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台儿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古时候属于兰陵旧疆,现在是枣庄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与江苏省接壤,为山东省的南大门。

现在,我利用大家乘车去台儿庄的时间,简要地介绍一下台儿庄的基本情况。

首先介绍台儿庄名字的由来。我们今天提到“庄”这个字的时候,常常与“村”合用,称为“村庄”,与城镇相对。其实,在古代,村与庄,是两个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点,后来成为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庄,是朝廷、贵族所拥有的土地,在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军人或雇民。台儿庄,应该是荀子任兰陵令的时候楚国的屯田,后来在此形成居民区。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是,台儿庄土地肥沃,但是地势低洼,汛期成为洪水走廊。人们在这里筑台而居,于是被称作“台庄”。唐代准提阁内的碑文上,出现“台家庄”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间所立的泰山庙碑文中,出现“台家庄集”,证明那时候已经不是普通的村庄而是颇具规模的集市。大运河开通之后,南方客商语速比当地居民快,使“台庄”的发音出现儿化。明代崇祯十二年所立的防务碑上,已使用“台儿庄”的称谓。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里,也使用台儿庄这个名称。今天,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台儿庄由田庄到运河重镇的过程,是伴随者运河的开通与兴盛的。

按照行政级别和面积,台儿庄赶不上河北石家庄,可是,她却赢得了“天下第一庄”的声誉。

这不是台儿庄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庄”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别六下江南,都要路过台儿庄。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对台儿庄的繁荣与兴盛,发出“天下第一庄”的赞誉。而明清两代和20世纪的沉重事实,又为这块土地赋予了文化的斑斓和历史的厚重。

今天,台儿庄仍然是“天下第一庄”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国漕运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三是她保存了50多处二战遗迹,四是市区两级政府对台儿庄的抢救性重建,使她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文化、军事和政治标志符号。

我们先说台儿庄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

万里长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画下雄浑的一撇,京杭大运河画下了遒劲的一捺,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为防御游牧民族的侵袭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征意义,而没有了实际功能。而京杭大运河,这个沟通中国南北的伟大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交通运输和优化生态的功能。

说起运河文化,我们必须梳理一下运河的历史。据考古学

家考证,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的偪阳国,就有了人工开挖的运河。2400年前,吴王夫差开凿了从今天的扬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隋炀帝开挖的运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经洛阳通达浙江的余杭。经过几百年的不断疏通,到公元13世纪,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运河工程。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出于把国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虑,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疏通、扩建了京杭运河,打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为明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那时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区一带,是十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型湖泊。途经这里的京杭运河,自济宁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线路,自徐州至淮安,运河借走黄河水道。因为黄河为季节河,旱季断水、汛期黄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为了保证这条国家命脉的畅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有人认为治运必先治黄,有人认为治黄不如避黄。于是,在“借黄就运”和“避黄行运”的问题上争执了几十年。万历年间,“避黄”派胜利,在万历三十二年,开通了时称泇运河的台儿庄运河。这段运河的开通,避开了黄河水患,使运河通航天数增加80多天,每年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只7000多艘,运输物资400万担。同时,还间接地促进了微山湖的形成,成为补充运河水源的水柜。

台儿庄地势较微山湖一带低洼,其海拔高度低于微山湖的湖底。为了防止汛期储存的湖水通过运河一泄而下,治河官员想出了多建船闸的办法。在这段运河开通之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从微山湖口的韩庄至台儿庄,建起了八座节制闸。从南方载货北上的船只,经过船闸需要一定的时间,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台儿庄等待,这个特殊的漕运枢纽于是滞留了大量流动人口,使得台儿庄迅速繁荣。明末至整个清代,台儿庄始终保持着“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台儿庄是一个移民城镇,这里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著,没有排外的“地头蛇”欺负外乡人。所以,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都愿意借助台儿庄的商机创造财富,置办家业,长久定居,进而捐助善款,修桥铺路,建庙办学,成为台儿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到清代的康熙年间,台儿庄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七八万人。由于在此经商和定居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营建自己的商铺和住宅时,带来了各地的建筑风格,使得台儿庄城里集中了京派、晋派、陕派、鲁南、江浙、徽派、闽南、岭南、欧式、中东等不同建筑;容纳了儒教、道教、佛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妈祖等民间宗教在内的中外各大宗教,据文献记载,大战前的台儿庄,大小庙宇多达72座;由于台儿庄富有商机,吸引了官员、军人、儒生、商贾、僧道、医药、农夫、匠人、武侠、梨园、术士、杂耍、艺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这里驻扎、布道、淘金和发展,成为不同文化的汇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台儿庄的文化标志符号。

关于军事符号,我想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发生在70多年前的台儿庄大战。诗人桑恒昌曾在一首诗里写到:“也许,台儿庄没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台儿庄。”1938年的台儿庄人,受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确确实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台儿庄大战不是规模最大的战役,却有着其他战役所不能比拟的经典意义: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在抗击外侮的正面战场上打的第一次胜仗,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败仗,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前夕,维护和平的力量第一次给军国主义重创的战役,它给法西斯的最终灭亡敲响了丧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极大鼓舞。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刻,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也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建立了必胜的信心,彻底破除了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华民族面临绝望的危急关头,台儿庄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之地,维护世界和平之地。这一军事标志符号,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永恒主题。

在中华民族对日抗战史上,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大型会战很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顾战史,目前在海峡两岸得到认同的将领,首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这样,台儿庄又成为国共两党联系互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标志符号。

繁荣兴盛了300多年的台儿庄,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从山东入海,淤塞了山东境内的运河航道,京杭不能贯通,台儿庄的繁荣受到影响。1938年春天,中日军队在台儿庄持续了半个月的血战,使这个称得上中外建筑历史博物馆的台儿庄,无土不沃血,无墙不饮弹。坚固的城墙、威严的衙门、宽敞的会馆、庄重的庙宇、华丽的商铺、朴素的民宅,被夷为一片废墟。战后,国民政府登报承诺,要重建台儿庄。可是,因为战事紧张,加上后来的内战,国民政府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台儿庄的居民,在断垣残壁上重建的商铺和民居,已经无法重现台儿庄往日的辉煌。

