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十国(907-979)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这一时期是唐代与宋代的过渡阶段,既是唐末军阀混战的延续,又是北宋统一的前奏。

周文矩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句容人(今南京)。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仕女画师从周昉,作风比周昉更加纤丽繁复。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过会棋的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 他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 手持盘合, 两眼前视, 若有所思; 两个侧身坐胡床边对奕者为景达和景过, 他们相互观察着对方; 中主旁边的观棋者即景遂。胡床后边的榻上置投壶、棋盒, 环境简洁静雅。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 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 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 一妇后立, 三侍女捧褥铺毡, 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风, 上绘山水。因此图画“会棋”而又在屏风中画屏风, 故名《重屏会棋图》。

人物写实神情刻画精细, 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动的区别。线描细劲曲折, 略带起伏顿挫, 即史载之所谓“战笔”。

画中的两组屏风,一直一曲,不显单调,而又体现出画中有画的境界,显示了画家善于巧思和别出新意的艺术才智。同时,屏风上的人物及周围的陈设给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宫中图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

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顾闳中,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善于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当时北方的宋王朝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

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韩熙载夜宴图》”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五代山水四家

荆浩匡庐图

他是水墨山水画演变的关键人物,他将唐代吴道子的笔描与项容的泼墨技法结合,扩展笔墨描写山水的能力。荆浩的画风后来由关仝、李成和范宽继承,演变成永恒不朽的巨碑式山水。《匡庐图》是一幅仿古作品,保留五代山水的特征,但是结合了北宋宫廷画院的风格,再现与隐逸主题相关的山水形象,向荆浩这位雄伟风格山水之父致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荆浩的山水画以画面的宏伟其实而著称。宋元人称他的画为“全景山水”。

这幅画从画面上看是“鸟瞰式”的全景构图,他从不同的视点去观察山峰、村屋、路径和飞流的瀑布,并把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的空间层层推进,将最高的主峰置于群峰的簇拥之中,更显得气象万千,气势磅礴,表现出了一种

“天地山水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的局面,从而体现出了北方山水的壮观和美丽。

荆浩的这幅《匡庐图》画中的图象效果表明了荆浩这个时期的画家寻求真实自然的动机的富于成果的实践,既是将客观的自然存在与图象再现的相似性尽行尽可能的接近。荆浩通过“墨”的使用将真实的图象的含义表现了出来,文化传统提供的绘画的工具是毛笔,毛笔的吸水和墨色在笔头上因水产生的变化给画家提供了最接近的与自然相似效果的可能性,在朴素的经验方法的指导下,画家开始凭借感性经验描绘真实的山水结果。翠微深处墨轩楹,,绝磴悬崖瀑分明。借我扁舟荡空碧,一壶春酒看云生。

关仝山溪待渡图

《待渡图》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巍峰耸立,气势堂堂;远山迷朦,意境幽深。关仝绘画在取势造意上豪放非凡。此图大山作正面主峰突危,山势直立,占据整图1/2画面,相当稳定。这种构图方式在古代早期山水画中常见,而最忌讳的是景物的对称。作者将主体大山布局于画面右上侧,其他厚重的景物集中在画面的左下侧,取得了均衡变化的效果,稳定中求危势,峻拔中取墩壮,整幅画面丰盈饱满。画中堂堂大山矗立,石质坚凝,气象壮伟荒寒,用笔刚健有力,显示出山石的坚实质感。所画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

画山水早年师从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他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

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的印象,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关仝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村山驿的生活景物,能使观者如身临其境,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又形容其画山水形象“上突危峰,下瞰穷谷”,“石如刮铁”,树木“有枝无干”,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北方山川俊伟荒寒的景象,令人观之“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论者谓其晚年成就,较之荆浩更能青出于蓝,是荆浩画派的有力继承者,与荆浩并称为荆关。与李成、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个主要流派,并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董源潇湘图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苇渚映带无尽。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型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五代至北

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董源五代时南唐杰出画家江西人

《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清代入藏于内府,溥仪出宫时带到了长春,抗日战争后流散于民间。1952年经一代大师张大千捐卖给政府,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

巨然万壑松风图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派而有所发展,所作“淡墨轻岚”,擅长表现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其画多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多作石块,以破笔焦墨点苔,并于水边点缀随风蒲草,林麓之间,布置以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后人将其与董源并称“董巨”,为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画的主要代表,对后世影响颇大。存世作品还有《秋山问道》、《层崖丛树》(台北故宫博院藏),《烟浮岫》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等图。

