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在多个工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技术。因此,如何实现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加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者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针对目前复杂曲面加工现状,以高效加工为目标,对提高复杂曲面加工高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许多科学的技术方法。本文针对复杂曲面高效加工中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方便更好地将复杂曲面高效加工技术技术应用到专业领域中,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实现其最基本的社会价值。

当今工业领域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复杂曲面的应用也随之推广,复杂曲面主要用于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力学特性和功能方面的需要,用于满足设备特定的性能要求,对产品形面的数学特征有高精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为了满足美学效果的需要,和人们对产品外形的需求。针对复杂曲面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复杂曲面加工的质量、效率及效益已成为主流方向,这对复杂曲面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复杂曲面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1.1复杂曲面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复杂曲面以前主要通过手工放样,手工打磨或辅助于电脉冲的加工方法来完成,即单纯的手工制造。在制造工程中需要进行检测,和大量型线样板的制作,导致制作周期长,工时、材料消耗量大,从而使加工精度降低,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数控机床出现后,在工具和模具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新技术(计算机、激光、电子、新材料)的发展,在复杂曲面加工方面的许多新技术应运而

生,如激光开槽(LaserCaving)、快速原型制造(RapidPrototyping)和快速工装(RapidTooling)等。这些技术的优点在于所需的设备结构简单、灵活性很高,特别适合于加工单件或小批量的工具和模具。

1.2复杂曲面高效加工技术的理论体系

数控加工是复杂曲面加工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也是目前复杂曲面加工的主要方法,包括机床数控技术、数控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是硬件也是控制机床运动的执行单元,;而数控编程则是软件,负责产生加工用的零件程序。二者相互作用,构成自动化的加工手段。

数控编程解决了数控加工中程序的编制问题,目前复杂曲面的加工主要包括:曲面造型、数控编程、数控机床加工等。同时在复杂曲面造型方面、数控编程方面、机床数控技术方面、综合效益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来完善高效加工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复杂曲面加工水平。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技术方法

2.1复杂曲面加工方法分析

从两个方面分析复杂曲面的加工方法:一是在造型方面,复杂曲面造型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加工的可行性上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避免复杂曲面加工中重迭现象的产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在数控程序设计方面,复杂曲面的数控程序设计技术正飞速发展,要对基于特征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进行研究,并且重视发展高速加工的数控程序设计技术,尤其是对NURBS加工的使用和有效的NURBS刀具轨迹的研究。

2.2复杂曲面加工设备技术

复杂曲面质量的要求提高,带动了复杂曲面加工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在五轴联动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复杂曲面加工逐渐推广,五轴联动包括U、V、W轴不同组合的多轴控制多坐标轴联动,不再仅限于x、y、z、A、B(或C)轴联动,采用高精度的等动态误差补偿技术,降低形位误差、提高机床加工的几何精度、表面粗糙度等;使复杂曲面加工设备功能部件实现高速度、高精度、大功率和智能化。

2.3复杂曲面高效加工关键技术

2.3.1毛坯制备技术

现在实型铸造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毛坯的制备,就是传统的木模或金属模被泡沫塑料制作代替,造型后不需取出模型,便可以浇注,泡在高温液体金属作用下,沫塑料模型迅速燃烧气化而消失,原来泡沫塑料模型所占有的位置被金属液取代,冷凝后形成铸件,包括干砂实型铸造、负压实型铸造、树脂砂实型铸造。

在毛坯制造时,余量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余量太小,刀具在铸造缺陷(如夹砂、氧化硬皮等)处会磨损剧烈甚至折断,因为粗加工时进刀量不可能太大,反而使加工成本加大。若余量过大,则使后续数控加工的工作量增大,降低了加工的高效性。

2.3.2高速铣削技术

加工速度高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是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特点,目前该技术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成为第三代模具加工技术。主轴转速、工作台快速移动和进给速度的提高是等机床高速化的具体表现。高速切削机床克服了机床振动,大大降低了传入零件中的热量,大大提高了排屑率,减小热变形,提高

加工精度,加工面的粗糙度得到改善。所以,经过高速加工的工件一般不再需要精加工。

2.3.3工艺决策技术等

复杂曲面加工工艺规划包括工艺方案优化及工艺参数优化,加工的高效性受不同的工艺影响非常大。复杂曲面加工时进给量、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对刀具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最佳切削用量一般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要根据具体的刀具与工件材料进行确定。影响工艺的因素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因此要实现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工艺决策。

