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1.资源经济学角度:指能给人们带来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客观事物,它泛指社会财富的来源。

财富创造角度: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

2.人力资源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其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脑力要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财富形成的来源。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3.人力资源的数量潜在人力资源数量: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失业人口、暂时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其他人口。现实人力资源数量: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

4.影响人力资源因素人口总量、年龄结构。

5.人力资源质量:体能素质+智能素质P7

6.劳动者类型变化体力型---一般文化型---较高的一般文化---专业技术型

7.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才资源P8

8.人力资源人力资本

联系:都是以人为基础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智力和体力且-----P9

区别:1.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上 2.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 3.计量形式

9.人力资源的性质:1.能动性2.时效性3.增值性4.社会性5.可变性6.可开发性

10.人力资源的作用1.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3.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以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1.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要受到组织内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资源即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活动进行的基础)

3.管理过程由一系列相关职能组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4.管理要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要为组织目标服务,它是一个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

5.管理要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目标,这也是管理的价值所在。

2.管理活动中的效率和效果P16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P17

4.人力资源管理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总和。

5.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6.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吸纳(基础)、维持(保障)、开发(手段)、激励(核心)。P19

7.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通过组建优秀的企业员工队伍,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有效的开发激励员工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P21 (图)

8.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1.人力资源规划2.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3.员工招聘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8.员工关系

9.基本职能的关系P25

10.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不了企业管理,不能解决企业管理的全部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1.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2.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

第三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含义以组织战略为导向,根据组织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管理措施,以推动组织战略实现的过程。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特征1.战略性2.系统性

3.匹配性

4.动态性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观点1.普适性观点2.权变性观点3.配置性观点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人性假设理论

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P45

2.埃德加·沙因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P46

第二节激励理论

1.激励激发人内在行为动机并使之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

2.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3.过程型需求理论1.期望理论2.公平理论

4.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1.目标设置理论2.强化理论

5.激励理论的整合P57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

1.环境分类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2.环境辨认复杂性与稳定性P60

3.人力资源管理外部环境1.政治因素(政治环境的影响、政府管理方式和方针政策的影响)2.经济因素(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发展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3.法律因素

4.文化因素

4.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环境1.企业发展战略2.企业生命周期(领导危机、自主危机、文牍主义危机、再生需求危机)

3.企业组织机构

4.企业文化

第三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基础

第一节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一套基本假设——由一个特定的组织在学习处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所创造、发现或发展起来的,一种运行得很好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感知、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设。

1.组织文化为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深层次的基本假设和信念,它们更多无意识的产生作用,并且用一种理所当然的方式来解释组织自身的目的和环境。

2.这些假设和信念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是组织面对适应外部环境的生存问题和内部整合问题的反应,并随着组织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3.这些深层的假设应与“人为事物”和“价值观”区别开来,前者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表层层次,后者才是文化的本质。

2.组织文化结构组织文化结构二层次论——冰山模型沙因的组织文化三层次论——睡莲模型P76

3.组织文化类型主文化和亚文化强文化和亚文化

4.组织文化功能(A)组织文化的正功能概括为:内塑成员,外塑形象。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约束功能4.激励功能

5.树立组织形象(B)组织文化的负功能:1.变革创新的障碍2.多元化的障碍3.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5.组织文化的形成通常在一定的市场经营环境中,为适应和促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由少数人倡导与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与规范整合而形成。1.创始人2.甄选(双向过程)3.高级管理层的活动4.社会化

6.组织文化的传承(A)对文化的灌输和强化1.树立模范或英雄人物,进行典型引导。2.对组织文化进行反复宣传和强化。3.通过组织领导者的示范进行强化。4.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5.对组织成员进行教育和培训。6.设计仪式,组织群众活动。(B)成员对组织文化的学习 1.故事2.仪式3.物质象征4.语言P81

7.组织文化从创建到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组织不断采取措施进行维系和传承随着环境的改变,组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适时对自己的文化进行调整,甚至变革。

第二节组织结构

1.组织设计原则任务目标原则精干高效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分工协作原则跨度适中原则责权对等原则集权和分权原则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分设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2.组织结构的关键要素1.工作专门化2.部门化

3.命令链(职责、职权和统一指挥)

4.控制跨度

5.集权和分权

6.正规化六大要素的不同决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P83

3.组织结构基本类型1.直线职能制结构2.事业部制结构3.矩阵式结构P87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1.承担的活动和任务1.战略性和变革性的活动

2.业务性的职能活动

3.行政性的事物活动(投入的时间与生成的附加值并不是正相关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结构发生变化)P91

2.扮演的角色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P93

3.应该具备的素质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实施能力、思想素质。

4.部门的组织结构P96

5.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1)所有的管理者都要承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原因1.2.3. (2)工作重点:1.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2.监控审核和执行申报3.需求提出与服务提供