2006年隆冬的一天,新任

枣庄市人民政府市长、海归双博士陈伟,带领政府部门和各区市的负责人,从滕州市的红荷湿地上船,沿运进行考察,研究讨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战略。汽船航行了11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达考察的终点台儿庄。这时,台儿庄区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陈市长,在台儿庄旧城区,还保留着一段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因为废弃不用,在月河街一线留下了十多处古运码头。具有历史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陈市长,不顾一天的劳累,当即决定到现场进行考察。当他听说上海的绿房子公司计划投资六亿元,把这一带开发为商品房时,陈市长立即下令叫停。之后,陈市长利用节假日,先后40多次到台儿庄明查暗访,发掘古城遗迹。经过专家论证,市政府作出了重建台儿庄古城的决定。这样,我们在四百年前兴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战争摧毁的基地上,复活了台儿庄古城。

可以说,台儿庄古城是抢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所谓抢,指的是抢救性保存与重建,如果不是陈市长当机立断,所有的历史遗迹都在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彻底破坏,失去了恢复的可能;所谓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进行基因修复与再造;所谓创,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于战前的原貌,而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创造出康乾盛世时期的台儿庄古城风采。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本着存古、复古、生古的原则,使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台儿庄是运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杨威之地,是南北水运交通枢纽,这里,国家级的景点有,国务院第一个批准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等。

今天我们到台儿庄参观游览的景点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史料馆、贺敬之文学观、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

到达现场之后,各景点的导游会给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台儿庄运河古城A区现场解说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光临大战故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台儿庄参观游览。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A区。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三教九流云集、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峄县志》用“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来形容这里的繁荣与兴盛,曾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城夷为一片废墟,幸

存者出于生存需要进行过修复,却未能恢复往日的繁华。时隔70多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品牌的决策,把台儿庄运河古城作为核心景区,进行全面恢复建设,重现了明清时期的古朴与繁荣。

在陈伟市长的直接主持下,台儿庄运河古城规划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一期建设面积75.8公顷,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9。

台儿庄拥有京杭运河唯一一处水工设施完备、风貌遗存完整古运河,唯一的明清时期的古驳岸,唯一的明清时期的古码头,唯一能够体现明清运河沿岸居民生活特点的纤夫村。城内,由于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改造,较好地保存了古代民居、水堤、水渠,古城肌理、道路和水系框架基本完整,历史风貌依然,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运河申遗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重建之后的古城A区,占地面积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约占古城一期核心区的十分之一。主要建筑有参将署、天后宫、私塾、驿站、吴家票号、大院、商铺、茶楼、酒楼和传统民居。

大门口

历史上的台儿庄拥有6个城门,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城内分布着繁荣街、顺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这些街巷也是台儿庄大战时的主要战场。

关于台儿庄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

2009年深冬,吴官正同志来运河古城考察,他回忆起早年听到的一个故事。

吴官正同志说,鲁班是你们枣庄人,他是中国各种匠人的祖师爷。

鲁班有一个徒弟,名字叫泰山。这个徒弟聪明伶俐,却不守规矩,悟性好,却喜欢恶作剧,经常惹鲁班生气。有一天,鲁班把他赶出家门,不再承认这个徒弟。

当时,在枣庄一带,已经有了加工粮食的石磨。可是,那时候的石磨,底层的轴,是在打造石磨时留下的石轴。石轴易断,只要石轴断掉,这盘磨就作废了。鲁班为此发愁多年,想不出解决办法。

有一天,鲁班见到有人用加上铁环的木轴代替了石轴。木头韧性大,铁环耐磨,解决了石轴易断的缺陷。鲁班对此惊叹不已,询问是谁的发明。有人告诉他是泰山发明的。鲁班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泰山的家乡,就在今天的台儿庄一带。因为这个被革出师门的徒弟超过了老师,人们就把他的家乡称作泰家庄,后来,出现音转,称作台家庄,运河开通之后,南方人又把这里称作台儿庄。

这条街道,是台儿庄的繁荣街。

我们边走边看。

参将署

这座官式歇山悬山建筑是参将署,气势恢弘,有几分

皇家风格,俗称大衙门。原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清代的参将,为副总兵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副司令员,统领骑兵600余人,负责管辖110里古运河河道。

一个沿运城镇,朝廷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位高官进驻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微山湖湖口至江苏骆马湖这110里运河的重要,二是这段运河,一度盗匪横行,官船和商船都受到侵扰。朝廷派一位三品参将来负责河道防务,表明对这一带运河高度重视。

相传,在乾隆年间,一位参将来到台儿庄,安置妥当之后,开始遍访当地名人。有一天,他来到小北门,发现旁边有一家剃头铺,竖着“天下第一刀”的招牌。参将走了进去,要领教这位剃头师的手艺。

剃头师在给参将洗头时,发现他的头骨高低不平,是个难剃的头,稍有不慎,可能把头皮刮破。对他说,参将大人,我这屋里,光线太暗,我到街上为您效劳如何?

参将知道自己的头难剃,被剃头师刮破头皮,那是经常的事情。为了不受皮肉之苦,答应了剃头师的要求。

有人听说天下第一刀在街上为参将大人剃头,纷纷跑来看热闹。

我们在清宫戏里看见过清朝官员的头型:后半部留着梳辫子,前半部剃光。所以,清代的理发师不叫理发师,而叫剃发师。

这位剃头师手拿锋利的剃刀,用中指往上一弹,剃刀飞起一丈多高,在空中转了一个身,带着寒光迅速落下,剃发师稳稳接住,为参将大人剃掉一缕头发。然后,再把剃刀弹向空中,进行下一个回合。

这位参将虽然是三品官,大军区副司令员的级别,也见过大世面。可是,在剃刀弹起落下的过程中,仍然心惊胆颤,害怕这位“天下第一刀”操作失误。

在阵阵喝彩声里,剃头师说了一声“好了”,把剃刀收起,装进衣兜,向参将拱拱手,说:“大人,得罪了。”

参将坐在椅子上,回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好像过了一道鬼门关。当他清醒过来,摸摸被剃光的头皮,没有丝毫擦伤。抬头看看剃头师得意的笑容和围观者的幸灾乐祸,定定神,说:“我看,你这‘天下第一刀’的头也该剃了,我让你领教老爷的‘天下第一箭’。”

参将吩咐随从,把剃头师绑起来,拉到十丈开外,固定在一个木桩上。拉弓张箭,对着剃头师射去。箭头沿着剃头师的头皮,刺啦一声,头发掉下一缕,再发一箭,又射掉一缕。参将连射七七四十九箭,收起弓,拍拍手,说:“得罪了。”

