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总学时:48课时(3学分)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

培养学生平面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体系。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训室中对平面构成课程展开各种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多开展作品展览教学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表现方法和组织形式,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

(三)能力目标

培养审美观及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设计创新能力、艺术表现技能,具有把平面构成的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包装、广告招贴、标志、展示设计等)、舞台美术、动漫、摄影等专业领域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具备中级职称以上有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训操作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和科学严谨、耐心细致的习惯。

(三)教材要求

选用的教材,应满足本课程标准的要求。语言应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

用性、实用性。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材推荐:《平面构成》。

(四)教学环境与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画室,利用网络资源等给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加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程前后的认识总结、上课考勤及学习态度,作出评价,占单元成绩的30%。

(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数量和质量,作出评价,占单元成绩的70%。

(三)任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向教研组上报学生成绩、课程总结、优秀作业。教研组组织系教学督导组对课程完成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类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设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室内装饰设计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构成原理及运用等关键能力,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构成原理、构成要素、构成形式、构成综合运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并将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地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能进行构成创作与创新,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了解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史,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及形式美法则,能将构成创新运用于实践。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基础课 开课学期:第2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56课时。其中理论学时:20课时;实践学时:36课时。 1、2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就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就是研究关于二维空间设计规律与设计方法的理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平面构成课程就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一般将该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它也就是理论性、系统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系统的专业历史、发展与现状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真正理解构成要素在各类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在平面构成所研究的点、线、面、肌理、方向、位置、空间、重心、形式、情感等构成内容,就是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的基本元素,结合真实企业命题的设计操作,使学生掌握设计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熟悉市场调查的过程与分析报告的写作等。也正因为在教过程中积极探索这样的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使之真正进入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具备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学习领域共56学时,本学习领域所涵盖的知识内容多,共分为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几个任务模块。本学习领域跳出传统学科课程的体系,打破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实训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进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为主,并通过相关的实训进行模拟,达到教、学、练(做)一体化,为后续专业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基础。课程内容的排序符合认知规律。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学习项目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内容与职业项目紧密相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

平面构成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定)

. 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任课教师:何娟 编制日期: 2016年3 月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艺术传媒系

二○一六年三月 《平面构成》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建设背景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广告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正确审视美,灵活创造美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合理的课程设置,成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是实施专业教学的根本保证。根据职院2013年42号《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评价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促进《平面构成》课程建设工作,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二、课程建设现状 2004年信息与艺术传媒系自开设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来平面构成课程作为该专业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开设的几年里,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主动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相关任课教师相互听课、研讨并定期开展教学比武使教师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 三、进一步课程建设 (一)课程设计理念 1、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将“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突出职业性。 2、加大产学结合、实践环节的比例,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体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一、构成基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构成基础课一直都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是设计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构成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创新的、合理的造型,最终有效的完成创作。在学习构成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解形态、理解形态的各个基本要素,学会应用各种构成法则进行有视觉传达目的性的训练,把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要素综合起来,避免以往纯粹的形式法则单一的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造型训练,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方式和方法 通过构成基础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构成基本原理,熟练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创作。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段和创作条件进行创新。加强学生对创作形式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平面、色彩和空间的综合表现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设计从形式到内涵得到全面的提升。 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前期,进行理论教学,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践环节也可分部分进行,组织学生进行符合课程要求和内容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构成作品范例,要通过这些范例作品,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必要时还要用以前学生制作的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在制作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构成意识感觉,提高学员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构成基础概论 基本要求:了解构成的概念和简要历史,理解“美”是构成作品的核心要求;掌握形式美法则。 重点: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形式美法则

构成设计 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开课单位: 计划学时: 48 考核类型:考查 适用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目录 一、课程定位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2) 四、考核内容及方法 (2) 五、实施建议 (3) 六、其他必要说明 (4)

