交换机下发流表项让交换机完成负载均衡服务。 为了有效地利用计算资源,控制器还需要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转发用户请求,因此控制器还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在此架构中每台服务器都有一块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控制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和服务器通信,利用SNMP协议获取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在此架构中就算没有和服务器相连的网卡,控制器也可以通过Openflow网络和服务器通信,本文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因为控制器直接和连接在openflow网络中的服务器通信需要交换机把所有服务器所发送的消息封装成packet-in消息发送给交换机,控制器也必须通过向交换机发送packet-out消息才能把数据发送给服务器,这样做会给交换机和控制器同时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为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必须由多条信息才能描述清楚,所以就算得到服务器的运行状态之后,也无法根据多条信息判断哪台服务器的负载最低。因此本文在控制器中运行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控制器会把服务的运行状态作为负载均衡算法的参数代入到服务器综合负载的运算中,计算出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根据综合负载得到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负载均衡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交换机分发用户的请求,用户请求的第一个数据包到达交换级之后,交换机会通过packet-in消息把数据包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中的负载均衡模块会通过SNMP协议获取所有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之后把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 2、动态负载均衡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负载均衡常用的算法有随机、轮训和最小连接数,原因是这三种算法很容易用硬件实现,这三种算法中最小连接数算法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集群中的服务器在CPU、内存、网络带宽上的配置不相同,这三个算法都不能充分地发挥服务器集群的计算能力。在openflow网络中,网络的控制层由软件制定,负载均衡算法也可以集成在控制器中,使用软件完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本文阐述的负载均衡方案中就设计了一个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计算服务器的综合负载,并返回综合负载最小的服务器。该算法可以在服务器性能差距较大的集群中充分发挥每一台服务器的计算能力,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动态反馈当前服务器负载量 主要收集每台服务器CPU和内存的使用率,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表示一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所以使用公式1把CPU和内存信息转换为服务器的负载量,其中LC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使用率,LM为第i台内存的使用率,r1和r2为权值,用于强调该服务类型对各个部分的不同影响程度,r1+r2=1,LS为计算得出的第i台服务器负载量 LS=r1LC+r2*LM 2)服务器处理能力计算; 集群中服务器的性能也可能不同,在计算服务器负载的时候还要考虑服务器的处理能力,第i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使用C(i)表示,C的计算方法如公式所示,其中P为第i台服务器CPU的个数,M为第i台服务器内存的大小,r1和r2为权值,r1+r2=1。

负载均衡技术的三种实现方法

目前,网络应用正全面向纵深发展,企业上网和政府上网初见成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网络和远程教学网络等也得到普及,各地都相继建起了教育信息网络,带动了网络应用的发展。 一个面向社会的网站,尤其是金融、电信、教育和零售等方面的网站,每天上网的用户不计其数,并且可能都同时并发访问同一个服务器或同一个文件,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信息传输阻塞现象;加上Internet线路的质量问题,也容易引起出 现数据堵塞的现象,使得人们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去访问一个站点,还可能屡次看到某个站点“服务器太忙”,或频繁遭遇系统故障。因此,如何优化信息系统的性能,以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负载均衡技术的引入 信息系统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增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必须采用多台服务器协同工作,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以满足当前业务量的需求。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会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其他的设备却没有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负载均衡的方法。 负载均衡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把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再返回给用户,使得信息系统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 对一个网络的负载均衡应用,可以从网络的不同层次入手,具体情况要看对网络瓶颈所在之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企业信息系统的负载均衡大体上都从传输链路聚合、采用更高层网络交换技术和设置服务器集群策略三个角度实现。 二、链路聚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为了支持与日俱增的高带宽应用,越来越多的PC机使用更加快速的方法连入网络。而网络中的业务量分布是不平衡的,一般表现为网络核心的业务量高,而边缘比较低,关键部门的业务量高,而普通部门低。伴随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工作组局域网的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内部对高带宽应用需求不断增大时(例如Web访问、文档传输及内部网连接),局域网核心部位的数据接口将产生瓶颈问题,因此延长了客户应用请求的响应时间。并且局域网具有分散特性,网络本身并没有针对服务器的保护措施,一个无意的动作,像不小心踢掉网线的插头,就会让服务器与网络断开。 通常,解决瓶颈问题采用的对策是提高服务器链路的容量,使其满足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以太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对于大型网络来说,采用网络系统升级技术是一种长远的、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许多企业,当需求还没有大到非得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进行升级时,使用升级的解决方案就显得有些浪费

