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

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要想知道

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

与大家交流一下?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

一算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1)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

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

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

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

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5)观察,小组讨论得出公式:(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径

S = πr × r = πr2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例1、马儿被主人用一根2米长的绳子拴在了这棵小树上,它能吃到的草地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例2、已知一个圆的直径为40分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练习 1、小组讨论: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小明家新买了一个圆桌,妈妈让他求桌面的面积。你能够帮助小明回答吗?

若测出圆的半径为10分米,试求它的面积?

若测出圆的直径为20分米,试求它的面积?

若测出圆的周长为62.8分米,试求它的面积?

练习 2、把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圆,求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

能不能说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相等呢?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1、本节所学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量?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圆的面积 = 周长的一半×半径S = πr × r = πr2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规程:操作---观察---引用---概括---记忆---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 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422020.5 2 2 n 12.56 - n 2、已知圆的半径r,怎样求圆周长? 已知圆的半径r,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首先利用课件或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在内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明确:这条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填充的部分是曲线围成的面是圆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亲身体验一下,并理解圆的面积指的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 、以幻灯片1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预设:(出示幻灯片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师:请你来说说。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匹马拴在了树上。 师:请你也来说说。生2:我发现马儿吃草的最大范围可能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生:我发现一个马儿提出了一 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小马说“我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 师:你们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办?(生:我认为要知道用多大范围, 就得知道马儿它走过的圆形面积。) 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一)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 ?确定“转化”的策略。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4 日月明优质公开课教学实录教案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力气、尘土” 等词语,认识“明、力、尘”等11个生字,会写“力、土、木”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会意字,掌握朗读技巧。 4.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5.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识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老师语言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日月水火’。下面老师板书几个字,同学们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老师先后板书‘日月明’三个字,学生发现规律后举手回答。 生:“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加起来合成第三个字。” 老师总结: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原来汉字也可以做加法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9课《日月明》来认识更多这样有趣的汉字吧! 指名读课题,然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先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来,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读完后坐端正,用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任务。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平翘舌音。去掉拼音后出示词组、单个生字,采取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识记生字。也可以找同学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互相学习。 三、形象揭题,趣味识“明”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导读:设计理念: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了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力、手、水、从、休、明、尘”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理解字意 课前准备: 师生每人一套构成本课会意字独体字的卡片,主要为"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一)认识新字“明”: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老朋友。(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出示:一双手)这双手表示什么? 2、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板书:明) 3、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用“明”组成词语吗? 4、“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它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板书课题:日月明 (二)学习"鲜" 1、另外有两个老朋友听说“日”和“月”交了朋友,它们也飞了出来,(出示卡片)瞧!它们是----“鱼”和“羊”。合在一起读什么? 2、你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鲜”?我们可以组什么词?(组词) 师: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翻开课文,自己读课文。同桌可以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研究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二、猜想验证、初步感知 1、实验验证 (1)师: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师:你觉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2)师:对我们的估计需要进行? 生: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师:下面请大家先数数圆的面积是多少。 师:数起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数出个圆的方格数,再乘4就是圆的面积) (让学生在图1中数一数,用计算器算一算,填写表格里的第1行。)

(3)师: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作业纸上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圆,同桌合作,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写在表格中。(课件出示图2和图3)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圆的半径虽然不同,但是圆的面积都是它对应正方形面积的3 倍多一些。 3、师:正方形面积可以用r2表示,那圆的面积和它半径平方之间有什么 关系呢? 生: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结:我们经过猜测——数方格——验证,最终发现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 积也就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三、实验操作、推导公式 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 (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 师: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准确算出这匹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积的草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能准确 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识字_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识字,9《日,月,明》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识字_新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识字,9《日,月,明》优质课教学设 计 9 日月明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 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学写笔画“卧钩”。 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1.识字写字。 识字:“心”和“林”都是前鼻音,“明、从、双、众”四个生字都是后鼻音,放在一起强化认读,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写字: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练写。 2.朗读指导。