一、课程定位 《构成版式设计》课程为信息工程系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首重育人,德化情操审美为体,生存工作能力为用。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也要满足社会的直接需求。确切地说,构成设计既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即双基(即创意基础、技能表现基础),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即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学生学了构成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架构现代设计思维,为后续一系列设计课程提供扎实的基础。 与前导、后续课程关系 二、课程目标 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开始以来的基础科目,三大构成的训练能够丰富学生的设计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适用所有设计门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设计的行业,是设计师入门的必学基础课程。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练习、作品欣赏、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以项目为主,大赛为辅。欣赏国内外优秀构成设计作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构成设计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表达方式,并且锻炼其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品味、鉴赏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学生将来从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设计和创新,提高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抽象思维想象力。 2、知识目标 理解三大构成的表现手法;掌握将点线面作为设计语言基础,融入各个设计专业课程。 3、素质目标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8037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4 计划学时:64 适用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多媒体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平面构成试设计艺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没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他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只见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扶优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它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性观念,训练学生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学生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 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 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43042001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学时 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 36学分4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授课方式讲授+实训 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合作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 课程承担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设计教研室开发企业限公司 编写 安文静、李燕编写 2015-04-13 审定 秦朋、李娅审定日期2015-9-20 执笔人日期负责人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 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 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 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 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 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 3 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 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 2-1《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课程体系培养的能力最终职业能力 平面构成模块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平面设计的能构图能力、排版能力力、角色创意能力 色彩构成模块 培养针对不同性质的作品选 对于角色颜色合理搭配的能力 择色彩搭配的能力 培养利用点、线、面、块等 对展示设计、空间场景等工作项目进行创 立体构成模块元素进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 新设计及空间合理规划的能力 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总学时:48课时(3学分) 编制人: 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专业限定选修课、理实一体课。 (二)课程作用 培养学生平面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构建完善的职业技能体系。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为核心,以面向全体、注重个性为原则的基本理念,合理选取课程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践,以应用入手、实训为主,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二)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训室中对平面构成课程展开各种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多开展作品展览教学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最终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职业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具有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 (二)知识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型方法、表现方法和组织形式,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 (三)能力目标 培养审美观及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设计创新能力、艺术表现技能,具有把平面构成的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包装、广告招贴、标志、展示设计等)、舞台美术、动漫、摄影等专业领域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具备中级职称以上有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具备较强的构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二)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多媒

《平面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设计类专业学习的必修课,也是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平面构成形式的认识、感知、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构成意识的素养及能力,为后续的书籍与画册设计、包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 平面构成及应用作为广告和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于开发学生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平面构成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 本课程通过通俗易懂、实用性的经典案例来分析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理论、类型、规律,采用基础理念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创造性。实践部分采用学生手绘方式进行,每个类型的构成都设置相应的作业,学习在手绘作业的时即检验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也为同学们补补美术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制作与表现的动力、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们专心、耐心、细心,使学生尽快熟悉平面构成设计制作与应用操作要求的同时也为以后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平面构成课程为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要求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和基本要素全部了解,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和平面构成的类型及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技能与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了解点、线、面等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2.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点、线、面的形态、作用及性格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了解形式美法则的含义,理解形式美法则的价值; 4.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及组合关系、逻辑构成范畴内的各种构成规律,掌握肌理构成的种类形式和表现方法及平面性空间的表现方法。 (三)能力与素质目标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及组合关系、逻辑构成范畴内的各种 构成规律,掌握不同构成形式的种类和表现方法并能体现在设计作品中。达到在实际中能够融会贯、灵活运用平面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设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构成艺术设计与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构成艺术设计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以及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构成艺术设计由三大部份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色彩构成是探讨如何利用色采要素搭配出高审美价值的色采;立体构成是研究造型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各种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构成艺术设计作为设计基础课,除了包括造型或者设计的入门知识外,还针对造型领域中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学生在掌握了构成课程相关知识后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等多个岗位工作中。 (二)课程基本理念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课程特殊强调启示、培养每一个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构成艺术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增强实践能力。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以及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设计观念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逐步完成从基础到设计的过渡。培养学生设计、创造能力。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辟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概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它们分别阐释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辟与利用建议、教学时间安排、实验实训场所设备配置建议。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设计思维发展的角度,根据构成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标准》划分了"平面构成"、 "色采构成"、 "立体构成"三个学习领域。三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密切相关,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构成课程结构。 二、课程目标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 课程学分课程 学时 128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适用 专业 图形图像制作专 业 合作开发 企业 执笔 人 审核人

