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MED250 课程名称:艺术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Art foundation 预修课程:

内容提要:本课程美术基础讲授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即线条、明暗和空间等,以及色彩、构图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杨改学:《美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编号:MED251 课程名称:摄影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cchnologies of Photography 预修课程:MED250

内容提要:主要讲授照相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光学影像记录的载体,银盐感光材料的构造及特性;讲授拍摄造型技巧、手段及后期暗房理论、暗房工艺制作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们可掌握摄影理论,满足教学需要及摄影工作的需要。

研究彩色摄影理论和实践,其中包括:色光、色温、彩色感光材料成像、成色原理及其色彩正确还原的理论基础,在此课程中安排学生自己拍摄彩色负片,并通过此负片制作彩色照片,彩色幻灯片。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刘涤民编:《摄影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2.朱羽君:《摄影构图》,广播电视出版社,1982年版。

3.乌美娜等:《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MED252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

内容提要:本课程讲授电工学和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反馈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调谐放大器,正弦波推荡器,调制与解调及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电子线路。主要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以及数模转换器。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文焕等编著:《电子线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楚等编著:《数字电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253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rogramming Design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选择与循环程序设计,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公用体数据类型,位运算与文件,预处理命令等,并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徐金梧杨德斌徐科编:《Turbo C实用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编号:MED254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 Database Technology 预修课程:MED253

内容提要:数据库的基本概念,Visual Foxpro标的基本操作,查询与统计,程序设计初步,菜单设计,表单设计基础,表单控件设计,表单高级设计,报表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史济民汤观全编著:《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孙立明刘琳等编著:《Visual Foxpro 7.0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雁翎编:《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255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Technology 预修课程:

内容提要: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罗伯特·M:《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李运林李克东:《电化教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课程编号:MED256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Technology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网络互连协议TCP/IP、Internet及应用、网络实践。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孙辨华编著:《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全民柴实生等编著:《计算机网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MED257 课程名称:电视系统

课程英文名称:Television System 预修课程:MED252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广播电视系统的种类,教育电视系统的组成。电视摄像机的摄像器件工作原理、模拟电视摄像机工作原理、数字电视摄像机工作原理,其中以数字电视摄像机原理为主。电视摄像机使用和调整的方法。并介绍磁记录的基本原理,模拟磁带录像机的工作原理,数字磁带录像机的工作原理、视频特技、字幕机和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原理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刘大文:《电视系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2.杨圭南:《电视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余兆明:《彩色电视设备原理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4.刘大文:《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258 课程名称:远程教育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Distance education 预修课程:MED255、MED452

内容提要: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

1.远程教育的教学论和学习论简介;

2.远程教育的媒体技术和最新设备(结合实验和参观);

3.远程教育主要理论学派的介绍;

4.世界主要国家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最新实践活动的介绍。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丁兴富:《远距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基更著,丁新译:《远距离教育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丁兴富:《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编号:MED259 课程名称:教与学的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MED255

内容提要:基本内容为:

1.绪论——课程的性质、对象、研究领域及学习的意义;

2.教与学的原理,基本问题和主要理论;

3.学习过程、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

4.教学的基本问题;

5.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

2.王逢贤刘茂森主编:《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吴立岗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MED260 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MED255 、MED259 内容提要: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规范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学习和掌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将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主要作用。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由基础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教学目标——目标的类型及其设定;教学策略——情况列举、形成关系图的组成、教学程序的决定;教学评价——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四方面的内容组成。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盛群力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2.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MED261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预修课程:教育学、MED255、MED451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概念、特点和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及其案例、资源的获取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262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预修课程:教育学、传播学、MED255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符号、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教育传播中的教师、教育传播中的学生、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效果、课堂教学传播、远距离教育传播、自学传播。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编号:MED450 课程名称:当代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Reform 预修课程:教育学

