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案例分析题

组织管理案例分析题
组织管理案例分析题

案例2【案例1F422020-1】

【背景】

某项目部承揽一土石坝工程施工任务。为加快施工进度,该项目部按坝面作业的铺料、整平和压实三个主要工序组建专业施工队施工,并将该坝面分为三个施工段,按施工段1、施工段2、施工段3顺序组织流水作业。已知各专业施工队在各施工段上的工作持续时间如下表:工作队

施工段1

施工段2

施工段3

铺料

3天

2天

4天

整平

1天

1天

2天

压实

2天

1天

2天

【问题】

(1)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包括()等步骤。

A。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

B。选择质量检验方法

C。计算工程量和工作持续时间

D。选择施工方法并确定施工顺序

(2)该坝面作业,各项工作正确的工艺逻辑关系是()。

A。铺料为整平的紧前工作,压实为整平的紧后工作

B。铺料为压实的紧后工作,整平为压实的紧前工作

C。整平为压实的紧前工作,铺料为整平的紧前工作

D。压实为整平的紧后工作,铺料为整平的紧后工作

(3)各施工队在三个施工段上的施工安排属于()逻辑关系。

A。组织 B。工艺

(4)根据工作的逻辑关系绘制该项目进度计划的双代号网络图。

(5)根据网络图和本案例给出的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其计算工期和关键线路。

(6)在“施工段2”整平时突降暴雨,造成工期延误7天,试分析其对施工工期的影响程度。

【答案与解析】

(1)ACD。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主要工作步骤应是:研究设计资料和施工条件,正确计算工程量和工作持续时间,选择施工方法并确定施工顺序等。

质量检验方法是质量控制应考虑的内容,不属于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步骤内容。

(2)A。

坝面各项工作施工工艺逻辑关系应是先铺料,后整平,再压实。

(3)A。

各项作业在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应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作业场地等因素,从施工组织上作出安排。

(4)双代号网络图应根据各项工作的工艺逻辑关系、组织逻辑关系,按双代号网络图绘制的基本原则正确绘制。

(5)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

1)计算工期应以各项工作的最早时间进行计算,可以根据公式计算法或图上计算法计算出各项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终点节点的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即为计算工期;也可以根据节点计算法计算出终点节点最早时间,得出计算工期。

2)网络图中工期最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或者根据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计算结果,由总时差最小的工作组成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在网络图中用双箭线。粗实线或彩色线条来表示。

(6)一项工作被延误,是否对工程工期造成影响,应首先考虑该项工作是否在关键线路上。如果在关键线路上,则工期延误的时间就等于该项工作的延误时间;如果该项工作不在关键线路上,应计算出该项工作的总时差,用总时差与延误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出对工期的影响。【案例1F422020-2

案例1

进行扩建和加固,其中两座副坝(1#和2#)的加固项目合同工期为8个月,计划当年11月10曰开工。副坝结构型式为粘土心墙土石坝。项目经理部拟定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

说明:

1.每月按30天计,时间单位为天:

2.日期以当日末为准,如11月10月开工表示11月10日末开工。

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建设工程教育网提供

事件1:按照12月10日上级下达的水库调度方案,坝基清理最早只能在次年1月25日开始。

事件2:按照水库调度方案,坝坡护砌迎水面施工最迟应在次年5月10日完成。

坝坡迎水面与背水面护砌所需时间相同,按先迎水面后背水面顺序安排施工。

事件3:“2#副坝填筑”的进度曲线如下:

事件4:次年6月20日检查工程进度,1#、2#副坝坝顶道路已完成的工程量分别为3/5、2/5。

问题:

1.确定计划工期;根据水库调度方案,分剐指出1#、2#副坝坝基清理最早何时开始。

2.根据水库调度方案,两座副坝的坝坡护砌迎水面护砌施工何时能完成?可否满足5

月10日完成的要求?