规律,以及指导今后平面设计创作的实际应用,增强平面创作的理性认知成分,使得平面应用设计更具有专业特点,更有针对性。 2、设计思路 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教学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几乎适合所有设计类专业,对其所有的专业课都起到显著的基础性的作用。平面构成是一切应用类设计尤其平面设计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对平面中形态构成要素、立体与空间概念、图形与构图的分析,平面中三维、四维幻象的塑造,平面创作技法的研究以及平面构成的美学原理等内容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从本质上理性地把握平面中构成的基本属性和应用规律,以为今后的各类专业应用设计作好准备。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

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3)能够正确使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4)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 (5)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 2、知识目标 (1)会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2)会使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会准确把握各种不同的平面构成。

(4)会创意与设计。 3、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认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表现能力、并为以后的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128学时,理论课58学时,实训课57学时。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作者: 日期: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讣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徳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 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务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而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而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逍徳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讣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 使学生具备平而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冇,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徳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而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2)掌握平而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暧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汁能力: (5)具备较髙的审美能力: (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社会能力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用于创新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中职《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工艺美术专业《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也称“三大构成”。它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涉及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进行研究,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主要培养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课程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图案》、《Photoshop》、《CorlDraw》,《生活中的工艺美术》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设计思路 理念。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应以教育部发布的本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遵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以工作任务和职业实践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及结构,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目标。本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系统的构成设计造型训练,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构

成原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内容。本课程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以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工作岗位对接。要求学生具备售票服务、问询服务、值机服务、引导服务、要客服务、安检服务岗位的服务技能,系统掌握地面服务的基本知识,可以独立完成地面服务技能操作。 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面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教材。本课程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于一体,依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当下设计岗位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形式、表现技法及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全书图文并茂,运用了大量实例印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构成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的构思和造型能力,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总课时为80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制订日期2011年9月 一、课程的性质 《平面构成》是广告设计与策划的专业课,是学生进入专业设计前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之一,在本专业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和美学、心理学的高度去研究在二维里的平面、空间的组合和构成方式,形式美的构成法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设计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判断力,开阔学生的设计视野,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教学中结合实际和专业应用方向,强调手绘为主计算机辅助的平面构成练习与教学。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本本课程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广告设计与策划实际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以研究设计构成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为专业设计提供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为教学目的,以广告设计与策划实际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采用循序渐进与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模拟,提出课题任务书(教师布置)→看图思考(学生主导)→理解与交流(老师引导,学生集体分析)→分析图例的构成技巧(老师引导学生集体分析,课题知识在图例分析中进行讲解)→课堂练习(学生练习、老师指导解决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解决课题任务书中的要求)→课题任务书课后完成,加强创意思维的训练整个流程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运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并表现设计构成作品。 整个课程教学设计由4个项目与13个任务组成,项目之间的设计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任务的布置先静后动、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关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的职业教学理念。 本课程注重技能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项目考核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综合考核是整个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让学生运用在各个项目中学会的技能进行综合项目的制作。 该门课程为52学时,4学分。 三、课程目标 1、学会用点线面元素设计平面构成作品 2、学会用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设计构成作品 3、学会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基本形式计构成作品 4、学会肌理构成的表现方法与技巧设计构成作品 5、能在电脑上设计平面构成作品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平面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授课单位】【总学时】28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赏析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着重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夯实基础,为以后继续深造和工作搭建桥梁;二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拓宽视野,提升审美情趣;三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能够将平面构成的知识应用到不同设计领域。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立足于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课程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从现代设计教学实践出发,充分考虑平面构成的内部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逻辑,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认知篇、实战篇和应用篇在布局上,架构合理,脉络清晰,内容充实,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讲解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 2.1 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目的及方法、形态要素、视知觉、形象构成与形式美法则等基础理论。 (2)掌握各种平面构成形式的特征。 (3)理解不同构成形式传达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4)了解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 3.掌握色彩构成的分类; 4.掌握色彩构成的物理原理.生理学原理和心理效应,色彩的混合效果; 5.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构思方法与表现技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基本色彩辨识能力; 2.具有综合性的运用色彩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具有审美和解读美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意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市场分析的能力; 4.具有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6.拥有较好的设计洞察力和较好的时代进步感以及优秀的平面构成审美能力; 三、参考学时