内容提要:主要介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苏联(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应的教育理论:卢梭道德教育理论、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涂尔干的社会道德教育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存在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社会行动模式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义务教育效益研究--未入学、辍学、留级现象剖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袁桂林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展望》,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日本、英国、联邦德国、美国、俄罗斯教育改革文件和报告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课程编号:MED451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ology Education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信息社会的特点和主要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跟踪技术发展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版。

2.姜岩:《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

3.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高利明:《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编号:MED452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预修课程:MED255、教育学、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教育技术文献检索、调查研究方法、观察与实地研究法、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内容分析、学习反应信息分析、评价研究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SPSS的应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的判断和推理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威廉·维尔斯曼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编号:MED453 课程名称:计算机教育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Educaiton administration of Computer预修课程:MED256、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概述、计算机课堂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测验、计算机辅助教务管理、计算机辅助教育行政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徐万胥:《计算机教育管理》,东北师范大学自编讲义。

课程编号:MED454 课程名称:网络教育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Web-based Education 预修课程:MED256

内容提要:全面掌握网络教育体系的理论、结构、过程、方法、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1.网络教育的基本理论;

2.基于不同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和方法;

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4.网络教学策略;

5.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6.网络课程制作工具与制作技术;

7.网络数据库技术。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王以宁:《网络教育应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程智:《网络教育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4.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MED455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实践研究

课程英文名称:Research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actice 预修课程:MED260

内容提要: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MED456 课程名称:知识管理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Knowledge Manage Work 预修课程:MED256

内容提要: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MED457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与测量

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Estimation 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MED255、高等数学内容提要: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教育测量概述、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各类教育测验、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教育评价的模式与程序、教育评价的方法与工具、教育评价心理与控制、教育评价的内容。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罗黎辉高翔编著:《教育测量与评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扈涛主编:《教育统计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汉澜主编:《教育评价》,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周谦主编:《教育评价与统计》,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MED458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预修课程:MED252、计算机基础

内容提要:微计算机基础知识,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存储器的类型与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输入输出接口与中断系统,单片机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戴梅萼等编:《微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张昆藏:《计算机系统结构——奔腾PC》,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徐万胥:《微计算机原理》,东北师范大学自编讲义。

课程编号:MED459 课程名称:电声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ies of Electroacoustic System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MED252

内容提要:本课程在介绍有关声学理论基础上,对电声技术的基本理论、电声系统的工作过程、各种电声器件和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介绍,对有关录音,扩音、广播及立体声技术的设备进行讲解,并

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同时介绍新技术发展动态。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孙宁主编:《录音节目制作技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管善群编著:《电声技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

3.曹揆申主编:《教育电声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编号:MED460 课程名称:非线性编辑

课程英文名称:Non-linear Edit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MED462

内容提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规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的方法。学会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实现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后期编辑和制作。主要内容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非线性便机系统的基本构成、非线性编辑软件概述、项目窗口的使用、时间线窗口的使用、监视器窗口的使用、视频音频素材的基本编辑操作、各种特技效果的制作、叠加效果的制作、节目的预览与输出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黄永春主编:《计算机桌面影视制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刘大文主编:《电视节目电脑制作实战指南》,电视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李仲等编著:《从零开始——premiere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461 课程名称:VC编程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Visual C++ 预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内容提要:概述,使用VC创建控制台程序,使用VC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Windows可执行程序的基本类型,Windows标准控件的使用,使用VC编写数据库程序、多媒体程序、网络应用程序、动态链接库程序、多线程程序,COM编程简介,VC调试技术。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于涛李勇马维士编著:《Visual C++ 6.0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力编著:《Visual C++高级编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3.黄维通编著:《Visual C++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MED462 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

课程英文名称:Producing for TV Program 预修课程:MED257

内容提要:本课程介绍制作电视教材的技术与技巧。内容包括:电视教材制作的基本程序;电视教材制作设备和系统的配接、调整、使用;摄像技术;电视特技与字幕的制作;磁带编辑与电视动画制作;电视音响制作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自编

2.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教出版社,1991年版。

3.梁小山:《电视节目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4.孟群:《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课程编号:MED463 课程名称:计算机动画制作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 Producing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MED460、MED462

