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行业产业链分析

化纤行业产业链分析
化纤行业产业链分析

导读:本专题对PTA的产业链结构、上下游情况、成本、竞争格局、价格影响因素、相关公司等做了全面梳理,此外还涉及PTA产业链上游的原油、PX,以及下游的聚酯、纺织,并对石化产品价格机制做了深度剖析,是PTA期现货研究的必备材料。

一、PTA的基本情况

PTA是精对苯二甲酸(Pure Terephthalic Acid)的英文简称,在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 无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限度内遇火即燃烧。

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从石脑油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再提炼出PX(对二甲苯)。PTA 以PX(配方占65%-67%)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氧气占35%-33%),生成粗对苯二甲酸。然后对粗对苯二甲酸进行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精对苯二酸产品,即PTA成品。

二、PTA: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

PTA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可见,PTA的下游延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是化纤行业中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2005年中国化纤产量162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4400万吨的37%。合成纤维产量占化纤总量的92%,而涤纶纤维占合成纤维的85%。涤纶分长丝和短纤,长丝约占62%,短纤约占38%。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PTA 和MEG生产出切片、用切片融解后喷丝而成;一种是PTA和MEG在生产过程中不生产切片,而是直接喷丝而成。

涤纶可用于制作特种材料如防弹衣、安全带、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及缘绝材料等等。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的一种。国内纺织品原料中,棉花和化纤占总量的90%。我国化纤产量位列世界第一,2005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2690万吨的61%。化纤中涤纶占化纤总量的近80%。因此,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涤纶长丝供纺织企业用来生产化纤布,涤纶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棉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60%,涤纶占30-35%,不过,二者用量因价格变化而替代。

三、PTA产业链结构

涤纶的主要原料是PTA。PTA的源头是石油,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别名轻汽油),从石脑油中经过一定工艺过程提炼出PX(对二甲苯),PX(配方占65%-67%)经过氧化(氧气占35%-33%)结晶分离干燥生产出精对苯二甲酸(PTA)(粉状);PTA+MEG(乙二醇,液体)生产出PET(聚酯切片)(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PET分为聚酯纤维、聚酯薄膜、聚酯瓶片(见图2)。聚酯纤维(涤纶的学名)分长丝和短纤,长丝大约占涤纶的62%、短纤大约占38%,长丝为纺织企业使用,短纤一般与棉花混纺。

涤纶和棉纱对纺织行业有竞争,棉纱一般占纺织原料的60%,涤纶占30-35%。长丝和短纤的生产有两种:一种是PTA和MEG生产出切片、用切片融解后喷丝而成;一种是PTA和MEG在生产过程中不生产切片,而是直接喷丝而成,所以在图2中PTA到短纤和长丝中用了两个箭头。我们也可以把整个生产过程简化为图3。

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PX的原料是石油。PTA的下游产品主要为涤纶长丝、短纤、切片(包括纤维切片、瓶用切片、薄膜切片)。

图1.2:PTA产业链分析

在以上产业链中,PTA是石油的末端产品。同时,由于很多大的聚酯厂中间不切片,而直接从PTA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因此,PTA是化纤的前端产品,也可以说,PTA是石化与化纤产业链的分水岭,承前启后。

在以上产业链中,PTA是石油的末端产品。同时,由于很多大的聚酯厂中间不切片,而直接从PTA生产出涤纶短纤和长丝,因此,PTA是化纤的前端产品,也可以说,PTA是石化与化纤产业链的分水岭,承前启后。

图1.3:PTA下游产品示意图

由于以上分类的不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听到:化纤行业、聚酯行业、涤纶行业等不同说法,其实,都是与PTA有关系的行业,都是做期货需要关注的。

图1.4:化工生产流程

四、PTA的成本分析

PTA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PX的成本、制造成本、固定资产折旧。

PX作为PTA的主要原料,因此在PTA的生产成本中占了绝大部分,大约占了总成本中的92%。因此,PX行业与PTA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正因为这个原因,PTA生产厂家的布局绝大部分都是依托江海,即建在沿江、沿海地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产品的运输成本。

1998年至2006年上半年PTA价格与PX价格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PTA价格和PX价格的正相关性。

由于PTA的价格受制于PX的价格的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在PTA 的生产中必须时刻注意PX的价格。

除去PX的成本,一吨PTA的生产成本大约400至700元左右,这个依每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的能力高低不同。目前国内最好的PTA生产企业,能控制在每吨400元左右,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逸盛石化和恒力集团。他们在行业的竞争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领先优势,2012年,在其他公司基本都处于亏损的情况下,逸盛石化还是取得了3.5%的毛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未来行业还将处于寒冬的情况下,逸盛石化和恒力集团依然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能够提供正的现金流。

资产设备的固定摊销大约占了300-500元。目前国内PTA行业的吨投资成本约为2500元左右,依技术的来源和整体的规划设计的不同而不同。桐昆集团的80万吨PTA产能,总投资34.94亿元,其吨投资成本约为4367元(桐昆集团PTA计划投资二期,其中二期190万吨,不排除一期建设时已将二期土地配套做好)。恒力集团的第三期220万吨,总投资约为40亿左右(在土地配套都做好的情况下,只计算设备的价格),其吨投资成本约为1818元。荣盛集团的120万吨,总投资约为45亿元左右,其吨投资成本约为2667元。恒逸集团的三期150万PTA生产线,总共投资31.06亿元,吨投资成本约为2071元。从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次做PTA的公司的吨投资成本总是高于平均线,在PTA行业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吨投资成本会大大减少。

只有PTA的销售价格低于PX价格加上制造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考虑

停车,因为固定资产是沉没成本,不论是否开车,都是存在的,只要产品售价高于制造成本和PX成本,企业就能产生正的现金流,企业就有开车的动力。如果低于制造成本和PX成本,企业的现金流将会是负的,企业会考虑停车检修。

PTA的成本极为透明、产品也是通用产品,因此,PTA生产价格的竞争只存在于生产成本和建造成本的竞争,哪家公司的生产成本更低,谁才能更具有优势。这也是PTA行业向产业链后端和前段延伸的原因。

成本的控制除了以上的分析,还必须注意资金周转的效率,PTA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不论工厂的建设还是运营,都需要大量地资金投入。因此必须靠近原材料市场或者原料产地,这样资金的年周转次数才能更多。如果远离原材料产地和市场,那么原料或者存货会花费更多的运输时间。比如蓬威石化建在重庆,PX原料和产品都需要依托长江水运,如果在满负荷的状况下,最起码需要比其他沿海PTA公司多准备7亿元的资金,如果以15%的年收益率,每年的投资收益损失将高达1.05亿元。

