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 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含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 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含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 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含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2.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C. 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透过树林的阳

光 B. 镜中的人像

C. 倒映在湖中的

桥 D.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4.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

短 C. 先变长,后变

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光的反射

C.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倒影﹣光的折射

7.对于光速的大小,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V水>V 空气>V玻璃

B. V空气>V水>V玻璃

C. V玻璃>V水>V空

气 D. V空气>V水<V玻璃

8.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烛

焰 C. 打开的电

灯 D. 太阳

二、多选题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 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C. 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10.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500g B.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D. 水可以在90℃时沸腾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12.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如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 “海市蜃楼”

B. “杯弓蛇

影” C. “凿壁偷

光” D. “立竿见影”

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皮影﹣﹣光的反射 C. 倒影﹣﹣平面镜成

像 D. 摄影﹣﹣光的反射

三、填空题

14.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

1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________m/s.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由此可以估算出发生雷电处离你的距离为________ m.

16.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打雷区距小明

________ 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7.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18.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仪仗队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原理,我

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________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四、解答题

19.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cm.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

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五、作图题

20.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

21.如图所示,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用斜线表示).

六、实验探究题

22.小明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想知道遥控器发出的究竟是红外线还是激光.

(1)他将遥控不对着电视机而是对着旁边的墙,发现也可以控制电视机.于是,他认为遥控器发出的是激光.他是________(对/不对)的,原因是激光和红外线都是光,都可以发生光的________.

(2)设计一种能够区分激光和红外线的方法:________.

(3)小红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时候,想在白纸上具体去记录光路从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他先确定入射点,画出反射面和法线,按下激光笔的开关就有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一松手(开关断开)光线又没有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白纸上记录出光路.________.

七、综合题

23.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他俩从物理的光学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现象.

(2)利用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以检验钞票的真伪,________的热效应最显著.

(3)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________(反射/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4)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像.

(5)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 ________ 像(虚/实),蜻蜓距水面lm,他们看到“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 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1m,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

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上发生了 ________ 反射(漫/镜面).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答案】C

【考点】光源

【解析】【解答】解: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D错误.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A错误,

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B错误.

故选C.

【分析】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

2.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C. 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

【答案】B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通过小孔时,上方的光射向下方,下方的光射向上方,是实际光斑的汇聚,成的是倒立的可大可小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由像与物到孔的距离有关(像与物的大小之比等于像距小孔的距离与物体距小孔的距离之比),当物体距小孔的距离大于像距小孔的距离时,像是缩小的;当物体距小孔的距离小于像距小孔的距离时,像是放大的(如;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透过树林的阳

光 B. 镜中的人像

C. 倒映在湖中的

桥 D. 看见海面下的冰山

【答案】A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透过树林的阳光是直的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A符合题意;

B、镜中的人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倒映在湖中的桥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雨后的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属于记忆内容。

4.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

短 C. 先变长,后变

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源与人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越小影子越长,夹角越大影子越短,夹角为90o时影子最短。走近路灯,灯与人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增大,影子变短,相对路灯走远,灯与人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减小,影子变长,先变短,后变长。

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答案】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解析】

【分析】A、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很多,观察木板是否平整,就是其中一例.

C、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D、不同的色光折射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红光偏折的角度最小,紫光偏折的角度最大.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解答】A、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B正确

C、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C错.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选项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的有关基础知识,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好光学的基础知识

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手影﹣平面镜成像

B. 摄影﹣光的反射

C. 投影﹣凸透镜成像

D. 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

D、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7.对于光速的大小,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 V水>V 空气>V玻璃

B. V空气>V水>V玻璃

C. V玻璃>V水>V空

气 D. V空气>V水<V玻璃

【答案】B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光速最大,是3.0×108m/s,

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的,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

所以其排列顺序为: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

即c玻璃<c水<c空气<c真空.

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了解与掌握.

