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与文化分析

一、引言

网络文化随着21世纪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渐渐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每个人的24小时。而汉语网络流行语作为中国网络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也会伴随网络流行文化本身进入我们的生活,这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而同样作为网络流行文化,外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是相当盛行,但是相较于中国的网络文化流行语是有所差别的,但是就类别和内容而言又是十分相似的。所以研究此课题,对中国网络文化流行语正确传导到国外的国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1 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

在汉语文化流行语英译内容中,有其好的英译的精确性高的范例,但是同时所体现的英译不精确性甚至是差异大致体现在以下方面中:

一、表达感情内容程度不够

二、表达内容完全不着边际

三、内容一致但对流行语背景和出处一无所知

四、流行语中的情感色彩体现不出

2 汉语文化流行语部分英译实例

英译翻译较有精准性的好的范例如下:

positive energy 正能量

tough girl 女汉子

Save face 挽尊:挽救楼主尊严

I don’t know 不造

Chinese dream 中国梦

Is there any 有木有

2019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 2012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 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 2008 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 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 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 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 out 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 是简写,原为“ 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 2009 年的产物,但在 2010 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 (8)PK:即 Player Killing 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 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 更加广泛。 (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 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 广大 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 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 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 难的决定。在 360 公司停止对 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 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 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 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 说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说:“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高中生可以通过熟悉这些新鲜词来让自己想起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并将它们作为事例佐证自己的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曾说:“我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世界的极限。我所知道的东西仅是我可以用语言表述的。”(Thelimitsofmylan-guagearethelimitsofmyworld.AllIknowiswhatIhavewordsfor。)因此,当学生们常常抱怨举例困难时,不妨用这其中部分现成而短小精悍的词来提示自己,那么作文举例会变得左右逢源。 笔者罗列了近年来活跃于青少年唇间的中文新鲜词40例,并提供了它们的英语说法。这些译文有些来自权威英语媒体如《中国日报》、《上海日报》,有些来自于笔者对众多网络翻译的精心筛选,其余则是笔者自己的翻译如“纠结”、“忐忑”、“淡定”等。可以说,与其看着学生草率地将这些中文流行词翻译成英文并运用于作文中,还不如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将标准的讲法告知他们。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译文中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中文英文 1.神马都是浮云It’sallfleetingcloud。 2.山寨fake,counterfeit,copycat 3.宅男Otaku(“homebody”inEnglish);geek 4.被雷倒(到)了inshock 5.纠结ambivalent 6.忐忑anxious 7.悲催atear-inducingmisery 8.坑爹thereverseofone’sexpectation

从翻译目的论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英语二学历论文)

