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 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的理解及其联系。

2. 学会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过程】

1. 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2)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2CuO+C 2Cu +CO

22NaCl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氧化和还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②氧化性和还原性和化合价的关系: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④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来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凡是能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均具有氧化性。反之,在反应中易失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的是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结果。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①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在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画一个箭头,箭头出发和指向的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同一元素;③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找出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有价态变化元素的一个原子转移电子数×发生价态变化的原子个数);④将转移电子数标在线上。

(2)单线桥法:表示的是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①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用线桥将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和得电子的元素连接起来,箭尾是失电子的元素,箭头是得电子的元素。注意:桥线只在反应物中,不跨越“=”与生成物相连。③在桥线上注明电子转移的数目,注意:只写数目,不标得失。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反应。它对我们人类既有贡献又有害处,比如我们酿酒、燃料燃烧都是利用氧还反应,但是铁生锈,易燃物自然等等也同样是氧还反应。我们在学习了化学之后就可以充分去避免氧还反应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温馨提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当堂检测】

1. 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S2-②Fe2+③Fe3+④S ⑤H+⑥Na+⑦Mg

A.①⑦B.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 下列转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H+―→H2 B.MnO-4―→Mn2+ C.CO2―→CO2-3D.S2-―→S O2-4

3. 在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2F2+H2O===4HF+O2↑

C.CaO+H2O===Ca(OH)2 D.Cl2+H2O===HCl+HClO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5. (1)在S2-、Fe2+、Fe3+、Mg2+、S、I-、H+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

(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①NO+HNO3―→N2O3+H2O②NH3+NO―→HNO2+H2O③N2O4+H2O―→HNO3+HNO2,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

(3)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物质的是__________。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若溶质中Cl-与I-共存,为了氧化I-而Cl-不被氧化,除单质外,还应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____作氧化剂。

(4)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

(5)已知反应: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请分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双线桥法表示)

答案与解析

只能失电子而只具有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表示法精编版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表示法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唐荣德 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 (1)单线桥(也叫单箭号) 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如: 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双线桥(也叫双箭号) 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于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对于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歧化反应,使用单线桥不方便,用双线桥好。双线桥易画,但麻烦;单线桥简单,能看出氧化剂。双线桥可用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上。在考试评分中,回答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或总数?时,使用任一种表示法都算正确。 其实,单线桥和双线桥并不以线桥的多少来划分,有两根或三根线桥的不一定是单线桥,但双线桥却不可能只有一根线桥。因此,要判断是哪种线桥,关键是看线桥是在等式的左边,还是横跨了等式的两边。如: 双线桥单线桥 双线桥 单线桥 两种表示法也有多种形式,如硫铁矿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线桥是分析法,可理解为是微观的;单线桥是综合法,可理解为宏观的。 要注意,以下容易标错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把NaOH当成氧化剂,且标示如下是错的: 因为该化学方程式是总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前者是置换反应,水是氧化剂;后者是复分解反应,NaOH作为碱与酸反应,并不是氧化剂。正确的应是如下表示法: 又如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如下表示是错的: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是逐步氧化和逐步还原的,即?2价的S首先变成0价的S,再氧化才升高到+4价的S,直到氧化为+6价的S;同理,+6价的S首先被还原,变成+4价的S,再还原降到0价的S,直至还原到?2价的S。故应如下表示才正确: 反应,如下表示也是错的: 再如HCl和KClO 3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1)表示方法 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注意事项 ①箭头指向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且需注明“得到”或“失 去”。 ②箭头的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③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2.单线桥法 (1)表示方法 写出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注意事项 ①箭头从失电子元素的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的原子。 ②不标“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的总数。 ③线桥只出现在反应物中。 [细练过关] 1.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数目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选D A项中转移电子数目错误,应为e-;B项中Zn失电子H得电子;C项中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不标“得失”。 2.(1)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3FeO+10HNO3===3Fe(NO3)3+NO↑+5H2O ②3NF3+5H2O===2NO+HNO3+9HF ③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用单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①CaH2+2H2O===Ca(OH)2+2H2↑ ②FeS2+8HNO3===Fe(NO3)3+2H2SO4+5NO↑+2H2O 答案:(1)① ② ③ (2)① ②