随从为剃头师松了绑,剃头师摸摸自己的头皮,觉得比同行剃得都光滑,而且头皮丝毫没伤。他双膝跪下,说:“今天小子服了大人。”参将说:“我的下属,个个都是好

箭法。老爷特意在你后脑勺上留了一撮毛,让我的随从给你解决。”话音未落,已经有人搭弓,剃头师听到嗖的一声,那缕剩下的头发掉了下来。

这件事,在方圆几百里传开,都知道这位参将和他下属的厉害。从此,沿运一带的盗贼再也不敢作案了。据说,因为这位参将管理河道有功,皇帝特许,参将署门前的这面影壁,刻上一品武官才能享受的麒麟砖雕。按照规定,三品武官的影壁,只能刻上豹子。

参将署门前的这两个旗竿上的瞭望塔,就是供弓箭手值勤的平台。

与繁荣街相通的箭道街,据说就是当年参将大人为剃头师理发的街道。

参将署占地面积7615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1937年1月,参将署改称为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在此设军火库,把青岛海军陆战队的军火存放于此,这批军火在台儿庄大战时派上了用场。现在我们看到是先期建设的大门和东西配房,参将署原样修复后,将成为为台儿庄历史博物馆,是景区内重要景点之一。

牌坊

这座牌坊为台儿庄“水路通衢”牌坊,展现了台儿庄重要的位置和曾经的繁荣。据出土的古石碑文记载:“台庄当地孔道为水陆通衢也”。

台儿庄虽然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才走向兴盛,但是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当年,屈原由楚国出使齐国,联齐抗秦,经过的就是台儿庄。还有荀子的学生李斯、韩非,在兰陵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到秦国实现政治理想,也要经过台儿庄的。还有张良、韩信,都在台儿庄一带逗留过。

在台儿庄一带,流传着韩信相面的故事。

韩信是中国的大军事家,被后人称作兵仙、战神,他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可是,他出身贫寒,早年倍受欺凌,忍受过胯下之辱。

相传,韩信一度在台儿庄游荡。这是可能的,因为他的家乡淮安,离台儿庄不远。

台儿庄一带,人们相信看相术,这里的看相师也多。有一天,韩信让一个看相师预测一下,今后有没有指挥别人的可能。看相师抬头看看韩信,说,你这人骨瘦如柴,没用福相,指挥不了别人。韩信央求他认真看看,看相师轻蔑地低下头,再也不理他。

第二天,韩信又来到这个摊位跟前,让他仔细看看,自己到底能够指挥多少人马。看相师摇摇头,说,你一个人也指挥不了。

韩信说,我能够指挥你。

看相师说他吹牛。

韩信说,昨天晚上,我在你的摊位上拉了一堆屎,刚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清扫了出去。

看相师说:这堆屎可不是一般的屎,那是金龙盘玉柱。明天,你如果再拉一堆,我仍然为你清扫。

韩信再问,拉这堆屎的人能指挥

多少人马?

看相师说:多多益善。意思是,越多越好。

韩信没用等到第二天再来拉屎,当天就离开了台儿庄,在楚汉相争中,扮演了惊天动地的角色。

拐角楼

这座拐角搂,为京津冀地区的建筑形式,南北两侧的弧形卷棚,充分体现了这种建筑的开放性。拐角楼占地766平方米,建筑面积1514平方米,设计功能为传统商业。

西南方向正在修建的是一座观光桥。在清理地基的时候,发现古代的桥基,印证了一个流传几百年的传说。

相传,在运河开通之前,这里就是一条河道,只是比较窄。在拐角搂这个位置,有一座只有一个僧人的寺庙。河对岸,有一个老年寡妇,跟尚相好。夜深人静的时候,和尚涉水过河,翻过后墙,与寡妇幽会。一个冬天的深夜,和尚又潜伏到寡妇的卧室。寡妇既为他的到来激动万分,也抱怨他的腿脚凉得像冰块。

这个过程,让儿子听到了。

孝顺儿子变卖了十亩稻田,为和尚建了一座桥。

多年之后,母亲去世,这个为和尚建桥的儿子,办完母亲的后事,就把和尚杀了。因为,这个和尚占有了他父亲的未亡人,败坏了他的家风。

那时候,杀人是要偿命的。孝子杀了和尚,在桥上题了一副对联:修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然后,逃之夭夭。

第二年,万历皇帝降旨开挖台儿庄运河,走已有的河道,那座被称作孝桥的石桥被拆掉了。

为母亲修桥又杀掉父亲情敌的儿子,在京津冀一带做生意发了财。晚年,回到家乡,在寺庙的地基上建了一座拐角搂,经营北方商品。在当时,也算是招商引资项目。由于杀僧的事情已经过了诉讼期,当地政府也就既往不咎了。

徽派建筑

这座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以及西侧建筑,占地2415平方米,建筑面积3554平方米,作为快捷客栈使用。

徽派建筑是徽商来台儿庄经商的产物。在台儿庄的繁荣街,许多店铺、民居建有明显的马头墙,虽然跟正宗的徽派建筑略有差异,却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有了外地建筑的涌入,就容易产生故事。

这座徽派建筑,就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

在这座建筑不远处,有一座京派酒楼。经营这座酒楼的,是一家北京客商,老板有一儿一女,儿子还小,女儿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有一天,一个进京赶考的徽州公子,途经台儿庄,来这座酒楼用餐,与老板的女公子一见钟情。那时候,由于受封建礼教约束,男女之间只能眉目传情,不敢明确表达心意。

公子喝了两壶美酒,也没找到表明爱情的机会,遗憾地离开。

他回到船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熬到半夜,迷迷糊糊地感到观音菩萨降临,给了他一把扇子。

公子问她,这

把扇子能让他得到那位小姐吗?观音笑而不答。公子一惊,从梦中醒来,发现手中握了一把扇子。

他展开扇子,发现上面有“父子同科”四个字。他不明白这四个字的涵义,随手煽了煽。这一煽不要紧,公子从船舱里飘了起来,一直飘到小姐的绣楼里。

小姐也没入睡。

下面的故事我就不具体讲了,删掉两千字,大家自己想像。

鸡叫三遍的时候,公子感到口渴。那时候没有保温瓶,小姐又不敢给公子烧水,就到到楼下水缸里舀来一瓢凉水,让公子喝了。公子喝下凉水,感到肚子疼,不大一会儿,就疼得断了气。

小姐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情急之下,她掀开地板砖,把这个与自己春风一度的情郎藏在下面,重新盖上地砖。

十个月之后,小姐生下一个儿子。

老板娘为了掩盖丑闻,对外宣称是自己生下一个老生儿子。到孩子懂事的时候,让他跟自己的儿子叫哥哥。

这个孩子聪明异常,十八岁就考中举人。二十岁,准备赴京考进士。

他的身世,尽管长期隐瞒,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们听说他要去考进士,在背后议论道:“少爹无娘的小杂种,跟她舅舅论弟兄。这样的人怎能考进士呢?”