从翻译目的论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国内经济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关注中国,渴望了解他的昨天与今天、语言与文化。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也创造了不少幽默诙谐、充满智慧的语言,一些鲜活的流行语不仅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还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少不了“翻译”这个环节。然而,如何将这些流行与自然得体地翻译出来,让外国友人了解它们的意义与文化内涵呢?本论文将对此进行探析。 一、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他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同时,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自2012年4月,毒果冻、毒老酸奶疑云未散,毒胶囊风波又起。在互联网上出现了破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忙着被提炼成工业明胶,被无良商人掺入食品中,被消费者吃进肚子里。于是网络一时爆红一首打油诗想吃果冻了,舔下皮鞋, 想喝老酸奶了,舔下皮鞋, 感冒要吃药了,还是舔下皮鞋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 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 2012,皮鞋很忙…… 这是目前网上热传的段子,它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不免也有些淡淡的悲凉。中国的食品安全竟会到如此田地?可见网络流行语用诙谐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语言学家萨丕尔) 姓名:万玉梅学号:080114316 院系:文学院 摘要:语言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在,却因为网络语言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状况下,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新浪网2000年8月29日有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很典型的网络语言,部分记录如下: “7456(气死我了)!大虾(网络高手)、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一块儿到偶(我)的烘焙鸡(home page,主页)上乱灌水(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这些水桶(经常灌水的人)真是BT(变态)!BS(鄙视) u(you,你们)!哥们儿用不着PMP(拍马屁),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就是)酱紫(这样子),待会儿再打铁(发帖)。:p(吐舌头的鬼脸)呵呵!” 从这个例子看来,如果一个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来看这段文字是很难看懂的,但是这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很适合网民交流,没有语法限制,可以任意表达,也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交流方法,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一、网络语言的概况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名民的大量增多,网络语言也随之越来越丰富。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日渐成为网民在网络交流上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时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它是夹杂了数字代码、英语字母、谐音假借文字和电脑键盘上符号写成的特殊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根据词汇的语义功能和文化内涵,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第四媒体、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即网友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有它独特的风格的习惯用语,是由网民创造并在网上使用的语言。前两种一旦被广泛运用,便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固定下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而第三种语言由于其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和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汉语拼音简略型 “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网络文学的流行又让“TJ”( 太监, 指没有完结却又停止更新的文章)、“YY”(意淫)、“RPWT”(人品问题) 等词广为传播。在论坛里, 语言更是丰富多彩。“ZT”是转帖的意思, 表示帖子并非自己原创, 发帖人叫“LZ”( 楼主), 相对来说也就有了“LS”( 楼上)和“LX”(楼下)的关系。对于论坛上的帖子, 各路英雄更是有自己的看法。“SF”是“撒花”的意思,表示对某观点的赞同。“PP”是“批评”的意思,“BS”( 鄙视) 表示的是轻蔑, “PF”却有着“佩服”和“喷饭”两个相去甚远的意思,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不免要根据情境猜测下它的褒贬。“MS”( 貌似) 是一个比较谦逊的词语, 表示发帖人对自己观点的不确定的态度。网络上的称呼也多种多名段也随着作品的普及而广为传播, 而这些台词片段通常无法直接理解, 仔细品味才能体会个中含义。“ZT4”意为“猪头4”, 来源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 电影《手机》的热映也让“做人要厚道”传遍了大江南北。“XX 很生气, 后果很严重”出自《天下无贼》,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还的”来自《无间道》, 意为报应。“农妇山泉有点田”改编自农夫山泉的广告, 被喻为是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黑旺财”出自晋江文学网, 旺财是《唐

网络语言大全

网络语言大全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网络语言大全 1、几楼的:除楼主外,所有回复帖子的人,依次可称为“2楼的”、“3楼的”…… 2、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3、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4、黑客:又称骇客,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是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 5、闪客:使用Flash软件做动画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子贺卡和网站MTV都是闪客的杰作。 6、找抽帖:楼主发的帖子内容特别找抽,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待见,也称找砖帖。 7、博客:一种网上共享空间,让人以日记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形式。博客让两个女人飞速走红:木子美和芙蓉姐姐。 8、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9、红客: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与黑客相对。 10、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

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 11、小强:《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 12、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13、走召弓虽:超强,通常用于回帖时表示对主题帖的膜拜。 14、包子:形容某人笨,或者长相欠佳。 15、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例句:青眉建议斑竹进行版务管理时,不可以用马甲发言。 16、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 17、闪:离开。 18、地板:连板凳都没得坐的人。 19、朋客:起源于“朋克”。电脑朋客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等同于电脑罪犯了。 20、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例句:侠友们拍砖请注意口气和态度,否则很容易转化为人参公鸡。 21、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22、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23、犬科: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一、引言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产生于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体现着国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文化现状,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意趣、诉求与生存状态。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对于展现中国国际形象的作用不可小觑。ChinaSmack就是一个以报道中国热点话题及网友评论为主旨的新兴网站,每天及时更新中国热点事件和最新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因流行语所含有的特定含义,翻译这些新兴热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难点。通过对语料的筛选和分析,研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平台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在广大网民中间流行起来的词汇。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在于“新”。它的“新”首先指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参照点之下,对其产生时间的新鲜性的限制;其次是内容上的“新”,网络新词大多是旧词义通过引申、转义等方式被赋予了新义,它们从最新的社会问题与现象中被提炼出来,能够在第一时间表达广大网民对新鲜事件的看法。 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目前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译资料匮乏 网络流行语相关的英译资料不足。目前国内出版的双语专科词典(书)只有两本,其他双语综合性词典、等工具书往往交叉收录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此外,随着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以沪江英语等为代表的网络资源开始为部分网络流行语提供英译,但此类网站尤其是权威网站为数不多,收录的语料也不够全面。 (2)译文缺乏统一性 在网络资源中,同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不同英译往往比比皆。如,“山寨”搜集到多种译文如下: 山寨版:cheap copy (《英汉双解流行语辞典》) 山寨:bandit;copycatting (《汉英词典》) 山寨手机:unlicensed cell phone(《这个词原来这样说》)