负载均衡方案及详细配置

Apache+Tomcat+mod_jk实现负载均衡方案 一、概述: 原理图: 提高系统可用性,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对于一台服务器Down机后,可自动切换到另 最少需要两台机器,Tomcat1 和Tomcat2可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若条件允许最好是各用一台服务器。 二、详细配置步骤: 1、Apache http Server安装 32位的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64位系统的不是安装包。 64位安装配置: 以管理员身份运行cmd 执行:httpd -k install 若无法运行并提示配置错误,请先安装vcredist_x64.exe后再执行。 安装后在Testing httpd.conf...时会报错,不影响。 httpd -k start 启动Apache、httpd -k shutdown 停止Apache 、httpd -k restart重启测试Apache:

在IE中输入:127.0.0.1 打开网页显示It work就OK 2、将Mod_jk的压缩包解压,找到mod_jk.so 复制到Apache目录下modules目录下 64位的下载mod_jk1.2.30_x64.zip 32位的下载tomcat-connectors-1.2.35-windows-i386-httpd-2.0.x.zip 3、修改Apache conf目录下的httpd.conf文件 在最后增加:Include conf/extra/mod_jk.conf 4、在conf/extra 下创建mod_jk.conf文件 增加如下: #load module mod_jk.so LoadModule jk_module modules/mod_jk.so #mod_jk config #load workers JkWorkersFile conf/workers.properties #set log file JkLogFile logs/mod_jk.log #set log level JkLogLevel info #map to the status server #mount the status server JkMount /private/admin/mystatus mystatus JkMount /* balance 5.在conf目录下创建workers.properties文件 增加:worker.tomcat1 中的tomcat1和tomcat2必须和Tomcat中的配置相同。Tomcat配置下面介召 worker.list=balance,mystatus #first worker config worker.tomcat1.type=ajp13 worker.tomcat1.host=192.168.8.204 worker.tomcat1.port=8009 #Tomcat的监听端口 worker.tomcat1.lbfactor=1 worker.tomcat1.socket_timeout=30 worker.tomcat1.socket_keepalive=1 #second worker config worker.tomcat2.type=ajp13 worker.tomcat2.host=192.168.8.204 worker.tomcat2.port=8010 #Tomcat的监听端口实验是在同一机器上做的,所以两个不同

IHS多WAS集群负载均衡和会话同步架构的实现

IBM Http Server + WebSphere集群的负载均衡和会话保持 一.系统准备 服务器1:IP1 & 服务器2:IP2 OS: Linux AS 5.0 APP:IHS+W AS (V6.1) 在两台服务器上/etc/hosts文件下相互添加ip地址和主机名 p.s. 若安装W AS V6.1时安装界面无法打开,则需安装firefox浏览器先安装W AS再安装IHS。 二.系统架构 最终模式图: 因现有应用限制,现拓扑图如下

三.集群安装 1. 安装应用 服务器1作为主服务器安装Cell(含DM和websphere) 端口号: 服务器2创建单独的应用程序服务器(websphere) p.s. 为了搭建一个完整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运行环境,你至少要创建一个概要文件。该概要文件叫做缺省概要文件。缺省概要文件通常是在安装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的时候创建的。但是,你也可以在安装好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之后再另行创建概要文件。两种创建概要文件的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完成搭建一个完整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运行环境。 2.配置集群 (1)启动节点1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bin 执行 ./startNode.sh 如下: [root@us01 bin]# ./startNode.sh ADMU0116I: Tool information is being logged in file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logs/nodeagent/startServer.log ADMU0128I: Starting tool with the AppSrv01 profile ADMU3100I: Reading configuration for server: nodeagent ADMU3200I: Server launched. Waiting for initialization status. ADMU3000I: Server nodeagent open for e-business; process id is 4124 (2)启动DM /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Dmgr01/bin执行 ./startManager.sh 如下: [root@us01 bin]# ./startManager.sh ADMU0116I: Tool information is being logged in file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Dmgr01/logs/dmgr/startServer.log ADMU0128I: Starting tool with the Dmgr01 profile ADMU3100I: Reading configuration for server: dmgr ADMU3200I: Server launched. Waiting for initialization status. ADMU3000I: Server dmgr open for e-business; process id is 4338 启动DM后,可访问http://IP1:9060/admin (3)增加节点到主机中 ./addNode.sh IP1 8879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adminus51 (也可用./addNode.sh IP1 8879 系统会提示你输入DM的用户名和密码) 对这个命令的解释如下: IP1 : DM服务器的IP 8879:DM的SOAP端口号 Username:DM控制台的用户名 Password:DM控制台的密码 如下: [root@us01 bin]# ./addNode.sh 10.10.2.51 8879 -username admin -password adminus51 ADMU0116I: Tool information is being logged in file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AppSrv01/logs/addNode.log