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

徐黄异体

宋代郭若虚对五代画家黄筌徐熙评论的一种说法。徐熙、黄筌同是花鸟画家。黄筌事蜀为待诏,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绘宫中异卉珍禽,所作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以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花野竹、花果禽鱼,“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

黄荃珍禽图

徐熙雪竹图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李成《读碑窠石图》

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字样。此画清初曾为著名收藏家安歧、梁清标等人收藏,后进入清宫,画上铃有乾隆收藏诸印十余方,并经《珊瑚木难》、《清河书画舫》、《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李成画风的传世名作。成画平远寒林,前所未尝有。气韵潇洒,烟林清旷,笔势颖脱,墨情精绝,高妙入神,古今一人,真画家百世师也。……”

李成《晴峦萧寺图》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工整严谨,细致稳健

李成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

范宽《溪山行旅图》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

范宽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这幅竖长的大幅作品,不仅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而且极富美感,整个画面气势逼人,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扑面而来的悬崖峭壁占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这就是高山仰望,人在其中抬头仰看,山就在头上。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一种动态的音乐感觉。马队铃声渐渐进入了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然后从眼前走过。

《溪山行旅图》,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

米点山水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英年早逝。

南宋山水四家

一、李唐字古。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

二、刘松年刘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三、马远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

《山径春行图》、《西园雅集图》等。

四、夏圭字禹玉。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等。

宋代院体花鸟画

崔白

所画花鸟善于表现荒郊野外秋冬季节中花鸟的情态神致,尤精于败荷、芦雁等的描绘,手法细致,形象真实,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崔白的花鸟画打破了自宋初100年来由黄筌父子工致富丽的黄家富贵为标准的花鸟体制,开北宋宫廷绘画之新风。

宋徽宗赵佶

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拒霜

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画内藏印有“万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是宋以降

历代皇室重宝。

画如其人,整幅图纤巧富丽,技巧虽高,构思虽巧,却缺少大丈夫气。赵佶在图的右上角题了一首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说,它的出现是“圣王”出世的象征。于是这幅花鸟画就有了政治意义。古人称鸡有“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赵佶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想要安逸太平,却怎知会有“靖康之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朝元仙仗图》是一幅道教壁画稿本,以卷轴画形式流传至今。原本已流落国外,国内存有一幅临本《八十七神仙图》。画面描绘道教帝君往谒元始天尊的行列,人物众多,繁而不乱。线条流畅,衣纹稠叠,临风飘扬,似在空中。人物仪态不同,头饰仪仗各异,成功地表现出帝君的庄严、神将的威武和仙女的丰姿。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关于《清明上河图》,在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有一位地位不高的官员,名叫莫怀古。

他家中藏有三样宝贝:一是《清明上河图》,二是玉环“一捧雪”,三是一位名叫雪艳的美妾。不幸的是莫家有位匠工叫汤勤,出卖主人投靠奸相严嵩门下,为严嵩出谋划策把莫怀古的三宝夺过来。严嵩首先派人勒令莫怀古把《清明上河图》送上。莫怀古舍不得把画交出,但又怕得罪严嵩,最后只好请人摹画了一张复制品给严嵩送去,谁知此事被汤勤识破,告诉严嵩:“画中的麻雀这样小怎么能踏满两片瓦?张择端决不会这样大意,一定是个摹品。”严嵩听完大怒,以莫怀古“通倭”罪名投入监狱。幸好莫家有一位家人名叫莫成,长相与莫怀十分相像,愿意以自身替主人免于一死。莫怀古便带着《清明上河图》逃生。这样,《清明上河图》才得以保全下来。这个传说于清代由戏剧家李玉编成剧本,到处演出。故事虽属传说,但也说明《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视为珍宝。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绘画出现了以下变化:

职业画家活跃。此时职业画家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业化性质。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题材以及贵族范围的约束,扩大了视野,

使得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宫廷绘画兴盛绘画题材风格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之广泛在绘画史中