五、中国PTA的生产情况

我国PTA的生产起始于1982年,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从国外引进了PTA的生产技术并建成了3.6万吨/年的生产设备,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生产后,该设备由于老化并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等原因于1998年停产。此后,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等公司也引进了PTA生产技术,并陆续建设了PTA 生产装置。在本世纪初,我国的PTA 产量仅为200余万吨,消费量不足500万吨,但随着国内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内产能也随之迅速增长,我国PTA 产业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2004年我国PTA的需求量首次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产量也提高至400余万吨,较2000年翻了一倍左右。在随后的几年里,国内PTA 产能进一步增长,2010 年,国内PTA产能已达1,636万吨,我国PTA产业进入了发展中的黄金时期。目前我国PTA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能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行业季节性特征:PTA消费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每年有两个生产旺季,分别为3-6月、8-12月。

六、PTA的消费情况

全球PTA消费增长在中国。2001年以来,我国PTA的消费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在高利润、国产化技术成熟、投资成本大幅下降的驱动下,中国聚酯产业迅猛发展,中国聚酯产能由1998年底的398万吨迅猛增加到2005年底的2072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6.6%。聚酯原料市场因此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生产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最大的PTA消费国。

作为整合行业的终端,服装行业的未来需求才能更加说明PTA未来的需求量。我国的服装行业的主要通过出口和内需消耗。

七、PTA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国内生产PTA的公司大体来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生产聚酯的公司向产业链上游扩张,一类是石化企业向产业链的下游扩张。随着PTA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对以后的新进入者将会造成越来越大的障碍。

2014年,[ *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共同组建的共有三家PTA公司,分别为浙江逸盛,产能为330万吨,其中恒逸集团占70%,荣盛集团占30%;逸盛大化,产能为520万吨,恒逸集团占24%,荣盛集团占56%;海南逸盛,产能为210万吨,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分别占37.5%。荣盛集团和恒逸集团的产能计算方式为单体工厂的产能乘以占股比例的总计。

]排名前十的PTA供应商预计产能为3430.4万吨,而2014年中国PTA总产能为4170.5,CR10占到了总产能的82.25%,产能的集中度极高,但因为PX的产能集中度也非常高,并且PTA生产商很多都是由聚酯生产商转变而来,因此PTA行业并不具备特别强的议价能力。由恒逸集团及荣盛集团组成的逸盛化工和恒力集团在规模上总体处于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二者在化纤领域也处于行业前五的位置,上下游的整合将给公司生产的PTA带来市场,并且能够让运输更加节省成本并且高效。并且两家公司的成本控制比其他公司更具有经验。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这两家公司依然能处于行业的领跑位置。

在前十名的PTA生产商中,几乎没有独立的PTA生产商,全部都以行业上下游整合者的角色出现。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独立的PTA生产商是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在行业进入萧条的时期,只能以低开工率或者将PTA资产出售的方式结局。

八、影响PTA价格的因素

影响因素大致有:聚酯增长;纺织增长;石油价格;棉花市场价格走势;国内外装置检修情况;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和关税。

聚酯:PTA可以形成聚酯,聚酯的销量也就直接影响到PTA的销量,从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纺织:PTA是生产涤纶的主要材料,也就是纺织材料的原材料,因而纺织业的增长和萎缩都直接影响涤纶销售情况,从而影响PTA的价格

石油价格: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是石油提取物,石油作为原材料,其价格当然直接影响PTA的价格走势

棉花市场价格:同纺织一条,棉花同样是纺织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如果棉花价格低廉,棉布价格相对较低,就会影响作为竞争产品的涤纶的销量,如果棉花价格过高,全棉的纺织品也就会由于价格过高而形成市场萎缩,涤纶也就会更受青睐,从而增加销量,也就影响PTA的价格走势

国内外的装置检修情况:这一条是生产环节中的,设备的情况,直接影响生产情况,产成品合格率会受到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影响PTA成品价格的高低人民币汇率和关税的变化:

在原材料,即石油方面,人民币的汇率和进口关税直接影响到用美元采购石油的价格,从而影响原材料的成本变动,而导致PTA成品的价格变动在销售,例如出口销售方面,PTA和其衍生产品(涤纶或者塑料或者其他衍生产品)的海外销售价格相当一部分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和出口关税,如果人民币汇率走低,而关税也低,则相当有利于出口,价格有优势,销售增长,PTA的价格自然可以做的比较好。

九、PTA行业的未来趋势分析

1、单体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我国的PTA行业单体工厂从八十年代的几万吨到目前的上百万吨,2012年后新建的工厂都在百万吨以上,平均规模达到227万吨,翔鹭石化的单体工厂甚至达到了440万吨,为全球最大的PTA工厂。单体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把行业进入门槛提高,PTA单体工厂的投资将从以前的几十亿元上升至上百亿元,进入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的成熟。因此,如果没有PTA相关经验,将很难进入这个行业。行业的竞争将会降低,存活下来的公司将会获得比较可观的利润。

2、纵向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新进入PTA行业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从事聚酯纤维生产,然后再进入PTA领域的生产,比如桐昆股份、盛虹集团、恒力集团等,这些企业原先就是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化纤行业占了有利的位置后,为了降低成本,将产业链向后整合。另一类是石化企业,原先就是石油炼化行业的龙头,将产业链向后延伸至PTA领域。比如中石油、中石化、BP或者目前有这方面趋势的翔鹭石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打通从PX到化纤行业。直接介入PTA领域的很少,因为原材料和市场方面都没有优势。随着进入门槛的提高,行业的外来者将更难进入。PTA行业的行业格局基本确定。

但目前除了中石化,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从石油炼化行业进入化纤生产行业。恒逸集团目前在文莱的石化项目应该是该集团向上游拓展的重要一步。如果该项目建成,恒逸集团将直接控制从石油一直到化纤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竞争优势会进一步增强。

3、行业将长期陷入低价亏损的境地,待整合完毕,才能重焕生机

经过2011年至2013年三年的产能集中释放,中国的PTA产业已经严重过剩,2013年七月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贷款的流向问题做了专门的禁止性命令,禁止流向化纤行业,即PTA行业的下游产业。2014年,国内PTA产能将

达到4000万吨左右,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按照目前的开工率,至2014年行业的开工率将降至最低,可能跌破六成。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价格降低,行业亏损将加重。可能很多PTA工厂将会停车甚至破产。因此在未来两年,PTA 行业将会更加艰难,特别是生产成本比较高的企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行业的整合将会加剧。