F5负载均衡配置文档

F5配置手册 2016年12月

目录 1. 设备登录 (3) 1.1图形化界面 (3) 1.2命令行界面 (3) 2. 基础网络配置 (3) 2.1创建vlan (3) 2.2创建self ip (4) 2.3创建静态路由 (4) 3. 应用负载配置 (6) 3.1 pool配置 (6) 3.2 Virtual Server配置 (7) 4. 双机 (8) 4.1双机同步配置 (8) 4.2主备机状态切换 (9)

1.设备登录 1.1图形化界面 通过网络形式访问F5任一接口地址,或pc机直连F5的MGMT带外管理口,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s://192.168.1.245(MGMT地址在设备液晶面板查看)将进入F5的图形管理界面。该界面适合进行设备的基础以及高级调试,是管理员常用的管理界面。 默认用户名/密码:admin/admin 现密码已更改,并交由管理员妥善保管。 1.2命令行界面 通过DB9console线直连F5的console口,或通过securecrt等工具以SSH2的形式访问F5任一接口地址,将进入命令行模式。该界面适合进行底层操作系统的调试以及排错。 默认用户名/密码:root/default 现密码已更改,并交由管理员妥善保管。 2.基础网络配置 2.1创建vlan 进入“Network”-“VLANs”选项,点击“create”创建新vlan,如下图:

2.2创建self ip 进入“Network”-“self ips”进行F5设备的地址配置,点击“create”新建地址,如下图: 填写相应地址和掩码,在vlan处下拉选择之前创建好的vlan,将该地址与vlan绑定,即ip地址与接口做成了对应关系。在双机部署下,浮动地址的创建需要选择Traffice Group 中的traffice-group-1(floating ip) 点击“Finish”完成创建。 2.3创建静态路由 F5的静态路由分缺省路由和一般路由两种。任何情况下,F5部署上线都需要设置缺省路由。 缺省路由创建 首先进入“Local Traffic”-“pools”,为缺省路由创建下一条地址,点击“create”,如下图:

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配置开启步骤

L TE系统内异频负载均衡配置开启 1、打开异频切换开关 MOD ENODEBALGOSWITCH: HoAlgoSwitch=InterFreqCoverHoSwitch-1; 现网中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开关已经全部开启! 参数含义: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开关:当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开关为ON时,启动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通过异频切换保证用户业务连续性;当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开关为OFF时,关闭基于覆盖的异频切换算法。 2、打开MLB算法开关 MOD CELLALGOSWITCH: LocalCellId=XXX, MlbAlgoSwitch=InterFreqMlbSwitch-1; 一般没有大话务保障需求,现网异频负载平衡开关和异频空闲态负载平衡开关设为ON 负载平衡算法开关含义:该参数表示负载平衡算法控制开关,主要用来控制负载平衡算法的打开和关闭。包含同频、同频空闲态、异频、异频空闲态、异频盲负载、Utran系统、Utran系

统空闲态、Geran系统、Cdma系统、PRB评估值负载平衡算法开关、基于邻区负载状态的负载平衡算法开关,分别控制在负载平衡算法启动后在不同邻区间进行负载的调整。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同频负载平衡开关设为OFF之后,同频MLB功能被关掉,如果出现同频负载不平衡的情况,无法得到处理,系统过载率会上升,接入成功率和总的吞吐量会下降;该参数设为ON之后,同频MLB功能启动,在负载较高且不平衡的情况下,系统的过载率会减小,接入成功率和总的吞吐量会上升。同频空闲态负载平衡开关需要在全网中统一配置,即全开或者全关。否则,可能会导致UE频繁重选。异频负载平衡开关设为OFF之后,异频MLB功能被关掉,如果出现本小区负载较高而异频邻区负载较低能够承担更多的业务时,无法得到处理,系统过载率会上升,接入成功率和总的吞吐量会下降;该参数设为ON之后,异频MLB功能启动,在负载较高且不平衡的情况下,系统的过载率会减小,接入成功率和总的吞吐量会上升。 3、设置MLB参数 3.1 选择负载均衡触发模式 MOD CELLMLB:LOCALCELLID=XXX,MLBTRIGGERMODE=UE_NUMBER_ONLY; 含义:该参数表示触发负载平衡的模式。PRB_ONLY表示PRB负载作为负载平衡的触发原因;UE_NUMBER_ONLY表示用户数作为负载平衡的触发原因;PRB_OR_UE_NUMBER表示PRB负载和用户数这两种因素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作为负载平衡的触发原因。 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当设置为PRB模式触发时,频点间数据信道资源会更加均衡,系统吞吐率有提升。当设置为用户数模式触发时,能够改善数据等待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触发模式主要有三种:1、PRB_ONLY(PRB模式触发) 2、UE_NUMBER_ONLY(用户数模式触发)3、PRB_OR_UE_NUMBER(PRB模式或用户数模式触发) 3.2 修改对应触发模式的触发参数 3.2.1 PRB模式触发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