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态学试卷

鱼类生态学试卷
鱼类生态学试卷

鱼类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称解释

0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 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

02.夏轮: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在鳞片上形成的环节就宽,环片之间的距离也较稀疏,形成较宽的轮带,也称“宽带”.

03.生长比速:用增长值和鱼在年初时的长度两者之间的百分率来表示

04.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就得到生长常数.

05.饵料系数:指鱼吃饵料与增重量的比值,它是鱼类对食物吸收率的基本指标.

06.产卵温度:一般说来鱼类在整个胚胎发育期间温度的变动,不能超出该种鱼类产卵期的水温范围.

07.仔鱼期:从孵出直到奇鳍褶开始退化消失,鳍条形成至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

08.繁殖力:1 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

09.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

10.产卵场: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地群集进行繁殖形成产卵场.

11.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12.索饵系数:又称肥育洄游,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13.剩余群体:在鱼类生殖群体中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 14.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选择系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16.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17.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

18.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19.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20.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21.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

22.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23.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24.肥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25.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26.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二、填空题

01.各种鱼类对温度适应情况差别很大,可以将所有的鱼类划分为三类热水性____温水性___冷水性__

02.温度对鱼类代谢活动的影响,可用__基础耗氧_____或___活动耗氧____.

03.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__鳃__来与水中的___溶解氧_____进行气体交换,而不能直接吸收大气中的氧.

04.水体的缺氧,会引起鱼类呼吸中枢的兴奋,将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缺氧时,则产生___浮头_现象. 05.研究鱼类的生长是以_____生长率____来表示的.

06.根据各种鱼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的性质,可以将鱼类的摄食类型分为以下三

类:___肉食性_____,___草食性______,____杂食性____.

07.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浮游生物随着水流进入口咽腔,然后通过细密的___鳃耙____过滤食物.

08.为了估计鱼对某种食物的选择性,可以利用__选择指数_____来计算.

09.如果选择指数__为正___,那就表明该饵料对象被鱼所选择;如果选择指数__为负___,就是被鱼所放弃.

10.分析初次性成熟的年龄是划分__补充群体___和__剩余群体___的重要依据.

11.在鱼类繁殖过程中,最明显的温度关系是鱼类产卵的 __温度____.

12.大多数鱼类性成熟后是每年生殖 ___一次____,性腺发育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13.___小生长期____是卵母细胞的生长期 ,___大生长期____是营养物质生长的阶段.

14.鱼类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随着年龄而增大的,到了高龄以后繁殖力的增长__减缓__.

15.营养条件恶化时,鱼的绝对怀卵量会__急剧减小____.

16.溯河鱼类在洄游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____渗透压的调节________.

17.大麻哈鱼产卵洄游的另一特点是__回归____性特别强.

18.在被动洄游和主动洄游中 ___被动洄游_____是生物在运动中不消耗能量,随水体移动.

19.通常是按照鱼类洄游的不同目的而划分为 ___越冬洄游____,____索饵洄游______,____产卵洄游______.

20.鱼类在进行越冬洄游前,必须达到一定的___肥满度___和__含脂量_____.

21.我国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及大麻哈鱼等在产卵洄游中水流对它们具有__引导_______作用.

22.研究鱼类洄游的基本方法是___标志放流法___________.

23.延长精子寿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__低温___,__常温___,__冷温___三种. 24.生死痕在__鲑__鱼类中最为明显. 25.由江河游向海洋的降河洄游,属于这一类型的代表以_鳗鲡___最明显

26.鱼类的繁殖力可以分为 __绝对繁殖力_____和____相对繁殖力____.

27.___出现频率法______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常用的测定饵料成分的方法.

28.鱼类昼夜摄食的变化一般取决于__鱼类辨别饵料方位_____的方法,但又与饵料对象的___行动__有很密切的联系. 29.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情况 ,可将鱼类分为四大类群 ____淡水鱼类_____,___海水性_____,___河口性______,___洄

游性______.

30.在鱼类的辅助呼吸器官中,鳗鲡常常以 __皮肤____呼吸作为它的辅助器官

31.按鱼类耐受盐度变化适应能力大小,又可将鱼类分为 ____广盐性___和___狭盐性____.

32____狭食性鱼类_______往往是在食物保证程度而饵料基础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

33.选择指数为 _零__时,表示鱼类对这种成分没有选择性 34.鱼类生活的水环境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构成。 35.根据鱼类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划分为热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类,鲤、鲫鱼属于温水性。 36.青鱼、草鱼、鲢、鳙夏季适应水体溶氧量为4-4.5mg/L,鲑、鳟鱼类夏季适应水体溶氧量为6.5-11mg/L。 37.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可将鱼类分为、和。 38.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都是以为食物关系基础,包括种内、种间和鱼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39.鱼类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40.白鲢是依靠鳃耙来获取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其摄食方式为滤取式;鲴类是依靠下颌角质来获取周从生物为食,其摄食方式为刮取式;乌鳢鱼虾以为食,其摄食方式为袭击式。

