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反讽叙事风格

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反讽叙事风格
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反讽叙事风格

霍夫曼艺术童话的反讽叙事风格

[摘要]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反讽超越了修辞功能,成为当代哲学思想和文艺美学理论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德国浪漫主义晚期著名作家E.T.A.霍夫曼的艺术童话作品中,反讽摆脱了超验哲学的意义,更多地表现为具体的叙事方式。他利用“幻”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塑造、语言以及叙事结构等方面以反讽悖论的形式,揭示现实生活中人们心灵的扭曲、人伦的丧失和人类的倒退,表达着霍夫曼对世界的认识。作者以此唤醒读者反思自我和社会的发展现状,期待人们能够转变思维观念,步入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霍夫曼艺术童话;反讽;叙事风格;反思自我;改变现状

反讽在其滥觞之时就与人类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是人类思想极具转变的时期,随着康德理性主义哲学的建立,以及在文艺美学方面对古典主义美学宗旨的背叛,反讽突破了其历史上修辞学的功能,随哲学和文艺美学的发展丰富了其内涵,成为德国浪漫主义时期哲学和美学的重要表达方式。德国浪漫主义后期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霍夫曼受时代文化的影响,深刻领会了浪漫反讽的实质和内涵,并在其艺术童话作品中以丰富多样的反讽艺术表现手法,传达着作者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对现有生活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和清醒认识。在作品中,他刻画了理想与现实、表象与实质的相悖,喻示着读者应摆脱固有的思想观念,认清现实,重新开始新的、更有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李彤 2009年5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所在院(系):文法学院 指导教师:李彤 完成日期:2009年6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瞻的编年体史书,它工于叙事,尤善写战争,作者在叙述战争时,对战争有一个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把握,故而叙事有条不紊,结构严谨,又由于常常变化叙事角度,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手法,恰当处理详略问题,因此把战争叙写得有声有色,独具一体,成为后世叙事文学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左传;战争;叙述;艺术

N A R R A T I V E A R T O F T H E W A RS I N《ZUO ZHUAN》 ABSTRACT Zuo Zhuan is the annalistic style history book which our country first narrates in a detailed way gazes,it works in narrating,especially in the wars,When the author narrates the war,he has a vision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The wars are often narratived in an orderly,well-structured,due to changing in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various narrative practices,level of detail appropriat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o Zuo Zhuan can be described splendidly,and becomes its own unique body,being the model which the later generation narrative literature imitates. Key words:Zuo Zhuan;war;narrative;art 目录

童话艺术手法之一——夸张

童话艺术手法之一——夸张 导读:童话艺术手法之一——夸张一切艺术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童话的夸张有其独具的特点。 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例如,《胖子学校》描写三个小胖子的肥胖,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团团如果跌一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球球跌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圆圆的床和椅子是用三寸厚的大钢板制成的…… 第二,童话的夸张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的夸张。在其它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个环节上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却是普遍、大量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环境气氛的描绘,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无一不是极端的夸张,童话里的人物也是稀奇古怪的。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观念等等都可以充当童话的角色,并在童话展开的幻想世界中自由活动。即便是人类,只要在童话中出现,也变得异乎寻常。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这一切都构成了夸张的景象。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

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憾。 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结合分析作品,阐明民间童话、创作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内容要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童话根据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 今天来分类讨论各自的特点。

