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第四章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4-1概述

一、三类大宗乳制品的综合工艺流程

二、三类大宗乳制品的特征比较

1.耐藏性

⑴奶粉

①聚乙烯薄膜塑料袋包装,高频电热焊接封口,保藏期3-6月;

②真空充氮包装,包装时抽真空,容器中充填氮气,并采用马口铁罐,能

贮藏3-5年之久;

③玻璃瓶装,保藏期9个月。

保藏原理:奶粉成品并不是绝对无菌,之所以能长期保存是因为成品所含的水分很低(W≤2.25-3%),使残存微生物细胞和周围环境的渗透压差值很大,从而发生所谓“生理干燥现象”,此时奶粉中残留的微生物不仅不能繁殖,甚至会死亡。

⑵炼乳

A:甜炼乳:部颁标准:T<20℃,t≮9个月,且开罐后还能保藏几天。

保藏原理:成品中加入16%的蔗糖,浓缩到原体积的40%,成品中蔗糖含量为40-45%,增大了渗透压。例成品中蔗糖含量43%时,其渗透压为56.6atm ,所以只要包装适宜,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

B:淡炼乳:相当于罐头的保藏期,但开罐后不能久藏,1-2天内必须用完。保藏原理:将杀菌的浓缩乳装罐封罐后又经高压杀菌(灭菌),其中的微生物及酶完全杀死、破坏,所以常温下可长期保藏。

⑶消毒牛乳(市乳)

A:经杀菌处理,以液体鲜乳状态用瓶或其它型式的小包装直接供消费者饮用。保藏期限:常温下<12hr,巴氏杀菌原理。

B:灭菌乳:灭菌——无菌包装成品呈无菌状态

装瓶封口——灭菌不冷藏条件下保藏3-6个月

2.营养特征

⑴消毒牛奶

热处理程度最轻,营养成分保存最完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营养价值最接近鲜乳状态。

⑵炼乳

热处理程度比消毒牛奶强,但低于奶粉。

A:甜炼乳

含有大量的蔗糖,稀释到常乳仍过高,所以不适宜喂养婴幼儿,因长期食用易使婴儿虚胖,对疾病抵抗力减弱。

但对于早产儿、胃肠疾患者反而有良好的效果。因易消化,添加蔗糖使蛋白质变性,甜炼乳的消化率有所改善,对酸的凝结性也有所改善。

加热处理主要破坏了V B1、V C,其它V影响不大。

B:淡炼乳

适合于婴儿及病弱者饮用,若增补V B1、V C,其营养价值几乎与新鲜牛乳相同。不易获得鲜乳的地方可用之代替。

淡炼乳经高温灭菌后具有以下特征:

a易消化吸收:比普通牛乳易消化。形成了软凝块化,在人体内由胃酸或凝乳酶凝固的凝乳极为柔软;脂肪经均质处理,脂肪球微细化更易于吸收。

b降低了牛乳的芳香风味。

c V B1、V C损失大,长期饮用需强化V B V C V D(本来含量就少)。

⑶奶粉

热处理程度最强,蛋白质易变性凝固,奶粉冲调时蛋白质的分散状态、脂肪的乳化状态不能完全复原为鲜乳,沿用“溶解度”来表示其复原性。

V的损失还低于淡炼乳,与甜炼乳差不多。

3.储运性

从乳制品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节省包装材料、运输费用等方面:

消毒牛乳:原状;

炼乳:只有原体积的40%,水分由86-87%→27-28%;

奶粉:水分由86-87%→3%;

思考题:

1.试从保藏原理、保藏期限、营养特征及储运性等方面比较消毒奶(或灭菌奶)、炼乳、奶粉三大类产品有何不同。

§4-2 乳品生产主过程

一、预热杀菌

乳制品预热杀菌的主要目的在于杀死微生物、酶失活或获得一些工艺特性;但热处理也会带来褐变、风味变化、营养物质损失、菌抑制剂失活和对凝乳力的损害等变化。

(一)预热杀菌的目的

1.保证消费者的安全

杀死如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病原菌,及进入乳中的潜在病原菌、腐败菌,其中很多菌耐高温。

2.延长保质期杀死腐败菌及其芽胞,钝化乳中天然存在的或由微生物分泌的酶。热处理抑制了脂肪自身氧化带来的化学变质,“凝乳素”失活可避免迅速形成稀奶油。

3.形成产品的特性

(1)蒸发前加热可提高炼乳杀菌期间的凝固稳定性;

(2)失活细菌抑制剂如免疫球蛋白和乳过氧化氢酶系统来提高发酵剂菌的生长;

(3)获得酸奶的理想粘度;

(4)促进酸化过程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凝集。

(二)加热引起的变化

1.物理化学变化

的除去对加热期间氧化反①乳中的的气体可以在加热期间除去,特别是O

2

应速度和随后细菌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②胶体磷酸盐增加,而[Ca2+]减少;

③产生乳糖同分异构体如异构化乳糖和乳糖的降解物,如乳酸等有机酸。

④酪蛋白中的磷酸根、磷脂会降解而无机磷增加;

⑤乳的pH值降低,滴定酸度增加,这些变化都依赖于条件的变化;

⑥大部分乳清蛋白变性由此导致不溶;

⑦许多酶被钝化;

⑧蛋白质与乳糖之间的美拉德反应使得赖氨酸效价降低;

⑨蛋白中的二硫键断裂,游离巯基的形成,致使氧化还原电势的降低;

⑩酪蛋白胶束发生聚集,最终会导致凝固;

(11)脂肪球膜发生变化,如Cu2+含量变化;

(12)甘油酯水解;

(13)由脂肪形成内酯和甲基酮;

(14)一些维生素损失。

2.加热处理综合变化

①加热过程中乳起初变得稍白一些,随着加热强度的增加,颜色变为棕色;

②粘度增加;

③风味改变;

④营养价值降低,如维生素损失、赖氨酸效价降低。

⑤某些微生物在热处理过的乳中生长较快:

其原因:

?因为细菌抑制剂如乳过氧化物酶和免疫球蛋白钝化失活;

?产生的某些物质促进了一些菌生长,相反抑制另一些菌生长。

⑥浓缩乳的热凝固和稠化趋势会降低;

⑦凝乳能力降低;

⑧乳脂上浮趋势降低;

⑨自动氧化趋势降低;

⑩在均质或复原过程形成的脂肪球表面层物质组成受均质前加热强度的影响,例如形成均质团的趋势有所增加。

3. 乳的热凝固

酪蛋白不像球蛋白那样容易加热变性。但在非常强烈的热处理条件下,它能形成聚合,尤其在胶束内部。酪蛋白在预热杀菌过程中凝聚,当凝聚大量出现时形成可见的凝胶体,出现这种现象所需时间被称作热凝固时间(HCT)。

(1)影响乳热凝固的因素

?初始pH值对热凝固时间HCT有相当大的影响,pH值越低,发生凝固的温度越低。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凝结速率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凝聚往往不可逆,即pH值增加不能使形成的凝聚再分散。

pH 值降低的最初原因:磷酸钙沉淀引起;