41.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取决于其对食物的喜好性和食物的易得性。

42.定性分析一尾鲤的食谱,其动物性和植物性种类所占比例差异不大,故可将鲤食性类型划归

为杂食性,据目测食物占肠管的 3/4,其肠管充塞度为3级。

43.青鱼的主要食物为底硒动物(螺丝),草鱼的主要食物为水生围管植物。44.解剖一尾 0.35kg的鲤,内脏重 50g,其中消化道内食物总重为 14.7g,充塞指数为490。

45.鱼类仔鱼期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草鱼体长在 30mm 以上时食性转换明显,接近成鱼。

46.肉食性鱼类其食性有较高的稳固性和低的可塑性,草食性杂食性鱼类有较高的可塑性和低的稳固性。

47.食性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个体数量法、重量法、体积法、出现频率法。48.鉴定鱼类的年龄多采用鳞片,此外还有脊椎骨、鳃盖骨、匙骨、鳍条、耳石,等硬组织作鉴定

49.真骨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有疏密型、切割型、间隙型、碎裂型等。50.2000年 5月孵出的鲤鱼,生长到 2004年 11月起捕,这尾鲤鱼是4龄组中5龄鱼,用符号 4+表示。

51.2003年 5月孵出的鱼苗,年底 11月起捕投放大湖,称为当年鱼,符号为0+。

52.鱼类生长的三个要素是水温、溶氧、食物。

53.取得鱼类生长速度资料的途径有饲养法、年龄鉴定统计法、生长退算法等。54.鉴定鱼类年龄所采用的鳞片一般取部位的鳞片鱼体中段侧线上方,背鳍起点下方。

55.用退算法求鱼类以往各龄生长情况的公式为。Ln=RnL/R

56.性腺成熟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性腺分期法、成熟系数法二种。

57.生产上通常称为成熟卵巢的是Ⅳ期卵巢。

58.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胎生,大多数为卵生;受精方式有和二种体外受精体内受精,大多数为体外受精。 59.草鱼产卵于水层中卵为漂浮性,

鲤产卵于水草或树根上卵为黏性,乌鳢产卵于水草丛营造鱼巢中卵为浮性性。61.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外界因素有水温、溶氧。

62.解剖一尾体重 5kg的雌草鱼,内脏重 1000g,卵巢净重 800g,每 4g卵巢经计数为

2660粒卵,其性腺成熟系数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分别为、20%532000 粒133/克。

63.胚胎发育生产上称为,是指的孵化从卵受精开始到仔鱼破膜孵出前发育过程。64.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三个发育期。

65.鱼类的洄游按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

66.长江中典型降河产卵洄游的鱼类是鳗鲡,溯河产卵洄游的鱼类是中华鲟。三、判断题

01食物链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将或多或少地涉及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甚至整个或邻近的群落. 1

02鱼类一般生长规律是在孵化后的最初几年生长迅速,以后逐渐缓慢 1

03鱼类不同的食性直接影响鱼肉的质量,一般说来,肉食性鱼类,特别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的肉质较高,植食性鱼类的肉质稍差. 1 04粘性卵的特性是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 1

05鱼类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1

06为了估计鱼对某种食物的选择性 ,可以计算选择指数 1

07鱼类对各种饲料生物的选择指数是有季节性变化而没有地区变化. 2

08对于吃同样食物的不同种类,由于营养学上的差别 ,饵料系数能可有很大的差别 2

09鱼类生理状态的变化,能间影响摄食量. 2 10作为判断性成熟开始的反映指标通常是鱼体的大小,而不是年龄. 1 11()性成熟时间越早,补充群体数量就越快. 12()一般来讲,成熟系数越高,性腺越好.

13()鱼生长发育得很不好,但已到了生殖年龄,鱼类也会产生产卵洄游

14()同一种鱼在不同地区的产卵季节几乎差异. 15()同一长度组或体重组的怀卵数量一般不随年龄而增加或减少. 16()在一定温度内,随温度的增高耗氧率亦随增高. 17()各种鱼类在生殖时期,不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18()温度与鱼类胚胎发育的关系,当水温升高时,胚胎发育速度加快,反之则减慢.

19()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则往往破坏皮肤粘膜和鳃组织,而直接造成危害. 20()肠的长度与食性有关,肉食性鱼类的肠较长,食植物饵料的鱼类肠较短.

21()饵料生物群离产卵场或越冬场愈近鱼类的饵料洄游距离就越短,反之则长. 22()在人工繁殖工作中所称的"亲鱼已经成熟”是指第 V期的卵.

23()鳗鲡的洄游一般多在夜间进行.