3.依据事件3中2#副坝填筑进度曲线,分析在第16天束的计划进度与买际进度,并确定2#副坝填筑实际用工天数。

4.根据6月20日检查结果,分析坝顶道路施工进展状况;若未完成的工程量仍按原计划施工强度进行,分析对合同工期的影响

答案

案例3

背景资料:某水闸工程建于土基上,共10孔,每孔净宽10m;上游钢筋混凝土铺盖顺水沛方向长15m,垂直水流方向共分成10块:铺盖部位的两侧翼墙亦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挡

士高度为12m,其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安排两个班组,按照上游翼墙Ⅱ→10→9→8→7→6和上游翼墙I→1→2→3→4→5的顺序同步施工。建设工程教育网提

在闸墩混凝土施工中,为方便立模和浇筑混凝土,施工单位拟将闸墩分层浇筑至设计高程,再对牛腿与闸墩结合面按施工缝进行处理后浇筑闸墩牛腿混凝土。

在翼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胀模事故,施工单位采取了拆模、凿除混凝土、重新立模、浇筑混凝土等返工处理措施。返工处理耗费工期20天,费用15万元。

在闸室分部工程施工完成后,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进行了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原材料质量、中间产品质量等。

问题:

1.指出施工单位在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指出施工单位在闸墩与牛腿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本工程中的质量事故属于哪一类?确定

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等级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4.闸室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除原材料质量、中间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哪些

方面?

答案1.(共6分)

上游翼墙及铺盖的浇筑次序不满足规范要求(2分)。合理的施工安排包括:铺盖应分块间隔浇筑(2分);与翼墙毗邻部位的1#和10#铺盖应等翼墙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2分)。建设工程教育网

2.(共5分)

施工单位在闸墩与牛腿结合面设置施工缝的做法不妥(3分),因该部位所受剪力较大,

不宜设置施工缝(2分)。

3.(共5分)

本工程中的质量事故属于一般质量事故(2分)。确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等级应主要考虑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1分),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1分)和对工程正常使用和寿命的影响(1分)。

4.(共4分)

闸室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单元工程质量;质量事故;混凝土拌合物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机电产品等(答对一项得1分,满分4分)。

案例4

1.背景

某水利枢纽工程由电站、溢洪道和土坝组成。主坝为均质土坝,上游设干砌石护坡,下游草皮护坡和堆石排水体,坝顶设碎石路,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述事件:事件一:项目法人委托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于大坝填筑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受项目法人委托,承担了该工程质量检测任务。

事件二:土坝施工单位将坝体碾压分包给具有良好碾压设备和经验的乙公司承担。合同技术文件中,单元工程的划分标准是:以40m坝长、20cm铺料厚度为单元工程的计算单位,铺料为一个单元工程,碾压为另一个单元工程。

事件三:该工程监理单位给施工单位“监理通知”如下:经你单位申请并提出设计变更,我单位复核同意将坝下游排水体改为浆砌石,边坡由1:2.5改为1:2。

事件四:土坝单位工程完工验收结论为:本单位工程划分为30个分部工程,其中质量合格12个,质量优良18个,优良率为60%,主要分部工程(坝顶碎石路)质量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达到优良;原材料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质量合格;外观质量得分率为84%。所以,本单位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

事件五:该工程项目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由监理单位填写,土坝单位工程完工验收由施工单位主持。工程截流验收及移民安置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

2.问题

(1)简要分析事件一中存在的问题及理由。

(2)简要分析事件二中存在的问题及理由。

(3)简要分析事件三“监理通知”存在的问题及理由。

(4)土坝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实际为优良。依据水利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的有关规定,简

要分析事件四中验收结论存在的问题。

(5)根据水利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的有关规定,指出事件五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3.分析与答案

(1)项目法人委托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于大坝填筑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进行质量检查不正确。

理由:项目法人不应委托质量监督机构对大坝填筑进行质量检查,应是通过施工合同由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规定的检验数量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受项目法人委托,承担了该工程质量检测任务不合理。

理由:质量监督机构与项目法人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质量监督机构不应接受项目法人委托承担工程质量检测任务。

(2)土坝施工单位将坝体碾压分包给乙公司承担不对。

理由:坝体碾压是主体工程,不能分包。

单元工程划分不对。

理由:铺料和整平工作是一个单元工程的两个工序。

(3)监理单位同意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不对。

理由:设计变更应该由设计单位提出,监理单位不能同意由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

监理单位同意将坝下游排水体改为浆砌石不对。

理由:浆砌石不利于坝基排水,不能将排水体改为浆砌石。

(4)事件四中验收结论存在的问题有:

● 分部工程应为全部合格;

● 坝顶碎石路不是主体工程;

● 土坝无金属结构及启闭机;

● 外观质量得分率不应低于85%;

● 质量检查资料应齐全。

(5)事件五中不妥之处:

● 工程项目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由监理单位填写不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应该由施工单位填写。

● 土坝单位工程完工验收由施工单位主持不妥,单位工程完工验收应该由项目法人主持。

● 工程截流验收及移民安置验收由项目法人主持不要,移民安置验收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参加。

案例5

背景资料:

某大型防洪工程由政府投资兴建。项目法人委托某招标代理公司代理施工招标。招标代理公司依据有关规定确定该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招标公告在当地政府规定的招标信

息网上发布。招标文件中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方式担保。评标方法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投标有效期为60天。

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以下要求:为避免潜在的投标人过多,项目招标公告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且采用邀请方式招标。

项目施工招标信息发布后,共有9家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项目法人认为报名单位多,为减少评标工作量,要求招标代理公司仅对报名单位的资质条件、业绩进行资格审查。开标后发生的事件如下:

事件1:A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000万元,为最低报价,经评审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事件2:B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300万元,在开标后又提交了一份补充说明,提出可以降价5%.事件3:C投标人投标保函有效期为70天。

事件4:D投标人投标文件的投标函盖有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印章,但没有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

事件5:E投标人与其他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附有各方资质证书,但没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

事件6:F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为8600万元,开标后谈判中提出估价为800万元的技术转让。

事件7:G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最高,故F投标人在开标后第二天撤回了其投标文件。

问题:

1.项目法人对招标代理公司提出的要求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分析A、B、C、D、E、F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或有何不妥之处。说明理由。

3.G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是否有效?对其撤回投标文件的行为,项目法人可如何处理?

4.该项目中标人应为哪一家?合同价为多少?

答案 1.不正确。

理由:项目招标公告应按有关规定在《中国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以及《中国水利报》等媒体上发布,不能限制只在本市日报上发布;依据有关规定,该项目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项目法人不能擅自改变。

2. A投标人无不妥之处。理由:经评审后最低报价的应推荐为中标人。

B投标人在开标后降价不妥。理由: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有效期内不得修改。

C投标人无不妥之处。理由:投标人的投标保函有效期应不短于招标文件规定的有效期。

D投标人无不妥之处。理由:投标人的投标函(或投标文件)应加盖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印章,没有要求加盖项目负责人的印章。

E投标人投标文件无效。理由:根据有关规定,联合体投标,应有联合体共同投标协议书。

F投标人无不妥之处。理由:根据有关规定,开标后合同谈判中投标人提出的优惠条件,不作为评标的依据。

3.G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有效。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有效期内不得撤回。G投标人撤回其投标文件,项目法人可没收其投标保函。

4.该项目中标人应为A,合同价为8000万元。

案例6

案例7某建筑公司(承包方)与某建设单位(发包方)签订了建筑面积为2 100 m2的单层工业厂房的施工合同,合同工期为20周。承包方按时提交了施工方案和施工网络计划,如图5-3和表5-1所示,并获得工程师代表的批准。该项工程中各项工作的计划资金需用量由承包方提交,经工程师代表审查批准后,作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依据。

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几项事件:

①在工程进行到第9周结束时,检查发现A、B、C、D、E、G工作均全部完成,F和H工作实际完成的资金用量分别为14万元和8万元。且前9周各项工作已完工程的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均相符。

②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J工作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工程师代表下达了停工令使其暂停施

工,并进行返工处理1周,造成返工费用2万元;M工作因发包方要求的设计变更,使该工作因施工图纸晚到,推迟2周施工,并造成承包方因停工和机械闲置而损失1.2万元。为此承包方向发包方提出了3周工期索赔和3.2万元的费用索赔。

问题

(1)试绘制该工程的早时标网络进度计划,根据第9周末的检查结果标出实际进度前锋

线,分析D、F和H三项工作的进度偏差。到第9周末的实际累计资金用量是多少?

(2)如果后续施工按计划进行,试分析发生的进度偏差对计划工期产生什么影响?其总工期是否大于合同工期?

(3)试重新绘制第10周开始至完工的早时标网络进度计划。

(4)承包方提出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5)合理的工期索赔、费用索赔是多少?