进一步降低的原因:乳糖产生甲酸。

通常预热杀菌很少产生热凝固问题,但浓缩乳如炼乳在杀菌过程中会凝固。尽管乳与炼乳在热处理过程中大部分的反应机制相同,但二者之间的结果有很大区别。

原料奶没经预热的炼乳中,乳清蛋白处于自然状态,经120℃加热即开始变性并且在酸性范围内强烈聚合,因为乳清蛋白浓度高(浓缩),酪蛋白胶束与乳清蛋白形成胶体结合;

预热过的乳制成的炼乳中,乳清蛋白已经变性并与酪蛋白胶束结合。预热过程

中不形成胶体化是因为乳清蛋白浓度太低;而炼乳中不形成胶化是因为乳清蛋白已经变性了。

(2)炼乳稳定性与pH的关系

?pH值由6.2上升到6.5,稳定性会随之增加,因Ca2+活性降低的缘故;?在pH值>7.6时,炼乳稳定性降低的原因是由于酪蛋白胶粒к-酪蛋白脱落引起的,结果没有к-酪蛋白的胶束对Ca2+的敏感性增加,而炼乳中盐浓度比液态乳的要高,因此造成炼乳的不稳定。

(三)加热强度

加热强度取决于加热的持续时间和温度

1、预热杀菌的工艺

(1)预热杀菌

60~69℃/15~20s的处理。其目的杀死细菌,尤其是嗜冷菌。因为嗜冷菌能产生耐热的脂酶和蛋白酶,这些酶可以使乳变质。此加热处理除了杀死许多活菌外,几乎不引起乳的不可逆变化。

(2)低温巴氏杀菌

63℃/30min或72℃/15~20s的处理可钝化乳中的碱性磷酸酶,杀死乳中所有的病原菌、酵母和霉菌以及大部分的细菌,而在乳中生长缓慢的某些种微生物不被杀死。

一些酶被钝化,乳的风味改变很大,几乎没有乳清蛋白变性、冷凝聚,抑菌特性不受损害。

(3)高温巴氏杀菌(高温短时法)

70~75℃/20min或85℃/15~20s的处理,发生很少的不可逆化学反应:?生产中采用更高温度(100℃),使除芽胞外所有细菌生长体都被杀死;

?可破坏乳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大部分的酶都被钝化,但乳蛋白酶(胞质素)和某些细菌蛋白酶与脂酶不被钝化或不完全被钝化;

?大部分抑菌特性被破坏;

?部分乳清蛋白发生变性,产生明显的蒸煮味;

?除了损失V C 之外,营养价值没有重大变化;

?脂肪自动氧化的稳定性增加。

高温短时杀菌法(HTST ):100℃以下加热杀菌法

①管式热交换器、套管式热交换器

管式:牛乳在多根不锈钢列管内流动

管外壁空间有加热介质流动 牛乳在套管间流动

内管的内部及外管的外部均有加热或冷却介质流过

特点:A :小型化,生产能力小;

B :管壁易结垢、焦化;

C :清洗不方便,不能实现设备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CIP )

②片式热交换器:

不锈钢薄片(波纹板)叠合夹紧组成,分预热→加热→保温→冷却四个阶段。

各阶段由分段板(隔板)分开,加热或冷却介质在相邻的两个片间空隙中以相反方向流动。预热和预冷却时,由冷热牛乳自身进行热交换。 其特点:①占地面积小;

②连续式短时间杀菌,效率高;

③CIP 清洗,不必拆卸,直接用酸、碱液就地循环清洗;

④节省热源,无污染,劳动效率高。

(4)超高温瞬间杀菌法(UHT)

①定义

选自《乳品超高温杀菌和无菌包装》徐守渊著,原浙大农学院农化系,现在美国约翰拿食品公司总化学师,1969年出版英文版,1986年2月出版中文版。

超高温杀菌法:指一种工艺,标准温度135-150℃、时间2-8秒的处理。灭菌奶:满足“无活的微生物”及“用密封容器销售”两条的牛乳。

②超高温杀菌法(灭菌)的工艺原理

巴氏杀菌可杀死所有的致病菌,且原料乳的大部分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色泽、风味也基本保持不变。

若温度上升,微生物致死率上升,且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速率也上升,但两者的增长速率不相等。

例: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Q10=

枯草杆菌孢子Q10=

乳的褐变(最普遍是蛋白质与还原糖相互作用产生黑色素):其褐变程度可间接地通过测量带色牛乳对光线的反射来确定Q10=3

∴T每上升10℃,杀菌效率上升:褐变速率上升=11:3或快3.67倍

=20:3或快6.67倍T<135℃,两者比值未发生显著变化

T=140℃,杀菌速率比褐变速率增长要快2000倍

T=150℃,杀菌速率比褐变速率增长要快5000倍

因此:采用T>135℃的热处理可得到颜色变化很小的灭菌产品,以此法杀菌的牛乳颜色不比高温短时杀菌的黑。

∴T↑、t↓,是确保杀菌效果、减轻牛乳不良颜色变化的最可靠的途径。超高温杀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牛乳在135-150℃超高温处理几秒,就有可能获得事实上没有存活的细菌或很少有抵抗力的孢子以及比传统高温短时杀菌更少不良色泽的牛乳制品。

牛乳高温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还有:产生焦煮味、乳清蛋白变性、热敏性维生素的破坏、酶复活等,这些变化的速度或方式或多或少地与褐变现象有些相似。

③超高温灭菌方法

A 直接加热法

a喷射式:蒸汽喷入牛乳中,Alfa-Laval/Delaval两公司

真空瞬时加热杀菌装置(Vacu-Therm Instant Sterilizer)

简称VTIS,由阿法-拉伐和德拉伐公司联合研制。采用把蒸汽喷射到牛乳中,使乳T迅速上升至140℃左右,随后通过真空罐瞬间冷却到80℃的方法。

原料乳预热到75℃→离心泵抽送至喷射器→<1秒的时间内牛乳即由喷入的蒸汽加热至140℃(一部分蒸汽冷凝,其潜热传递给牛奶T瞬间↑)→原料乳通过保温管保持4-8秒→转向阀进入真空罐(因牛乳的压力突然下降,体积迅速增大,T瞬间下降至77℃)→无菌泵抽至无菌均质机200kg/cm2→无菌乳冷却器冷却至20℃。

蒸汽喷射器:纯不锈钢制造,外形是不对称的T形三通,内管管壁四周加

工了许多d<1mm的细孔,蒸汽就是通过这些细孔并与牛乳流动方向成直角的方位强制喷射至牛乳中。

喷射过程中:牛乳的压力保持4.0kg/cm2,蒸汽压力4.8-5kg/cm2;蒸汽纯度要求很高,可通过离心式过滤器除去蒸汽中可能存在的固体颗粒。

直接蒸汽喷射杀菌装置(Uperization)