内容提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的构成和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动画制作的软件的使用。学会三维电视片头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动画制作的

概念和程序、3DS MAX软件的安装与设置、MAX的操作界面、建立场景、选择集的应用、物体的变换、修

改功能堆栈、EDIT MESH修改功能与此物体选择、复制、关联复制与参考复制、动画制作实例、层级与正/

反向运动、功能曲线与控制器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上奇科技编:《3dsMAX易学易用专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M.T.彼得森著:《3d SdudioMAX 基础教程》,宇航出版社,1997年版。

3.王琦等编著:《三维片头动画设计》,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464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预修课程:MED253

内容提要:从逻辑角度讨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基本运算及典型问题的算法,为实现逻辑关系及

基本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严蔚敏等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宁正元主编:《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唐策善李龙澍黄刘生编著:《数据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课程编号:MED465 课程名称:专业外语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of Speciality 预修课程:大学外语

内容提要:本课程侧重在阅读和翻译,内容涉及教育技术、电视、CAI等方面的科技文献、资料。要

求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正确理解,流畅翻译专业文献的基本技能。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MED466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ultimedia Technology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MED252、MED256 内容提要:多媒体技术概述,媒体与媒体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硬件基础,多媒体软件

平台,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多媒体应用。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吴玲达等编著:《多媒体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林福宗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谢霄艳张涛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MED467 课程名称: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flash)

课程英文名称:Grafic and Image Processing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美术基础

内容提要:本课程讲授在计算机中对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主要以Adobe Photoshop的基本使用为主,

辅以适当的矢量图形知识和网络图像知识别,让学生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美术的基本色彩知识、计算机图像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掌握初级的图像处理方法,达到独立处理简单图像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学习对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周瑜萍等译:《Photoshop7 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 崔钟振编:《Adobe Photoshop 7.0 从入门到精通》,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468 课程名称:有线电视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Cable Television 预修课程:MED257

内容提要: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天线的基本参数,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常见干扰现象,放大器、调制器、分支分配器的主要特性指标,典型分配网络、干线传输理论、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光缆和MMDS等传输技术和设备。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王敏:《有线电视原理与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李勇:《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工程设计与维护》,电子工业出版社,

3.余兆明著:《共用天线电视原理及设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课程编号:MED469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艺术

课程英文名称:预修课程:MED250

内容提要: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号:MED470 课程名称:影视作品欣赏

课程英文名称:Video words Justice 预修课程:MED250

内容提要:通过几种主要类型的视听作品演示,指导学生分析其创作方法、评价其优越性与局限性,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创作水平。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电影艺术》

2.张专著:《西方电影艺术史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程季华著:《中国电影发展史》,电影出版社

课程编号:MED471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ultimedia Courseware

Producer Technology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MED 259、MED260、MED466 内容提要:多媒体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开发涉及的各个领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素材处理工具和多媒体软件集成工具(如Authorware或Visual Basic),开发出实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学生应够把上述知识和技能向一般的软件领域迁移。

评价方式:考试+上机考核

主要参考书目:

1.陈孟建沈美莉编著:《计算机多媒体CAI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2.李勇凯著:《多媒体CAI课件设计制作》,国防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王慧芳主编:《AuthorWare 5.0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课程编码:MED472 课程名称:网络编程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预修课程:MED253、 MED 254

内容提要: ASP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课程简单交互功能的实现。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廖信彦编著:《Active Server Pages应用大全——ASP与数据库整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MED473 课程名称:网络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Engineering 预修课程:MED256、计算机技术

内容提要:主要内容为网络核心技术应用,网络组成与设计,网络的实施和网络工程的评价。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骆耀祖:《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美]Kenneth:《网络互连设备》,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3.吕英华:《计算机文化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编号:MED474 课程名称:数字电视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Digital TV 预修课程:MED257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对数字电视技术的基本理论、实现原理、关键技术及系统与设备应用进行讲解。内容包括数字电视理论基础,数字电视媒体、数字视频处理、制作设备,数字视频广播等。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孙宁编著:《数字电视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1997年版。

