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侵蚀和堆积类型中又可进一步分为河流的、湖泊的、海洋的、冰川的、风成的、喀斯特的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

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

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 变质岩花岗岩

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 砂页岩砂砾质

低山300~500 变质岩

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 红岩、花岗岩、砂页岩

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 基岩、第四纪物质

平原平坦<50 <5° 第四纪物质

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中低山临湘市中山外围,五尖山一带,大云山、相思山的外延部分,幕阜山余脉,连云山西南部,复兴山、汨罗市玉池山等,都属于中低山。主要组成物

质为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400~6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河网冲沟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中等切割,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具有山岭陡峻,山脊明显,脉络清晰,走向不定的特征。这类山脊多呈圆滑状,田垅兼有凹形和凸形,山体呈猪背状。

低山华容县桃花山一带,大云山、幕阜山、复兴山外围,汨罗市东南部和东北部智峰山以及南部的密岩山、飘峰山、神鼎山的残留顶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岳阳县麻布大山和岳阳楼区小木岭等,都属于低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和砂砾岩。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面坡度25°~30°。切割轻微,河网冲沟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山脊脉络清晰,但走向较乱。

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

丘陵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地带。丘陵面积为343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按地表形态特征可分为高丘陵与低丘陵两个亚类。

高丘陵一般分布在山地前缘地带,或山地余脉的延伸部分。临湘市忠防、横铺、聂市,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饶村,平江县谈岑、瓮江、三阳、钟洞及连云山一带,分布着由变质岩(或千枚岩、板岩)组成的高丘陵。华容县牛角山、小墨山一带,临湘市詹桥、白羊田、贺畈,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甘田、饶村、凤凰,平江县南江、虹桥、柘庄、瑚佩、思村、芦洞,汨罗市弼时、高家坊等地,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高丘陵。另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呈东西向分布着砂页岩高丘陵。平江县金龙、大洲一带分布着砂砾岩高丘陵,海拔200~300米,相对高程150~200米,地面坡度20°~25°,局部大于25°。河网冲沟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丘体多呈短条状,丘脊与冲沟谷地略呈带状,相间排列。冲沟

多辟为垅田,坡脚多为旱地。丘顶圆浑,丘脊平缓,基岩局部裸露,大部分风化较强烈,坡残积物较厚。现代地貌发展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

低丘陵主要分布于高丘陵外围和向岗地过渡地区。华容县大乘寺以北,临湘市聂市,岳阳县南冲、月田、黄岸、大塅、甘田、兰田、渭洞、凤凰、关王,平江县三阳、瓮江、谈岑、钟洞,汨罗市红花、天井、长乐、古仑、白水等地,分布着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板岩)组成的低丘陵。临湘市桃林、长塘、忠防、白羊田,平江县长平盆地部分地区分布着红色砂砾岩、页岩组成的低丘陵。华容县鼎山、石伏山一带,临湘市白羊田、贺畈、詹桥,岳阳县毛田、渭田、饶村、凤凰和新开塘一带,平江县南江、虹桥、钟洞、岑川、西江、思村、芦洞、梅仙、瑚佩,汨罗市黄柏、川山坪、高家坊等地,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低丘陵。另外,还有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是由震旦系——寒武系砂页岩组成的低丘陵。平江县金龙、浆市、大洲等地分布着由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低丘陵。临湘市羊楼司、云溪区路口等地还有零星分布的由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组成的低丘陵,海拔100~200米,相对高度60~150米,地面坡度15°~20°。河网冲沟密度5~7公里/平方公里。丘体零乱,无方向性,多呈馒头形、穹窿形成短垅岗形,丘顶浑圆,丘谷交错,丘间坳沟,凹地比较发育,已垦为水田,部分丘坡为旱地。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沟蚀片蚀均较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三、岗地——侵蚀剥蚀地貌

岗地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带,长期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等作用的影响,面积为2689.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8%。按其形态特征,分为高岗地和低岗地两个亚类。