4、将遵从沿海布局

2012年以后新建的PTA工厂都布局于海边,配深水码头。这样的布局将更有利于降低产品的运费,提高运营效率。并且随着国内服装纺织行业的优势逐渐消失,服装行业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产业转移,将工厂建在海边,将更有利于PTA 产品的出口,适应未来的需要。内陆沿江的布局将逐渐被摒弃。

5、PTA产业的未来在东南亚

随着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且在此过程中PX几乎被妖魔化。国内建设新的PX项目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PX的成本没法下降。而东南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建立从石油至PTA产业链的条件。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东南亚在国际纺织行业中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高,更多位于中国的纺织企业将会迁至东南亚,这将为PTA或者聚酯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随着东南亚某些国家政局的稳定并且能供应大量优质劳动力、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在东南亚建设石油至化纤的产业链将是可行的。

十、A股涉及PTA生产上市公司

1、荣盛石化(002493):

国内领先的PTA和聚酯纤维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从事PTA和聚酯纤维(涤纶)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主要产品为PTA以及涤纶牵伸丝(FDY),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加弹丝(DTY)三大系列,各种规格的涤纶长丝,PET切片。公司是全国大型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拥有聚酯产能60万吨,涤纶纺丝(FDY,POY)57万吨以及涤纶加弹丝(DTY)25万吨。

与恒逸石化战略合作:公司与恒逸石化同为聚酯涤纶行业内的大型企业,两者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始于03年合资建设浙江逸盛PTA项目,主要表现在合作投资逸盛大化与浙江逸盛,其中公司控股逸盛大化,持股56%,参股浙江逸盛,持股30%,恒逸石化控股浙江逸盛,持股70%,参股逸盛大化24%。而逸盛大化与浙江逸盛均为PTA生产企业,前者拥有150万吨实际产能,后者拥有130万吨实际产能。但双方均拥有不同供应商和销售群体,因此不存在业务上的重大冲突。2011年1-12月,逸盛大化实现净利润164160.97万元。

PTA:PTA作为重要石油化工产品,90%以上用于生产PET等聚酯产品,由于下游聚酯行业快速发展,国内PTA市场需求强劲。公司通过控股和参股方式共拥有280万吨PTA实际生产能力,既保证了公司下游产品对PTA的需求,还对外销售PTA产品。

大连逸盛PTA新增的300万吨产能存在不能按时拿到政府批文延期投产的风险,总计40万吨长丝项目也有纺丝设备无法按时交货的风险。

2、恒逸石化(000703):

主营PTA: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纤维和化纤加弹丝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形成了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纤维和化纤加弹丝上下游一体化和规模化的产业格局。截至2011年末,公司参控股PTA产能达到565万吨,自有权益产能292万吨,规模居国内第一,公司拥有聚酯纤维权益产能210万吨,其中涤纶长丝产能95万吨,聚酯切片78万吨,涤纶短纤12万吨,聚酯瓶片25万吨,不仅规模属国内第一,而且品种种类也属业内最丰富。

向增发/扩充PTA产能:1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PTA)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一套150万吨/年PTA生产装置,浙江逸盛将形成256万吨/年PTA设计产能。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平均销售收入138亿元(调整前为105亿元),年平均净利润7.7亿元(调整前12.7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5.26%(调整前36.76%),年产9万吨差别化纤维扩建项目建设期2年,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8亿元,年平均净利润2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58%。

3、桐昆股份(601233):

公司拟启动嘉兴石化年产120万吨IPTA项目,总投资22亿元,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达97.2亿元,年利润总额7.28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2.16%,该项目正向发改委申请报批工作,如能在近期完成审批,公司并计划在2013年6月之前,完成项目的建设并投产。拟启动年产27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总投资14.98亿元,投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39.8亿元,年利润总额3.91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8.60%,该项目已获得省发改委批文,公司计划马上启动该项目。拟启动恒腾公司年产40万吨POY及FDY差别化纤维项目(公司占其88.45%股权),投产后,预计年均营业收入9.57亿美元,年均利税总额1.2亿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2.50%。(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公司首发募集资金30.39亿元拟用于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PTA工程,本项目建设期为28个月,投产后第一年即达到100%设计生产能力,本项目产品计划全部用于公司涤纶长丝的生产,不作对外销售。项目投产后,公司将从目前“聚酯→涤纶长丝”的经营模式发展成为“PTA→聚酯→涤纶长丝”的经营模式。若假设本项目产品全部对外销售,则本项目经济效益估算为:公司将年新增销售收入48亿元(不含税),年新增净利润4.84亿元(企业所得税率按25%),税后会计收

益率为15.94%,盈亏平衡点为36.89%。截止2011年末,该项目募集资金实际投入21.30亿元,项目进度84.35%,符合计划进度。

PTA产能消化:根据CCFEI预测,2012年我国PTA产能及需求量均将达到2000万吨左右,若年产80万吨PTA工程项目2012年投产并于当年完全达产,则公司PTA产量将占当年全国PTA需求量的4%左右。2008-2010年公司PTA需要量分别为81.30万吨,100.24万吨和121.09万吨,募资项目未来的产能消化将得到充分保障。

低物耗: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PTA工程项目采用INVISTA(英威达)工艺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成熟和先进的PTA生产技术,该项目的PX设计消耗为656kg/t.PTA,醋酸设计消耗为36kg/t.PTA,相比较国内领先PTA装置的PX消耗659kg/t.PTA,醋酸消耗38kg/t.PTA而言,主要原材料的物耗更低,每生产1吨PTA产品,主要原材料PX和醋酸的物耗方面可以节约37元(参考价格:PX 按10000元/吨,醋酸按3500元/吨)。按照折能标准,加上其他的公用工程消耗,嘉兴石化PTA项目的能耗为110kg标油/t.PTA,与部分国内领先PTA装置相比每年节省的能耗约为1.2万吨标油。

4、珠海港(000507):

与外资巨头合作PTA项目:与国际行业巨头联合进行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与英美石油控股,碧辟(中国),BP环球对珠海碧辟化工注册资本增至27700万美元,投资总额至75900万美元,建设PTA二期。公司占15%。2011年2月,珠海碧辟化工报告,其股东BP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华石化业务,包括投资珠海PTA的二期装置改造和三期扩建项目。计划中的二期装置改造项目(珠海碧辟化工投资3亿元)将进一步提升二期装置的产能20万吨,使PTA总产能达到每年170万吨。三期扩建项目的生产规模为年产125万吨PTA。计划采用BP 公司最新的PTA生产技术。项目总投资预计约40亿元。(2012年中报披露,报告期生产PTA79万吨,销售PTA78.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但销售收入约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下降13%。)