标准答案:

案例(20分)

问题(1)

该工程早时标网络进度计划及第9周末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如图5-6所示。

通过对图5-6的分析:D工作进度正常;F工作进度拖后1周;H工作进度拖后1周。

第9周末的实际累计投资额为10 +12 +8 +15 +24 +14 +22 +8 =113万元。

问题(2)

通过分析可知:

F工作的进度拖后1周,影响工期,因为该工作在关键线路上,导致工期延长1周,总工期将大于合同工期1周。

H工作的进度拖后1周,不影响工期,因为该工作不在关键线路上,有1周的总时差,拖后的时间没有超过总时差。

问题(3)

重新绘制的第10周开始至完成工期的时标网络计划如图5-7所示。

问题(4)

承包方提出的索赔要求不合理。因为J工作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返工,其责任在承包方;而M工作造成的损失属于非承包方的责任。故承包方仅能就设计变更使M工作造成的损失向发包方提出索赔。

问题(5)

①M工作本身拖延时间为2周,而根据图5石的分析M工作的总时差1周。由此可知M工作的拖延使计划工期又延长1周,实际工期达到22周。可索赔工期为l周。

②费用索赔为M工作因停工和机械闲置造成的损失1.2万元。

案例10

背景资料

某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砌石护坡拆除、砌石护坡重建、土方填筑(坝体加高培厚)、深层搅拌桩渗墙、坝顶沥青道路、混凝土防浪墙和管理房等。计划工期9个月(每月按30天计)。合同约定:①合同中关键工作的结算工程量超过原招标工程量15%的部分所造成的延期由发包人承担责任;②工期提前的奖励标准为10000元/天,逾期完工违约金为10000元/天。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为满足工期要求,采取分段流水作业,其逻辑关系如下表:

项目部技术人员编制的初始网络计划如下:

项目部在审核初始网络计划时,发现逻辑关系有错并将其改正。

事件2:项目部在开工后第85天末组织进度检查,F、H、E、J工作累计完成工程量分别为400m3、600㎡、20000m3、125㎡(假定工作均衡施工)。

事件3:由于设计变更,K工作的实际完成时间为33天,K工作的结算工程量为292m3.

除发生上述事件外,施工中其他工作均按计划进行。

问题:

指出事件1中初始网络计划逻辑关系的错误之处。

依据正确的网络计划,确定计划工期(含施工准备)和关键线路。

根据事件2的结果,说明进度检查时F、H、E、J工作的逻辑状况(按“……工作已完成……天工程量”的方式陈述)。指出哪些工作的延误对工期有影响及影响天数。

事件3中,施工单位是否有权提出延长工期的要求?并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事件,该工程实际工期是多少天?承包人可因工期提前得到奖励或逾期完工支付违约金为多少?

答案

错误之处:E改正的紧前工作应为C、D工作(1分),而初始网络计划中,E工作的紧前工作只有C工作(1分)。

在节点④、⑤之间缺少一项虚工作(2分)。

或E工作与C、D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

计划工期270天(1分)

关键线路:A-B-D-H-I-K-L-M(2分)

F工作已完成4天工程量(1分),H工作已完成8天工程量(1分),E工作已完成10天工程量(1分),I工作已完成25天工程量(1分),H、J工作拖延对工期有影响(2分),H工作的延误对工作影响3天(1分),J工作的延误对工期影响5天(1分)。

