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案例背景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

机构的行为。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信任企业的公众利益,还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财务造假案例,以警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审慎态度。

Enron案

Enron是美国一家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大型企业,曾在2001年突然宣布破产,

引起了轩然大波。Enron案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Enron之所以能够长期隐藏其财务问题,是因为其采用了一套复杂的会计手法

和特殊目的实体,以转移债务和虚增收入,虚报资产和利润。这些手法包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将债务转移到企业之外,将债务转化为权益;利用能源交易合约中的会计漏洞进行虚增收入;隐瞒和虚报相关方关联交易等。通过这些手法,Enron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掩盖了其巨额负债和亏损的真实情况。

Enron的破产事件不仅导致了投资者和员工巨大的损失,还对美国的会计准则

和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监管。

WorldCom案

WorldCom是美国一家通信公司,也是2002年爆发的另一起重大财务丑闻。WorldCom案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计欺诈案件。

WorldCom案的核心问题是公司高层团队通过虚增运营成本来减少纳税额和虚

增营收,以达到避税和提高股价的目的。这种财务造假手法被称为“罗斯投票法”,

即虚增支出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这种手法使得WorldCom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从而使净利润看起来更小。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运营成本并没有那么高,而是被故意虚增了。

WorldCom案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其破产。这一案

件极大地震动了金融界和投资者,也促使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的规范。

Tyco案

Tyco是美国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流体控制等多个领域。Tyco案

是2002年爆发的又一起重大财务丑闻,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震动。

在Tyco案中,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和一些高管团队利用权力和职务之便,长期

以来进行了一系列财务欺诈行为。他们通过虚增公司的利润、隐瞒债务和进行违规交易等手法,进行了大量违法和违规的活动。

这一事件不仅导致Tyco公司的股价暴跌和投资者的巨大损失,还对公司治理

和监管机构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这一案例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并强调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建议和结论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财务造假案例,它们给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敲响了警钟。投资

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更加注重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关注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同时,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提高对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审核水平。

此外,公司治理的完善和透明度是防范财务造假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司应建立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定期进行独立的审计工作。同时,应加强对高管团队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造假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财务造假是对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严重伤害。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

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有责任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管。同时,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 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3.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造假形式包括贪污现金和挪用 现金等;银行存款造假形式包括制造余额差错为以后贪污做准备、擅自提现、混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公款私存、出借支票、转账套现、涂改银行对账单、支票套物、出借账户等;其他货币资金造假形式包括账户设置不合理、未将需要退回的专户存款及时结清等。 案例:白条抵库,现金收支业务入账不及时 (1)某企业2008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余额3,186.30元。2009年1月20日现金日记账余额2,496.30元。2009年1月21日查账人员对该企业库存现金进行盘点,结果如下: ①现金实有数1,882.02元。②在保险柜中发现下列收据已收、付款,但尚未入账。职工 李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已经领导批准。职工刘某借据一张,金额420元,未经批准。有已收款但未记账凭证5张,金额2400元。③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为2400元。④1月1日至20日,现金收入7050元,现金支出7740元。 (2)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2302.02=2496.30+405.72-600 1月20日现金实有数2302.02=1882.02+420(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冲抵现金) 由此可见,在1月20日,除了白条抵库和应入账而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 (3)倒退至2008年12月31日现金应有数2992.02=2302.02+7740-7050 与2008年库存现金3186.30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的数额是虚假的,正确的数额应该是2992.02元。经查是现金收支不及时入账所致,例如职工陈某10月10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合规但出纳未及时入账,调账如下: 借:其他应收款-陈某600 贷:库存现金600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隐瞒或篡改有关会计记录,以谋取个人或公司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会计造假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案例一,WorldCom公司。 2002年,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WorldCom公司因为会计造假丑闻而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的高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将数十亿美元的费用误记为资本支出,以此来掩盖公司的亏损。这一丑闻最终导致了WorldCom公司数百亿美元的资产贬值,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 案例二,Enron公司。 Enron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公司,也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声名狼藉。公司高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和隐瞒债务等手段,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加可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财务状况却是岌岌可危。2001年,Enron公司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案例三,山水集团。 山水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但因为会计造假案例而备受关注。2016年,山水集团因为涉嫌虚报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规模,被证监会处以重罚。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业绩、夸大资产规模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导致了公司的信用受损和股价暴跌。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防范会计造假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依法依规编制财务报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同