俚语and网络流行语

1.hold住一说hold住源于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的香港,表示把握住,控制住,稳定住. 另一说在我国的江苏,湖南,安徽等地的方言中早已有hold住的说法,意思是?吃的消??可以承受?之意。而相反的说法就是?吃不住?。不管怎样,hold住直到最近今年才真正流行起来,现在它已不仅仅用于网络,还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2.草根原义指"草的根",由于草根的普遍性和卑微性,就诞生了新的含义,(1)贬义词,用于形容像草根一样卑微的弱势人群. (2)中性词,用于形容同精英人群相对应的普通老百姓。草根文化也就是平民文化,大众文化。 3.PK PK源于Player Kill(去杀电脑或者其他的玩家)的缩写,为?对决?,"切磋","较量","单挑"等含义. PK当然还有其它很多意思,如英文Park(公园)的缩写等等。 4.备胎最正式的意思就是?备用的轮胎?的意思啦,大部分情况下,它都会默默地挂在汽车背后那里,等待几千分之一的机会,等哪个轮胎出事了,他就派上用场了。然后如果那个轮胎修好,他又很可能又称为备胎了。现在通常用于指?备用的男(女)朋友?。往往他(她)对你还很好,就是不跟你谈恋爱,然后当他(她)不开心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在被人抛弃时会找你,然后开心就回去找男(女)朋友。然后和汽车备胎一样,如果他(她)和恋人byebye了,那么恭喜啊,备胎变成正式的轮胎啦。 5.八卦八卦正统的意思是指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然后在粤语中,?八卦?用于形容一个人到处说是非、饶舌。因此八卦通常用于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隐私的信息. 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话多,爱谈论和宣传一些无聊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隐私的信息。即"喜欢八卦的倾向" 6.抽风原指医学上所谓的?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可能是因为犯"抽风"病时行为会有些异常,因此现在"抽风"常用于损人,指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让人难以理解。?抽风?同样可以指物,如;?我的手机刚刚抽风了?就是指手机出了些故障。 7. 达人一般认为,?达人?一词应该来自日语。在日语中,达人的意思是高手,名手,能手。或说是学问,技艺等方面精通的人。随着"中国达人秀"节目的走红,"达人"这个称呼被越来越多的网友接受和喜爱,成为流行用语。 8.二b 来源于北方方言. ?2?在北方的广大地区中,均被适用于侮辱对方,说对方傻之类(例如:你这人,真2).感觉类似于"二等"的意思. 而?B?又同某脏话中一字谐音. 因此?2B?也是一极具侮辱人的词汇,通常用于形容人笨,傻等。但在这个词的使用中如果是来自极亲密的朋友等人的话,其侮辱性会大大降低,可能只是作为一种开玩笑的方式存在。 9.二百五二百五通常用于形容傻头傻脑,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或...总之,二百五类似于"傻瓜",是一个贬义词哦. ?二百五?的由来说法不一。这里就举一种说法吧:战国时著名说客苏秦,在齐国被杀刺杀。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他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泰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着一道榜文说:?苏秦是个内奸,杀了他黄金千两,望来领赏。?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回答:?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二百五多用于口语调侃,很少是用于粗口或者骂人的哦.因此,人家叫你"二百五",完全可以一笑了之的啦。 9.放鸽子来源有好几种说法,这里就描述一种说法吧:古代人们通信都是用鸽子来通信的,有一次两个人约定,到时候给我来信.但其中一人,只给放来鸽子没有写信.另一人就说,你怎么只放鸽子.不履行诺言.放鸽子就这样来了. 现在常把?已定下了约会而没有赴约?的行为称之为?放鸽子?,比如说,我和你约定一个地方见面,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我没去,让你白白等了很长时间,这就叫做我放了你鸽子。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8906352.html,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作者:王丽琴万菲 来源:《大观》2017年第10期 摘要:网络流行语在网络的传播之下孕育而生,是反映社会现状和人们思想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由于网络传播速度之快,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乐趣和丰富词汇量,给传统语言注入了大量的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语言和社会带来了威胁。因此,研究和分析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必然之举和当务之急。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由来,种类,特点和利弊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直译、意译和音译的翻译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特点;翻译方法 随着新事物和新思想的出现,社会上涌现了大量的流行语,而这些流行语尤其为年轻人广泛运用。流行语,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反映,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某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因素。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网络流行语逐渐为人们所知,从而进一步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在某时段所发生的事件以及所关注的问题。网络流行语大大地丰富了词汇量,也在原有词汇量的基础上赋予了创新精神。由于流行语已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使我国文化为全世界所了解以及熟知,为了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误解,我们急需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进行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创新性及阶段性 创新是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体现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新思想的出现。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创造出很多新词,如: 2012年的“屌丝”“躺着也中枪”“元芳,你怎么看?” 2013年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014年的“不作死就不会死”“我也是醉了”“且行且珍惜”; 2015年的“城会玩”“么么哒”“吓死本宝宝了”“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2016年的“蓝瘦香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一言不合,就...”;

