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1302 靳玉朝2013994010205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现代水利工程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与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船运、生态与环境等多目标相联系。一水多用,一个工程为多目标服务已成为普遍的论证、决策原则。由于水利建设的加快,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强,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生态

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影响

水库建成后,特别是一些大型或巨型水库,使得水位抬高,水面增宽,水流减缓,辐射平衡增大,水体热容量增大,库区原有下垫面自然状态发生较大变化,对局部地区气温、降水、湿度、风、雾、以及蒸发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库区年均气温略有升高,春夏季节库区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秋冬两季,水面气温比陆地气温高。库区中心区及临近区域的降水量有所减小,特别是中心区的降水量可能会减少10%,水库外围地区,特别是下风向或地形较高区域降水量有所增加。建库后,年平均气温略有升高,而下垫面的水源充足,蒸发加强,空气湿度增加,库区与库周比较,相对湿度平均可增加3%-5%。

2、对水质、环境地质影响

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混合型和过渡型三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

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体的聚集,会使库区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容易诱发地震,特别是随着高坝水库的修建强烈的水库地震。

3、对动植物、水生生物的影响

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生活环境被打破,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特有的白甲鱼、岩原鲤、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特别是白鳍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水利工程的建设使自然河流出现了渠道化和非连续化的态势,这种情况造成库区内原来的森林、草地或农田被淹没水底,陆生动物被迫迁徙。

4、对土壤、泥沙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前后对土壤可能产生个钟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占用土地资源。水利工程在建设工期将占用大量土地,包括施工器械的停放,建材的堆放,开挖土石的安置,以及施工队伍的生活区所占用的土地等。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由于土方的开挖,直接破坏原有的土体岩层结构,造成滑坡、土地崩塌,而剥离的土石方在径流冲刷下则可能形成泥石流,水库大量的长期蓄水,也会引起地震、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些加剧了土壤的侵蚀和损失。此外还会使土壤发生盐渍化、引起土壤肥力下降,促进土壤沼泽化、潜育化等。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

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的影响

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大课题,其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兴建水库,淹没土地,必将使人地矛盾更加紧张。如果移民未加妥善安置,还会造成毁林开荒,引起水土流失等问题。众所周知,三峡工程中移民总量达到113万,我国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中制订了开发性移民政策,不仅要给移民安置淹没补偿费,而且使移民及迁入区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确保长治久安。

2、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引起诸多环境因素变化,如施工期产生的废污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和当地居民及施工人员的健康。诱发一些水传染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和地方病。水利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会改变某些病原体孳生环境及传媒栖息地。例如,阿斯旺水利枢纽工

程建成后水介疾病的传媒体不再被洪水冲刷,因此血吸虫病、疟疾、肠胃炎等发病率急剧上升。据统计,水库一带居民血吸虫病发率约为80%部分三角洲地带几乎高达100%,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3、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部分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淹没。文物古迹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风情、科学技术、军事和历史等,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对重要的古迹要进行防护、迁移、仿制并进行录象保存。

参考文献

[1]胡征宇,蔡庆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生态系统动态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6-01-30.

[2]朱党生.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徐景华.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EB/OL].2008-03-27.