50-60 年代由瑞士索耳塞Sulzer兄弟公司、阿尔皮拉Alpura公司生产,现生产销售由英国APV公司接管。

P410图5-1-7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乳用乳泵(2)从生乳罐(1)中抽出→经预热器Ⅰ(3)进入预热器Ⅱ⑷乳T↑75-80℃→用奶泵⑸抽出至喷射加热器(7)(在该处向牛乳内喷入P=10kg/cm2的蒸汽,瞬间T↑至150℃,保温管中保持0.75秒)→闪蒸进入减压容器(8)(又叫真空罐、膨胀罐),乳温急剧冷却至77℃→热废气进入预热器Ⅰ⑶;杀菌过的乳收集在真空罐底部(一定的液位)→灭菌乳用无菌泵(10)送至无菌均质机(11)→在无菌冷却器中⑿进一步冷却→直通无菌装罐机

几个主要系统:

无菌系统:无菌泵、无菌均质机、无菌冷却器、无菌装罐机,用生蒸汽密封所有通道,以保证无菌状态;

蒸汽处理系统:进入(7)之前的工序,要得到高纯度的蒸汽,必须除去可能存在的固体颗粒和溶解的盐类。

蒸汽源⒅→蒸汽阀→蒸汽离心过滤器→蒸汽保护器→超压温度控制器→进入喷射加热器(7)水处理系统:氯罐、灭菌水罐

向牛奶中喷射的蒸汽量≈真空罐排出的二次蒸汽(热废汽)量:通过冷凝器

(14)及真空泵(16)使真空罐的压力始终保持固定值,喷入牛乳中的蒸汽全部在真空罐汽化时除去,同时也带走乳中的臭味。

UHT( Aseptic Aero-Vacu)

美国Cherry-Burrell公司,大气—真空喷射装置Aero-Vacu Injection system b注入式—牛乳注入蒸汽中

喷射式是把蒸汽喷射至牛乳中,注入式是把牛乳注入到过热蒸汽加热器中,由蒸汽瞬间加热到杀菌T,然后在真空罐中通过膨胀实现骤冷。

以Pararisation system帕拉莱斯托尔装置、Laguilharre system拉去奥尔装置为代表,P410图5-1-8 为例:

生牛奶由两台预热器Ⅰ、Ⅱ加热到75℃(预热器Ⅰ利用真空闪蒸罐的热废汽加热,预热器Ⅱ利用低压蒸汽)→注入145℃的过热蒸汽杀菌器4(牛乳液滴一经溅落至容器底部,即被瞬间加热至145℃)→压入闪蒸罐5骤冷至75℃(牛乳在闪蒸罐排出的水分正好等于杀菌器中加入牛乳的水蒸汽)→无菌泵抽至无菌均质机→冷却器→无菌贮槽→无菌罐装

过热蒸汽杀菌器(注入式加热器):

●不锈钢的圆筒形蒸汽直接加热容器。蒸汽在容器中部加入,其内安装两

台控制蒸汽的传感器:一台接近加热器底部,另一台装在保温管中部;

●原料乳或制品则从容器上方经一管道从上而下进入加热器,最后到达分

配器,分散成“自由下落”的薄雾状细乳滴。

●加热器内装有一只空气调节阀,随着液面升高,该阀可让少量已过滤的

加压空气进入。通过调节P蒸汽与P空气,准确控制加热的T、t(145℃/2-4s)。

B 间接加热法

热量由介质→热交换器器壁→制品

a板式热交换器:1950年由英APV公司推出(P411图5-1-9 APV-Ultramatic) 工作原理:与板式高温短时杀菌热交换器相似,不同之处是其所配备的板框橡胶垫圈、圈环橡胶垫圈要耐高温高压(T=136-138℃,P=2.8-3kg/cm2)。使用时易出现的问题:换热片表面形成大量的乳固体沉淀物,装置不得不经常停车清洗,使运行周期大为缩短。

改进办法:换热器之前加一台保温槽(沉积器);或在系统中安装两台换热器,轮换使用。

b管式加热器:

P411图5-1-10所示为斯托克型管式超高温灭菌装置,由荷兰著名的斯托克-阿姆斯特丹公司研制。

流程说明:用离心泵②将牛乳从平衡槽①抽出送至高压泵③→经预热器④、第一道均质机⑧(T↑至65℃)→经热交换器⑤(乳温↑至120℃)→经加热灭菌器⑥(T↑至135℃以上)→进入换热器的冷却段⑦(T↓65℃)、第二道均质机→冷却器⑩(T↓15℃)→冷却器12(冰水冷却至5℃)→无菌灌装系统或无菌贮槽。

系统特点:

●加热灭菌器、热交换器、冷却器、保温器均以无缝不锈钢环形管制成,

没有密封垫圈和死角,可承受很高的压力,牛乳在内管流动,蒸汽、冷水、冰水在外管的环状空间内逆向流动。④、⑤、⑥、⑦、⑩、⑿皆为环形管。

●高压泵是系统中唯一具有强大功率的乳泵,其作用之一是担负物料管路

输送任务;之二为驱动两道均质机⑧、⑨。

强烈的湍流保证了制品的均匀处理和较长的运行周期。

二、乳的均质

(一)均质目的

1. 防止脂肪上浮或其它成分沉淀而造成的分层

脂肪球的大小应被大幅度地降低到1μm;

均质能减少酪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的凝胶沉淀。

2.提高微粒聚集物的稳定性

微粒聚沉尤其在稀奶油层中易发生,经均质过的制品中形成的微粒聚沉非常缓慢,防止微粒聚沉是均质的最重要的目的;

3. 获得所需求的流变性质

均质块的形成极大地增加了稀奶油的粘度;经均质的酸奶比未均质的酸奶的粘度高;因被酪蛋白覆盖的脂肪球参与酪蛋白胶束的凝聚。

4. 还原乳制品

均质可以使乳成分在溶液中分散,然而均质机不是乳化设备,因此,涉及的混合物应首先预乳化,如严格进行搅拌,形成不完全乳化体系后再均质。

(二)稳定脂肪的均质原理

1.均质机及工作原理

主要组件:高压泵和均质阀;

操作原理:是在一个适合的均质压力下,料液通过窄小的均质阀而获得很高的速度,这导致了剧烈的湍流,形成的小涡流中产生了较高的料液流速梯度,引起压力波动,这会打散许多颗粒,尤其是液滴。

均质后的脂肪球的状态:

脂肪形成细小的球体,新形成的表面膜主要由胶体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质组成,其中一些酪蛋白胶束存在于胶束内,而大多数或多或少延伸出来形成胶束断层或次级胶束层。

均质后脂肪球的大部分表面被酪蛋白覆盖(大约90%,还原乳中100%),使脂肪球具有象酪蛋白胶束一样的性质。任何使酪蛋白胶束凝聚的反应因素如凝乳、酸化或高温加热都将使均质后脂肪球凝集。