高岗地华容县三郎堰以北,寄书岭、墨山、小耳山、凤山,汨罗市桃林寺、范家园、火天、黄市、古培,平江县安定、三阳、嘉义一带的3~5级河沿阶地,分布着由网纹状红土和矿砾层组成的红土高岗地。临湘市桃林、长塘、忠防,平江县长平盆地边缘,汨罗市大荆、黄市、火天等地,分布着由紫红色砂岩、砾岩、粉砂岩、矿质砾岩组成的高岗地。平江县岑川、西江盆地,汨罗市川山坪、高家坊、弼时、铜盆、沙溪、黄柏、古仑、长乐、天井,临湘市南部花岗岩河谷两侧,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高岗地。华容县黄湖山、凤山,临湘市坦渡、源潭,岳阳县康王、乌江、西塘、昆山、麻塘、龙湾、五垸,平江县栗山、谈岑、瓮江、三阳,汨罗江流域两侧的铁门坎以上和神鼎山、密岩山西北部,分布着由变质岩组成的高岗地。另外,临湘市长安谷地坦渡部分地区有砂页岩高岗地,平江县木瓜、龙门、浆市、思村、芦洞等沿汨罗江一带,分布着由砂砾岩组成的高岗地。海拔一般低于100米,相对高度30~60米,地面坡度10°~15°。河网冲沟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岗体呈馒头状散布或垅岗状沟垅相间排列,岗顶平齐。

低岗地华容县洪山头、塔市驿、三封寺、终南,岳阳县黄沙、黄秀、大明、荆州、鹿角、中洲、友爱、中村、白羊、十步、熊市、杨林、公田,平江县栗山、三阳、安定、嘉义,汨罗市新塘、白塘、楚塘、桃林寺、范家园、白水,湘阴县东部和屈原农场部分地区,分布着由红土组成的低岗地。临湘市桃林、忠防、长塘、白羊田、长安、乘风,湘阴县安静等地,分布着由红岩组成的低岗地。临湘市鸭栏——定湖以北地区及长安谷地内侧,分布着砂页岩组成的低岗地。汨罗市川山坪——高家坊、铜盆——弼时谷地向山地过渡的两侧和白水镇,湘阴县玉华、金龙、长康,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低岗地。临湘市鸭栏——定湖以南地区,平江县栗山、谈岑、瓮江,汨罗江沿岸平原与智峰山交接部位,分布着变质岩(千枚

岩、板岩)低岗地,海拔低于60米,相对高度10~30米,地面坡度5°~10°。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面状冲刷和沟蚀作用为主。河网冲沟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岗顶平齐,岗体多呈馒头状,和缓起伏,微向平原倾斜。外侧与平原接壤,转折清晰;内侧与高岗地接壤,逐渐过渡。

四、平原一堆积地貌

平原主要是在新构造运动地壳相对下降的地区,由河湖冲积物长期堆积而成。面积为4033.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于华容、岳阳、湘阴、汨罗县(市)和钱粮湖、屈原、建新、君山、黄盖湖农场。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坡度小于5°,微向洞庭湖倾斜。河网冲沟密度1~2公里/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开阔,沉积深厚,耕地连片。根据地表形态特征与物质组成状况,可分为江河冲积平原、滨湖冲积平原和溪谷冲积平原3个亚类。

江河冲积平原分布于长江右岸和湘江下游地带,主要包括华容县江洲、集城、塔市和洪山头一部分,临湘市江南、黄盖湖农场、岳阳县新墙河下游沿岸,汨罗市曹家山以下的汨罗江两岸,屈原农场中部,湘阴县三塘和东塘北部,湘、资二水尾闾。地表物质主要由河流冲积物组成,海拔低于40米,坡度小于5°,地面平坦,微向江河倾斜。

滨湖冲积平原分布于滨湖地带,主要包括华容县西南部,君山区广兴洲,钱粮湖、建新、君山农场,汨罗市从磊石沿汨罗江东岸一带,屈原农场北部和西部,湘阴县境内湘江以西地区。地表物质主要由江河冲积物和洞庭湖沉积物组成。海拔一般低于30米,坡底小于3°,地势低平。湖洲、漫滩、湿地广布。