8.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烛

焰 C. 打开的电

灯 D. 太阳

【答案】A

【考点】光源

【解析】【解答】解:烛焰、打开的电灯、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它们是光源;而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故不属于光源。

故选A。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而反射其它物体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二、多选题

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B. 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C. 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 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

【答案】AB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红外线

【解析】【解答】解:A、日食、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B、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C、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原因,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玻璃底面的像,而由于折射所形成的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浅,所以看到的厚玻璃变薄了.故此选项是正确的;

D、红色的牡丹花只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因此它是红色的;故此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红外线可以用来制作红外线夜视仪、红外遥控器等;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使荧光物质感光等.

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0.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下列与水有关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500g B.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

D. 水可以在90℃时沸腾

【答案】A,D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解: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即1斤左右,故A正确;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速度要比这个速度大的多,故B错误;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故C错误;

D、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当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降低,因此水可以在90℃时沸腾,故D 正确.故选AD.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答案】A,B,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漫反射,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池水变浅,是由池底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A符合题意.

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里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即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非常平滑,其发生的是镜面反射,C符合题意.

D、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BC.

【分析】A、光由一种介质中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光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

D、光路是可逆的 .

12.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如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 “海市蜃楼”

B. “杯弓蛇

影” C. “凿壁偷

光” D. “立竿见影”

【答案】C,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常常一只眼睛闭着,用另一只眼镜来检查板面是否是平面,线条是否是直线,这种方法应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B、“杯弓蛇影”都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D、立竿见影,这个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D.

【分析】首先要明确插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以下知识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就是利用光的折射,光折射的实例还有:筷子变折、池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等.

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皮影﹣﹣光的反射 C. 倒影﹣﹣平面镜成

像 D. 摄影﹣﹣光的反射

【答案】A,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即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

B、皮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符合题意;

D、摄影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

三、填空题

14.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

【答案】平面镜;小孔;光沿直线传播;月球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2)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应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3)当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便发生了日食现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平面镜;小孔;光沿直线传播;月球.

【分析】(1)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的像.(2)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3)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射击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

1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________m/s.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由此可以估算出发生雷电处离你的距离为________ m.

【答案】340;1700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340m/s;

人离雷电处的距离为

S=vt=340m/s×5s=1700m

故答案为:340;1700.

【分析】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时间,利用S=vt可以得到发生雷电处的距离.

16.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打雷区距小明

________ 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答案】慢;680;信息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解答】解: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而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远慢于光的传播速度,故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v声=340m/s,t=2s,由v= 得,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的距离:s=v声t=340m/s×2s=680m.

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慢;680;信息.

【分析】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s=vt即可求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的距离;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 .

故答案为:光沿直线传播 .

【分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

18.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仪仗队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原理,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________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直线传播;红、绿、蓝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解析】【解答】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仪仗队队员们能够把队站得很整齐;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红、绿、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三原色的掌握情况,属于记忆性的题目。

四、解答题

19.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cm.已知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s反射回来,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答案】解:由题意可知

光速v=3×108m/s,

到月球所有时间t=×2.53s=1.265s

∵v=,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3×108m/s×1.265s=3.795×108m=3.795×105k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3.795×105km.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激光传到月球的时间是激光总传播时间的一半,已知光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五、作图题

20.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

【答案】解:图中圆点是青蛙的位置,将圆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圆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光线要进入青蛙的眼中,最大范围就是从枯井的边缘处射过来.

21.如图所示,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用斜线表示).

【答案】解:如下图所示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从S点发出的光线经过M的最下端和N的最上端,照在PQ上的范围就是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如图:

【分析】知道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不会拐弯,遇到障碍物会形成影子.

六、实验探究题

22.小明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想知道遥控器发出的究竟是红外线还是激光.

(1)他将遥控不对着电视机而是对着旁边的墙,发现也可以控制电视机.于是,他认为遥控器发出的是激光.他是________(对/不对)的,原因是激光和红外线都是光,都可以发生光的________.

(2)设计一种能够区分激光和红外线的方法:________.

(3)小红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时候,想在白纸上具体去记录光路从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他先确定入射点,画出反射面和法线,按下激光笔的开关就有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一松手(开关断开)光线又没有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在白纸上记录出光路.________.