5、S仪化(600871)

公司系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是国内石化产品生产商之一,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未股改的上市公司。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于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在建炼油、乙烯等重大项目将得到信贷的重点支持。公司有望从石化行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中受益。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2011年12月,公司与远东控股在江苏仪征设立合资公司远东仪化从事生产和销售PTA业务,注册资本2.5亿美元,其中公司出资1亿美元占40%,远东

控股出资1.5亿美元占60%,双方同意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新工艺技术和设备,总投资金额6亿美元将在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的PTA项目,建设规模由原规划的100万吨/年优化调整到200万吨/年。项目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周期为27个月至30个月。200万吨/年PTA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效解决本公司主要原料PTA的缺口问题,有利于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合资公司将在仪征市境内的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注册,因而可争取到相关的优惠政策。远东新世纪是台湾远东集团旗下一家化工化纤制造企业,1967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年报披露,已投入3.03亿元,正进行前期工作。

6、黑化股份(600179)

2012年1月,鉴于翔鹭化纤和翔鹭石化确认在重组相关协议到期日2011年12月31日即行终止不再延期,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自2011年12月31日起终止,公司将按要求向证监会申请撤回重组申报材料。2011年6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全部资产和负债与翔鹭化纤所持翔鹭石化2.53亿股(7.57%股份)进行置换,翔鹭化纤受让黑化集团所持公司1.27亿股,资产置换后,由公司新增股份14.12亿股对翔鹭石化进行4.74元/股的换股吸收合并,承接翔鹭石化全部资产,负债。经初步估算,翔鹭石化预估值72.43亿元(增值率约100%),置出资产预估值5.49亿元。三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组合操作。完成后,公司将置出原有的炼焦和煤化工业务,并通过吸收合并翔鹭石化使主营变为PTA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33.4亿元,主营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和销售,是一家注册于福建厦门的大型台商投资企业,创建之时系当时台商在大陆的单笔最大投资。翔鹭石化现拥有世界单体最大产能的生产线,PTA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是业内产品单耗最小,成本最低的厂商之一。同时,拥有配套完善的自建专用码头及PX,醋酸输送管道,具有便利的物流优势。翔鹭石化现有产品全部内销,主要客户群体为江浙闽粤地区聚酯生产企业,在国内PTA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同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对外股权投资仅有一个全资子公司翔鹭石化(漳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翔鹭石化150万吨/年PTA项目,仍处于在建期,预计于2012年建成投产。

2017-2018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引言:雾霾来袭,环保趋严 (4) 煤炭:开采、运输污染较小,主要源自应用 (5) 三大应用领域,三大主要污染物 (6) 电力:三类污染物主要来源 (7) 煤炭应用:燃烧转化为电能 ............................................................................................................................................. 7 污染:SO 2、NO X 、烟粉尘并存 (8) 治理: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联合脱硝脱硫技术 .............................................................................................................. 10 燃煤锅炉:SO 2、烟粉尘排放主要来源 .. (11) 煤炭应用:燃烧产生热能 (11) 污染:高强度、低空排放 (12) 治理:三种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分化 ......................................................................................................................... 13 焦化:主要污染物 SO 2 .. (15) 煤炭应用:焦煤高温干馏 .............................................................................................................................................. 15 污染:SO 2 为主,湿法熄焦污染严重 .. (16) 治理:废气干法熄焦、废水脱氮除磷 (17) 淘汰下游落后产能、清洁用煤乃长久之计 ................................................................................... 19 图表目录 图 1:2016 年 12 月 18 日 20 时至 19 日 5 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4) 图 2:煤炭开采过程中可采用各项措施对污染加以控制 (5) 图 3:2012 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中煤炭使用(燃烧及其他使用)占比均超过 65% (6) 图 4:2012 年我国煤炭利用部门以电力、燃煤锅炉及钢铁为主 ................................................................................... 6 图 5:2012 年我国 SO 2 排放中电力、燃煤锅炉和焦化(黑色金属冶炼)领域占比达 76% .......................................... 7 图 6:2012 年我国 NO X 排放中电力、燃煤锅炉领域占比达 54% (7) 图 7:2012 年我国烟粉尘排放中电力、燃煤锅炉领域占比达 52% (7) 图 8:火力发电过程图 (8) 图 9:燃煤发电能量转化过程 ........................................................................................................................................ 8 图 10:2012 年我国 SO 2、NO X 及烟尘粉排放中电力领域占比分别达 38%、44%及 18% . (9) 图 11:近年火电产量增速放缓,占比下行 (9) 图 12:近年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持续下行 (9) 图 13:近年全国火电机组年运行平均供电煤耗持续下降 (9) 图 14:2012 年以来全国 SO2,NOx 排放总体下降,烟粉尘有所上升 (9) 图 15: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 (11) 图 16: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工艺 (11)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正式版

纺织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全市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运行特点 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 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 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

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若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08万元,从业人员709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

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纺织行业分析报告 初步结论[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加工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其中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支柱行业,纤维加工量占纤维加工总量的65%左右,生产能力及纱布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纺织行业利润微薄,2003年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比2003年增长0.16、0.1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达444亿元,比2003年增长30.26%。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游行业关联度较大。目前我国纺织业生产链严重老化,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2004年纺织行业在棉价涨落浮动很大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行业的稳步发展。在平稳增长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原料价格居高不下;投资增速过快,竞争进一步加剧;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的贬值以及海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世界纺织工业发展格局发生变化,国际市场面临严峻挑战等。 2005年起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我国纺织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国内纺织企业正在积极备战无配额时代,银行应关注这一动态。