溪谷冲积平原发育于丘、岗溪谷地带。东部山区是溪河发源地.一般流程短,流量小,侵蚀作用强,河漫滩不多。丘岗地区地势比降小,河谷较开阔,曲

流较发育,河流沉积作用盛行,形成由洪积、冲积物组成的溪谷平原。主要分布于桃花山外缘,桃林河、源潭河、新店河、新墙河河谷两侧,汨罗江及其支流两岸,湘阴东部岗地溪河谷地等。地表物质由全新统冲积物组成。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地表较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一般小于3°,近山地部分可达5°,溪谷平原大都已辟为农田。

五、水域——河湖塘库

洞庭湖位于境内两侧,长江沿境内北部边界穿过,湘、资二水从岳阳市西南入境,地势东高西低,雨水丰富。因此,水系发达,河、湖、塘、库较多,水域广阔,素有“洞庭水乡”之称。水域面积(不含外湖)为253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

境内以洞庭水系为主,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54%,其次是滨江水系和鄱阳湖水系。有大小河流273条,湖泊165个。还有多座中小型水库,引水河渠密布,蓄水山塘多处。东部山地区有水面平方公里,占水域总面积的%,中部丘岗区有水面平方公里,占水域总面积的%,西部平原有水面平方公里,占水域总面积的%。此外,外湖水面面积约有290平方公里。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

岩土工程的勘察分级是根据岩土工程的重要性(安全)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划分的。

(1)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可分为三个工程重要性等级:

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三级工程:

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主要考虑工程规模大小和特点以及其产生的后果。

(2)场地的复杂程度划分

(GB50021-2001)规范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把场地分为三个等级:

场地等级划分标准

注解1:“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G50011-2001),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按下表对建筑抗震划分为三个地段。

各类地段的划分

注解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是指泥石流沟谷、崩塌、滑坡、土洞、塌陷、岸边冲刷、地下水强烈潜蚀等极不稳定的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是指虽有以上作用,但并不十分强烈。

注解3:“地质环境”是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下采空、地面下沉、地裂缝、化学污染、水位上升等。所谓“受到强烈破坏”是指对工程的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如:浅层采空、地面沉降盆地的边缘地带、横跨地裂缝、因蓄水而沼泽化等;“受到一般破坏”是指已有或将有上述现象,但不强烈,对工程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注解4:岩土工程勘察中常遇到的地貌类型有:①构造、剥蚀地貌,主要由构造和强烈的冰川剥蚀地质作用引起,地貌单元为山地、丘陵、剥蚀残山、剥蚀准平原。

②山麓斜坡堆积地貌,主要地貌单元为洪积扇、坡积裙、山前平原、山间凹地,

③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地貌单元有河谷、河床、河漫滩、阶地、谷坡、谷岸、河间地块。④河流堆积地貌单元有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⑤大陆停滞水堆积地

貌单元有湖泊平原和沼泽地。⑥大陆构造--剥蚀地貌,地貌单元为构造平原、黄土塬、梁、峁。⑦岩溶(喀斯特)地貌,地貌单元主要有岩溶盆地、峰林地形、石芽残丘和溶蚀准平原。⑧海成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

(3)地基等级划分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把地基分为三个等级,见下表。

注解1:多年冻土情况特殊,勘察经验不多,应定为一级地基。“严重湿陷、膨胀的特殊性岩土”,是指自重湿陷性土,三级非自重湿陷性土、三级膨胀土等。

注解2:根据(BG50011-2001)规范,土类划分采用下表中的标准。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工程条件,把岩土工程勘察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三个等级。

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例题1:【多选题】岩土工程勘察的等级是依据()划分的

A.场地复杂程度;

B.地基土复杂程度;

C.工程重要性;

D.破坏后果的严重性。

(答案:ABC)

例题2:【单选题】

某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在对抗震危险的地段,其地形地貌简单,地基为非湿陷性黄土。应按哪种等级()布置勘察工作

A乙级

B甲级

C丙级

D视场地复杂程度确定

(答案:B)

解析:“对抗震危险的地段”,则“场地等级为一级”;“地基为非湿陷性黄土”则“地基等级为三级”。因“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应定为甲级”。