[4]冯绍元.环境水力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最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企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Q/SD3-ZY-096-2005 ( C版) 第1页共2页 1 目的 为改进环境绩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程局内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程局环境因素进行环境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3 引用文件 Q/SD3-CH-22-2005《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4 职责 4.1工程局生产副局长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安监办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环境管理评审组负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4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a) 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b)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依据本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本部门、单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c)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针对环境因素策划和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d) 安监办负责汇总、审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指导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应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5.2.1是非判断法 对环境因素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凡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者,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环境影响波及全球; b)社会强烈关注; c)不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d)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的环境因素。 2005-5 -8发布2005-5 -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水文、泥沙情势影响分析 第一节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一、库区水文情势 (一)水库特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水库的地貌特性、来水特性、来沙特性、调蓄能力。 (二)水库运行调度原则与方式。水库开发任务主要有防洪、发电、供水、跨流域调水、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库往往有多种功能,但一般以一种或两种功能为主,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一般为次要功能。水库调度的原则是:水库运用要兼顾防洪、发电、航运和排沙的要求。在汛期,发电与防洪、排沙存在着一定矛盾,应以防洪、排沙为主。 (三)对库区水文情势的影响 1、水位、水深。水库水位、水深变化会导致库岸滑坡体稳定性变化以及库内水温、水质变化等。 2、水面积变化。由于水库淹没,一些原来的陆地将会变成水域,库内水面积大量增加。水库淹没将导致大量移民;从生态的角度而言,被淹没的区域将从陆生生境变为水生生境。 3、流速、流态变化。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在水库局部岸边可能会有回流。在入库支流汇入口,原来湍急的河流将变成库湾,水流流速大幅度减小。水库流速、流态变化将对水质、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产生影响。 二、对坝下水文情势的影响 (一)流量过程变化。 防洪为主的水库,坝下流量过程变化为:在洪峰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洪峰流量,在洪峰后期,水库泄洪,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水库削峰作用明显,有利于坝下河道防洪。 发电为主的水库,除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外,在丰水期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站正常出力,故丰水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枯水期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坝下流量过程趋于均化,年内总下泄水量与天然来水量相同。 供水为主的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汛末及汛后尽量蓄水以保障供水,除汛期以外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年内总下泄水量小于天然来水量,对坝下水文情势影响较大。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不考虑下泄,会导致坝下脱流,必须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 坝下流量过程的变化会导致坝下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变化,对坝下河段水质影响较大。 (二)水位变化 水库建成后,坝下水位变化情况与流量变化过程相对应,除枯水期为满足航运等特殊要求而人为调节坝下河段水位外,坝下水位一般随水库正常调度的下泄流量变化而涨落。 防洪为主的水库,在汛期,坝下最高洪水水位将较天然状态低;在非汛期,坝下水位一般接近于天然状态。 发电为主的水库,由于水库在丰水期拦蓄以保证枯水期发电需要,因此枯水期下泄水量一般大于天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7T18:03:06.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吴强 [导读] 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保护对策。 广东森裕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发电以及抗洪等多个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该工程建设具有特殊性,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牵涉的范围相对广泛,如没有尽快将出现的问题解决,那么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措施 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河流不断地开发及利用。不断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及蓄水库,它们都能够带给社会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那么将水利工程的优势充分发挥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危害是水利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体现在两点上,其一是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二是给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水文环境影响。水利工程一般通过水资源的优势来建设,通常而言,根据水文条件和河道结构的改变,应用自然河流完成目标。在变化时期,会对水文环境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在堤坝修建时,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另外还会减慢水流速度。若是在大型水库修建的过程中水位持续升高,会不利于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另外水库在蓄水时,地下水位不断上升,会影响到土壤环境。其二,影响植被和土壤。因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施工规模,且有着非常长的周期,那么在施工时会影响到附近环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及废水,若未尽快清除,那么就会污染环境。废水进入河流,会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存,随意堆放废渣以及废水会对植物生存造成影响并污染土壤,另外还会另河流发生堵塞现象。其三,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调。建设水利工程会改变原有水域自然结构,对植物、陆地生物及水生生物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一般在河道中心出现大量的生物群落,若是水域结构发生改变,那么原有生物链就会发生变化,甚至还会导致动植物灭绝,进而影响到水环境的生态系统。 1.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一,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被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影响,例如施工构成中出现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等,对附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水利工程开展时会将原有病原体改变进而不利于人体健康。其二,影响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建设水利工程时可能会淹没古迹及自然景观。我国珍贵的财富就是文物古迹,能够体现出历史的社会习俗、制度以及军事等内容。另外还便于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那么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将重要的古迹保护好。例如祁连山保护区当中的文物就使用了有效的保护手段,不但使旅游环境得到改善,同时还存留了原有外貌。其三,工程建设环境效益。水利工程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污染。其能够提升抗洪、发电等工作的综合效益,还能够将灾害的程度和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水电能够替代核能及化石燃料,对比火电站而言,水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温室效应,另外还使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增加。对比陆运系统而言,水运的运输成本不高,另外能够更好地推动开发景点、渔业养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使中下游水质优化。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保护手段 2.1强化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环境污染的施工现场以及有关责任,另外给予可行的处理方案,将污染指标严格制定,确保有关工作能够全方位落实。另外,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监测制度,降低噪声、水质以土壤方面带来的影响。对比各种施工时期得出结果,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后进行有关调整。工程竣工阶段,一般是保护被破坏的景观和植被,另外防止发生耕地被碾压的情况,对植被和耕地尽快修复,全方位实施绿化规划,确保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发展。 2.2强化管理力度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想使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能够健全,就需要与我国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相联系,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比如施工时,需要严格监督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噪音污染方面,若出现违反的情况,需要根据程度进行惩罚。对于污染环境的情况应用有效手段调整,强化保护生态环境。 2.3强化监理单位环境管理工作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总监负责制的监理制度,健全其中的环保方面要求,并编制有关制度,严格执行,对施工单位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建设单位相互合作将环境监测工作做好。 2.4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要想使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促进融合,就需要明确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二者情况,把水利工程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低,保障生态环境及经济能够和谐发展,合理利用施工资源,对施工过程中制造的垃圾尽快解决,废物利用,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施工环境。使环境和施工的互补性加强,不但可以很好地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够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投入,提升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分析水流速度,能够减少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使其和环境和谐发展。 2.5了解环境给水利工程的制约 水利工程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另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和上游区域污染会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开展钱,需要了解附近环境状况,水利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环境,那么就需要使其中的环境因素以及水利工程带来的新的环境互相平衡发展,进而使水资源系统能够和谐生存。当前,水利工程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农业是所有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我们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发展农业,农业提供给我们吃穿用度,满足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农业在我们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水源的充足,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兴修各大水利工程以保证农业的顺利发展,直到如今,各个农业大国仍在在不断的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以保证农田的供水充足,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但是在兴修各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的水利工程的同时,这些水利工程也较为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如何保证修建的水利工程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有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我们如今要研究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与农业生态环境概述 1.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有多方面的应用,在运输、养殖、农业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又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和影响。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和应用于其他方面的水利工程