这句话让他听到了,回家告诉了母亲。

所谓母亲,其实是他外婆,老人家没法把这件事给孩子说清楚,就让他去绣楼问姐姐。

他去了姐姐也就是亲生母亲的绣楼。

生母哭哭啼啼地陈述了一切。

孩子问父亲埋在什么地方,他要去父亲坟前祭奠。

他的生母掀开地砖,二十年前的情郎现出真身。

奇怪,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体竟然没有腐化,就像熟睡了一般。

儿子问母亲,父亲生前是否留下了什么东西。

母亲从衣箱里找出一把扇子。

儿子把扇子展开,看到上面有“父子同科”的字样,就对着父亲的身体煽了一下。

躺在地砖下面的徽州公子打了一个呵欠,坐了起来。

那把扇子,随即不见了。

儿子叫了一声爸爸,年轻的父亲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孩子的妈妈向他说明了原委,三口人紧紧拥抱。

第二天,父子两人乘船进京,参加考试,同科考中。所以,在台儿庄,观音是爱情之神、科举之神。

这父子同科进士,没在在台儿庄做官,但是在酒楼旁边,建了这栋徽派建筑,作为公共客栈。

临水商铺

对面的商铺,是典型的南面临水、北面临街的江南水乡建筑,占地面积1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设计功能为餐饮和传统商业。这样的水乡建筑在A区的东面和其他区还有很多。

台儿庄的商铺内外,聚集着南来北往的三教九流。人们从四面八方带来传奇故事,丰富着这里的精神生活。有些故事,尽管

无法接受现代科学的检验,但是,却有着劝人行善的教化功能。

中国人相信命运,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传统的天命论与佛教的轮回观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死轮回学说,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许多人相信,今世的命运,是前世的修行,今世的修行,又决定来世的命运。命运一经决定,个人努力不能改变。

可是,在台儿庄,流传着个人品质改变命运的故事。

这个故事涉及三个人物,而这三个人物,又涉及三处建筑。

话说有一天,三个灵魂要转世为人,阎王爷给他们选择命运的权利。

他问第一个灵魂:你到世上,是愿意要别人的钱呢,还是一生都把钱送给别人?

那个灵魂不愿意把自己的钱给别人,就说:我想一生都要别人的钱。

阎王爷冷笑一声,给他一碗迷魂汤,让他喝了之后,忘记前生,然后转世。在这个灵魂喝过迷魂汤的时候,阎王爷说:你到人世上去当乞丐吧!

这句话,让第二个灵魂听见了,他在回答阎王爷的询问时,表示愿意终生给别人钱。

阎王爷说:你到人世上当财主救济穷人吧。

第三个灵魂来到阎王爷面前,他说既不愿意当财主,也不愿意当乞丐,希望能够掌管生杀大权。阎王爷答应了,放他到世间掌管生死。

这三个人在同一天出生在台儿庄。

第一个出生的,本来应该当乞丐。可是,这个孩子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后来当了台儿庄的税务官。虽然每天收取别人的钱,却没有成为乞讨为生的人。前面的陈家大院,就是他建造的。

第二个出生的人,本来应该当财主,因为他为人过于精明,明察秋毫,水至清则无鱼,没能成为财主,当了吴家票号的二掌柜,负责兑现银子。尽管一生都把银钱交给别人,这些银子却不是自己的。

第三个出生的人,本来应该当判官,主宰生死。可是,因为他的母亲和奶奶失言,阎王爷让他当了医生,成为台儿庄首富,外号四十万。

关于四十万的发家史,我们到万家大院再作介绍。



运河税史馆与陈家大院

这座典型的鲁南建筑是陈家大院,为陈、王、袁、骆四小家—陈家的府第。占地768平方米,建筑面积663平方米。这样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建成这样的规模。一般的鲁南民居,是土墙草顶,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只是不坚固,每隔几年就要维修。那些经商赚了大钱,往往大兴土木,建造豪宅。在鲁南,建造民居有个说道,做过朝廷命官的人,门头常常很大,门口有两个石狮子。经商或者种地致富的平民,宅院无论建得多大,门头都要收敛。这座民宅的主人,虽然是税务官,却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人,门头没敢建大。可是在

大门西旁,建了几间面朝繁荣街的门市,使院落与院门保持匀称。这临街的门市,如今成为运河税史馆。

相传,这个大院的主人,就是我刚才讲的那个一生都向别人讨钱的税务官,退休之后,建造了这处豪宅。

我们先看看这些廊柱,它与其他的廊柱略有不同:其他廊柱,柱子下面是石鼓,鲁南建筑,廊柱下面的基石上有一点凸起。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兰陵籍美国作家王鼎钧先生说:古代,皇帝建造宫殿,百工云集,大家昼夜忙碌,情绪紧张。木工师傅求功心切,发现徒弟偷懒,狠狠地责打了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去了一分。结果,根据这把尺子做成的柱子,比实际需要短了一寸。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那些珍贵的金丝楠木,是从广西运来的,从原产地运到京城,要花一年时间。这意味着,在限期内不能建成宫殿。皇帝知道了,必定勃然震怒。木工师傅大哭,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

石匠是鲁南人。他抽着水烟袋想出了办法:在打造廊柱的墩面时,留出凸起,弥补了廊柱被截短的不足。工期没有耽误,皆大欢喜。

这一创意,既增加了美感,又避免了阴雨天廊柱下存水容易腐烂的毛病。后来,在建造有廊柱的楼房时,纷纷效仿这种方法。再往后,人们发现在基石上留出凸起,废料费工,于是改为石鼓。

可是,鲁南人为了纪念石匠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在建造有廊柱的房子时,仍然采用在基石上留出凸起的方式。