二、民间童话的特点 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再通过具体的作品,讨论在主题、形象、结构、语言方面体现的特点。 《灰姑娘》学生复述 主题:单一,通常是道德性的。 形象:类型化的性格。 结构:完美的结局,三段式、循环式、对照式 语言:通俗简洁,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三、创造童话的特点 独创性、书面性、稳固性 与民间童话对比,用具体的作品略讲 主题:多样化,淡化道德性主题,出现趣味性、知识性主题。 形象:类型化、有时代特点《大狼》 结构:结局多样化,叙事方式继承 语言:优美、书面化《丑小鸭》 四、幼儿童话的特点 (一)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我们从童话中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假象想象;描绘的环境往往是人世间所没有的虚幻境界;述的种种情节,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虚构故事。(举例) 但是童话的幻想也不是任意妄为的杜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的幻想也必须根植与生活,通过幻想塑造的形象来间接反应生活。反例:不能说羊吃狼,耗子吃了猫,也不能无缘无故地说鱼在空中飞,鸟在水底游。正例:《七色花》七片花瓣的魔力是虚构的,但珍妮的愿望却是真实的。童话中的珍妮就是显示生活中那些天真、善良的孩子。《蓝色的皮鞋》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童话的幻想想要反映幼儿的心理特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联系以前的理论,我们知道,幼儿天真烂漫,生活经验少,想象也特别丰富。〈“0”的故事〉而且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泛灵观念,常常分不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在饱尝人间疾苦,纵观了社会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现象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的一本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以清醒和同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安徒生童话》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结构形式写作。简洁明快,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我国少年儿童及成人的喜爱。文中以小动物的各种奇特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人生,表现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让读者在书中体味其中的人生意蕴。《安徒生童话》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想象丰富、思想深刻、充满诗意和幻想。在他笔下,整个大自然都被赋予了生命,注入了思想感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善良、勇敢、机智。揭露和鞭挞了统治者、贵族僧侣的贪婪、残暴、虚伪、愚蠢。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个性突出,觉不雷同,色彩斑斓。 关键词: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人生理想弱者之美虚伪贪婪

摘要 (1) 1 引言 (3) 2 安徒生童话中的弱者之美形象分析 (4) 2.1 拇指姑娘人物形象分析 (4) 2.2 野天鹅人物形象分析 (5) 3 安徒生童话中的贪婪、虚伪之形象分析 (6) 3.1皇帝的新装人物形象分析 (6) 3.2小猪倌人物形象分析 (7) 3.3狠毒的王子人物形象分析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1引言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虽有少数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一方面把动植物人格化、社会化,并通过动植物的生活画面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动植物的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使善恶终有报。整部作品想象丰富奇特、思想深刻、故事变幻莫测。《安徒生童话》160余篇作品,塑造了大量的艺术形象,或人或物,或鬼或神,无不在其简洁的描述中表现出生动而鲜明的个性。在《安徒生童话》中其主要人物共有两类,一类是聪明、善良、勇敢、机智的下层人民;另一类是贪婪、残暴、虚伪、愚蠢的统治者。这些众多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的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安徒生童话中的好词好句

安徒生童话中的好词好句 导读: 安徒生童话中的好词好句 好词摘抄: 身临其境轻松怀疑普遍图案色彩愚蠢愉快色彩奇异称职聪明古老挑剔、讥笑、中央、骄傲、看望、炫耀、饥饿、宽恕、感化、闹哄哄、羞怯、漂亮、可怜、糟糕、独孤、美丽、雪白、寒冷、昏迷、嫌弃、兴高采烈、夸奖、幸福、可爱 好句摘抄: 1、雪越下越大了。最后雪花看起来像巨大的白鸡。那架大雪橇忽然向旁边一跳,停住了;那个滑雪橇的人站起来。这人的皮衣和帽子完全是雪花做成的。这原来是个女子,长得又高又苗条,全身闪着白光。 2、那个兵士已经站到梯子上来了。不过,当人们正要把绞索套到他脖子上的时候,他说,一个罪人在接受他的裁判以前,可以有一个无罪的要求,人们应该让他得到满足:他非常想抽一口烟,而且这可以说是他在这世界上最后抽的一口烟了。 3、这是一个顶漂亮的城市!他住进一个最好的旅馆里去,开了最舒服的房间,叫了他最喜欢的酒菜,因为他现在发了财,有的是钱。替他擦皮靴的那个茶房觉得,像他这样一位有钱的绅士,他的这双皮鞋真是旧得太滑稽了。但是新的他还来不及买。第二天他买到了合适的靴子和漂亮的衣服。现在我们的这位兵士成了一个焕然一新的