新兴词语与流行文化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二十一世纪的新兴词汇 二十一世纪新兴词汇的调 查报告 班级:高2012级1班 姓名:张超(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 王海琼、王芷、姚蕊(负责查找资料及问卷调查) 赵钰玮、王新媛(负责编审材料) 苏思伟、吕鳞娇(负责总结材料) 指导老师:王昌君 - 1 -二十一世纪新兴词汇的调查报告 班级:高2012级1班 姓名:张超(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 王海琼、王芷、姚蕊(负责查找资料及问卷调查) 赵钰玮、王新媛(负责编审材料) 苏思伟、吕鳞娇(负责总结材料) 指导老师:王昌君 一、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盛行,一些网络语言在人们,特别是新新人类中流行。这些新词汇被他们广泛用于生活语言中。每个词汇的流行必然有它的市场,我们收集了一些网络词汇,看看下面这些另类的网络语言,你知道的有多少?看看它们既可以说是一种消遣,又可以在听到这些词汇时,不至于迷惑不解。让我们一同走进21世纪的新兴词汇吧!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新兴词汇的用法,好处,弊端,促进新兴词汇的发展,加深我们对汉文化的理解,提升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集体的力量,锻炼在多方面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生活处事能力。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问卷法、查文献资料法、网络查询法。 2.研究过程:分工合作,分四阶段实施: 3. 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5月 ① 9月20日- 9月23日,王海琼、王芷、姚蕊(负责查找资料及问卷调查) ②10月10日-10月25日,赵钰玮、王新媛(负责编审材料) ③ 3月16日- 3月20日,苏思伟、吕鳞娇(负责总结材料)- 2 -②此次问卷调查共调查100人,0-15岁:22人,16-30岁:57人,30岁以上:21人 通过这次有关“21世纪新兴词汇”的有关调查可以了解到现在大部分人对“新兴词汇”比较了解,其中16-30岁年龄段的人较多,对“新兴词汇”接触较多,使用较多,也是使用“新兴词汇”的主要群体,主要通过①网络,电视等媒体;②报纸,杂志等读物;③朋友,同学,家人等这三种途径。并且调查中的大部分人都对“新兴词汇”的发展抱有很大希望,认为这类词汇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新兴词汇”的出现是对中华传统的五千年文化的一个发展和补充,是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见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加以发扬,也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变化,希望人们能以正确的眼光加以对待,并能够正确的使用,相信会使我们中华传统的五千年文化更加精彩,丰富。 - 3 - 2.新兴词汇示例: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浅谈网络流行语