驿站

驿站是古代朝廷飞报军情、接送客人、运输军需的中转机构。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邮驿,称之“国之命脉”。其功能,一是供过往使臣投宿,相当于现代的机关招待所。凡持有“驿关”证件的官员,可按官阶高低及仆从多寡,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车、伕马。二是邮送过境公文。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每隔10华里设有一个邮铺,次要邮路二三十里不等。台儿庄驿站为水驿,是伴随着台儿庄漕运业发展而设立的。最初设置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河漕总督御史曹时聘在这里设立水驿驿丞一人。清乾隆七年,驿务由本地县丞管辖,但编制增加到五人。台儿庄水驿是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的驿站。

台儿庄驿站占地面积1108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为苏州园林风格建筑,现在作为驿站文化展示区,本着尽可能恢复当年的驿站陈设,以详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真实的文物,向游人展示中华民族三千年邮驿文明史及地方驿站发展历程。

1923年5月6日,一辆从浦口开往天津的国际列车,途经枣庄境内的临城镇沙沟,被自称为救国军的山区土匪孙美瑶部队劫持,三十多个外国人和上

百中国人被拉到山里作人质,向北洋政府提条件。这起劫车案,震惊中外,被称为“民国第一案”。按照现在的评判标准,这是一起绑架案,典型的恐怖事件。可是,这件事的背景特别复杂,它涉及到孙中山与北洋政府的关系。实施绑架的,是地方土匪孙美瑶,背后却有着另外的力量。

据当事人回忆,在发生临城劫车案之前,孙美瑶的军师孙桂枝曾在这个驿站里与孙中山派来的张景湖接头。他们是不是在这里策划了临城劫车案,我们不得而知,估计,被劫国际列车经过临城的时间,是由张景湖提供的。

私塾

这座庙堂式建筑是私塾学校。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作为私学的一种,成为官办学校黉学的重要补充。私塾在漫长的传统社会绵延不衰,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它与官学并驾齐驱,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学子辛苦耕耘,不懈奋斗,为培养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上台儿庄私塾众多,大多兴建于清朝,成为当地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被现代教育取代。这所私塾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为私塾文化和古玩字画、文房四宝古本图书展示区。

在明代,台儿庄算是一个新兴城镇。富商大贾不少,文化建设滞后。一些有钱的人家,为了子孙能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也为了积德行善,就投资办学,于是就有了这所私塾学校。

当时来这里经商的人,文化水平有限,也不愿意当私塾先生。学校建起,没人执教。凑和着请来的老师,尽管卖力,却因为水平有限,使学生的成绩不见起色。主人为此大伤脑筋。

有一天,一个手持莲花落的人来私塾门口讨饭。主人发现此人口齿伶俐,非一般乞丐可比,就跟他商量,能不能留下来任教。讨饭人说,可以留下来试用三天,不行他就走人。

这个讨饭的,的确不是一般的乞丐,他是崇祯朝的新科状元。

新科状元为什么流落为乞丐呢?据说,这个新科状元名叫李磐,被点为状元之后,发现朝廷腐败,无意留在京城做官。就换上便服,不辞而别。在城墙根儿买了个莲花落,出了京城,一路讨饭,成为逍遥自在的自由人。

他在私塾任教三天,学生的成绩大有起色。于是主人决定长期雇他任教。

半年之后,一位县丞来台儿庄上任。私塾的主人作为地方知名人士,准备宴请县丞,借此炫耀一下自己的地位。

因为李磐已经在私塾任教半年,主人忽略了他曾是乞丐的身份。决定让这位李先生作陪。

中午,县丞大人被请到私塾,李先生尊嘱在客厅等候。入席时,县丞谦让一番,让私塾先生坐上座。其实,宴席的贵宾是

县丞,他让李先生坐首席,并不是尊师重教,而是虚假的客套。没想到,这位私塾先生不客气,毫无愧色地坐了首席。

县丞很不高兴,可是他不能把话收回,只能坐正次宾的位置。酒过三巡,县丞越想越气,问:“先生赴过宴吗?”意思是,你懂得请客的规矩吗?

李先生说:“我赴过宴,可是不多。第一次是在岳父家里,我就坐这个地方。第二次,在北京紫禁城里,坐的也是这个地方。今天,是第三次了。”

县丞一惊。因为,在紫禁城赴宴坐上座的,唯有状元具备这个资格。他想起半年前,朝廷发出过寻找失踪状元的布告,上面绘有李状元的面相。仔细看看,有些像。于是问道:“先生贵姓?”李先生没有客气说声“免贵”,居高临下地说:“我姓李。”

县丞赶紧离座,在门口跪下,说:“状元大人,原谅小人有眼无珠。”县丞的随从,跟在后面,纷纷跪下。

李状元翻眼看看县丞,理也没理,扔掉筷子,用手抓肉,大吃大嚼。

主人发现之后慌了,问县丞是怎么回事儿,县丞不敢答应。问李先生,李先生说你们不用管,自己继续喝酒吃肉。

主人三番五次上前讲情,李先生就是不听。

怎样收场呢?有人想到了学生。于是让二十几个学生集合起来,来到客厅门口,一齐喊李先生。李磐状元听到学生的声音,赶紧把手擦干净,正襟危坐。因为,当老师的必须为人师表,不能在学生面前失去风度。

李状元坐正之后,说:“看在我学生的面子上,今天就原谅了你这个势利小人。你以为,我是状元就应该坐主宾,一般教书先生就没有资格坐这吗?都给我记住了,以后,只要跟教书先生一桌吃饭,就要请先生坐上座!”

县丞谢了又谢,临走的时候说:“状元老爷,明天,我到参将署借来八抬大轿,请您到下官的小衙门一坐,正式赔礼。”

第二天上午,八人大轿如期来到私塾门口。可是,一向早期的李先生,屋门却迟迟不开。想叫他,又怕失礼。一直得到中午,主人觉得不对,才去推门。他们发现,李先生没在屋里,行李也不见了。这间平时有些凌乱的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原来,李状元已经在天亮之前走了,他不让朝廷知道行踪。

这件事,在台儿庄留下了老师坐上座的传统。

京派酒楼

这处紧挨私塾的北京四合院,是京派酒楼。京派建筑有两种特色:一是高大宏伟、具有皇家气象宫殿,二是朴素内敛的民居。这处京派建筑,把两种特色融为一体。它占地面积1279平方米,建筑面积940平方米。京派酒楼连同东面徽派建筑和对面的临水商铺,规划为商业区,重点发展地方特色美食。