24()一般来说,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环节越后,则其个体越大,而其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越少。

25()鱼类的集群对凶猛鱼类有防御作用。

26()凶猛鱼类是有害鱼类,所以在养殖水体中应捕尽杀绝。

27()饵料系数是鱼类对食物吸收利用的基本指标,饵料系数越小,表明食料的营养价值越低。

28()不同食性的鱼类在幼年时因摄食器官未充分发育,食性是相同的。

29()成鱼食性一般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因栖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0()鱼类集群时,其摄食量比单独生活时要大。

31()温度越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越快。

32()幼轮是由于水温变化引起的。

33()同一年龄组的个体,其鳞片上的年轮数相同。

34()生长常数是表示鱼类生长强度的指标之一。

35()鱼类的再生鳞不能用来鉴定年龄。

36()同种鱼类的不同地理种群,其寿命长短基本相同。

37()疏密现象是由于鱼类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38()在生产上,应选择肥满度高的品种进行养殖。

39()四大家鱼、鲤、鲫、鳊、鲂均为江湖洄游性鱼类。

40()测定鱼类的繁殖力,取 V期卵巢为好,因为该期卵巢的卵粒饱满,充满卵黄且完全分离,容易计数。

41()鱼类在一生可发生多次第 I期卵巢。 42()一般产卵后不护卵,死亡率高的鱼类,其繁殖力较高。

43()一次产卵鱼类与分批产卵鱼类的Ⅳ期卵巢没有显著差别。 44()胚胎发育的各个发育期对水温的急剧变化的反应是一样的。 45()一般生命周期长的鱼类,其性成熟较早。 46()中华鲟在海洋中肥育,在江河上游产卵繁殖。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

四、选择题

01.()只能用来划分特定区域中某指定鱼类的生长阶段.

A:生长指标 B:生长常数 C:生长速度 D:生长方程

02.()是研究鱼类年龄和生长的最早也是最直的一种方法 .

A:间接法 B:推算法 C:饲养法 D:标志放流法

03.一般鱼类的最适宜的生长温顺度范围多在 ()之间.

A:20--30℃ B:15--20℃C:18--25℃D:30--35℃

04.我国鲢鳙的幼苗在保持含氧充足的情况下,二氧化碳超过 100mg/l时,便出现()现象.

A:呼吸困难 B:立即死亡 C:引起死亡 D:昏迷仰卧

05.()的突变是导致狭亍性鱼类死亡的重要因素.

A:酸碱度 B:盐度 C:溶解氧 D:温度

06.生活于静水湖泊或池塘中的几种鲤科鱼类,对溶氧的要求夏季在()时已足. A:2--0.5mg/lB:4mg/lC:5--6mg/lD:0.5--3mg/l

07.下列鱼中()为热带鱼类。 A:大麻哈鱼 B:革胡子鲶 C:大黄鱼 D:小黄鱼

08.一般盐度在0.2--0.5左右的是(). A:淡水鱼类 B:海水鱼类 C:洄游性鱼类 D:河口性鱼类

09.下列鱼中()是第一次产卵后即绝大部分死亡。

A:鳗鲡 B:中华鲟 C:石斑鱼 D:大黄鱼

10.养鱼池一般都要求保持 PH在()

A:碱性 B:弱碱性 C:中性或弱酸 D:中性或弱碱性

11.鲤,鲫鱼的食性为() A:杂食性 B:肉食性 C:草食性 D:碎屑食性

12.肠胃充塞度测定,“2”表示()

A:胃和肠内无食物 B:胃内食物适量 C:胃内充满食物 D:胃内少量食物13.各种器官都已形成,体形,体色与成鱼相似,全身披鳞,但其性腺尚未成熟,这个过程称()

A:幼鱼期 B:稚鱼期 C:胚胎期 D:成鱼期

14.在标志放流法中,()是目前最新的方法

A:内部标志法 B:外部标志法 C:切断标志法 D:同位素标志法

15.在热带鱼类中,罗非鱼一年可以生殖()次 A:一次 B:两次 C:多次 d:三次

16.卵巢体积增大,卵母细胞直径不断扩大,卵膜变厚,属于()特征

A:二期卵巢 B:三期卵巢 C:四期卵巢 D:五期卵巢

17.下列哪种洄游方式,多见于暖水性洄游() A:索饵洄游 B:越冬洄游 C:产卵洄游 D:肥育洄游

18.鱼类的种间关系是在()形成过程中作为对环境的适应而产生的 A:种 B:门 C:目 D:科

19.泥鳅是用()作为辅助器官 A:口咽腔 B:鳃上器官 C:皮肤 D:肠

20.一般上层鱼类背部呈灰色,深蓝,浅绿等色泽,腹部及体侧部均为()

A:白色 B:灰色 C:深色 d:浅色

21.当水中溶氧缺乏时,下列鱼类最先浮头的是 A.麦穗鱼 B.鲢 C.鳙 D.鲤22.下列鱼类中为冷水性鱼类 A.大麻哈鱼 B.石斑鱼 C.胡子鲇 D.中华鲟23.鱼类最适宜的 pH为 A.4-5.5B.5-6.5C.7-8.5D.9-10.5

24.白鲢的主要食物是 A.原生动物 B.浮游植物 C.固着藻类 D.轮虫25.解剖 100尾草鱼,其中 80尾肠内有食物,72尾肠中出现苦草,则苦草出现频率为

A.100%B.90%C.80%D.70%

26.某一尾鱼的肠管(前、中、后)充塞度为 1、0、0,说明此鱼。

A.刚开始摄食 B.已摄食很久 C.刚停食 D.停食很久

27.泥鳅的食性为 A.草食性 B.肉食性 C.杂食性 D.碎屑食性

28.利用 E=(ri-pi)/(ri+pi)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当 E值为正值时表示鱼类对该种食物