是突出的。优秀画家往往各有专长而又兼善其他,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工笔绘画成就突出,青绿重彩仍然流行,但水墨着色在山水画中有重要地位。形简意赅的写意画也开始抬头。宋代绘画体裁样式多种多样。绘画创作的活跃和绘画收藏鉴赏风气的发展促进了画史画论的著述。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对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的感想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飞,社会大动荡的年代,时长53年之久。五代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却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五代十国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特别是南唐和西蜀,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南北朝以来各朝各代的开发;经济已有很大的程度的发展。 一.五代十国的独特性 五代十国作为中国史上的又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但五代十国的形成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同时五代十国的文化、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后面的两宋时期各方面的飞跃,有很大一部分都建立在五代十国的特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书画诗词音乐有一种附庸风雅的风气,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及时行乐”的表现。同时,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极为兴盛,涌现了许多的名作大家,也创造出了许多的表现形式——檫、点、染等技巧!二.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成就 五代十国虽然是中国史上的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五代的绘画却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发展成了唐代艺术的世俗倾向。这一点,在两宋时期更为显著。比如,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极为强烈的反映了世俗的美,同时五代时期在艺术技巧和艺术样式方面为绘画扩大了领域,为宋代的绘画艺术作了铺垫。花鸟画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更加强烈。从五代十国开始,花鸟画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有独特地位的一种形式。 三.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1.自从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社会经济开始恢复,绘画艺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创造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善于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绘画技术,并直接和间接的反映现实生活。所以在两宋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张择端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有描绘汉人于少数民族关系的画。例如《中兴瑞应图》《昭君出塞》《文姬归汉》《郭子仪见回纥》等 1.同时在宋代,描会自然景观的山水画在五代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四.宋代的人物画和年画 1.在北宋时期有多次大规模的绘制宗教壁画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画院为中心的,同时这也是画院画家的一部分。从古代保存下来的佛寺物品中可以看出,被画人物的精细,同时,画院也是绘制宗教壁画的主力军。 2.相对于佛教人物画来说,宋代的年画是非常值得人们欣赏的。早在宋代早期的时候就有木版年画了,同时也有手绘的。这种话很容易别世人接受,所以传播的非常快,影响也非常大。类容多为一些戏文故事、美女、娃娃、风景花卉等,其中戏文故事所占比例相当大,直到现在我国还有许多地方保留贴年画的传统。 由此可见,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史继李唐之后的又一个巅峰时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生了许多名家名画,对后世影响颇深。我们在惊叹之余同样要我们考究学习。

专业学科中国美术史复习重点

秦汉 无 魏晋南北朝 一、著名画家: 1、曹不兴,三国东吴著名画家,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传奇画家,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弈,赵达善数,并称为吴中“八艳”,所画龙头令谢赫叹服不已。 2、卫协,西晋画家,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3、顾恺之,人称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一笔画”画法,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 5、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祥”,张僧繇擅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6、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画“梵像”著称。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人称“曹衣出水”。被誉为“曹家祥”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 7、杨子华,北齐画家,作品:北齐校书图。高水准人物画。 二、画学论著:

1、顾恺之,作品:《画云台山记》:是记述自己山水画创作的,《论画》:专门讲如何临摹古代人物的两篇,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文献。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以形写神”是他整个艺术思想的核心。 2、谢赫,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评论的理论文章。“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涉及到了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原理也作了精辟的概括。归于“神思”。与后世“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三、书法艺术: 1、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楷书见长,开创了由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临摹本《宣示表》《荐季直表》。 2、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与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的小楷代表作《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贴》。 3、卫恒,西晋,著《四体书势》这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 4、王僧虔,作《笔意赞》是最早在书法里提出形神问题的评论文章。 隋唐 一、人物画: 1、阎立本,唐代出身贵族,擅长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被但是列为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五代两宋绘画

五代两宋绘画 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创作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首先是绘画艺术中心不断转移。先是南唐、西蜀政权所在江浙和四川成为当时美术的最发达地区。不久,北宋都城开封又云集了一批画坛高手。宋室南迁,众多艺术家纷纷南下,汇聚于临安(今杭州)。而燕京(今北京),则成为中国北方绘画的艺术中心。 其次,城市的繁荣使得绘画开始进入富有的市民家庭。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专门从事商品画创作的民间职业画家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五代和两宋都设立了皇家画院,招募了大批画家。宫廷绘画很快繁荣起来。而在画院外,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创作空前高涨。由于文人画家都有精深的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其作品从体裁内容到艺术风格都显示出与职业画家、宫廷画家迥然不同的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为重要的是,五代两宋的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画科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水墨画的发展、山水画的成熟和花鸟画地位的提高尤令人瞩目。这些作品题材广泛,艺术风格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盛况。 五代绘画 五代处于唐宋之间,尽管总共只有五十多年,其绘画的历史地位却不能低估。首先,五代的人物画获得相当发展。其画风虽沿袭了唐代,格调细润而精雅,一些描绘宫廷贵族生活的画卷却以真实细致的形象和生动的人物情态,反映出这一时期上层人物的生活面貌。其次,五代的花鸟画出现了兴盛局面。画家们彻底摆脱了花鸟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且形成了同风格流派。五代还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画家们师法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风貌、气候