3.(1)对于反应:14CuSO 4+5FeS 2+12H 2O===7Cu 2S +5FeSO 4+12H 2SO 4,当有1 mol FeS 2 发生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对于NaNO 2+NH 4Cl===NaCl +N 2↑+2H 2O 反应,生成0.5 mol N 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反应当5 mol FeS 2反应时,CuSO 4→Cu 2S 时得14 mol e - ,FeS 2→Cu 2S 时得7 mol e - ,共得到21 mol e - ,所以当有1 mol FeS 2反应时,转移4.2 mol e - 。 (2)此反应电子转移表示为 故生成0.5 mol N 2时转移电子0.5 mol ×3=1.5 mol 。 答案:(1)4.2 mol (2)1.5 mol [备考点击] 1.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思路 明确元素的变价―→找出所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根据变价数 所有氧化剂或还原剂得或失的电子数―→确定转移电子数。[n (e - )=n (氧化剂)或n (还原剂)×N (变价原子数)×ΔN (化合价变化数)] 2.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课时跟踪检测] 1.(2019·北京高考)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得到a×b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失去c×d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专题六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思 考: 我们能否方便直观的显示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呢?【知识回顾】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情况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化学反应中同一种元素从反应物到生成物 的电子得失情况 基本形式: MnO 2 + 4HCl==== MnCl ↑+ 2H 2O 0得到1×2e-,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0失去2e-,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Cu + 8HNO 3 ==== 3Cu(NO 3 )2 + 2NO ↑ +4 H 2O 失去3×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3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03 )2 + 2NO ↑ +4 H 2O 【课堂练习】 2H 2 + O 2 ==== 2H 2O Mg+2HCl====MgCl 2+H 2↑ 2H 2O 2 ==== 2H 2O + O 2↑ 2Al + 3H 2SO 4 ====Al 2(SO 4)3 + 3H 2↑ 1 ) a 、c 表示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b 、d 表示化合价变化的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的数目 2)当a 、b 、c 、d 等于1时,省略不写 3)使用双线桥法的方法: ①先判断出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②每个线桥的箭头都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对应的同一种元素 ③在线桥上标出“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注明该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4)双线桥法中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同一种元素在反应前后电子的得失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 一、【学法导航】 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类型题时关键是: 1、要理清知识线索,即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或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理清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思路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2.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桥法——“谁变谁” 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意义)。注意: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②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 ③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例1.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 NO ↑+ 4H2O (2)单线桥法——“谁给谁” 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①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 ②在线桥上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与失。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要依据原理: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 二、经典例题 1.在Cu+2H2SO4(浓)==CuSO4+SO2↑+2H2O反应中,_______是氧化剂; 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_。 2. 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1. 在由铜片、锌片和200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3.36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①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②通过导线的电子的 物质的量是多少?③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④ 若整个反应用时5分钟,则用H+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多少? 2.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脂类代谢有密切联系,能增强人体内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但铬过量会引起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不同价态的铬毒性不同,三价铬对人体几乎无毒,六价铬的毒性均为三价铬的100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铬中毒时,可服用维生素C缓解毒性,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K2Cr2O7可以氧化乙醇,该反应可用于检查酒后驾驶 C.在反应Cr2O72-+I-+H+→Cr3++I2+H2O中,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污水中的 Cr3+在溶解的氧气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Cr2O72- 3.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 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是_____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当有1mol 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I---□CuI+□I3-.4. 氮化硅(Si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6C+2N2Si3N4+6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硅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SiO2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Si3N4,N2得到12mol是电子C.若已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增大D.若使压强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 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C.AlN,N2得到3 mol电子 D.

初一新生电子学籍档案迁移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初一新生电子学籍档案迁移操作流程 注意: 1.初一新生档案迁移前,各校需在[基本信息管理]—[年级班级设置]中设置好新生年级和班级。 2.各学校在入库或迁移档案时,应仔细核对新生姓名、学籍主号等录取信息、避免误招! 3.不明事宜,请联系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电话:略。 一、县区内电子档案迁移步骤 第一步:新生登记 点击新生登记,点击增加,出现下图:选择好毕业省县,填好姓名等必录字段, 选择县区 根据学生 姓名查 找,如果 重名,请 附加其他 条件如身 份证号、 原学籍辅 号

此处还可选择导入,导入之前需选好县区。设置最大记录数。 选择好条件,以确 保学生的唯一性。 用excel做好新生数据文件(含姓名、学籍主号等信息),设置好最大记录数、学生信息在新生数据的excel文件中的起始列号和起始行号,点击下一步。 点击打开文件,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存有新生数据的excel文件。系统自动生成新生导入模板。调整导入模板中每列学生信息与第3行标题信息匹配。 此处可同时录入新生班级