5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建议采用启发式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在能力培养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借鉴、互相点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构成实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现变化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知识的目标。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和实训成绩,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核评价。成绩的给定方式主要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 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 实训成绩:单元实训作品成绩、展览展示作品成绩、相关比赛成绩等。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标准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80020330 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80-100学时 一、课程性质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本课程以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准备。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造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二维空间内基本造型元素的结构、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和秩序;色彩构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配置,并创造出理想、审美的设计色彩的能力。该课程是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基础上,从设计基本造型规律和视觉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设计思维,为该专业学习后续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2、本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要求 前修课程:美术基础训练 后续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像)信息处理与制作、文字信息处理与制作、图文处理与制作、标志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海报设计与制作、书籍装帧设计与制作、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二、课程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掌握设计造型的基本知识,了解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概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平面构成的形态属性、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掌握色彩构成基本构成的要素和特征、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2、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自己自觉主动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如何在学习中转换思维,寻找归纳基本形态的能力,获取专业信息,发挥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徒手设计表现能力,形成专业的设计思维意

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标准 三二分段版

《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 二、适用专业 中高职衔接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平面造型设计师”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多媒体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该方向的核心主干课程,起到培养学生“根据企业需求设计造型设计效果图的核心职业技能”的作用。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在整个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呈《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专注于根据需求和设计理论开展平面设计实践;下启《网站规划与网页制作》、《网页特效制作》、《二维动画》等课程,为后期的网页排版与特效制作提供效果图。 (二)课程基本理念 《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设计贯彻中高职对接的行动导向课程设计理念,在此过程中,渗透“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 《平面构成与数字色彩》课程设计中高职对接的理念主要体现“三二分段衔接”,即在精炼总结回顾中职期间所学平面设计、计算机美术、色彩原理与应用,将主要精力放在使用PhotoShop、Illustratator和Coredraw等平面设计软件,根据企业需求和设计理论开展平面设计实践。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主要体现在推荐各种课程相关的网络精品学习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学生参与的课程开发观主要体现在引入、吸收广州多迪网络科技公司的平面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和案例来开展教学;“学生参与”体现在把学生纳入到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中来,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设计构成 课程标准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五年四月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构成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必修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作为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构成设计已成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教育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构成要素,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它通常分为平面构成设计、立体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三个方面。平面构成主要学习的是平面空间内点、线、面等各种形态元素的性质特征及组合规律和方法,通过把不同形态的点线面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体会各种构成形式的审美效果和美的法则;色彩构成是对色彩进行深入地研究,研究色彩的科学原理、各种色彩组合搭配的规律和原则;而立体构成学习的是三维空间内各种形态元素的分解和组合的规律和方法。任何一种艺术设计种类,其实都是一种建立在平面、立体、色彩设计基础上的综合设计。装潢设计中的广告、招贴、标志、CI等均需利用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综合知识,而商品包装、书籍装帧、POP等的设计更需要全面地掌握和应用构成设计的原理。 因此构成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它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内容是造型要素及其组合规律的科学,它能够把对平面和立体的研究、

《设计构成》课程标准

《构成设计》课程标准 适用的专业集群/专业群文化旅游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 与制作 修读学期第1学期制订时间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72 课程学分 2 课程类型 B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1+X证书融入证书名称界面设计 融入内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综合材料 合作开发企业 课程团队成员 执笔人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文化旅游专业群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理、立体构成模型制作、构成材料与塑造方法等基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构成设计中的美学原理和立体构成的面、线、体的塑造,通过课程的讲授、参观、现场教学,专题讨论,作业练习等,掌握平构、立构课程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设计实施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的课程内容独立完成构成作品的创意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思想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结合,通过把理论、操作实践项目融入项目教学中。课程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先修课程包括视觉语言设计,后续课程包括图形创意、矢量图形设计等。本课程对接广告设计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理论讲授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采取实践项目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广告设计师等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广告设计企业实际工作流程需要,在广泛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根据社会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技术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在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构成模型创意设计,在真实或仿真广告设计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广告设计基本知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沟通能力,并在真实的环境中养成从事广告设计师岗位的良好职业素质,为从广告设计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1)本课程是以理论讲授实际操作相结合,主要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辅,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为主;重新设计后的课程,体现高职课程的基本要求,适当加入真实的项目课题,结合对构成材料实践运用、实际项目基地的考察,把课堂理论与操作的教学与实际项目统一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合作意识、表现表达等综合能力。(2)课程依据广告设计企业,广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