绅士了。大家把城里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告诉他,告诉他关于国王的事情,告诉他这国王的女儿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公主。 4、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隐隐出现一幢古老的城堡。它古老的红墙上生满了密密的常春藤。叶子一片接着一片地向阳台上爬。阳台上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在栏杆上弯下腰来,向路上看了一眼。任何玫瑰花枝上的花朵都没有她那样鲜艳。任何在风中吹着的苹果花都没有她那样轻盈。她美丽的绸衣服发出清脆的沙沙声! 5、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6、于是她跳到花畦中间去,找了又找,但是她一朵也找不到。这时她就坐在地上哭起来:她的热泪恰恰落到一棵玫瑰花沉下去的地方。当热泪把土润湿了以后,这棵玫瑰就立刻冒出来,开着茂盛的花,正如它坠入土里时那样。格尔达拥抱着它,吻了玫瑰花朵,于是她便想起了家里的那些美丽的玫瑰花,同时也想起了小小的加伊。 7、他们摆出两架织机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们接二连三地请求皇帝发一些最好的生丝和金子给他们。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却假装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8、他现在回到森林里来,想坐进他的箱子里去。不过箱子到

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叙事特点 1.善于叙写重大事件,往往会突出一个中心,并能围绕中心写出历史事件的前后关系. 2.善于将史实和神话传说,历史传闻融合在一起,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3.善于叙写谋杀,政变,行刺等一类事件 4.善于叙写战争.重在表现战前准备和战后结果. 以下为各家杂谈,只看粗体标记即可! 史通?载言》篇说:“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韩愈在《进学解》中也说:“春秋严谨,而左氏浮夸。”而梁启超也这样评论过《左传》的叙事方法:“第一,不以一国为中心点,而将当时数个主要的文化圈,平均叙述。第二,其叙述不局于政治,当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对于一事典章与大事,固多详叙;而所谓琐语之一类,亦采集不遗。故能写出当时社会之活态,予吾侪以颇明了之印象。第三,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成为一种组织体的著述,对于重大问题,时复溯源竟委,前后照应,能使读者相悦以解。” 这些正好说明了《左传》的叙事特点——言事相兼,详细生动。我们知道,上古时期的史官分工十分细致,当时的史书都是言事分记的。比如《尚书》和《春秋》,一为记言,一为记事。而《左传》作者摒弃了单一的记言或记事的成法,博考旧史,广采佚闻,集记言与记事于一身,展现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以“言事相兼”的崭新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左传》这一历史巨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史传文学的真正形成。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不但增加了事件情节,甚至丰富了许多细节描写。在《春秋》中寥寥几个字的事件,在《左传》作者的笔下,常演绎成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一点在战争的描写上可见一斑。《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四百多次军事行动,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写得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而又条理清楚,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但其中对具体战况的描写很少,长勺之战仅用了40多字,而崤之战甚至一个字也没有。《左传》 的作者在叙事中,着重把笔墨放在对战争的原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的描写。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左传》“言事相兼”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善于写人,善于生动地描绘历史人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人物性格。这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左传》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理等主观静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艺术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艺术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世界,是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奇思妙想。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讽喻世界,它用篇幅简短的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它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寓言、童话、神话都是故事,都需要借助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都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中小学生喜爱的美好生动的作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套语文教材在编写中,都离不开对它们的选用。《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浓烟和烟囱》《盘古开天辟地》《蚊子和狮子》《花的话》《摆渡》《愚公移山》《黔之驴》《工之侨献琴》《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丑小鸭》《小溪流的歌》《女娲造人》《七颗钻石》《犟龟》等等篇目,就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初中语文教材之中。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教学这些课文,要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他们的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童话、寓言、神话以及故事、传说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种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因此可重点研究课堂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情景的设置。 第一,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需要设计活动方式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文体认读,内容理解,手法辨识,想象延伸,意味品析,语言积累,知识扩展,思想教化,情感熏陶,而这一切都需要"活动"来支撑。大量实践证明,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下面所列举的活动。 1. 朗读活动。 如:《蚊子和狮子》:朗读课文,生动地表现蚊子的心理活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古代英雄的石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石像、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2. 复述活动。 如:《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皇帝的新装》:请同学们按照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课文。 《盘古开天辟地》:阅读课文,就混沌初开、天地成形和宇宙迈出万物的起源,说说文章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 概括活动。 如:《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反复朗读课文,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4. 想象活动。 如:《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都展开想象,争取在班上讲一讲。 《七颗钻石》:童话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给这篇寓言写一个续篇。