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诸如山脉、丘陵、河流、湖泊、海滨、沼泽等均归属之。假如以图形表示,也就是用等高线绘制出来的地形图。如果要进一步追究,这里的山岳为什么如此高耸那里的山丘为什么显得低矮为什么河流会从这里通过,而且弯弯曲曲湖泊的边岸为何如此平直诸如此类的问题,仅仅停留在地形的观察上是解答不了的。而必须进一步研究高山和低山内在的岩石特征和差异,或者研究地质构造有无控制之类;湖岸的平直,是否有巨大的断层通过;河道的弯曲,是否在流域范围内有软硬不同的岩层控制所致。总之,我们研究了地表形态的差异原因或成因以后,才能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地貌的具体内容。所以,地貌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须探究其前因后果。总之,地貌学乃是研究地形成因的科学。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

1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地貌、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包括谷坡与谷底,其中根据发育情况不同又可细分)

2 风沙地貌:风凌石与石窝、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风蚀残球与雅丹地貌

3 冰川地貌:冰蚀地貌(冰斗、槽谷——即U型谷、峡湾、刃脊、角峰、羊背石等),冰碛地貌(冰川遗留的各种堆积物),冰水堆积地貌,冰面地貌

4 冰缘地貌:又叫冻土地貌,包括石河石海、构造土、冻胀丘和冰锥、热熔地貌

5 崩落崩塌地貌:崩落崩塌地貌、滑落滑坡地貌、蠕动形成的鳞片地貌和蠕动泥流地貌。

6 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沟、岩溶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岩溶盆地与岩溶平原、峰从峰林与孤峰),地下喀斯特(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7 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塬梁峁)

8 海底地貌: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边缘海沟、弧后盆地、深海平原、大洋隆起、大洋中脊

9 海岸地貌:岩岸、沙岸(另外还有学者提出生物海岸,主要有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微地貌

是规模相对比较微小的地貌形态,亦是最小的地貌形态单元。

如各种海成的波痕(纹)、潮水沟,各种风成沙丘上的波纹,河床上的各种沙波、风蚀壁龛上的石窝等。

通过对微地貌的观测,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地貌的形成过程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10:21

岩溶、丹霞、流水、海岸、冰川、火山熔岩等微地貌,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04 10:23

岗地、山前斜地的区分呢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10:29

岗地处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带,长期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等作用的影响,按其形态特征,分为高岗地和低岗地两个亚类。

高岗地:海拔一般低于100米,相对高度30~60米,地面坡度10°~15°。河网冲沟密度4~6公里/平方公里。岗体呈馒头状散布或垅岗状沟垅相间排列,岗顶平齐。

低岗地:海拔低于60米,相对高度10~30米,地面坡度5°~10°。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面状冲刷和沟蚀作用为主。河网冲沟密度2~3公里/平方公里。岗顶平齐,岗体多呈馒头状,和缓起伏,微向平原倾斜。外侧与平原接壤,转折清晰;内侧与高岗地接壤,逐渐过渡。

说白了,就是起伏不大的小山包。东北有些村庄就叫**岗村,就是在一个小缓坡上的村庄。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04 10:30

地貌划分

地貌单元分类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

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按照边坡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 1)顺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一致或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小于15°。 2)斜切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15°~30°。 3)切向边坡: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夹角30°~90° 4)逆向边坡(反向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