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应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以免受到会计造假案例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防范会计造假,维护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财务造假案例

财务造假案例之一:“庄家”与“资本运作” 这个案例,是国内庄家们最常使用的所谓“财技”。 假设某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亿股,业绩较差,正常情况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润0.1元,此时的每股股价5元,则市赢率50倍(5/0. 1=50)。此时来了一个庄家,相中了这家上市公司,并经过一段时间购买了40%的股票,即4000万股,每股5元,庄家总共投入2亿元(4000万*5元)。 接着,上市公司把一笔分文不值的劣质资产高价卖掉,假设劣质资产多卖了1亿元。暂时充当冤大头的买家往往就是庄家自己,则这笔买卖让庄家损失了1亿元,但让上市公司增加了1亿元利润,即每股利润提升1元,使每股利润达到1.1元(0.1+1=1.1)。如果上市公司的市赢率还保持50倍不变,则股价为55元(50*1.1=55)。此时庄家持有的股票市值为22亿元(4000万*55元)。如果庄家能在这个价位卖掉股票,减去当初投入的2亿元和卖劣质资产损失的1亿元,庄家最终获利19亿元,投资汇报率850%(19亿/2亿-1=850%)。 以上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过程。当初庄家吃的亏越多,为劣质资产付出的越多,就能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庄家最终的收益就越大。实战中,过程会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空手套白狼”,也有人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但无一例外,庄家都是巧妙盗用了收入、利润、市盈率等概念和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将缺乏财务知识的投资者骗入局中,达到轻松获利的目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充斥了一批这样的公司,搞不清它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成天买这卖那地搞“重组”,吃小亏、占大便宜地搞“资本运作”,形成了这个“系”那个“系”。而被重组的公司,去年还是ST,或者市赢率几百倍,今年每股利润就可以弄到1元多,市赢率只有10来倍,把普通投资者给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你说,这种重组,到底将什么进行了重组? 财务造假案例之二:互相买卖 这个案例,是去年被揭发的美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的典型一例,是电信运营商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惯用的伎俩。此案例中一般有两个上市公司合谋造假。我们假设这两家公司,都是电信运营商,一个叫公司A,一个叫公司B。 故事是这样的:公司A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X,花了1亿美元;公司B 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Y,也花了1亿美元。这时候,在电信运营业互相整合的幌子下,大家开始相互购买看中的电信网络。于是,公司A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B中买了网络Y,公司B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A中买了网络X。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2009-2010年 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 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 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财务造假案例

财务造假案例 财务造假案例之一:“庄家”与“资本运作” 这个案例,是国内庄家们最常使用的所谓“财技”。 假设某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亿股,业绩较差,正常情况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润0.1元,此时的每股股价5元,则市赢率50倍(5/0.1=50)。此时来了一个庄家,相中了这家上市公司,并经过一段时间购买了40%的股票,即4000万股,每股5元,庄家总共投入2亿元(4000万*5元)。 接着,上市公司把一笔分文不值的劣质资产高价卖掉,假设劣质资产多卖了1亿元。暂时充当冤大头的买家往往就是庄家自己,则这笔买卖让庄家损失了1亿元,但让上市公司增加了1亿元利润,即每股利润提升1元,使每股利润达到1.1元(0.1+1=1.1)。如果上市公司的市赢率还保持50倍不变,则股价为55元(50*1.1=55)。此时庄家持有的股票市值为22亿元(4000万*55元)。如果庄家能在这个价位卖掉股票,减去当初投入的2亿元和卖劣质资产损失的1亿元,庄家最终获利19亿元,投资汇报率850%(19亿/2亿-1=850%)。 以上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过程。当初庄家吃的亏越多,为劣质资产付出的越多,就能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庄家最终的收益就越大。实战中,过程会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空手套白狼”,也有人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但无一例外,庄家都是巧妙盗用了收入、利润、市盈率等概念和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将缺乏财务知识的投资者骗入局中,达到轻松获利的目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充斥了一批这样的公司,搞不清它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成天买这卖那地搞“重组”,吃小亏、占大便宜地搞