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此外,在辽王朝统治的地区,由契丹族、汉族画家创作的“辽画”也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 一.五代的肖像画 肖像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自画像、群像等。历代统治者对肖像画都很重视,特别是对以帝王将相、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肖像画,更是喜爱有加。他们不仅借肖像画再现自己令人“仰戴”的形象,还利用它来间接表现他们富贵、优雅的生活。这一切都使肖像画成了统治者们历史生活的记录。为了适应肖像画的发展,帝王们还给予宫廷肖像画家以特别的封号―――“翰林写貌待诏”。于是,五代时期出现了很多肖像写真名家,南唐的周文矩、顾闳中等是他们杰出的代表。 《重屏会棋图》周文矩 此画描写南唐中主李王景与其弟景遂、景达、景逖会棋的情景。居中观棋者为李王景,对弈者为景达和景逖。人物身后的屏风,画着白居易《偶眠》诗意图,图中又有山水屏风,故此画名《重屏会棋图》。李王景正面前视,若有所思的样子;两位对弈者画作侧身或半侧身,彼此观察着,于微笑中透着决心角逐的神气。景遂在左边观战,把一只手臂搭在兄弟肩

美术史

第一章:1、怎样认识彩陶艺术? 2、《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答:文化类型:新石器时马家窑文化(距今5100~4700年)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舞蹈的内容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 3、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主要内容是? 第二章:1、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 2、青铜器纹样及装饰手法,为何饕餮纹?青铜艺术大致分几个时期?各期的艺术特色及重要代表作? 第三章:1、西汉马王堆T 形帛画有和艺术特色? 2、略谈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3、谈谈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4、战国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 第四章:1、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2、略谈顾恺之的艺术理论和实践 3、六法论内容及意义? 4、山水画兴起原因? 5、我国有哪些主要石窟?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 第五章:1、唐代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2、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3、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为何“吴带当风”? 4、张萱和周昉在仕女图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的代表作? 5、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6、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7、“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含义是什么 8、简述唐代花鸟画发展基本状况? 9、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10、唐代著名的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第六章:1、简述五代两宋绘画的发展 2、何为“徐黄异体”? 3、五代南北山水画排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5、评价北宋画院体的花鸟风格? 6、北宋前期有哪些主要的山水画名家?他们在构图,表现技法上有和特色? 7、郭熙在山水画史上有何贡献? 8、简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价值特色? 9、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那些代表画家及作品?

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时期

《美术鉴赏》课程考查论文 题目:中国美术史—五代两宋时期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2姓名王其锋 学号2010440814 2011年11月12日

【摘要】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且传承至今,这点与艺术风格总在不断变化的西方美术不同。中国各个时期的美术史风格迥异,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和特点,其中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宫廷绘画、民俗画的活跃景象,如实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山水画、花鸟画的逐渐兴起和进步,反映了山水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陶瓷工艺的巅峰制作,使得中国的陶瓷至今名震中外。 【关键词】中国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宫廷绘画、山水画、花鸟画、陶瓷 【正文】宫廷绘画:两宋继承了南唐和西蜀的做法,在宫廷中设置了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他在绘画上具有较高的修养和技巧,注意网罗画家,扩充和完善宫廷画院,并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画院画家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但又受到皇帝的制约,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画院集中了当时社会上的大批优秀画家。如:张择端原为士人,游学京师,后习绘画,入画院为翰林待诏。他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高超的技巧,集中的概括了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令人百看不厌,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