6.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1.要对其本身的工作进行评价,2.要衡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企业整体绩效的贡献(1.人力资源有效性指数 2.人力资源指数问卷3.工作满意度——包括工作描述指数、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法4.组织承诺)。P99

第四章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第一节职位分析概述

1.职位分析的含义指采用专门的方法获取组织内职位的重要信息,并以特定的格式把该职位相关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该职位的过程。

2.信息包括:五个W、一个H P112

3.与职位分析相关的概念:1.行动2.任务3.职责

4.岗位

5.职位

6.职位族

7.职业

8.职业生涯P113

4.职位分析目的为保证任职者尽可能多的为组织工作,对该职位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形成职位说明书,使得管理者与员工能够准确理解该职位,组织期望、管理者传递、员工的自我知觉完全一致,保证组织期望得以贯彻于实现。

5.职位分析的作用1.为其他人力资源活动提供依据(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为员工招聘提供了明确的标准,为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里基础,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2.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1.2.3. P115

第二节职位分析的具体实施

1.时机1.新成立的企业

2.由于战略的调整、业务的发展、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发生变化,需要进行职位分析

3.企业由于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需要创新进行定岗、定员。

4.建立制度的需要(绩效考核、晋升、培训等)

5.企业没有进行过职位分析。

2.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关注职位原则以当前工作为依据原则P117

3.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职位分析的目的和用途、成立职位分析小组、对职位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其他必要准备)、

2.调查阶段(制定职位分析的时间计划进度表、根据分析目的,选择收集工作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方法、搜集工作的背景资料、搜集职位的相关信息——工作活动、工作中的人的活动、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及辅助用品、与工作有关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工作绩效的信息、工作的背景条件、工作对人的要求)、

3.分析阶段(整理资料、审查资料、分析资料)、

4.完成阶段(编写职位说明书、对职位分析过程进行总结,找出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将职位分析的结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管理的相关方面,真正发挥职位分析的作用)。

4.职位分析定性方法1.访谈法优点:简单迅速收集职位分析资料,适用性强;缺点:被访谈者往往夸大其承担的责任和工作的难度,容易引起职位分析资料的失真和扭曲。

2.非定量问卷调查法优点:能够迅速的得到进行职位分析所需要的资料、速度快;节省时间和人力,实施费用一般比其他方法低;在工作之余填写,不影响工作时间;调查样本很大,适用于需要对很多工作者进行调查的情况。缺点:设计理想的调查表要花费很多时间、人力、物力,设计费用较高;填写调查表是由工作者单独进行,缺少交流;被调查者可能不积极配合认真填写,影响调查质量。

3.观察法优点:职位分析人员能够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工作的要求和内容。缺点:通常指适用于那些工作内容主要是利用身体活动来完成且重复性较大,重复期较短的工作。

4.关键事件技术(CIT)P123

5.工作日志法

6.工作实践法

5.职位分析定量方法1.职位分析问卷(PAQ)麦考米克六个维度:信息使用度、耗费时间、对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可能性、适用性、特殊计分。优点:将工作按照其维度提供一个量化的分数顺序,可以对不同的工作进行比较。缺点:对体力劳动性质的职业适用性高,对管理、技术性质的职业适用性较差。

2.管理职位描述问卷(MPDQ)沃尔特·托尔诺、帕特里克·平托(专门针对管理性质的工作)九个方面:人员管理、计划和组织、决策、组织发展、控制、代言人、协调、咨询、行政管理。优点:弥补了以前分析问卷对管理职位分析效果不好的弊端。缺点: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分析效果不好。

3.通用标准问卷(CMQ)罗伯特·哈维十三个方面:接受管理和实施管理、知识和技能、语言的运用、利用视觉信息或其他感觉信息、管理和业务决策、内部关系、外部联系、主持或发起会议、参与会议、体力活动、设备机器和工具的使用、环境条件、其他特征。P126

4.O*NET系统

5.职位职能分析(FJA)

6.弗莱希曼职位分析系统

7.职位分析计划表P130

第三节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1.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编号、职位名称、所属部门、直接上级、职位薪点

职位概要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来说明这一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

履行职责1.针对每项任务进行描述按照动兵短语格式进行描述、准确使用动词

2.排列职责时的原则按照职责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排列按所占时间多少进行

排列(优先考虑逻辑顺序)

业绩标准每项职责工作业绩的衡量要素(哪些方面)和衡量标准(最低要求)

工作关系正常工作情况下与哪些部门、哪些职位(企业内外)发生关系

使用设备

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任职资格(所学专业、学历水平、资格证书、工作经验、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身体状况)