“资本运作”,形成了这个“系”那个“系”。而被重组的公司,去年还是ST,或者市赢率几百倍,今年每股利润就可以弄到1元多,市赢率只有10来倍,把普通投资者给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你说,这种重组,到底将什么进行了重组? 财务造假案例之二:互相买卖 这个案例,是去年被揭发的美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的典型一例,是电信运营商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惯用的伎俩。此案例中一般有两个上市公司合谋造假。我们假设这两家公司,都是电信运营商,一个叫公司A,一个叫公司B。 故事是这样的:公司A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X,花了1亿美元;公司B投资建设了一个电信网络Y,也花了1亿美元。这时候,在电信运营业互相整合的幌子下,大家开始相互购买看中的电信网络。于是,公司A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B中买了网络Y,公司B花了10亿美元的高价从公司A中买了网络X。这样互相买卖一下,表面上看公司A和公司B都没有吃亏,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会如同魔法师眷顾,出现奇迹般的变化。理由是这样的: 对于公司A,投资网络X,花了1亿美元,卖了10亿美元,在当期形成9亿美元的投入产出差,而新买入的网络Y,完全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长期摊销,假设为10年,则当年只需摊销1亿美元,最终公司A将多实现利润8亿美元。 对于公司B,以上逻辑照样适用,公司B也将多实现利润8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公司A肯花10亿美元去买一个1亿美元的网络,公司B也肯花10亿美元去买另外一个1亿美元的网络。谁都不是傻瓜。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案例背景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 机构的行为。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信任企业的公众利益,还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财务造假案例,以警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审慎态度。 Enron案 Enron是美国一家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大型企业,曾在2001年突然宣布破产, 引起了轩然大波。Enron案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Enron之所以能够长期隐藏其财务问题,是因为其采用了一套复杂的会计手法 和特殊目的实体,以转移债务和虚增收入,虚报资产和利润。这些手法包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将债务转移到企业之外,将债务转化为权益;利用能源交易合约中的会计漏洞进行虚增收入;隐瞒和虚报相关方关联交易等。通过这些手法,Enron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掩盖了其巨额负债和亏损的真实情况。 Enron的破产事件不仅导致了投资者和员工巨大的损失,还对美国的会计准则 和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一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监管。 WorldCom案 WorldCom是美国一家通信公司,也是2002年爆发的另一起重大财务丑闻。WorldCom案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计欺诈案件。 WorldCom案的核心问题是公司高层团队通过虚增运营成本来减少纳税额和虚 增营收,以达到避税和提高股价的目的。这种财务造假手法被称为“罗斯投票法”, 即虚增支出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这种手法使得WorldCom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从而使净利润看起来更小。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运营成本并没有那么高,而是被故意虚增了。 WorldCom案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其破产。这一案 件极大地震动了金融界和投资者,也促使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的规范。 Tyco案 Tyco是美国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流体控制等多个领域。Tyco案 是2002年爆发的又一起重大财务丑闻,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震动。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它多年来一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近年来,许多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刻动荡和严重恐慌,迫使政府不得不介入财务造假问题,通过立法完善程序,把财务造假活动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是一些经典案例,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弗洛伦蒂诺投资集团以及德国拜耳公司等。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以最著名的经典案例为例,该案件发生于2003年,原因是一名哈佛大学校友违反了财务会计准则,进行了大量的财务造假行为。最终,哈佛校友被联邦调查局拘捕,被指控违反了财务会计准则,因而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罚款2000万 美元。 意大利弗洛伦蒂诺投资集团(Fondi Italiani di Investimento)的案例,发生在2013年,涉及到财务报告造假。据查,该集团曾多 次利用不实财务报表,伪造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贷款。此外,该集团还被指控虚假报告违反了意大利金融市场的会计准则。最终,该集团的受害者获得了近900万欧元的损失补偿,并将负有责任的投资者处以相应的刑罚。 德国拜耳公司(Bayer AG)的案例发生在2016年,涉及到拜耳 公司虚报财务状况,以获取更多的融资。据查,拜耳公司虽然公布了报告,但仍然存在虚报财务状况的行为,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以支