2.均质团现象

(1) 均质团概念

在显微镜下可看到均质的稀奶油中有大量的脂肪球聚集物,含有大约105个脂肪球而非单一的脂肪球,即所谓均质团。

因为均质团间隙含有液体使稀奶油中颗的有效体积增加,因此增加了它的粘度。

(2)均质团成因及影响因素

均质过程中当部分裸露的脂肪球与其它已经覆蛋白胶束的脂肪球相碰时,酪蛋白胶束也能附着在裸露的脂肪球表面。

两个脂肪球由酪蛋白胶束这个“桥”连接着,从而形成均质团,该团块会很快被随后的湍流旋涡打散。如蛋白质太少以至不能完全覆盖在新形成的脂肪表面,部分裸露脂肪球恰好在均质机的阀缝之外会形成均质团,在那里动力太小以致不能再次打散。高脂肪含量、低蛋白含量、高均质压力及表面蛋白相对过剩、均质温度低、强烈预热等促进了均质团的形成。实际操作中,稀奶油的脂肪含量小于9%时,均质团块不产生;脂肪高于18%的稀奶油通常产生均质团;脂肪含量9%~18%范围内,产生的团块主要与均质压力和温度有关。

(3)二段均质机:

第一段:均质压力大(占总均质压力的2/3),形成的湍流强度高是为打破脂肪球;

第二段:均质压力小(占总均质压的1/3),形成的湍流强度很小不足以打破脂肪球,但可打破第一段均质形成的均质团块。

(三) 均质效果及测定

1.均质效果与均质压力的关系

均质后乳脂肪球的大小受均质压力影响,并有不同分布(图4-3)。

2.均质效果测定

(1)均质指数表示:

奶样在4℃和6℃的温度下保持48h,然后测定上层(容量的1/10)和下层(容量的9/10)的含脂率。

上层与下层含脂率的百分比差数,除以上层含脂率数即为均质指数。如上层含脂率为3.3%,下层为3.0%均质指数将为:

均质奶的均质指数:1~10的范围

(2) 显微镜、离心、静置等方法:其中显微镜检查较简便

(四)均质对乳的影响

1.含有解脂酶的均质乳乳脂肪分解增强;

现象:均质后原料乳几分钟内就可酸败;

原因:解脂酶能渗透至因均质而形成的乳脂肪球膜中,但不能渗透至天然乳脂肪球膜中;

措施:

?避免均质生牛奶或均质后的乳迅速巴氏杀菌,灭活解脂酶;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一)乳制品发证范围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乳制品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乳粉、炼乳、奶油、干酪。 巴氏杀菌乳: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液体产品。包括全脂巴氏杀菌乳、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与脱脂巴氏杀菌乳。 灭菌乳:以牛乳(或羊乳)或复原乳为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或保持灭菌制成的产品。包括灭菌纯牛(羊)乳与灭菌调味乳。 酸牛乳:以牛乳或复原乳为原料,脱脂、部分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发酵制成的产品。包括纯酸牛乳、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 乳粉:以牛乳或羊乳为主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和配方乳粉(强化乳粉)。 炼乳:以牛乳为主料,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经浓缩制成的粘稠状液体产品。包括全脂无糖炼乳和全脂加糖炼乳。 奶油:以牛乳稀奶油为原料,经发酵或不发酵,加工制成的固态产品。 干酪:以牛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添加发酵剂、凝乳、成型、发酵等过程而制得的产品。 (二)申证单元的划分 申证单元分为三个:一是液体乳类: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二是乳粉类: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和配方乳粉;三是油脂类;包括炼乳、奶油、干酪三种产品。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一)液体乳类 1、巴氏杀菌乳 (1)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 均质→巴氏杀菌→冷却→灌装→冷藏。 (2)容易或者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a、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

b、生产过程中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 c、产品贮藏温度不适宜导致变质 (3)关键控制点 原料验收、标准化、巴氏杀菌、灌装、冷藏、设备的清洗。 2、灭菌乳 (1)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冷藏→预热→ 均质→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杀菌)→冷却→无菌贮存→无菌灌装(或保持灭菌)→储存。 (2)容易或者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a、原料乳品质不良,造成产品不良风味和口感; b、超高温灭菌或无菌灌装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坏包; c、杀菌剂或清洗剂残留导致产品异味; d、灭菌温度和时间不是宜,导致产品稠厚感,并且色泽异常。 (3)关键控制点 原料验收、预处理、标准化、超高温瞬时灭菌(或杀菌)、无菌灌装(或保持灭菌)、设备的清洗。 3、酸牛乳 (1)基本生产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乳→冷藏→标准化→ 均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发酵→冷却→灌装→冷藏。 (2)容易或者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纯牛奶的加工工艺标准

目录 1 概论 (1) 2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2) 2. 1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2) 2.2 原料乳的验收 (3) 2.3 过滤 (3) 2.4 储罐 (4) 2.5 标准化 (4) 2.6 均质 (5) 2.7 杀菌 (6) 2.8 冷却 (7) 2.9 管路计算 (8) 2.10 设备一览表 (11) 2.11 无菌罐装 (12) 2.12 成品包装 (12) 3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 概论 鉴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需求以及对食品机械的能力提高,根据要求我们由八人组成的小组精心的设计了此次关于纯牛奶的加工工艺设计。 本设计主要包括概述,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与总结三大部分。在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中包含了11个小项,分别为工艺流程示意图、原料乳的验收、过滤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管路计算、设备一览表、无菌灌装及成品牛奶,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确计算。通过对设备的计算和设计需求,在保证产能大,损耗小,成品质量高等需求,我们最终确定了所需设备。 从相关计算中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的重要,因此每一个设备我们都用合理的型号与方法进行连接。 在整个过程中要明白牛奶的工艺流程,牛奶的加工单元操作,牛奶的设备选择,与加工过程的相关计算。学习并巩固相关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2.1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料乳的验收原料乳 135℃-150℃ 冷水

2.2 原料乳的验收 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处理加工的生鲜乳称为原料乳。优质的乳制品需要优质的原料,因此需要掌握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原料乳的验收方法;感官检验,理化指标,微生物检验三个方面。 感官检验;正常乳为乳白色或微黄色,不含有肉眼看不见的异物和异常气味。 生理化指标;GB69140-1986中规定,脂肪大于等于3.10%,蛋白质大于等于2.95%,酸度小于等于1.62%。 细菌指标;控制原乳中细菌数量,致病细菌的发现,细菌含量<250ug/ml。 2.3 过滤 已知原料乳8t,过滤时间为1h,过滤机的滤框尺寸为120mm ×92mm m=8t t=1h L=1.2m B=0.92m Z=10 q m:质量流量 A: 过滤面积 q m=8t∕1h=8t∕h A=2LBZ=1.2×0.92×10=11m2 因为q m =Auρ所以 u= q m∕Aρ=8000∕(11×1040)=0.7m∕h 故选择垂直叶片式过滤机型号为 EYCCL12-N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原奶检验f计量f收奶f过滤f缓存f分离f 冷却T贮存T预热T闪蒸T预杀菌T冷却T贮存f配料f贮存f预热f脱气f均质f 超高温杀菌f冷却f灌装f装箱f保温实验f出厂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Co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 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

