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降解的方法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降解的方法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降解的方法

天津农学院

研究生课程考试卷

姓名、学号:张媛媛1209084013 年级、专业: 12级水产养殖专业

课程名称:研究生班讨论

授课学时学分: 40课时2学分

考试成绩:

授课或主讲教师签字:

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降解的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工业污染排放、种植业面源污染排放、畜禽业养殖污水排放、水产养殖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等引起的水体氨氮污染和亚硝酸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不仅会引起水体中藻类及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中溶解氧的大量消耗,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造成生态破坏和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水体中存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养殖的水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影响了水产品的品质,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推广,氨氮污染治理的需求日益突出。因此,氨氮污染对水产品的影响以及相应污染的治理对策的研究,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的热点。

1.氨氮、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1)不合理投饲。驯化养鱼时,投喂的颗粒饲料含蛋白较高,有一些蛋白是鱼类无法利用的,这些蛋白要排泄到水中;投喂方法不当,造成鱼类吃得过饱,有一些饲料来不及消化就排泄到水中;饲料直接落入水中,还有一些残饵,在水中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和有毒物质,再经过亚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的作用很快转化为亚硝酸,亚硝酸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亚硝酸盐。

(2)不合理施肥。仍然采用投饲和施肥相结合的方法养鱼,大量长期使用N肥。(3)池底淤泥。长时间不清除池底淤泥,池底养殖密度过大,易造成水底缺氧,含氮有机物分解,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分别以铵、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形态存在在水体中,俗称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1]。

亚硝酸盐是氮素在自然界循环过程中的产物之一。水体中含氮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有:有机氮和氨态氮(NH3-N)。氨化作用即由氨化细菌或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化合物,氨态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氮,这是一个耗氧、耗碱度的过程,亚硝态氮是其中不稳定的中间形式,对养殖生物具有很强的毒性。溶氧充足时,经硝化作用可转化为无毒的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则经反硝化作用,又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氨氮。从氨态氮转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①2NH4++3O2→2NO2-+4H++2H2O+能量

②2NO2-+O2→2NO3-+能量

反应①在反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反应②在硝化杆菌的作用下进行,二者统称为硝化细菌,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低于20℃,氨氮的去除能力逐渐下降,低于15℃,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低于5℃硝化反应几乎停止[2]。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中水中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硝酸的问题最为突出[3]。

2.氨氮、亚硝酸盐的危害

2.1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生化指标与生长状况,严重时可导致养殖生物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般比较认同的解释是认为高浓度的氨氮会取代生物体内的钾离子,影响神经,引起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结合活性明显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流入过量的钙离子并引起细胞死亡[4]。

2.2亚硝酸盐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有报道说,亚硝酸盐中毒后,血液的携带氧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池水中的溶氧并不低,而只是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后,养殖对象比较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的症状。例如虾类,常在池底死亡,死亡后又无明显症状,即大家统称的“死底症”、“偷死症”、“冒底”。尤其在脱壳时,大批虾由于“缺氧”造成脱壳不遂而死亡。如果搬起料台后,或把虾起水或集中后,虾体很快就会变白而死亡。亚硝酸盐中毒的对虾外表症状有黑鳃、黄鳃、肝胰脏模糊不清晰,解剖后显微镜观察,鳃丝肿胀充水,甚至糜烂粘有污物,肠道充血发炎,肝胰脏空泡甚至糜烂。

鱼类亚硝酸盐中毒分为两种:

①慢性中毒:症状不明显,一般肉眼很难看出,但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活。中毒较深的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这为池溏的整体症状,只要细心观察,同样可以发现,见人回避反应缓慢。只要水体转好,该症状会逐步消失,但如果不及时调节水质,就会严重影响成活率,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病害侵入时,会造成极大损失。