3.胡国荣编著:《数字视频压缩及其标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475 课程名称:照明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Illumination 预修课程: MED251

内容提要:讲授照明光色基础知识,影视照明光源,灯具的特性,电视演播室的照明设计,基本布光方法,人像布光与电视教育节目的布光技巧。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施克孝著:《彩色电视原理与布光技巧》,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2.陈振良著:《电视照明》,复旦大学出版社,

3.李兴国著:《电视照明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4.[美]琳思·格劳斯:《影视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课程编号:MED476 课程名称:视盘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Visual Disk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MED257

内容提要:主要内容为视盘技术发展历史、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视盘的技术原理及教育应用方法。CED、

LV、VHD三种视盘的记录系统、重放系统以及伺服系统技术原理;DVD、VCD数字式视盘的技术原理;以盘基媒体为基础平台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及运用。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刘大文王以宁:《视盘技术基础》,自编教材,1999年版。

2.徐丽春黎旺兴:《VCD DVD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激光视盘机基本原理及先进技术》,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技术手册,2000年版。

4.Dr. Jordan Isailovic,《VIDEODISC AND OOPTICAL MEMORY SYSTEMS》,1995.

课程编号:MED477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AD Design 预修课程:MED250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广告的社会功能、广告的基本原则、广告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效应;重点介绍电视广告与广播广告的特性、主要表现形式、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评价方式:考查

主要参考书目:

1.樊志育:《广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李建立:《广告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3.王诗文:《电视广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编号: MED478 课程名称:影视编导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Video Director 预修课程:MED250

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影视语言的本体特征、影视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艺术功能、镜头的运用、蒙太奇组接的原则与技巧、影视艺术的节奏、影视作品的导演过程、文学体裁与影视手段的结合。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凤铸:《电影电视艺术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2.邓烛非:《电影蒙太奇艺术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3.何苏六主编:《电视画面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码:MED480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

课程英文名称:预修课程:

内容提要:

评价方式: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编码:MED481 课程名称: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

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Course Design and Producer预修课程:MED254、MED472、MED450

内容提要: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原则,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网页与网站的制作,用Flash制作网络课件,流媒体课件的制作。

评价方式:考试

主要参考书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左辉于红光编著:《网页与Web课件制作基础教程——Dreamweaver XM、Flash MX、Fireworks

和编程进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3.孙力钱维莹编著:《流媒体技术与创作》,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及配套答案 (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考试试卷复习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 2、网络虚拟试验就是在WEB中创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试验对象。 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施解决方案,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步骤进行修正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4、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应以教学目标作为导向,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和组织策略。 5、课件点播系统其实上就是一个适于教学的视频点播VOD点播系统 6、微格教室一般有一个主控室和若干个微型教室组成。 7、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Internet 应用的迅速发展 8、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对一些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和环节进行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 9、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最早用于远程教育教育领域,主要用来向远程学习者传递学习材料,并设想在网络上建立一种类似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环境和空间。 二、单项选择题 1、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常常提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不包含下列哪个方面的内容:() A 知识 B 情感 C 意识D技术 2、CAI教学系统常用的教学媒体是() A黑板和粉笔B 教材和练习册 C 计算机和课件 D 系统软件 3、我国教育技术学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视觉教育 B 视听教育 C 教育传播 D 电化教育 4、Big6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属于式的研究学习。() A人际协作 B 小组协作C问题解决 D 问题分析 5、戴尔“经验之塔”的最顶层是() A有目的直接经验B设计的经验C语言符号D视觉符号 6、是利用直观的形式来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由归类分析发展而来,更强调直观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用于认知类知识的学习。()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对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思考(一)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育实现、普及和推广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快信息化教育实现进程,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我国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日渐增多。本文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般普通高校的开设情况做了了解,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缺点,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一般普通高等院校 一、一般普通高校的定位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一般普通高校开设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笔者文中提到的“一般普通高校”,是指由于所处地域、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国家重点普通高校和“211工程”高等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差异的普通高等院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多为省市级属院校,由于上级机构的投资、学校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历史等因素影响,在基础设施、教师员工、科研成果等方面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些院校大都为二批、三批本科院校。 二、一般普通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般普通院校大多为本科师范院校及部分大专院校,有些院校在不具备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盲目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加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本身的一些欠缺,致使目前教育技术界问题百出。2002年10月在北京师范

