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颈交感神经链中星状神经节阻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3],颈交感神经干阻滞临床报道不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了颈交感神经干阻滞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7年12月疼痛门诊神经性耳鸣患者58例,所有患者经我院耳鼻喉科检查后转我科治疗,病例选择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有关耳鸣分类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常规检查及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等方法确诊为神经性耳鸣,并排除中耳外耳疾患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其中男19例,女39例,单侧耳鸣49例,双侧耳鸣9例,年龄24~59岁,体重42~58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所有患者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治疗室后常规监测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患者平卧,头偏向健侧,在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外侧触及C 4横突,横突上缘内侧1cm为进针点,向C 4横突根部进针,触及骨质退针0.2cm离开骨面,进针深度为

2.5~

3.5cm,方向与水平面成30℃左右,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缓慢注射药物(0.8%利多卡因6~10ml+地塞米松1mg),注药时无阻力。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均采用气管旁前入路阻滞法[4],患者平卧,头正位,颈下垫薄枕使颈部向后伸展,取气管旁位路,于环状软骨水平,患侧胸锁关节上约3cm,中线旁1.5cm处。常规消毒皮肤后,以左手手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扪及第6颈椎横突,右手垂直进针达横突骨面,退针3~5m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缓慢注射药物(0.8%利多卡因6~10ml+地塞米松1mg)。两组10次为一疗程,每天一次。双侧者交替注射,两疗程间隔3~5天。Ⅰ组共阻滞273次,Ⅱ组共阻滞266次。

1.3 临床观察 霍纳氏综合征为阻滞成功标志。观察治疗效果、成功率及并发症。治疗效果评价:治愈:耳鸣消失或基本消失,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基本正常;显效:耳鸣明显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好转:耳鸣稍有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略有改善;无效:耳鸣未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刘海勋

[摘要] 目的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 >0.05),Ⅰ组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与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神经性耳鸣

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1;Ⅰ组比Ⅱ组成功率高(P <0.05),见表2,并发症明显减少(P <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性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多为病人自觉听到的声音,如嗡嗡声、蝉鸣声,或有似铃响、虫鸣、鸟叫、流水、刮风的声音,而外界并无这些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中更为明显。神经性耳鸣是听觉器官对声响或虚构声音的幻觉,有持续性,也有间断性,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神经性耳鸣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它不仅可由于耳本身的疾病所引起,且大多数的病因是发生在耳部以外,有时找不到原因。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如镇静药[5]、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生物复活酶、多种维生素等,针灸及高压氧疗等,本研究采用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80%以上。

神经性耳鸣致病原因不清,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

作者单位: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 (刘海勋)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Ⅰ 29 7 8 10 4 86.21Ⅱ

29

8

7

11

3

89.66

表2 两组成功率比较(n,%)组别 总次数 成功 失败 成功率(%)Ⅰ 273 269 4 98.53 Ⅱ

266

248

18

93.23

注:与Ⅱ组相比, P <0.05。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总次数 喉返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 刺中血管 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 总数 (%)Ⅰ 273 20 2 6 28 10.26 Ⅱ

266

31

9

5

45

16.92

注:与Ⅱ组相比, P <0.05。

产后出血是危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一种严重疾病,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05年10 月~2007 年4 月共发生产后出血32 例。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进一步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率 我院自2005年10 月~2007年4 月共住院分娩

2067 人,其中剖宫产1345 例,阴道分娩722 例。按胎儿娩出后2

小时出血 400ml 或产后24 小时内出血 500ml 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共发生产后出血32 例,占1.55% 。

1.2 年龄与孕况 本组病例年龄最小者22 岁,最大者38 岁,平均28.7 岁;第一胎17 例,占53.13% ;第二胎15 例占46.8 7% 。

1.3 分娩方式 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出血23 例,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1.86% ,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1.71% ,其中有绝对产科

32例产妇产后出血分析

尹志芳[摘要] 目的 对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4 月间的

32 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仍占产后出血的首位,为81.21%;剖宫产产后出血率1.71%;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4%,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合理的选择剖腹产术,积极控制并发症,及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应果断地行子宫切除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 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DIC