地貌划分(个人总结)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 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 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变质岩花岗岩 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砂页岩砂砾质 低山300~500 变质岩 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红岩、花岗岩、砂页岩 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基岩、第四纪物质 平原平坦<50 <5°第四纪物质 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中低山临湘市中山外围,五尖山一带,大云山、相思山的外延部分,幕阜山余脉,连云山西南部,复兴山、汨罗市玉池山等,都属于中低山。主要组成物质为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400~6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河网冲沟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中等切割,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具有山岭陡峻,山脊明显,脉络清晰,走向不定的特征。这类山脊多呈圆滑状,田垅兼有凹形和凸形,山体呈猪背状。 低山华容县桃花山一带,大云山、幕阜山、复兴山外围,汨罗市东南部和东北部智峰山以及南部的密岩山、飘峰山、神鼎山的残留顶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岳阳县麻布大山和岳阳楼区小木岭等,都属于低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和砂砾岩。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面坡度25°~30°。切割轻微,河网冲沟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山脊脉络清晰,但走向较乱。 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 丘陵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地带。丘陵面积为343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按地表形态特征可分为高丘陵与低丘陵两个亚类。 高丘陵一般分布在山地前缘地带,或山地余脉的延伸部分。临湘市忠防、横铺、聂市,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饶村,平江县谈岑、瓮江、三阳、钟洞及连云山一带,分布着由变质岩(或千枚岩、板岩)组成的高丘陵。华容县牛角山、小墨山一带,临湘市詹桥、白羊田、贺畈,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甘田、饶村、凤凰,平江县南江、虹桥、柘庄、瑚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1世界五大地形 平原 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

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三大丘陵: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n(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n(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n 3,立地分类*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n4,林业区划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n 5,造林区划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n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n(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n(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主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类型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 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一般厚 50~200 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地貌特征与类型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成因和过程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黄土塬、梁、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 冰川地貌 分布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③山地冰川。 风蚀地貌 概念与类型风蚀地貌是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③雅丹地貌。河湖和土状④风蚀城堡。⑤风蚀垅岗。⑥风蚀谷。⑦风蚀洼地。 分布风蚀地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火山地貌 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

地层划分

>>>> 2、划分总原则 工程勘察进行岩土分层时,一般应按“两级单元”进行,不宜划分太多的亚层,一般是将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质成因的岩土划分为主层,如②3代表第②主层第3亚层; 分层应与工程需要密切配合,要明显反应对拟建工程的不利层位(如液化土层、湿陷性土层)和可主要持力层。 >>>> 3、主层划分细则 3.1 按时代 同一时代的地层根据工程需要可划分为多个主层,但不同时代的岩土不能划分为同一主层; 主层划分应自上而下,层位反应时代和覆盖关系,如④层不能在③层上(倾覆岩层除外),层位代号越大,地层沉积时代越古老,主层层位代号大的层位不能出现在层位代号小的层位之上。 3.2 按成因 当时代相同,不同成因的土应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原则上不宜将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的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内,如坡积层不应与冲、洪、湖积层划分在同一主层,同一主层不宜有不同成因的土; 3.3 可单独划分为主层的特殊情况 厚度大,性质好的受力层,单独划分为主层有利于分析利用; 厚度大,性质特殊的土(如湿陷性土、液化土、盐渍土等)应单独划分为主层; 对工程影响大的层,也宜单独划分为主层(如砂层中夹了一层2米厚的漂石,影响成桩); 与工程相关的不利地层、对拟建工程影响巨大的不利层位,也应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对松散地层,一般同一主层厚度不宜过厚,如大厚度填土,只分为一个主层,不利于分析、评价; 填土、耕土、植被土一般划分在一个主层,但对厚度特别大,需进行不同的处理的大厚度填土,可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同的主层;

主要受力层宜划分为主层方便分析评价,如对于厚度大性质良好的天然基础持力层位或厚度大性质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可单独划分出一个主层,起到突出持力层的作用。 >>>> 4、亚层划分总则 亚层一般按岩性、状态、密实度、分布深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行划分。 >>>> 5、亚层划分细则 亚层的划分依据主要层位的岩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在编号顺序上可适当考虑空间分布和覆盖关系,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但亚层的代号顺序并不一定代表严格的沉积顺序; 对于一个主层内不同岩性的地层,应划分出不同的亚层; 同一地质、地貌单元的同一主层内,亚层必须是唯一的; 对状态或密实度、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工程性能出现一定差异时,应再细分为多个亚层; 对于同一主层内岩性相同、状态或密实度变化小,或土质均匀的亚层,当厚度较大,或埋置深度差异较大,由于部分地层参数(如桩端阻力、实际应力范围的压缩模量等)与地层埋置深度密切相关,应再依据埋置深度细分为多个亚层,亚层的厚度不宜太厚; 对于一个钻孔,其亚层的分层厚度一般应大于0.5米,对于单层厚度小于 0.5米的偶然出现的层位,可以并入上、下其它物理力学性质相近或较差的层位,但对本孔中出现的薄亚层,在其它钻孔中该层厚度较大时,应予以保留。 >>>> 6、对透镜体及互层地层 对同时代同成因的互层地层可一起分为一个主层; 也可将厚度大的层单独划分为一个主层; 可以将厚度小,连续互层出现的薄层划分为一个主层,然后根据岩性再划分亚层;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超过二分之一,且其余亚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代号应直接使用主层号,其余亚层可按序编号,如主层用③,其余用③-1,③-2; 当一个主层其主岩性亚层所占比重不超过二分之一,主层不突出时,亚层并不以夹层形式,而是以上、下覆盖层形式出现时,主岩性亚层应与其它亚层一起,按出露顺序由上至下依次编排亚层代号。可以按③-1,③-2依次划分,不划分主层③。