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毕业论文题目: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指导教师:王兴中(老师) 学员:朱知锐 学号:030580051 年级:2003级1班 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

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汉语言专业(本科) 2003级1班朱知锐学号:030580051 内容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1]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本文试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和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等四个方面阐述童话中的幻想。 关键词:试论童话幻想 一、幻想是儿童的天性 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绘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人生的起飞,理想的腾跃,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诸多卓有建树的能工巧匠、志士仁人,他们的童年无论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心灵中都曾有过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天真的、神奇的、充满五颜六色彩虹般的幻想。这幻想的彩翼驾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向往未来的世界,去探索生活的奥秘。童年的幻想,可以化为青春的理想,可以结成壮丽的人生之果。所以我认为童心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是一扇天真的智慧窗。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2]孩子的这种强烈探索欲正是童话创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开启作家想象闸门的钥匙。而童话要出奇制胜,以“奇”见长,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而且,幼儿常常区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把无生命的事物全部看作是有生命的,把老天下雨说成是老天整天在掉眼泪,那些普通的小盒子在孩子眼里是“汽车”、“房子”,是“小动物温暖的窝”,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它们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比如,《格林童话》中

幼儿童话的特点

幼儿童话的特点(一)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童话之中比较浅近、适合于幼儿听赏的作品就是幼儿童话,它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样式。幼儿童话具有一般童话的共性,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它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 幼儿童话的特点之一是: 融进幼儿心理特点的艺术幻想 幻想自然是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幼儿童话幻想内容的特殊形态在于它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 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且,幼儿常常区分不清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幼稚性和夸张性,它们是幼儿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讲述一只狼假冒羊妈妈回家敲门,它先是把一大团粉吃下去,把自己粗糙的声音弄细嫩一点,又在脚上涂上湿面撒上白粉,把爪子弄白,终于骗开了门,把六只小羊吞进了肚里,只有顶小的一只小山羊藏在钟壳里逃脱了。这些想象正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考。而故事最后写羊妈妈和小山羊哭着来到草地上:它们看见狼躺在树旁边打鼾。打得那么响,连树枝都动摇了,仔细端详这只狼,看见它饱满的肚皮里有东西在动弹。羊妈妈想:“啊,难道我那些被它当晚饭吃的孩子,还活着吗?”小山羊马上跑到家里拿剪刀和针线来,羊妈妈剪那坏东西的肚皮。刚剪一下子,就有一个小山羊伸出头来,它继续剪下去,六只山羊都先后跳出来,而且没有受伤。因为那坏东西很馋,把它们都是整个吞下去的。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它们拥抱着亲爱的妈妈亲吻,喜欢得手舞足蹈…… 这正表达了纯真幼儿希望善战胜恶、生命一定战胜死亡的善良、美好的意愿。 在幼儿时期,游戏是主导活动,由于幼儿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往往鲜明地体现出童话式的幻想特点,而幼儿童话中的幻想