此外,还包括刀具技术、现场化的检测技术、NURBS加工技术、和数控连网技术等。

对复杂曲面质量的要求带动了复杂曲面加工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复杂曲面多轴联动加工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在这个领域内起步较晚,对机床关键零部件等功能部件、配备智能化技术和高性能数控系统的多轴数控机床的研究和开发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目前,复杂曲面加工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已成为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极管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三极管电路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的内容 (1)放大、静态与动态、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静态工作点、负载线、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的概念; (2)用近似计算法估算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计算共射电路、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 u和A us,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0。 2. 一般掌握的内容 (1)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2)图解法确定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定性分析波形失真,观察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的动态范围; (3)三种不同组态(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的特点; (4)多级放大电路三种耦合方式的特点,放大倍数的计算规律。 3. 一般了解的内容 (1)共射放大电路f L、f H与电路参数间的定性关系,波特图的一般知识<多级放大电路与共射放大电路频宽的定性分析; (2)用估算法估算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二?内容提要 1. 共射接法的两个基本电路 共射放大电路和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学习这两种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是学习比较复杂的模拟电路的基础。 2. 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 在“模拟电路”中,三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电路与磁路”课中线性电路地分析方法。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就是针对三极管非线性的特点而采用的分析方法。 3.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共射组态、共集组态和共基组态 由于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端取自三极管三个不同的电极,放大电路有三种组态——共射组态、共集组态和共基组态。由于组态的不同,其放大电路反映出的特性是不同的。在实际中,可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组态的电路。 4. 两种放大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双极型三极管放大电路和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般来说,双极性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元件,它通过基极电流i B的变化控制集电极电流I c的变化。而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元件,它通过改变栅源间的电压U GS来控制漏极电流i D的变化;其次,双极性三极管的输入电阻较小,而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很高,静态时栅极几乎不取电流。由于它们性能和特点的不同,可根据要求选用不同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 5. 多级放大电路的三种耪合方式一一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将多级放大电辟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级与级之间的耦合方式问题。通过电阻和电容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的方式称为阻容耦合。由于电容的作用,

叶片曲面加工方法

1.叶轮叶片曲面加工方法 叶轮是涡轮式发动机的核心部件,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及其它工业领域,其加工质量对发动机性能有决定性地影响。由于叶轮叶片的形状是机械中最难加工的复杂曲面,所以,叶轮的加工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倍受各国工业界的关注。 各工业发达国家曾先后研制出多种加工方法,如:最初的采用铸造成型后修光法、石蜡精密铸造法、电火花加工法、三坐标仿形铣削法等。但这些早期的加工方法,不仅加工效率较低,而且叶轮质量也较差。直到数控技术被应用到叶轮的加工中,才使叶轮的加工技术得到了跨越性发展。当前国内外叶轮数控加工方法主要有:点铣法和侧铣法。点铣法质量容易保证,但加工效率极低,而侧铣法较点铣法效率高许多,但涉及的关键技术较多,目前,国外侧铣法应用较普遍。 叶轮加工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其叶片是复杂的曲面造型。而且能否精确的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叶轮己成为衡量数控机床性能的一项重要标准。曲面根据形成原理可以分为直纹曲面和非直纹曲面。直纹面又可以分为可展直纹面和非可展直纹面,对于可展直纹面,完全可以使用非数控机床加工。而对于非可展直纹面和自由曲面叶片的整体叶轮来说,则必须用四轴以上联动的数控机床才可以准确地加工出来。由于数控机床具有四轴联动或五轴联动的功能,则利用它进行叶片加工时,既可以保证刀具的球头部分对工件进行准确地切削,又可以利用其转动轴工作使刀具的刀体或刀杆部分避让开工件其他部分,避免发生干涉。 按叶轮的曲面形状的不同,可以采取点铣法或侧铣法,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类:点铣法,即用球头刀按叶片的流线方向逐行走刀(加工一个叶片一般需50~200次走刀),逐渐加工出叶片曲面。这种方法在自由曲面型叶片上普遍采用,在一小部分直母线型叶片上也采用。我国航天用的转子、风扇都采用这种点铣法。以航天部某机器厂加工某型号叶轮为例,叶轮材料为TC6钛合金。其加工方法即是在四轴联动的机床上利用圆柱球头铣刀进行点铣加工。即从叶片顶部开始,沿叶片的流线方向,用球头刀的刀头部分对其进行切削,当其走刀行程加工完一侧的一条流线后,经过退刀及进刀后,刀具即向轮毂方向移动0.3mm,进行下一次切削,直到叶片的一面加工完毕,再对另一面进行切削。如图1。

第九章-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试题及答案 (2)word版本

基尔霍夫方程组 基尔霍夫方程组 (1)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又称结点电流方程组,它指出,会于节点的各支路电流强度的代数和为零 即:∑I = 0 。 上式中可规定,凡流向节点的电流强度取负而从节点流出的电流强度取正(当然也可取相反的规定),若复杂电路共有n个节点,则共有n-1个独立方程。 基尔霍夫第一方程组是电流稳恒要求的结果,否则若流入与流出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不为零,则节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必定会有变化,这样电流也不可能稳恒。 (2)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又称回路电压方程组,它指出,沿回路环绕一周,电势降落的代数和为零 即:∑IR —∑ε= 0。 式中电流强度I的正、负,及电源电动势ε的正、负均与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中的约定一致。由此,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也可表示为:∑IR = ∑ε 。 列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前,先应选定回路的绕行方向,然后按约定确定电流和电动势的正、负。 对每一个闭合回路都可列出基尔霍夫第二方程,但要注意其独立性,可行的方法是:从列第二个回路方程起,每一个方程都至少含有一条未被用过的支路,这样可保证所立的方程均为独立方程;另外为使有足够求解所需的方程数,每一个方程都至少含有一条已被用过的支路。 用基尔霍夫方程组解题的步骤: 1.任意地规定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 2.数出节点数n,任取其中(n-1)个写出(n-1)个节点方程。 3.数出支路数p,选定m=p-n+1个独立回路,任意指定每个回路的绕行方向,列出m 个回路方程。 4.对所列的(n-1)+ (p-n+1)=p个方程联立求解。 5.根据所得电流值的正负判断各电流的实际方向。

