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试卷

马基试卷
马基试卷

二、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4选3,如果全作,以前3题计分)

分析题1

材料: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歌未竟,东方白。

问题:

(1)这首词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哪些重要原理?

(2)结合其中一个原理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题2

材料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材料3: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买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伦”。

问题:

(1)材料3是怎样理解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过程的?

(2)用材料3的观点对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题3

材料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不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而是“资本和劳动能力的交换”。“工人出卖的只是对自己劳动能力的定时的支配权”。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能力这一商品的等价物。“工人的生产活动,亦即创造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材料2: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王人大大减少,甚至出观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据此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问题:

(1)根据材料1阐述劳动力商品理论

(2)根据剩余价值来源的原理,分析材料壬的观点

分析题4

材料1: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并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材料2:200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珀·雷默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随后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该文指出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北京共识”。

材料3:张维为指出,中国的崛起不只是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公路总里程等,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及其背后的指导思想。这个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是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推行的“结构调整方案”和美国在苏联推行的“休克疗法”),中国模式的效果要好得多。

问题:

(1)结合材料1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2)结合材料2、3分析“中国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答案填在表格里有效。

1. 马克思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坚持

A.发展论

B.阶级论

C.理想论

D.过时论

2.划分哲学家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还是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的依据是看其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问题的回答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回答

D.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主要是指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在哲学上都具有“不彻底性”的缺陷,这是说

A.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史观

B.旧唯物主义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C.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旧唯物主义不否认唯物主义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唯心论

D.朴素唯物论

5.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诗《径溪》,诗中写道:“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反映了哲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原理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蕴含的哲理是

A. 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的含义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和技术共同进步

8.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判处终生监禁。在“日心说”被证明的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承认350多年前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这说明

A.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D.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误

9.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10.衡量生产力水平状况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对象

11.判断一种经济制度是否先进的根据是看它

A.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制

B.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D.是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12.国家的实质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全体国民的代表

C.调和阶级矛盾的社会力量

D.整个社会的全权代表

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4.下列现象不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生产关系

D. 生产方式

1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社会基本矛盾

B.生产方式

C.人民群众

D.科技革命

16. 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表明

A.生产力是社会变革命的最终动力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 科学技术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D.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7.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是

A.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B. 用暴力手段掠夺农民的土地

C. 国债制度

D.课税和保护关税制度

18. 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 商品的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B. 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C.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9.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是

A. 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抽象劳动

D.个别劳动时间

20.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A. 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

C.不变资本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2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22.马克思说:“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

A. 工人补偿劳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

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

D.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

23.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A. 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 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都是资本

C.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D. 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24.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 货币价值的变化

B.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资源的有效配置

2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技术进步

D.资本家的节欲

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2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D.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28.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

A.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

B.参与制与个人联合的基础上形成

C.资本输出和金融寡头的基础上形成

D.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基础上形成

29.下列哪个表述是正确的

A. 垄断与竞争相对立

B.垄断替代竞争

C.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剧烈

D.垄断消除竞争

30.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实现其统治的方式是

A. 个人联合

B.绝对控股

C. 参与制

D.联合控股

3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的说法,哪种不正确

A. 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B.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运动

C.苏联的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探索的彻底失败

D.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33.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主要是因为

A. 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够多

B.资本主义已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C.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和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D.社会主义在诸多领域难以超越资本主义

34.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 1848年革命

B. 巴黎公社

C. 十月革命

D. 中国革命

35.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明确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 马克思

B.恩格斯

C. 列宁

D.斯大林

36.关于社会主义改革,不正确的是

A.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改革方向

B. 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全面学习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

37.必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什么了解

B.必须坚持马克思i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C.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

D.没有任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

3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做到

A.坚持“一大二公”,反对任何形式的私有制

B.一切由党领导和决策,人民不需要自主性

C.多党竞争,通过选举进行执政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9.关于共户主义社会设想中,不符合马克思经典作家论述的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 国际关系融洽