安徒生童话的特征

安徒生童话的特征 汉斯·克里斯先·安徒生(1805-1875)是十九世纪丹麦的作家。安徒生给他的祖国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安徒生一生活了七十岁,写过许多剧本、小说、游记以及上百首的诗。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安徒生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他个人生平的因素,他把他个人的遭遇溶进了他的作品。如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中,写过这些劳动者的生活;安徒生是贫困中长大的,他曾经过困苦,学歌唱、当演员,最后走上“光荣的荆棘路”。他在《丑小鸭》(1844)、《看门人的儿子》(1866)、《幸运的贝儿》(1870)中写过地位低微者而最后显赫的故事。然而不管安徒生的童话有多少个人的因素,有多少奇妙的幻想,但它毕意是它时代的产物,是丹麦现实生活的反映。 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包括《打火匣》、《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发表在1835年。他生前发表最迟的是1872年的《园丁和主人》。大致说来,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在欧洲1830年革命之后到巴黎公社失败之间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是西欧资本主义恶性膨胀的年代。而丹麦自1815年后,沦为英国的附庸,它领土丧失、经济凋弊,农奴制度依然存在,人民承受丹麦统治阶级和英国资本家的双重压迫。四十年代,丹麦缓慢的发展了软弱的民族资本。1861年丹麦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已。尽管欧洲革命影响着丹麦的思想界,但丹麦资产阶级天性软弱妥协,只求改良中偷生。社会矛盾重重,人民灾难深重,自然反映在文学中,也反映在作家思想上,安徒生的童话就是这样时代的产物。 安徒生童话反映了丹麦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丹麦人民的某些精神,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民族性。它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反映给世界文学提供了新鲜的东西,使各国读者通过这些童话去认识十九世界中叶以至遥远的古代的丹麦的社会和丹麦人民的生活。 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在安徒生看来,童话反映的就是实际生活。他就是以这样的现实主义观点来认识与反映生活、创作童话的。 安徒生作为出身贫苦人民中的作家,他通过童话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横暴、愚蠢、贪婪、残酷、欺榨的丑恶本质。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寄生腐化、欺凌弱小的反动势力,遭到了作者有力的鞭挞。《皇帝的新装》(1837)里的皇帝,挥霍人民创造的财富,“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安徒生剥掉了这个自欺欺人的愚蠢反动的头子的美丽的外衣,把他赤裸裸地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展览,揭露得痛快淋漓。《夜莺》中的皇帝和他的侍臣们连夜莺是什么也不知道,把牛哞蛙鸣当作夜莺歌唱;不欣赏自然界的真夜莺而把人工的假夜莺当珍宝,真是愚蠢到了极点。安徒生假托了“从前某个皇帝”、“中国皇帝”,实际上讽喻的是现实生活里丹麦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她是一个废物》中,安徒生不用任何童话的外衣,直接揭露现实的市长和他一类的达官贵人。市长的母亲用甜言蜜语哄骗门第不配而与儿子谈恋爱的女佣人断绝爱情关系。市长则骂这女佣人是“废物”。有钱有势的市长“当天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上,大家将要整瓶地喝酒——强烈的好酒。”而女佣人喝几口劣酒取暖御寒,就被市长斥为“废物”、“酒鬼”,甚至骂整个“这个阶级的人说来也真糟糕”。《各得其所》(1853)中那拿农民作赌注并恶作剧地把牧鹅女推下泥沼以求开心的老爷,《恶毒的王子》(1840)中让士兵践踏麦田、烧农民房子、凌辱妇孺,到处搜刮财富、妄想征服世界、

安徒生童话的好句好段摘抄

1、这两个小家伙手挽着手,吻着玫瑰花,望着上帝的光耀的太阳,对它讲话,好像圣婴耶稣就在那儿似的。这是多么晴朗的夏天啊!在外面,在那些玫瑰花丛之间,一切是多么美丽啊——这些玫瑰花好像永远开不尽似的! 2、小小的格尔达非常害怕,开始大哭起来。可是除了麻雀以外,谁也听不见她;而麻雀并不能把她送回到陆地上来。不过它们沿着河岸飞,唱着歌,好像是要安慰她似的:我们在这儿呀!我们在这儿呀!这船顺流而下。小小的格尔达脚上只穿着袜子,坐着不动。她的一双小红鞋在她后面浮着。但是它们漂不到船边来,因为船走得很快。 3、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隐隐出现一幢古老的城堡。它古老的红墙上生满了密密的常春藤。叶子一片接着一片地向阳台上爬。阳台上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在栏杆上弯下腰来,向路上看了一眼。任何玫瑰花枝上的花朵都没有她那样鲜艳。任何在风中吹着的苹果花都没有她那样轻盈。她美丽的绸衣服发出清脆的沙沙声! 4、她要怎样就怎样,因为她是一个很放肆和固执的孩子。她和格尔达坐在车子里,在树桩和荆棘上面驰过去,一直跑到森林里。小强盗女孩和格尔达是同样岁数,不过她的身体更强壮,肩膀更宽。她的皮肤是棕色的,眼睛很黑,几乎显出阴郁的样子。 5、两家的父母各有一个大匣子,里面长着一棵小玫瑰和他们所需用的菜蔬。两个匣子里的玫瑰都长得非常好看。现在这两对父母把匣子横放在水笕上,匣子的两端几乎抵着两边的窗子,好像两道开满了花的堤岸。豌豆藤悬在匣子上,玫瑰伸出长长的枝子。它们在窗子上盘着,又互相缠绕着,几乎像一个绿叶和花朵织成的凯旋门。因为匣子放得很高,孩子们都知道他们不能随便爬到上面去,不过有时他们得到许可爬上去,两人走到一起,在玫瑰花下坐在小凳子上。他们可以在这儿玩个痛快。 6、那个兵士已经站到梯子上来了。不过,当人们正要把绞索套到他脖子上的时候,他说,一个罪人在接受他的裁判以前,可以有一个无罪的要求,人们应该让他得到满足:他非常想抽一口烟,而且这可以说是他在这世界上最后抽的一口烟了。 7、他们摆出两架织机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机上什么东西也没有。他们接二连三地请求皇帝发一些最好的生丝和金子给他们。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却假装在那两架空空的织机上忙碌地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8、现在马车终于停下来了。她们走进强盗宫殿的院子里来。这宫殿从顶到地都布满了裂痕。大渡鸟和乌鸦从敞着的洞口飞出来,大哈叭狗——每只好像能吞掉一个人似的——跳得很高,不过它们并不叫,因为这是不准许的。