[Abstract] Objective Posteantum hemorhage is the main reason of pregnant women die in our country.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orm Oct, 2005 to Apr, 2007, there are 2067 pregnant wonmen deliver totally, and 32 cases postpartum hemorhage, which is 1.55%. 23 cases of posteantum hemorhage were cesarean section, about 71.86% posteantum hemorhage and 1.71% cesarean section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Vterine inertia is the ? rst season, which is 81.21%,second is placenta factors, about 15.63% vaginde injury is 12.5%.Placent and fetal memborane remain and blood coagulation defunction are both 6.25%.Some patients have more than 2 factors. 4caees are hemmorhagic shock and 3 of them were undergone hysterectomy. Conclusion Posteantum hemorhage should be prevented before delivery: decrease cesarean section rate by control adaptive sign seriously, shorten the third stage of laber and treat the complication activey. To senile pregnart woman, especially the person whose placent is normal, We should prepare enough for recus. Once bleeding, hemmorhagic shock and DIC occur, we should deal with i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actively: use uterine contract medicine reasonablely 、uterine massage, opreation interferrence and cervical ? ll.For the person to DIC or is useless in medicind treatment, we should do the hysterectomy immediately, and transfuse enough blood to antishock, which can decrease death rate.

[Key words] Posteantum hemorrhage; Hemorhagic; Shock; DIC

作者单位:300400 天津北辰医院 (尹志芳)

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有关。

颈交感神经阻滞主要作用分为中枢和周围两方面,中枢作用主要在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6],保持血压平稳;周围作用是支配区内的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纤维,使交感神经支配血管功能、腺体分泌、肌肉运动、支气管平滑机收缩以及痛觉传导受到抑制,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使得局部新陈代谢增快[5],减轻水肿、炎症和疼痛。因此颈交感神经阻滞使支配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灌注增加。从而改善了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内耳缺血及低氧状态,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及内耳功能,包括改善听神经的供血氧,加速了听神经的恢复。

神经性耳鸣治疗效果与病程长短有明显的相关性[7]。病程短疗效快,最快经二次颈交感神经阻滞治愈,当然神经性耳鸣患者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多休息,加强营养,勿疲劳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尽量保证有良好的睡眠,多做一些有氧运动。

本研究比较了颈交感神经阻滞中的两种不同的方法,颈

交感神经干阻滞操作简单,病人不适感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与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相似,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颈交参考文献

[1] 高莫雪,董亚静,郝巍,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辅以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耳鸣[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3(1):59.

[2] 李娟红.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耳鸣[J].疼痛,2004,12(1):10-11.

[3] 朱迎梅,曹莉,王海燕,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J].农垦医学,2003,25(1):42.

[4] 孟庆云.主编.神经阻滞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12-315.

[5] 华育晖,朱瑾.思诺思治疗耳鸣疗效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05,7(8):59.

[6] 张敏,易伟宏,蒋劲,等.星状神经节阻滞早期干预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随机对照观察[J].广东医药,2004,25(9):1032-1033.

[7] 王波涛.影响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05,18(3):247.

颈丛神经阻滞及并发症处理预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 [2] 操作常规 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 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 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 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 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 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效果。 [3] 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02,必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抽搐者安定或者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 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过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 ③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证: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 颈浅丛阻滞。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 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 1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 (一)肌间沟组织法 适应证: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5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二)锁骨上阻滞法 适应证: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三)腋路阻滞法 适应证: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屈曲90°,充分暴露腋窝。 2 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刺入。当针穿破筋膜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鞘内。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40l(含肾上腺素5ug/ml)。 并发症: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精)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耳鸣具有独到之处,能弥补西药治疗上的不足。兹整理介绍如下: 1. 补肾填精法 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4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耳鸣多为耳聋先兆,《杂病源流犀烛·卷23》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方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汤等加减:熟地3 0g 黄精20g 山药20g 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 g 菟丝子15g 2. 清热化痰法 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笔者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则,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加减: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 后下。 3. 活血化瘀法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步骤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步骤 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 得了神经性耳鸣要如何治疗呢? 1.一般治疗注意体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高压氧等治疗,抗抑郁药。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4.其他有自我治,主要是缓解神经性耳鸣的症状。中医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物理微波治疗,习服治疗,掩蔽治疗,心理治疗等。 5.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6.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抗凝药物。 7.神经营养类药物,神经性耳鸣的预防。 8.饮茶调理耳鸣。古方茶是现在我国国民非常推崇的一种养生饮品,它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祛病强身为目的,经过较长历史效果验证安全有效的一种养生茶饮。芝元养生清洱搽就适用于耳鸣,听力下降的人群饮用。