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 C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 C-60 Co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 C /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 C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 C 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 C,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 (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 ,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180bar )。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C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 C以下,

乳制品生产细则详解

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 审查细则(2010版) 一、适用范围 本审查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加工制作的乳制品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产品生产许可的检验。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乳制品的申证单元为3个:液体乳、乳粉、其他乳制品。其食品品种类别编号为0501。生产许可证产品名称须注明食品品种类别、申证单元和产品品种,即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生产许可证附页注明获得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明细。 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不是完整的生产条件,不予生产许可审查。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部分)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应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完整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1.主要原料及产品管理制度审核内容: (1)生乳及原料乳粉进货查验逐批检测记录制度;(2)不合格原辅材料拒收、报废、返厂等处理办法规定;(3)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判定规定,并有相关处理办法;(4)设备故障、停电停水等特殊原因中断生产时生产产品的处置办法,保障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按不合格产品处置;(5)出厂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度应包含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 B12693)中的相关内容,有实施召回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定。 2.人员要求管理制度审核内容: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教学大纲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课程代码:2300270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院选修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是东海全体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乳的基础知识、原料乳的验收及预处理、巴氏杀菌乳与灭菌乳加工技术、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酸乳加工技术、含乳饮料加工技术、冰激凌加工技术、乳粉加工技术、奶油加工技术、干酪加工技术、炼乳加工技术、其他乳制品加工技术简介以及相关乳制品最新国家标准等。 乳制品加工技术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乳制品的基本知识到乳制品的加工工艺有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为其拓展知识面,并掌握乳制品相关技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乳的基本知识、物理、化学性质及常见的乳的加工工艺技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乳制品的加工工艺,牢记各乳产品的基本知识和性质,本课程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结合视频观看,使内容更形象化。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牛乳的成分及性质 主要内容:牛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乳中的微生物,异常乳。 教学要求: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了解乳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了解牛乳的理化性质;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特性;掌握乳酸度概念及其计算;掌握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掌握异常乳的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乳主要成分和乳密度的测定方法,熟悉乳的酸度滴定和计算。 第二章液态乳生产技术 主要内容:巴氏杀菌乳生产技术,超高温灭菌乳,超高温灭菌含乳饮料。 教学要求: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掌握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的生产工艺;掌握原料乳的预处理、标准化、均质、杀菌、无菌灌装的工艺操作。

乳制品工艺学考试题库(2套卷)