左传的特点分析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是叙述手法多样性也是其特点。如《殽之战》中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就是运用预叙手法。 其次,《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一言以蔽之,粗略描写,不作细致仔细的叙述,反而着重战争的完整性,深入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同时其描写又极具戏剧性。 《左传》对战争描写的完整性有极高的价值。《左传》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即通过人物对话或人物行为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多方面表现。如《殽之战》中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 这些都足见《左传》对战争过程描写的细致。同时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左传》描写战争具有戏剧性,《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记述,而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任人物行为来表现的,这种写作方法使《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精品。这样的叙述让文章很具有戏剧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动,更好地描写了战争。又如《殽之战》中描写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是通过语言及行动描写的如“不顾而唾”。又称襄公之母为妇人,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都有影响。 第三,则是《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叙述中常常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也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另一点是道德因素,即《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人心向背。这些在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体现的很明显。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最后是语言特色,《左传》的语言很具有艺术特色,运用了许多辞格。如秦穆公骂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史记》十分重视对战争的描写。善于描写战争,是《左传》记事上的最大特点,它的一些战争描写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史记》在战争描写上,积极吸取《左传》的成功经验,广泛采用其手法,把战争写得完整、全面、深刻。 首先,《史记》继承了《左传》并不孤立写军事行动,而是常常把军事行动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来加以全面 叙写的战争描写手法。《左传》所记大小军事行动有三四百次之多,其中较著名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艺术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 学艺术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艺术 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世界,是语言通俗生动、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奇思妙想。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讽喻世界,它用篇幅简短的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它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寓言、童话、神话都是故事,都需要借助想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都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中小学生喜爱的美好生动的作品,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套语文教材在编写中,都离不开对它们的选用。《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浓烟和烟囱》《盘古开天辟地》《蚊子和狮子》《花的话》《摆渡》《愚公移山》《黔之驴》《工之侨献琴》《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塞翁失马》《智子疑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丑小鸭》《小溪流的歌》《女娲造人》《七颗钻石》《犟龟》等等篇目,就先后出现在不同的初中语文教材之中。 童话、寓言、神话都是现实生活的间接反映。教学这些课文,要指导学生领会联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并激活他们的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童话、寓言、神话以及故事、传说的教学,讲求鲜明的动感,讲求多种感官的调动,讲求思维的灵活,因此可重点研究课堂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情景的设置。 第一,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需要设计活动方式 童话、寓言、神话的教学意义主要表现在:文体认读,内容理解,手法辨识,想象延伸,意味品析,语言积累,知识扩展,思想教化,情感熏陶,而这一切都需要"活动"来支撑。大量实践证明,其教学过程离不开下面所列举的活动。 1. 朗读活动。 如:《蚊子和狮子》:朗读课文,生动地表现蚊子的心理活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分角色朗读课文,最好能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古代英雄的石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石像、石子各不相同的心理。 2. 复述活动。 如:《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皇帝的新装》:请同学们按照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课文。 《盘古开天辟地》:阅读课文,就混沌初开、天地成形和宇宙迈出万物的起源,说说文章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3. 概括活动。 如:《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反复朗读课文,再用概括的语言说出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花的话》:阅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大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4. 想象活动。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李利芳 (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 730000) 内容摘要:从理论角度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界一直热切关注的一个美学命题——“童话的本质”给予了全新的理解。认为传统的以成人为中心的童话立足点与思维方式所产生的童话观片面狭隘,没有透彻把握住童话的本质属性。突破这一思维定势的局限,应当从两个观察点重新切入:考察童话的历史发生、追溯其原初艺术品质;以儿童视角切入透视童话的现实生成。这样就会发现“童年精神气质”是童话一以贯之的、亘古不变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对于当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营建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童话;童话的本质;儿童思维;原始思维;童年精神气质 中图分类号:I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04(2003)02-0022-05 (一)质疑传统童话观 “童话”是什么?