有权(1分),依据合同承包人对K工作结算工程量超过276m3(240*115%)(1分)部分所造成的工程延误可以提出延期要求,可提出2天的延期要求(1分)。

该工程的实际工期为278天(270+5+3)(2分)因逾期完工支付违约金为60000元[10000*(278-270-2)])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案例分析 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 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这是“希望工程”市场化的一次大胆尝试。“1(家)+l助学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也是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接受捐款数额最多、资助成果最显著的一年。全国和省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共接受海内外捐款1.8亿人民币,其中,仅青基会接受的捐款就超过了12万笔,是前四年捐款总笔数的4倍,捐款额达到了7 091万,资助失学儿童46.6万人(累计已达到100万人),相当于前四年救助总数,建希望小学524所。 截至1999年,希望工程已经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18.4亿元,这些钱使229万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起了7 800多所希望小学,被誉为“中国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品牌”。 1994年1月21日,香港《壹周刊》发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千里追寻七千万元下落希望工程善款失踪)。在这篇五千余字的文章里,《壹周刊》记者屈颖妍通过对吉林向海乡向海小学和浙江省友谊乡沈塘小学的实地走访调查,报道了种种现象。诸如:“数千万元拨款不知去向”、“向贫农开刀”、“原应受到救助的人反而成了‘强榨’的对象”、“干部孩子占了便宜”、“穷人读破校”、“掠水”(港语:意即贪污)现象到处都有、“港人捐钱无资料”等等。这些说法都是要告诉读者一个结论:香港人为希望工程的捐款“不清不楚”。在文章发表后的5个月里,青基会收到的海外捐款数额急剧下降,平均每月接受香港地区的捐款仅有十余万元,原先打算在香港推出的“1+1”助学计划被迫取消,一些海外募捐活动也被中止,如加拿大“希望基金会”、马来西亚“榕联基金会”,均于1994年初突然取消原定的捐款协议,涉款数百万美元。这次事件严重干扰、破坏了中国青基会的海外募捐的计划,使相当数量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美好愿望破灭。为了证明希望工程的清白。青基会与《壹周刊》打了长达6年的官司。2000年,香港高等法院判定青基会胜诉,《壹周刊》赔偿青基会350万港币。 青基会的秘书长徐永光对此曾经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希望工程的八大隐患》。这八大隐患是:(1)体外循环,指一些机构和个人直接给乡、村捐款建校,并冠以“希望小学”之名,但是因用了希望工程的名义又没有希望工程管理机制的监督,加上社会腐败之风的侵扰,难免出问题,希望工程名声因此受损;(2)假名营私,即假冒希望工程之名骗取钱财,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名称权如何保护,还找不到一个好办法,也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3)体制摩擦,指青基会经常面临尊重捐款人和服从领导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青基会统一的基金管理制度与地方党政领导肆意干扰之间的矛盾;(4)政策风险,中国有关基

组织结构管理案例分析

晾衣理论:先抓住衣领 某企业组织架构与人事调整案例 《赢周刊》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郭晓亮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是一项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的工作,对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某一具体企业来说,如何运用这些原理和原则?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出适合自己企业的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证组织架构的顺利运作?以下我们(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师)帮助某制造企业客户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的案例: 背景: 位于内地的某机械公司是一家传统国有企业,公司的规模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由于经营不善,2000年公司被迫进行了破产重组,任命了王总担任新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总上任后一方面加强了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适应市场的内部管理改革,经营状况逐渐好转。2002年,公司顺利实现赢利,并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到2004年底,公司员工1800多人,年销售额5亿多元,利润3600万元。 随着公司的发展,王总意识到一方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外资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反而变成了劣势;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个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的需求也必将大量增加,公司同时又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虽然经过了资产重组和减员整顿,但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没有进行大的调整,也没有进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因此仍然存在着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上员工绝大部分还是原来留下来的,员工观念普遍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 根据对公司情况的分析,王总决定从内部管理抓起,首先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考虑到公司内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而组织架构的调整又涉及到复杂的人事变动和利益调整,公司决定聘请专业顾问来指导进行。2005年初,公司聘请柏明顿公司咨询顾问进行该项目的咨询,对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

2020年新编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

公共管理学案例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2004-12-13 案例一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的领导职数。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改革后在机构和人员数量上有回潮的现象发生。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通过改

公共管理制度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作者:————————————————————————————————日期: 2