【答案】(1)不对;反射

(2)用烟雾等,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是激光

(3)在光的传播路径上确定两个点(也可以一个点,与入射点连接),将这两个点连起来就画出了光线. 【考点】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红外线

【解析】【解答】(1)红外线属于不看见光,同样发生光的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红外线属于不看见光,人眼是看不见的,用烟雾等,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是激光.(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光的传播路径上确定两个点(也可以一个点,与入射点连接),将这两个点连起来就画出了光线.

故答案为:(1)不对;反射(2)用烟雾等,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是激光(3)在光的传播路径上确定两个点(也可以一个点,与入射点连接),将这两个点连起来就画出了光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红外线属于不看见光,同样可以发生光的反射。,用烟雾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七、综合题

23.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他俩从物理的光学角度讨论起了下列问题: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现象.

(2)利用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以检验钞票的真伪,________的热效应最显著.

(3)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________(反射/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4)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像.

(5)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 ________ 像(虚/实),蜻蜓距水面lm,他们看到“倒影”紧贴河底,则河底实际深度 __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1m,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上发生了 ________ 反射(漫/镜面).

【答案】(1)色散

(2)紫外线;红外线

(3)直线传播;反射

(4)折射

(5)虚;大于;漫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解析】【解答】解:(1)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2)利用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以检验钞票的真伪,红外线的热效应最显著;

(3)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射向地面的太阳光被身体挡住,就在地面上形成了光线照不到的阴暗区,即影子;太阳光照在红色的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

(4)看到的水中的鱼,由于光的折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5)蜻蜓的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蜻蜓的像到水面距离等于蜻蜓到水面的距离,蜻蜓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1m,池底的光线射到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像比池底的实际位置偏高,池底的像和蜻蜓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同,所以河底实际深度大于1m;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色散;(2)紫外线;红外线;(3)直线传播;反射;(4)折射;(5)虚;大于;漫。【分析】(1)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2)紫外线的性质: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的性质:热效应;(3)影子形成的原因:光的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折射现象: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无论从水面上看水下的物体,还是从水下看水面上的物体,所看到的像都比实际位置偏高;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漫反射。

《4.1光的直线传播》作图题专题练习题

《4.1光的直线传播》专题练习题 知识点回顾: 1、光源: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①光源,如; ②光源,如。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光源。 2、规律:光是沿传播的。 3、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 ②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区域即。 ③食食的形成; ④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的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专题训练: 作图题: 1.如下图所示,一发光物体AB放在小孔前,请画出AB经过小孔在光屏MN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所成的像 2.如下图是学校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情景.蜡烛火焰最上为B,最下为A;K是一块不透明挡板的一个足够小的孔;N是足够宽大的光屏.若在烛焰和小孔之间有一不透明挡板D,画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与烛焰本身相比较,烛焰的像是完整的吗?

3.如下图所示,为一点光源,作出竖直放置的物体在地面上的影子.并用大括号标 出影长. 4.如下图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塑料球。若塑料球在竖直平面内沿下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下图乙框中画出塑料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5.请你模拟成语“坐井观天”画出井中的青蛙看到天的范围。(A点是青蛙位置) 6.下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7如下图所示,太阳光竖直向下照射,一不透明的圆柱体竖直悬于空中,请右侧的在虚线框中画出从竖直方向看到的圆柱体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的大致形状。

线性代数典型例题

线性代数 第一章 行列式 典型例题 一、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 二、按行(列)展开公式求代数余子式 已知行列式412343 344 615671 12 2 D = =-,试求4142A A +与4344A A +. 三、利用多项式分解因式计算行列式 1.计算221 1231223131 5 1319x D x -= -. 2.设()x b c d b x c d f x b c x d b c d x = ,则方程()0f x =有根_______.x = 四、抽象行列式的计算或证明 1.设四阶矩阵234234[2,3,4,],[,2,3,4]A B αγγγβγγγ==,其中234,,,,αβγγγ均为四维列向量,且已知行列式||2,||3A B ==-,试计算行列式||.A B + 2.设A 为三阶方阵,*A 为A 的伴随矩阵,且1 ||2 A = ,试计算行列式1*(3)22.A A O O A -??-??? ?