这是一个美学命题,不同时代的人们给与它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个命题一直被关注并形成了一种流行的权威理论。《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①《辞海》的定义基本上代表了上个世纪中国对童话的认知程度。这种认知我们可将其抽绎出三层意思来理解:其一,童话的艺术受众为儿童;其二,童话的艺术特征为想像、幻想、夸张等一些超现实性的审美品性;其三,童话的艺术目的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尽管新版《辞海》以“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代替了原来的“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这一说法,但其实质仍没有挣脱“童话从属于教育”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上述三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中国传统的童话观。 如果说,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对童话的本质认识有什么深入的话,那主要体现在1980年洪汛涛在其学术专著《童话学》里重新提出的童话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②洪汛涛的定义挣脱了传统童话观中对童话社会教育作用的单一限制,在对童话本质认识的潜进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洪汛涛对童话本质的理解在其它两点上却与传统童话观一脉相承。这也正是目前童话本质研究的基本现状—— 1.以童话表层艺术特征来涵盖它的艺术本质,所以“幻想性”一直以来被认定为童话不言自明的本质艺术特征;2.因童话本质属性的被遮蔽而导致对其艺术受众规定的褊狭,所以“儿童的”艺术受众规定性一直以来是作为经典论断存在的。而一旦把这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童话观放置于实践创作中去检验,就会发现童话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已滞后于了文学实践。除去不能发挥理论应该有的指导作用,即便是对童话文本作最基本的解读与批评,也是力不从心。在那些经典童话作家作品面前,我们发现:第一,用“幻想性”这样的字眼绝对是无法涵盖它的经典美学魅力、无法剥离其美学品质。第二,这些经典文本几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的艺术受众并不单是儿童。当孩子在为“丑小鸭”的新生而高兴欢呼,在为“美人鱼”的死去而沮丧难过时,成人读者又何尝没有沉浸于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体味感悟生命的哲情呢?同样,哪一个孩子又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将心中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忘却呢?比之童年期,在生命的成熟期里,那些优美童话的精神指向才更易放射出光芒。那座静静安坐在丹麦海边的美人鱼雕像,多少年来以其经久不减的魅力久久的凝视着人们的心灵,不就是个历史的见证吗?第三,在经典童话文本中,文学艺术特有的美学气质——想象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2003年3月 Jour nal of Lanzho u U niv ersity(So cial Sciences)V o l.31No.2/M a r.2003 收稿日期:2002-06-13. 作者简介:李利芳(1973-),女,内蒙古丰镇人,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一、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童话”英语为fantasy tale,即“幻想故事”(金山词霸为fairy tale)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二、童话的起源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以幻想为主要特征。 神话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远古时期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当原始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还无法解释给自己带来巨大危害、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们就幻想在这强大的自然力背后,有一个能掌握和驱使自然的人,那就是神。人们凭借幻想去描述神的行为和生活,就产生了神话。随着社会发展,神话的表现内容不断扩大,发展到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希腊神话中,地母盖娅生天父乌位诺斯,普罗米修斯用黄土造成了血肉之躯,智慧女神雅典娜给人以灵魂等;我国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攒黄土造人”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对神的故事的叙述中,人们逐渐发现了自己,萌发了要描述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意志的愿望,同时又希望自己也能像神一样具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意愿。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人们就幻想在另一个世界里去实现这一切,以此来排遣自己的渴望。由幻想造成的这种变异故事就是童话。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童话慢慢地演变成一种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美好理想的方式。 创造神话与童话的幻想,都是以现实为依据的。神话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神,但不管千变万化,这些神都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特征设计的,只不过形象是怪异的,力量是超人的;神话中的神化世界、鬼怪世界、天堂、地狱,都是按照当时社会来描摹的;神话中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异的体现。童话中的万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童话中展示的神奇世界也都是源于生活而生成的。童话与神话根本的不同,是两者表现内容不同。神话描写神的故事,童话表现人的生活。童话有时也写神,但童话中的神仙鬼怪不是世界的主宰,而是人的化身,是某种理想、希望、意志的化身。 传说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的故事。传说也是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的,最古老的传说在内容与形式上和神话接近,既可以称为神话,也可以称为传说。如“大禹治水”的故事。随着民间创作的发展,它们的界限愈来愈分明。神话以超自然的神的形象作为叙述的中心,传说则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特别是具有奇才异能神勇的超人和英雄作为赞颂对象,虽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却总是包含着实在的历史因素,以自觉的艺术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叙述历史的面貌,评述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在记录评价中,人们出于对英雄们的敬仰和热爱,用幻想夸张了他们的本领和业绩,使传说中的人物事件加上了神化色彩,如“鲁班的故事”等。这种自觉性的幻想的创造为童话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神话和传说都是远古时代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脱胎于神话传说的童话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永远与时代同步发展,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的幻想存在,童话就必然存在。 三、童话的发展 (一)贝洛、格林兄弟与民间童话