I纺织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一、行业概述 (一)行业的定义和细分 1.行业的定义 纺织行业就是把纤维原料最终加工成衣物等纺织成品的生产部门的总称。 2.行业的细分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行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此外作为纺织行业内的下游终端子行业——服装行业也是我国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行业产业链介绍 1.产业链状况 2.行业同相关产业的关系分析 (1)上下游产业之间缺乏协调 印染及后整理对纺织行业上下游依赖性较大,上游纱线、坯布的生产质量和工艺路线会直接影响染整产品的成本和效果,下游服装面料可减少染整产品的盲目开发,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纺织行业内上下游产业间缺乏有机的协作,上游为下游服务的意识不强,整个生产链中的脱节现象严重,印染产品与面料脱节,面料和纺织坯布脱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2)纺织生产链严重老化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第一章纺织服装业 一、纺织服装业的定义及组成 纺织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轻工产业,分为纺织业和服装业。纺织业是指把纤维原料最终加工成衣物等纺织成品的生产部门的总称;而服装业是指把纺织成品加工成衣物的生产部门的总和,从上下游的关系来看,纺织行业是服装制造业的上游行业。 纺织行业的分类比较繁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行业分类是按照生产用原料来分的,主要分为化纤行业、棉纺织行业、丝织业、毛纺织业和麻纺织行业等几个子行业。而服装行业的分类则较为简单,根据服装用途可以分为服装业、鞋帽业、服饰业等。 二、广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史 广州纺织业源远流长,相传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广州地区已出现用葛藤纤维编织而成的葛布。 纺织服装工业是广州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广州市地处沿海,历来是中国对外通商的主要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交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针织工业和现代机器纺纱业的发祥地之一。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诞生前的1个世纪漫长岁月中,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纺织工业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落后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上,而且原材料、染化料、设备及机配件等均主要依靠进口。 建国后,经过7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广州纺织工业已建设成一个包括化纤、棉纺、毛纺织、麻纺织、丝织、印染、色织、针织、棉织复制和纺织机械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机械化的产业,拥有生产企业89家,其中“三资”企业1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27家,占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总数的11.02%。纺织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创汇等均居广州市工业系统的前三位,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对轻纺工业的发展实行倾斜政策。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城市,广州纺织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也经受了各种严峻的考验。 建国后,街道组织有车缝技术的闲散居民,办起了服装组,生产各种服装。后来,街道服装组业务扩展到为市属的服装厂(店)加工生产。但各个厂(社)的技术设备仍很落后,生产效率不高,整个行业到70年代后期都没有大的发展。 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多数厂(社)逐步转向接受外商的服装加工业务。这些对外加工的企业,引进了比较先进的制衣设备,使裁、缝、熨等各个工序都实现了机械生产,同时还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服

煤炭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xx(600508)财务分析报告 一、总体评述 (一) 总体财务绩效水平 根据xx及证券交易所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BBA禾银系统和BB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本期财务状况在行业内处于中等水平,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 (二) 公司分项绩效水平 (三) 财务指标风险预警提示 运用BBA财务指标风险预警体系对公司财务报告有关陈述和财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根据事先设定的预警区域,我们认为xx当期在清偿能力等方面有财务风险预警提示,具体指标有超速动比率(清偿能力)。 (四) 财务风险过滤结果提示 对公司一切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和资产状况恶化的典型病毒特征,并据此建立了整体财务风险过滤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过滤后,我们认为xx当期无整体财务风险特征。

二、财务报表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 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1.企业自身资产状况及资产变化说明: 公司的资产规模位于行业内的中等水平,公司本期的资产比去年同期增长38.23%。资产的变化中固定资产增长最多,为72,922.93万元。企业将资金的重点向固定资产方向转移。分析者应该随时注意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决定了企业的收益能力和发展潜力,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因此,建议分析者对其变化进行动态跟踪与研究。 流动资产中,货币性资产的比重最大,占51.90%,存货资产的比重次之,占26.06%。 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为11.10%。在流动资产各项目变化中,信用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的货款的回收不够理想,企业受第三者的制约增强,企业应该加强货款的回收工作。存货类资产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流动资产的增长,说明企业存货增长占用资金过多,市场风险将增大,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和销售工作。总之,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付市场的变化能力一般。 2.企业自身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及变化说明:

化纤行业情况

一、化纤行业基础信息 1、产品类型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化学纤维的商品名称,中国暂行规定合成短纤维一律名"纶"(例如,锦纶、涤纶),纤维素短纤维一律名"纤"(例如,粘纤、铜氨纤),长丝则在末尾加一"丝"字,或将"纶"、"纤"、改为"丝"。人造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纤"(如粘纤、富纤),合成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纶"(如锦纶、涤纶)。如果是长纤维,就在名称末尾加"丝"或"长丝"(如粘胶丝、涤纶丝、腈纶长丝)。 短丝、长丝和短纤维 用途:(1)长丝、短丝:制作袜子、内衣、衬衣、运动衫、滑雪衫、雨衣;(2)短纤维:可与棉、毛和粘胶纤维混纺,使混纺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强度。 长丝是指连续的纤维,如蚕丝及化纤制丝时喷出的连续丝束。通常用几十根或数十根单根长丝并合在一起织造,织物表面光滑,光泽较强,常用作夏季面料。 短纤维是指长度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的纤维,如棉、毛、麻等天然纤维,也可以是由长丝切断后制成。短纤维必须经纺纱工序,使纤维间加捻抱合后才能形成连续的纱线,用于织造。短纤维织物表面有毛羽,丰满蓬松,常用于秋冬织物。 聚合生产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约4*5*2毫米的片状颗粒,通称聚酯切片。聚酯生产的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DMT法)。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自80年代起己成为聚酯的主要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大规模生产线的为连续生产工艺,半连续及间歇生产工艺则适合中、小型多种生产装置。聚酯的用途现包括纤维,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 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常用的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聚烯烃弹力丝等。 (1)、涤纶涤纶的学名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简称聚酯纤维。涤纶是中国的商品名称,国外有称"大可纶","特利纶","帝特纶"等。

服装行业产业链分析1

服装行业产业链分析 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将 产品供应至服装行业,其下游产业主要为消费者直接消费。下游服装需求增速放缓; 上游原料价格下跌是服装行业产业链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其主要的产业链条示意图可 以参见下图。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脂切片、PTMEG、MDI、棉浆粕,产品是涤纶、氨纶、粘胶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服装制造业原材料 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 业发达的地区。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 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山东、 福建等地区。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 石油化工息息相关。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从服饰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面、辅料等原材料约占65-75%左右,成衣制造加工成 本约占25-35%。对于高级服饰而言,产品提价率较高,毛利率水平持续较高。因此,上游行业的价格波动对高级服装市场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 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 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 业等。 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 全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 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另外,毛 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 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煤炭行业四季度分析报告