同时还要注意: 娱乐音量要适度 鼓膜很薄,若音量过大,易受损伤。因此,随身听、MP3、电视机、录音机、音响音量要适度,音调不宜过高。若声音传入耳内,有不适感,甚至耳心疼痛感,示音量过大,应减小音量。 远离噪声环境 若长期在噪声环境中作业应戴防噪耳塞,并定期检查听力。预防感冒,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 沐浴时注意塞耳 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卫生,防止污浊的水入耳,如果不慎污水进入耳内常可导致耳道疼痛,红肿,甚至鼓膜穿孔流脓。因此,沐浴、游泳、洗头时,应用干净的棉花阻塞外耳道口,以防止水入耳。 戒随时挖耳坏习惯 耳道孔小洞深,鼓膜很薄,若在人多热闹的环境中用坚硬物,如铁、木、骨等挖耳,常易因碰撞而致耳道外伤,甚至鼓膜外伤,使耳道疼痛、流血、肿胀、或听力减退等,因此需戒除挖耳习惯。

(整理)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

心律失常发病原因 1、心律失常与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关系 心脏跳得快慢、跳得是否规律、收缩的强弱等生物特性都是由人体内的一类神经所控制的,叫做植物神经。植物神经分2种:一种叫做交感神经;一个叫做副交感神经,2个神经起相反的作用。比如心跳加快是由交感神经管的,心跳减慢就是由副交感神经管的。这2个神经又是由神经节控制的。交感神经的生物效应由交感神经节控制,副交感神经节的生物效应由副交感神经节控制。 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有的心跳不规律,有的会比正常人快,有的即快又不规律。这种心脏异常变化主要是交感神经控制的。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这种生物作用又是由心脏交感神经节控制的。也就是说,心脏交感神经节好比“指挥部”,发出让心跳快的指令由交感神经做执行。 2、什么是“心脏交感神经节”? 人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几部分,其中胸椎又分为12节。心脏交感神经节位于人体的深部第1-5胸椎的两侧,相当于肩部到腋下水平高度。 心脏交感神经节就是使心脏发生心跳快等心脏异常变化的指挥中心。治疗时如果能够影响到心脏交感神经节,就可能阻止或消除心跳快、心律失常等心脏的异常改变。

3、什么是“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 人体神经节与神经之间、神经与神经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靠一定的“小物质”,好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靠语言一样。心脏交感神经节与神经之间信息传递的小物质主要是“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每发出一个动作指令,很多小物质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转换和传递,往往肉眼很难观察到,这些场所被形象的称为“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治疗时如果通过治疗使心脏交感神经节微环境内的小物质发生复杂改变,就可以改变神经传递的信号。 比如通过某种生物作用使心脏交感神经节附近的微环境改变,从而使乙酰胆碱增多等,就可以改变原本心跳不规律、增快的信号,使心跳平稳。

治疗失眠的八个小偏方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一 酸枣仁粥能治失眠症,味美,方便,无任何副作用。方法:将炒酸枣仁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两洗净后放入药液中煮粥,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服用。酸枣仁含有较多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并含有甾醇,三皂萜化合物,维生素C,还含有白桦脂肪、白桦脂酸、酸枣甙等,有镇痛,降低血压和调压和调节神经等作用,一般7-10天为一疗程,须服用3-5疗程。 失眠者的食疗方法之二 龙眼冰糖茶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不要小看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食物,它们却能带给你优质的睡眠 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乌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

神经性耳鸣的药物治疗(西药、中成药) 标签:抑郁症耳科病| 作者:李凡成 | 发表时间:2012-09-27 19:04:12 特别提示: 1、神经性耳鸣没有特效药物。 2、本文章中提到的治疗方法,都只能是一种参考,而不是实际操作(治疗)方案。 3、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包括中药也一样),有可以配合使用,有不可以配合使用。 4、需要使用本文章中提到的药物时,一定应当到医院去,请大夫处方,不可自己随便购药。 1、神经营养剤 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类、ATP、甲钴胺(0.5mg/次,3次/日,连续1个月,若无效不必再服)。属于近年新药的神经营养因子有: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小鼠耳蜗神经营养因子,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细胞生长肽,等。此类药物最主要的适应证与耳蜗、听神经性传导通路的损伤有关。 2、血管扩张剤 主要目的是改善内耳血液供应,以恢复耳的正常生理功能状态。可以配合抗组织胺药物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息斯敏10mg、扑尔敏4mg、扑敏宁25mg、安其敏10mg、地氯雷他定10mg、氯雷他定10mg、依匹斯汀片10mg、敏奇(氮淖斯汀)2mg,任选一种,口服,1~2次/日,或睡前服服1次。)常药物有: (1)常用血管扩张剤,如:①川芎嗪100mg/次,3次/日;②脑嗌嗪50mg/次,2~3/日; ③地巴唑10mg~20mg/次,2~3次/日;④烟酸100mg/次,3次/日(目前认为对扩张内耳血管的作用不明显,倾向于不用此药);⑤654—2每次5~10mg,3次/日;⑥复方丹参片3片,3次/日。⑦罂杰碱30mg口服或肌注,2~3/日,或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静滴,1次/日。⑧己酮可可碱,100mg口服,3次/日,或缓释剤,每天1次。⑨尼莫地平片,20m g,口服,每日3次。一般选2~3种。 (2)近年新药:长春胺(奥勃兰)、长春缓缓释剤、长春西汀等,口服,任选1种。主要作用是改善内耳微循环,提高血氧含量,有利于提高听力,消除耳鸣,是近年来治疗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聋最常用的药物。 3、抗凝药 肝素、蝮蛇抗栓酶、尿激酶,静脉给药。 4、抗惊厥药 (1)卡马西平:采用递增法。首次100mg睡前口服,以后每天增加100mg,共1周,至每次200mg,每天3次,连续两周无效即停药,如有效可每周100mg减量,至每天100mg作为维持量。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大,服药期间应注意肝肾功能。 (2)苯妥英钠:不适合于使用卡马西平者,静脉注射,效果较卡马西平逊。