第九章 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一、填空题 1.所谓支路电流法就是以____ 为未知量,依据____ 列出方程式,然后解联立方程得 到____ 的数值。 2.用支路电流法解复杂直流电路时,应先列出____ 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然后再列出 _____个回路电压方程(假设电路有n 条支路,m 各节点,且n>m )。 3.图2—29所示电路中,可列出____个独立节点方程,____个独立回路方程。 4.图2—30所示电路中,独立节点电流方程为_____,独立网孔方程为_______、______。 5.根据支路电流法解得的电流为正值时,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___;电流为负 值时,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____。 6. 某支路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的数值方程组如下: 1020100202050 2321321=-+=--=++I I I I I I I 则该电路的节点数为____,网孔数为___。 7.以___ 为解变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8.两个网孔之间公共支路上的电阻叫____ 。 9.网孔自身所有电阻的总和称为该网孔的_______。 图2—36 图2—37 图2—38 10.图2—36所示电路中,自电阻R 11=____,R 22=_____,互电阻R 12=___。 11.上题电路,若已知网孔电流分别为I Ⅰ、I Ⅱ,则各支路电流与网孔电流的关系式为: I 1=___、I 2=____、I 3=____。 12.以____ 为解变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结点电压法。 13.与某个结点相连接的各支路电导之和,称为该结点的_____ 。 14.两个结点间各支路电导之和,称为这两个结点间的____ 。 15.图2—42所示电路中,G 11=_____ 、G 22=_____ 、G 12=_____ 。

模具高效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

摘要:本文介绍了模具零部件的机加工方法及工艺规程的制定,并以电器盒模具模芯高效数控加工工艺为例,结合自己多年的注射模具加工经验,精辟地介绍了模具零部件高效铣削加工工序的编制,希望对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CAD/CAM模具加工工艺 一、引言 在现代模具的成形制造中,由于模具的形面设计日趋复杂,自由曲面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因此对模具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应保证高的制造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要追求加工表面的美观。随着对高速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在机床加工、数控系统、刀具系统、CAD/CAM软件等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高速加工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模具的制造加工。高速加工技术对模具加工工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改变了传统模具加工采用的“退火→铣削加工→热处理→磨削”或“电火花加工→手工打磨、抛光”等复杂冗长的工艺流程。 但是,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加工,有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与提高生产效率,必须采用高效加工方法,使一部分加工工序在普通机床上就可高效率完成。这样就要求设计者编制合理的模具加工工艺,以便提高模具的加工效率,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减少模具的制造周期。 二、模具零部件的机加工方法 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模具零部件时要充分考虑零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尽可能通过加工设备来保证模具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减少钳工修配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常用机械加工方法在模具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

表1 常用机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粗糙度及应用 三、模具高效加工工艺规程与策略制定 1.工艺规程制定 工艺规程必须针对加工对象,结合本企业实际生产条件进行制定,技术上要先进、经济上要合理。模具零部件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一般步骤及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如表2所示。

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二、基本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一个放大器一般是由多个单级放大电路所组成,着重讨论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本放大电路。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推及其他二种电路,其中将图解分析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作为分析基础来介绍。分析的步骤,首先是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分析其动态技术指标。对于放大器来说,主要的动态技术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2.1.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放大作用 在实践中,放大器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够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数值,为了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先从最基本的放大电路学习: 图2.1称为共射极放大电路,要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极反偏Ib=(V BB-V BE)/Rb,对于硅管V BE约为0.7V左右,锗管约为0.2V左右,I B=(V BB-0.7)/Rb这个电路的偏流I B决定于V BB 和Rb的大小,V BB和Rb一经确定后,偏流I B就固定了,所以这种电路称为固定偏流电路,Rb又称为基极偏置电阻,电容Cb1和Cb2为隔直电容或耦合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传送交流,隔离直流”,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三极管的基极对集电极的控制作用来实现的. 上图是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简化图,它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路组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常用的有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非线性失真、频率失真以及输出功率和效率等。对于不同的用途的电路,其指标各有侧重。 初步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后,就可以对放大电路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图解法和微变等效法。 2.2.图解分析法 2.2.1.静态工作情况分析 当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是不变的直流,称为直流工作状态简称静态,在静态工作情况下,三极管各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数值,将在管子的特性曲线上确定一点,这点称为静态工作点,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怎样估算静态工作点。 解:Cb1与Cb2的隔直作用,对于静态下的直流通路,相当于开路,计算静态工作点时,只需考虑图中的Vcc、Rb、Rc及三极管所组成的直流通路就可以了,I B=(Vcc-0.7)/Rb (I C=βI B+I CEO ) I C=βI B,V CE=V CC-I C R C 如已知β,利用上式可近似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2.2.用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在分析静态工作情况时,只需研究由V CC、R C、V BB、Rb及半导体三极管所组成的直