3.设A 是n 阶(2)n ≥非零实矩阵,元素ij a 与其代数余子式ij A 相等,求行列式||.A 4.设矩阵210120001A ?? ??=?? ????,矩阵B 满足**2ABA BA E =+,则||_____.B = 5.设123,,ααα均为3维列向量,记矩阵 123123123123(,,),(,24,39)A B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如果||1A =,那么||_____.B = 五、n 阶行列式的计算 六、利用特征值计算行列式 1.若四阶矩阵A 与B 相似,矩阵A 的特征值为 1111 ,,,2345 ,则行列式1||________.B E --= 2.设A 为四阶矩阵,且满足|2|0E A +=,又已知A 的三个特征值分别为1,1,2-,试计算行列式*|23|.A E + 第二章 矩阵 典型例题 一、求逆矩阵 1.设,,A B A B +都是可逆矩阵,求:111().A B ---+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2柳州)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2(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 3.(12天津)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 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4.(11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 像 D.正立、放大的 5.(11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 )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6.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大/小);真空中的光速为m/s.2.(11徐州)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等其它性质.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m. 7.(09聊城)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 地区将发生“日全食”现象。如图5所示,发生“日全食”时 太阳、地球、月球应处在同一直线上,则地球应在图中所 示的位置。(填“甲”或“乙”) 图5 A. B. C. D. 甲O O O O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八年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作图专题训练

45o 45o A B A B A B C S M N M A N B A C S P a b a b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作图专题训练 1.(1)“井底之蛙”常用来形容“目光短浅”。如图所示,画出井底之蛙的视野的大致..范围。 (2)如图所示,作出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用阴影线表示人所在的范围) 2.(1)画出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的光行进的径迹.. 。 (2)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 ,请画出AB 在光屏MN 上所成的像A ′B ′的光路图。 3. 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 4.(1)画出图中平面镜的位置。(标明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度数) (2)要想使与水平方向成30o角的太阳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竖直照射到井底,确定图中平面镜的 位置。(标明镜面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度数) (3)小明的乒乓球掉到沙发下,小明同学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乒乓球。图中已标示了入射 光线与反射光线等,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 5. 完成下列反射光路图。 6.(1)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平行相对放置,完成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垂直放置,完成光路图。 7.(1)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成45o夹角放置,完成光路图。 (2)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汽车头灯的光照射到汽车前方自行车的尾灯时可以对 司机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试完成图中一条光线.... 的光路图。 8.(1)请在图中虚线方框内画出适当个数.... 的平面镜,并将光路补充完整。 9.(2)利用潜望镜可以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物体,在图中的直角管中的两个平面镜构成一个简易潜望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进口,画出它经过潜望镜的光路。 《平面镜成像》作图专题训练 1.(1)作出图中点光源S 发出的光被平面镜MN 反射后能照亮镜前多大范围。 (2)作图说明图中人眼在平面镜前A 点通过平面镜MN 能看到外界多大范围。 2. 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 ,作出AB 在镜中成的像A ′B ′。 3. 如图所示,作出物体ABC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 ′B ′C ′。 4.(1)如图所示,S ′是发光点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再画出任意一条入射光线 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2)如图所示,由点光源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P 点。请完成光路 图。 (3)如图所示,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 点的光路图。 30o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高一年级学科调研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和应用。(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不同国家对突发疫情共同的迟钝、忽视、盲目和掉以轻心,各种手忙脚乱、应对无策,凸显的其实是一种文明的困境。只能说人类是健忘的,我们太习惯了理性的、线性的、严格规划的、()的日常生活,沉浸在“岁月静好”的秩序感 中,。许多人在预言全球化进程的()。当世界陷入隔离、分裂、()的混乱之时,只有无国籍无护照的病毒在继续全球化进程。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许多主观的、刚性的、静态的、曾经有效的管理失效了,陈旧的治理框架在动摇,有人发推文说“听到了梁柱噼啪作响的断裂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3分) A.循规蹈矩终结各行其是 B.安之若素终结莫衷一是 C.循规蹈矩赓续莫衷一是 D.安之若素赓续各行其是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A.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技巧和智慧,也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准备和敏感 B.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智慧和技巧,也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敏感和准备 C.