案例一: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民政部审核登记,于1994年5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现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是由具有土地估价资格和从事土地估价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非营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土地估价组织和土地估价人员,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土地估价执业道德,执行专业守则和估价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土地估价师专业知识及专长技能的发展和深造;保障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维护支持中国土地估价师独特的专业特点、地位及利益;增进行业交流;调解执业中产生的争议;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先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配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这是国务院对土地估价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充分肯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工作职责主要有:搞好会员自律,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引导机构发展,规范机构管理;扩大协会规模,提供会员服务;研究技术理论,制定专业指引;净化估价环境,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加强协同配合,联系同业协会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高、行为更加规范,全国共有26000余名具有资格的土地估价师,其中执业注册的土地估价师有8000人,执业土地估价机构1700多家。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专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考试与教育委员会、会籍与组织委员会、技术审裁委员会、财务行政委员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应按现行法规实行年度预决算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对协会的经费使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执业的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人民币1000元,非执业的个人会员每人每年人民币100元。团体会员按以下标准缴纳会费:在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注册执业的土地估价中介机构团体会员,会费每年10000元;其他团体会员,会费每年2000元。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个人会员加入地方协会的,由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和地方协会协商,将所收个人会费的一定比例划转地方协会,地方协会不再另行收取个人会费。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费限用于协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本着取之有度、用之得当的原则,会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以及各专项工作会议; 2、各专门委员会开展活动; 3、协会全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社保、福利等和兼职人员的劳务费; 4、租赁办公用房、购置固定资产、易耗办公用品等; 5、对土地估价机构注册、年检和检查等工作; 6、组织开展土地估价理论研究、制定行业技术指引,开展业务交流和行业宣传; 7、编辑出版本会刊物,建立和维护信息网络; 8、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9、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包含案例分析答案

期末综合复习题 一,判断题(150题) 人口。属于潜在人力资源范畴。( 1?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就业 X 2.处于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即 ?求业人口。或失业人口。属于现实人力资源范畴。(“ 3?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或基本资源,就是人力资源(X 4. 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不同于一般生物资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 的生物学规律之外,它还受人类意识的支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口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和控制的全过程。(X 6.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就是通过创建科学规范的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有效地"激活人",极大调动全体人员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V 卫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易考通习题册 7. 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人事管理活动的主体,不是管理活动的客

体。(X 8.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人员招聘、选拔、分派、工资发放、 档案管理之类的工作。(X 9. 传统的人事活动呗认为是低档的、技术含量低的、无须特殊专长 的工作。(“ 10?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事。为中心。(X 11.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即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 12. 战略大致包括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两部分内容。(X 13?在组织的不同层面,战略的标准都是一致的。(X 14. 在组织集团层面,战略更关注自己的竞争优势、细分市场的选择以及对各类外部政策的适应(X 15. 在单独的组织层面,战略的标准可能为选择投资于哪些产业板 块,在哪些领域及哪些地域范围内开展业务(X 16.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指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设定的以未来愿景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可持续人才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组织全局的筹划和谋略(“ 17. 人们进行战略分析时,可以采用美国学者舒勒构建的4P模式。X 18. 组织战略的形成不仅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也受到人力资源战略的

公共管理复习题

公共管理复习题 一.简答题 ⒈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就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⑵限制因素不同:前者全部受法律限制;后者仅就是一个外部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前者主要来自税收:后者来自获利。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前者就是选举与任命;后者则就是任人为贤。 ⑸绩效评估不同:其评价指标不同,前者偏重社会效益,后者强调经济效益。 ⒉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⑵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⑶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⑷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⑸管理所追究求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⑹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⑺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⑻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⒊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⑴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⑵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⑶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⑷进行收入财产的再分配 ⑸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⒋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政府失效就是指由于政府主体与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与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⑴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与腐败。 ⒌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与基本原则。 ㈠主体:(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其她机构 ㈡基本原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⒍自上而下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就是什么 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从政府的政策决定出发,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时间、实现效果等问题,并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这些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缺失。主要表现于:(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她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因为许多政策往往就是同时实施的,必须在系统之中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绝对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⒎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与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与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⑵ ⒏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1-9

《公共管理学》 自测练习及答案 自测练习一(1-4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主张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 3.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4.政府失效是指由于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5.非政府组织一般可分为和。 6.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和具体政策。 7.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标准和标准。 8.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地对自己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A.泰勒和法约尔B.怀特和威洛比C.威尔逊和古

德诺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 A.法约尔B.赫伯特·西蒙C.马克斯·韦伯D.泰勒 3.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胡德D.史蒂文·科恩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自动人D.复杂人5.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公共组织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A.合理性B.合法性C.操作性D.强制性 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萨巴蒂尔B.本尼·杰恩C.丹尼尔·马兹曼尼安D.J.佛瑞斯特 8.将职能部门和项目小组进行组合,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的新型组织结构被称为()。 A.直线式结构B.职能式结构C.矩阵式结构D.扁平式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XX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XX市市长曾说:“在XX,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XX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XX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XX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XX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XX 低质皮鞋在XX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XX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XX政府。为此XX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XX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XX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XX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XX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 1 )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 D )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 C )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B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 D )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D )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 D ) A.信息对称和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 D )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 D )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 C )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3)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组织管理案例