②急性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肉眼观察似缺氧浮头,且往往伴随缺氧症状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分,但仍然还是有区别的,缺氧浮头,鱼大多集群,有时甚至集聚得很紧,但硫化氢气体中毒就不同,鱼在整个池塘中不均匀分布,到处都是,即使注水解救,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游向水口的情况,太阳出来后,症状也不会很快消失,甚至随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重,晴天中午都不会解除,有的一直按缺氧解救,只在下午有点缓解,第二天病情更重,连续几天都不能解

除,甚至造成大批量死亡,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损失十分严重[5]。

3.氨氮、亚硝酸盐污染治理方法

3.1物理方法

3.1.1沸石粉的使用

天然沸石是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含水铝硅酸盐类。由于具有较高的分子孔隙度,良好的吸附性,离子交换及催化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畜禽饲料添加剂和水产养殖业中。

失去结晶水的沸石粉,表面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大量有毒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定期向养殖水体中泼洒沸石粉,既可以去氨增氧,又可以增加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达到优化养殖生态环境,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发育的效果。

3.1.2麦饭石的使用

麦饭石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矿物保健品,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因而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方面开始得以应用。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降低效果明显,尤其在水质恶化时,其作用更为明显。

3.2化学方法

3.2.1次氯酸钠的使用

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漂白剂,它在水体中释放出新生态氧[O],[O]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对池塘浮游植物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浓度高时还可破坏细胞色素鸡杀伤生物组织。正是利用[O]的氧化能力才得以还原亚硝酸盐氮,使其转化为无毒性的硝酸盐氮。从理论上讲,还原一克分子亚硝酸盐氮,大体上需要有效浓度为一克分子的NaClO。但是,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所以NaClO的实际用量要比理论值打2-3倍或更多。

3.2.2臭氧的使用

臭氧(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构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臭氧对亚硝酸盐有很强的降解作用,试验证明只要水中存在有剩余的臭氧,亚硝酸盐就会被全部氧化。理论上降解亚硝酸盐的臭氧消耗量为每毫克NO2- 需O31.04mg[6]。

3.3生物学方法

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又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logical- modulator)、益生素(Probiotic)等。它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菌制剂,Kozasa(1986)首次将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水产养殖,他用1 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toyoi)处理日本鳗鲡降低了由爱得华氏菌引起的死亡,之后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便得到迅速发展。

微生物有益菌可用来净化水质,还能防治病害,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养殖动物生产性能,明显减少水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由于具有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生产成本低、生产效果显著等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一定效果。目前常用的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乳酸杆菌、EM菌制剂等几大类[7]。

光和细菌(Photosynthetic becteria,PSB)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在地球物质与能量转化循环中不可缺少的水生微生物,光合细菌是在养殖水处理当中应用较成功的微生物之一,我国近年来也将其应用于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并取得大量成果。此外,由于光合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和释放具有消炎作用的抗病因子,因而对水体中的致病原,如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菌、霉菌等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对水产动物的烂鳃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绪病等多种疾病均有防治作用[8]。

4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氨氮的污染的问题可能越来越严重,同时人们对水产养殖产品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开展水产养殖氨氮污染的危害以及相应治理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7] 刘德生, 史彩华, 李志新. 降解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分析[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 16(4): 14-15

[2][5] 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及对水产养殖的影响[J]. 科学养鱼, 2005, (9): 79

[3] 罗华明, 程岩雄李利卫. 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过高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处理办法[J]. 渔业致富指南, 2005, (14): 34

[4] 蔡继晗, 沈奇宇, 郑向勇等.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10, 29(2): 168-172

[6][8] 王彦波, 许梓荣, 邓岳松. 水产养摘巾荀氮和亚硝酸盐氮的雇害及治理[J]. 饲料工业, 2002, 23(12): 46-48

评语:

评阅人:

年月日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 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 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

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 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15%。 硬水又依加热之后是否可以发生矿物质沉淀,而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两种。其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可因加热而析出,故称为暂时硬水,主要是指那些含有酸式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碳酸氢锰…等);所谓永久