A.不能确定 B.无选择性 c.主动选择 D.回避

29.鲤鱼摄食方式是 A.啃咬 B.刮取 C.翻掘 D.掠食

30.黄鳝摄食时间是 A.夜间摄食 B.白天摄食 C.傍晚摄食 D.白昼均摄食31.环片的切割现象出现在鳞片的 A.前区 B.前侧区 C.后区 D.后侧区32.花鲈、小黄鱼鳞片上的年轮标志是 A.切割型 B.疏密型 c.间隙型 D.碎裂型

33.鲢、鳙、草鱼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A.18℃-20℃B.21℃-22℃C.23℃-28℃D.30℃-33℃

34.下列鱼类中性成熟早的是 A.罗非鱼 B.鲤 c.草鱼 D.团头鲂

35.提起鱼体卵粒就能流出,此时卵巢发育处于期 A.ⅢB.ⅣC.ⅤD.Ⅵ36.下列鱼类中是卵胎生 A.麦穗鱼 B.鰕虎鱼 C.青鱂 D.食蚊鱼

37.下列鱼类中的雌鱼明显多于雄鱼 A.鲢 B.草鱼 C.鲤 D.鲫

38.下列鱼类中是分批产卵鱼类 A.鲢 B.鳙 c.团头鲂 D.罗非鱼

39.团头鲂属。 A.水层产卵鱼类 B.草上产卵鱼类 C.水底部产卵鱼类 d.其它基质产卵鱼类

40.下列鱼类具有护幼、护卵习性的是。 A.乌鳢 B.银鲴 C.赤眼鳟 D.棒花01.B02.C03.A04.D05.B06.B07.B08.A09.A10.D

11.A12.B13.A14.D15.C16.B17.B18.A19.D20.A

21.A22.A23.C24.B25.B26.A27.C28.C29.C30.A

31.D32.B33.C34.A35.C36.D37.D38.C39.B40.A

五、简答题.

01.水体的缺氧,产生"浮头"现象的危害.

水体含氧量继续锐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失去平衡,最后窒息而死.

02.怎样辩别辐轮与年轮?

一般来看,辐轮没有年轮那么清楚,最常见的辐轮往往是不清晰的, 支离破碎的轮圈,它只出现在鳞片的某一区域,而不是整个圆心圈都存在.同时,辐轮通常不是在鱼体的每一鳞片上都能见到, 仅在某些鳞片上出现;而年轮则是在鱼体每个鳞片上都能见到.

03.简述影响鱼类生长的外界因素? .饵料,温度,光照,化学因子,水体的大小.

04.研究鱼类对饵料的选择性,可根据哪两个方面的因素来决断?

(1)栖息环境中各种饵料生物的数值比重情况. (2)鱼类吞食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比重情况.

05.怎样根据选择指数来决断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

可采用选择指数公式 E=(ri-pi)/(ri+pi)来判断,如果根据这个公式求得的选择指数等于 0 时,表示没有选择性,当指数介于 0 到+1.0 之间,表示没有选择性 , 当指数介于 0 到-1.0 之间,则说明这种食物不喜好.

06.大麻哈鱼幼鱼在淡水中中生活几个月后,沿江顺流而下,在海洋中生活几年后,又溯河回归到原出生的河道中进行繁殖活动是什么机制引得大麻哈鱼准确回归呢?

美国鱼类学家哈斯勒从 20 世纪 50-70 年代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与气味迁徙不关,凭着他灵敏度的嗅觉,能分辨其出生的河道与其他河流极细微的气味差别.

07.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路线(2)食物链可食物网(3)物种在种间,空间上的多样性格局 (4)营养盐类的循环(5)发展和演化(6)恒稳控制.

08.简述研究鱼类年龄和生长在渔业上的意义?

(1)可怜了解鱼类的生长情况 ,可怜知道某种鱼在几龄之前生长最快,之后就变慢. (2)预测鱼类资源变动的情况 .鉴定鱼类的年龄和生长情况 ,可以帮助探明鱼类以往的生长情况 , 与其周围生活条件的影响 ,通过掌握某种鱼类历年鱼群的年龄组成及生长速度的资料,可以清楚了解各世代的数量消长情况 ,作为预测资源数量的变动的主在根据. (3)在捕捞生产上.根据捕捞鱼类的年龄组成分析,判断捕捞对于鱼类资源的影响. (4)通过产卵群体的年龄组成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产卵群体的类型,为估计鱼类蕴藏和可能的渔获量预报提出确切可靠的根据

09.简述鱼类生长的特性?

.(1)鱼类在其适合生存的情况下,如环境适宜,可继续不断的生长 .一般到性成熟后就停止生长. (2)鱼类长度生长最迅速时期通常是在性成熟之前. (3)鱼类不同的生长阶段生长的表现是不同的. (4)鱼类中一般是雌鱼个体大于雄鱼,雄鱼一般早成熟,生长速度也提早减慢. (5)鱼类在一年四季中的生长速度是不一致的,即生长有季节变化.