有很多方面都有区别,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水源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再次分配,保证农田中的作物能够摄取到足够的水源,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量等等。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水源对于任何生命都是很重要的,人身体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植物的含水量比人身体中的更多,只有水分的充足才可以保证植物的生命的正常延续,农作物当然也不例外,农作物生活环境中的水源充足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存活,才可以进一步提到产量的高低等。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还是农业大国,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兴修水利工程,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都难以得到保证,人们吃不饱饭必将会引起社会动荡,这就导致了社会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一个小的原因将导致一个有害的诱导因素,这个诱导因素又将导致更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问题。 2.农业生态环境概述。农业生态环境与普通的生态环境并不相同。一般的生态环境中植物是生产者,数量多,品种丰富,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品种也较多。但是农业生态环境中动物和植物都比较单一,从名字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水利部、能源部SDJ302-88〈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 1.0.2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工程兴建可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工程方案论证和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1.0.3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环境状况调查,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综合评价等。 第1.0.4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是: 一、搜集河流(或河段)规划和拟建工程的开发任务、建设条件及工程特性等资料,并进行初步查勘。 二、编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大纲。 三、调查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工作。 四、识别工程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评价工程对其的影响,并对不利影响提出减免或改善措施。 五、进行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六、综合研究环境保护措施,估算相应投资,进行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提出评价结论。 七、提出环境监测规划和下一设计阶段需要研究的环境影响课题及建议。 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程序可以简化。 第1.0.5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环境状况调查内容,并应抓住重点,针对工程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预测和评价。 第 1.0.6条对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库区、库区周围及水库下游影响河段,以库区及库区周围为重点。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分(滞)洪工程、排灌工程等,也就根据工程特性确定评价范围。 第1.0.7条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应由取得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1.0.8条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均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

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1103班胡磊波学号:201190250326 摘要:水利工程最近这几十年发展的很快,有效的控制了洪涝灾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的产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众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建设过程中、更体现在了建成后的现在给我们的地球气候、环境带来的种种问题。 一、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天涯论坛列举的几条影响: 1、三峡大坝蓄水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提发生严重崩岸; 2、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3、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地区; 4、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 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移民需要搬迁安置; 5、所谓的排混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 6、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 这条消息在百度的首页,现在虽然有几条被否定了,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能这些问题可以被三峡现在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益所忽视,但是,从长远来看,起给我们中国带来的巨大有形无形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自然灾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击事件、大风、冰雹、等都是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三峡建成的影响,我的想法没有那么的偏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该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特点,且目前仍处于试验性蓄水阶段,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蓄水以来已经出现的库区部分支流局部水域阶段性“水华”现象、大坝下游“清水”冲刷影响等,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与工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然过程本身的变化,其次是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峡工程仅是后者的一个方面。就工程的环境影响而言,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定量辨识工程影响的贡献率,这是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难点所在,也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技术难题。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是百年大计,生态环境问题将伴随工程长期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深入的过程。 工程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影响的大小,用最合理、自然的方式去开发我们的水利资源,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合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对策 (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四周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猜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题目,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公道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公道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 的

题目: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做到了有理有据,以此引出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补救措施。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工农业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两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控制对策、补救措施。

目录 内容摘要 ........................................................................................................................... I 目录 .................................................................................................................................. I I 绪论 . (1) 1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1.1 水利对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2) 1.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2)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3)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2.1 对移民的影响 (4) 2.2 对人群健康影响 (4) 2.3 对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及文物景观的影响 (4) 2.4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4) 2.5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5) 2.6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环境的影响 (5) 3 推广环境水利学科研进展与应用 (7) 3.1 水资源保护规划 (7) 3.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8) 3.3 对流域规划环境影响 (8) 3.4 流域面上各种水利措施对流域的环境影响 (9) 3.5 环境水利工程设计落实环境影响报告 (9) 3.6 施工环境监理 (10) 3.7 水库库底清理 (10) 3.8 景观恢复 (10) 3.9 流域管理原则 (10) 4 关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及对策措施 (12) 5 其他补救措施 (14) 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程度环境影响 0 引言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 2.1 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 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 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 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 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 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