(推荐)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

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对人体,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自然风景,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物化性质,粉尘量及尘源周围的情况。 (1)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发生尘肺。 (2)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3)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二、预防措施 (1)个人防护 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2)加强个人卫生 一是要注意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中的卫生,如使用防毒口罩,在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用法和如何判断失效等知识,经常更换滤料,以免误用或使用无效口罩。保持清洁卫生,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在车间抽烟、进食和饮水及存放食品、水杯,更不能在生产炉热饭、烤食品,以免毒物污染食品进入消化道。要勤洗手,凡是脱离操作后,做其他事前要洗手,如抽烟、吃饭、喝水、去卫生间等。尘毒作业工人下班后要洗澡,换干净衣服回家,工作服勤换洗,不得穿回家等。 (3)科学加强营养 应在保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根据接触毒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适当选择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份加以补充,以增强全身抵抗力,并发挥某些成份的解毒作用。 高蛋白:蛋白质及其组成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甘氨酸,除参与集体的蛋白质合成外,还对某些毒物具有解毒的功能。 高维生素:维生素是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一系列物质代谢过程。尤其是接触损害神经系统的毒物,应增加维生素B1、B6、C等;接触损害造血器官的毒物,应增加维生素B族的叶酸,B6、B12,维生素C等促进骨髓的造血机能。

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一

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一、PH值 1、PH值对水生生物及水质的影响 PH值低于6.5时,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鱼体组织缺氧,尽管此时水中溶氧量正常,鱼类仍然表现出缺氧的症状。另外,PH值过低时,水体中S2-、CN-、HCO3-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HCN、CO2;而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则变为络合物,使他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为减轻。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2、PH值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过高或过低都将造成养殖的低产量,大部分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 二、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 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

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三、氨氮 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有很大毒性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如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如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四、亚硝酸盐氮 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五、硫化物 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指硫化氢的毒性,其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组织与血液,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人员从事涉及到易燃,易爆、触电、中毒、高坠、机械伤害、灼烫,淹溺,透水、物体打击、粉尘伤害、噪声、振动、窒息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危害的成因及危害的类型 危害的成因分为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的成因: 1.粉尘伤害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产生这些粉尘的作业主要有: a)矽尘: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b)水泥尘: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c)电焊尘:电焊作业。 d)石棉尘: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e)其他粉尘: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

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2. 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噪声的作业主要有: a)机械性噪声: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 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b) 空气动力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 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3. 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作业。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4.窒息 许多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导致窒息主要包括: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296-74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各种不同生产声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如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解读水中杀手“氨” 养鱼要先养水,而养水的核心是培养硝化菌来分解水中的毒素。水中毒素一般是指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属于剧毒,可以造成鱼的慢性中毒或者急性死亡。这两种毒素被称为水中的第一杀手,只需要极少量就会造成鱼的暴毙。鱼是病从鳃入,氨和亚硝酸盐的慢性中毒会破坏鱼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 第一节“氨” 一、氨的产生途径: 1、鱼的呼吸:鱼通过腮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 2、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 3、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这是氨的主要来源。 二、氨的危害: 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 在较低浓度下: 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鱼类慢性中毒症状表现有: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低浓度下: 氨会和其他疾病一同加速鱼类死亡。 在略高浓度下: 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鱼类会因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三、氨的中毒机理: 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进入血液,会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四、氨中毒的症状: 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五、氨的存在形式: 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子形态存在的“氨”(NH3);另一种是以离子形态存在的“铵”(NH4+)。氨有剧毒,铵无毒。一般氨测试所测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这是因为水中铵的比例大,而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很小的原因。 氨与铵在水中是根据PH来互相转化的,PH越高,水中所含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也越高。例如在酸性水中,有毒的氨(NH3)基本不存在;PH=7时有毒氨的含量只占总氨含量的1%;PH=9时有毒氨的含量占总氨含量的25%,所以氨的毒性会因PH升高而增加。 水体中有毒氨(NH3)在总氨氮中的比例(%):