耳鸣怎么处理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效的小窍门

耳鸣怎么处理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效的小窍门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耳鸣怎么处理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效的“小窍门”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可为低音调轰鸣或嗡嗡声,有时又可呈高调如蝉鸣。其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可为阵发,亦可为持续性。 临床上病人的主诉多种多样:80多岁的老爷爷说自己脑子里有只蝉一天24小时叫个不停;李小姐掏耳朵后发现头一晃动,耳朵就“哗啦”乱响;张先生感冒后右耳闷涨不适,竟然听到了自己有节奏的“咚咚”心跳声;邻家阿姨每次天旋地转的头晕发作时耳朵总会“嗡嗡”的响个不停;除此之外像“嘶嘶声”,“电视无台声”,“海潮声”,“汽笛声”,“浪涛声”,“吱吱声”,“隆隆声”,“唧唧声”,“呼呼声”,“冲冲声”,“雀叫声”,“雨雷声”,“树叶沙沙声”,“飞机轰鸣声”等等。这些都是耳鸣的声音,但耳鸣仅仅是一个症状,它的病因是什么呢? 耳鸣的病因,机制不清,也许可能仅由于一小片盯聍接触到鼓膜而引起耳鸣,但也可能是由于一个位于听神经的肿瘤而导致。小小的耳鸣常常成为耳部及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耳部疾病:当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炎症肿胀发生阻塞等症时,可产生传导性耳鸣,多为低调,如“隆隆声”,“轰轰声”。当中耳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异常开放,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硬化症、颈静脉球体瘤等疾病时,也可产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多为单侧性,即耳鸣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

低,有节律性,搏动性等特点。内耳的疾病多产生感音神经性耳鸣,常见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也是耳蜗功能损伤的一种表现,而其声调与听力损失频率有一定相关性。如当内耳遭到噪声、药物或老年性等损害时,多造成高频听力损失,耳鸣往往是高音调,且多呈双侧性。而梅尼埃病等疾病膜迷路积水时,早期低频听力下降,多伴有患侧的低音调耳鸣。耳鸣可为听神经瘤的早期表现,其音调高低不等,进行性加重。而老年人听觉中枢退行性变会产生中枢性耳鸣,多为高调,对掩蔽反应差。此外,全身疾患也可表现为耳鸣,如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一侧耳鸣,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甲亢等,当这些病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一般可随着这些病的痊愈而消失。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疾患亦可产生耳鸣。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又叫精神疗法,与化学、天然及物理治疗不同,是医生与病人交往接触过程中,医生通过语言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心理治疗是医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姿势、态度和行为向患者施加心理上的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耳鸣患者还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耳鸣: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其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中文名称:交感神经 可分:颈、胸、腰、骶 位于:脊柱两侧 组成: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 基本简介: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 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主要特性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 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

神经性耳鸣的偏方

神经性耳鸣的偏方 如今的耳鸣患者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不仅仅是老年性耳鸣、耳聋,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神经性耳鸣。那么,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原因是什么?患上神经性耳鸣该怎么治疗?医生指出,患上神经性耳鸣的原因是多种的,治疗该病也并没有特效药,这需要依靠平时长期的调养。而现在就想与耳鸣患者分享一些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偏方。 一般认为,神经性耳鸣发病原因多与血管问题、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病变、自身免疫问题、肾虚等因素有关。该病尚没有根治方法和特效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发病原因用中药进行治疗,可改善症状。 ★1.健脾补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 [处方组成] 桑寄生,枸杞子,仙鹤草,五味子,杜仲等。

