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教学法,就是原苏联的沙塔洛夫创造的“纲要信号”图表法。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起来的。

1、设计原理

沙塔洛夫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或称依靠性信号)图表法为核心的,包括课堂讲授、复习巩固、家庭作业,直到提问、记分以及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法中,理论知识一般都采用“小块”讲解的方法,即在讲完一条或几条原理之后,立即进入实践阶段——作练习或解习题。而沙塔洛夫,他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认为只有从抽象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具体事物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为此,他使用“纲要信号”图表“大块”地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转入大量实践的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表,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据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图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地讲授某条定理、某一规则、某一概念的传统方法,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这样就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沙塔洛夫为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把教材加以综合处理,使“小块”知识联结成“大块”知识,即联结成一个个的“大单元”。

2、课堂操作程序

“沙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它的关于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的六个阶段上。这六个阶段是:

(1)教师按教材内容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概括;

(3)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然后将图表贴在各自(为此而准备)的手册里,与此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复习巩固,或弄清课上遗留的问题;

(4)要求学生回家后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5)第二次课,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上的“纲要信号”表;

(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可将这六个阶段浓缩为:(按教材)讲解——(出示“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沙塔洛夫还建议在进行新的内容时讲授两遍:第一遍由教师详细讲解,出示图表后,教师再讲一遍。第二遍突出主要问题,弄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并突破难点。图表要力求醒目,表上所标志的要点可涂上红色,次要点涂上绿色。课上让学生把“纲要信号”迅速地画在笔记本上,课后又把这一信号图表挂在教室墙上,直到下一次上新课时才作更换。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反复看见这张图表,不断加深印象,还可以在课余借助这张图表互相询问,互相答疑,回家复习时就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了。根据图表所列要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不仅比过去要简便得多,而且每个学生用于口头答题的时间都能增加两三

倍,加之在答题的时候允许查看图表,这就有助于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在发言时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还规定了如下一些辅助措施:

(1)建立练习完成的情况登记表。沙塔洛夫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相应的表格内作上记号。他认为测验也是一种练习。每次测验都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测验前一周要预先通知。题目不宜太难,要使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能相对地得到好成绩,使登记表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2)制定相互检查记录表。教师在讲完五、六节课以后,提出二三十个问题,先由教师逐题解答,然后让学生做好准备,在指定的时间里互相问答,互相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

(3)公开学生成绩表。教师将课内外的全部成绩,都登记在一张表上。五分用钢笔登记,三分四分用铅笔登记,二分暂不登记。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重新答题,改变成绩表上的分数。沙塔洛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样他的学习愿望就会逐渐消失。教师企图用二分迫使学生学习,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抄袭,或者由于害怕而厌恶学习、逃避学习。只有当落后的学生都对学习寄予希望的时候、班级才能出现良好的学习气氛。

事实证明,应用沙塔洛夫教学法,可以提前教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剩余时间则可用于练习或复习,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学生们普遍感觉到负担减轻了,成绩却提高了。

只要认真地观察并分析这一教学程序,便可发现:由于它借用了富有概括性“纲要信号”,因而具有一些传统教学法所没有的优点,如: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的某些原则;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促进了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节约了教学时间。

从方法来看所谓纲要信号,就是在小纸片上,用记号、箭头、个别的词和句、数字,或其他“信号”把好几节课的教材加以代码处理。构成简图的形式,这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示范符号、多种色彩,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最重要的是,纲要信号里面包含的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运动着的信息——即迂回曲折的思路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解,实际上是教师把纲要信号变成“有声”的东西,而学生的努力,并不是单纯要把这种纲要记住,而是要理解它。

沙塔洛夫指出,这种纲要信号并不是一种学习提纲,而是以特殊的形式列于纸上的一组供学生思考用的关键性的词汇、符号或其他信号。纲要信号有可能使学生把教师要求学习的课文加以压缩或扩展,而且这种压缩或扩展的作业本身又是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纲要信号法帮助学生抛弃了死记硬背的笨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叙述时细心领会教师的思想,而且就在这时他们已经能够顺着教师的思路象穿过迂回曲折的迷宫一样与教师同声叙述下去。因此,沙塔洛夫说,这种纲要信号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学教育学武器,它的潜在力量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

在纲要信号中,一切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格式和着色,当然还有它的信息量(如,“思维块”的数量、“学习目标”的数量、“理论前题”的数量等等)。优化合成的纲要信号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多次学习研究(逻辑加工)那些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必须达到记忆水平的信息的基本框架。对信息的如此研究,正是一项用来巩固那些具有相当数量的并且应使其达到长期记忆水平的信息的有效措施。当然,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要编制一份优化组合的纲要信号也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低年级学生自己是不可能编制这种纲要信号的。但是,它却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学生能完全直观地“看见”教师的思路,他们学着跟教师完全一样