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高级研讨班”的57所高等院校的66名骨干教师及相关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这些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按其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科定位模糊,教育理论与技术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资金支持不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人员知识结构单一”。1]结合专家提出的问题和笔者了解的现状,笔者对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定位模糊,学生认识不清 关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的论述并不少见,但并没有因此而使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和学习的人能够很好地认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很多新开设教育技术专业的院校,由于对教育技术学的解读不到位,专业教师本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在师范类和非师范这两种专业性质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学校都是定位为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毕业颁发的学位证书为教育学士。而新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某些院校,定位为非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却和师范类相同,颁发的证书依旧为教育硕士,这给本来就迷茫的同学们又一个疑问:既然是培养教师,为什么又是非师范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在当今新技术教育领域下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教育技术学科课程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者、管理工作者、制作人员等。在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类课程开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求,结合目前大部分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_ 教言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善,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在校的学生,不少人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教育方面可以友教育学的人员来替代,在其技术方面可以由计算机方面的人来替代,这样教育技术就失去了自己的专业特色[1]。事实上,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它正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

只有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而长远的发展。 1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2],且开设的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也有所不同。全国共有50所高校拥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早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处在探索中缓慢前行的,计算机类课程中关于必修课、选修课以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相对不太合理,还有课程内容陈旧、相对单一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课程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造成学习起来吃力,困难,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方面 由于硕士研究生来自不同省份的不同本科院校,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_0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篇一:教育技术专业的介绍及就业方向 教育技术专业的介绍及就业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专业内容、特点等方面介绍教育技术专业,让在校大学生知道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并从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分析该专业就业方向,为在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字: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特点;基本技能要求;就业方向; 一教育技术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的繁荣有赖于技术型人才的成长和壮大。随着技术型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是整个人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由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有着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从而要求在原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分化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专门承担这种人才的培养任务,这种新的教育类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技术教育”。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ofTechnologyandV ocationaleducation》)中对“技术教育”做出了专门的解释:技术教育是“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教育(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养中等水平人员(技术员、中级管理人员等)以及大学水平的,培养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技

术教育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和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技能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充分认识技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对我国技术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 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 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 AecT‘94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英文原文: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 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学类-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概述 本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具有形成具体的解决培养与教学环境开发方面的能力,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训练,教育信息处理及视听技术和摄录像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可从事高校电教中心、省市电教馆、电大系统、师范院校、中等学校的有关课程的教学、教材开发和教师培养工作,也可从事企业、工厂、军队、公司的相关工作,还可以从事电视教育栏目的开发、制作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主干学科 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5、实践教学 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肩负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校、企业、军事、社区和远程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教学创新,开发与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现代远程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前身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主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信息技术环境、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专业既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如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认知规律、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等),又关注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问题(如远程开放教育、教育信息化及其支撑技术、媒体技术及其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及企业培训等),致力于培养为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代码

040104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教育技术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对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信息化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及能引领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在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特点,在现有办学基础与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学校各种资源优化配臵的整体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创新的契合点,建立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态监控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动态调整,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本专业典型岗位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随着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学生应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面向师范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一)课程目标 1.意识与态度: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形成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应用与创新: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设计和实施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够根据技术的功能和学科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4.社会责任:能够符合规范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相关的资源。 (二)课程活动与方法 本课程坚持现代教学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本课程的活动主要有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室环境中的操作练习、实践项目学习、课后的在线学习活动。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总课时48)