作品,而且还具有历史的文献价值。又如:王希孟,徽宗时期画院的学生,曾得到徽宗赵佶的亲自指授,他所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在艺术技巧上主要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适当的吸收了董源、巨然的笔法,灵活的将郭熙“三远”取景构图溶为一体,因此,代表了北宋宫廷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郭熙的《早春图》、《关山春雪图》,李唐的《采薇图》、《万壑松风图》,马远的《踏歌图》、《水图》等等创作了一大批成功的作品。 山水画: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山水画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处理,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代、北宋的山水画,侧重于完整地、整体地把握客观对象,以繁复的、"全景式"的构图,显示一种雄浑、博大的气象.南宋山水画,则以少取胜,强调对景物的大胆剪裁,以简约的、"边角式"的布局,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诗一般的氖围.。有“务实特色、三足鼎立、政治色彩浓重”的特点。其间代表作《山溪待渡图赏析》—矗立的主峰,直泻的飞瀑,山下烟林掩映的古刹柴关,被关仝描绘的淋漓尽致;《寒林平野图赏析》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濛而至天际,通过简单的硬笔勾勒,描绘出远处的山的轮廓,有山而无草,有山而无树,更显得冬日里山的孤独,使得寒山更”寒“;

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绘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 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水平,对动物、 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 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 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 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 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 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 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 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 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因为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 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个时 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 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古代绘画鉴赏――李成、范宽、郭熙

李成的画名始于五代,入宋更盛,史称“古今第一”。李成的画风源自荆浩、关仝,虽出自两家,却未见“一笔相似”,可见他善于脱去前人窠臼,自立家法。所绘山水,多写寒林平远景色,尤其皴法,如卷云浮动,浑厚圆润,却又惜墨如金,墨法极为精微。此种画风,后人学者众多,奉之为北派高手。《宣和画谱》说“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认为他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 在李成现存的作品中,《读碑窠石图》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幅,也是在构图和意境上最佳的一幅。《读碑窠石图》为五代时期李成与王晓合作,此画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李成着力刻画了古树的形象,突出了外界的环境特征:荒漠地区、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观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格。在李成的笔下,几株古树、一人一骑、一块古碑,意境是如此深邃,显示了他深厚旷远的艺术境界。 以平远构图法表现清旷幽远的境界是李成画的一大特色。 李成的构图多用平远去表现烟林、山峦、雪景等幽深、清润、远阔的意境。李成之所以常用平远构图,一是因为平远法适合于表现山东平原的烟林远丘,可以产生一望无际、层层推进的视觉效果,感觉上似无还有,营造出好的艺术气氛。如果用高远或深远法来表现,就会显得局促与窄小了。在宋代,远近法和明暗法虽为画论家所承认,但画家把它发挥到作品上去的很少,李成可以说是先期试验者之一。 他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推向了纵深的发展,对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记载说,他的山水画不仅表现出山川形象的变化,而且特别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创造了"寒林"的形象。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五代十国(907-979) 唐末,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起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起于朱温代唐,终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这一时期是唐代与宋代的过渡阶段,既是唐末军阀混战的延续,又是北宋统一的前奏。 周文矩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句容人(今南京)。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仕女画师从周昉,作风比周昉更加纤丽繁复。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过会棋的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 他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 手持盘合, 两眼前视, 若有所思; 两个侧身坐胡床边对奕者为景达和景过, 他们相互观察着对方; 中主旁边的观棋者即景遂。胡床后边的榻上置投壶、棋盒, 环境简洁静雅。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 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 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 一妇后立, 三侍女捧褥铺毡, 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风, 上绘山水。因此图画“会棋”而又在屏风中画屏风, 故名《重屏会棋图》。 人物写实神情刻画精细, 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动的区别。线描细劲曲折, 略带起伏顿挫, 即史载之所谓“战笔”。 画中的两组屏风,一直一曲,不显单调,而又体现出画中有画的境界,显示了画家善于巧思和别出新意的艺术才智。同时,屏风上的人物及周围的陈设给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宫中图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 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这一卷除个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顾闳中,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善于画人物 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据说此画是顾闳中奉后主之命,与周文矩、高太冲潜入韩熙载的府第,窥其放浪的夜生活,仅凭目识心记,所绘成。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为古代人物画杰作。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当时北方的宋王朝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章节题库 第6单元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第6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公元907年至1279年) 一、名词解释 1.灵岩寺彩塑 答: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塑罗汉。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这些彩塑罗汉像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生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2.晋祠圣母殿彩塑 答:晋祠圣母殿彩塑为塑造于宋代晋祠圣母殿内的彩绘泥塑,是为祭祀西周武王后、唐叔虞之母邑姜所建。在圣母殿中塑圣母及四十二个侍从像,殿内正中帐内为圣母坐像:圣母坐木制方座,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双手隐于袖中,一置胸前,一置腿上,蟒袍自两膝向下沿方座垂下,整个塑像呈稳定的三角形,形态显得特别端庄。塑像既吸收了佛教造像的传统,又据不同题材有所变化。座后屏风皆绘以水波纹装饰,也是宋代流行的手法。侍从相中有侍女三十三尊,手中各持一物,各守职事。她们面庞丰满,眉宇间细微的起