10.为什么鱼类对饵料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

鱼类的食性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往往因数年龄季节和栖息环境海区的不同,会引起食性的转变,因此对不同食性鱼类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绝对分开的,而是有条件的, 所以鱼类对饵料的选择也不是绝对的

11.什么是食性的可塑性?

各种鱼类的食性组成常因不同的年龄,季节地区等情况而不同程度的变化.有些鱼类在各种环境的影响下,有改变营养特性的能力 ,食性组成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12.怀卵量与成活率之间的关系?

各种鱼类怀卵的数量是维持种族延续,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产生海洋的鱼卵以及孵出的仔鱼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常常受到敌害的吞食和环境条件的剧烈影响,因而造成大量的死亡. 因此,那些怀卵量十分高的鱼,它们在发育过程中的成活率往往特别底.相反,那些有保护措施的鱼,虽然产的卵量都是很少,可是成活率很高.

13.鱼类的产卵场分为哪几种类型?及相关内容?

.(1)敞水性产卵类型:位置比较稳定,那里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渖产卵所必需的条件,产卵场中心温度为 12-14℃. (2)石砾产卵类型:这类鱼在水体底部石砾,岩石间产卵,卵粒沉于水底,许多是粘性卵. (3)海藻上产卵类型:那里往往是水清,流缓,产出的粘性卵粘附在海藻上. (4)喜贝类产卵类型:

15.影响鱼类产卵的因素?

(1)历史因素(2)鱼体内在因素(3)环境因素:A 温度,B 水流 C 水化学因素

16.鱼类的生殖群体包括哪些部分?

一是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 ,称为剩余群体 . 二是初次性成熟的群体 ,称为补充群体

17.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因素?

包括鱼类本身以及外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1)当环境发生显著的恶化. (2)同一种鱼,当生长不同的温度地区,或虽在同一温度地区而水体中的食物及水质条件不同时. (3)光照时间的长短. (4)水的坡盐度,不的速度 ,水质透明度等.

18.鱼类所摄取的食物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范畴?

.(1)主要食物(2)次要食物(3)偶然食物

19.怎样测肥满度接近真实?

一般都是以除去生殖腺和肠胃后的重量,与体长作比较这样可以比较接近真实.

20.硬骨鱼类常见的年轮标志的主要特征有?

(1)疏密型(2)切割型(3)环片分歧(4)环片合并(5)环片形成间隙带(6)环片改变方向和环片变细.

21.集群有何生物学意义?

鱼类的集群表现了同种个体间的互助,具有以下生物学意义:①有利于防御凶猛动物的袭击;②鱼群的逃网能力强于单个体;③有利于发现饵料生物,对生长有利;④成群游动中,游泳阻力小,以减少其能量消耗。

22.研究鱼类的食物链有何意义?

食物链越短,其消耗能量越少,则其生产价值越大,渔业的利用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在生产上人们通常选择那些食物链短的鱼类进行养殖,以提高水体的渔产力。

25.简述食物转换与鱼类个体发育、季节和水域的关系?

鱼类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摄食不同的食物。在仔鱼期,由于摄食、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几乎都以浮游生物为食,而且多数种类一开始都先吃浮游动物,以后才转向各自固有的食性。如草鱼在 30mm 以上时,才完全从食浮游动物转向食水草。不同的季节水体中食物的组成和食物的丰度不同,因而在不同的季节里,鱼类的食性也会随之发生转换,特别是杂食性鱼类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鱼类在不同的水域中生活,其食性也会随水域的变化发生转换,即食性与该水域中饵料组成相适应,如中华鲟在长江上游生活时,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幼虫及植物碎屑,当洄游至咸淡水中时,主要食物转换为虾、蟹和小鱼。

26.如何对鱼类食物组成进行定性和产量分析?

将样本鱼类的消化道剖开,将内含的食物团轻轻取出放入培养皿,即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鉴定食物团中各种饵料生物的种类,一般大型生物可用肉眼进接观察,肉眼不能判断的可进行镜检。食物团中的大型个体可鉴定到种,小型生物鉴定到大类即可,在鉴定过程中,已消化的饵料生物,可根据残留骨片、附肢、甲壳、纤维碎片、齿、鳞片等帮助识别。最后将所有鉴定到的饵料生物列表统计,即为该种鱼类的食谱。定量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如分别直接计数食物团中各种食物成分的个数,然后计算各占总数的百分比;或分别称量食物团总重和食物团中各种食物成分的重量后,计算各食物成分占食物总重的百分比;或求取各食物成分占全部食物团的体积百分比;或统计某一种饵料成分在所研究的鱼类样本总数中出现的频率等。最后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所取得的资料汇总归纳,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该种鱼类的食物组成,确定其食性类型。

27.在池塘养鱼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促使鱼多摄食?