苏杭茶楼

中国是茶的

原产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不同品种的茶叶,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风风雨雨。这座江南水乡风格建筑为苏杭茶楼,设计功能为茶艺文化展示。中国的茶叶,分为绿茶、青茶、白茶、黄茶、红茶、黑茶。由于品种不同,饮法不同,环境不同,饮者的境界品位不同,对茶的功能要求不同,饮茶中派生出来的艺术表现不同,于是产生了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为一体,是东方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在这里,你将体味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眷眷情谊。

刚才我们在参观了陈家大院。在台儿庄,有两户陈家,一家是当过税务官的陈家,另一家是贾三近的外婆家。利用大家欣领略茶文化的时间,我介绍《金瓶梅》的作者与他外婆家的往事。

这户老陈家,最初不住在台儿庄,而是住在峄县城西面的贾泉村。不过,那时候,找个村子也不叫贾泉村,而是叫龙塘村,因为村子北面,有一眼山泉,名叫龙塘泉。

陈家小姐,嫁给了台儿庄望族公子贾梦龙,成为贾家的少夫人。

贾少夫人回娘家的时候,忽然感到肚子疼,她的母亲知道女儿临产了。如果是在今天,女儿在娘家生孩子并没有什么,而在明代却是犯忌的。于是,就把产妇安置到村外,让她在看庄稼的草房里生产。此时,老天突降大雨,十几个为朝廷送公文的兵卒恰好路过这里,急忙到屋檐下避雨。就在这时候,孩子出生,他就是明代文学家贾三近。时为明代嘉靖十三年。

贾三近尽管不是在外公家里降生,没有妨碍陈家的兴盛,可是,村北面的龙塘泉水,从此变了味儿,散发着一股臊气,村里人都骂贾三近是个灾星。可是陈老太太却说,这个外孙以后能当大官,因为他降生的时候,有一帮朝廷的兵卒为他把门。

因为泉水臊气冲天,陈家天天挨骂,被迫搬到台儿庄居住。当然,那时候的台儿庄,因为运河还没开通,只是一个集镇,没有后来的繁华。陈家在台儿庄建了一处普通的泥墙草房,在这里安居下来。

贾三近24岁那年,在山东省的乡试中一举夺魁,隆庆二年考取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贾三近官至巡抚保定的都察御史、光禄寺卿。万历二十年,宁夏总兵造反,朝廷任命贾三近为国防部副部长,让他平定叛乱。可惜贾三近背部长了痈疽,没能到任。

若论官位,贾三近不过是副部级的官员,可是他创作了“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载入世界文学史册。

《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多第一:它是第一部描写普通人生活的世情书,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品。《金瓶梅》通过西门庆的发迹与覆灭史,隐喻了晚明社会的历史走向,通过西门庆和众妻妾的糜烂生活,揭示了当时市井阶层的堕落,折射了政治黑暗,被称作“晚明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中有许多正面的性描写,展示了暴发户西门庆的肮脏生活,警世中有伤大雅。但是,作者的创作手法,却给了曹雪芹积极的启示。有人认为,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据徐州教育学院前院长、世界知名金学家张远芬先生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他的理由很充分,借此机会,给各位游客简单介绍。

在已经查到的文献中,虽然没有找到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的铁证,却有许多旁证可以证明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首先,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应该是兰陵人笑笑生。台儿庄为兰陵旧疆,贾三近以兰陵人自居,他在笑笑生前面加上兰陵,显然是要表明他是兰陵人。作者为什么不属真实姓名呢?因为《金瓶梅》用大量的性描写揭露社会黑暗,隐喻明王朝不久就会灭亡。贾三近这种身份,是不能公开宣称写下这样的小说的。朝廷知道了,至少要满门抄斩。所以,隐瞒姓名是必然的。可是,作者既然写了这本书,又不甘心永远不被人知道,所以留下一些线索,让后人破译。这个兰陵笑笑生,就是破译秘密的一条线索。宋代有个书画家名叫文同,他有两个笔名,一个是石室主人,一个是笑笑先生。贾三近的其中一个笔名是石屋主人,这样,石室主人与石屋主人对应,笑笑生与笑笑先生对应。有人认为,在江苏的武进,也有一个兰陵,称为南兰陵。兰陵笑笑生是不是江苏人呢?这个南兰陵,是北兰陵南迁的萧家带过去的地名。据文献记载,萧何的六世孙萧望之,在西汉宣帝和元帝年间在朝廷做官,官至大鸿胪,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他的封地,就在兰陵。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进犯中原,史称“五胡乱华”。这时候,萧望之的后代,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迁到了江苏武进,把那里改名为“南兰陵”。后来,从北兰陵迁到南兰陵的萧氏后人,建立了南齐和萧梁两个朝代,出了15个皇帝。齐国的开国皇帝萧道成,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他的后人,一代不如一代。传到第六代萧明贤,国势大衰,19岁那年就被太监杀了。欣欣子在《金瓶梅》的序言里注明,这篇序写于“明贤里之轩”。张远芬认为,明贤里的意思是“萧明贤之故里”,而欣欣子含有笑笑生之意。所以,这个笑笑生,必然是北兰陵文人笑笑生。

《金瓶梅》在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在苏州刊刻,有人认为它的作者是苏州人冯梦龙。其实,

冯梦龙的生平与《金瓶梅》的创作时间不符。冯梦龙生于1574年,即万历二年。据香港金学家梅节先生考证,《金瓶梅》的创作时间在明朝万历六年至万历二十年之间。这样,动笔创作《金瓶梅》的时间,冯梦龙还不到五岁。据可靠文献记载,《金瓶梅》最早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南方流传是万历二十四年,那一年,冯梦龙才二十三岁,他的阅历,不足以写出这样一本书。