点击保存数据,则数据开始导入系统。导入完成后会提示导入情况。 检查“已导入记录”和“未导入学生”,查找导入失败原因,并告知教育科。

第二步:县区教育局新生审批 第三步:学校分班(若第一步已导入班级,则此步可跳过) 第四步:新生入库:点击入库档案迁移

二、跨市、县(市、区)招生流程: 注意:有争议的新生电子档案的迁移申请,由招生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与生源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完成审批和新生入库(9月20日前)。 第一步:新生登记具体可参照县区内招生。 第二步:生源地教育局审批 根据设置需要,可能需要进行地市级审批

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 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的理解及其联系。 2. 学会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过程】 1. 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2)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称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2CuO+C 2Cu +CO 22NaCl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氧化和还原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 ②氧化性和还原性和化合价的关系: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④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来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⑤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方法:凡是能得到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均具有氧化性。反之,在反应中易失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的是反应前后同一元素由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电子转移的结果。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①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在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画一个箭头,箭头出发和指向的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同一元素;③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找出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有价态变化元素的一个原子转移电子数×发生价态变化的原子个数);④将转移电子数标在线上。 (2)单线桥法:表示的是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转移情况。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步骤:①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②用线桥将反应物中失电子的元素和得电子的元素连接起来,箭尾是失电子的元素,箭头是得电子的元素。注意:桥线只在反应物中,不跨越“=”与生成物相连。③在桥线上注明电子转移的数目,注意:只写数目,不标得失。 3.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反应。它对我们人类既有贡献又有害处,比如我们酿酒、燃料燃烧都是利用氧还反应,但是铁生锈,易燃物自然等等也同样是氧还反应。我们在学习了化学之后就可以充分去避免氧还反应的危害,最大限度的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 温馨提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要以实际反应为依据,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作还原剂,也可以作氧化剂。因此对规律性的知识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掌握知识,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当堂检测】 1. 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S2-②Fe2+③Fe3+④S ⑤H+⑥Na+⑦Mg A.①⑦B.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 下列转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H+―→H2 B.MnO-4―→Mn2+ C.CO2―→CO2-3D.S2-―→S O2-4 3. 在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2F2+H2O===4HF+O2↑ C.CaO+H2O===Ca(OH)2 D.Cl2+H2O===HCl+HClO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问题 一、【学法导航】 解答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类型题时关键是: 1、要理清知识线索,即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或价降低→ 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理清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具体思路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 2.电子转移表示法: (1)双线桥法——“谁变谁” 双线桥法:分别用两条箭头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可以表示出同一元素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意义)。 注意: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②箭号起止为同一元素; ③在线桥上要注明“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总数,得失电子数目应相等。 例1.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 NO↑+ 4H2O

(2)单线桥法—— “谁给谁” 单线桥法:用一条箭头从失电子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①箭号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 ②在线桥上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不标得与失。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要依据原理: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 二、经典例题 1.在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反应中,_______是氧化剂; 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__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总数为________。 2. 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 硝酸锌时,被还原的 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2 mol B .1 mol C . mol D . mol 3. 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 2+2H 2O=2Fe(OH)2; ②4Fe(OH)2+O 2+2H 2O=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4.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 4+5FeS 2 +12H 2O====7Cu 2S+5FeSO 4 +12H 2S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 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 mol FeS 2发生反应,有10 mol 电子转移 C. 产物中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 2只作还原剂 24SO

关于如何判断化学式中电子的转移

关于如何判断化学式中 电子的转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如何判断化学式中电子的转移 1.化合价的变化乘以变化的元素的脚码再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 数 如2H2O2=(MnO2催化剂)=2H2O+O2↑ 算转移的电子数,就可以算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转移的,也可以算化合 价降低的元素转移 这个反应中氧元素一部分-1变为-2,一部分-1变为0 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变化的化合价=1 脚码=2 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2 转移电子数=2×2×1=4 而升高和降低各占一半,所以最终转移电子数为4×=2 2.例如:2Fe+3Cl2=2FeCl3 氯从0价变到-1价,共有3x2=6个氯,所以得到6电子 铁从0价变到+3价,共2个铁,所以失去6电子 主要看元素价态的变化和参加反映的原子个数 3.根据反应中被氧化或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化合价上升n 失去n个电子被氧化化合价下降m得到m个电子被还原