概念 1.乳的概念:乳是哺乳动物产仔后油乳腺分泌的一种具有胶体特性、均匀的生物学液体,其色泽呈白色或略带微黄色,不透明,味微甜并具特有香气。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时与常乳的性质有所不同,也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这种乳称作异常乳。 3.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用68%或70%的酒精进行检验,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 4.乳房炎乳:由于外伤或者细菌感染,使乳房发生炎症,这时乳房所分泌的乳称为乳房炎乳。 5.乳糖不耐症:一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称为乳糖不适症。 6.皱胃酶:犊牛胃的第四室中所含的一种酶能使乳汁凝固,这种酶通常称为皱胃酶。 7.还原酶试验:在生产上利用此原理来测定乳的质量(细菌的含量),即所谓的还原酶试验。 8.吉尔涅尔度(。T):取100mL牛乳{生产单位为了节约原料乳,取10mL 来滴定,加入20mL蒸馏水稀释,这时需将碱液的消耗体积(mL)*10},用酚酞作指示剂,以0.1mol/LNaOH溶液滴定,所消耗的NaOH体积(mL)。每1mL为1。T,称为1度。 9.刃天青试验:刃天青(利色唑林)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加入到正常鲜乳中呈青蓝色或微带蓝紫色,如果乳中含有的细菌并生长繁殖时,能使刃天青还原,并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从青蓝---红紫---分红---白色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鲜乳的品质优劣。 10. 生鲜牛乳:正常饲养的无污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乳称为生鲜牛乳。 11. TTC试验:如果鲜乳中有抗生物质的残留,在被检乳样中,接种细菌进行培养,细菌不能繁殖,此时加入的指示剂TTC(氯化三苯四氮唑)保持原有的、无色状态(未经过还原)。反之,如果没有抗生物质残留,试验菌就会增殖,使TTC还原,被检样变成红色,即被检样保持鲜乳的颜色为阳性,被检乳变成红色为阴性。 12.标准化:必须调整原料 乳中脂肪和干脂干物质之 间的比例关系、使其符合 制品的要求。一般把该过 程称为标准化。 13. 发酵乳制品:是指牛 乳、羊乳、浓缩乳、乳粉 与食品添加剂为原料,加 入特定的乳酸菌或酵母菌 及其其它发酵剂,经发酵 后制成的乳制品。 14.丁二酮发酵:它是指某 些微生物利用柠檬酸而经 过发酵生成许多具有良好 风味的小分子物质如双乙 酰等,从而改善了产品的 风味、口感。 15. 发酵剂:是指利用于制 造酸乳、开菲尔等发酵乳 制品以及制作奶油、干酪 等乳制品的细菌培养物。 16.酸乳:酸乳是普通牛乳 经过巴氏杀菌,冷却到一 定的温度后,接种乳酸菌, 再经过发酵而赋予特殊风 味的一种乳制品。 17 .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发 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通 常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 白粉、果蔬菜汁或糖类为 原料,经杀菌、冷却、接 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 酵,然后经稀释而成。 18. 开菲尔乳:是以牛乳为 主要原料,添加含有乳酸 菌和酵母的粒状发酵剂, 经过发酵而生成的具有爽 快的酸味和起泡性的酒精 性保健饮料。 19 .干酪一般定义:是指在 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 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 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 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 的产品。 20.巴氏杀菌乳:又称消毒 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羊 乳)为原料,经净化、均 质、巴氏杀菌、冷却、包 装后,直接供消费者饮用 的液体产品。 21. 灭菌乳:又称长久保鲜 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羊 乳)为原料,经净化、均 质、灭菌和无菌包装或包 装后再进行灭菌,从而具 有较长保质期的可直接饮 用的商乳品。 22. 中性含乳饮料:以鲜 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 原料,加入饮用纯水、糖, 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 提取液的其它辅料,配制 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23. 甜炼乳:也称加糖炼 乳,是在鲜乳中加入约 16%的蔗糖,并浓缩到40% 左右的一种乳制品。 24. 乳粉:又称奶粉,它是 以鲜乳为原料,或以鲜乳 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数量 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 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 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 品。 填空 1.雌性哺乳动物产后7天 至干奶期前所分泌的乳汁 称为(常乳)。 2.(游离水)即一般所说的 常水,它具有常水的性质, 是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分 散介质。 3.是由于乳中的酪蛋白酸 钙,磷酸钙胶粒及脂肪球 等微粒对光的不规则反射 而使乳产生(白色)。 4.丁二酮乳链球菌能发酵 (柠檬酸)产生二氧化碳、 3-羟丁酮和丁二酮。其中, 丁二酮具有特殊的芳香气 味,使乳制品具有特有风 味。 5.在乳粉的生产中不能得 到绝对无水的产品,一般 含有(2.5%---5%)的水分。 6.酪蛋白以胶束状态存在 与乳中,是以含(磷)蛋 白质为机体的几种蛋白质 的复合体。 7.葡萄糖经微生物的酵解 作用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 (乳酸发酵)。 8.瑞士干酪由于(丙酸发 酵)而使干酪具有了典型 的干酪风味和网眼状结构 质地。 9.(丁酸发酵)能产生气体, 产品中会出现强烈的丁酸 气味,并带有不愉快的甜 味,是一种有害的发酵类 型。 10.乳酸生产中,香味物质 的高峰期一般是在乳酸终 止发酵后第四小时,一般 是12到24小时完成,这 段时间就是(后熟)期。 11.生产奶油时,稀奶油经 搅拌后排出的液体部分成 (酪乳)。 12.奶油的颜色从白色到淡 黄色,深浅各有不同。主 要是由于含有(胡萝卜素) 的关系。 13.为了使奶油颜色全年一 致,当颜色太淡时,可添 加色素。常用的天然植物 色素是安奈妥,它的3%溶 液叫做(奶油黄)。 14.乳中因含有(氯离子), 而稍带咸味。常乳中的咸 味因受乳糖、脂肪、蛋白 质等所调和而不易觉察。 15.在乳稠汁上刻有15~ 45之刻度,以度来表示。 如:刻度读数为30,即 相当于相对密度(1.030)。 16.牛乳中含有微量的气 体,一般乳中气体的重量 为乳体积的 5.7%~8.6%。 其中(二氧化碳)含量最 多。 17.用于制造目的的发酵剂 称为(工作发酵剂)。 18.在强力的机械作用下将 乳中大的脂肪球破碎呈小 的脂肪球,均匀一致的分 散在乳中,这一过程称为 (均质)。 19.(双歧杆菌发酵)属于 乳酸发酵的一种特殊类 型,发酵产物以醋酸为主, 同时有乳酸和少量甲酸和 琥珀酸。 简答: 1、述酒精试验原理? 答:乳中酪蛋白颗粒由于 其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 和水合作用,故以稳定的 胶体悬浮状态分散于乳 中。①当乳的新鲜度下降。 酸度上升时,酪蛋白所带 的电荷就发生变化,当PH 为4.6时,酪蛋白胶粒便形 成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 失去排斥力,于是胶粒极 易聚合成大胶粒而被沉淀 出来②此外,加入的强亲 水物质,如酒精,丙酮等, 能夺取酪蛋白胶粒表面的 结合水层,也使胶粒易被 沉淀出来。 2、简述乳的分散体系? 答:乳是多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乳中各种物质相 互组成分散体系,其中分 散剂是水,其他各种成分, 如脂肪,蛋白质,乳糖, 无机盐等为分散质,分别 以不同的状态分散在水 中。所以说牛乳是包含真 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 悬浮液、乳浊液及其种种 过度状态的复杂的、具有 胶体特性的多级分散体 系。①真溶液:乳中的乳 糖、水溶性盐类、水溶性 维生素等呈分子或离子态 分散于乳中、形成真溶液, 其微粒直径小于或接近 1nm。②高分子溶液:乳白 蛋白及乳球蛋白呈大分子 态,分散于乳中,形成典 型的高分子溶液,其微粒 直径为15-50nm。③胶体 悬浮液:酪蛋白在乳中形 成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 体胶粒,从其结构、性质 及分散度来看,它处于一 种过度状态,一般把它列 入胶体悬浮液的范畴。胶 粒直径为30-800nm,平均 为100nm。④乳浊液:乳 脂肪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 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脂肪球直径为 100-10000nm。此外乳中含 有的少量气体部分以分子 态溶于乳中,部分经搅动 后在乳中呈泡沫状态。由 于乳中包含着这种分散体 系,所以乳作为具有胶体 特性的多级分散体系,而 被列为胶体化学的研究对 象。 3、简述皱胃酶的凝乳原理 答:皱胃酶与酪蛋白结合 具有专一性,凝固分两个 过程①磷酸酰胺键的破裂 使酪蛋白变成副酪蛋白, 此过程称为酶性变化。副 酪蛋白出现两个游离基: 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性 基。由于碱性基的出现, 使副酪蛋白的等电点 (pI5.2)向碱性移动②副 酪蛋白上的—OH基同钙 离子结合(此时的—OH基 比酪蛋白增加了一倍,所 以副酪蛋白对钙的敏感性 比酪蛋白高1倍左右)形 成副酪蛋白分子间的“钙 桥”,于是副酪蛋白的微粒 发生团聚作用而产生凝胶 体,此过程称为非酶变化。 4、简述磷酸酶试验原理? 答:牛乳中含有磷酸酶能 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经 巴氏杀菌后磷酸酶失活不 能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 若巴氏杀菌不彻底,磷酸 酶仍存在,能分解有机磷 酸化合物;此时,若加入 有机磷酸化合物指示剂 (颜色指示剂),则会发生 颜色变化,表明牛乳巴氏 杀菌不彻底(酸性不起作 用,只指碱性)。 5、简述热加工对乳的一般 的变化 答:①形成薄膜:牛乳加 热到40°C以上,在牛乳 与空气接触的界面即形成 薄膜,这是由于页面水分 蒸发而形成不可逆的蛋白 质凝固物,俗称奶皮子。 ②褐变:牛乳长时间的加 热则产生褐变(特别是高 温处理时)。③蒸煮味:牛 乳加热后会产生或轻或重 的蒸煮味,蒸煮味的程度 随加热处理的程度而异。 ④形成乳石:在高温下加 热或煮沸牛乳时,在与牛 乳接触的加热面上,常出 现结焦物,称为乳石。 6、简述鲜乳在室温下贮存 时微生物的变化 答:新鲜牛乳在杀菌前都 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种类 的微生物存在,如果放置 在室温下,会因微生物的 活动而逐渐使乳液变质。 室温下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抑 制期:含菌数不变,酸性 不变,不会出现变质现象。 ②乳链球菌期:有产气现 象,生鲜牛乳过了抑菌期 后,抗菌物质减少或消失, 微生物迅速繁殖,尤其是 细菌的繁殖占绝对优势。 ③乳杆菌期:乳杆菌尚能 继续繁殖并产酸,乳液中 可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 大量乳清析出。④真菌期: 当酸度继续下降至 PH3-3.5时,绝大多数微生 物被抑制甚至死亡,仅酵 母和霉菌尚能适应高酸性 的环境,并能利用乳酸及 其他一些有机酸,于是形 成优势菌。由于酸的被利 用,乳液的酸度会逐渐降 低,使乳液的PH不断上 升,接近中性。⑤胨化菌 期:适宜于分解蛋白质和 脂肪的细菌在其中生长繁 殖,这样就产生了乳凝块 被消化(液化)、乳液的PH 逐渐提高向碱性方向转 化,并有腐败的臭味产生 的现象,腐败菌开始繁殖。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工艺流程 原奶检验→计量→收奶→过滤→缓存→分离→冷却→贮存→预热→闪蒸→预杀菌→冷却→贮存→配料→贮存→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杀菌→冷却→灌装→装箱→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60℃。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 180bar)。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6小时以内用于生产,贮存期间将搅拌一直开启,保证物料均匀。 15、预热:此时已进入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80℃- 90℃。 16、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如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等。 17、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均质温度为70℃-75℃。 18.超高温杀菌机参数: a.脱气罐后温度 b.杀菌温度TIC44:137℃ c.杀菌时间:4S d.其他参数严格按照超高温标准参数执行。 19.冷却:用软化水冷却到室温。 20.灌装:严格按照灌装机标准参数执行。 21.装箱:对成品进行装箱。