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孩子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运用。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着急讲述,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生字“木、力”。 2.趣味化朗读儿歌,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好,教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已经能自己慢慢读课外书啦!真了不起!开学到现在,我们通过看图识字、对韵歌识字、象形识字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这些字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生字。)大家的记性真好!今天教师要带领大家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一些新朋友,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王国吧!二、板书导入,初识 1.看教师板书,这是“日”这个“日”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太阳发光照亮大地。)继续,“月”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

教学设计公开课(2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

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检查自学情况。(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配乐) 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屏显:A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 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五、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课文中说:“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圆:圆的面积(一)》 优质课教案_1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 一条边(教师指示)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日月明》教学设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放在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上,理解字意 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共同制作构成本课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主要为"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 3、其他独体字卡片,信封 教学时间:1.5~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字"明":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老朋友。(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一双手)这双手表示什么? 2、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课件出示) 3、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用"明"组什么词语?(随机出示卡片:明白明月) 4、"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它

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 二、学习"鲜" 1、另外有两个老朋友听说"日"和"月"交了朋友,它么也飞了出来,(出示课件)一个是"鱼",一个是"羊"。这个字念什么? 2、你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鲜"?我们可以组什么词?(组词)(随机出示卡片:秋日中秋) 3、你们发现"鲜"合起来的两个字:"鱼"和"羊"味道都很鲜美,合在一起味道就更鲜美了。 三、举一反三,自学生字 1、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自学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请学生做小老师,汇报学习情况。(随机出现课件) 四、诵读韵文,巩固认字 1、学生自由读 2、同座位用"对口令"方式读 3、边拍手边读 五、扩词造句,拓展认识 1、刚才学的字,你们记住了吗?(认读"读读想想"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2、本课生字扩词或造句。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4、自由组合,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

《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认识13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运用会意字识记生字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运用会意字的识字方法。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趣味识“明”,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和许多汉字,能自己读书了,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 幻灯片1:出示太阳及日出。 师:这位老朋友是?生:太阳。 师:太阳又叫什么?生:日。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太阳升起来了。 师:是啊,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太阳明亮吗? 幻灯片2:出示月亮及月出。 师:你看到了什么?谁再来说?生:月亮。 师:月亮怎样?生:升起来了。 师:对啊,月亮升起来了,晚上我们就能借着月光走路了,月亮和太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回答。 师:对,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 幻灯片3:这两位老朋友在一起啊,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

“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起来的字才好看。 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字?你能不能用“明”找朋友? 你们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对,他的意思一看就明白,明就是亮的意思 5.小朋友,中国的汉字特别神奇,有许多字是像明那样,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会意字。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几个会意字,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跟老师一起来读读课题:4.日月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像这样有意思的字还有很多,都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想看看吗?现在就快快打开课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读准,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谁起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指名学生回答) 三、识记生字 师:你们真聪明,能发现这么多知识。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跑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好不好? 1齐读 2我提醒 3小老师带读 4去拼音开火车读 5抽读 四、再读课文 我们今天又认识了这么多汉字好朋友,你们高兴吗?聪明的叔叔阿姨把这些字编成了一篇朗朗上口的小韵文,我们赶紧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1·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想和大家咱们合作对口令,好吗?拿好书,师读日月——,真聪明,就这么读。 2. 好玩吗?同桌小朋友也这样来玩一玩。 3. 一(2)班的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会读了!再加大难度还会吗?(大屏幕隐去前面两个字,生字变红)现在还会读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五、层层递进识记生字并理解字意