煤炭行业四季度分析报 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煤炭行业四季度分析报告 研究员:王帅 行业评级:增持 摘要: 煤炭市场第三季度继续保持产 销两旺的态势,煤炭价格不断 走高,煤炭库存一度紧张。八 月底,随着夏季用煤高峰结 束,煤炭市场紧张局面有所缓 解,价格小幅回落,库存出现 回升,但是仍然处于历史低 位。 由于“煤荒”引发的“电荒” 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继明确放 开电煤价格之后不久,为了平 抑煤价上涨给电力企业带来的 成本压力,国家不得不仍然沿 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煤炭价 格,从而导致商品煤与电煤价 格差距不断扩大。 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巨大利 益,使得各地对煤炭资源的重 视程度与日俱增。为了对地区 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在当地政 府主导之下,产煤省区纷纷组 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强行 业和资源整合力度,做大做强 煤炭主业,提高煤炭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同时,不少煤炭企 业实施 了异地扩张战略,煤炭行业已经 展开了一场旨在争夺后备资源的 跑马圈地运动,煤炭行业发展日 趋成熟。 重点关注的公司有神火股份、 兰花科创、西山煤电、兖州煤 业等。 公司代码投资评评价

一、煤炭行业总体运行回顾 1、产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 全国1至7月份生产原煤万吨,同比增长%。一季度、1至4月份、1至5月份、1至6月份分别同比增长%、%、%、15%。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三季度以来,生产增幅出现了趋缓的迹象。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省区的产能已经接近饱和,同时有些地区加大了资源保护力度,关闭了一些规模

小和不合法的小煤矿。比如山东和贵州就分别关停了很多家小煤矿,并且提高了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从不同经济类型煤矿产量来看,国有重点煤矿前7个月生产原煤5159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823万吨,增长%。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为16801万吨,同比增加434万吨,增长%;乡镇煤矿生产原煤353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96万吨,增长%,增长幅度比较大。可以看出,煤炭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由于乡镇煤矿产量增加所致。 数据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量增加幅度比较大的省份多集中在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乡镇煤矿产量大幅增加所致。而华东和华北地区的有些省份产量比去年同期出现了下降,其中降幅比较大的有山东和江苏,同比分别下降了%、%。这些省份产量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国有煤矿产量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国有煤矿多数已经处于超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因而产量提高有限。同时比如山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顿力度,提高了煤炭行业的进入门槛,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量出现下降。 2、产品销量保持旺盛增长,行业效益持续好转

2018年化纤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化纤行业分析 报告 2018年4月

目录 一、化纤行业介绍 (5) 1、化纤产业链分析 (5) 2、主流化纤介绍 (8) 二、全球化纤产业分布 (10) 1、全球化纤产品诞生和技术创新 (10) 2、全球化纤转移过程 (11) (1)1985-2004这20年间世界合成纤维的产能转移过程 (11) (2)1985-2004这20年间世界合成纤维的产能转移过程 (13) 3、化纤市场需求比例在不断增加,棉纤维占比在逐步下滑 (14) 4、全球化纤市场容量与区域分布 (15) 三、宏观经济向好,拉动服装及上游纤维需求上涨 (16) 四、从海外化工巨头崛起看中国民营化纤企业 (17) 1、台塑集团:台塑集团发展历程 (17) (1)台塑集团:从中间原材料不断往上下游拓展;4家石化类上市公司,合计堪比中国石化 (18) (2)台塑:台塑集团发家企业,PVC粉全球最大 (21) (3)南亚塑料:塑胶产业延伸 (23) (4)台化:人造丝起家,产品线不断丰富 (24) (5)台塑石化:打破最上游原材料垄断,成就石化王国 (29) 2、韩国SK: 从化纤到炼化、通讯、半导体 (32) 3、印度信诚:从聚酯到世界500强之路 (35) 4、国内化纤企业已处于大炼化投产前夕,业绩有望大爆发 (37) 五、相关公司简况 (38) 1、恒力股份 (38) 2、桐昆股份 (39) 3、荣盛石化 (40)

4、恒逸石化 (41)

借鉴海外企业发展历程,中国民营化纤企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研究台塑集团、韩国SK 和印度信诚从下游往上游大炼化成功发展历程来看,国内一批化纤产业相关民营企业(主业为PTA和涤纶长丝等)目前都处在大炼化项目投产前夕,炼化环节将带来丰富的原材料,这批民营化纤企业不仅可以垂直一体化打通“炼化-化纤”全产业链,丰富的石化原材料还可以横向往C2和C3产业链不断发展,待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后,相关公司盈利上有数倍乃至上十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中国有望成全球化纤产业链转移最后一站:全球产能转移来看,涤纶长丝、PTA和PX先后历经从欧美发达地区转移到亚洲日、韩和台湾地区企业,然后再转移到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凭借庞大的消费市场,人口红利转变为工程师红利,随着机器换人的推进,叠加强大的工业园区配套优势,我国有望成为承接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站。 2016年我国合成纤维产量达到4500万吨,占化纤产量的91%;而人造纤维产量仅为407万吨,仅占化纤规模的8.2%。随着合成纤维产量的不断增长,合成纤维占化纤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合成纤维总产量从2011年的3096万吨,到2016年达到4500万吨,5年间复合增速达到7%,其中15-16年增速放缓。

纺织行业报告

目录 初步结论 (1) I纺织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2) 一、行业概述 (2) 二、国际行业的进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21) II从纺织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32) 一、从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32) 二、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54 三、从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55) 四、从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57) 五、从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58) III从纺织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65) 一、从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5) 二、从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6) 三、从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7) 四、从行业进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行业潜力)看信 贷特点 (68) 1 / 1

五、从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9) 六、从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69) 七、从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69) 八、从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70) IV从纺织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71) 一、从我国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 点 (71) 二、从我国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 特点 (71) V从纺织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一、从要紧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二、从要紧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75) 三、从要紧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75) VI从纺织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77) 一、从我国行业投融资变化状况看信贷特点 (77) 二、从我国行业外资进入状况看信贷特点 (82) 三、从我国行业兼并重组情况看信贷特点 (83)

2014年纺织服装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4年纺织服装产业链分析报告 2014年10月