鱼类摄食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除鱼体内在的因子外,外部因子亦影响到鱼类摄食,因此在池塘养鱼中,改善影响鱼类摄食的外部因子可促进鱼类摄食。如调节池塘水温在鱼类的适温范围内,增加水体中食物的丰度,提高饵料的质量和适口性,改善水质条件,增加水中的溶氧饱和度等都可促使鱼类多摄食。此外,定时、定位投喂食物亦对鱼类的摄食有利。

28.鱼类的生长有何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何实践意义?

鱼类的生长特点有:①连续性生长,鱼类一生中可继续不断的生长,直至衰老和死亡为止;②阶段性生长,性成熟前生长快,性成熟后生长减慢,性成熟前主要表现为体长大幅度增加,性成熟后长度生长下降,体重增长上升,衰老期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均急剧下降;③季节性生长,春夏季生长迅速,秋冬季节生长渐趋缓慢。掌握鱼类的上述生长特点,可帮助我们确定鱼类的养殖周期,选择其生长快的那段时期进行养殖;确定鱼类的捕捞规格;及时将饲养已超过生长迅速期的个体捕捞上市,降低水体的食物消耗量;在鱼类生长迅速的春夏季,采取有效的养殖措施,加速鱼类生长。

29.简述年轮形成的原理以及年轮和年龄的关系?

鱼类生长的周期性是年轮形成的基础。在一年中通常鱼类在春夏季长得很快,到秋季生长就转慢,冬季甚至停止生长。鱼类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平衡性,都会在鳞片、部分骨骼及耳石、鳍条上留下各种宽窄不同的轮纹,就形成了我们用以鉴定年龄的年轮。一般情况下,鱼类在一年内只形成一个年轮,所以鳞片等硬组织上的年轮数就是鱼类的年龄数,但有少数种类在一年内可形成 2 个年轮,这样 2 个年轮只是鱼类的一龄。因此,我们在鉴定某种鱼类年龄时,要事先研究这种鱼年轮形成的时期及数量,以免造成误差。

30.副轮、幼轮的形成原因及其鉴别特征。

副轮是鱼类在正常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鳞片上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副轮的识别特征有:①副轮只出现在少数鳞片上;②副轮不清晰、不完整和连续,仅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两个年轮间;③疏密型的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为疏环,若为附轮,则与此相反;④副轮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等。幼轮是由于幼鱼入河降海和食性转换等因素引起。幼轮亦仅限于部分个体,通常把秋冬直到翌年早春采集的未满周岁的鱼的实际体长,和根据鳞片退算的一龄鱼体长进行对照即可识别幼轮。

33.简述计算相对怀卵量的步骤和方法。

①称取鱼体去内脏后的体重,然后取Ⅳ期卵巢称其重量;②在卵巢的不同部位取样品 4-5 份,样品重 1-5g 左右;③每份样品取相同重量进行卵粒计数,凡已积累卵黄的卵粒都应计入;④计算几份样品的平均值乘以卵巢重即可得到绝对怀卵量;⑤用绝对怀卵量除以鱼体空壳重即可得到相对怀卵量。

35.简述产卵场形成的原因以及保护产卵场的意义?

鱼类产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产卵场的条件,如水温、水流、水质、底质、光线及附着物等。水体中某一区域在一定时期具备了某种鱼类的产卵条件,鱼类大批群集进行繁殖,这个区域就成为这种鱼类的产卵场。如果产卵场和产卵条件受到破坏和干扰,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鱼类的繁殖。成熟亲鱼得不到适合的产卵条件就不会产卵,卵粒将被逐渐吸收,甚至从此不再成为产卵场。因此保护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条件不受破坏,对保证鱼类的繁衍,提高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37.鱼类物种多样化,其繁殖方式亦多样化,试叙述之。

鱼类繁殖方式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受精、发育,如多数淡水鱼类。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受精,受精卵置于亲体外表或内部发育。如罗非鱼受精卵在雌性口腔内发育。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在鱼体内受精,产出受精卵,在体外发育,如杜父鱼。卵胎生:卵在体内发育的营养由卵黄供给,如食蚊鱼。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胎生:卵在体内发育由母体供给营养,如灰星鲨。

38.试述青、草、鲢、鳙、鲤等鱼的生物学习性与池塘混养的相关性。

我们塘堰养的种类多数为青鱼、草鱼、鲢、鳙、鲤等,从这几种鱼的生活习性来看,青鱼和草鱼为中下层鱼类,而鲢、鳙为中上层鱼类,鲤鱼为底层鱼类,由于它们的这种不同生活环境,各种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对池塘立体水面,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这几种鱼的食性来看,草鱼以水草、浮萍等水生高等植物为食,青鱼以底层软体动物为食,鲢、鳙则分别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因此,当我们在饲养草鱼的过程中,草鱼的残剩食物以及排的粪便,可以起到培育浮游生物的作用,而这些正是鲢、鳙的食物,鲤鱼则以水底层植物碎屑,水生昆虫、虾等为食,这几种鱼的合理搭配饲养也就可以对水体的饵料充分利用。39.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水温和溶氧是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两个外界因子。在适温范围内,水温愈低,发育愈慢;反之,水温高,发育快。高于或低于水温阈值,胚胎发育不正常会产生一些畸形怪胎或中途夭折。受精卵和仔鱼期耗氧量的相对值较高,因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溶氧量,才能保证顺利发育,流水中孵化

率高的原因就源于此。

40.简述鱼类洄游的特点及其意义?