其他信息

第四节胜任素质模型

1.胜任素质概述麦克利兰提出胜任素质的概念,使人们认识到应切实关注那些能够真正带来实际绩效的胜任素质。

2.胜任素质定义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行为特征,即鉴别性胜任素质,以及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合格者与表现不合格者区分开来的个体行为特征,及基准胜任素质。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某一特定领域的有用信息 2.技能——从事某一活动的熟练程度

3.社会角色——希望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角色

4.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身份、个性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5.特质——个体行为方面相对持久稳定的特征

6.动机——那些决定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有机的体系层次——冰山模型)

3.胜任素质构成要素1.名称2.定义,即该胜任素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维度

4.分级

5.等级标准

6.行为描述P143

4.胜任素质核心特征1.客观性2.强调深层次特征3.因果关联性4.分级可测评性

5.行为可测评性

6.关注突破点P143

5.胜任素质模型定义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技能水平。它描述的是特定组织特定职位所要求具备的胜任素质以及这些胜任素质之间的权重关系。P146

6.胜任素质模型分类1.根据所预测的绩效标准,划分为基准性胜任素质模型(标准为“胜任”)和鉴别性胜任素质模型(标准为“优异”) 2.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不同的时空范围和目标、需求,划分为:职位胜任素质模型、职能胜任素质模型、角色胜任素质模型、组织胜任素质模型P147

7.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1.确定绩效标准2.确定标效样本3.获取样本数据4.数据处理分析5.建立初步的素质胜任模型6.验证素质胜任模型

8.行为事件访谈的起源从关键事件法(CIT)和主体统觉测验(TAT)这两个技术的结合演变而来的。(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搜集的素材是建立胜任素质模型的丰富资料来源)

9.胜任素质模型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P149

10.行为事件访谈的实施:A准备工作了解访谈对象、安排一个不受打扰的谈话场所、对访谈者进行培训、准备好录音设备、准备访谈提纲并熟悉所要访谈的内容B实施步骤 1.介绍和说明(访谈者作自我介绍、解释访谈的目的

和程序、消除被访谈者的疑虑)2.了解工作职责 3.行为事件访谈 4.结束(结束前感谢等,结束后详细记载和摘录访谈资料)C数据编码1.组织编码小组2.编码训练3.独立编码4.正式编码

11.行为事件访谈优缺点P152

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1.人力资源规划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企业在某个时期内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以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和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三层含义:1.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

2.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时预测供需关系并据此制定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

3.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和企业的战略相匹配,反应企业战略意图和目标。P160

2.人力资源规划内容1.总体规划2.业务规划P160

3.人力资源规划分类1.按照规划的独立性进行分类:独立性人力资源规划和附属性人力资源规划2.按照规划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类: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3.按照规划时间长短进行分类:短期人力资源规划、中期人力资源规划、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4.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2.有助于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的稳定3.有助于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开支4.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具有指导意义

5.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1.员工招聘 2.员工配置 3.培训与开发 4.解聘辞退 5.薪酬管理

6.绩效管理P163

6.人力资源规划程序1.准备阶段(外部环境的信息——经营环境、直接影响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内部环境的信息——组织环境的信息、管理环境的信息,现有人力资源的信息)2.预测阶段3.实施阶段4.评估阶段

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供给的预测和平衡

1.人力资源预测企业在预言和评估的基础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状况的预测。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对企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结构进行估计。这里所指的需求是完全需求。

3.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需考虑的因素 1.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2.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职位的工作量

4.生产效率的变化(上述每一项分析都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

4.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3.趋势预测法4.回归预测法

5.比率预测法

5.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指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内能够供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

6.人力资源供给分析1.外部供给分析2.内部供给分析(1.现有的人力资源分析2.人员流动的分析3.人员质量的分析)

7.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1.技能清单2.人员替换3.人力资源“水池”模型4.马尔科夫模型

8.人力资源供需的平衡1.供给和需求总量不平衡,结构不匹配:1.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2.对现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3.进行人员的置换