常见地貌单元地分类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陆域地貌划分汇总

陆域地貌划分 一.引言 地貌是自然环境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不仅复杂多变,而且在不同尺度上制约着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其它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在军事战争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对地貌的认识与研究十分重要。地貌区划是在系统深入研究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布、成因及其异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划分若干等级的地貌区域。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地貌类型特征、组合及其演变趋势的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幅员辽阔,地势起伏大,形成地貌的营力过程复杂多样,使得地貌类型与自然景观极为繁多,进行地貌区划对军事行动和生产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地貌界在区域地貌和地貌分类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地貌的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两大系列的分类方案。基本地貌类型是在传统的山地和平原的基础上,依据地貌形态特征和起伏高差来分为七大类,然后根据五大海拔高度划分为28个基本的地貌类型(表1)。地貌成因类型上主要参考1:100万地貌图例系统来进行汇编,共划分为海积、海积湖积、海积冲积、湖积、盐湖沉积、湖冲积、冲积、冲洪积、洪积、干燥洪积、风积、黄土堆积、冰水沉积、冰碛、熔岩堆积、剥蚀等16种地貌成因类型。

二.各级地貌区划分标准和依据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地貌组合复杂,不同区域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的规模差异很大,因而在进行全国地貌区划时通常采用多级分区。一般采用3~4级分区,即:大区、区、地区和小区,分别表示第一级地貌区至第四级地貌区,即将全国分若干地貌大区,一个大区内分若干个地貌区,依此分级。 从高级地貌区域到低级地貌区域,地貌类型组合通常由复杂到简单,所包括的类型组合数目逐渐减少,地貌类型组合的规模由大而小。在地貌区划中高级地貌区域通常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而低级地貌区域中以外营力塑造的地貌为依据,这一观点目前被普遍采用,但也并非绝对。 当在以内营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为依据划分的地貌区域中地貌组合较复杂,且内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主要决定区域内的地貌差异时,次级地貌区仍可依此为依据。高级地貌区域中内营力作用控制的地貌类型组合基本相同,而外营力引起的地貌差异占主导地位,则以外营力地貌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当地表组成物质对区内地貌分异起着重要作用,也可以以岩性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次级地貌区的依据。如有无黄土覆盖可造成地貌侵蚀强度的明显不同,所产生的地面切割和沟谷发育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黄土地区可以把黄土覆盖与否作为划区的标志。较低级地貌区划通常以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主要依据,但当区域中外营力作用基本相同,而其他因素作用有明显差异时,可以不按外营力为主导因素去进行区划。 全国同级的各个地貌区域的具体情况常常千差万别,因而目前难于提出一个统一的各级地貌分区标准。如果全国某级地貌区使用统一的区划标准,一般也难于反映客观实际。 三.我国的地貌类别区划 按我国的情况,这里提出各级地貌区的面积等级如下:一级区空间规模一般在106km2左右,二级区一般为105km2左右,三级区一般104km2左右,四级区一般103km2左右。本文主要讨论较高的两级地貌区(地貌大区、地貌区)。地貌大区(一级地貌区):主要由大山脉、大高原、大山原、大盆地、大平原等规模的基本地貌类型组合构成,主要是受内营力控制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形轮廓的地貌差异。它们从宏观上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空间规模上一般是106km2级。如青藏高原大区是晚新生代以来强烈隆起形成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绝大部分为各类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基本地貌类型。中国地势上的三大地貌阶梯及其近南北向山地控制着地貌组合的宏观差异,在考虑大地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外营力差异性基础上,可将中国划分为面积在260×104km2~115×104km2的6个地貌大区。