正交小波变换中边界延拓方法分析

《现代信号处理》之报告 正交小波变换中边界延拓方法分析 唐良瑞 (北京邮电大学B991班) 1、引言 小波分析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信号处理学科中。利用小波变换作图象压缩,由于它的高压缩比和好的恢复图象质量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且出现了许多基于小波变换的图象压缩方法;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应用方面,它有着其它压缩方法不可代替的位置。 尽管如此,基于小波变换的图象压缩技术还有待于改进,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其中之一就是边界处理问题。我们知道,小波变换是针对无限信号来进行的,但实际信号却是有限长度的。另外,二次镜像滤波器是非因果的,需要将来和过去的信号值。这在有限长度的信号首端和结束端的小波系数的计算中会引起麻烦,因为在这些地方的滤波器卷积运算中需要用到一些实际中并不知道的数据值。这就需要进行边界处理,一般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边界延拓,其中包括零延拓、对称性延拓和周期性延拓。下面主要对此进行探讨。 2、信号小波分解和重建的Mallat 算法 设正交小波由低通滤波{k h }唯一确定,其对应的高通滤波为{k g },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m n k m k n k h h ,22δ=∑-- (1) n n n h g --=1)1( (2) 022=∑--k m k n k g h (3) 21122==∑∑+k k k k h h (4) φ和ψ分别是相应的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j V }和{j W }是它们生成的空间。φ和ψ满足: ?? ???-=-=∑∑k k k k k x g x k x h x )2(2)()2(2)(φψφφ (5) 小波分解步骤为:

初中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实用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 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 .试画出图1 所示的等效电路。 —b 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 和R4 并联后与R2 串联,再与R1 并联, 等效电路如图2 所示。 B 端流出。支路a—R1—b 和a—R2—R3(R4) a、b 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 、伸缩翻转法 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 短,或将一 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 但不 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解:设电流由 A 端流入,在a 点分叉,b 点汇合,由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 作, 翻过来转过去, 支路翻到别处, 也可以 导线也可以从

解:先将连接a、c 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 R3—C —R4 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 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成一点,并把R5 连到节点的导线伸长线上( 图5) 。由此可看出联,接到电源上。 b、d 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 b、d 节点的导线也缩 d R2、R3 与R4 并联,再与R1 和R5 串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 ( 无源电路可假设 电 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 顺着电流 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 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 凡是电 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 3 .试画出图 6 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想把 A 、 B 两点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进行分析, A 、 D 两点电势相等, B 、 C 两点电 势也相等,分别画成两条线段。电阻 R1 接在 A 、 C 两点,也即接在 A 、 B 两点; R2 接在 C 、 D 两点,也即接在 B 、 A 两点; R3 接在 D 、 B 两点,也即接在 A 、 B 两点, R4 也接在 A 、 B 两点,可见四个电阻都接在 A 、 B 两点之间均为并联 ( 图 9) 。所以, PAB =3 Ω。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 A 点分为三路 (AB 导线可缩为一点 D 点流 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 R1 直达 D 点,第二路经 达 C 点,显然 R ) ,经外电路巡行 R2 到达 C 点,第三路经 R3 也到 2 和 R 3 接联在 点经 R4 到达 D 点,可知 联后与 R4 串联,再与 AC 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 c R2、 R3 并 R1 并联,如图 7 所示。 四、等电势法(不讲)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 为一点, 或画在一条线段 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 上。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 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 取消这一支路。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可将之去掉不考虑; 当某条支路 法称 例 4 .如图 8 所示,已知 R1=R 2=R 3=R4=2Ω, 两点间的总电阻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有计算法和图解分析法两种。 (1)静态工作状态的计算分析法 根据直流通路可对放大电路的静态进行计算 (03.08) I C= I B (03.09) V CE=V CC-I C R c (03.10) I B、I C和V CE这些量代表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工作点,用Q表示。 在测试基本放大电路时,往往测量三个电极对地的电位V B、V E和V C即可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2)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如图03.08所示。 图03.08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直流负载线的确定方法:

1. 由直流负载列出方程式V CE=V CC-I C R c 2. 在输出特性曲线X轴及Y轴上确定两个特殊点 V CC和V CC/R c,即可画出直流负载线。 3. 在输入回路列方程式V BE =V CC-I B R b 4.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输入负载线,两线的交点即是Q。 5. 得到Q点的参数I BQ、I CQ和V CEQ。 例3.1: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03.09所示,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03.09 三极管工作状态判断 例3.2:用数字电压表测得V B=4.5V 、V E=3.8V 、V C=8V,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电路如图03.10所示 图03.10 例3.2电路图 3.2.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1) 交流负载线 交流负载线确定方法:

1.通过输出特性曲线上的Q点做一条直线,其斜率为1/R L'。 2.R L'= R L∥R c,是交流负载电阻。 3.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工作点Q的运动轨迹。 4.交流负载线与直流负载线相交,通过Q点。 图03.11 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2)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动画 图03.12 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动画3-1)通过图03.12所示动态图解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v i→↑ v BE→↑ i B→↑ i C→↑ v CE→↓ |-v o|↑; 2. v o与v i相位相反; 3.可以测量出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4.可以确定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3)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①波形的失真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分析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在多个工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技术。因此,如何实现复杂曲面的高效加工(即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加工)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者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针对目前复杂曲面加工现状,以高效加工为目标,对提高复杂曲面加工高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许多科学的技术方法。本文针对复杂曲面高效加工中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方便更好地将复杂曲面高效加工技术技术应用到专业领域中,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实现其最基本的社会价值。 当今工业领域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复杂曲面的应用也随之推广,复杂曲面主要用于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力学特性和功能方面的需要,用于满足设备特定的性能要求,对产品形面的数学特征有高精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则为了满足美学效果的需要,和人们对产品外形的需求。针对复杂曲面加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复杂曲面加工的质量、效率及效益已成为主流方向,这对复杂曲面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方法都有很高的要求。 复杂曲面加工技术的发展概况 1.1复杂曲面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 复杂曲面以前主要通过手工放样,手工打磨或辅助于电脉冲的加工方法来完成,即单纯的手工制造。在制造工程中需要进行检测,和大量型线样板的制作,导致制作周期长,工时、材料消耗量大,从而使加工精度降低,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数控机床出现后,在工具和模具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新技术(计算机、激光、电子、新材料)的发展,在复杂曲面加工方面的许多新技术应运而

生,如激光开槽(LaserCaving)、快速原型制造(RapidPrototyping)和快速工装(RapidTooling)等。这些技术的优点在于所需的设备结构简单、灵活性很高,特别适合于加工单件或小批量的工具和模具。 1.2复杂曲面高效加工技术的理论体系 数控加工是复杂曲面加工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也是目前复杂曲面加工的主要方法,包括机床数控技术、数控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是硬件也是控制机床运动的执行单元,;而数控编程则是软件,负责产生加工用的零件程序。二者相互作用,构成自动化的加工手段。 数控编程解决了数控加工中程序的编制问题,目前复杂曲面的加工主要包括:曲面造型、数控编程、数控机床加工等。同时在复杂曲面造型方面、数控编程方面、机床数控技术方面、综合效益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来完善高效加工技术的理论体系,提高复杂曲面加工水平。 复杂曲面高效加工的技术方法 2.1复杂曲面加工方法分析 从两个方面分析复杂曲面的加工方法:一是在造型方面,复杂曲面造型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加工的可行性上进行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避免复杂曲面加工中重迭现象的产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在数控程序设计方面,复杂曲面的数控程序设计技术正飞速发展,要对基于特征的刀具轨迹生成方法进行研究,并且重视发展高速加工的数控程序设计技术,尤其是对NURBS加工的使用和有效的NURBS刀具轨迹的研究。 2.2复杂曲面加工设备技术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五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5-1 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电阻电路的分析 一、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电阻电路都可用电源等效定理来等效 N 为含源线性网络。 二、非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图解法 2、代数法 3、分段分析法 4、假定状态分析法 1、图解法 设非线性电阻的V AR 为 在如上图所示u 和i 的参考方向如下,线形部分的V AR 为 将 代入上式得 通常,用图解法求解u 和i 如图5-2 两曲线的交点Q 是所求解答。直线称为负载线 在求出端口电压 u Q 和 i Q 后。就 可用置换定理求出线性单口网络内部的电 ) (u f i =i R u u oc 0-=)(u f i =oc oc u u u f R u f R u u =+-=)()(00

压电流。 例5-1 电路如图5-3(a)所示,二极管特性曲线如图(d)所示,输入电压随时间变化。 (1)试求所示电路输出电压u0对输入电压u i的曲线,即u0-u i转移特性; (2)若输入电压的波形如图(e)所示,试求输出电压u0的波形。 解戴维南等效电路 由电路可知 2 i oc u u= i u u30 0 + =