2.供给大于需求:1.扩大经营规模,开拓新的增长点2.永久性的裁员或者辞退员工

3.鼓励员工提前退休

4.冻结招聘

5.缩短员工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或降低工资6对富余员工进行培训

3.供给小于需求:1.从外部雇佣员工包括返聘退休人员2.提高现有员工工作效率3.延长工作时间

4.降低员工离职率,减少员工流失

5.将企业业务进行外包P176

《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11747) 说明:1、加★的为重点掌握内容 以下资料仅供同学们参考,祝各位考试成功!加油噢! 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2.内部利益相关者:以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雇员为组织提供劳务以获得工资,现实的顾客从组织购买了产品而组织则对其承担义务等。 3.外部利益相关者: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潜在消费者还没有承诺从组织购买产品,但要实现销售就必须考虑他们的需要;政府本身常常不直接涉及组织的活动,但政府法律很可能影响组织如何经营业务等等。 4.环境:组织对一般公众和整个人口所负有的责任。 5.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基金和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寻找机会进行大量投资从而为其成员获得利益。 6.顾客服务:确保礼貌地对待顾客和向顾客提供进行购买所需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简答题知识 a.利益相关者包括:1.雇员,雇员群体包括在这个类型中,如工人、管理者、兼职员工和全日制员工等。2.股东和所有者。3.管理者。4.顾客: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5.供应商。6.本地社区。7.政府。8.环境。以上列出,可能不完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规划一个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系统以便能够与每一个群体进行对话。 内部(雇员、管理者、股东/所有者、现实消费者、供应商) 外部(本地社区、政府、环境/公众、潜在消费者)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有时候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界限比较模糊,如股东和投资者,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活动,但是通过股权与组织明显有直接联系,因此他们被归纳为内部利益相关者。 b.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期望 (1)雇员:①薪酬②培训③福利④雇佣期限及晋升空间⑤激励(2)股东/所有者:①股息收入②资本价值③长期增值目标④投资回报(3)管理者:①达成组织目标②雇员拥有的(所有雇员期望的他都期望)(4)供应商:相互信任与合作融洽(5)顾客:产品类型多样和价格合理、礼遇和尊重、良好的服务、商品生产信息和质量保证(6)本地社区:社区稳定和安全、噪音和干扰最小化、企业的良好声誊(7)政府:税收、配合变革和政策调整落实(8)环境: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c.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必要性:(1)确保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与组织使命或目的一致(2)协调各方利益(3)制定希望实现战略的时候,注意做好修定战略和政策(4)追求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的转变(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管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管理:五个基本管理职能的运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安排、指挥和领导、控制。 责任:是一个人确保恰当地完成任务或工作的职责。 授权:是向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传递权威和职权的过程。 记住:权威能够授予而责任不能授予是非常重要的。 职能关系:与专家咨询或支持服务有关,他们对外是正式的直线管理结构。 直线经理:是被授权管理一个特定活动领域的人。 扁平结构组织:只有很少的管理层次但控制幅度宽的组织。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

利益相关者不解释 第二章 PODSCRB计划组织指挥人员安排控制预算报告 权威类型:个人权威名誉权威法定权威经济权威 直线结构优点: 1 简单易操作 2 责任以及职权分配明确 3 清晰直接的结构使得决策迅速 4 容易控制稳定 有效授权的必要条件 1 确保充分的沟通,让被授权人理解自己的职权范围和责任限度 2 被授权人必须有能力完成被授予的任务 3 管理者提前做好被授权人犯错的准备,并且实施监督和控制 4 平易近人确保良好的思想通和反馈 5 上级对下属充分信任 6 确保职位和权威都授予下属,让组织中的其他成员都能了解授权的整个过程 层次过窄 1 层级多导致角色缓慢,信息容易失真 2 管理成本高 3 过多的监督会挫伤下属的积极性 层次过宽 1 人员多容易失控 2 容易形成非正式组织 3 士气低落 明茨伯格7角色模型 企业家计划和承担风险 资源分配者组织和协调 首脑领导激励和协调 联络者传播者协调和沟通 监督者控制 发言人谈判者激励和沟通 麻烦处理者激励和协调

古典行为学派 法约尔六项活动 1 技术活动 2 商业活动 3 财务活动 4 会计活动 5 安全活动 6 管理活动 泰罗车间步骤 1 科学的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项操作,确保他们独一无二 2 研究每项操作确定正确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方法 3 建立管理流程,将管理职权与工人分离,让他们更专注于工作 4 挑选员工进行培训,执行特殊任务 5 为了完成任务,管理者要做好和工人合作的准备 厄威克十项原则 1 目标原则 2 职责原则 3 权力原则 4 协调原则 5 专业化原则 6 平衡原则 7 明确性原则 8 一致原则 9 连续原则 10 控制幅度原则 布里奇四个关键因素 1 确定经营者监督者员工的地位和职权 2 考虑如何这些职权如何授予 3 协调这些职权的旅行 4 保持时期高昂 行为科学学派 梅奥霍桑试验结论 1 每个工人不能当做单独的个体对待,应该把他们视为组织中的一员,不管是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 2 每个个体都有归属组织的需要,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某种地位,并且让他们得到满足,激励他们 3 非正式组织工作过程的影响和正式组织命令连的影响程度相当 4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且迎合他们的需求,保证他们与正式组织合作,而不是对抗。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 究综述 FXXXXXXXX XXXX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这个企业间拥有激烈竞争的时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保证。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企业如何根据不同的企业战略而进行不同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版块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概念,是在德鲁克1954年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后出现的。1958年,怀特·巴克(Wright Bakke) 出版了《人力资源职能》一书,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论述。此后,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国内外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流派他们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综合起来,可以讲这些概念归纳为五类: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出发来解释它的含义,认为他是借助对人力资源 的管理来实现对组织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来达成组 织目标的活动(Mondy and Noe,1996)。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已达 成组织目标(Schuler,1997)。 3)人力资源管理是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或承担的职能出发来进行解释,把人力资源管理 看成是一个活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是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 以达成个人与组织的目标(Sherman,1992)。 2)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全社会一个企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招工、 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用来提供和协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活动。 3.主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体,认为他就是与人有关的制度、政策等。 1)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 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一切对组织中的员工构成直接影响的管理决策和实 践活动。 3)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要影响到公司和员工之间关系的性质的所有管理决策 和行为(Beer Specktor,1984)。 4)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真题含答案