40. “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世界的方法

B. 科学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马基辨析题8索引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3、有人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1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二、材料题: 材料一: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材料二、如何理解下述观点: 材料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其统治,_______编制了法典,作为国家行为的准绳。 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奥和蒙特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思想不同的新观点:其一是职工是_______,其二是企业中存在_______,其三是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_______。 4.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米兰在1966年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即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 5.最早研究分工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早于亚当·斯密9年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分工是_______和_______的一个主要支柱。 6.波特在对行业结构的5种作用力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提出了企业的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这3种战略就是:_______战略、_______战略和_______战略。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资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个性解放 D.人身自由 2.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将它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这就是行为科学的前身——( )学说的正式诞生。 A.公共关系 B.群体关系 C.社会人 D.人际关系 3.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 )的实践者。 A.管理跨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组织 D.管理职能 4.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 )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A.国王 B.人民 C.圣徒 D.教皇 5.苏格拉底用问答法传播他的思想,他把这种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 的方法,叫做( )。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CCA 6-10:DDBAD 11-15:CABCD 16-20:DCDBA 21-25:CDBBB 26-30:CCBBA 31-35:CABBD 36-40:BAAAA 41:A 二、简答题 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4)两种错误态度: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也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绝对主义则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将人的认识僵化。(5)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它;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既坚持,又发展。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马基期末复习重点

马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基本形式。 3、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时间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二、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为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饭凑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阐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四、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五、阐述认识运动的发展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其发展过滤为以下三点: 1、 从实践到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无限发展 六、什么是改革?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哪里?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

马基练习卷1

试卷名称《马基练习-01》 共100 题共100 分计时60 分钟 第一题(共60 题,总分60 分)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2. 历史人物指的是 A. 历史上普通个人 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 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唯物主义决走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 A. 教条主义的表现 B. 经验主义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8. 教条主义犯了() 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马基试题B卷

请在答题纸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1日(第18周星期三)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注意:本试题有五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答题纸上不予以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 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 5、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

马基考试重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⑴马克思主义哲学,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⑶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三种历史形态:(实物、结构、系统)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物质的定义的意义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文明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条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实质、核心⑴内因、外因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⑶质量互变规 律⑸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补充: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内因、外因: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版本

2019年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9年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 Next Year Marks the EU's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Treaty A. After a period of introversion and stunned self-disbelief, continental European governments will recover their enthusiasm for pan-European institution-building in 2007. Whether the European public will welcome a return to what voters in two countries had rejected so short a time before is another matter. B.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Europe’s recovering self-confidence. For years European economies had been lagging dismally behind America (to say nothing of Asia), but in 2006 the large continental economies had one of their best years for a decade, briefly outstripping America in terms of growth. Since politics often reacts to economic change with a lag, 2006’s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growth will have its impact in 2007, though the recovery may be ebbing by then. C. The coming year also marks a particular point in a political cycle so regular that it almost seems to amount to a natural law. Every four or five years, European countries take a large stride towards further integration by signing a new treaty: the Maastricht treaty in 1992, the Treaty of Amsterdam in 1997, the Treaty of Nice in 2001. And in 2005 they were supposed to ratify a European constitution, laying the ground for yet more integration—until the calm rhythm was rudely shattered by French and Dutch voters. But the political impetus to sign something every four or five years has only been interrupted, not immobilised, by this setback. D. In 2007 the European Union mark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another treaty—the Treaty of Rome, its founding charter. Government leaders have already agreed to celebrate it

马基试卷(实践作业3)

1.平均利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2. 认识的客体是指(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3.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4.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5.实践是(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6.人民民主专政是(A) A.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C.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 7.阶级斗争是(B) A.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 8. 真理就是(C)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9.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D) A.元气 B.原子 C.物体