教学设计公开课1

《台阶》教学设计 吴冬梅 教学目标: 1.注重熟读精思,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2.学习本文抓住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特定物品展开情节的特点。 3. 品味作者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学会给课文做批注。 4. 体味父亲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感恩父亲。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李森祥的资料,有关台阶的文化。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台阶,总是冥冥中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台阶能使人登高望远,开阔眼界。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也有许多的台阶要走,在走上台阶的每一步我们都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想要成功的信念。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老一辈的人们是想要登上较高的台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学习李森祥笔下的《台阶》,了解父亲的台阶。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进门测 1、读拼音写词语或读生字注音。 凹()凼()硌()黏()撬() 门槛()xian()水chou()划尴()尬()、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言外之意:尴尬: 低眉顺眼:揩: 大庭广众:若有所失: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单地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一下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仔细品读,体会父亲形象 仔细品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你怎样理解父亲的这种心态? 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洗脚的情形,这是要表现什么? 4、为了建造高台阶新屋,父亲付出了哪些辛劳? 5、概括父亲有什么形象特点? 六、合作交流,探究文章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

《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日月明》人教部编版《日月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语,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了“多木才成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2.会写“木,林”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识字记字。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他的名字叫仓颉,大家都叫他“造字圣人”。为何称他为“造字圣人”呢?因为远古时期的文字就是他创造出来的。仓颉是怎样把文字创造出来的呢?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穿越时光隧道,去远古时代体验一下仓颉是如何创造文字的。 2.(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解说:这一天,仓颉看见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他想到晚上月亮出来也会给人们带来光明,如果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不是更明亮了吗?于是,他就用这两个字创造出了一个字——“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会意字具有“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结构特点。学生在比较和探索中,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到识字的乐趣。二、形象揭题,趣味识字 1.学习“日月明 (1)”出示“日月明”的生字卡片,学生学习“明”字。你们能用“明”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吗? (2)出示红日图和“日”字。学生读字看图,并回答太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亮)(3)出示明月图和“月”字。学生读字看图,并回答月亮与太阳的相同点是什么。(明亮) (4)板书“明”,读准字音,猜字义。(明亮) (5)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呢!比如“鲜”,它是由“鱼”和“羊”组成的,鱼肉和羊肉的味道十分鲜美,所以“鲜”就是“鲜美”的意思。 (6)还知道什么字也是这样有趣?(尖、尘、灭。)本课有许多这样的生字呢!

教学设计公开课(29)

九年级英语写作专题指导-----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九年级249班授课教师:杨全武 导语:1.中国少年说刘萱诺:真正的强者是微笑面对苦难的人2.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Listeningskills(听)、Speakingskills(说)、Readingskills(读)、Writingskills(写)四种技能。 一、写作目的 《标准(2021年版)》对五级写的具体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所给的文字信息、大意和要求,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进行表达。所写内容要切中题意、文理通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题材正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拼写和语法正确、大小写和标点无误、词数符合要求。

三、常用的五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SallystudiesEnglisheveryday. 2.一般过去时:SallystudiedEnglishlastnight. 3.一般将来时:SallywillstudyEnglishtomorrow. 4.现在进行时:SallyisstudyingEnglishnow. 5.现在完成时:SallyhasstudiedEnglishfor10years. 四、常用的五种简单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Thedayisgettinglongerandlonger. 2.主语+不及物动词 Mywatchhasalreadystopped.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SheteachesEnglish. 4.主语+及物动词+间宾+直宾Theoldladyoftentellsusinterestingstories.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补IhearedTomsinginginthenextroomyesterday. 五、技巧盘点 1.审题:关键词、体裁、时态、人称 2.提纲:文章结构、词汇、句型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__《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94-95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以及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经过无数等分剪拼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圆面积的课件,彩色圆形纸片(每小组1个),剪刀(每组2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花园里新建了一个圆形花坛,为了让花坛更漂亮,管理员叔叔打算给花坛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面积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 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你认为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回忆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动手尝试探索。 (1)分小组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拼成了什么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们再继续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部编本一年级日月明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1)

《日月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力气、尘土” 等词语,认识“明、力、尘”等11个生字,会写“力、土、木”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会意字,掌握朗读技巧。 4.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5.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语言导入:“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日月水火’。下面老师板书几个字,同学们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老师先后板书‘日月明’三个字,学生发现规律后举手回答。 生:“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加起来合成第三个字。”