伏都显露出少女的妩媚,且随年龄的长幼,各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风度。她们有的持巾俯首,有的持物而立,细致的身姿动态的处理,使人物富有生气,体现了宋代雕塑高超的写实技巧和塑造生活形象的高度水平。衣纹的塑造也体现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 3.《李白行吟图》 答:《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原藏于圆明园,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画采用减笔技法,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李白行吟图》体现了大胆的画风,虽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4.米氏云山 答:米氏云山又称米家山水,“米氏云山”是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其长子米友仁开创的一种画派。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以极淡的墨色勾卷云的廓,而重在以浓淡变化的墨色烘染出蒸腾之势。山体仅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以极简之笔勾出房舍、树枝,再以浓淡相间的横点点叶。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山川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 5.南宋四家

论两宋山水画之特点及代表

论两宋山水画之特点及代表 两宋绘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峰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了独特的绘画符号,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当我们谈论两宋绘画时,不能忽视的话题是北宋画院,以及两宋的山水画。 画院原指中国古代宫廷中掌管绘画的官署,其职能是根据皇家需要绘制各种图画等,最早设立画院始于五代,而其盛兴就在于两宋。画院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两宋绘画的繁荣。随着北宋王朝的建立,洛阳,开封等地成为了画家云集及创作最为活跃的地区。而此时的山水画也在五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继承的同时开始着力于展现关洛一带大自然胸围开阔的景象。而在于北宋前期,以李成,范宽最为基础,他们与五代时期关仝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三家山水”。 李成,由于战乱,举家迁至山东营丘。而也正是齐鲁大地的自然环境给了他新鲜而深切的感受,也正是这样的感受也使得其在技法形式上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李成擅长寒林平远之境,其画作“气象萧疏,烟林清旷,豪锋颖脱,墨法精微”,自成一格。《晴峦萧寺图》《读碑窠石图》也成为李成的代表作。其《晴峦萧寺图》分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以主峰为中心,画面峰峦叠嶂,构成深远空间。 北宋另一山水画代表性人物,范宽。范宽此人嗜酒好道,但性情温和。由于其长期居住于终南山和太华山之中,对于山中林麓,峡谷等具有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将领略到的山川之趣和其对山川的感情表现于画作之上,“山川传神”。范宽的画作构图严谨,完整。气势逼人。其《溪山行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的典范之作。正中的雄峻大山占据了全画的三分之二。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一泻千里的瀑布,潺潺的溪水以及山路上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的真实的表现出北方山川的壮美。范宽的另一代表作《临流独坐图》也是极具其跟人风格。范宽还以画雪而著称,《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都可以称为其画雪的代表之作。

中外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课题:隋唐五代美术 教学目的、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隋唐时期人物、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画作2、了解隋唐其他绘画题材代表画家及画作和美术史论著作 教学重点、难点:吴道子、仕女画 分析:学生对隋唐时期美术有了了解,并掌握人物画、仕女画的特征。课堂纪律很好、互动效果很好。 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习要求。作业、笔记、背诵。 2、检查并订正作业。 二、讲授新课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同时,唐代的宗教美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改进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言,现实性题材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另外,开始出现政府对绘画活动进行干预的现象。 1、隋朝历史背景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300多年分裂混乱的局面,隋朝的历史虽短,但在文化艺术方面一度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可谓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序曲。

2、唐朝历史背景 公元618年,唐朝的建立为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唐朝时期的中国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特别是贞观与开元时期,政治开放,社会安定,文化更加昌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域文化大量融入,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一些外来艺术,为美术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 唐代经济发达,社会富庶。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都城建筑形成完整的体系,宫殿建筑风格雄伟壮丽。东南的扬州,南方的广州,西南的成都,西北的敦煌都是相当繁盛的城市。城市手工业的发达使唐代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品种多样的特点。隋唐之际发明的雕版印刷,不仅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开创了版画艺术的新领域。 3、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一些绘画门类形成不同,影响久远的风格体系。人物画和道释绘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在表现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提高,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山水画进一步发展,青绿山水独立成科,奠定了以后山水画表现基础。花鸟画也以独立姿态登上画坛。唐代的绘画理论同样也得到了发展,画论画史著作显示了美学理论的高度。 一、人物画 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原风格,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绘画则体现了西域画风。 阎立本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尤擅故事画。阎立本的绘画省略背景以突出主体的形象,这也是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尉迟乙僧是西域人。他擅长画佛像、也善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之形象”。他画佛像“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均彩相错,乱目成沟”,在用笔上“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画花采用西域的“凹凸”法,具有立体感。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三百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仕女画 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在不断的探索中孕育出了张萱和周昉。 张萱着意描写宫廷妇女冷落寂寞之情,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画面中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游春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画的成功之处。