洄游是鱼类的一种特殊式型的运动,其主要特点有:①洄游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因;②通常具有集群性;③洄游具有一定规规律;④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鱼类通过不同目的的变换栖息场所,进行洄游,可以完成产卵繁殖,索取丰富的饵料,深水处越冬等生命活动,保证种族的生存、发展和延绵。

普通生态学期末考试六套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格式.整理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参考答案: 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 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 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 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评分标准: (1)英文需翻译成规范的中文名词,不能正确给出的扣1分; (2)要求给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简单给出概念本义而未能扩展的扣1分。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 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层片具有如下特征: 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 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 结构。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陆生群落的优质.参考.资料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尺度: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的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的存活后代的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的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生物种群不受其他因子限制时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的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许法。

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的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的空间。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和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又称环境因子。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的总和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称为生态型。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态型是趋异适应的结果,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 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 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的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的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构成的机能群落。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 2生态因子(华东师大/98) 3 生态幅(中科院植物所/2003) 4 生态环境 5 生境 6 限制因子 7 驯化 8 协同进化(华东师大/2000) 9 内稳态(华东师大/2001;西双版纳/2003) 10休眠(西双版纳/2003) 11生物学零度 12临界温度 13冷害 14冻害(中科院植物所/2003) 15霜害 16适应组合(中科院地化所) 17辐射适应 18趋同适应(中科院植物所/2001) 19光补偿点(华东师大/2004、中科院植物所/2003) 20光周期现象(中科院地化所) 二、填空题: 1.研究_生物_与_环境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形态__、_生理__和_分布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_生物因素__和_非生物因素_两类。 3.阳光对植物的_生理_和_分布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_开花时期____也有影响。 4.阳光对动物的___体色___、___视觉___、__繁殖活动____、__生长发育____和___生活习性___也有影响。 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_阳光_的影响。 6.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10.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区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三、选择题:(建议将所有题选项按照第一题尽可能排列整齐)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D ) A.环境因素B.生物因素C.非生物因素D.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D )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B 2.黑白瓶法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该物质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3.下面关于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r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 B.r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 C.K对策者竞争能力强 D.K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 答案:D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 ) A.大气 B.水 C.岩石圈 D.生物 答案:C 5.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 A.苔藓阶段 B.地衣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 答案:B 6.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直接性 D.间接性 答案:A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数短 B.温度过高

C.土壤贫瘠 D.温度过低 答案:D 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这一生态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农田 答案:C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 B.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 D.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 ) A.多度 B.优势度 C.内禀增长率 D.盖度 答案:C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生态学试卷

试卷10份 普通生态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 1.Gaia假说 2.阿伦规律 3.边缘效应 4. 长日照植物 5.初级生产 6. 次生裸地 7.单体生物 8.顶极群落 9.复合种群 10.领域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正确的在()中写“对”,错误的写“错”。 1.“红皇后效应”就是指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2.草原生态系统是大陆上最干旱的生态系统。() 3.赤潮是水体被有颜色的有机物污染的结果() 4.低纬度地区的短波光较多,高纬度地区的长波光较多。() 5.地球上不同纬度出现的典型植被类型被称为显域性植被。() 6.动物的婚配制度与资源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 7.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8. 集合种群是多个物种的集合。() 9.昆虫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10.群落演替是内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不定项) 1.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 A 2个种死亡 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2.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 )。 A 体型小 B 体型大 C 生殖力强 D生殖力弱 3.从海南岛沿我国东部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 A 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 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 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 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4.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成丛分布 D群集分布 5.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 )。 A 能量输入输出稳定 B 生物量高 C 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 E、适于人类居住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1

单选题 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黄化现象 2、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补偿作用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限制因子 4、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间接作用 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生境 6、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非密度制约因子 7、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8、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现代生态学时期 9、臭氧层破坏属于 B:全球性环境问题 10、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大气圈的上层 1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整个生物圈 1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景观单元 13、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 14、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15、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E.Haeckel)提出并定义的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 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19、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 B:次生演替 20、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 2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气候 22、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稳定性高 2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24、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B:落叶阔叶林 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 2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27 、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 28、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 2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常绿阔叶林 3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31、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气温增加 32、生物群落是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单选题:

最新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 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多样性,排 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及其 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功能方面的 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不 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 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 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 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态效应,也 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考) 22.廊道的功能:生境、通道、过滤、源和汇 23.基质的判断依据(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24.基质的特征: 连接度、狭窄地带、孔隙度 25.景观异质性形成原因:环境资源的异质性、干扰、生态演替 26.Forman景观格局的分类:均匀分配格局、聚集型分布格局、线状分布格局、 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联结