若 u i 变化时(交流),戴维南等效电压源也是时变的。但Ro 是定值,所以 线性网络的负载线具有不变的斜率 -1/Ro ,在 u-i 平面上作平行移动,每一时 刻负载线在电压轴的截距总是等于等效电压源在该时刻的瞬时值,负载线与二极管特性曲线的交点也在移动,即二极管的电压、电流都随时间而变。 求u 0-u i 转移特性曲线 由图(a )可得 当 时,0u 由 确定。 当 时,0i =, 可得转移特性曲线如图5-4所示 2、代数法 若i=f(u)中的f(u)可用初等函数表示,那么可利用节点法或回路法求解。 例5-2 如图5-5所示电路中,已知非线性电阻的V AR 为 试求电流i 。 030u u i =+0>i u i u u o 30+=0

复杂曲面精密加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复杂曲面精密加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外观美学效果的需要,复杂曲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复杂曲面的应用在应用方面仍然需要取决于力学特性和功能的需要和满足人们对产品外形的需求。复杂曲面的发展和实现,又取决于复杂曲面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所以我们从3个方面分别阐述它们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复杂曲面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加工技术,复杂曲面加工设备。指出复杂曲面设计技术、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关键词:复杂曲面精密加工装备现状趋势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复杂曲面的产品越来越多,广泛应用于模具、工具、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复杂曲面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许多边缘学科、高科技产品领域对产品涉及的曲面造型有很高的精度要求,以达到某些数学特征的高精度为目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注重产品功能的同时,对产品的外观造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追求美学效果或功能要求为目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复杂曲面的设计和加工水平成了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焦点。 二主题 1 复杂曲面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发展 1.1 复杂曲面造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复杂曲面造型技术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学中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学科分支之一,它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渐趋成熟。它主要研究在计算机图像系统的环境下对曲面的表示、设计、显示和分析,肇源于飞机、船舶的外形放样工艺。从研究领域来看,曲面造型技术已从传统的曲面表示、曲面求交和曲面拼接,扩充到曲面变形、曲面重建、曲面简化、曲面转换和曲面等距性。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需要,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被引进到计算机图形学中来,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新造型方法的研究:如基于物理模型优化的曲面造型方法、基于力密度方法的曲线曲面的造型方法等。 1.2复杂曲面反求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反求技术,也称逆向技术、反向技术,是指用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数据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是一个从样品生成产品数字化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及生产的全过程。 随着计算机、数控和激光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求技术不再是对己有产品进行简单的“复制”,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家电、汽车、玩具、轻工、

复杂深孔的高效加工方法

复杂深孔的高效加工方法 复杂的深孔加工变得越来越富有挑战性。零件常常要求附加特征,例如非常小的孔光洁度、内室、孔径变化、轮廓、凹槽、螺纹及变化的孔方向。要高效地获得此类公差很小的孔,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研发资源,而且需要工程能力、应用设施以及实质性的客户参与。 深孔加工(DHM) 是一类由专为现有应用而设计的刀具所主导的加工领域。许多不同的行业都涉及到深孔加工,但应用最广泛的是能源和航空航天业。起初某些深孔零件特征往往看似无法形成,但由专家们设计的非标刀具解决方案除了解决工序问题,也能确保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以高效率和无差错为特征予以执行。 对复杂孔的需求不断增长,并且迫切需要缩短加工时间,这样就促进了现代深孔加工技术的发展。数十年来,深孔钻削都是一种采用硬质合金刀具的高效加工方法,但孔底镗削作为瓶颈已开始不断显现。 现在,该加工领域取得成功通常基于混合使用标准和专用刀具元件,这些元件具有设计成专用深孔加工刀具的经验。这些刀具配有加长的高精度刀柄,并且具有支撑功能和集成式铰刀,再

结合最新的切削刃槽形和刀片材质以及高效的冷却液和切屑控制,就能在最高的穿透率和加工安全性下获得所需的高质量结果。 停止深孔加工的零件首先需求钻削十分深的孔,然后往往是各种复杂的特征加工。深孔加工取得成功通常基于混合运用规范和公用刀具元件,这些元件具有设计成非标刀具的阅历。此类基于T-Max 424.10型钻头的非标刀具是单管运用的一局部。 在深孔钻削中1mm以下的小直径孔采用硬质合金枪钻加工而成,但对于15mm及以上的孔,一般采用焊接刃钻头,而对于25mm及以上的孔,则采用可转位刀片钻头才能进行非常高效的钻削。现代可转位刀片技术和钻管系统也为深孔加工提供了专用刀具的新可能性。 孔深超过10倍孔径时,加工出的孔一般认为很深。孔深达300倍径时就需要专门的技术,并采用单管或双管系统才能进行钻削。在漫长地加工至这些孔底部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运动机构、刀具配置以及正确的切削刃才能完成内室、凹槽、螺纹和型腔的加工。支撑板技术是另一重要领域,在深孔钻削中也至关重要,现在它作为深孔加工技术的一部分也进展颇大。其中包括适合此领域可提供更高性能的合格刀具。 在深孔加工中,1mm以下的小直径孔采用硬质合金枪钻加工而成,但关于15mm及以上的孔,普通采用焊接刃钻头,而关于25mm及以上的孔,则采用可转位刀片钻头在单管系统和Ejector双管系统中才干十分高效地执行这些工序。山特维克可乐