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控制方法

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的控制方法 氮与养鱼生产关系极大,它不仅是水体中藻类必需的一种营养兀素,也是较常见的一种限制养鱼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常量元素。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鱼类的毒 性较强,会使鱼类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而造成鱼类慢性中毒,抑制生长。此晌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是养鱼水域中诱发鱼类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氨氮毒性还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这样就会给养鱼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在生产中必须控制以减少氨的危害。E' w- J5 b9 k8 h+ A) C" F 0 05 w$ M8 g4 q r 一、养鱼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 3 C* o; s( u% |6 @5 _# F; }$ X 氨氮产生主要原因是池水和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这是养鱼水体中氨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尤其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养鱼水体中人为的大量投饵、施肥使水体中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增加;放养的密度大,生物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的数量增多。氨的增加速率大大超过了浮游植物利用极限,致使氨在水体中积累。氨态氮在水体中以氨和铵两种形态存在,pH值小于7时,水体中的氨几乎都以铵的形式存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氨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氨的比例增大。也就是说在碱性条件下,水温越高氨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Y! N# }" o' i 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N1 w1 M# B3 ?( N. U/ B$ w A 二、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的控制措施 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h2 k: L. E3乙u2 f! J' W 1.定期加注新水降氨增加换水量是降低氨氮最有效的办法。有条件的可4?6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或每10?15天换底层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5 ?1/3。# h,| T9 k* f4 '7 W: w 2.调节浮游生物的组成降氨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o. T( t'E) Y- B4 u4 K (1培植、种植水生植物:在池中一角围栏栽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或凤眼莲等飘浮植物,培植、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1/100,可有效地吸附氨氮等 有毒物质,降氨效果明显。 中国锦鲤俱乐部,锦鲤.t$ c2 X. V- _; }- U/ e( ? (2)控制浮游动物数量:浮游动物的代谢作用产生氨,适当地放养以浮游动物为 食的鱼类,或适时用药物杀火浮游动物可减少水中氨氮的积 累。https://www.360docs.net/doc/7b14109583.html,4 f2 t5 z2 S/ P( I# o7 r+ a5 K "E- S; F: ]* 17 G2 [ 3.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状况降氨在溶氧多时有效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在缺氧状态下则以氨态氮为主。因而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氨含量和氨的危害。 (1)使用增氧机械: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的作用。定期开动增氧机,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并能同时曝气,可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排灌不

职业病防治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病防治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化学因素包括金属、类金属如铅、汞、锰、铬、砷等;刺激性、窒息性气体如光气、氯气、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机溶剂及高分子化合物;各种农药;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高温、微波、高频、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依法预防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后,职业病防治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只要坚决贯彻和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预防职业病的宣传教育,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让工人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才能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才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人们都能逐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关注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来管理,职业病危害才会远离我们的身边。 【职业病的防治原则】 (1)消除或控制职业有害因素,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如改进生产过程,寻找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标准,对人群中的易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2)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3)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治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康复。 【职业病的分级预防】 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按四级预防措施,来保护接触人群的健康。 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用立法手段、经济政策、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已知增加发病危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素,以预防某一种疾病。如已知吸烟导致多种慢性病和加剧职业病(尘肺),则用改变国家经济政策,禁止青少年吸烟,创建无烟学校、工厂等预防策略。对职业性病的预防,应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进行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应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对化学和物理因素,国家制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应作为共同遵守的接触限值或“防线”和预防措施的准则,这在职业病预防方面,常起到有效的作用。对人群中处于高危的个体,可依据职业禁忌证进行检查,凡有该职业禁忌证者,不得参加该工作。 第二级预防又称发病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第一级预防措施虽然是理想的方法,但实现时所需费用较大,有时效果不理想,仍然可致病,所以第二级预防成为必需的措施。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而予及时预防。 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合理康复处理。其原则有:①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②根据接触者受到损害的原因,推动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的改革;③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 同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粉尘类职业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 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 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4.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水质氨氮超标的危害

