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类别体艺卫专项课题

所属学科音乐

课题承担人周鸿辉

所在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小学

2011年4月9日

小学音乐“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一歌的歌唱模式是当今歌唱教学的主流。我国从1904年的学堂乐歌到今天的音乐素质教育,国内的歌唱教学一直沿袭一堂课学唱一首歌曲的教学模式。虽然经过几次的音乐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教大的变化,但实质上它还是挣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学唱一首歌曲。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一课一歌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1.歌曲记忆单薄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小学生必修的音乐总课时数为342课时。如果按照一节课学唱一首歌曲,小学生的歌曲熟记量应该为300首左右。然而在小学六年的歌唱教学中、几百首的学唱歌曲和背唱歌曲中学生到底记住了几首歌曲,有几首是学生很喜欢,能够哼得出旋律的,终生牢记的呢?

喜欢的歌曲又少之又少。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歌唱教学是有明显缺陷的。

2.教学方法单一

在一课一歌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为了歌唱而歌唱,单调的机械重复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重技能技巧轻感知体验,忽视音乐的本质,忽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切实、有效地吸引学生歌唱的方法和手段,导致今日的歌唱教学,学生越教越不会唱歌,越教越不想唱歌。

3.歌唱内容匮乏。

一课一歌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围绕着一首歌曲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往往容易失去学唱的兴趣,特别是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现实的歌曲,学生更是觉得乏味。

4.教学程式化。

一课一歌教学模式沿袭至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程序:基本练习--学唱新歌(导入--范唱—唱谱--填词—情感处理)。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教学形式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逃不出这样的程序。恐怕连老师自己都觉着枯

燥,更别提小学生了。

从上述分析,种种原因导致今日课堂音乐教育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想唱歌,越不会唱歌。因此创新歌唱教学的模式,优化当前的歌唱教学方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改变歌唱教学的现状,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让学生快乐自信地歌唱。只有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快乐歌唱,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困惑。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课程》中也指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歌唱兴趣、让学生自信快乐地演唱是歌唱教学中的首要目标。

一课多歌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这样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大胆探索创新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平均学唱四首歌曲,通过游戏、运动、乐器演奏、创作表演等不断变化的歌唱形式,让学生反复聆听、演唱歌曲,通过课课听、节节学不断强化歌曲学唱的效果,以达到“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境界。通过一课多歌的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探索出一种学生喜欢唱歌、热爱唱歌、自信唱歌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歌唱形式中学唱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乐于参与歌唱实践活动,并通过歌唱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让音乐成为学生快乐和智慧的源泉,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喜欢音乐的人。

一课多歌歌唱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开创了国内歌唱教学的先例,为找到更为有效的歌唱教学模式大胆探索和尝试,具有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价值。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学校歌唱教学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有利于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多歌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乐于歌唱、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歌唱中得到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这也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一课多歌的歌唱模式的研究设定以下的预期目标:

1.探求一种在课堂教学有限时间内,能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语言的教学方式。

2.培养学生累积音乐感知、理解音乐广度、拓展音乐时空的能力。

3.繁荣校园文化艺术、改进校园文化元素,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我们认为一课多歌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课多歌模式教学内容的研究

2.一课多歌模式课型结构的研究

3.一课多歌模式教学行为的研究

4.一课多歌模式评价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的实施:

(一)研究一课多歌模式教学的内容

关于小学歌唱教材内容的争论由来已久,专家学者褒贬不一。在一课多歌的歌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还可以考虑学生能学到什么?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对现有的音乐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时补充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歌曲,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喜欢学唱。在注重歌曲的趣味性、生活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歌曲的高品质和音乐性,以培养学生高素质的音乐素养。只有学生喜欢学唱,才能唱会歌,唱好歌。

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除考虑歌曲的趣味性,生活性、音乐性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内,以更快的速度学会歌曲、唱好歌曲,我们在歌唱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遵循了以下的几个原则:

1、同题材歌曲。

儿童歌曲表现的题材是广泛的,有热爱劳动、尊敬老师、热爱家乡的等等,把相同题材的歌曲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唱中容易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更好地体验歌曲的情感。比如我们把表现“飞”的三首歌曲《虫儿飞》、《蜜蜂》、《小燕子》放在同一个课时中学习,三首歌曲都是表现小昆虫动物“飞”的歌曲,又是贴近学生生活、比较熟悉的歌曲,学生在歌曲的学唱中兴趣盎然,比平常能更快地学会歌曲。