持其发展。结果,拜耳公司最终被处以7500万美元的罚款,并受到 了其他商业损失,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以上三起案件都涉及到财务报表的虚报,这也表明财务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以及财务报表的完整和准确。财务报表的虚报会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影响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以及企业交易融资等。 另外,财务造假也可能导致企业及其股东和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甚至可以追究其行政责任,由此引起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总之,财务造假案件并非偶然事件,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加强金融会计准则的执行,建立严格的会计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和框架,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把财务造假彻底地从我们的记录中消除。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初的110296万元减少到51847万元,每股资产为1.03元,对应收帐款调整后,每股资产为0.94元,资产负债率由年初的52.41%上升到74.28%,未分配利润由年初的32908.39万元变为-36097.51万元。 中国证监会从2001年8月3日新闻媒体对银广夏1999年、2000年业绩严重造假曝光当日起,证监会就派出了20人规模的核查组,分赴银川、天津、上海三地,就银广夏业绩造假、二级市场价格操纵等重大疑点进行调查。现已查明银广夏公司通过各种造假手段,中国证监会9月6日公布的查处结果显示:“银广夏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据此1999年、2000年的业绩严重造假,其子公司天津广夏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这则消息立即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银广夏股票于8月3日停牌,8月6日,银广夏股票继续停牌一天半,鉴于情况严重,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自2001年8月9日起停牌30天。,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股价也从2001年7月的33元多,最低跌至2002年1月的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

一、会计造假与信贷风险 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准确、真实、快速的经济信息,是市场主体及市场监督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障。不真实的经济信息,将导致错误的经济决策,损害公众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财务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基础,据专家们统计,财务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占有2/3以上,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信息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受到高度关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安然案与安达信事件,中国的银广夏与中天勤事件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对于安然案,美国《商业周刊》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指出:“投资者的信心是我们整个经济成功的关键”,安然事件“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美国证管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坏。”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说:“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垮台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安然式丑闻被大量曝光以后,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现,原来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经常是胡编乱造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意会计(creativeaccounting),也叫做财务报表粉饰,但财务报表粉饰过分了就是“假帐”。就比如化妆,把黑人化成了白人,那就成了做假。 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挥笔写下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十六字校训,为上海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帐”。一国总理如此呼唤会计要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可见做假之风已深到何等程度。 2001年,中国股市暴跌,上市公司造假黑幕一桩桩暴露,结果引来一场中国股市的大论战。在这场大论战中,厉以宁表态说,中国证券市场是新生事物,是“婴儿”。“婴儿尿床很正常”。从厉以宁的话里来推断,也就是说,他认为上市公司造假是必然的。 某教授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一级骗一级层层注水水到渠成 横批:不是假账 周道烱(前证监会主席)曾在一次论坛上说:“中国企业的会计,实在是很难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经典案例 会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通过人为操作财务报表,虚增收入、减少成本、隐瞒负债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从而达到欺诈的目的。会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自身的利益,也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会计造假案例,以便更好地警示和防范这一现象。 第一,Enron公司会计丑闻。 Enron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能源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然而,2001年,Enron公司因为涉嫌进行大规模的会计造假而破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负债,以及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等手段,掩盖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最终,Enron公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第二,WorldCom公司会计丑闻。 WorldCom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电信公司,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之一。然而,2002年,WorldCom公司因为涉嫌进行数十亿美元的会计造假而破产。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净利润,以及隐瞒巨额负债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最终,WorldCom公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第三,中信证券会计丑闻。 中信证券是中国大陆的一家知名证券公司,也曾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然而,2017年,中信证券因为涉嫌进行财务造假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操纵业绩,以及隐瞒投资损失等手段,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最终,中信证券因为财务造假丑闻而受到了行政处罚,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起重大事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会计造假对企业和市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会计造假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以避免和防范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也应当保持警惕,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以免受到会计造假的伤害。 总之,会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会计造假现象,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引起大家对会计造假问题的重视和警惕,共同营造一个诚信、透明、健康的商业环境。