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

黄宗贤编著《中国美术史纲要》 四川大学《中国美术史》习题第一章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3(何谓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时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4(怎样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其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1(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2(列举青铜纹样的种类及装饰手法。什么是饕餮纹, 3(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哪些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4(“三代”绘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何主要特点, 第三章 1(简述中国封建制度形成初期美术发展概况。 2(《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驭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何新特点, 4(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5(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6(列举至少五件你认为最重要汉代墓室壁画,并简述其内容和艺术特色。 7(什么是画像砖和画像石,其分布情况如何,列举代表性地区的画像砖(石)

作品,并简述其内容和形式特点。 8(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9(请谈一谈你对霍去病墓石雕艺术的认识。 10(汉代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战国及秦汉时代有哪些重要的陶塑和铜雕作品, 第四章 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魏晋时期的审美风尚较之前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请谈一谈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4(“六法论”的内容和意义体现在那些方面,、 5(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6(中国早期佛教艺术兴起的原因何在,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佛教石窟, 7(简述莫 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何谓“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 8(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D'adoptar conservació efica? mitjà cobrint materials com ara plàstic film i llana de roca, per tal de reduir la les fissures per contrac ció. 6.2 seguretat garantir mesures per adherir-se a la "prevenció primer, seguretat primer" aproximació, posant la seguretat en obres de construcció en primer lloc, efica?, segur i seguiment als diversos enlla?os per treballar que és una necessitat per a sistemes sostinguda i complexos que requereixen la participació plena. 6.2.1. l'objectiu de seguretat posar fi a la mort, lesions greus lesions a l'accidentalitat a 0.1 ‰. 6.2.2 seguretat gestió garantia sistema empresa seguretat

五代两宋青绿山水样式与风格衍变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5555994.html, 五代两宋青绿山水样式与风格衍变概述 作者:刘成侃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5期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经历了一个由青绿重彩向水墨浅绛的转变过程,早期的山水画继承 了早期人物画等画种的重彩传统,随着历史的演进,重彩山水画的发展和衰落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水墨山水画的兴起以及重彩山水画;另一方面还包括重彩山水画自身艺术风格的演变。在这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中,重彩山水画艺术风格的演变集中体现了与水墨山水画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青绿山水;水墨;色彩 中国重彩山水画是一种重石色表现的形式,在传统中多以青绿为主,故称“青绿山水”。在传统山水画中,无论是在塑造的“用笔”艺术上还是以“用笔”为媒介承载的色彩艺术上都别具魅力,其妍丽、华贵的艺术特色曾一度作为隋唐时期山水画风的主流。 五代两宋作为山水画传承与创造的强盛时代,可谓大家林立、流派纷呈,他们在关注个人风格的同时注重来自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造化的深入理解。五代荆浩在秉承唐代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的审美价值观上,其在《笔法记》中提出山水画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要”正是荆浩对当时水墨画创作方法的总结。如果说谢赫的“六法论”是 以色彩绘画为解说对象的话,荆浩在“六要”中用“墨”替代了“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从而构建了中国画笔墨观的一个初始框架。荆浩的“笔墨”说为宋代画论使用“笔墨”这个概念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随着笔墨、水墨的日益兴盛,人们对于“画”的理解也开始有所转变。唐以前,色彩绘画作为主体绘画,当时的“丹青”就是指色彩绘画。到了宋代,画就不能用“丹青”所范围了。因为水墨也成为画的一部分,“丹青”含义的衍变也正映衬着中国绘画史中绘画语言形态的转换,即由色彩绘画为主体,转换为色彩绘画与水墨绘画并峙,最后,重彩山水画逐渐在传统绘画样式中失去主流地位,日趋边缘化。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的“积色体”和“敷色体”也从原来解决色彩绘画内部诸要素中走出来,开始与水墨构筑起新的关系。清代沈宗骞《芥周学画编》中说道:“山水设色,又当分作十分看。用重青绿者三四分是墨,六七分是色,淡青绿者六七分是墨,二三分是色;若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这里所表达的就是山水设色中“色”与“墨”的关系,其所说的“三四分是墨,六七分是色”等,是指色与墨各自的语汇在色、墨整合中的构成比例。因此三四分是墨,六分是色的“重青绿者”就是积色体的山水;“而六七分是墨,二三分是色”的“淡青绿”和“全以墨为主”的浅绛山水便是“敷色体山水”。 此种“积色体山水”和“敷色体山水”正是山水画在五代两宋之际发生的一次重要的语言转换。晋唐山水画样式与风格主要涉及“积色体”和“敷色体”这两种方式。然而,五代以后,在积色体中又分衍出“积色勾皴体”与“积色勾染体”,在敷色体中又演化出“五代北宋样式”和“南宋样