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敏感和准备,也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智慧和技巧 D.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准备和敏感,也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技巧和智慧 3.下列谦词,不表示“谦下”意思的是(D)(3分) A.家慈(自己的母亲)不毂(不谷:古代时候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寡人) B.愚见(我的意见)贱息(对自己的儿子子女的谦称) (息:子女) C.窃念(自己想) 伏惟(以下对上的敬意) D.椿萱(椿:一种长寿植物; 萱:萱草; 椿萱:代表父母)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的艺人) 4.下列语境中,有关诗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当人生得意时,我们要提醒自己,“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B.当高考推迟至7月,我们要鼓励自己,“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出自高骈《对雪》——状物写景 C.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们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当异国留学感到孤苦时,我们念出,“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专题0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专题0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种透明介质、介质分布均匀。生活中的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3.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3×108 m/s。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②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③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以填空题题、以作图题、以探究题、以简答题形式出现。分值在1——2分左右。三、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认真观察,确定是那个人看不见美景。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方的大雁,由于反射光沿直线传播,被大山遮挡,反射光照不到下面人的眼睛里,所以下方的人看不见美丽翱翔的大雁。 【例题2】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而“楼台倒影”则是现象,所成的像是立的像. 【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正;虚.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 (1)“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2)“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训练题及其解析 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答案:D 解析: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的,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太阳通过小孔所形成的实像,不是虚像。影子是光达不到的区域,树叶的实像不是圆形的。故D选项符合题意。 2.2017年2月24日,毕节市”五城同创“启动大会召开.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形成的太阳的像. 【答案】噪声;反射;太阳经过树叶缝隙. 【解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都是为了减小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大响度,在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湖边人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样,成的是虚像; (3)茂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 B.手影的形成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 D.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答案】B. 【解析】光的直线传播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多了解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对快速解答本题起到大作用。但解决这类问题要抓住本质,就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 1.(12柳州)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2(12株洲)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 .雨后彩虹 B .水中“月亮” C .墙上手影 D .海市蜃楼 3.(12天津)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示中青蛙通过 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 4.(11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 5.(11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 )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亮 D .霓虹灯 6.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形太阳进行观察, 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1.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大/小);真空中的光 速为 m/s .2.(11徐州)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 ,而忽略了光的亮度、 等其它性质.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 并返回地面约需2.6s ,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m . 7.(09聊城)2009年7月22日上午9∶30,在我国长江流域 图5 A. B. C. D. 甲 O O O O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18分) 1、,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知汝远来应有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4、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7、予独爱莲之,。(周敦颐《爱莲说》) 8、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9、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10、,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范仲淹《岳阳楼记》) 11、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 B.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