目录 一、纺织服装产业链概述 (4) 二、出口回暖带动纺织制造业走出低谷,服装子行业仍处于调整期6 1、行业风险特征 (6) 2、纺织制造业经营风险:已走出大周期底部,回升有待时日 (7) (1)内需整体低迷,外需回暖 (7) (2)毛利率企稳,ROE仍有起伏 (8) (3)运营效率仍在恶化,盈利质量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8) (4)展望:行业已走出大周期的底部,但反弹尚需时日 (9) ①疆棉直补政策出台,短空长多 (9) ②短期棉价下跌压力不会对纺织业产业太大影响 (10) ③预计明年棉价有望企稳回升,但趋势性大涨难度较大 (10) 3、服装:仍处于收缩调整阶段 (10) (1)需求走弱,费用率居高拖累行业盈利 (10) (2)应收账款伴随加盟业务的整体收缩明显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1) (3)传统渠道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发展路径尚未清晰 (11) 4、纺织制造业相关企业:龙头企业安全边际高 (12) (1)山东魏桥创业集团 (12) (2)魏桥纺织 (13) (3)阳光集团:光伏板块影响业绩稳定性 (14) 三、化纤:氨纶、涤纶 (15) 1、化纤行业跨周期信用资质差 (15) 2、氨纶行业:上半年运行平稳,中期景气继续向上 (16) 3、涤纶行业:长期亏损,成本下滑提升盈利,景气环比改善 (17) 4、PX—PTA (17) 5、化纤行业相关企业 (19) (1)氨纶:华峰集团 (19)

(2)恒逸集团 (20) (3)桐昆股份 (22) 四、纺织化学品 (22) 1、行业跨周期信用品质较高 (22) 2、染料延续景气 (23) 3、分散染料供需格局逆转 (23) 4、下游成本转嫁力强支撑染料提价空间 (23) 5、分散染料景气持续,活性染料价格难以持续上扬 (24)

年度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初步结论 (1) I煤炭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3) 一、煤炭行业概述 (3) 二、国际煤炭行业的进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39) II从煤炭行业特点分析信贷特点 (47) 一、从煤炭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47) 二、煤炭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 析 (70) 三、从煤炭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71) 四、从煤炭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73) 五、从煤炭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75) III从煤炭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80) 一、从煤炭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0 二、从煤炭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1 三、从煤炭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2 四、从煤炭行业进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82

五、从煤炭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83 六、从煤炭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84) 七、从煤炭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84) 八、从煤炭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85) IV从煤炭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86) 一、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 特点 (86) 二、从我国煤炭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 贷特点 (86) V从煤炭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87) 一、要紧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87) 二、要紧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91) 三、要紧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91) VI从煤炭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94) 一、从我国煤炭行业投融资体制变化状况分析信贷特点94 二、从我国煤炭行业外资进入状况分析信贷特点 (100) 三、从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分析看信贷特点 (100)

国内外化纤工业的现状分析报告

国内外化纤工业的现状分析-----------------------作者:

-----------------------日期: 国内外化纤工业的现状分析与后市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纤工业都面对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当化纤进入一个全球大竞争时代时,生产技术手段先进程度,已成为企业间进行较量乃至衡量我国化纤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把握市场脉搏,世界化纤生产强国都把开发生产设备技术定位在最有竞争力的位置,用高额的投资促进生产设备及技术现代化,加快生产装备的升级换代,以提高化纤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国内化纤生产设备技术水平,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对我国由化纤生产大国向化纤生产强国转变十分必要。 二、全球化纤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化学纤维行业出现全球范围的不景气。不仅欧洲、美国,日本、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化纤行业也处于极度低迷状态;而一度作为这些国家(地区)化学纤维产品主要市场的中国,目前也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对外国化纤产品的需求。 造成全球化纤行业被动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过度的产能、产量扩张使全球化学纤维产品的供给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需求增长速度。 就亚洲而言,近年来,日本、台湾和韩国的化学纤维行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以及产量的扩张。日本曾经是亚洲化纤生产的第一大国。但是,台湾和韩国的化

纤行业不甘落后,迅速进行生产能力和产量扩张,中国、东南亚国家和印度也先后加入化纤生产能力和产量扩张的行列,生产能力均超过了日本。据统计,2000年,日本化学纤维产品总量为143万吨,占全球化纤产品总量的5%;东南亚国家化纤产品总量为229万吨,占全球化纤产品总量的8%;韩国化纤产品总量为265万吨,占全球化纤产品总量的9%;台湾化纤产品总量为315万吨,占全球化纤产品总量的11%;中国化纤产品总量达到了670万吨,占全球化纤产品总量的24%。 产能过剩,使单纯地靠"批量大、品种少"的规模生产以及价格优势已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化纤行业调整、减产在所难免。 台湾化纤生产行业的情况也不乐观。化纤生产削减幅度已经超过30%,目前主要的化纤生产品种是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维。美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放缓(特别是"9·11"事件的后续影响)对台湾化纤生产行业负面影响巨大。统计资料表明,今年第二季度,台湾纺织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台湾经济事务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对化纤业进行调整,并且将制订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所有台湾化纤生产企业合并为两三家大企业。 三、全球化纤产业竞争分析 据分析,当前全球聚酯产品(包括聚酯长丝、短纤、工业用聚酯纱)竞争力的大小除与原料成本、生产技术、产能规模有关外,亦与流程的配合有关,具体分析如下:1.全球聚酯原料生产成本比较 从前3年的原料成本比较来看,欧洲地区显然为最高。三个地区PTA价格高低比较为:欧洲>远东地区>美国,EO的价格高低比较则为:美国>远东地区>欧洲。 在其它成本方面(包括:运输成本、工厂维修成本、劳工成本等),欧洲亦高出远东地区。这不仅是劳工成本的问题,还牵涉到产能规模小,技术及设备陈旧等因素在

纺织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纺织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服装报告> 研究领域:不限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前景预测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前景投资前景报告年份:不限 报告编号:no.335544最新修订:2012年04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68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毛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61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全球及中国麻纺织业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23957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麻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22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毛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17最新修订:2014年02月宇博智业根据国外及中国纺织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数据,糅合各类年鉴信息数据、各类财经媒体信息数据、各类商用数...[详细] 报告编号:no.211010最新修订:2014年02月

煤炭行业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煤炭行业调查数据分析报 告2016版 本数据报告基于中华产业网十余年对煤炭产业研究的积累,全面涵盖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生产、销售、采购以及投资五大环节数据,各环节均按照行业总体及细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016年

以下为各部分内容详细介绍及部分图表展示(展示的部分图表中的数据为演示数据, 不具备真实性和逻辑性): 基本情况 经济运行情况 采购情况 生产情况 销售情况 投资情况 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等行业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主要经济指标以及资产紧张程度等与经济运行情况相关的行业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主要原材料采购量、采购金额、采购价格以及采购周期等与采购相关的行业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行业产值、生产投入、劳动生产率以及产能利用率等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细分市场销售额、销售投入(广告推广、物流等)、人均销售水平以及主要产品销售价格等与销售相关的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新在建项目数量、2015年投产项目数量、项目资金投入以及筹集等与投资相关的行业整体及细分数据统计分析 报告框架