2、同风格歌曲。

儿童歌曲的风格各异,有进行曲、舞曲风格,也有抒情性、游戏类风格,把多首同类风格的歌曲一起学唱,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降低歌曲学唱的难度。又如歌曲《小燕子》和《世上只有妈妈好》两首歌曲,虽然它们是不同主题的歌曲,但是它们都是4/4拍子的抒情性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演唱的方法相同,让学生熟练演唱《小燕子》的基础上,再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就比较容易,甚至打击乐器的伴奏都可以用一样的方法。

3、同主题歌曲。

很多儿童歌曲表现的都是相同主题,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的时候,让学生学唱《我的好妈妈》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曲。《我的好妈妈》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曲都是“热爱妈妈”主题的歌曲,虽然两首歌曲的风格不同,但是爱妈妈的主题学生一听就明白,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演唱,也能很快唱好歌曲。

歌唱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改变以往歌曲的选择只关注教师的角度,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只考虑歌曲本身,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只追求技能技巧的发展,不追求学生音乐感受体验的片面性,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出发,选择学生爱唱、乐唱的歌曲。试想唱学生喜欢的歌曲,学生怎么会不愿意唱呢?怎么会唱不好呢?

(二)研究一课多歌模式课型的结构

2009年11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上,音乐教育家吴斌提出了歌唱教学的九字方针:“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同时指出任何一首歌曲都是以整体的面貌而出现的,歌曲学唱的重要途径就是聆听、模仿和重复。我们的一课多歌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中不断地聆听、模仿、重复,学会多首歌曲,以完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目标。

又有研究表明:学生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一首歌曲至少要重复聆听演唱90遍才能实现。如果要完成这个数字概念目标,在一节课当中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数字概念的预期目标呢?在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设想在课堂内让学生平均学唱四首歌曲,老歌新歌一起唱。通过不断地变换形式,反复地聆听、反复地模仿演唱,来达成这个数字目标。这就发挥了音乐弥漫性的特征,课课听、节节学不断地强化歌曲学唱的效果。每次反复都要制订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学生就能从“唱会歌”逐渐演变到“唱好歌、会唱歌”的境界。在歌唱教学中穿插游戏、律动、乐器演奏、创作表演等等的手段以丰富歌曲学唱的形式。但是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服务于歌曲的学唱,使学生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乐此不疲。这些丰富新颖的音乐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亲身参与、感知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享受音乐。我们初步实践的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课型结构如下:

当然一课多歌的课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变化、随时调整,歌曲的数量、种类,歌唱的形式都可以变化调整。也许有的同行可能会问,一节课内怎么可能学会四首歌曲呢?我们认为不是一节课内,而是

在一段时间内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在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保持兴趣盎然地学唱歌曲,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度过四十分钟的音乐时光。这也是我们教师最容易忽视的教学问题。

(三)研究一课多歌模式的教学行为

一课多歌的歌唱教学模式不同于现行的一课一歌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有效的呢?我们从下列歌唱方法进行了尝试:

1、游戏歌唱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大人们常常以为游戏只是一个配件或者是次要的活动,然而对于爱玩的孩子来说,正好相反,游戏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的特征来吸引学生对歌曲的关注,加强学生的歌唱体验,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学唱歌曲《虫儿飞》中,我设计了一个情境游戏。我创设了一个夏夜的情景,提问学生夏天的夜晚有哪些昆虫在翩翩起舞?夏天的夜晚还有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有蜻蜓、蚊子、小草、月亮等等,我让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中即兴表演,有的学生表演小昆虫,有的表演风中的小草,有的表演闪烁的小星,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在游戏中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的浓厚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2、声势歌唱法

声势是把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用声势进行创作,无需高难度的音乐技巧,无需任何教具,但是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自如的运用,没有任何的负担,因此兴趣盎然。