财务报告造假案例

案例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 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又如世纪中天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 不难发现,这些案例无一不具有两大特点:一、关联交易涉及的投资收益绝对金额较高; 二、这些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这说明了什么呢?首先,企业利润表中高额的投资收益可能来源于关联交易,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这种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的作用,从而使广大投资者受到蒙蔽。其次,如果关联交易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说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这就存在了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来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性。因此,对2001年中报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进行计算和排名,其前10位公司及其所涉及的关联交易如表2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在2001年中报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率前10位公司中,绝大多数发生了关联交易,且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尤其是排名前5位的公司中,就有4位关联交易涉及金额与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100倍。说明这些高额的关联交易很可能是构成公司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应当进一步根据会计报表附注所揭示的内容,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发生的时间、目的及其定价策略等。必要时,可以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公司利润表中予以剔除,来分析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并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等。 案例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 母公司将优质资产以超低价卖给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这些资产按正常价格或高价卖出,则可获得高额价差带来的投资收益。如:2000年年报显示,陕长岭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13360万元的52.4%。又如世纪中天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 不难发现,这些案例无一不具有两大特点:一、关联交易涉及的投资收益绝对金额较高; 二、这些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这说明了什么呢?首先,企业利润表中高额的投资收益可能来源于关联交易,在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时,这种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粉饰利润指标

国外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国外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1. Enron案 Enron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也是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隐藏债务和利润来掩盖其真实财务状况。Enron公司的高管采用复杂的会计手段来欺骗投资者,使公司的股价一度飙升,直到2001年公司破产。 2. WorldCom案 WorldCom是美国电信业巨头,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会计丑闻之一。该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和利润来掩盖其真实财务状况,欺骗投资者和审计机构。最终,WorldCom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导致数千名员工失业。 3. Tyco案 Tyco是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该公司的前CEO L. Dennis Kozlowski和前CFO Mark Swartz被发现将公司资金用于个人奢侈品购买,并通过虚假账目来掩盖这些开支。他们最终被判入狱。 4. Satyam案 Satyam是印度一家IT服务公司,也是印度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该公司的创始人和主席B. Ramalinga Raju承认,他在公司财务报表中虚构了数十亿美元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吸引投资者。这