C.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 D.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赔偿蔓延气冲霄汉谈笑风声 B.感概潮讯两全奇美无缘无故 C.翱游摆度高屋建领功亏一溃 D.逃窜追溯坚定不疑渊远流长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C、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 4.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C、随着奥运脚步的到来,长虹“PDP”等离子屏生产线正投入轰轰烈烈的生产。 D、读了这首诗,他的思想倍受启发。 5.下面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专题02 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

专题02 光现象 复习目标备考策略 1.掌握以下考点:(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速;(2)区分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小孔成像、手影、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漫反射、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杯中“折”笔、海市蜃楼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3)知道小孔成像规律及其作图;(4)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其作图;(5)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并会作图;(6)了解漫反射,知道漫反射和平面镜成像都遵循光的反射;(7)了解光的色散及光谱;(8)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分析判断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9)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运用。 2.复习重点:(1)区分光的三种现象;(2)会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规律作图;(3)平面镜成像模型和水中物体模型;(4)根据实际问题做出光路图。 3.复习难点:(1)光的折射作图;(2)水中物体模型及其相关作图。 1.考情分析:纵观2011年中考命题,考点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1)光学现象的识别或者利用光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这类试题大都源于教材,比较简单;(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判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此外,还有部分试题给出原物体,要求找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只要正确理解成像规律,这类试题难度不大;(3)光学作图,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难度不大;(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际应用,如夜视仪和遥控器利用红外线,灭菌、防伪标识利用紫外线等。可见,总体而言,本专题无难题,只要抓住重点,掌握方法,就能轻松备考,轻松得分。 2.备考策略:熟悉教材,特别留意教材上出现的光学现象,最好都能够作出其光路图,做题时多留意其他光学模型。 典型例题3 (2011年中考·江苏盐城卷)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生活中很多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如水面、玻璃幕墙等等,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成像情况. 典型例题5 (2011年中考·广西河池卷)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 点评:本题考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际应用,题中四个仪器都源于教材。 典例6 (2011年中考·四川广安卷)华蓥市举办了几届颇具影响的梨花节。其中有一次,台湾歌手周杰伦也来到了梨花节晚会的舞台上,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他,这是一种光的现象;当时他身穿紫色T恤,蓝色牛仔裤,如果舞台只用红色灯光照向他时,观众看到他的裤子的颜色是_____ 色。 点评: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反射,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是漫反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中考·新疆卷)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 A.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 8.(2011年中考·广州卷)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行列式经典例题

大学-----行列式经典例题 例1计算元素为a ij = | i -j |的n 阶行列式. 解 方法1 由题设知,11a =0,121a =,1,1,n a n =- ,故 01110212 n n n D n n --= -- 1,1,,2 i i r r i n n --=-= 01 1111 111 n ---- 1,,1 j n c c j n +=-= 121 1 021 (1)2(1)020 1 n n n n n n ------=---- 其中第一步用的是从最后一行起,逐行减前一行.第二步用的每列加第n 列. 方法2 01110 212 0n n n D n n --= -- 1 1,2,,111 1111 120 i i r r i n n n +-=----=-- 1 2,,100120 1231 j c c j n n n n +=---= --- =12(1)2(1) n n n ---- 例2. 设a , b , c 是互异的实数, 证明: 的充要条件是a + b + c =0. 证明: 考察范德蒙行列式:

= 行列式 即为y 2前的系数. 于是 = 所以 的充要条件是a + b + c = 0. 例3计算D n = 121 100010n n n x x a a a x a ----+ 解: 方法1 递推法 按第1列展开,有 D n = x D 1-n +(-1) 1 +n a n 1 1111n x x x ----- = x D 1-n + a n 由于D 1= x + a 1,221 1x D a x a -=+,于是D n = x D 1-n + a n =x (x D 2-n +a 1-n )+ a n =x 2 D 2-n + a 1-n x + a n = = x 1 -n D 1+ a 2x 2 -n + + a 1-n x + a n =111n n n n x a x a x a --++++ 方法2 第2列的x 倍,第3列的x 2 倍, ,第n 列的x 1 -n 倍分别加到第1列上 12 c xc n D += 21121 10010000n n n n x x x a xa a a x a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 光的直线传播 课时练习(含答案)

4.1 光的直线传播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月球不像地球,在它周围的空间没有大气层.甲、乙两人在月球上进行考察,若甲向上发射信号弹,则乙() A.有可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响声B.有可能听到响声,但看不到闪光 C.有可能先看到闪光,后听到响声D.有可能先听到响声,后看到闪光 2.北京时间2019 年4 月10日21时,首张黑洞照片全球发布,露出真容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 亿倍,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密实天体,具有非常强的引力,在它周围的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出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年是长度单位B.黑洞的密度非常大 C.黑洞强大的引力是分子间的引力D.人眼无法直接看见黑洞内部 3.从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图所示的直线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会沿着图中的哪条路径() A.路径1B.路径2C.路径3D.都有可能 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5.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6.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影子B.树叶的实像 C.小孔的实像D.太阳的实像 7.在甲、乙两图中() A.甲图表示月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日食的成因 B.甲图表示日食的成因,乙图表示月食的成因 C.两图都表示日食的成因 D.两图都表示月食的成 8.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高二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 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l—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l3一l5小题答案用 28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刘长乐 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一一 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 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 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 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他对儒学以外的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确实有大家的风范。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