四、学习项目 第1章绪论——学习项目书 第2章初识现代教育技术——学习项目书 第3章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项目书

第4章教学媒体——学习项目书 第5章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学习项目书 第6章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项目书

第7章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项目书 第8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项目书 第9章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项目书

(四)评价考核 本课程综合应用各种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包括: 1.试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2.电子作品: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技术的开发能力; 3.学习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原理和技术的能力; 4.学习活动:主要考查学生日常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的表现。 (五)教材、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 课程教材: 1.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2.张立新主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参考书目: 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等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北语 18秋《教育技术学》

18秋《教育技术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中,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可传递的信号的过程一般称之为 A. 编码 B. 译码 C. 信道 D. 反馈 答案:A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 2.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A. 无声电影,有声电影,录像机,计算机 B. 广播,幻灯机,计算机,人工智能 C. 视听传播,视听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设计 D.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答案:D 3.下面哪个光圈系数的镜头进光量最大? A. 1.4 B. 4 C. 8 D. 11 答案:A 4.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A. 1994 B. 1977 C. 1972 D. 2005 答案:D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承担主体有多个层面,下面的()不是学校层面所需做的工作。 A. 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和环境 B. 建设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学软件资源库 C. 制定并实施组织管理体制 D. 制定教师培训的标准和规范 答案:D 6.在经验之塔中,参与演戏是属于 A. 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 B. 做的经验 C. 抽象的经验 D. 观察的经验 7.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模底考察“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自身评价 8.在以下的教学模式中,哪个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型最强 A. 探究模式 B. 授课模式 C. 自学模式 D. 合作模式 9.研究整个教育传播系统和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的理论是() A. 控制论 B. 系统理论 C. 教育传播学 D. 教育心理学 10.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中不包括(人自动加工完成的不需控制器) A. 感受控制器 B. 长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受器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完成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属于对教学资源反思的是() A. 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深入 B. 教学图片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C. 所选音频朗诵是否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D. 学生的协作程度 答案:AD 2.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三代分别是() A. 函授教育 B. 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C. 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D. 数字化学习 3.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 ) A. 教学人员能力标准 B. 管理人员能力标准 C. 技术人员能力标准 D. 电教人员能力标准 4.人们观察景物的明暗感觉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706教育技术学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深圳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技术学基础》是为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信息化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三、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教育技术学概述 (1)理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牢固掌握教育技术学概念的内涵; (2)熟悉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和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分析这些知识与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关联; (3)能够从不同角度和脉络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4)熟悉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前沿动态。 2、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1)掌握学习资源、媒体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掌握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幕课资源、微课资源的结构功能以及教育价值。 3、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 (1)熟悉典型的学习过程理论,并能够分析这些理论对信息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2)掌握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主要教育功能,能够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中设计教学活动;(3)掌握有代表性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4、教学系统设计 (1)熟练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2)深入掌握不同类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方法; (3)能够设计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安排和转换; (4)熟悉幕课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 5、教学系统开发 (1)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含义、教学系统开发的技术,熟悉当前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新技术; (2)掌握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路线; (3)掌握网络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与应用的知识; (4)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软件和移动学习软件开发的技术方案。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本文以我校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通过典型范例,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教与学信息的传输过程,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进了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间;它的形象化及灵活多样的教 学方式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起源于灵感及大胆猜想。他们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反复实验、论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终于获得成功。素质好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也是发散型的,头脑中经常灵感萌生。比如,他们在学习圆锥曲线时,经常遇到动弦的中点轨迹问题,难免会萌发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轨迹上的点不是弦的中点,而是弦上的一定比分点,结果又是如何?大家知道,方程与曲线是从"数"与"形"两个侧面对同一轨迹问题展开研究的。上述问题,从"数"的方面进行推理、运算,学生难以求出方程,即使求出来了,由复杂的方程也无法判断轨迹的图形。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借助了《几何画板》,在"形"的方面下功夫,终于成功地作出了动弦的定比分点轨迹。通过鼠标的拖动,可以方便地改变这个定比,津津有味地观察各种不同情况下,轨迹所形成的曲线图形。他们做的是以前不可能进行 的数学实验,得到的是书上找不到的有趣结论。 利用《几何画板》,学生很容易作出极坐标方程ρ=asin(nQ)的图象--多叶玫瑰线。这个图象,用原始的描点法是难以作出的。在欣赏玫瑰线的"花瓣",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1)为什么曲线总是花瓣形的?(2)" 花"的瓣数与n的关系如何?疑问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他们从"数"的方面去研究,促进了自己智力因素的发展。 现代教学技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多媒体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外语组为了使学生学好有关天气的词汇及日常交际用语,组织学生参与