一丑闻导致Satyam股价暴跌,公司最终被马鲁蒂集团收购。 5. Parmalat案 Parmalat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公司之一。该公司的创始人Calisto T anzi通过虚构资产和盈利来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Parmalat最终宣布破产,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大的经济丑闻之一。 6. HealthSouth案 HealthSouth是美国一家医疗保健服务公司,该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Richard Scrushy被指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虚假记录。他通过夸大收入和减少负债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欺骗投资者和审计机构。Scrushy最终被判入狱。 7. Olympus案 Olympus是日本一家知名的相机制造商,该公司曾经因为财务造假而受到严重的财务危机。公司高管通过虚构交易和隐藏巨额亏损来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这一丑闻最终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并引发了对公司高管的调查。 8. Nortel案 Nortel是加拿大一家电信设备制造商,该公司曾因财务造假而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Nortel的高管通过虚构收入和过度估计资产价值来误导投资者。最终,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达到虚增或掩盖业绩等目的,通过不 正当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人为操作,以获得虚假或误导性的财务信息。这 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对整 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案例分析: 案例一:长生生物疫苗案 长生生物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2024年曝出因疫苗质 量问题而引发全国范围的关注。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疫苗生产和销售过 程中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财务造假。具体表现为: 1.虚构销售收入:长生生物通过虚构销售合同、开具虚假发票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使公司营收看上去更高。 2.虚增利润:公司通过过度计提收入,减少费用等操作,虚增利润, 使公司的盈利水平看上去更好。 3.虚构货款:公司虚构借款,以提高公司的经营负债水平,从而获得 更多可操作的空间。 4.资金占用:长生生物通过将公司资金占用于其他非公司经营的项目中,使得财务状况看上去更好。 5.财务报表披露不准确: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不正当 的编制和披露,严重误导了投资者。 这些财务造假行为使得长生生物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面前具有虚假的 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最终导致公司及相关人员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二: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 瑞幸咖啡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咖啡连锁企业,自2024年上市以来,凭 借高速扩张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在资本市场上备受瞩目。然而,2024年,瑞幸咖啡曝出财务造假案,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调查。具体表现为: 1.虚构销售额:瑞幸咖啡通过虚构交易,伪造销售额,让公司在市场 上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 2.虚增费用:公司将实际未发生的费用进行计入,以减少利润,使公 司财务状况看上去更差。 3.虚构资产和收入:瑞幸咖啡将部分自有资产变相出售给关联方公司,虚构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收入,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4.虚构财务数据: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数据进行了不正当的修改 和操纵,对投资者、监管机构等隐瞒了真实情况。 这些财务造假行为使得瑞幸咖啡获得了虚假的财务业绩,吸引了大量 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然而,一旦真相败露,公司的股价瞬间崩溃,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并且公司及相关人员也面临着合法追责。 这两个案例都显示了上市公司在追求短期利益和市场关注度时,为了 达到一些特定目的,以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造假的倾向。由此可以看出, 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严密监管,加强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计与 验证,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的关键。

最新3年财务造假案例

最新三年财务造假案例 1、*ST新亿虚增2018年营业收入1338.54万元、利润总额129.11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00%、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24%;虚增2019年度营业收入572.36万元、营业外收入7590万元、利润总额7924.82万元,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55.13%、253.78%。*ST新亿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2022年2月14日,我国证监会开出了春节后的第一张罚单,而收到这张罚单的则是肥料产业的龙头金正大。金正大在与自己的供应商、客户和外部单位进行虚构合同,空转资金,进行虚构贸易业务等财务造假让自己的企业虚增收入。尤其是在2015年到2018年之间,累计虚增收入230.73亿元,虚增利润高达20亿元。在近4年的时间里,金正大的高层隐瞒资本市场和数万的股民进行巨额财务造假。 3、乐视网 2007年至2016年累计虚增收入1872亿元、虚增利润17.37亿元。 4、科迪乳业 2016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8.43亿元,虚增利润3亿元。 5、宜华生活 2016年至2019年虚增收入70.92亿元,虚增利润27.79亿元。 6、同济堂 2016年至2019年累计虚增收入21121亿元,虚增利润28.16亿元。 7、康得新 2015年至2018年虚增利润115.31亿元。 8、广州浪奇 2018年至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128.86亿元,虚增利润412亿元。 9、宁波东力 2015年至2018年3月虚增收入34.82亿元,虚增利润4.36亿元。 10、中信国安 2009年至2014年累计虚增收入5.06亿元,虚增利润1013亿元。 11、龙力生物 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虚增利润6.7亿元。 12、粤传媒 2011年至2015年累计虚增收入5.99亿元,虚增利润5.61亿元。 13、天夏智慧 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累计虚增收入不少于30.86亿元,虚增利润不少于11.48亿元。 14、北京文化 2018年虚增收入4.6亿元、虚增利润191亿元。 15、德豪润达 2018年虚增利润34.59亿元。 16、聚力文化 2016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8.97亿元,虚增利润5.08亿元。 17、亚太药业 2016年至2018年虚增收入4.54亿元,虚增利润1.74亿元。 18、德威新材 2018年至2019年虚增175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2020年上半年虚增11.04亿元应收票据。 19、富控互动 2013年至2016年虚增利润5.15亿元。 20、昊华能源 2015年至2018年虚增资产2825亿元。 21、康尼机电 2015年至2017年累计虚增收入9.97亿元,虚增利润3.72