2012年5月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11747) 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考场规则,考生得到监考人员的指令后方可开始答题。 2、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本试卷上。 3、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课程名称、座位号、准考证号、课程代码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并将准考证号、课程代码对应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黑。 4、全部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它答案。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并在题号栏标明大题号和小题号。 5、可使用计算器、直尺等文具。 6、考试结束后考生将试题和答题卡放在桌上,不得带走,带监考人员收毕清点后,方可离场。 战略管理与伦理试题 注意事项: 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一、二、三题为必答题。四、五、六、七题为选答题,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考试时间为165分钟。

第一部分必答题 (必答题部分包括一、二、三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可能降低制造业企业碳排放的策略是() A.雇佣较少的本地员工 B.从本地获取原材料 C.只生产出口产品 D.从海外购买新机器设备 2.控制幅度是指() A.组织运营的工厂数量 B.一个人直接监督的员工数量 C.组织的市场份额 D.组织所雇佣的总人数 3.泰罗管理理论中的“例外管理”是指() A.管理者应把精力集中在查看没有问题的地方 B.管理者应确保预算计划与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一致 C.管理者应更多地授权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D.管理者应把时间用在查看有问题的地方 4.不属于Y理论特点的事() A.人们享受工作并参加工作过程中 B.人们必须受到强迫才能工作 C.人们会受到自我实现的激励 D.人们欢迎来自工作场所的挑战 5.对团队型管理风格最好的表述是() A.对人关心程度高,对任务关心程度低 B.对人关心程度低,对任务关心程度高 C.对人关心程度高,对任务关心程度高 D.对人关心程度高,对任务关心程度低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第6—8小题,共15分。 6.简述工作再设计的三项原则并说明实施工作再设计的两种途径。(5分) 7.简述组织中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的区别并举例说明。(5分) 8.对比外部招募,内部招募有哪些优点?(5分) 仔细阅读案例,并回答第9—12小题。 A2Z有限公司 A2Z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大型制造企业,25年前由明氏家族建立。现在,明氏家族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概述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概述

目录I总论 第壹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1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4 第三章工作分析6 II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和选择 第壹章人力资源计划9 第二章招聘11 第三章选择13 III人力资源开发 第壹章组织变化和人力资源开发15 第二章企业文化和组织发展16 第三章职业计划和发展19 第四章绩效评价19 IV报酬和福利 第壹章经济报偿22 第二章福利和其他报酬问题24 V安全和健康 第壹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26 VI员工和劳动关系 第壹章内部员工关系29 VII人力资源研究 第壹章人力资源研究32 附录:案例分析 I总论第壹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经理1、人力资源管理 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

2、直线管理人员 拥有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正式权力和责任。 ?生产经理 ?销售经理 ?财务经理 3、人力资源经理 通常以顾问或参谋的身份和其他经理壹起工作,帮助这些经理处理人力资源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6种职能,见第6页图1.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和选择 ?人力资源计划:系统地检查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以确保于需要的时候能够聘用到满足技术和数量要求的员工。 ?招聘:吸引足够数量的个人且且鼓励他们申请到组织中工作的过程。 ?选择:组织从壹组人中录取那些最适合公司及其招聘岗位的个人的过程。 2、人力资源开发 目的是帮助个人、团体和整个组织更有成效。因为个人、工作和组织总于变化,同时,公司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于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开发项目被称为组织发展,其目的是改变公司的内部环境,使员工更有效地工作。 ?职业计划:规定人力资源目标和建立实现目标措施的过程。 ?绩效评价:确定员工和工作小组是否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 3、报酬和福利 个人工作结果所获得的全部报酬。能够是下列中的壹部分或几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p1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 1、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 和。 2、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是通过投资才能获得的。 3、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②时效性③增值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长 而增值④社会性:社会政治文化不同,人力资源质量也不同⑤可变性⑥可开发性 4、人力资源的作用:①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②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5、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 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践的管理活动。求人、选人、育人、用人、激励人、留人 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7、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 ①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②为价值创造营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③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④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①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 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职位分析(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给出确定的任职资格)。胜任素质模型(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的组合) ③员工招聘:招募、甄选、录用 ④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⑤薪酬管理: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确定福利待遇 ⑥培训与开发:建立培训体系,实施,反馈 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自身情况客观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 ⑧员工关系:各主体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各项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各项职能的实施都是以此为基础;绩效管理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推动社会和组织的迅速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主要有: (1)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3)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三、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加里·德斯勒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负的责任描述为以下十大方面: (1)把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2)引导新雇员进入组织(熟悉环境); (3)培训新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提高每位新雇员的工作绩效; (5)争取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6)解释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序;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位雇员的工作技能; (9)创造并维持部门内雇员的士气; (10)保护雇员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物质环境。