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第四章各类乳制品加工工艺 §4-1概述 一、三类大宗乳制品的综合工艺流程 二、三类大宗乳制品的特征比较 1.耐藏性 ⑴奶粉 ①聚乙烯薄膜塑料袋包装,高频电热焊接封口,保藏期3-6月; ②真空充氮包装,包装时抽真空,容器中充填氮气,并采用马口铁罐,能 贮藏3-5年之久; ③玻璃瓶装,保藏期9个月。 保藏原理:奶粉成品并不是绝对无菌,之所以能长期保存是因为成品所含的水分很低(W≤2.25-3%),使残存微生物细胞和周围环境的渗透压差值很大,从而发生所谓“生理干燥现象”,此时奶粉中残留的微生物不仅不能繁殖,甚至会死亡。 ⑵炼乳 A:甜炼乳:部颁标准:T<20℃,t≮9个月,且开罐后还能保藏几天。 保藏原理:成品中加入16%的蔗糖,浓缩到原体积的40%,成品中蔗糖含量为40-45%,增大了渗透压。例成品中蔗糖含量43%时,其渗透压为56.6atm ,所以只要包装适宜,可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 B:淡炼乳:相当于罐头的保藏期,但开罐后不能久藏,1-2天内必须用完。保藏原理:将杀菌的浓缩乳装罐封罐后又经高压杀菌(灭菌),其中的微生物及酶完全杀死、破坏,所以常温下可长期保藏。

⑶消毒牛乳(市乳) A:经杀菌处理,以液体鲜乳状态用瓶或其它型式的小包装直接供消费者饮用。保藏期限:常温下<12hr,巴氏杀菌原理。 B:灭菌乳:灭菌——无菌包装成品呈无菌状态 装瓶封口——灭菌不冷藏条件下保藏3-6个月 2.营养特征 ⑴消毒牛奶 热处理程度最轻,营养成分保存最完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营养价值最接近鲜乳状态。 ⑵炼乳 热处理程度比消毒牛奶强,但低于奶粉。 A:甜炼乳 含有大量的蔗糖,稀释到常乳仍过高,所以不适宜喂养婴幼儿,因长期食用易使婴儿虚胖,对疾病抵抗力减弱。 但对于早产儿、胃肠疾患者反而有良好的效果。因易消化,添加蔗糖使蛋白质变性,甜炼乳的消化率有所改善,对酸的凝结性也有所改善。 加热处理主要破坏了V B1、V C,其它V影响不大。 B:淡炼乳 适合于婴儿及病弱者饮用,若增补V B1、V C,其营养价值几乎与新鲜牛乳相同。不易获得鲜乳的地方可用之代替。 淡炼乳经高温灭菌后具有以下特征: a易消化吸收:比普通牛乳易消化。形成了软凝块化,在人体内由胃酸或凝乳酶凝固的凝乳极为柔软;脂肪经均质处理,脂肪球微细化更易于吸收。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一、名词解释。(5×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0.1mol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2=30)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AB)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B)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和VC

4、牛乳中的(B)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A)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C)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C)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A)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B) A.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失活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0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10版) [摘要]?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适用于具备规定的条件为基础,申请使用牛乳(羊乳)及(或)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乳制品的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首批批量合格产品的检验。 一、适用范围 本审查细则适用于具备规定的条件为基础,申请使用牛乳(羊乳)及(或)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加工而成的乳制品的生产条件的审查及其首批批量合格产品的检验。 产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制乳粉、特殊配方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乳制品等)。 乳制品的申证单元为3个:液体乳、乳粉、其他乳制品。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和产品品种,即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制乳粉、特殊配方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固态成型乳制品等)]。 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501。 使用本细则规定的部分条件,对另一个企业(法人代表相同)生产乳制品产品进行包装等,其生产条件不作为一个新的企业(法人代表不同)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 本细则中引用的国家、地方等文件、标准对于本细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场所审查 乳制品的生产场所除应满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要求外,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原奶检验→计量→收奶→过滤→缓存→分离→冷却→贮存→预热→闪蒸→预杀菌→冷却→贮存→配料→贮存→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杀菌→冷却→灌装→装箱→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60℃。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180bar)。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6小时以内用于生产,贮存期间将搅拌一直开启,保证物料均匀。 15、预热:此时已进入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80℃- 90℃。 16、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如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等。 17、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均质温度为70℃-75℃。 18.超高温杀菌机参数: a.脱气罐后温度 b.杀菌温度TIC44:137℃ c.杀菌时间:4S d.其他参数严格按照超高温标准参数执行。 19.冷却:用软化水冷却到室温。 20.灌装:严格按照灌装机标准参数执行。 21.装箱:对成品进行装箱。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 原奶检验→计量→收奶→过滤→缓存→分离→冷却→贮存→预热→闪蒸→预杀菌→冷却→贮存→配料→贮存→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杀菌→冷却→灌装→装箱→保温实验→出厂?二、工艺说明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时间。?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以下。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60℃。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以下。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180bar)。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以下。?(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6小时以内用于生产,贮存期间将搅拌一直开启,保证物料均匀。 15、预热:此时已进入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80℃- 90℃。 16、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如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等。 17、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均质温度为70℃-75℃。 18.超高温杀菌机参数:?a.脱气罐后温度 b. 杀菌温度TIC44:137℃ c.杀菌时间:4S?d.其他参数严格按照超高温标准参数执行。1?9.冷却:用软化水冷却到室温。20?.灌装:严格按照灌装机标准参数执行。?21.装箱:对成品进行装箱。22.保温实验:生产中按相关的规定取样并做保温实验。保温温度30℃—35℃,利乐枕产品保温4天,泉林枕保温7天。 23.出厂:保温实验检测合格后,产品方可投放市场。 1 / 1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复习题: 一、概念 1.原料乳的标准化: 2.牛奶的总酸度:固有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 3.吉尔涅尔度(oT):中和100mL牛乳所需0.1mol/L氢氧化钠毫升数, 4.固有酸度或发酵酸度:新鲜乳的酸度称为固有酸度或自然酸度、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 这部分酸度称为发酵酸度 5.乳酸度(乳酸%) 6.巴氏杀菌乳:巴氏杀菌乳又称市乳,它是以合格的新鲜牛乳为原料,经离心净乳、标准 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和灌装,直接供给消费者饮用的商品乳。 7.超高温瞬间灭菌乳: 8.酸乳:以牛乳或其他乳畜乳为主要原料,经杀菌后接种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经保温发酵 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乳制品 9.乳粉:以新鲜乳为原料,用冷冻或加热的方法去除乳中几乎所有水分,得到干燥的粉末 状产品 10.炼乳: 11.冰淇淋:即冰冻奶油,指由乳和乳制品加入蛋和蛋制品、香味料、甜味料、增稠剂、乳 化剂,通过混合配制、杀菌、均质、成熟、凝冻、成型、硬化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乳制品12.干酪:指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 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思考题 1.请用结构图表示牛乳的组成及含量? 2.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 原料乳验收—过滤或净化—标准化—预热均质—杀菌—冷却—灌装—封口—装箱—冷藏3.超高温灭菌乳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及预处理→超高温灭菌→无菌平衡贮槽→无菌灌装→灭菌乳 4.酸奶的分类,发酵剂的概念与种类; 5.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 6.搅拌型酸奶的加工工艺;