物流管理一班 曾广军 14 浅谈网络流行语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伴随着网络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现实自然语言在网络媒体上的一种变异形式,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生存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的符号呈现,网络语言的发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生活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它折射着网络环境的生存状况,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网民心里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语言及现实社会生活施加强力影响。 从08年开始的“山寨”,到XX门发生后,当事者阿娇的“很傻很天真”后来演变成“很黄很暴力”,还有“很好很强大”等,还有一位路人针对此事的看法:“关我X事,我打酱油的”,等等这些,都迅速在网络蹿红,成为当时笑料。 下面我来列举一下近年的一些比较犀利的网络流行语,阐述其来历和影响。 No.1 非常艰难的决定 出处:11月初的3Q大战想必不少人记忆犹新,此语便出自11月3日晚腾讯发表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信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

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随后网民开始模仿“QQ体”,并在几小时内便风靡网络。 造句:阿迪达斯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旦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将自动变成透视装 NO.2 神马都是浮云 出处:“神马都是浮云”乃是“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而这一句式的流行则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时便可组成万能句式,推之四海皆可用,成为无数网友的口头禅。 造句:加班就加班,神马都不要说,说了也是浮云。 点评:在神马和浮云面前,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 No.3 给力 出处:”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给劲、带劲的意思了。11月10日,该词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更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转正”的标志。近来,“gelivable”这一由“给力”生造出来的英文词汇也开始走红。 造句:哥,你实在太给力了。 点评:强大的字幕组,你们的翻译越来越天马行空啦! No.4 我爸是李刚

励志网络流行语大全

励志网络流行语大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上的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快来看看这些热词你都知道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励志网络流行语,供大家参阅! 励志网络流行语精选1. 对你微笑,纯属礼貌。 2. 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3. 我们要向前看,不错过些歪瓜劣枣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 4. 别轻易的说爱,别固执的将ta心门打开,然后玩笑的离开。 5. 别到处嚷嚷世界抛弃了你,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属于你。 6. 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7. 这个世界本来就很脏,你有什么资格说悲伤。 8. 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9. 监狱不倒,我不学好,监狱不塌,我不回家,拘留算个毛,判刑算个鸟,无期当养老,枪毙当昏倒。 10. “特别能吃苦”这个字,我想了想,我做到了前个…… 11. 像你这种人,在连续剧里,最多只能活集。 12. 早上起床我以为我一夜之间长高了,结果才发现是我被子盖横了。 13. 每次考试我都好想在卷子上写满“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气死阅卷老师。 14. 一女在路边摊买袜子,卫生巾从裙子里掉出来,那叫一个尴尬啊。女的急忙捡起来夹在咯吱窝里,让摊主看见了。摊主怒道你偷我袜子赶紧拿出来。女的说没拿,一来二去吵起来。摊主痛快儿的拿出来,女的怒了,扯起卫生巾甩在摊主头上,你妈的,给你。摊主摸头我草泥马,你把我脑袋都打出血了…… 15. 这年头,无论是做菜的还是做爱的,放心的肉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婴儿喝的还是成人摸的,放心的奶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家禽下的还是男人挂的,放心的蛋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饲养的还是应招的,放心的鸡是越来越少了。 励志网络流行语经典1. 是你演技不好,还是我揭穿的太早? 2.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3. 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的好,他们假装的。(这是真的) 4. 现在的孩子洗头发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发型。 5. 现在才明白,“算了”这两个字包含着很多失望。 6. 读书有风险,入学需谨慎。 7.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8. 很多女孩都是得了韩红的病,没有韩红的命。 9. 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10. 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