四、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功能 (1)获取。根据企业目标确定的所需员工条件,通过规划、招聘、考试、测评、选拔、获取企业所需人员。 (2)整合。通过企业文化、信息沟通、矛盾冲突的化解等有效整合,使企业内个体的目标、行为、态度趋向企业的要求和理念,使之形成高度的合作与协调,发挥集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3)保持。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增进员工满意感,使之安心满意的工作。 (4)评价。对员工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做出全面考核、鉴定和评价,为奖惩、升降、去留等决策提供依据。 (5)发展。通过员工培训、工作丰富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促进员工知识、技巧和其他方面素质提高,使其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和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必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P14 (名词解释或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1晕轮效应。2.投射效应。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偏见效应。6.马太效应。7.回报心理。 第三章 P47-49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1.初创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P54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3.人力资源规划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P76-77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3.降低企业的风险。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P78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隐患:1.收费标准问题。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第四章 P90 职位设计的形式:1.职位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4.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 P91-92 职位设计的全变因素:1.组织因素。2.环境因素。3.人员因素。4.技术因素。 P110 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1.扁平化。2.小型化。3.弹性化。4.虚拟化。 第五章 P122-124 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1.拟招聘人数的确定。2.招聘标准。3.招聘经费预算。 P124-125 招聘策略:1.招聘地点策略。2.招聘时间策略。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P130 内部选拔的优点: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得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2.由于现有的雇员在组织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组织的情况比较了解,更有效忠的意愿,因此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小。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做出比较长远的考虑。4.内部选拔对于组织来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招聘广告费用和筛选录用费用,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培训费用。5.有利于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6.减少识人用人的失误。 内部选拔缺点:1.被拒绝的申请者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望,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认真做解释和鼓励工作。2.在雇员群体中会引起嫉妒、攀比的心理,进而会引发拉帮结派。3.长期使用内部选拔,会导致近亲繁殖。4.可能引发组织高层领导的不团结。5.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影响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学