例:《欢迎歌》

◆音乐素材: 1=C 4/4

ⅰ 6 5 ⅰ 0 ︱ 5 5 3 3 5 - ‖

你好大家,今天欢迎你。

ⅰ 6 5 ⅰ 0 ︱ 3 3 2 2 1 - ‖

你好大家,唱歌跳舞玩。

◆老师分句教唱。

◆站立歌唱,按节拍加两个拍手、拍腿的声势。

◆师唱全曲,让学生一直重复最后的一小节,和老师形成两声部。

◆另起一调1=D 学生唱全曲。

◆加四个声势:拍臀、拍腿、拍手、拍脑袋。

◆学生一组重复最后一小节,另一组唱全曲,形成两声部。

上述教学片段,在模仿式的歌唱中,学生边歌唱边拍臀、拍腿、拍手、拍脑袋等,声势融入了学生的演唱中,音乐的感受融进了学生的身体中。老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渗透了合唱,使学生在变化的声势中体验固定音型的和声效果,使

学生两声部合唱浑然天成、手到擒来。

3、运动歌唱法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使用的感官越多,那么对歌唱的兴趣就越深刻。将身体的运动和歌唱相结合,学生“全身”的运动有助于学生有趣地歌唱并很快地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如在学唱歌曲《郊游》的时候,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学生随音乐转圈,到野外郊游。

◆学生学唱歌曲。(略)

◆和好朋友一起边唱歌边郊游。

在这首歌曲的学唱中学生在转圈的运动中体会郊游的乐趣,使学生在运动中歌唱,用身体的运动加深学生歌唱的乐趣,很多学生还变换出郊游的各种姿势,运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歌唱的快乐,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乐器歌唱法

演奏乐器是歌唱教学中不可或却的,学生对乐器的演奏保持持续的热情,它能够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能力。演奏乐器可以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如在歌曲《小燕子》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演唱中就加入了碰铃和铃鼓的两声部的演奏,学生都抢着要演奏乐器,歌曲也学得特别认真、愉快。学生凭借良好的音乐感觉,在乐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歌唱中加入乐器的伴奏,无论是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还是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学生都是非常乐于演奏这些乐器。乐器的演奏给歌声加上异样的色彩,给歌声插上灵动的翅膀。

5、创作歌唱法

在我们的概念中,创作是极其困难的,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但是这并不意味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艰难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可能比我们成人更加敏感,更少束缚。相信孩子们是小小的作曲家,让他们创作和即兴创作其实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也是音乐体验不可缺少的途径。在学唱春天主题歌曲的时候,还加入了创作春天音乐的片段,如下:

◆提问: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选择打击乐器演奏或人声模仿

◆按次序,一组组加入,形成多声部春天的音乐会

◆加上固定音高,形成合唱曲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出春天的音乐,我们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创造,相信很多学生都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自己创作的歌曲充满了自豪感,他们和自己的作品融合成一体,他们的喜悦难以言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一课多歌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怎样喜欢学唱、乐意学唱,就怎样教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保持在愉悦的

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有趣地学会歌曲。

(四)研究一课多歌模式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是检验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评价的方法也随之变化。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倡导绿色评价、个性评价,并尽量使用量化评价和可操作化评价。

1、互动评价,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

互动评价是指老师、同学、他人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价过程是主体间的双向评价,注重评价的沟通和协调,学生从被评价者变成评价的主人。如学生在表演完歌曲的时候,教师可问:你觉得自己的演唱怎么样?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请其他同学说说:他那些地方唱得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引导学生作出赞赏性的评价,使被评价的同学由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增加成功的体验,歌唱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激励学生在肯定中发展。在每节课中开展一些简单的评价活动,学生的演唱越来越有信心,歌唱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量化评价,让评价更具及时性

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学生,而且每个班级每星期只有两节课。怎样对每个学生的歌唱情况了如指掌呢?在学期的开始,老师可以根据歌唱的各项指标,设计一张学生歌唱情况的课堂记录表,把歌唱的兴趣、参与、自信等指标作为记录的首选。在每次歌唱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对应栏目贴上五角星。课堂记录表操作简便易行,能及时清晰地反映学生的歌唱情况,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歌唱情况,也能激励学生朝着良好的歌唱方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困惑:

困惑1:

在实验课的过程中,一课多歌模式按照重复聆听演唱的教学理论,在一节课的歌曲教学中要不断重复老歌曲,即精唱歌曲,在不断地重复中,一点点地提高演唱的要求。那么学生的演唱水平才能不断地提高,熟练度也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也能逐渐地提高。