[用法用量] 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补肾,通窍醒神健脑。主治:耳鸣。 [处方加减] 夜间耳鸣加重,加酸枣仁等;头痛寐差,加石决明等;肾虚明显,加女贞子等;头昏椎动脉供血不足,加葛根等;年老有血瘀症状者,加路路通。 [病例验证] 上方治疗肾虚性耳鸣50例65耳,痊愈8耳(12.3%),显效15耳(23.1%),有效24耳(36.9%),无效18耳(27.7%),总有效率为72.3%。 ★2.养心宁神方治疗神经性耳鸣 [处方组成] 磁石,酸枣仁,琥珀,珍珠母,龙骨,茯神,

远志,黄连等。 [用法用量] 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28日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 养心宁神,平肝镇惊,通窍聪耳。主治:神经性耳鸣。 [处方加减] 索取药方时一并寄出。 [病例验证]上方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40耳,显效14耳(35%),有效15耳(37.5%),无效11耳27.5%),总有效率为了2.5%。 ★3.补肾活血通窍方治疗神经性耳鸣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颈交感神经链中星状神经节阻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3],颈交感神经干阻滞临床报道不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了颈交感神经干阻滞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2007年12月疼痛门诊神经性耳鸣患者58例,所有患者经我院耳鼻喉科检查后转我科治疗,病例选择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有关耳鸣分类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常规检查及电测听、声阻抗检查等方法确诊为神经性耳鸣,并排除中耳外耳疾患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耳鸣,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其中男19例,女39例,单侧耳鸣49例,双侧耳鸣9例,年龄24~59岁,体重42~58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所有患者无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治疗室后常规监测心电、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鼻导管吸氧,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患者平卧,头偏向健侧,在颈外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交叉点外侧触及C 4横突,横突上缘内侧1cm为进针点,向C 4横突根部进针,触及骨质退针0.2cm离开骨面,进针深度为 2.5~ 3.5cm,方向与水平面成30℃左右,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缓慢注射药物(0.8%利多卡因6~10ml+地塞米松1mg),注药时无阻力。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均采用气管旁前入路阻滞法[4],患者平卧,头正位,颈下垫薄枕使颈部向后伸展,取气管旁位路,于环状软骨水平,患侧胸锁关节上约3cm,中线旁1.5cm处。常规消毒皮肤后,以左手手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扪及第6颈椎横突,右手垂直进针达横突骨面,退针3~5mm,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缓慢注射药物(0.8%利多卡因6~10ml+地塞米松1mg)。两组10次为一疗程,每天一次。双侧者交替注射,两疗程间隔3~5天。Ⅰ组共阻滞273次,Ⅱ组共阻滞266次。 1.3 临床观察 霍纳氏综合征为阻滞成功标志。观察治疗效果、成功率及并发症。治疗效果评价:治愈:耳鸣消失或基本消失,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基本正常;显效:耳鸣明显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好转:耳鸣稍有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略有改善;无效:耳鸣未减轻,音叉检查及电测听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 刘海勋 [摘要] 目的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神经性耳鸣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Ⅰ组为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Ⅱ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 >0.05),Ⅰ组颈交感神经干阻滞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与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干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神经性耳鸣 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效果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1;Ⅰ组比Ⅱ组成功率高(P <0.05),见表2,并发症明显减少(P <0.05),见表3。 3 讨论 神经性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多为病人自觉听到的声音,如嗡嗡声、蝉鸣声,或有似铃响、虫鸣、鸟叫、流水、刮风的声音,而外界并无这些声音。在安静的环境中更为明显。神经性耳鸣是听觉器官对声响或虚构声音的幻觉,有持续性,也有间断性,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神经性耳鸣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它不仅可由于耳本身的疾病所引起,且大多数的病因是发生在耳部以外,有时找不到原因。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如镇静药[5]、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生物复活酶、多种维生素等,针灸及高压氧疗等,本研究采用颈交感神经阻滞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率达80%以上。 神经性耳鸣致病原因不清,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 作者单位: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 (刘海勋)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Ⅰ 29 7 8 10 4 86.21Ⅱ 29 8 7 11 3 89.66 表2 两组成功率比较(n,%)组别 总次数 成功 失败 成功率(%)Ⅰ 273 269 4 98.53 Ⅱ 266 248 18 93.23 注:与Ⅱ组相比, P <0.05。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组别 总次数 喉返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 刺中血管 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 总数 (%)Ⅰ 273 20 2 6 28 10.26 Ⅱ 266 31 9 5 45 16.92 注:与Ⅱ组相比, P <0.05。