会计造假案例

1. “百年老店”东芝再陷财务造假 2015年07月 从2015年初至今,日企高层因为各种原因,频频出来道歉,先是东洋橡胶,再 到丰田汽车,如今东芝的老大们也齐刷刷的低头鞠躬;有140年历史的东芝, 2008年以后被指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东芝的 问题最集中地表露出了日本企业目前的困境;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证券监管机构在接到来自东芝内部的举报后,从今年2月开始暗中调查该公司会计违规问题;日本证券监管机构认定,东芝未能实时计入亏损,涉嫌违反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受到强大外界压力的东芝公司不得不聘请由专业律师和会计师组成的第三方团队,对该公司进行独立审计; 日本NHK援引未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的话说,外聘的第三方机构发现,东芝财务造假是“系统性的”,在质询了公司内部大约200名管理层人员之后,审计机构指出,东芝在很多业务上都涉嫌财务造假,如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半导体业务以及个人电脑业务;审计机构得出的结论是,东芝应该下调过去5年的营业利润1500亿日元约12亿美元,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1700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548亿日元; 2.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之一:世通公司WorldCom财务造假案 世界通信公司成立于1983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营运商仅次于1877年成立的美国电报公司AT&T,如果不是司法部在2001年否决了世界通信与斯普瑞特Srint公司的合并方案,他很可能成为美国电信业的龙头老大;世界通信的成功应归功于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Bernard J. Ebbers在收购兼并方面的禀赋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Scott D. Sullivan;从1983年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近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屡见不鲜。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对 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将以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造 假案例为例,探讨造假背后的原因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以期加强对财 务造假行为的警惕和监管。 案例一:某A公司利润虚增 某A公司是一家浙江地区的制造型企业,曾在A股上市。在其上 市前几年,公司的利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 关注。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某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额、低价收购母 公司资产以及编造盈利模式等手段,将利润人为地虚增。这种财务造 假行为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案例二:某B公司虚假资产减值 某B公司是一家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房地产公司,其股票在香港上市。为了避免对公司财务状况的不利披露,该公司在减值测试中虚构了负债、夸大了利润,进而通过欺诈手段掩盖了资产负债风险。这种财务 造假行为使得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公司的真实风险状况,给投资者带 来了巨大损失。 案例三:某C公司编造虚假交易 某C公司是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其上市后几年内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该公司编

造了大量虚假交易、合同和收入。这些虚假交易不仅使得公司财务数据失真,也让投资者陷入错误的判断和判断风险。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处以罚款并被暂停上市,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财务造假案例背后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是为了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公司股价得到提升,从而获得高额回报。而一些高管、股东或内部人员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参与其中。 二、监管不严:缺乏严格的财务监管机制也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监管缺失,通过操纵账目和披露信息来误导投资者,进而获取不当利益。 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也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市场需求下滑、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可能促使企业采取财务造假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对市场的影响: 一、误导投资者:财务造假使投资者难以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投资决策失去了基础,增加了投资风险。造假公司看似业绩亮眼,但实际上存在巨大风险,投资者容易陷入投资误区。 二、破坏市场秩序:财务造假行为扰乱了市场交易机制,并影响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合法投资者受到不公平待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市场秩序的恶化。