汉语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及英译

1.引言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语言作为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发展。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改”、“医改”,到体现社会现实的“小三”,“潜规则”,汉语词汇在短短几十年产生了十分流行的新词汇。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网友们也创造出很多汉语新词,如“艳照门”,“偷菜”,等。这些词的英译版也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不乏一些翻译的非常绝妙的词语。这些新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以及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能正确体现出这些词语内涵的翻译才能有效完成这一文化的传递,让更多的其他文化的人能通过这些词汇正确了解发生的新闻事件,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本文试图评析一些新词英译版的文化内涵,指出其中的妙笔与瑕疵,并发现在翻译汉语新词方面的技巧。 2.翻译中文化传递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来自人们的长期社会实践和智慧结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是靠翻译来实现的,因为翻译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他们《翻译,历史和文化》中指出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而是与语言所处文化紧密相关的;语言极大的受限于其所处文化的历史,传统,语境等[1]。在勒菲弗尔《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控》一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为翻译是处于某一利益群体的人对原文进行重写的过程,其目的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2]。因此,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时,我们必须考虑除语言本身外的众多文化因素。 3.中国式英语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的区别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或中式英语,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欠缺英语能力及受汉语的干扰而产生的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错误英语表达,是错误分析的对象。最常见的例子比如: (1)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People hill people sea(人山人海) 这些例子都是一些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生造的英语表达,是错误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或者可以称为中国英语,由葛传槼先生最早提出,后来汪榕培、李文中、谢之君等都对此进行了定义,张宏武、林琼、文秋芳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王建国[4]在《中国英语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文中提到中国英语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一是能够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二是要为英语本族语者所接受。这两个标准,只涵盖了词汇层面,并未包括句法层面,也就是说只要满足这两个要求的词汇才能叫做中国英语。谢之君[5]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干扰性英语变体,且这种干扰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上,包括语言、思维和文化等。本文中所分析的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得到英语母语者认同的英语变体。而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虽然同在一个连续体上,但是后者向前者的转化非常有限。因此,笔者认为,文中一些为人们所接受的汉语新词的英译属于具有汉语特色的中国英语,是有别于中国式英语的。 4.网络新词的英译例示 一些汉语网络新词的出现本身已足够精炼与巧妙,其网络上流行的英译版本更令人叫绝。如“躲猫猫”一词,原本指的是一新闻事件,一个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的青年,2009年2月8日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2月12日死亡。警方称其受伤的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躲猫猫撞在墙上。若按其原意,翻译为“hide-and-seek”(字面为英文中躲猫猫,捉迷藏的意思),外国人只能看懂其然,却不懂其所以然。笔者在网络上发现现在网上热传的中国式英语将其翻译为“suihide”,是suicide(自杀)和hide(躲)的合成词,两个词和在一起正好概括了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并且“suihide”连起来读完全符合英语读音规则,可称之为是翻译“信达雅”的典范。另外,“躲猫猫”本来的翻译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其本来的内涵以及其希望译文读者所领略到得一丝。相反,网友们的英译版虽然在形式上与汉语相差甚远,却很好的表现出了其文化与社会内涵。笔者认为,此翻译符合前文所提到的中国英语的标准,可以将其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新词汇,即属于中国英语,延续使用。 另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笑而不语”,中国为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根据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偏向于含蓄婉转,不会轻易在众人面前表现情绪,尤其是不满情绪,而更多的是依赖非言语交流,如面对某一事件采取“笑而不语“的姿态。在美国英国等这些低语境国家,人们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因此没有相对应的“笑而不语”的英文表达。有网友将其翻译为smilence,是smile(微笑)和silence(沉默)的合成词,同样,smilence取义英文smile和silence各一部分,既全面的表达了中文此词的内涵,又很合英文的发音习惯,也可以称得上是典型中国特色英译新词的绝妙翻译。 5.新词翻译技巧 关于新词的翻译,借鉴之前很多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主要有音译加意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移译法,以及合成法等。 5.1 音译加意译 采用音译法来翻译中国英语非常普遍。音译,即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书写的形式。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译名“Fuwa”,通过英译法,向世界传达中国奥运吉祥物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而之前的译文“Friendlies”则饱受争议,让很 汉语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及英译 冯晶晶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也随之产生。这些新词大部分都体现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翻译是不同文化间沟通交流的方式,而这些新词的英译词也慢慢流行起来。通过对中国式英语和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对比,本文提出这些词汇的英译符合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特点,属于较为成功的翻译,并对其翻译技巧进行总结,提出一些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词;英译;文化内涵;中国特色英语词汇 (下转第333页)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摘要:自1995年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网络传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传播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备受争议的话题,网络流行语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从网络传播及媒介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流行语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对于主流文化传播的僭越和消融作用,并进一步总结了在当前传媒语境下对网络传播的规范机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非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的僭越 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量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获取空间。一方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上讲,网络流行语是传统的大众文化在网络媒体里进行的个性化、非主流化的创造和模仿。这种网络流行语从客观上表现出大众文化在网络领域的传承、移植和普及,实现了精英文化的普及化;但在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也为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带来了许多问题,它对个人价值观的宣扬、对个性文化的宣泄,构成了对大众主流文化的僭越和消融。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肇始及热化 网络流行语言并非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学界和业界在互联网刚进入中国不久就有所关注。早在200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就出版