仅仅采取排除法,当然证明不了《金瓶梅》的作者就是贾三近。张远芬院长是枣庄人,熟悉鲁南方言。他认为,《金瓶梅》中的方言,80%以上是枣庄方言,而所有的动词和形容词,都是鲁南方言,部分外地方言多是名词,而在方言认定上,名词是靠不住的。《金瓶梅》中的方言,有的仅限于台儿庄一带使用,外地人根本不明白。比如,《金瓶梅》里面有“戳壶漏儿”这个词,难倒了许多学者,因为从字面上弄不明白,在校点时,改为“戳无路儿”,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台儿庄人对这个方言词,一看就明白,它的意思是“捣鬼”,形容有些人喜欢招惹小是非,对他人进行没有太大恶意的挑衅。“戳壶漏儿”是这种行为,“戳壶漏子”是有这种行为的人。这个词,不能作字面理解,只能放在特殊的语境里意会。《金瓶梅》第51回,就出现了这个方言词。还有“浑深”,外人也不能理解。这是一个加强动词,用途是对他人进行敦促。“浑深”是记音词,有时候也写成“浑是”。至今,在台儿庄人的口语中,还在普遍使用。家长敦促孩子,“你浑深走啊!”“你浑是吃啊!”“你浑是写作业啊!”还有,《金瓶梅》里的许多语序,也是台儿庄所特有的。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这人真坏,行这样说,行那样说。这个“行”读作“hang”,意思是“一会儿”。指责某个人说话不负责任,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改口那样说。《金瓶梅》的一个点校本,遇到这种情况,因为点校者不懂台儿庄方言,就把标点给标错了。这个版本标的是:“你这人真坏行,这样说行,那样说。”看得出,这里把“hang”读成了“xing”。这样一来,整个意思都变了,读者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所以,《金瓶梅》只能是鲁南人创作的,在《金瓶梅》成书的时间里,鲁南一带只有贾三近有这种能力。

以上所说的是金学家张远芬的观点,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当地的传说。相传贾三近在他20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并没一直当官,而是时有间断。因为他的降生,使外婆老家的泉水变味儿,他感到心中有愧。于是,就到龙塘村隐居了几年,用臊泉的水磨墨,写了一本“臊书”,把泉水中的臊味儿转移

到了书里。这本书,就是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

从此,泉水恢复了当年的甘甜,当地人把这眼山泉改名为贾泉

广汇桥

这座“广汇桥”,取“汇八方商贾”之意。

这条水街叫“新河”,古城内这样的水街水巷共有7公里,游人可以乘船游览古城的任何一个景点,是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

东南侧正在建设的建筑是闽南民居,设计为中档客栈;闽南民居东侧在建的是天后宫,设计功能为妈祖文化展示和高档会所。

天后宫

台儿庄共有七十二庙,每座庙宇都有来历。

重建中的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娘娘。据考证,这座天后宫原建于清朝初年,由一位福建的船家所建。

这位船家的身世,说法很多。其中一个说法是疏广的后人。疏广是西汉宣帝年间的太傅,汉元帝的老师。官居一品,激流勇退,告老回乡。皇帝和太子,一共给他70斤黄金的谢礼。他回到家乡承县,即后来的峄县。他没用这些金钱购置土地,全部散给了乡亲。并留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溢其过”的名言。他的后人,迁徙到河北一带。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有一支人迁到福建。清朝初年,一位成为船家的疏氏商人,来故乡寻找商机。

此人来到台儿庄,刚上岸,老天突降暴雨。疏先生跑进一座建筑里避雨。

这是一座阎王殿。

按说,城里不该建阎王殿,是一伙心术不正的人,建它来诅咒这方百姓,同时利用这个地方窝藏盗贼。

疏先生刚进阎王殿,一帮横鼻子竖眼的人围上来,要他拿出避雨的钱。疏先生有钱,可是没用带在身上。就在这时,雷声响彻整个院子。一条红黑相间的巨龙,在院子里来回飞舞,制造电闪雷鸣。

殿里的人都害怕了。

来阎王殿避雨的人很多,有人说,我们这些人里面,一定有干过伤天害理事情的人,今天要遭雷劈,不劈死这个人,龙王爷不会撤走。

谁是该遭雷劈的人呢?

有人说,交给龙王宣判。大家都往院子里扔斗笠,龙王抓了谁的,谁就到院子里让雷劈死。

疏先生表示同意。

于是,大家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纷纷把斗笠扔出去。

龙王继续在院子里飞舞,没抓扔出去的斗笠。

当疏先生把斗笠扔出去的时候,龙王一把抓了起来。

众人长舒一口气,幸灾乐祸地把他推了出去。

是先生没用反抗,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反抗不了。他站在院子里,回忆自己文明经商、清清白白的一生,想到了“雷劈三世”的古训,觉得可能是前世有罪,今世得到了报应。

他听到一声巨响,认为一切都完了。可是,他用左手掐了掐右手,还能感觉到疼,知道自己没死。定神一看,那座阎王殿已经倒塌,在殿

里避雨的人,全都埋在了瓦砾之下。紧接着,雨过天晴。

疏先生逃过一劫,在阎王殿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天后宫。多少年来,天后一直保护着台儿庄的百姓平安,也保佑着经过台儿庄运河的船家和水手。

赵家大院

西南侧的鲁南建筑是赵家大院,规划占地面积2207平方米,建筑面积1610平方米,设计功能为高档会所。

这个赵家大院的主人,据说曾经不务正业,是他的岳父大人,用东方式智慧,使他改邪归正。

相传,有位姓泰的老先生,养育了一个美丽的女儿。女儿长到十八岁,嫁给了一个姓赵的公子。

赵公子的父母已经过世,给他留下100顷土地的家产。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泰小姐嫁过去之后,发现丈夫为人忠厚,没有小心眼儿,对她知疼知爱。可是,这位公子,突然迷上了炼金术。他坚信,自己能够把黄土炼成金子。在春种时节,不指使长工下地播种,却鼓弄他的炼金炉。

泰小姐哭哭啼啼地来到父亲家里,诉说自己的不满。

泰老先生对女儿说:“你让他来一趟。”

赵公子正在改进他的小高炉,不想去见岳父大人。可是,因为结婚不久,碍于情面,只好硬着头皮去一趟。

泰老先生见到女婿,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老炼金师。”

新女婿激动万分,凑到岳父跟前,请他传授真经。

泰老先生问他:“你知道为什么没有炼出金子吗?”

女婿说不知道。

泰老先生神神秘秘地说:“这是因为,你缺少炼金的添加材料。”

女婿双膝跪下,要岳父大人告诉他,什么添加材料能够炼出金子。

老人告诉他,要十斤高粱叶子上的白色粉末。

在鲁南一带,有种植高粱的传统。高粱成熟之前,靠近秸杆的叶柄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

赵公子是农民出身,知道这些。听到岳父的点拨,眼睛顿时发亮。

泰老先生接着说:“不是所有高粱叶上的白粉都能炼金,你只能收集每块地里最高的那棵高粱上的粉末。”

赵公子说他能做到,因为,家里一共有上万亩地,把这些土地分成几千块,全部种上高粱,用不了十年,就能攒够炼金的粉末。

得到炼金真经的赵公子,顾不得在岳父家吃饭,跑回家指挥长工播种高粱。

十年下来,他真的收集了十斤白色粉末。当然,他和妻子还生养了三个儿女。

赵公子请来岳父,让他具体指导怎样炼金。

泰老先生问女儿:“这些年来,你丈夫忙着收集炼金用的添加材料,你干什么去了?”