也有专家提出在一课多歌的模式中就是要累计歌曲的数量,这个数量上去了,才能是一课多歌的基本内涵。也就是在一节课中学生要同时学会多首歌曲,至少3到4首歌曲。可是我觉得在追求歌曲数量的同时,也要追求歌唱的质量,学生在一节课中就要牢记几首歌曲是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的,而且即使学会了,演唱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从学生提高音乐能力的角度出发,唱歌只是提升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关键的问题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多少?因此在一课多歌的定义上我其实还有一些的困惑。

困惑2:

从现阶段的实验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课堂歌曲教学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调整。有时候出现课堂教学时间比较仓促,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

(2)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歌曲的教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入的过程的具体做法还不够清晰明确,如何有系统地结合歌唱教学使学生的音乐能力逐步提高还不够有效。

因此,现阶段的研究实践中,怎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有趣、更好更快地学会歌曲,怎样结合歌唱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五、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1 —2011.2

(1)、成立课题组,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

(2)、学习、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4)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制订研究步骤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3—2011.10

(1)一个班级的试点实验阶段(2011、3-2011、4)

由我主要实施,在我任教的二年级一个班级进行课题的实验,确定另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比班级。其他的老师进行相关的辅助工作,并定期进行课堂的听课、研讨活动。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这个阶段主要探索一课多歌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大致教学结构流程。

(2)四个班级的推进实验阶段(2011、5-2011、10)

由我校的其他三位老师:毛欣星、姜志君、许慧英,在所任教的年级确定一个班级作为课题实验的班级,并确定一个班级作为对比班级进行实验。

毛欣星:负责三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姜志君:负责五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许惠英:负责四年级一个班一课多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这阶段对课题的实验不断地进行修正,探讨一课多歌模式的课型结构、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课堂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并做好课题即时记录,积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随时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

(3)定期交流、反思总结

(4)专家指导、纠正完善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11 —2011.12)

根据上一个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运用经验总结、调查问卷、主题活动展示、汇编教案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1)一课多歌课堂教学展示

(2)一课多歌课堂教学案例汇编

(3)一课多歌教学内容汇编

(4)学生歌曲学习成果展示

(5)形成阶段性研究实验报告

课题主持人签名

2011年4月9日

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开 题报告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开题报告 2005年8月,我们开始酝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的研究,并向区教研室申报了课题,在区教科室指导下,向省教研室申报立项省级课题,2008年9月被立项为“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实验课题(青岛版教材实验)子课题”,这无疑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校及时组织开题,经过精心准备,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敬请诸位专家论证。 明星心小学创建于1985年,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46平方米,校园整体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明,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学氛围浓厚。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60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科学活动室、科学劳动制作室、图书阅览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近年业,学校以办“优质+特色”学校,育“素质+特长”学生,“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华彩乐章。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交通示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性学校、市示范家长学校,被定为省心理教育实验基地、省探究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承担了多项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此次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将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选题背景 我处目前三至六年级全部使用的是青岛版《科学》教材。科学课程与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性质定位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并在课程目标中专门阐述了“科学探究”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问题。很明显,科学课程与过去的自然课程有着质的区别,科学课倡导小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志趣,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 (青岛版)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范例、思路与方法。然而,不少学校的“科学探究”活动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无序性、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 降低了科学探究的效率与质量。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科学课程如何摆脱以往自然教学重知识体系的束缚,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如何处理科学教材,开发“科学探究”资源,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如何避免科学探究活动的随意性、无序性、浅表性、低效性,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些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促使我们教师思考、探索。 为此,我校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我们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谋求有效策略,寻求出有效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研究,我们预想小学科学课程将真正成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让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丰富而多彩,让小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志趣方面真正得到熏陶和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准备 1、组织准备 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同时聘请专家指导和对成员的培训。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