地思考,就跟学习“刨和锯”一样,重复着教师思考的动作,渐渐地学生就掌握了思维的技巧,他们开始脱离教师使用的方法,而开始独立地思考了——即他们学会了学习。

纲要信号图表制作八法(附案例分析)

沙塔洛夫提出,“纲要信号”的制作必须由富有经验的、具有一定心理学、教学论知识的教师和专家负责。表明了纲要信号图表的科学性、逻辑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沙塔洛夫提出“纲要信号”教学法,虽然没有提出其系统论的科学观点,但是他的教学法确实体现着系统论的科学思想,这是一种偶合。所谓系统论,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从整体考虑问题,就是说在注意局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等因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这些联系中,研究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变化情况。显然,从沙塔洛夫“纲要信号”的制作,可以窥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在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出系统科学的功能。

所谓“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的图表。这种图表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他们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还便于教师和家长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

这种“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对各门课程都很适用。例如:七年级有一节历史课,讲到俄士战争中雷姆尼克河畔上的一次战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苏沃洛夫率领的俄国军队有7000人,奥地利盟军有18000人,土耳其军队则有10万人。土军将奥军团团围住,但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距离较远的俄军的动向。苏沃洛夫乘敌不备,连夜兼程,以骑兵迂回袭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使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这一战役的“纲要信号”图如下:

这个图示简明扼要,能使学生对当时战役的进展情况产生鲜明印象。这里只用了20个左右的符号,就把一次战役的演变标示出来,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激发了兴趣,从而使提高学习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这两个矛盾的方面有机地协调起来。在运用这种图示法的时候,图表要简单,符号要简明。如上图的年代只用了89两个符号而省去了17两个符号。符号越是准确、简明,越便于记忆,效果就会越好。

有的图表可以反映2~3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被称之为大型图表。这种图表为在教学中较系统较完整地讲授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沙塔洛夫和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同一观点,认为较系统完整地讲授理论,其效果要比分段讲授好得多。他主张在讲授理论部分时,不要急于作练习,可通过“纲要信号”图表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沙塔洛夫所在的十年制中学,从四年级开始,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应用这种新教学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纲要信号”图表的形式虽然随着所需表现的内容不同而各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基本模式可作如下粗浅的归纳:

1、分解式。

就是把某一事物、原理分解为几个部分或特性,简化环境的复杂性,以便“各个击破”,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在这里,A代表某一事物或原理,a,b,c,n代表这一事物或原理的各个部分或特性。例如,“什么是实践”这一框题的“纲要信号”图可为:

由此也可见,分解有时可以进行多次,但每一次分解的根据必须同一。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反而无助于认识事物或原理的构成或特性。

2、归纳式。

就是把某一事物的各个部分、特性或众多的特殊事例进行综合归纳,得出一般结论。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式中a,b,c,n代表某一事物的各个部分或特性,有时则代表众多事物中的不同事物,A代表一般结论。例如,“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一节可用下面的“纲要信号”图表示:

3、比较式。

就是通过比较,区分和确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纲要信号”图表示为:

在这里,A、B代表着两种存在着异同点的事物,a,b,c,n分别代表这两种事物的不同特性,“←——→”表示相互对立的特性的比较。例如讲解“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就可运用如下“纲要信号”图:

如此比较,可以引导学生精思明辨,开拓智能。在教学中还可作新旧比较,以加深印象;作难易比较,以增强感知,作正伪比较,以提高认识。

4、递进式。

就是依据事物或原理的内在逻辑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形成“知识链”,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正确把握事物或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递进式的“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A→B→C→n

式中A、B、C、n分别表示相关联事物的各个部分。例如,学习“什么是政治经济学”这一框题,就可用如下“纲要信号”图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5、抽象式。

就是从个别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具体形象中,舍弃相异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在这里,A代表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B、C、D、n代表事物的相异的非本质属性。例如,列举人们从梨、苹果、桃中概括出水果的实例,说明人们从特殊之中概括出普遍性,就可运用如下的“纲要信号”图:

6、描述式。

就是依据某一抽象原理,描绘出具体形象,加之生动的讲述,化难为易,就抽象为具体。其图示可为:

A——→a

式中,A代表某一抽象原理,a代表依据抽象原理所描绘出的具体形象。

描述式不仅可用于举列,也可用来描述基本原理,以诱发联想,启发思维。例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框,仅应掌握的新概念就达八个之多。我们可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诸种形式比作教学楼的楼梯,用描述图示配合理论说明,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7、表格式。

就是通过列出“纲要信号”图表促使学生扼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要点,帮助记忆,或者用于突破教学难点。表格有时可以由教师设计并填好,在教学时展示,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则可由教师设计,而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填写,成为一种促使自学的工具;有时教师可以只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填写,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手段。

8、复合式。

复合式就是以上模式的组合运用,一般用于课文小结或系统复习。这种大型图表为在教学中较系统、完整地讲授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从而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节,就可设计如下“纲要信号”图:

外语教学法发展趋势

外语教学法发展趋势 [作者:宁波教科网来源:宁波教科网点击数:2395 更新时间:2004-4-29 9:08:05 ]在外语教学法发展过程中有两种趋势特别引人注意:多样化和折衷(综合)。由于这两种趋势的存在发展就使得外语教学法科学园地中出现了各种流派或体系,它们犹如奇花异葩,争香斗艳;另一方面又使得各种流派取长补短、互相渗透,你有中我、我中有你,表现出强烈的折衷倾向。这两种倾向对外语教学关系极大,故本文拟从多样化谈起,侧重地对外语教学法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折衷趋势作以初步探讨。 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对外语教学法史的研究表明,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很古时期。欧洲早在中世纪就有了教授古典语文(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法,我国的有关专家也已证实,早在隋唐时期,直接法、翻译法的某些原则就已在当时颇具规模的外语教学中得到应用。因此,从历史上讲,外语教学法早已是人类知识之林中骄傲的一株,它的发展也同其他科学分支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幼年期”,只是到了近、现代,才加快了其成熟的速度,为了更能说明问题,我们主要围绕最具代表性的现代时期的外语教学法来谈。 现代外语教学法主要指从十八世纪起的新的欧洲语言——活语言的教学法。这个时期的教学法脱胎于古典语言(希腊语、拉丁语)的教学方法,并且遵循着当时语言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各种观点。所以,把本族语译成外语或把外语译成本族语就成了这种教学法的基础。另外,它也极重视语法的作用。这种教学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翻译法或语法翻译法,这是现代外语教学法的“东风第一枝”。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第一代外语教学法。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外语教学法史上的大事(尽管它有缺欠),也给以后各种流派的产生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先例。翻译法还可分为语法翻译法、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三个类型。应该说从这时起,外语教学法就已经“花开几朵”了。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增多,以及相关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前进,都使外语教学法的改进和创新成为必要,也有了可能。另外翻译法又不能保证学习者在实践方面(尤其口头上)掌握目标语,这就促使人们另辟蹊径。于是,教学法园地的另一新芽就破土萌发了。这一教学法体系统称为直接法,也有称为“自然法”、“心理法”、“口语法”、“改良法”的。其发展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种方法在主张上与前法有多方面的原则不同。它强调直接感知,主张在外语形式和客观表象间建立直接联系、排斥本族语、强调口语等。它的出现曾引起激烈的争论,其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但是直接法终于站住了脚。从十九世纪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七、八十年间,直接法名家辈出,大量著作问世,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长足发展。其影响遍及全球,它不仅把教学法科学向前推进一步,使这一科学花苑增色添香,而且与翻译法相比,其地位和作用已远胜平分秋色的程度。直接法的出现使外语教学神秘之宫的另一大门訇然中开,人们思想又获震动,从此,教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速度,就如同反应物中加了催化剂,大大加快了。 不久I.A.Richards倡导的循序直接法出现在教学法舞台,而魏斯特法则以阅读能力为中心,它包括了直接法主要特点却又不乏标新立异,后来此法发展成新魏斯特法,终于在诸流派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陆军口语法在美国产生,在短期内用此法培养出大量能流利地讲外语的人员,其显著效果令世人瞩目。在此基础上此法发展成“听说法”(又叫结构法、句型法),从而使外语教学法日益繁荣的园地又多了香花一枝。五十年代在法国兴起视听法(也叫情景法),并先后在英国、南斯拉夫等国广为流传。迄今也仍在各国一些学校发挥作用。在此之间,美国又有人实验并提出程序教学法,即把控制论原则应用于外语教学并借助程序教材和教学机器予以实施,这无疑是使现代科技与外语教学互相结合,其积极发展之远景未可低估。