会计经典案例

会计经典案例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丑闻 安然公司是美国一家能源交易和金融服务公司,成立于1985年,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和电力交易公司之一。然而,安然在2001年因会计丑闻而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始于1997年,该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 实体(SPEs)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易,将债务和亏损转嫁给这 些实体,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的下滑。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还通过利用会计标准的漏洞和模糊性,进一步扭曲财务报表,夸大收入和利润。在整个会计丑闻期间,安然的高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和掩盖这些违法行为,导致造假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这场会计丑闻的影响非常严重,安然公司在2001年倒闭,成 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之一。这个案件震动了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导致了金融界的大规模调整,并引发了对于企业道德和会计伦理的重视。 这个案例对于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揭示了一系列关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的问题。安然的会计丑闻暴露了审计师和监管机构的失职,以及对于金融公司的监管不力。此后,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以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这个案例也对会计师的角色和责任提出了挑战。会计师应该在

识别和揭示公司违法行为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不只是依赖客户提供的信息。此外,这个案例还提醒了会计师要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遵守会计准则的精神和原则。 总之,安然公司会计丑闻是一起经典的会计案例,对整个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提醒我们要警惕企业的违法行为并积极揭示,同时要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以维护会计行业的信誉和可靠性。 案例二:万历朝的财政危机 万历朝是明代中国的一个朝代,历史上以其财政危机而闻名。这个财政危机源于明朝时期的会计失误和管理不善。 在万历朝期间,官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疏忽和腐败导致了朝廷财政的困境。明朝时期的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此外,官员们还经常滥用税收和财政收入,将其挪用为私人财物,使得国家财政无法收支平衡。 这场财政危机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明朝的财政状况恶化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朝廷不得不通过发行纸币和增加税收等手段来填补财政赤字,然而这只是暂时的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最终,万历朝在财政危机的压力下崩溃,导致了明朝的衰败和灭亡。 这个案例对于会计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提醒我们财务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财务舞弊的典型案例…… 2016-11-24审计通 一、财务舞弊与美国上市公司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上财务监管最为完善的国家,美国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但安然、世通等世纪丑闻发生后,世界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美国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上傲手脚并非从安然才开始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舞弊丑闻在华尔街算不上新闻,只是这些舞弊事件在影响上逊于安然、世通等巨无霸公司,所以没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安然事件前,美国投资者对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一直持保留态度,因为华尔街频频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下撷取美国上市公司近10年中的几个典型舞弊案例。 二、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 (一)从存货做文章 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所以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美国法尔莫公司利用存货舞弊的手法比较典型。法尔莫公司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连锁药店。法尔莫的发展速度远超同行,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法尔莫从一家药店发展到全国300余家药店。但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通过存货资产造假来制造虚假利润的基础上,法尔莫公司的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破产。 法尔莫公司的创始人莫纳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把他的小店扩展到全国,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售商品。莫纳斯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后,用

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这种夸张的造假让他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收购8家药店的资金。 在长达10年的过程中,莫纳斯精心设计、如法炮制,制造了至少5亿美元的虚假利润。法尔莫公司的财务总监对于低于成本出售商品的扩张方式提出质疑,但是莫纳斯坚持认为只要公司发展得足够大就可以掩盖住一切。所以,在多年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应付外部审计,一套反映真实情况。 法尔莫公司的财务魔术师们造假手法是:他们先将所有的损失归入一个所谓的“水桶账户”,然后再将该账户的金额通过虚增存货的方式重新分配到公司的数百家成员药店中。他们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 财务部门之所以可以隐瞒存货短缺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了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管理人员随之将那4家药店堆满实物存货,而把那些虚增的部分分配到其余的296家药店。如果不进行会计造假,法尔莫公司实际早已破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