氨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水温则相反。 水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初始污染,如焦化废水和合成氨化肥厂废水等,受微生物作用,可分解成亚硝酸盐氮,继续分解,最终成为硝酸盐氮,完成水的自净过程。 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氮过高,饮用此水将和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对身体极为不利。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尤其是在食物中。例如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为4mg/kg,肉类约为 3mg/kg,蛋类约为5mg/kg,而豆粉的平均含量可达10mg/kg,咸菜中的平均含量也在7mg/kg以上。在人们日常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像“过客”一样随尿排出体外,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转化成亚硝胺。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所以,通常条件下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只有过量摄取,体内又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引起危害。此外,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有可能诱发癌症。引亚硝胺化学式:亚硝胺的化学式为NH2NO。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确认,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并能通过胎盘和乳汁引发后代肿瘤。同时,亚硝胺还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人群中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可能与亚硝胺有关。由不致癌性的亚硝酸与二级胺在ph2-4的正常胃酸条件下生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可以在人体中合成,是一种很难完全避开的致癌物质。实验证明,维生素c有抑制亚硝酸胺合成的功能。与上皮细胞分化密切相关的维生素C亦有抑癌作用,因此每天多吃胡萝卜和西红柿是非常有益的。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相对过剩,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水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 一、水体氮的来源 1.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粪肥,分解产生无机氮。 2.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水。 3.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氮。 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 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 二、养殖水体中"富氮"与其它氮之间的转化和比例 精养高产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三者比例分别为60%、25%、15%。当池中有效氮含量不变而氨氮比例下降、硝酸盐比例上升时,说明池水中硝化作用强,水质条件好。因此三者的比例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 三、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1.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要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 1 氨氮对各种鱼类的毒性 氨气对鲢、鳙鱼苗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mg/L和0.559mg/L(雷衍之等,1983),随着鱼体的发育,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NH3对47日龄、60日龄和125日龄草鱼种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727mg/L、2.050mg/L和2.141mg/L,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570mg/L,1.609mg/L、1.683mg/L。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0.455mg/L,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mg/L。氨对杂交罗非鱼(平均体长7.5~9.5cm,体重6.14~11.09)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82mg/L、1.78mg/L和1.57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为0.035~0.171mg/L。氨对鲤鱼种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是0.962mg/L,但超过0.66mg/L时就会产生毒性作用。氨气对体重25g的鳜鱼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763mg/L、0.663mg/L、0.525mg/L,而安全浓度为0.0525mg/L(高爱银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56~0.70g、体长为3.6~4.2cm加州鲈的24、48、96小时半数浓度为0.99mg/L、0.96mg/L 、0.86mg/L ,安全浓度为0.086mg/L (余瑞兰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94~1.32g、体长为4.9~5.8cm鲢鱼的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为2.47mg/L 、1.95mg/L 、1.56mg/L ,安全浓度为0.156mg/L (余瑞兰等,1999)。 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草胡子鲶相对较强,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鲶、鳅科等无磷鱼为优势鱼群。

职业病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职业病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病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目的 1、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订本 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对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 预防治理的要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健康监 护及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管理要点、方法和内容。 二、要求 1、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总经理对公司劳动卫 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各生产单位行政主 要领导对本单位的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领导 责任;各级领导在任职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产生作业

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治理,使其达到国家劳动卫生标准。 2、技术部和各生产单位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规定;在推广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购置新设备和使用新材料(简称“四新”)时,保证劳动卫生条件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职责 1、安监部是职业病预防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计划;负责委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按规定做出报告;参与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2、人力资源部是负责组织安排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到职业病防治医院进行就业定期体检,负责建立全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粉尘的危害 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 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点火源)。和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10毫焦耳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因此,一个足够强度的热能源也是形成粉尘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粉尘爆炸危害 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2.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四、粉尘的预防 1.通风除尘: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2.清洁制度:每天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3.禁火措施: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 4.器材配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5.电气电路: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电气线路符合行业标准。