地貌区(二级地貌区):在地貌大区内,根据内营力作用造成的较大规模山地、高原、山原、盆地、平原等次级基本地貌类型组合、地貌形态(包括海拔高度起伏高度)、大面积的物质组成和外营力过程(如:黄土、沙漠、喀斯特和干旱荒漠气候地貌…) 等的区域差异,划分为空间规模一般在105km2左右的若干个地貌区。 根据这些地貌组合在东西、南北向宏观差异可以将中国地貌分成了6个地貌大区。第一级地貌阶梯单独划为一个地貌大区——青藏高原大区。第二级地貌阶梯南部划为一个地貌大区——西南亚高山中山大区,北部以贺兰山为界,西部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东部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第三级地貌阶梯南部为东南低、中山大区,北部是东部低山平原大区。这六个大区的地貌类型组合主要受内营力巨型构造单元控制,反映了内营力造成的我国第一级巨地貌轮廓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外营力作用的分异。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具有形态特征和成因相同的地貌单元。它们形成的地貌分类方案是地貌研究的基础。中国地貌类型分布图中的地貌类型分布图,人们早已形成了地貌类型的概念,并使用了山、丘、平原等按形态特征简单划分的词语。现代地貌学诞生后,依据地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仍然是划分地貌类型的一种方法。 例如,德国a. penke 在1894年的分类划分平原,悬崖,山谷,山脉,洼地,洞穴和其他类型。然而,更多的学者使用形态学原理来进行分类。例如,1884年和1899年,美国戴维斯根据构造、力和时间三要素提出了分类; 1929年,苏联的k. k. 马尔科夫提出,侵蚀-大地构造地形、构造地形、蚀刻或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应根据地形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形状、起源和年龄)进行划分。1958年,根据成因划分为构造地貌、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和火山地貌5种类型。 按地貌形成原理划分的地貌类型也十分复杂,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此外,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除了内力和外力外,还包括地表成分。不同的成分经常形成不同的地球表面形态。因此,建议根据形态标记、遗传标记、材料组成标记、发育阶段和年龄标记进行综合分类。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出现了应用地貌类型,目前形态学分类较为流行,主要包括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和动力地貌学。

陆上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海底大型构造地貌单元有4种类型: 1个相对稳定的屏障,2个相对稳定的台地,3个弱活动台地边缘,4个活动屏障造山带,5个台地边缘造山带,6个年轻的地槽边缘造山带,6个火山、8个边缘或山间洼地、9个台地或地台洼地、10个隆起地台上的累积地形、□水下大陆斜坡、□过渡带、□海底、□中海王乃梁将中国陆地划分为4种断陷平原和9种隆起山地、高原和丘陵: (1)燕山运动以来以沉降为主的平原,(2)自第一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平原为主要沉降区,(3)第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主要沉降区,(4)第一、二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平原为沉降区,(5)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6)燕山运动抬升,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幅度大,(7)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上升、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高原,喜马拉雅运动大幅上升的山丘,燕山运动下沉、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盆地,燕山运动不同上升、下降的山丘和喜马拉雅运动上升的山丘,喜马拉雅运动主要形成的是□熔岩台地和高原。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世界五大地貌 迟钝的 地势相对较低、地表起伏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其主要特点是幅员辽阔,地势平坦,起伏平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度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较小,但区别在于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平原和高原的区别在于起伏很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区。平原宽阔平坦,起伏不大。 希尔 一般来说,山丘的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10米。地形由连绵不断的低丘组成,起伏平缓。 山区 山区属于地质范畴。根据高程和起伏特征,地表形态定义为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差大于200m。