一试述社会经济变动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已经由传统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经过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量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员工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本水平高的人显得日益重要. 相比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增长结构,服务经济越是发展,社会就业越多。更为重要的是,服务经济以人力资本为基本增长来源,人力资本是无限的,与无限的经济增长并行,因而服务经济是持续的。参照以色列大略匡算,如果中国像以色列那样转向服务经济,人均经济效率达到以色列水平,中国经济总量按2004年同期计算,可以达到1766961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1倍。人口可以承载28.989亿,增加 2.2倍。我国在空间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已经进入今天发达国家的行列。报告最后指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应及时转变经济增长结构。服务经济理论凸显出的“北京效应”——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实现结构增长,社会就业良好,生态环境改善。 2社会人口结构变动.世界人口年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将缓慢向老年型转变,促使了劳动者的平均年龄显著提高,从而出现了老年人口再就业.老年人口也是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本存量的同时,应积极大胆实施人才引进战略,通过人力资本调整,优化员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使企业跟上最新的发展趋势,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蓬勃兴起,这时,人才,创新人才就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中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4经济不断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是理性的选择.经济全球化从而导致竞争全球化,使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迫使中国企业把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高度来认识. 其他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 1.远程管理 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系统功能的完善为远程管理带来了便利。到2010年,美国的工薪阶层将会有一半以上的人每星期有超过两天的时间在办公室以外工作。就目前而言,有2800万人根据公司的规定进行远程工作,还有数百万人非正式的在办公室以外每周工作一天或多天。随着廉价的宽带互联网接入和移动无线互连接入的普及,远程工作者还会进一步增加。2.人工智能和安全保护 人工智能的威力在于它能在堆积如山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它可能被用于在数以十亿记的交易记录中发现金融舞弊行为。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用电脑网络对公司进进出出的人员进行监视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数据加密技术将被正式使用,公司还会利用复杂的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模式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危险。 3.公司将无休止地运营 为了寻求位于国外的新客户和加快生产及服务 越来越多的公司未来将会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会不停地运营。现在大约有2400万美国人在这种“24/7文化”下工作了。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一种什么关系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区别: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人力资本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人力资源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 最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往往与流量核算、存量核算相联系。 2.人力资源的性质 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可开发性 3.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的首要资源 第二章 1.激励理论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意义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ERG 理论(生存关系成长需求)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成就激励理论(权利归属成就需求)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目标理论 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意义:有指导意义,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动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刺激员工的动机,发挥激励的效果 2.对比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几个激励理论的异同 马斯洛与ERG同: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与ERG勺生存需求类似 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与ERG勺关系需求对应 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与ERG勺成长需求对应 异:第一,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个层次勺需求是发挥主导作用勺,ERG 理论认为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二,ERG有“挫折-倒退”的机制。如果需求迟迟不能满足,个体会受到挫折,退回较低的层次,并且对较低层次的需求有更强烈的欲望。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名词解释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内部利益相关者:以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外部利益相关者: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二、简答题知识 内部利益相关者: 雇员T获得公平的待遇高水平的工作报酬雇佣期限晋升前景 管理者T达到组织目标 股东(所有者)-获得股息收入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T质量安全售后服务 供应商T货款 外部利益相关者:本地社区政府环境 第二章管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管理:五个基本管理职能的运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安排、指挥和领导、控制。 责任:是一个人确保恰当地完成任务或工作的职责。 授权:是向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传递权威和职权的过程。 记住:权威能够授予而责任不能授予是非常重要的。 职能关系:与专家咨询或支持服务有关,他们对外是正式的直线管理结构。 直线经理:是被授权管理一个特定活动领域的人。 「;I ■';汽 二、简答题知识 1、权威:是执行任务的法定权利和能力。有3种类型: (1)、法定权威:来自于组织制定的内部规则。 (2)个人权威:来自于人的个性。(3)名誉权威:来自于知识。 (4)、经济权威:来自于从经济环境中获取的权利。J 2、职权与权威区别:权威涉及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权利;职权涉及一个人为了确保完成被授予了权威的工作,而指导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职权是一个职位概 \\ 弋\ ) t Li 念,因为它来源于个人角色。 影响管理过程的2个概念:1、直线经理2、职能关系 3、直线组织结构显示特定的任务权威和责任层次,这样具有4个优点: (1)容易理解和操作。(2)具有能够迅速决策的清晰而直接的命令链。 (3)具有清晰的责任划分和权威分配。(4)可以产生稳定的、易于控制的组织。 直线经理与职能关系的差别:具有直线管理权威的经理能够直接影响工作成果,因为它包括指示下属的职权;职能关系在许多公司中非常重要,并且要经常征求专家建议,以及把这些建议融入组织的工作实践。 垂直命令链:从组织层级结构顶部向低部传递的权力序列。 4、如果控制幅度过宽,可能降低经理与下属人员的接触,从而导致: (1)直接监督困难,可能导致控制。(3)激励、士气和产量可能受到影响。 (2)非正式的小组产生非正式的领导角色。 5、控制幅度过窄,管理可能应得昂贵和浪费,会导致: (1)增加管理和行政成本。(3)意味着太多的监督,可能会抵制积极性。 (2)引起潜在的决策延迟,当然这依赖于命令链的长度。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1、授权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工具。有效授权需以下条件: (1)必需清楚地传达任务,以便使下属能够理解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他们的权威限度。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doc

XX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1、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规定、纪律。 2、严禁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严禁任何组织、个人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严禁任何组织、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3、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个人素质、服务意识,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4、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努力学习业务技能,公司为员工提供培训和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队伍。 5、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做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表彰。 6、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进取。 7、公司提倡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团队精神,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超越客户的期望。 8、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为公司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做出贡献者给予奖励、表彰。 9、公司尊重员工的辛勤劳动,不断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为公司多做贡献。 10、公司为员工提供收入和有关福利保障,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的各种待遇。 11、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12、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13、公司提倡励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14、公司员工不得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向客户索取钱财或为个人亲友谋私利。 15、公司员工不得挪用公司财物,更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财物化为己有或转送他人。 16、职员除本职日常业务外,未经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授权或批准,不能从事下列活动: 1)以公司名义考察、谈判、签约; 2)以公司名义提供担保、证明; 3)以公司名义对新闻媒介发表意见、消息; 4)代表公司出席公众活动。 17、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人违反公司章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18、公民基本法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司物流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的物流管理,妥善保管仓库库存物资,使采购物资入库及领用,产品出入库规范化,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物流管理的要求 所有物资应做到每日清点,核对,保持帐,卡,物三一致,并根据物资实际状况,对长期不用以及需报废帐务处理的物资应及时清理,办理相关手续. 1 产品入库 1.1 入库单价一律按财务部提供的产值(不含税)价格填写. 1.2 验收入库的产品按品种, 按社会销货需要摆放整齐,做到合理,牢固,整齐,安全不超高. 2 产品出库 2.1 产品销售发出时,必须经质量检查部门认定无质量问题后,销售人员填写产品出库单及收发清单,财务部根据出库单开出门证,收发清单须购货单位签字或盖章后返回仓库,由仓库核对后返财务部.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doc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1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与原理 1、相关概念: 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就是管理的成本收益。(选择题) ②效率通常是指某种活动功率的高低、速度的快慢。 ③效益通常指的是某项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即生产出的老偶的那个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④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就是在增加社会福祉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使人力资源的投入与 产出比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所期待的目标。P4 ⑤从本源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P4 ⑥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措施和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 发、保持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内在本质:招人—六人—育人—用人(核心)P5 ⑦人力资本产权是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利的总