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方案 郧县谭山镇初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以下四点考虑 (一)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难免会出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过重,自我约束力和耐挫折能力差,青春期性心理情感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自身性格缺陷,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等,致使他们行为偏常,自杀轻生、离家出走、敲诈勒索、杀人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和令人怵目惊心的现实,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的悲哀。这也正是我们学校心理教育长期不到位甚至被忽视所负出的惨重代价。面对国际竟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当前学校重视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二)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文件精神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全国范围内普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势在必行的。 (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开展并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四)学校实际发展的要求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的新形式下,我校本着“全国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高起点、快节奏、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方针和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突破口。 二、课题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立业需有先行者”,有远见卓识的校领导看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亲临第一线做指导工作,号召多学习心育知识,多借鉴兄弟校先进经验,而且不惜资金、人力、时间上的大力投入,全面做好心育准备工作。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使研究工作具有统一计划性,我校成立了一个以校长牵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工作计划,各部门分工负责,并建立起一套富有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与规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

论文开题报告优秀|科学小论文优秀初三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撰写科学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小论文,欢迎借鉴! 科学小论文1 鸡蛋上的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天体的高速运动,小到分子的运动。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现象也蕴含了伟大的物理定理。 鸡蛋,一个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可以用来检验伟大的惯性定理。也许你不会相信,但事实一定会让你信服,首先,拿出一颗熟鸡蛋和一颗生鸡蛋。分别将它们旋转,然后用手轻轻一碰,若鸡蛋停止旋转,则为熟鸡蛋,反之若能继续旋转则为生鸡蛋。也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只要你熟悉惯性定理,你就可以完全弄明白。原来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就在于生鸡蛋里蛋清为液体,而熟鸡蛋则成为了固体。当它们都旋转时,蛋清也一起运动,当用手碰时,熟内的固体与蛋壳一起会停止运动。而生鸡蛋里的蛋清却不容易受制于人,即使你将其外壳按住。但它的内心仍然充满反叛情绪,我行我素。拿开手时,它还会带动外壳继续旋转,这都是壳内蛋清继续旋转导致的结果。如果不存在惯性定理,也就很难区分出生鸡蛋与熟鸡蛋。所以物理知识对于身边的小事也有很大的益处。 不要以为鸡蛋除了吃和验证惯性定理外,就没有了其它用途。它能坚立起来的物理现象也同样会让你惊讶。也许你根本就不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准一标准,会让所有人信服,坚起鸡蛋还不只一种方法,其中一有一种就是将鸡蛋猛摇动几次,将其较圆的一端当作下面,放在桌面上轻轻扶正,另一种则是将鸡蛋放在没有瓶塞的瓶吐,再准各软木塞和两把刀叉,把刀叉分别插在软木塞的两侧然后放在鸡蛋两侧,便可造成想当高的稳定性。 看似不同的两种方法,其实都用了相同的物理原理降低重 1 0,前者会将蛋黄溢到蛋白部分,使蛋内物质较为均匀,从而使重心降低,而后者整体的结构都会使重心降低,从而提高了其稳定性能,让其稳当地坚立。生活中许多高楼大厦水坝的修建都将其底部修得牢固和宽大,不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体的重心,提高了稳定性吗? 还有鸡蛋的耐压现象,将其紧握,却不能将其压碎,用的是物理学中减少压强的方法,将压力分散到壳各个部位,增大其受力面积,减少压强,降低危害。 不要忽视身边的小的事物,也许它就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需要我们怀着好奇的心去观察,用足够的耐心去挖掘。 科学小论文2 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煮鸡蛋给我吃,在吃鸡蛋前,奶奶总是把鸡蛋先放入凉水中浸一会儿,再让我剥着吃。

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教育部郑增仪)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郑增仪)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非常高兴代表课题组来做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请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和各位代表提出修改意见。 我的报告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四、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

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 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但有两点,我想强调一下,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 年课题。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儿童的身心发展速度很快,可塑性强,而且解说能力很强,这是孩子的关键时期之一,在此阶段,培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小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去迎接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挑战,有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性社会化的发展,但目前有不少学生因不善交往和交往不善引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甚至发展。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针对小学生社会交往的现状和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有关交往的内容,课下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交往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读。同时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的教育和行为实践的指导,使他们对人际交往具有正确认识和积极评价,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积极自主的社会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处于在学习知识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人际交往是孩子学习做人,从自我的人转向社会的人的一个