王行宽治疗慢性神经性耳鸣经验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行宽教授系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第二、三、四、五批指 导老师,精研阴阳五行学说,深谙其相互消长、生化、 制约之理,尤其洞晓五脏相关学说,治病擅长采用“隔 一脏、隔二脏甚至隔三脏,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之 法;另外,王教授非常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 影响,注重肝脏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对他脏及整个病 情的影响,倡导“杂病治肝”的学术观点。临证50 余载,精于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病诊治,名噪潇湘。 王教授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现代医学认识, 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神经性耳鸣可分为4 种 证候,即肾虚精亏、髓海不足证,心肝血虚、脉络 空虚证,脾气虚陷、清阳不升证,血脉瘀滞、痰火壅结证。 临证采用“隔一脏、隔二脏甚至隔三脏,多脏调燮、综合治理”,结合疏泄调达肝木之法进行治疗。 患者,男,50 岁,2016 年9 月8 日初诊。耳鸣, 目干涩,早泄,夜寐不谧,神疲易倦,舌淡红,苔薄, 两尺脉沉弱、左关脉细涩。乃肾精气亏虚,肝阴不足, 疏泄失司。遵“损其肾者,益其精”“损其肝者,缓 其中”,拟补肝肾、益精气、宁心熄鸣之治。方以西 洋参 5 g,黄芪20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0 g,山 药20 g,柴胡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白术10 g, 女贞子10 g,枸杞子15 g,沙苑子15 g,蝉蜕10 g, 黑蚂蚁15 g,首乌藤20 g,茯神15 g,菟丝子10 g。 每日 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服药10 剂后,患者 耳鸣锐减,神疲改善,舌淡红,苔薄黄,脉沉弱,原 方有效。守方继服10 剂善后。 按:本案患者耳鸣、目干涩、早泄、神疲易倦,

如何治疗神经性耳鸣

如何治疗神经性耳鸣 对于患有神经性耳鸣的患者很多原因是由于平时工作生活 的环境过于嘈杂或者是突然地上火以及随症年龄的不断增大等 原因都会导致神经性耳聋耳鸣的发生。很多患者都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置之不理,但是这已经在发出警告信号了。 一.听神经再生还原疗法 1.具有开窍、通络、益肾、通窍、解毒、活血、聪耳等功效,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药方剂,以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辨证治疗耳聋,耳鸣。 2.具有行气开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等,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修复再生耳细胞,

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再生。 3.具有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修复病变细胞、解除耳沉痛,短期即可促进变性、萎缩、坏死的听觉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经全面规范治疗,短期内可消除耳鸣,恢复正常听力。 4.局部光波治疗的方法,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5.电针治疗耳聋、耳鸣是脉冲电磁场直接介入患者中耳及内耳,电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自我治疗搓掌法: 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

如此作6次,连续2~3个月。治疗要保持心情清静。屏气法:安心静坐,紧紧闭嘴,以两指捏紧鼻孔,鼓气使气冲击耳窍,至耳朵感觉到轰轰有声为止。每日作数次。摩耳门法:用大拇指顺时针按摩耳门12下,再逆时针按摩耳门12下,每日按摩数次。鸣天鼓耳功法: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再用两手鱼际处(两手靠小指侧边缘)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称鸣天鼓法。声音掩蔽法:打开收音机,调到一个有噪音的波段,把音量调整到稍高于耳鸣的音量,每次听10~15分钟,每天听5至8次,连续数日。聪耳法:用荷叶、苦丁茶、菊花、夏枯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分,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消除耳鸣、增强听力、名目之功效。 耳鸣的原因有很多,具体的原因还需要我们尽早到正规的大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但是对于治疗方法上我还是比较偏向于针灸治疗以及穴位按摩,我认为这都是很有疗效的快速见效方法。无论多么有效的治疗我要说的是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哪怕是坚持一个疗程也好。