了于根元先生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一书,收录了诸如“美眉”、“版猪”等1305条网络热词和新词,曾经在语言学界和文化学界引起争议。如果说在2001年网络热词还是一种新的事物或者新现象的话,在今天,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一大内容和特色,被大量地复制、模仿和转载,这些流行语集中体现了网民的智慧和其当下的思想和心态,在网民中有极高的人气和点击率,能够普遍反映某个特定时期内一些特定人群的心声。 简单概括而言,网络流行语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网络技术的支撑性,即网络媒体作为其传播的技术平台;二是语言传播的流行性,即网络流行语契合了某些特定受众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的网民群体中能够引起普遍的共鸣;三是传播内容的精练性,即经过了加工、模仿的流行语是以文字、词组或语句的形态出现。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更得益于日渐提升的网民的传媒素养和网民的人数。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28.9%。大量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涌入网络媒体,在把互联网当做信息获取平台的同时,也将网络媒体当成一个个性展示和心理情感抒发的平台。正如覃晓燕所说,这种文化“更多代表的是草根文化或平民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质疑与反思。它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文化和内在的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①。 网络流行语:大众文化的网络再现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浅谈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 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生命力流行语 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社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它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着眼于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网络语言出现的源头及其产生的形式,网络语言的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以及由混乱的语言现象而产生的担忧,从而探求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在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被大家知晓甚至熟练运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1年1月19日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网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网民已然成为一个特殊的社区群体,在网络社区里,人们有自己的语言习惯,有自己的名称地位,有自己的权利自由…… 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源头及形式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不同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它是在网络这种特定的语境下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的场景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如今,这种语言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网络社区,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 一种语言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出现必然有其源头和原因。回顾2010年的网络新词“给力”,不得不让人惊叹它强大的生命力。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积之广是网络语言的显著特点。我们就“给力”等网络流行语现象来讨论网络语言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 “给力”一词的出现至今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它的来源是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的意思,现在人们习惯使用“给人力量”的意思。还有一派认为它是网络上恶搞现象引发的。由此略知,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由于社区群体表情达意、信息传递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源头可能是热点新闻,如“我爸是李刚”;可能是网络恶搞,如“神马都是浮云”;可能是娱乐新闻传播,如“闹台套”;可能是电影台词,如“大哥,你是懂我的”。纵观近年的网络语言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方言形式 方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一般可以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由于语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