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专业

《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课程代码:0452117 学时数:32学时学分:2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英语(教育方向)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语教学法》是英语(教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教与学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直接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让其具备较强的实际教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教学层面的基本路子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教学观、语言观、学习观和方法观等,并具备一定的基本操作能力,旨在引导学生以本书阐述的理论为线索,了解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英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导论 【教学要求】 了解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重点和难点:教学法的内涵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

1、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内容; 2、学习英语教学法的意义; 3、何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4、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第2章、语言与语言教学 【教学要求】 了解语言的性质;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了解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了解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 1)语言、语言教学的性质; 2)英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3)英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4)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言教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基础;语言教学的新趋势; 第3章、英语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 理解交际能力的内涵;了解交际教学和任务性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基本掌握交际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正确评价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教学内容】 1、交际能力的内涵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交际能力的内涵 3、交际教学的基本特征; 4、交际教学活动的创设; 5、对交际教学法的评价;

(完整word版)《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教研室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课内学时:54学时 学分:3 课程性质:学科平台课程 开课学期:3 课程代码:181205 考核方式:闭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开课单位:通信工程专业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在于学习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信号的属性、描述、频谱、带宽等概念以及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系统的属性、分类、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概念以及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的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等方面的应用等。使学生掌握从事信号及信息处理与系统分析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对信号的属性、描述、分类、变换、取样、调制等内容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冲击信号、阶跃信号的定义、性质及和其它信号的运算规则;重点掌握信号的频谱、带宽等概念。 2、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方法,重点掌握卷积运算、正交分解、傅里叶级数展开方法、傅里叶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的运算等。 3、对系统的属性、分类、描述等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性质,系统的电路、微分方程、框图、流图等描述方法;重点掌握系统的冲击响应、系统函数、幅频特性以及相频特性等概念。 4、对系统的各种分析方法有深刻的理解,重点掌握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重点掌握频域分析方法在采样定理、调制解调、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电路分析、滤波器设计、系统稳定性判定等实际方面的应用。 5、了解信号与系统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尤其是时频分析、窗口傅里叶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适应这一领域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要点: (1)信号的定义及属性; (2)信号的描述方法; (3)信号的基本分类方法; (4)几种重要的典型信号的特性; (5)信号的基本运算、分解和变换方法; (6)系统的描述、性质、及分类 (7)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及性质。 2)考核目标: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描述及分类方法,掌握冲击信号及线性

2005_10_外语教学法 真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外语教学法试卷 (课程代码 0833) 本试卷共6页,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Write all your answers on answer sheet! Ⅰ. Multiple Choice: (15%)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are given 15 questions beneath each of which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B, C, and D.You are to make the best choice either to complete the incomplete statement or to answerthe question.One point is given to each correct choice.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emphasized by traditional linguists? A.Correctness.B.The purity of a language. C.Literary excellence.D.Communication. 2._______ the first language is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econd language in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A.A lot of B.A little of C.Little of D.Not any 3.According to the Direct Method, every language has _______ structure. A.similar B.its own C.co-related D.the same 4.The Direct Method _______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is against B.overemphasizes C.draws on D.pays no attention to 5.Advocates of the Direct Method consider students’ mother tongue as _______ system in learning the second language. A.an interfering B.a helping C.an integrating D.a similar 6.In order to find ways of associating the new materials with ideas or objects with which the pupils are familiar, D.Ausubel would prefer _______. A.straightforward explanation and exposition B.pupil-generated discovery methods C.rote learning D.inductive and deductive inference 7.Of the three procedures followed in a cognitive classroom, which can be viewed as the performance stage? A.Exercises.B.Application activities. C.Introduction of new materials.D.None of the above. 8.Chomsky and others claimed that every normal human being was born with a(n) _______.A.ADL B.LDA C.LAD D.ALD 9.The authors of the book The Natural Approach: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 are _______. A.Chomsky and Terrell B.Krashen and Halliday C.Krashen and Terrell D.Chomsky and Krashen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完整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页脚内容1

高三历史教学论文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尝试

2014高三历史教学论文 纲要信号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的尝试 摘要: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利用记号、箭头、个别的词、句、数字或其他“信号”把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材内容加以代码处理,构成简图的形式,这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三历史课主要以专题复习为主,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理清历史线索,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历史认识。可以尝试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 纲要信号历史复习课尝试 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又称沙塔洛夫教学法,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摸索出的一套控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即教师借助“纲要信号图表”这一直观教具对教学内容组织加工后,形成系统的知识图表。纲要信号图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度,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这样就更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方法来看,所谓的纲要信号就是在小纸片上,用记号、箭头、个别的词、句、数字或其他“信号”把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材内容加以代码处理,构成简图的形式,这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各种示范符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和内在联系。 历史教学一方面要教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只有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发现历史事件的线索与规律,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尤其是历史复习课,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复习课不同于教授新课,它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理清知识要点的内在规律、历史线索,把知识编成网络,连成串。二是从知识结构反映出这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散性维护 小农经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 脆弱性 第二,纲要信号图表可以把一个一个分散的知识点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找到逻辑联系,明确相互关系