D.客观实在 10.矛盾双方辩证的同一世(A) A.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等同 D.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 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 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13.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4.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争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D.社会斗争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进行阶级斗争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6.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普遍的,永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C) 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 17.矛盾的转化是(C)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20.恩格斯说,把鞋刷子综合到哺乳动物中,鞋刷子不会因此生出乳腺。这一观点表明(C) A.综合不能离开分析,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B.综合是一个纯粹的思维过程

2012-2013马基第一学期试卷A(1)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班(年)级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人的理性 C.人 D.人的意识 5、“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7、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8、“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9、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西方法律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法律思想史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及学习。 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归纳为两个文化起源,一个思想核心,三大法学流派和多元的法学思想运动。 两个文化起源,古希腊罗马的法律遗产和中世纪基督教法律传统。 一个思想核心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古典自然法学。 第一,自然状态,说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之下,第二,自然权利说,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想要不变的自然权利, 第三,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普遍遵循一定的法则, 第四,社会契约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从野蛮的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第五分权原则,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权利必须分立和制约。 第六,法治原则,政治的通知必须以法律为基础,法律就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协调人们之间的冲突, 第七,法律平等,要求法律公正对待。 19世纪的,法理学的形成与西方法学流派的出现为标志,主要流派有三,第一,哲理法学派,是指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分析法学,注重对法律概念法律结构法律体系的研究, 第三,历史法学派,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 20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呈现多元的特征。 第一,法律社会,社会法学是以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他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二,法律规则,法律是规则或规范的体系, 第三,法律道德,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可分,第四,法律政治,批判法学运动研究法律的内在政治意识形态,认定法律是乔装打扮后的政治。 学习意义: 第一,学习和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是培养高层次法律伦理人才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提高法律实践水平。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他主张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第一,法律不会感情用事,而任何人都不免有感情。 第二,法律不会在政治中加入偏向,而任何个人也不免有热诚,会在其执政之中加入个人的偏向。 第三,集体智慧胜过一个人的智慧。 第四,法治不易腐拜,一人之治易于腐败。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本试题依据湖南师出版社仲崇高教材所编,题后为出题编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下列关于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P11 A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 B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C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D管理的本质是控制 2.下列关于管理的职能不正确的是。() p12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协调 3.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理论下面哪个不属于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p22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认识技能 D概念技能 4.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p29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B马基埃维利提出的四项领导原理。 C孙子提出的《孙子兵法》 D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5.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p11 A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B有效实现目标 C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 D知道别人干什么 6.管理环境中的一般环境共有几种? p49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7.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 p168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8.组织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组织文化有四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是()p55 A.表层组织文化 B.浅层的行为文化 C.中层的制度文化 D高层的权利文化 9.组织文化的塑造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塑造的基本原则() p57 A.组织环境分析 B.重在领导 C.以人为中心 D.凸显特色 10. 早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在意义上的企业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的()p65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看不见的手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企业要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对社会的贡献。P68 A. 管理者 B.企业 C. 环境 D.个人 12.计划是为了从事某些工作预先规划好的详细方案。这句话是()p81 A. 动态的含义 B.静态的含义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3.在管理实践中,假话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他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82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计划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纲领 C.计划是组织协调的前提 D.计划是指挥实施的准则 14.组织的计划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计划目标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计划工作不包括那个过程()p89 A.环境分析 B.确定目标 C.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D.拟定可提供的方案 15.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这句话说明了()p108 A.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实施 B.决策要有明确目标 C.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D.