老师总结: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原来汉字也可以做加法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9课《日月明》来认识更多这样有趣的汉字吧! 指名读课题,然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先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铅笔圈出来,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读完后坐端正。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平翘舌音。去掉拼音后出示词组、单个生字,采取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等多种方式识记生字。也可以找同学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互相学习。 三、趣味识“明”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 2.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日月明教学设计

《日月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在熟读课文中认识会意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 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 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日的意思是一一(学生回答),月呢?日和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一一明。 [设计意图]: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为进一步学好生

字服务。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明” 1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一明)开火车正音。 2. 你知道明是什么意思吗?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不能用“明” 组词? “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起来的字才好看。 设计意图:以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使小学生联想到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情趣,把“日”和“月”称之为两个老朋友,充满了人文色彩。 三、理解字义 1. 我们的汉字很有趣,你要想办法记住它。课件出示鱼的图及汉字,羊的图及汉字。让学生观察,说说如何记住“鲜”字。 2. 鼓励学生用编口溜的方法记住“鲜”。师示范,如: ①有鱼又有羊,这事真新鲜。 ②桌上有鱼,有羊,味儿真鲜美等等。 《日月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一年级语文《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了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力、手、水、从、休、明、尘”7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

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理解字意 课前准备: 师生每人一套构成本课会意字独体字的卡片,主要为"小、土、大、一、火、田、力、人、木、手、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导入新课: (一)认识新字“明”: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我们先来看几个老朋友。(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出示:一双手)这双手表示什么? 2、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交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板书:明) 3、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用“明”组成词语吗? 4、“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它作为老大哥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样组成的字才好看。板书课题:日月明

22-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直尺不同颜色粉笔 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方法,养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前谈话——情境:我们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在体育、艺术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老师想问问大家在课余时间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习,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学中切实地复习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主题图 师:这是笑笑班上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2、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部编版小学语文日月明公开课教案

9.日月明 学习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土、力、心”等5个生字和卧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3.积累由本课生字组词的词语。 4.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3.会写“木、林、土、力、心”等5个生字,写好笔画“卧钩”。 板块一认识生字,形象感知 1.直接揭题,(板书:日月明)齐读课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日”和“月”组成“明”)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耀眼的光芒和夜晚月亮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就是“明亮”的意思。(“明”读好后鼻音。认识新偏旁:“日”字旁) 3.给“明”找找朋友,组成新的词语:明天、明月、光明、明白。 4.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这样的汉字,它们就藏在《日月明》这首儿歌中。 板块二、识字生字,看字猜义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日月明——“日+月=明”)你还能找到“明”这样,由其他字组合成的字吗?在文中圈出来。 3.学生圈画,指名汇报。(男、尖、尘、从、众、林、森) 4.朗读前四行,趣味识字。 (1)“日月明,田力男。” ①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②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③认读“力”。扩词:力气、用力、力量 ④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2)“小大尖,小土尘。” ①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猜猜“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 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要想知道 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3、说一说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说出来 与大家交流一下?今天我们就用以前我们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算 一算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动手操作,尝试转化。 1)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圆)什么叫圆的面积?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 2)如果把圆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请你们拿出自己动手剪开后的学具,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3)用教具演示,把圆平分成16份,让学生观察圆面积的“转化”(圆近似成了长方形)。 4)通过上面的操作,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从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3、探究联系,推导公式。 现在来看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1)猜测,再一次观察老师的示范。 2)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每一组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3)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圆的面积采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法。如果把圆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分得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4)小组讨论总结: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

教学设计公开课(7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让学生体会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间的鼓励,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了解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以及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由此深入地理解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 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区,那里景色秀丽,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景观著称于世。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天都峰是黄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课件出示2)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作者的脚步一起来爬上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件出示3)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 2.学生交流查找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如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4) 石级铁链攀登照相小辫子笑呵呵 3.读准下面的多音字。(课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发(fà)苍苍 照相(xiàng) 应(yīng)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