【组织管理案例】“一把手”易“出事”根子在哪里? 节日里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往往内裹礼仪“糖衣”的权钱交易,一些人由此痴迷于“节日情结”,一些人由此患上了“送礼焦虑症”……其中,“礼尚往来”的“主角”,多是掌握着“一锤定音”权力的“一把手”。各级“一把手”也因此成为节日腐败的高发岗位。 透过形形色色的节日腐败案件不难发现,虽然反腐倡廉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权力寻租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依然频频“出事”。如何把权力装进“笼子”、让权力安全运行,怎样让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仍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党内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破解的课题。 在用人上易“一言九鼎” “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 这是一起荒唐的诈骗案。山东省齐河县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竟让33人顺利进入该县各党政机关工作。虽然骗术不“高明”,但骗子却成功地钻了回“一把手”说话“顶用”的空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一把手”在用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隙。 “一把手”在人事任免权上的“一言九鼎”,给买官卖官者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铁成在担任靖宇县委书记期间,6年里将全县500余名干部调整了840余人次,收受贿赂114万余元,完全操控200多名科级干部的命运,科局级干部几乎无一人不向他行贿。 同样,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原区委书记李玉麟因卖官落马。在受审时,

他坦承,在乡镇干部的任用上,区委书记有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如果没有我的同意,他就不能当上这个官。” 据湖北武汉市纪委2009年的统计,2002年以来,武汉市因贪污贿赂受处分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一把手”占44%。 “为什么总有人逢年过节给‘一把手’送礼,就是看重他们在用人问题上有‘一言九鼎’之权。在某些干部眼里,要想升职进步,必须先把‘一把手’搞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分析。 应该说,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公务员法》等一系列党纪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一些地方推行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的用人权。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一把手”通过“个别酝酿”或在召开常委会时加以“引导”等种种办法,绕过了“关口”,仍然可以按自己的意图选任干部。 让“程序空转”,是近年来发生的买官卖官用人腐败案件的一个典型特征。有的地方“一把手”不带头遵守制度履行干部选任程序,将制度和程序玩弄于股掌,乐于搞“先拍板后走程序”,甚至出现“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决定普通问题、少数人参加的会议决定重大问题、个别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核心问题、一对一的口头交待决定特别重要问题”等非正常情况。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在用人上,就很“善于”预先圈定拟提拔干部名单,再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结果,所有的干部选任程序在他这里都失了效,当县委书记仅仅8个月,他通过批发“官帽”受贿及不明来源的财产就高达500多万元。 “‘一把手’能够轻松绕过程序,说明他的用人自由裁量权还是过大,正因为‘一把手’有这个权,才容易滋生各种买官卖官的‘细菌’,‘节日腐败’现象就很难杜绝。”刘旭涛表示,这也反映出干部人事制度还不够完善,改革的空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2)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2) 1、案例内容介绍:“公地悲剧”、“卫生死角”与公共治理 (4) B、案例分析:非营利性组织 (5) 1、案例内容介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5) 1、案例内容介绍:“儿童村丑闻”与慈善监督盲区 (6) 案例内容介绍:“炸楼是民意所向” (7) 1、案例内容介绍:国税局改革 (8) 案例内容介绍: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沙市中巴禁运的文件 (9) 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的发展战略 (10) 1、案例内容介绍:湖南衡阳县工商体制实行改革 (13) C、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15) (三)对非正常集体上访事件的处理。 (16) 2、处理。发生阶段抓措施到位。 (17) 3、守法。处理阶段抓严格执纪。 (17) 4、“倒查”。对发生的非正常集体上访由上级纪检、组织、信访等有关部门联合进 行“倒查”。 (17) 5、反思。平息后进行深刻反思。 (17) 1、案例内容:公共危机事件多发呼唤统一立法 (17) 案例内容:密云事故暴露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软肋” (18)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 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 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