正确的选择孔加工方法

正确的选择孔加工方法 大多数人都同意,目前钻削仍然是在各种工件材料上大批量加工孔最常用的加工方法。当然,对于每一特定尺寸的孔,就需要一种其直径与被加工孔径相差不到千分之几英寸的钻头。这就意味着,为了加工各种不同尺寸的孔,加工车间必须预备大量钻头。 当被加工的孔径较大,如大于11/2″()时,对孔加工机床的功率和稳定性要求就变得十分重要。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需要高效率加工大量的孔,还是仅仅需要加工少量的孔。此外,机床的加工能力和适用刀具的供货能力也是加工车间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瓦尔特美国公司的产品经理Patrick Nehls指出:“在钻削孔径以下的孔时,采用可转位钻头将非常经济和高效,但超过这一尺寸的孔则很少采用可转位钻头加工,甚至很少采用钻削方式加工。” 在确定采用何种孔加工策略时,山特维克可乐满公司建议考虑以下5个要素:①孔径、孔深、公差、表面光洁度和孔的结构;②工件的结构特点,包括夹持的稳定性、悬伸量和回转性;③机床的功率、转速、冷却液系统和稳定性;④加工批量(10个孔或上百万个孔);⑤加工成本。 一旦确定了需要加工的孔径和孔深,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完成这些孔加工所需要的机床加工能力和刀具供货能力,这取决于加工车间拥有机床的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以及刀具制造商提供的适用刀具。 本文讨论的孔加工范围不包括采用套料钻加工3″~6″(~)的大直径孔(如用枪钻加工深孔)以及镗孔加工。除非另有说明,假定孔深一般不超过5倍孔径(5D)。 可钻削加工孔的尺寸上限取决于机床驱动钻头钻入工件材料所需要的功率和稳定性。山特维克可乐满公司的旋转刀具产品经理Bruce Carter解释说:“钻削加工的限制一般取决于机床加工能力,包括机床的尺寸、功率、安装、进给力和扭矩。例如,在考虑机床功率时,确定机床所能提供的整个马力和扭矩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刀具技术、机床技术的发展以及可方便地实现固定路径编程,螺旋插补铣削(即螺旋铣削)、圆周插补铣削和插铣(即Z轴铣削)正成为制造商加工大直径孔和凹腔的有效选择。对于此类加工,钻削可能并非最佳加工方式。 (1)螺旋插补铣削是用铣刀斜向铣入工件毛坯或已加工出的预孔,然后在作X/Y向圆周运动的同时沿Z 轴螺旋向下铣削,以实现扩孔加工。 (2)圆周插补铣削是铣刀围绕已加工预孔的外径或内径以全齿深进行走刀铣削,以实现扩孔加工。 (3)插铣(或Z轴铣削)通过沿着工件的肩壁逐次进行插切,在粗铣出凹腔的同时加工(钻削)出一个新的孔。 “螺旋和圆周插补铣削能够利用有限的机床功率(如10马力[]或15马力[])加工出采用普通钻头或可转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23270

复杂电路的简化方法 一 .“拆除法”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使用电器(或电阻)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初学者难以识别。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电阻R被短路。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拆除”,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 1 图 2 二 .“分断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较复杂的电路图中,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若如图4示的接法,同学们就难以判断。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断开”,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

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其中PB部分被短路。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反之,AP部分逐渐变小。

图 3 图 4 图 5 三 .突破电压表的障碍 1. “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把电压表正、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可绕电流表)。如图6,用“滑移法”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不难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

2. “用拆除法”确定电流路径 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可将其从电路中“拆除”,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来判断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用“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串联,再与R3并联。 图 6 四 .“去掉法”突破电流表的障碍 由于电流表的存在,对于弄清电流路径,简化电路存在障碍。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故可采用“去掉法”排除其障碍,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去掉”,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如图7,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

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教案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以及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重点: 1. 支路电流法; 2. 叠加原理; 3.戴维宁定理。 难点: 1. 电流源模型; 2. 结点电压公式; 3. 戴维宁定理。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 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 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2.电阻的并联 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U R R R U 2111+=U R R R U 2 122+=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2.3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 E 和内阻 R 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0,称为理想电压源。 特点: (1) 内阻R 0 = 0; (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对直流电压,有 U ≡ E ),与恒压源并联的电路电压恒定; (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2.电流源 电流源是由电流 I S 和内阻 R 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称为理想电流源。 特点: (1) 内阻R 0 = ∞ ; (2) 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 S ,与恒流源串联的电路电流恒定;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 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条件: E = I S R 0 0 R E I = S 注意: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 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4.电源等效变换法 (1) 分析电路结构,搞清联接关系; (2) 根据需要进行电源等效变换; (3) 元件合并化简:电压源串联合并,电流源并联合并,电阻串并联合并; I R R R I 2121+=I R R R I 2 112+=