氨氮废水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 2氨氮废水的危害 水环境中存在过量的氨氮会造成多方面的有害影响。 (1)由于NH4+-N的氧化,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水体发黑发臭,水质下降,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影响。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废水中所含的有机氮将会转化成NH4+-N,NH4+-N是还原力最强的无机氮形态,会进一步转化成NO2--N和NO3--N。根据生化反应计量关系,1gNH4+-N氧化成NO2--N消耗氧气3.43g,氧化成NO3--N耗氧4.57g。 (2)水中氮素含量太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由于氮的存在,致使光合微生物(大多数为藻类)的数量增加,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结果造成:堵塞滤池,造成滤池运转周期缩短,从而增加了水处理的费用;妨碍水上运动;藻类代谢的最终产物可产生引起有色度和味道的化合物;由于蓝-绿藻类产生的毒素,家畜损伤,鱼类死亡;由于藻类的腐烂,使水体中出现氧亏现象。 (3)水中的NO2--N和NO3--N对人和水生生物有较大的危害作用。长期饮用NO3--N含量超过10mg/L的水,会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到70mg/L,即发生窒息。水中的NO2--N和胺作用会生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三致”物质。NH4+-N和氯反应会生成氯胺,氯胺的消毒作用比自由氯小,因此当有NH4+-N存在时,水处理厂将需要更大的加氯量,从而增加处理成本。近年来,含氨氮废水随意排放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长江、淮河、钱塘江、四川沱江等流域都有过相关报道,相应地区曾出现过诸如蓝藻污染导致数百万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及相关水域受到了“牵连”等重大事件,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1氨氮废水的来源 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此外,粉尘在肺组织中溶解度大小,粉尘的比重、形态、硬度等对人体的危害都有一定的关系。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是不是都会发生危害呢?关键在于防护的好坏,经常注意防护,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和消除粉尘的危害。防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预防尘肺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发展经济是十分有利的,我国在防尘方面有很多创造性的经验,如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个人防护、设备维护检修、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等一整套综合性防尘措施。生产环境内的浓度,常与清扫制度有关,故注意环境的清洁工作,推行实施清扫能有效地降低粉尘浓度。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防尘规章制度,设有专、兼职人员,从组织上给与保证。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各种呼吸道疾患(鼻炎、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都不宜担任接触粉尘的工作。从事与粉尘接触的工人,每年定期作体检,如发现尘肺,立即调动工作,积极治疗。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4、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要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吸入,造成危害。如:

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阶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卫生审核、竣工验收时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卫生验收,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如实申报并接受监督,从多方面做好针对噪声危害的前期预防工作。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降低和消除声源是最根本、最彻底的降噪措施。生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噪声和气流噪声2大类。 (1)降低机械噪声 改进设备结构,如将化纤厂拉捻机的齿轮改成有弹性轴套的钢齿轮、聚脲铸造齿轮。旋转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噪声小的传动方式,如将正齿轮传动装置改成斜齿轮或螺旋齿轮传动装置,或改用皮带传动。 改进工艺与操作方法,如将铆接改成焊接,将锻打改成摩擦挤压或液压加工,建筑施工中用压力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等。 机器运行中,由于机件撞击、摩擦或由于动平衡不好而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改进机加工精度和机器装配质量的方法有效降低。 (2)控制、减弱气流噪声 气流噪声指各种风机、空压机排气口、高压高速管道、风动工具等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鼓风机、电动机等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声源可隔离或移出室外;一般风机应改进结构形式,选择最佳叶型、转速,提高装配精度和质量以降低噪声;高压高速管道发生的噪声应采取降低压差流速、减少速度峰值的措施减轻,进气口通道尽量保持最大面积和最短长度,清除管道中的障碍物,减少弯头和面积突变,改变高压高速气流喷嘴的形状等。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衢江区水利局王俏俏 随着工业污染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中过量投喂饲料行为等,淡水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致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的的事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 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存在,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氨氮超标的防治措施 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 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体中的氨氮 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一般微生物制剂分为液态、固态(粉状)两大类。养殖水体是一个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当向水体添加有益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可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同时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可降低水中过剩的营养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对去除水体中的氨态氮、有机质、增加溶解氧等方面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调节水体的pH值,促进底泥中氮磷的释放,促进浮游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