重要的途径,培养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是为他们的将来做准备,必须引导孩子逐渐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孩子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而且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表达的世纪,社会竞争的白热化,使人际交往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者日益关注的新焦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孩子生活最初的几年时,在他们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向哪方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与什么人接触,从这些人那里学到了些什么,就像中国的老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过查询一些资料,发现有人做过调查和观察,显示:小学生对“什么是好朋友”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小学生对是否愿意一起学习的认识则是非常明确的;小学生对是否愿意一起活动的认识比较多样化;小学生对愿意一起游戏的反映比较明确,不同年龄段的要求不同;小学生对于“最不愿意同桌”的认识则比较复杂小学生对于“最不愿意谁当干部”的选择也比较明确。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研究力图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争取在课题理论提升与实践活动操作两个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力争从口语交际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此为指导思想,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日趋正规有序,层次也不断提升。1992年县教委同意学校在稳步提高普通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创办一个美术专业班。从兴趣小组到美术专业班,学校的“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目标初步得以实现。近年来,鄞江中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持续沉淀、认真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美术教育带动普通教育,以美术特色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特色高中,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2004年更是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二、研究概念界定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

【最新2018】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模板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课题方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支撑下,依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学科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可进行个性化修改和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辅助系统。它不但要反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更要能够便捷地为师生提供有结构的教与学的材料、辅助教师备课、支持教学实施、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教研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应该直接面向课堂教学。它既可以用来上课,实施课堂教学;又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便利的教学资源系统。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特别是在“科学课”的课堂。那么,怎样让科学课堂成为进行科学教育的沃土良田,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教研员全力探索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点,积极引导“课堂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力促进“课堂教研”新成果的推广与共享。 小学科学课在课堂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亲历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答案。科学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到自然界去,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活动来熟悉世界、发现世界。农村小学教

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不依赖于教材,广泛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培养很强的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知识。 科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好科学课堂教学资源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获得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资源。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但我们缺少这种观念与实践,对课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认识不够,研究也不得力。科学课堂教学一方面在校内教学资源的普遍紧张所困,另一方面又造成各种校外资源的闲置浪费,课堂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都可以称为科学课堂资源。它在空间上分布也很广,根据它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校内课堂资源和校外资源”。我们过去的科学教育,一度

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XX 高中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

教育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下是搜索整理一份教育科学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名称: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背景 1、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

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词意义重大。 二、研究现状: 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更具含蓄美。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练意象、升华并创造意境,最终以语言将具体而真切的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形式。“古代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化涵养。中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也占一定分值。 纵观初中语文教科研现状和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多少年来,古典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形成气候。这种古诗词教学现状与当前倡导的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格格不入,与1999年以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我国青少年中发起的着眼于新世纪文 化建设的希望之花--“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初衷是相悖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立足初中语文人版教材中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开辟一块初中古诗词教学园地,在激发初中生学习古诗词兴趣和培养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内有诸多学术论文中提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但这些论文多着重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面对高考试题的答题策略,单独研究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的文章较少,同时,这些文章多是着眼于将“古诗词”当作一种考试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开题活动简况: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很多于3人)、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水平、观察水平、思维水平、想象水 平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 中的素材,注重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 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当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 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 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 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 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 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使用写作这个手段去促动学习。前苏联教 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 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 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 文不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 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水平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 习和使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

2019年《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中小学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涵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基于这一定位,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剖析了当前小学生科技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新课程理念强调,科技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总是摆脱不了直接传授客观规律、原理和结论的教学套路,无法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结论的直接传授(或变相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其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和生成性知识的获得。 2.重陈旧的学科体系,轻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虽然我国科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着国际大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总不能突破过于注重科学知识教学的怪圈。也正是因为过于重视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不能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最新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最新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XX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

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所作的重要调整(可加页)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4)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6)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作为一门专业课,是当前最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作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photoshop实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photoshop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水平; 三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动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 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00字):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注重。当前国内 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2020年11月,使用 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百度网页搜索中能够检索到大约1,570,000个相关记录,但绝大部分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理论深度不够。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 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 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创设学习情景一表现任务一讲解演示一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教学顺序。北京高级教师 郭善渡在的研究中得出:“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能够 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独立分析问题水平。综上关于“任务驱动”教学 的各种研究,能够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共同之处: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任务情境 的创设和小组的协作学习; ②新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创建的任务情境中;③学习活动 以创建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④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 ⑤学生通过对任务实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learning)主要用于语言的教学。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当属janewillis,他最早在1996年就在其专著(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一书中,勾画了一个组织教学的 模型,他认为每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都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