教育技术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 基本信息 姓名:李同学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3.10.10 民族:汉 户口所在:湖南沅江目前所在:上海市虹口区 毕业院校:浙江师范大学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最高学历:硕士所修专业:教育技术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毕业日期:2009.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教师,行政/教务人员 希望地点:上海 希望工资:月薪[3001—4000]RMB 自我评价 责任感强、善于沟通、办事踏实细心,有坚强的毅力; 工作积极勤奋,拥有丰富的团队协同工作经验; 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及人际关系; 敢于接受挑战,有很强的学习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背景 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获教育学硕士 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湖南科技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获理学学士 实践经历 1、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任教育技术专业必修课《现代远程教育》的助教 主要负责:管理Moodle平台,资料的添加与管理;参与网络辅导和答疑; 批阅学生作业并写评语 2、2007-2008年度第二学期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担任初等教育专业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教师 主要负责: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机房实验操作 3、2008年3-5月但任永康市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CA060099)研究成果之一)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 主要负责:编写永康市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教师用户手册; 针对永康市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教师培训,教中小学老师及学校领导如何使用这个平台所获奖励 2002-2006年多次获得湖南科技大学三等奖学金; 2006年5月获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实习教案奖; 2006年9月考取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公费研究生。 语言能力 英语熟悉级别:国家六级,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普通话熟练级别:国家二级甲等 计算机能力 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二级(C语言) 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及Photoshop, Dreamweaver等相关软件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适用对象:师范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 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 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 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 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 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 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 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 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3.教学设计理论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及科目

教育技术学考研学校及科目 1、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01 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教育02 教育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03 教育游戏与3D建模 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③C语言与Web技术④教学设计 复试备注:复试科目:⑤信息化教育概论同等学历加试科目⑥高等数学⑦数据库技术2、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01 教育技术学理论02 教育测评与信息处理03 网络远程教育04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05 教育培训系统设计06 信息化教育07 智能教学系统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一③361高等数学(B) ④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 参考书目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a. 教育技术的定义、发展史、学习与教学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学习媒体涵义、特性和分类、媒体选择、网上教育资源、教学设计的概念、特征、模式、基于视听技术的集体教学、基于计算机的个别化教学、基于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远程教学;b. C语言程序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函数定义、声明和调用、编译预处理、数组、字符串与数组、指针、变量、函数参数、指向指针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链表、结点数据的输出、删除与插入、位运算符、文件的打开与关闭、读写和定位。 c.计算机基础知识。 3、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01.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02.教育影视技术03.远程教育技术04.教学设计05.信息技术教育 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9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④848计算机应用基础 复试备注:接收推免生复试科目:高等数学同等学力加试:①CAI课件设计②教育传播学 /4、首都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01智能学习支持环境02教育传播理论与技术03教育信息化绩效技术04知识工程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50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④857计算机软件与技术 参考书目: 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严蔚敏吴伟民 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谭浩强 750 计算机应用综合考试《计算机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王玉龙主编857 计算机软件与技术《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汤子赢等 857 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B.Forouzan 5、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0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0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03知识媒体04人工智能教育应用05信息技术教育06教育信息管理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08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09职业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人总结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个人总结 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三本相关的参考书还有一些积极活跃的同学,我们一起走过了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几十个学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认识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收获的感想与知识 首先我见识了大师的风采。焦老师本人对待研究的严谨态度,对待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热情以及他作项目的丰富经历,都深深的打动着我。他能够把教育技术学理论合理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每次课堂讨论他总是很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本来很冷淡的气氛活跃起来。他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任务。他总有很多好书推荐给我们,很惭愧我却一本也没有读过。他总有一些实用的研究课题推荐给我们,让我对教育技术学的未来一次次的充满希望,虽然都这些希望还都很模糊。