4.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也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元素化合价升高是因为失去电子,降低是因为得到电子,而失去的那些电子就是转移出去的电子,说,得到那些电子就是转移进来的电子也一样.说个例子铜和稀硝酸反应 Cu+HNO3=Cu(NO3)2+H2O+2NO 先看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比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整理成失去电子和得到 电子的两拨 失电子:一个Cu从0价到Cu2+的+2价失去2电子 得电子:一个HNO3中的N+5价到NO中的N+2价得到3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要守恒,取2和3的公倍数6 这样3Cu失去6电子2HNO3得到6电子,配平 3Cu+8HNO3=3Cu(NO3)2+4H2O+2NO 这样3mol的Cu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失去6mol电子,是转移出 6mol电子 对应的2mol的稀硝酸得到了那6mol电子,转移进来6mol电子 这个反应就是Cu转移给了N+5价6mol电子.说这个反应转移 6mol电子 另外这个反应的6mol的HNO3用作成盐Cu(NO3)2没有化合价 升降,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表示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唐荣德 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 (1) 单线桥(也叫单箭号) 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如: 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 双线桥(也叫双箭号) 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于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对于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歧化反应,使用单线桥不方便,用双线桥好。双线桥易画,但麻烦;单线桥简单,能看出氧化剂。双线桥可用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上。在考试评分中,回答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或总数)时,使用任一种表示法都算正确。 其实,单线桥和双线桥并不以线桥的多少来划分,有两根或三根线桥的不一定是单线桥,但双线桥却不可能只有一根线桥。因此,要判断是哪种线桥,关键是看线桥是在等式的左边,还是横跨了等式的两边。如: 双线桥单线桥 双线桥 单线桥 两种表示法也有多种形式,如硫铁矿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线桥是分析法,可理解为是微观的;单线桥是综合法,可理解为宏观的。 要注意,以下容易标错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把NaOH当成氧化剂,且标示如下是错的: 因为该化学方程式是总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前者是置换反应,水是氧化剂;后者是复分解反应,NaOH作为碱与酸反应,并不是氧化剂。正确的应是如下表示法: 又如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如下表示是错的: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是逐步氧化和逐步还原的,即-2价的S首先变成0价的S,再氧化才升高到+4价的S,直到氧化为+6价的S;同理,+6价的S首先被还原,变成+4价的S,再还原降到0价的S,直至还原到-2价的S。故应如下表示才正确: 再如HCl和KClO3反应,如下表示也是错的:

电子转移

一、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二、特点: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与还原同时并存缺一不可,而且得失电子总数相等。 三、有关概念关系: (1)氧化、被氧化。同一概念。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价升高。 (2)还原、被还原。同一概念。指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的反应,指反应过程,均指元素而言,化合价降低。 (3)氧化性、氧化能力、氧化剂:同一概念。指得电子的物质。本身被还原,使对方被氧化指反应物。 (4)还原性、还原能力、还原剂:同一概念。指失电子的物质。本身被氧化,使对方被还原指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成的生成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成的生成物。 四、价态与氧化剂、还原剂的关系: (1)元素为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I-,S2-等。 (2)元素为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Fe3+,H+,S+6等。 (3)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五、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关系: (1)是化学反应的两种不同的分类法。即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2)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分解反应:部份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方法: (1)单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而且箭头 (2)双线桥式:

特点:明确表示氧化或还原时元素本身得失电子变化情况。箭头不表示电子转移方向。而且箭头都是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所以在线桥上一定要注明“得”或“失”。 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 (1)可依据若干反应条件的差异判断: 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氧化性(还原性)越强,而不是以得失电子数多少。 例:判断反应中氧化剂的强弱。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能力:KMnO4>MnO2>O2 (2)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排位越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但是氧化性Fe3+>Cu2+) ※(3)可依据元素在同期表的位置判断: 同周期(适用于二、三周期): 从左到右:金属单位的还原性依次减弱,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加强。 从上到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可依据具体反应进行判断: 理论根据:氧化剂1+还原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还原剂2(还原产物)。 氧化能力:氧化剂1>氧化剂2(氧化产物)。 还原能力:还原剂1>还原剂2(还原产物)。 八、氧化还原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岐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