称。(分为所有者产权,归人力资本载体所有;以及经营产权,归企业或使用单位所有。) ⑧人力资资本投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P9 2、人力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多选题):①自有性②生物性③时效性④创造性⑤能动性⑥连续性 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和基本功能: ①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多选) ②基本功能:获取、整合、保持、评价、发展。(多选) 4、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线,研究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的相互关系,掌握其基本理念和管理的内在规律,为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和改善职业生活质量,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管理效益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简答) 5、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传统与现代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将事作为重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 (2)传统人事管理将人视为组织的财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 (3)传统人事管理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就是市场运行的主体;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张凯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自从上世纪90年代平衡计分卡出现以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的新知识、新模式相对较少。进入21世纪以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否有新理论、新知识的出现呢?本文关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路径之一:人才管理;介绍“人才管理”这一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轨迹及其主要内容。本文认为人才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人才管理时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人才管理 1. 人才管理新论 对中国来说,人才管理似乎不是新东西。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给了人才一个明确的标准: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国家人才工作会议的推动下,理论界和实践界的人才意识初步觉醒,开始关注人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各省区市都开始重视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还成立了“人才研究所”等类似机构,人才研究所直接促使了“人才管理”概念的出现和实践。这就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才管理”。 本文要探讨的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理论——人才管理(Talent Management),它虽然在中文名称上跟我国上世纪就出现的“人才管理”一模一样,但二者不能相提并论。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阶段的人才管理,是在人力资源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催生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实践。 简而言之,我国传统的人才管理是对符合“人才标准”的人员进行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管理(下文中如果没有特别注明,“人才管理”即是指“现代企业的人才管理”)则更多的是一种“重视组织中的关键人物”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2.人才管理理论提出的背景 人才管理理论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要追溯这一理论的起源却很难,大概是尚未形成完整研究体系,本文结合多方查找的资料,试图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2.1人才管理的理论起源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董克用版重点汇编

人力资源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 1、本课程关于人力资源的观点 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含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 2)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其贡献作用,成为社会财富的源泉。 3)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2、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 1)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人口的总量、人口的年龄结构。 2)人力资源的质量 a)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劳动者的素质就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素质决定质量 b) 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和智能素质构成。 c)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中,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体能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 智能因素中,科技知识的作用在不断上升,经验知识的作用相对下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舒尔茨 4、人力资本投资 1)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形式有:教育;迁移;培训。 2)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或等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去投资人力资本,否则就不会投资。 5、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区别 1)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财富,促进社会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2)两者研究问题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重要观念)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考虑投资成本带来多少价值,研究的是价值增值的速度和幅度,关注的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及其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的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的推动力有多强。 3)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为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存量的概念。 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来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改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消耗;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来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 6、实践意义 1) 促进了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考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11747 说明:1、加★的为重点掌握内容 以下资料仅供同学们参考,祝各位考试成功!加油噢! 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2.内部利益相关者:以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雇员为组织提供劳务 以获得工资,现实的顾客从组织购买了产品而组织则对其承担义务等。 3.外部利益相关者: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潜在消费者还没有承 诺从组织购买产品,但要实现销售就必须考虑他们的需要;政府本身常常不直接涉及组织 的活动,但政府法律很可能影响组织如何经营业务等等。 4.环境:组织对一般公众和整个人口所负有的责任。 5.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基金和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寻找机会进行大量投资从 而为其成员获得利益。 6.顾客服务:确保礼貌地对待顾客和向顾客提供进行购买所需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简答题知识 a.利益相关者包括:1.雇员,雇员群体包括在这个类型中,如工人、管理者、兼职员工和全 日制员工等。2.股东和所有者。3.管理者。4.顾客: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5.供应商。 6.本地社区。 7.政府。 8.环境。以上列出,可能不完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规划一个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系统以便能够与每一个群体进行对话。 内部(雇员、管理者、股东/所有者、现实消费者、供应商) 外部(本地社区、政府、环境/公众、潜在消费者)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有时候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界限比较模糊,如股东和投资者,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活动,但是通过股权与组织明显有直接联系,因此他们被归纳为内部 利益相关者。 b.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期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