一、第一部分(煤炭行业基本情况数据分析)内容介绍及部分图表展示 1、内容介绍: 该部分对煤炭行业内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整体及细分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说明:【本部分及以后各部分文中提到的细分企业类型按照内资(国有、私营等)、港澳台商投资(与港澳台商合资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等)、外商投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等)划分;细分区域是按照华东、华南等七个地区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划分】。 2、部分图表展示:

化纤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化纤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化纤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多年来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过,化纤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进入,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程度。 表1、化纤行业销售利润前十强

化纤行业 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主要指粘胶纤维,以天然棉纤维或者天然木纤维作为原料。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聚酯纤维)、锦纶(又称尼龙,聚酰胺纤维)、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腈纶(聚丙烯腈纤维)、丙纶(聚丙烯纤维)、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以及特种纤维等,主要生产原料来自于烯烃、芳烃等石油衍生物。 图1、涤纶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纤生产工艺简介 高聚物的提纯和聚合化学纤维是由高聚物制造而成的。此高聚物可直接取自自然界,也可由低分子物经人工合成而得。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方法而制成。它与原高聚物在化学构成上基本相同。对于天然高聚物来说,这需要提纯以去除杂质。如制造粘胶纤维的高聚物是纤维素,它是从绵绒、木材、芦苇、甘蔗渣等纤维素原料中将纤维素提纯出来,制成浆粕,然后再用浆粕制造纤维。 合成纤维的高聚物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农副产品等制得的低分子化合物(单体)为原料,经过化学加聚或缩聚而得到的。最后将高聚物经过加工得到的合成纤维。所以,合成纤维常由其高聚物的单体,并在单全前加“聚”来命名。 化学纤维的纺丝方法 按成纤高聚物的性质不同,化学纤维的纺丝方法主要有熔体纺丝法和熔液纺丝法两大类,此外,还有特殊的或非常规的纺丝方法。其中,根据凝固方式的不同,熔液纺丝法又分为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两种。在化学纤维的生产时,多数采用熔体纺丝法生产,其次为湿法纺丝生产,只有少量的采用了干法或其他非常规纺丝方法生产。 一、熔体纺丝法 熔体纺丝法是将纺丝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纺丝泵定量压出喷丝孔,使其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并在纺丝甬道中冷却成丝。目

化纤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33) I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33) II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44)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44) 二、行业规模分析 (44)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44) 四、行业效率分析 (44) 五、盈利能力分析 (44) 六、营运能力分析 (55) 七、偿债能力分析 (55) 八、发展能力分析 (55) 九、成本结构分析 (55) 十、贷款建议 (77) III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88) IV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99) 一、行业运行情况 (99)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99) 三、经济运行指标 (99) V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010)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010)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010) VI资本市场及同业动态 (1212)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1515) I行业分析 (1515) 一、行业运行分析 (1515) 二、行业政策分析 (2121) 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2626) 四、上下游行业影响 (2929) 五、国际市场情况 (3030)

六、行业发展趋势 (3535) II企业分析 (3737) 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3737) 二、主要企业分析 (3737) 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III市场产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产品库存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IV区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近期西南化纤市场走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浙江桐乡打造新型纤维产业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受到工业企业开工率回升、西南大旱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运行出现向好迹象,主要表现在淡季煤价止跌企稳、港口及电厂煤炭库存趋降、煤炭经济运行效益明显改善。 2010 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7.51 亿吨,同比增长2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4 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各月原煤产量分别为2.56、2.13 和2.80 亿吨,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51.49%、11.90%和23.80%。价格方面,虽然2、3 月份出现了自2009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行情后的短期回调,但相比上年同期仍有明显上涨。同时,煤炭铁路、港口发运量均超越危机前同期水平,反映煤炭实际需求已经出现回升。 一季度,我国煤炭进口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累计出口煤570 万吨,同比下降22.7%;进口煤4441 万吨,增长2.26 倍;原煤净进口3871 万吨,实现贸易逆差36.59 亿美元。1~3 月当月进口量分别为1607 万吨、1311 万吨和1522 万吨。 由于煤炭需求旺盛,价格保持较高水平,煤炭行业经济效益显着向好。1~2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56.94%,增幅比上年大幅提高36.18 个百分点,比2009 年1~11 月提高46.52 个百分点;行业累计利润总额为393.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8.6 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3.5%。2 月末,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为14.4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2 个百分点。 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火电需求仍将保持高位,对煤炭的需求仍然旺盛;供给方面,全国范围的安全整顿、淘汰落后产能等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山西省整合煤矿产能释放的影响,从而使煤炭供给趋紧;国际市场方面,国际煤价的上涨将增加进口煤炭成本,支撑国内市场需求。综合分析,二季度支撑煤价企稳的因素较多,预计煤价将在目前水平上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第一章行业总体发展现状 一、煤炭生产、消费同步上升,市场稳定 2010 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7.51 亿吨,同比增长2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5.4 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各月原煤产量分别为2.56、2.13 和2.80 亿吨,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51.49%、11.90%和23.80%。 库存方面,秦皇岛港煤炭库存2010 年1 月份以窄幅盘整为主,2 月8 日达到546 万吨后开始上升,虽然2 月20 日小幅调整,但没有影响库存上涨的势头,到3 月4 日突破了800 万吨,截至3 月31 日为804 万吨。4 月,大秦线检修及煤矿安全检查使煤炭有效供应环比减少;

化纤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化纤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承诺书 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 “化纤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 公司法人代表签字: xxx公司(盖章) xxx年xx月xx日

项目概要 2019年一季度化纤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 相比2018年同期明显回落;企业盈利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一季度,国际原 油价格持续上涨,虽给化纤行业提供成本端的支撑,但市场需求不旺,化 纤行业难以有效向下游转移成本压力,行业利润空间被挤压。1~2月受春节影响,下游需求减少,化纤行业受成本和需求两头挤压,行业运行艰难。3 月份,随着需求的逐渐恢复,行业运行有所好转。综合龙头企业动向、供 需结构调整来看,2019年化纤行业、企业将继续提升自身产品结构,进而 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 该化纤项目计划总投资7465.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265.7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3.93%;流动资金1199.61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16.07%。 达产年营业收入9352.00万元,总成本费用7016.97万元,税金 及附加129.81万元,利润总额2335.03万元,利税总额2786.91万元,税后净利润1751.2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35.64万元;达产年投 资利润率31.28%,投资利税率37.33%,投资回报率23.46%,全部投资回收期5.76年,提供就业职位198个。 报告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