女儿说:“我除了照顾孩子,就是指挥长工和短工们收获高粱。”

父亲问:“那么多高粱,你们能吃得了吗?”

女儿说:“吃不了,我把它用来酿酒了。”

父亲问:“

酒呢?”

女儿说卖了。然后,让仆人抬出几箱子金元宝,说是这十年卖酒所得。

泰老先生把女婿辛辛苦苦收集起来的粉末撒到金元宝上面,对女婿说:“你看,这不是炼出金子了吗?”

赵公子恍然大悟,跪下给岳父磕头谢恩。

泰老先生说:“起来吧,谁让我是老泰山呢!”

在鲁南一带,岳父被称作老泰山。

赵家后来成为台儿庄四大家之一。

吴家票号

这座建筑是吴家票号,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北方大院。

清朝中叶,京杭大运河的船漕运业迅速发展,台儿庄作为运河重镇,经济繁荣昌盛。在此经商的山西商人众多。为适应资金汇兑的需要,票号应运而生。在清朝中期,台儿庄的票号达十家之多。吴家票号为“日升昌”开设的分号。

吴家票号南面临河,北面临街,门侧为门市房,亦称柜房,是进行商业汇兑业务的主要场所。这两侧的房间分别是伙计的休息室和二掌柜的会客室,楼上是办公室和存放账目的房间。正堂是东家、大掌柜与客商洽谈业务的场所。正堂的测间是银库。

吴家票号占地997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设计功能为票号文化展示。主要通过实物、图片陈列,多媒体场景再现等手法,用货币、契约、商标、印鉴、戥秤、税单、股票等商业实物、资料,展示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台儿庄商贸文化,讲述台儿庄的商业文化变迁,特别是票号发展的历程,从不同角度折射台儿庄商业文化的流金岁月。

广济桥

我们走的这座桥是古城的“广济桥”,取“济天下之民”之意。

鲁南民居

在赵家大院和万家大院之间的建筑是鲁南民居,占地面积1517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计功能为中档客栈,也可以从事餐饮业态。“泰山石敢当”是鲁南地区地方信仰与外来信仰的融合,有镇宅避邪的功能。

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每次都经过台儿庄。皇帝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台儿庄这样的城镇没放在眼里,所以,前三次经过台儿庄的时候,都没进城,选在城南的清真寺下榻。第四次下江南,驻台参将再三恳求,请万岁爷到城里一游。

乾隆皇帝问这个小城有什么好看的。参将知道,论城市规模,台儿庄不如临清,论繁华,赶不上苏杭。他知道这位风流皇帝的喜好,就说,台儿庄城里尽管有6000商户、72座庙宇,可是,把这些全部加起来,也赶不上一个巧嫂子的身价。乾隆皇帝问这位巧嫂子“巧”在哪里,参将说,她一是手巧,二是嘴巧。乾隆皇帝为之心动,决定到城里会一会巧嫂子。

乾隆皇帝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台儿庄城。入城之后,被这里的繁华吓了一跳,情不自禁地说:“这是天下第一庄啊!”可

是,仍然没有忘记要会一会巧嫂子。

参将把皇帝一行引上街渠里的小船,乘船穿过一道道水巷,在这座石舫上上了岸。

参将所说的巧嫂子,就是这片民居的女主人。

女主人提前接到了参将大人的通知,早已站在这里恭候。

她见过乾隆皇帝,把他领上广济桥。

乾隆皇帝问:“咱们现在是怎么走法?”

巧嫂子说:“步步高。”

机灵的乾隆皇帝走到桥上,问:“这‘步步高’的意思是什么?”

巧嫂子说:“万岁爷洪福齐天,国运步步高扬,我们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步下广济桥,边走边问:“咱们现在是怎么走法?”

巧嫂子脱口而说:“万岁爷,这是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皇帝服了,说:“果然是一张巧嘴。”

来到家里,乾隆皇帝说:“朕今天带来20随从,外加参将一行10兵卒,我们大家想尝尝你的厨艺。给面子吗?”

巧嫂子赶紧跪下谢恩,说是三生有幸。

乾隆皇帝说,他这次下江南,沿途不想骚扰百姓,在谁家用餐,自带原料。只要她动手,不想增加她的经济负担。说着,令随从拿出一条二寸长的小鱼。

巧嫂子接过来,问:“万岁爷,只有30多人吗?”

乾隆皇帝反问:“你保证我们吃饱喝足吗?”

巧嫂子说:“就是130人,也能吃饱。只是,万岁爷只给了我一条鱼,没带调料,只有小女子为您添加了。”

这位巧妇吩咐仆人,把这条二寸长的小鱼截成三段,放进三口大锅,每口锅里放进去十只运河甲鱼,十斤鳝鱼,煮起了鱼汤。

那边煮着鱼汤,巧嫂子这边伺候乾隆皇帝喝茶。她泡了浓俨的石榴叶茶,请万岁爷饮用。因为石榴茶助消化,两杯下去,乾隆皇帝感到饿了。巧嫂子不失时机地拿出峄县石榴,先是大青皮、大红袍、马牙、钢榴、三白这些甜石榴,然后是红皮酸、青皮酸、白皮酸这些酸石榴。乾隆皇帝每种尝了一些,越发感到饥肠辘辘。要求巧嫂子赶快上鱼汤。

巧嫂子说,万岁爷御赐的鲜鱼,不是通常的鱼种,要两个时辰才能煮好。为了给万岁爷垫垫肚子,先喝一碗仙人洞羊肉汤,

因为参将大人事先作了安排,巧嫂子用峄县城东仙人洞的泉水,煮了羊肉汤。

乾隆皇帝喝了三碗,觉得味道不同,问是怎么回事儿。巧嫂子告诉他,这是仙人洞三道汤,每道汤不仅有不同的风味,而且有不同的营养。第一道原汁原味,大补元气,第二道汁汤清淡,品尝肉香,第三道加入山中草药,清肠润肺。

巧嫂子让乾隆皇帝略事休息,她要到厨房里看看。不大一会儿,又上来四大盆辣子鸡。分别是:红辣椒爆炒白公鸡,青辣椒爆炒红公鸡,白山药红辣椒爆炒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