Mastercam曲面加工策略及应用经验

Mastercam曲面加工策略及应用经验分享 By ssg 模具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和铣削曲面时要留意的问题 1. 刀具的选择 数控机床在加工模具时所采用的刀具多数与通用刀具相同。经常也使用机夹不重磨可转位硬质合金刀片的铣刀。由于模具中有许多是由曲面构成的型腔,所以经常需要采用球头刀以及环形刀(即立铣刀刀尖呈圆弧倒角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铣削曲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粗铣粗铣时应根据被加工曲面给出的余量,用立铣刀按等高面一层一层地铣削,这种粗铣效率高。粗铣后的曲面类似于山坡上的梯田。台阶的高度视粗铣精度而定。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 半精铣半精铣的目的是铣掉“梯田”的台阶,使被加工表面更接近于理论曲面,采用球头铣刀一般为精加工工序留出0.5㎜左右的加工余量。半精加工的行距和步距可比精加工大。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 精加工最终加工出理论曲面。用球头铣刀精加工曲面时,一般用行切法。对于开敞性比较好的零件而言,行切的折返点应选在曲表的外面,即在编程时,应把曲面向外延伸一些。对开敞性不好的零件表面,由于折返时,切削速度的变化,很容易在已加工表面上及阻挡面上,留下由停顿和振动产生的刀痕。所以在加工和编程时,一是要在折返时降低进给速度,二是在编程时,被加工曲面折返点应稍离开阻挡面。对曲面与阻挡面相贯线应单作一个清根程序另外加工,这样就会使被加工曲面与阻挡面光滑连接,而不致产生很大的刀痕。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4) 球头铣刀在铣削曲面时,其刀尖处的切削速度很低,如果用球刀垂直于被加工面铣削比较平缓的曲面时,球刀刀尖切出的表面质量比较差,所以应适当地提高主轴转速,另外还应避免用刀尖切削。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5) 避免垂直下刀。平底圆柱铣刀有两种,一种是端面有顶尖孔,其端刃不过中心。另一种是端面无顶尖孔,端刃相连且过中心。在铣削曲面时,有顶尖孔的端铣刀绝对不能像钻头似的向下垂直进刀,除非预先钻有工艺孔。否则会把铣刀顶断。如果用无顶尖孔的端刀时可以垂直向下进刀,但由于刀刃角度太小,轴向力很大,所以也应尽量避免。最好的办法是向斜下方进刀,进到一定深度后再用侧刃横向切削。在铣削凹槽面时,可以预钻出工艺孔以便下刀。用球头铣刀垂直进刀的效果虽然比平底的端铣刀要好,但也因轴向力过大、影响切削效果的缘故,最好不使用这种下刀方式。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6) 铣削曲面零件中,如果发现零件材料热处理不好、有裂纹、组织不均匀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加工,以免浪费工时。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7) 在铣削模具型腔比较复杂的曲面时,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在每次开机铣削前应对机床、夹具、刀具进行适当的检查,以免在中途发生故障,影响加工精度,甚至造成废品。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8) 在模具型腔铣削时,应根据加工表面的粗糙度适当掌握修锉余量。对于铣削比较困难的部位,如果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差,应适当多留些修锉余量;而对于平面、直角沟槽等容易加工的部位,应尽量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减少修锉工作量,避免因大面积修锉而影响型腔曲面的精度。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Mastercam的编程路径 第一,Mastercam9.1的二维铣削加工方式有四种:外型铣削、挖槽、钻孔、面铣等(见图1)。Contour:二维外型铣削。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Drill:钻孔。 Pocket:二维挖槽。 Face:铣面。 这四个命令都不太复杂,但是在实际加工中却很管用。只需要把各个命令的参数选项的意思弄清楚就很容易编写出合理的程序。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第二,Mastercam9.1的三维铣削,加工方式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粗加工中共有八个刀具路径(见图2)。精加工共有十个刀具路径(见图3)。在粗加工刀路和精加工刀路中,有五个刀路是一样的名称,Parallel、Radial、Project、Flowline、Contour,但是在编程的路径并不是一样,这是很多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地方。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Parallel(平行铣削):主要是对斜率比较小的平面进行加工,一般45度平行铣削加工出来的效果最佳。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Radial(径向铣削):这个刀具的路径通过制定的原点成360度辐射状生成刀具路径,这个路径最适合加工球面或类球面。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Project(投影加工):将已经生成的2D刀具路径投影到曲面上。Flowline(流线加工):对于一

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几种常见电路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叠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根据具体电路及相关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具体电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如下比较。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流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Circuit Abstract: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uperposition theorem, branch analysis method, mesh analysis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Thevenin and Norton's theor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the basic circuit analy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circuit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Key words :Circuit Analysis of voltage source current source branch current method mesh current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and David theorem and Norton theorem in Nanjing. 引言:每种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应用霍夫定律求解适用于求多支路的电流,但电路不能太复杂;电源法等效变换法适用于电源较多的电路;节点电位法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少的电路;网孔分析法使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多、但网孔少的电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适用于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上面例题的电路比较简单,可选择任意一种方法求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