解读安徒生童话的创作风格

解读安徒生童话的创作风格 摘要:安徒生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立足儿童本位,用神奇的想象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象征艺术承载理想主义,把人生意蕴融合于 童话的创作之中,使他的童话成为了文学精品。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创作风格 19世纪丹麦作家汉斯·克利斯蒂·安徒生(1805—1875)第一个把作家个 性化的创作带进了童话,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是第一个对于童心世界进行深入探索的作家。他善于用饱蘸真挚感情的笔触描写童话环境和童话人物,儿童那充满生命、充满幻想、充满神秘的美妙的内心世界,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得到了最集中最精确的表现。他使童话的幻想带上了儿童幻想的特点,他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孩子们的生活,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儿童特色。这一切标志着真正属于儿童的童话的诞生。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安徒生这里走向成熟。 一、立足儿童本位 19世纪30年代,孩子还没有得到文学界足够的重视,很少有成人作家会尊重孩子的本性和他们感性而富于幻想的生活。当时的人们认为,童话应该是搭建在儿童教育和强制管教之间的一个桥梁。但安徒生却不这样认为。他的作品和童心接近,处处合于儿童的心理,贴近儿童精神。他把儿童从几个世纪成人艺术的苑囿中解放出来,以反叛者的姿态直面教育制度的桎梏和压抑,颠覆了当时的文学教条。从此,孩子们从无名无分的世界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安徒生给我们展示出了许多天真浪漫、活泼可爱的男孩女孩:如好奇单纯的小伊达《(小伊达的花》)、顽皮捣蛋的丘比特《(调皮的孩子》)、勇敢天真的小男孩《(皇帝的新装》)等;后期则出现了更多的有血有肉的儿童,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性格和性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秉性和癖好,如好孩子迦马《(睡眠精灵》),毫无礼节的小女孩强盗《雪女王》)等。在作品中,安徒生赋予儿童以活泼、独立的角色,尊重他们纯真的孩子气和爱玩的天性。他对儿童幼稚、天真的本性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力,在他的故事里孩子成为了积极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不需要成人告诉他们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