普通生态学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b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生态学 2. 生态因子 3. 小气候 4. 发育阈温度: 5. 逻辑斯谛方程 6. 他感作用 7. 共生 8. 盖度 9. 食物链 10.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研究对象 1. 生态学: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eculogical.factor)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 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称小气候(micrvelimate),是指近地面大气侯中l. 5 n r以内的气候。 4. 发育阈温度:外温动物和植物的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 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或者称生物学零度(bioIogical zero)。 5. 逻辑斯谛方程:逻辑斯谛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 的增长,其模型式为:dN/dt=r/N(1一N/K)。该方程预测种群的增长随时间变化呈现出“s”型,如在真实种群中通常所观察到的那样。 6. 他感作用: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 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作用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种间、种内关系都有此现象。 7. 共生:种间关系的一种,寄生物与其宿主生活在一起,从宿主身上获取资源利益。二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到一定程度,由于宿主对这种寄生关系的开拓进化,有可能使这种寄生变得对双方都有利,两个物种互相依存着生活。这时两物种的相互作用即由寄生转变为共生。 8.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盖度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不仅反映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的大小,而且还反映了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盖度,而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9.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 10.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的研究对象: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景观中各自然组分的异质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生物活动尤其是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生物有哪些作用? 2. 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3. 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4. .怎样理解生物种的概念? 5.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6. 什么是生态位?以下图为基础,比较说明两物种种内、种间竞争的强弱与生态位分化的关系。 命题组组长签字:( A )组第1页(本试卷共1页)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7年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______ A.埃尔顿 B.谢尔福德 C.奥德姆 D.苏卡乔夫 答案:C 2. 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答案:A 3. 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A.种群 B.物种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A 4. 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______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答案:C 5.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______ A.荒漠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答案:A 6. 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______ A.冻原 B.河流 C.果园 D.荒漠 答案:C 7. 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______ A.发达,不发达 B.发达,发达 C.不发达,发达 D.不发达,不发达 答案:C

8. 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______ A.多度 B.密度 C.频度 D.盖度 答案:C 9. 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 A.U型 B.S型 C.J型 D.V型 答案:B 10. 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______ 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 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 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 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 答案:B 11. 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______ 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 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 答案:A

生态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生态学试卷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 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 (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2.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1)收获量测定法(1分) (2)氧气测定法(黑白瓶法)(1分):根据初始瓶(IB)、黑瓶(DB)、白瓶(LB)溶氧量,即可求得:初级净生产量=LB-IB;呼吸量=IB-DB;总初级生产量=LB-DB。 (3)CO2测定法(1分) (4)发射性标记物测定法(1分) (5)叶绿素测定法(1分) 3.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1分) (1)促进模型;(1分) (2)抑制模型;(1分) (3)耐受模型。(1分)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生态学试题全解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生态学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题) A、必答题: 1、群落演替与波动的基本区别与联系 2、简述r对策和k对策的差异及其生态意义 B、选答题: 1、简述光照对植物作用的方式和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类型 2、植物群落的最小面积及其意义 3、分析种群爆发现象形成的原因 4、种群的最大收获时期一般在什么时候,并解释原因 5、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和类型 6、何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两题,3选2) 1、论述生态系统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并简要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以及近几年开展的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对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意义 2、目前城市绿化中流行把大树移植到城市,请从生态学角度谈谈你对“大树移植”的看法,并提出城市绿化模式的建议 3、举例说明生物入侵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提出防范对策 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考研试题 2009北师大环境考研 生态学 一简答 1.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不太记得了) 2.密西希比最小因子定律 3.r-对策和K-对策的主要特征 4.群落交错带的特征 5.简述生物的协同进化 二论述 1.论述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演替的因素 2.简述生态系统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普通生态学1 1、术语解释 定型行为适应性低体温 有效积温法则population dynamic 似昼夜节律及相漂移shelford”s law 信息素内禀增长能力(Rm) Community 2、简述温带淡水湖泊水温分层的季节变化及其与营养物质、漂浮植物密度的关系(10分) 3、简述淡水硬骨鱼与海洋硬骨鱼渗透压适应性调节特征(10分)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 答案:D 2.自然界中,伺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 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 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 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 答案:D 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 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 答案:C 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 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 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 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答案:D 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 A.阿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谢尔福德定律 D.林德曼定律 答案:B 6.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肉质茎肥厚 C.角质层厚 D.叶面积大 答案:D 7.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

答案:C 8.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 A.水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岩石圈 答案:B 9.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 ) 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 答案:A 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偏利共生 答案:C 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 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普通生态学试题

博士考试专业试题-普通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活型 植物对其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主要分为五种生活型,一年生植物、隐芽植 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这五种生活型之间的比例就是一 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2、内稳态机制 答: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机制,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如动物对体温的控制,即表现出一定的恒温性。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4、meta种群 答:即联种群,当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 孤立的小种群的时候,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是一个联种群。 5、meta种群灭绝风险模型 答:pe: 单位时间的局部灭绝概率 若只有一个种群p1=1-pe p2=(1-pe)2 若存在两个种群则p2=1-(p e)(p e)=1-(pe)2 若区域内有x个种群则px=1-(pe)x 结论:多种群能分散灭绝风险,斑块越多,联种群灭绝风险越小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最初用于人寿保险. 对研究人口现象和人口的生命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静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根据某一特定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 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 ③编制较易. 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 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