7.凝固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凝固不良或不凝固:其主要原因有:①原料乳质量②发酵温度与时间③发酵剂活力④加糖量乳清析出其主要原因有:①原料乳热处理不当②发酵时间③其它如原料乳总干物质含量低、接种量过大、机械振动等也会造成乳清析出。 风味不良主要是由于菌种选择及操作工艺不当造成。 表面霉菌生长贮温过高或时间过长引起,因此要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 8.搅拌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①砂状组织酸乳在组织外观上有许多砂状颗粒存在,不细腻。 ②乳清分离酸乳搅拌速度过快,过度搅拌或泵送造成空气混入产品,将造成乳清分离。 ③风味不正除了与凝固型酸乳的相同因素外,在搅拌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混入大量空 气,造成酵母和霉菌的污染。 ④色泽异常在生产中因加入的果蔬处理不当而引起变色、褪色等现象时有发生。 9.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0.甜炼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1.甜炼奶生产中加糖方法有哪几种? 12.请写出淡炼奶生产工艺流程? 13.请写出乳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乳制品加工业相关工艺及其特点

乳制品加工业相关工艺及其特点: 一、乳制品加工业概述: 乳制品工业多以牛乳为原料,主要乳制品有奶粉、鲜奶、调制乳饮料、发酵酸奶、调制酸奶、奶油、冰激凌、雪糕、干酪、乳糖、炼乳等几大类产品。几种乳制品生产工艺如下。 (1)奶粉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化→冷却→贮藏→预热杀菌→真空浓缩→过滤→喷雾干燥→出粉→冷却过筛→卵磷脂喷涂→包装→产品 (2)液态奶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化→贮乳→均质→杀菌→冷却→包装→产品 (3)酸奶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乳验收→净化→贮藏→调整→均质→杀菌→接种→发酵→调配搅拌→无菌灌装→密封→贮藏→产品 (4)冷饮生产工艺流程 原辅料接收→原料预处理→混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老化→凝冻→注模→插棒→冻结→脱模→包装→成品入库→检验→贮存→运输 二、乳品废水的水质与水量分析 乳制品加工需用大量水,主要用作冷凝、冷却、加热及清洗,以奶粉生产为例,每加工1吨鲜牛奶(指原料)约需30~35m3水,但大部分水(约80%)是冷凝、冷却、加热用水,一般可循环使用。 乳制品工业废水主要来源于牛乳输送、加工中的容器、管道、设备加工面清洗,产生高浓度废水;生产车间、场地的清洗和工人卫生用水,产生低浓度废水;此外就是生活用水,一般是低浓度废水。 乳品加工过程中容器、设备、管道的清洗消毒水构成乳制品加工高浓度废水,其COD值高者可超过20000mg/L。一般也在5000mg/L 以上,废水量约每加工l吨原料乳产生1.0m3,随着生产品种、产量、工厂管理等因素的变化,废水量有所变化。乳制品工厂洗涤车间地面

水和其他用水(如办公用水、生活用水等)构成低浓度废水。一般COD值在10OOmg/L以下,每加工l吨原料乳约有3~4m3低浓度废水产生。 通常液态奶及奶粉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COD约为1500~300Omg/L,酸奶、奶油、冰激凌、雪糕、干酪等乳制品企业排放的废水COD一般为4000~700Omg/L。 乳品废水主要污染成分为乳蛋白(如酪蛋白、乳清蛋白筹)、乳糖、乳脂以及含于原乳中的各种矿物质、用于设备、管道、容器清洗的酸、碱等,废水pH值一般6.5~7.0。 三、乳品废水处理技术 虽然乳制品企业产品种类不同,但废水性质接近,都属于高蛋白质含量的废水,较易于被生物利用,故国内外普遍使用生物处理方法治理乳制品废水。目前国内比较成熟、可靠的废水处理工艺有: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工艺及厌氧UASB+好氧生化处理工艺。 1.乳品废水处理主要工艺 (1)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工艺 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处理工艺流程 由车间排出的废水经厂内污水管网进入格栅去除废水中粒径较

乳制品工艺学A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乳制品工艺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乳酸度: 2、异常乳: 3、酪蛋白: 4、酒精阳性乳: 5、均质指数: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和VC 4、牛乳中的()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 A.酒精试验阴性 B、抗生素检验阴性 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 D、酶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 ()的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A、干酪 B、奶油 C、干酪素 D、稀奶油 13、影响冰淇淋组织状态的因素有()。 A、乳化剂 B、稳定剂 C、老化和凝冻 D、均质 14、从初乳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时要采用()进行杀菌。 A、低温 B、高温 C、超高温 D、冷冻 15、CPP的功能() A、免疫作用 B、降血压 C、抗血栓 D、促进钙、铁吸收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乳均质后一般都会出现均质团现象。() 2、刚挤出的鲜乳一般是无菌的,乳房炎乳除外。() 3、酒精阳性乳的热稳定性很差。() 4、乳中含有已知的所有微生物。() 5、乳中脂肪球越大,越有利于乳制品的加工。() 6、乳有免疫特性。() 7、还原乳不能做乳制品的加工原料。() 8、发酵乳就是酸奶。() 9、CIP指生产线或设备的就地自动清洗。() 10、乳酸菌饮料中一般都含有活性乳酸菌。( ) 四、简答(每题7分,共35分) 1、原料乳的标准化指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