高原 通常,海拔超过1000米。地域辽阔,地势开阔。周围有明显的陡坡。相对完整的大面积隆起称为高原。高原和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们与山区的区别在于完全的大面积隆起。在地壳长期持续的大规模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称为“地球阶段”的高原。 它不同于高大的平原、平坦的地面和起伏的小山脉。有些高原平坦平坦,几乎没有浮雕。其他的则有起伏的山脉和巨大的地形变化。 盆地 顾名思义,盆地就像地上的一个大盆地。因此,人们把高环境(山或高原)和低中心(平原或丘陵)的盆地型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位于东非中部,称为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为加拿大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中国主要地形分布

地形区是指具有特定地形类型(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的独立的地形单元。山川常被用作不同地形之间的边界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个罐子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三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4有三座主要的山 辽东山、山东山、东南山 中国主要地貌分布 1重力地貌 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 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 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 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 和频繁的地区。 表1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 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地貌类型划分指标 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 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变质岩花岗岩 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砂页岩砂砾质 低山300~500 变质岩 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红岩、花岗岩、砂页岩 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基岩、第四纪物质 平原平坦<50 <5°第四纪物质 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中低山临湘市中山外围,五尖山一带,大云山、相思山的外延部分,幕阜山余脉,连云山西南部,复兴山、汨罗市玉池山等,都属于中低山。主要组成物质为变质岩和花岗岩。海拔500~800米,相对高度400~600米,地面坡度大于30°。河网冲沟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中等切割,现代地貌形成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具有山岭陡峻,山脊明显,脉络清晰,走向不定的特征。这类山脊多呈圆滑状,田垅兼有凹形和凸形,山体呈猪背状。 低山华容县桃花山一带,大云山、幕阜山、复兴山外围,汨罗市东南部和东北部智峰山以及南部的密岩山、飘峰山、神鼎山的残留顶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岳阳县麻布大山和岳阳楼区小木岭等,都属于低山。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和砂砾岩。海拔300~500米,相对高度20米,地面坡度25°~30°。切割轻微,河网冲沟密度为4~6公里/平方公里,山脊脉络清晰,但走向较乱。 二、丘陵——侵蚀剥蚀地貌 丘陵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地带。丘陵面积为3435.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按地表形态特征可分为高丘陵与低丘陵两个亚类。 高丘陵一般分布在山地前缘地带,或山地余脉的延伸部分。临湘市忠防、横铺、聂市,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饶村,平江县谈岑、瓮江、三阳、钟洞及连云山一带,分布着由变质岩(或千枚岩、板岩)组成的高丘陵。华容县牛角山、小墨山一带,临湘市詹桥、白羊田、贺畈,岳阳县毛田、相思、公田、甘田、饶村、凤凰,平江县南江、虹桥、柘庄、瑚佩、思村、芦洞,汨罗市弼时、高家坊等地,分布着由花岗岩组成的高丘陵。另外,临湘市长安谷地两侧呈东西向分布着砂页岩高丘陵。平江县金龙、大洲一带分布着砂砾岩高丘陵,海拔200~300米,相对高程150~200米,地面坡度20°~25°,局部大于25°。河网冲沟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丘体多呈短条状,丘脊与冲沟谷地略呈带状,相间排列。冲沟多辟为垅田,坡脚多为旱地。丘顶圆浑,丘脊平缓,基岩局部裸露,大部分风化较强烈,坡残积物较厚。现代地貌发展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 低丘陵主要分布于高丘陵外围和向岗地过渡地区。华容县大乘寺以北,临湘市聂市,岳阳县南冲、月田、黄岸、大塅、甘田、兰田、渭洞、凤凰、关王,平江县三阳、瓮江、谈岑、钟洞,汨罗市红花、天井、长乐、古仑、白水等地,分布着变质岩(千枚岩、片岩、板岩)组成的低丘陵。临湘市桃林、长塘、忠防、白羊田,平江县长平盆地部分地区分布着红色砂砾岩、页岩组成的低丘陵。华容

主要地貌类型简介

喀斯特地貌 简介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类型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 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和(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 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 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市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