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物

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物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物》的内容,具体内容:今的耳鸣患者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不仅仅是老年性耳鸣、耳聋,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神经性耳鸣。那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治疗神经性耳鸣... 今的耳鸣患者是越来越多了,这其中不仅仅是老年性耳鸣、耳聋,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神经性耳鸣。那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疗神经性耳鸣的药 神经性耳鸣吃的药:健脾补肾方治疗神经性耳鸣 1、处方组成桑寄生,枸杞子,仙鹤草,五味子,杜仲等。 2、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 3、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通窍醒神健脑。主治:耳鸣。 4、处方加减:夜间耳鸣加重,加酸枣仁等;头痛寐差,加石决明等;肾虚明显,加女贞子等;头昏椎动脉供血不足,加葛根等;年老有血瘀症状者,加路路通。 5、病例验证:上方治疗肾虚性耳鸣50例65耳,痊愈8耳(13%),显效15耳(23.1%),有效24耳(36.9%),无效18耳(27.7%),总有效率为73%。 神经性耳鸣吃的药:养心宁神方治疗神经性耳鸣 1、处方组成磁石,酸枣仁,琥珀,珍珠母,龙骨,茯神,远志,黄连等。 2、[用法用量]。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28日为1个疗程。

3、[功能主治]。养心宁神,平肝镇惊,通窍聪耳。主治:神经性耳鸣。 4、[处方加减]。索取药方时一并寄出。 5、[病例验证]。上方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40耳,显效14耳(35%),有效15耳(37.5%),无效11耳27.5%),总有效率为了5%。 神经性耳鸣的原因 1、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 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2、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 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3、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 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4、噪声也会发生耳鸣 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此外,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随身听耳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是颈下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融合而成的一种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大致位于位于C7水平(第七颈椎),C7的横突前方的颈长肌前筋膜内。 早在192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星状神经节的毁损和切除可以减轻雷诺氏现象和多汗症的某些症状。而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可以减轻交感神经介导的各种疼痛,如Ⅰ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等。对于各种颈肩部的复杂性疼痛和颈性眩晕等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再者星状神经节阻滞使脑血流增加的作用超过任何药物,下丘脑血流的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从而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现在一般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以下多种状况:一、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二、肩周炎。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致痛物质的刺激,改善肩僵硬,再配合其他治疗,可加快病情恢复。三、带状疱疹。头面部及上胸部带状疱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阻断疼痛的传导,改善血运,能缩短病程。四、失眠的治

疗。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一迷走平衡的破坏,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从而调节、改善睡眠。五、脑动脉硬化,脑缺血性病变。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阻滞了交感神经,直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针对一些老年人病人常出现的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头脑发蒙等症状,能够缓解病情,有资料显示它能明显改善脑梗塞以及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六、痤疮。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特异免疫反应,可明显增加头面颈部的组织血供,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还可以治疗头痛,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心肌梗死,多汗症,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等多种疾病。 传统的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触诊或X线引导,有多种入路,通常是以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作为穿刺定位的标志。无论是触诊和X线引导都无法完全避开周围的重要结构,因此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且为保证药物充分浸润,用量都较大。事实上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水平并非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最 佳部位,因为星状神经节实际位置在更靠下的第七颈椎水平。我们首先结合下图看一下第六颈椎横突水平的主要结构: 图1 第六颈椎横突水平横断。T:气管,TH:甲状腺,CL:颈长肌,C6:第六颈椎,CA:颈总动脉,JU:颈内动脉,

颈丛神经阻滞

图解颈丛神经阻滞(转载) (2010-08-15 17:26:16) (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颈丛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深部,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二)颈丛的分支 颈丛的分支有浅支和深支。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主要的浅支有: 1.枕小神经lesser occipital nerve(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杭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2.耳大神经great auricular nerve(C2、3)沿胸锁乳突肌表面行向前上,至耳廓及其附近的皮肤。 3.颈横神经transverse nerve of neck(C2、3)横过胸锁乳肌浅面向前,分布于颈部皮肤。 4.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C3、4)有2~4支行向外下方,分布于颈侧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肤。颈丛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 5.膈神经phrenic nerve(C3—5)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先在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继沿该肌前面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经过肺根前方,在纵膈胸膜与心包之 间下行达隔肌。隔神经的运动纤维文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腹心包。隔神经还发出分支至膈下面的部分腹膜。一般认为,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膈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 是同侧的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有窒息感。膈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颈丛神经阻滞体位:

颈椎旁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被医学界所认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 一、星状神经节与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相比较,因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椎动脉、臂丛神经。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并且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出现的气管、食道、胸膜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神经阻滞治疗中应用甚多的方法,可单侧阻滞,也可交替阻滞,但应相膈2小时。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血流增加,对侧血流减少,两侧颈总动脉血流变化有产生“借贷(窃血)现象”的可能性。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后,整个面部有热感,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即说明两侧颈总动脉各自血流均有增加。从避免临床副作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考虑,仍以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宜。而椎旁颈神经阻滞双侧同时进行,无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避免颈总动脉血流有产生“借贷现象”。三、根据解剖:颈交感分上、中、下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头颈各器官,如下颌下腺、腮腺、泪腺、瞳孔散大肌、甲状腺及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并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分布到心脏。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棱形或长扁形,长25-45mm,中国人平均长度为26.3mm,该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高度,其后方有颈长肌及其筋膜,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筋膜的前方有颈动脉鞘、舌咽神经及副神经,一般认为该神经节由3个或4个神经合并而成,有时有狭窄之处,或分为两个。其节前纤维有脊髓上胸节发出后,大多数经上部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至交感干内上升此节,绝大部分纤维在节内换元,少部分纤维到颈内动脉丛内细小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如下: 1.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进入第1-4对颈神经,此外,颈上神经节与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及舌下神经都有交通,与椎动脉丛、膈神经也有交通。 2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为该节最大的分支,攀附颈内动脉走行,形成颈内动脉丛、经颅底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在颈动脉管内口出,颈内动脉丛发出岩深神经,穿破裂孔至颅底,与岩浅大神经汇合形成翼管神经,向前穿翼管至蝶翼腭神经节,随面神经来的副交感纤维一起分布到口鼻粘膜的腺体及血管。在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丛可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外展神经及睫状神经节,发生交通,至睫状神经节的交通支经眶上裂入眶,直接经眼神经的鼻睫神经至睫状神经节,穿出后,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分布于眼球的血管。眼球内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纤维,一般是经眼神经、鼻睫神经及睫状长神经而来。颈内动脉丛的终支随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形成丛,并随血管的分支分布。 3.颈内静脉神经起于神经节上端或颈内动脉神经,为一个或几个小支,部分纤维分布于颈静脉球及颅后窝的脑膜,但大部分纤维与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和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联系。 4.颈外动脉神经由节的下端发出,至颈外动脉形成颈外动脉丛,此丛伴随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并形成相应分支的动脉丛,如甲状腺上动脉丛、舌动脉丛、面动脉丛等,脑膜中动脉丛 发出的纤维还与耳神经节、膝神经节相交通。

耳鸣的中医治疗

李云英,1983年 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 药大学中医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及广东省新药评审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编委。为国家名老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全国第三批师带徒,已出师),广东省百名名中医培养对象。近年曾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材奖励基金——— 优秀中医药人才奖”,“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等奖励及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咽喉嗓音疾病的诊治,开设并主持“咽喉声嘶专科”门诊,研制如“金喉系列”等专科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近年共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发表各级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18项,其中主持的“金喉雾化剂治疗慢性喉炎的疗效评价及计算机声图谱分析”课题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荣获1999年度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国内和台湾博士研究生9名。 耳鸣(tinnitus )是指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响声,但外部并无相应声源存在。一般人群中15~20%有不同程度耳鸣。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能听到耳鸣声音,他人不能听到,约占耳鸣总数的95%以上。 耳鸣响度不一,严重耳鸣约占0.4~2.8%,可扰人不安,影响工作及睡眠,而临床上又无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耳鸣现成为耳科三大难症(耳聋、耳鸣、眩晕)之一,并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病属于中医学“耳鸣”或“聊秋”的范畴。 一、现代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它们既是多种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时也可以单独成为一种疾病。耳鸣主要机制是听神经纤维及各级中枢神经元自发放电节律失常,高级听觉中枢错误地将听觉通路的这种异常神经活动感知为声音。常见病因有:1.耳源性耳鸣,由于听觉系统的病变引起,大多为感音神经性耳鸣。2.非耳源性耳鸣指起源于听觉系统以外部位的耳鸣,多指体声。包括血管源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病变。此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科疾病、贫血、偏头痛、碘或锌缺乏、肾病等均可引 起耳鸣。 耳鸣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耳鸣的全身性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和听神经瘤、梅尼埃病、耳硬化症等疾病。随着原发病的治愈或好转,耳鸣也可能随之减轻或消失。 2、习服疗法:①不全掩蔽②松弛训练③转 移注意力④心理咨询和自我心理调适。 3、药物治疗:耳鸣的药物治疗疗效尚不肯定。 如改善耳蜗血液循环、能量合剂、镇静、解痉之类。 ①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静注,大部分病例耳鸣可 耳鸣的中医治疗 李云英1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510120)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9/0 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