中国美术史重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美术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美术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单元隋唐时期美术 第六单元五代两宋时期美术第七单元元代美术 第八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上)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美术(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之前)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开端 第一节工具的演进与发展 (1)重庆巫山龙骨坡巫山人,距今200万年前。 (2)云南元谋人,170万年。 (3)山西苪城,距今180万年。 (4)陕西蓝田人距今约80h年。 (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距今约60万年。 ●石器制造业发展对我们理解美术史起源的启示: 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美术起源理论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表演说。美术的创作原因是多

种多样的,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能根本上阐明美术起源的动力原因。 (1)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类型少,造型简单粗糙,手法单一,呈现出石器制作的原始性。通过对打制石器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原始人在造型技术和造型样式的认识是逐渐发展进步的。(2)而这种发展皆离不开劳动,所以劳动不仅是猿进化到人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在美术的起源过程中,劳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讨论美术起源必然要考虑到劳动在人类进化以及美术创造中的作用。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 (1)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7000年) (2)新石器时代中前期(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3)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①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②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 ③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④江汉之间的屈家岭文化 ⑤江淮流域的青莲岗文化 ⑥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 ⑦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的红山文化 (4)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①黄河流域的代表性文化:山东章丘的龙山文化、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复习笔记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6.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纷争,全国陷于混乱局面。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文化状况,都对美术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美术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提高。 (2)皇室贵族对美术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统治阶级对美术的重视和爱好,使宫廷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3)文人士大夫群中热衷于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并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对绘画发展越来越发生着重要作用。 (4)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美术和社会群众建立了更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5)汉族匠师和辽、金、西夏各族的匠师共同创作,在吸收和保存汉族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出现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2.这一时期美术的特点 (1)美术创作中心转移 ①南唐和西蜀 A.唐末连年战乱,而长江中下游和四川地区战乱较少,局面相对稳定。 B.南唐和西蜀政权的统治者都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一些画家和工艺美术匠师纷纷流向江浙和四川,美术的创作中心也因之发生转移。 C.南唐和西蜀成为当时美术最为发达的地区。

②开封 A.宋朝建立,社会相对安定,中原的经济和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首都开封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美术创作活动空前活跃。 B.北宋初期,西蜀、南唐的画家相继来到开封,和中原画家形成阵容强大的绘画创作队伍。 ③杭州 A.公元1127年金朝攻破开封,北宋政权灭亡。同年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使杭州继开封之后成为绘画发展中心。 B.北方一些画家纷纷南渡,和江南画家共同促成了南宋绘画艺术的繁荣。 ④北京 A.开封失陷后大量北宋宫廷收藏流散到金朝统治地区。金朝贵族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逐渐对诗文书画产生兴趣。 B.在北宋文人绘画潮流的基础上,一些汉族士大夫画家重新活跃起来,燕京(今北京)成为北方绘画发展中心,并对后来元代绘画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职业画家活跃 绘画作为固定行业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突破了宗教美术和狭小贵族圈子的羁绊,并在世俗性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从而进一步获得普及。广大民间匠师的创造,是宋代绘画繁荣的重要基础。 (3)宫廷绘画繁荣 历代宫廷都有御用画家为皇帝服务。 ①唐代授予宫廷画家以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等称号,史馆等机构设有画直。 ②五代时,西蜀和南唐首先成立了画院,成为集纳宫廷画家和进行宫廷绘画创作的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