(完整版)线性代数重要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答案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行列式 二三阶行列式 N 阶行列式:行列式中所有不同行、不同列的n 个元素的乘积的和 n n n nj j j j j j j j j n ij a a a a ...)1(21212121) ..(∑-= τ (奇偶)排列、逆序数、对换 行列式的性质:①行列式行列互换,其值不变。(转置行列式T D D =) ②行列式中某两行(列)互换,行列式变号。 推论:若行列式中某两行(列)对应元素相等,则行列式等于零。 ③常数k 乘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等于k 乘以此行列式。 推论:若行列式中两行(列)成比例,则行列式值为零; 推论:行列式中某一行(列)元素全为零,行列式为零。 ④行列式具有分行(列)可加性 ⑤将行列式某一行(列)的k 倍加到另一行(列)上,值不变 行列式依行(列)展开:余子式ij M 、代数余子式ij j i ij M A +-=)1( 定理:行列式中某一行的元素与另一行元素对应余子式乘积之和为零。 克莱姆法则: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当系数行列式0≠D 时,有唯一解:)21(n j D D x j j ??==、 齐次线性方程组 :当系数行列式01≠=D 时,则只有零解 逆否:若方程组存在非零解,则D 等于零 特殊行列式: ①转置行列式:33 23133222123121 11333231232221 13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②对称行列式:ji ij a a = ③反对称行列式:ji ij a a -= 奇数阶的反对称行列式值为零 ④三线性行列式:33 31 2221 13 1211 0a a a a a a a 方法:用221a k 把21a 化为零,。。化为三角形行列式 ⑤上(下)三角形行列式:

讲课用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C A .水母 B .萤火虫 C .月亮 D .霓虹灯 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海市蜃楼 2.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3.如图是2012年5月21日发生的日环食景象,南宁市当 天也能观察到部分奇观。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 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而形成的。说明日环食的形成是由于D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色散 D .光的直线传播 4. 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 点“坐井观天”,如图乙所 示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A 5.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 纸上,且a 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C A. B. C. D. 乙 甲 O O O O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6.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A 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 7.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 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 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 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C 8.(10湘潭)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 遇的日全食奇观。产生日食的原因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C A.光的反射;a区 B.光的折射;b区 C.光的直线传播;a区 D.光的直 线传播;b区 二、填空题 1.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 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或3×105km/s) 2.物理学中常用光线来表示一束光.光线表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而忽略了光的亮度、(写出一条即可)等其它性质.方向色彩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

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第01期)-2016年中考物理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

专题07 光的直线传播(第01期) 1.光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但像月亮表面、桌面等依靠它们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典型例题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B.萤火虫 C.月亮D.发光的霓虹灯 答案:C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月亮表面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易错点拨:选项C中,夜晚月光明亮,考生容易认为月亮本身能过发光是光源而错选其它答案,其实月亮表面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 针对练习1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B.地球C.月亮D.房屋 1.A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地球、月亮、房屋依靠反射太阳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所以选项A正确。 针对练习2下列四个词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中,表示能自行发光的是() A.金光闪闪B.红光满面C.火光冲天D.波光粼粼 2.C 解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像金光闪闪红光满面波光粼粼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自行发光。所以选项C正确。 针对练习3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图中哪个物体不属于光源()

1 3.C 解析: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璀璨的宝石依靠反射外来光才能使人们看到它们,这样的反射物体不能称为光源。所以选项C正确。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无影灯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易错点拨: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无影灯 选项A中,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考生容易认为其它原因形成的,对于影子和物体在水中的倒影学生也容易混淆。 针对练习1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彩虹B.水中“月亮”C.墙上手影D.海市蜃楼

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

光的直线传播练习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0分钟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不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 3.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个光斑是() A.小孔的实像 B.太阳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影子 4.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 5.下列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月亮B.未通电的电灯C.熄灭的蜡烛D.蜡烛的火焰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和月亮都是天然光源 C.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因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 D.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的像越清晰 8.一根旗杆竖立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 __________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9.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光在__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10.下列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 ①月亮②地球③灯泡④太阳⑤灯篓鱼⑥萤火虫⑦点燃的蜡烛 A组练习题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阐发。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引领、驾驭功利。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矩和外规矩。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法。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本文选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