决策的本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管理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美国管理思想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博士(Daniel A.Wren)所著的《管理思想的演变》书于1979年出版。P6 2.研究历史问题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地总结、辩证地否定、批判地吸收,在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P7 3.体现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的著名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P18 4.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P19 5.古巴比伦人的许多管理思想都体现在法律上,他们在法律上做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等规定。P35 6.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P18 7.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授权等思想。P17 8.都江堰工程,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科学合理,兼有防洪、排灌、航运三种作用,在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P41 9.“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治国思想。P44 10.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是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P46 11.“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管子所强调的管理者应有的创新精神。P50 12.管子的“四民分业”,强化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P52 13.工业革命之前,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是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P62 14.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观点对早期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P65 15.萨伊第一个明确承认生产力继土地、资本、劳动力之外还存在第四种要素——管理 P63 16.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P65 17.普尔发现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个原则,它们是组织原则、沟通交往原则、信息原则。P73 18.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P83 19.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P86 20.在组织管理方面,泰勒认为应该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P89 21.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甘特图(生产计划进度图)。P94 22.泰勒认为,必须在雇主和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双方才能变相互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P90 23.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P107 24.韦伯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18 25.韦伯提出的法定权力是指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P121 26.古尔德纳提出了实证的行政集权制理论。P122 27.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P133 28.行为科学是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起来的,它和工业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后来又融入了人力资源学派。P141 29.霍桑实验是在位于美国芝加哥城郊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P143 30.霍桑实验得出了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的主要结论。P147 31.许多行为科学家对行为科学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现实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P152 32.梅奥指出,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的需要。P157 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P160 P190 34.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1965年出版的《组织心 理学》中对人性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 P169 35.团体动力学所研究的团体指非正式组织。P172 36.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关系计量学,又叫做团体成 员关系分析法,是一种分析和计量团体中人际关系的学说和方法。 P180 37.雷定认为,领导效率的模型,取决于对工作的关心、对人的关 心和效率高低三种因素。P198 38.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领导方式, 一切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因素。P199 39.王经理的信息传播者角色面向的是组织内部,而其发言人角 色则面向外部,把本组织的信息向组织周围的环境传播。P207 40.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 他工作都取决于它。P213 41.当一个大企业经过短时期的激烈变革以后,必将继之以一个巩 固时期,经理也将从“企业家”变为“内当家” P209 42.一般认为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0 世纪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管理理论。P221 43.“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P224 44.“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P224 1.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P238 45.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过 程和职能。P238 46.切斯特·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 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P244 47.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P252 48.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源于日本经济的腾飞。P272 49.彼德斯在分析了美国的许多大小企业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 须遵守的八条原则。P291 P326 50.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以 儒家为主导,儒、道、佛互补的文化。P318 51.知识型企业是以知识为主要的投资主体,以知识投入、知识 传播、知识转化和创新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P301 52.知识管理的两个直接目标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P301 53.圣吉认为改善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这两项修炼是基础;自我 超越和建立共同愿景这两项修炼形成向上的张力;系统思考是核心。P307 54.企业再造理论是由哈默和钱皮提出的。P342 55.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科学 管理到文化管理是管理的第二次飞跃。P334-335 56.管理创新作为一个过程和一个结果,可将创意分成创意形 成阶段、创意筛选阶段、创意验证实施三个阶段。P340 57.文化管理的激励方式是以塑造企业文化为主。P334 58.企业再造与事业重组的区别在于,企业再造着眼于任务是怎 样完成的,以及如何相应地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而带动整个组 织的全面变革;事业重组则是通过改革事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并没有触及业务流程,它只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P344 二、选择题 1. B 美国的管理思想史学家克劳德·小乔治(Claude S.George)撰写的《管理思想史》于1972年正式出版。P6 2.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总体上可分为 A两个阶段。P4 2.《理想国》是 D柏拉图的代表作。P21 3.最早用音乐来规定劳动动作、愉悦劳工心态是 C古希腊人。 P21 4.色诺芬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他认为,检验管 理水平高低的标准是 A财富是否得到增加。P22 5.巴比伦的商业交易大都是在 B石板上刻上文书作为控制手段。P18 6.古巴比伦的纺织女工工资是以食物形式支付的,而其数额则取 决于每个女工的 C生产量。这是早期的计件工资制,的确是一 种基本的和有高度刺激性的工资制度。P19 7.罗马人发展了一种类似工厂的体制。第一个类似公司的组织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