第二,在焦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改变了对基本理论的固有观点。由于我的语从小就比较差,我不喜欢基础理论,总以为基础理论没有研究的必要性,因为即使基础理论研究再好,不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一切都是空的。因此,我不会主动的去看关于基础理论的,而是去翻一些关于技术或实用方法的。现在想想,是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太浅薄、视野太狭隘了,通过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能让我们形成新的理念,从而来更好的指导技术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技术是给个人通过学习都能掌握的,但从基础理论研究中产生的新的理念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的。 第三,我从焦老师身上学习到: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和对自己的信心。对已存在的事物和新产生的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去发现、去体验新的事物,只有亲身体验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对那个事物有所了解。当我们关注了某个问题或某个领域时,就要持续的关注下去,不要遇到问题就停止也不要每次都仅仅停留在表面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的,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和前沿专业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到各类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电视台、广告公司、在线教学公司等行业,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影视创作和平面设计、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培养规格 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求实,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工作。 2.掌握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科研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3.了解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的各交叉学科的知识,初步具备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与中等学校物理教育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的阅读、交流和写作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 6.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进行文字、表格及图像处理;至少能够熟练运用一个专业软件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能够熟练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进行初步的科研创新活动;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工作。 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广泛的知识或兴趣,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拥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了解国际化通识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9.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以及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准确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概念、行为准则,全面把握“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置结构体系 本专业课程结构分为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践教学两部分。 - 1 -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1、大中专院校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2、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 3、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 4、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6、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 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影视节目的制作 8、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工程技术人员(广播电视信号系统的管理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 9、影视动画制作人员(影视动画设计制作工作) 10、广播视听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广播视频、音频设备研究、设计、维修等工作) 11、营销工程技术人员(市场分析与开发、为企业提供咨询,进行产品销售) 12、中介代理人(生意接洽、事务代理、信息咨询等)

13、摄影师(室内外人像、风景、产品及生产、生活图像处理)9、 14、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系统的组织、计划、控制与管理工作) 15、系统规划与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单位的发展规划、系统分析与管理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游戏软件开发技术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数量众多上市的跨国游戏企业。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因其无可比拟的低成本、可复制性、快速传播能力等特点,成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前景无限。 培养具备游戏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软件知识和参与游戏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以及游戏产品维护、营销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专业人才。 C++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中国文化与历史人物概论、计算机游戏概论、数据库原理、Java语言、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构架导论、网络设计、DirectX 游戏编程、计算机图形图象、游戏文化与心理学、游戏作品赏析等。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网络游戏及相关行业,从事游戏技术开发、策划、制作、营运、推广等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和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和作用 ————张晓华吝店中学现代教育技术,通俗地说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特别是Internet 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优化了教与学信息的传输过程,改变了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影响。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因而教育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的掌握,更应该重视知识的发展、更新和创造的过程。教师讲授、黑板、粉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理教学开始运用教具辅助教学,如模型、图表、实验仪器等等。但总的来说,都还属于传统的教育手段。而幻灯、投影的问世,使课堂教学开始插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可它们渐渐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进课堂,与物理学科教学适当而紧密地整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数字化信息实验室(DIS系统)以及更先进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 一、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 CAI是Compute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当它与视、听等媒介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媒体CA。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2015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 四.2015年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 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 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好就业专业:据统计,排行前十的专业 一,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 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 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说。4 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吃香。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 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到20万元。从目前 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 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中国已经进入3G时代了,这些人才的收 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明。 三.网络媒体人才 四.物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