教学法教学大纲

《英语学科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英语学科教育学》 (2)英文名 English Subject Educology 三、课程管理院(部) 外国语学院 四、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任务 英语学科教育学是研究英语教育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研究英语教学过程以及影响英语教学的诸多因素,揭示英语教学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宇。它是以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课程论等学科为理论基础的一门交叉学科。这门学科是专为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目的是让他们对英语教学理论和规律进行系统的了解,为以后走上教学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的具体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围绕典型的教育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测试题目、设计关于学习者诸多因素的调查问卷等。做到人人参与,畅所欲言。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求人人参与,对课堂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多以讨论和课堂设计为主;战胜枯燥,对英语教学抱有激情。 4.教学效果检查 考试,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5.教学时数分配 每周2课时,共18周36课时。 五、纲目 第一章Basic Concept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教学目的]了解英语教学论的基本范畴、概念、英语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教学时数]12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讨论 1.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anguage educology 2. The study of educ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language educolgy

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ignal and System 课程号:13202002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5 2.学时:56(其中: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 3.课程类别:大类平台必修课 4.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6.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7.开课单位:通信工程 二、课程介绍 《信号与系统》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有关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 1.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时间函数f(t)及离散序列x(n)的各种表示方式; 2.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系统特性的各种描述方式; 3.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激励信号通过系统时所获得的响应。 信号与系统课程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共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号与系统概述 知识要点: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信号的定义。 第二节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知识要点:信号的描述,信号的分类。

第三节典型基本连续信号 知识要点: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复指数信号,抽样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 第四节信号的基本运算 知识要点:信号的微分、积分运算;移位运算,反褶运算,尺度变换运算,以及组合。 第五节冲激信号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 第六节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可以作为选讲部分。 第七节信号的分解 知识要点:信号的直流与交流分解,信号的偶、奇分解,信号的实部与虚部分解,信号的脉冲分量分解,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 第八节系统的描述和分类 知识要点: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系统的联结。 第九节线性时不变系统 知识要点: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 教学重点:信号的分类、典型基本连续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 教学难点:建立信号的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周期、能量等运算。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与系统的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方式及其波形;冲激信号及其性质;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信号波形相加、相乘、求导、积分的运算;信号波形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任意连续信号的冲激函数表示;信号的分解;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能力、技能培养:理解信号的概念,了解不同类型信号的时域表现形式,掌握不同类型信号及系统的识别方法;熟练掌握信号周期的求解方法;掌握典型信号及性质,能够做到给出信号表达式会画信号波形图,给出信号波形图能写出信号表达式;能够用阶跃信号表示分段函数;掌握与冲激信号、冲激偶信号相关的乘积、微分、积分等运算。掌握对多个信号进行相加、相乘,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注意相加、相乘之后的规律;掌握对信号波形进行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了解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分类,了解系统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稳定性、因果性、线性时不变性等;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积分、微分、频率保持、分解等性质。 (三)实践与练习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会判断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和功率信号,计算信号的功率;会判断是信号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

(完整版)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教学法,就是原苏联的沙塔洛夫创造的“纲要信号”图表法。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起来的。 1、设计原理 沙塔洛夫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或称依靠性信号)图表法为核心的,包括课堂讲授、复习巩固、家庭作业,直到提问、记分以及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法中,理论知识一般都采用“小块”讲解的方法,即在讲完一条或几条原理之后,立即进入实践阶段——作练习或解习题。而沙塔洛夫,他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认为只有从抽象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具体事物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为此,他使用“纲要信号”图表“大块”地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转入大量实践的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表,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据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图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地讲授某条定理、某一规则、某一概念的传统方法,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这样就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沙塔洛夫为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把教材加以综合处理,使“小块”知识联结成“大块”知识,即联结成一个个的“大单元”。 2、课堂操作程序 “沙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它的关于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的六个阶段上。这六个阶段是: (1)教师按教材内容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概括; (3)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然后将图表贴在各自(为此而准备)的手册里,与此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复习巩固,或弄清课上遗留的问题; (4)要求学生回家后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5)第二次课,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上的“纲要信号”表; (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可将这六个阶段浓缩为:(按教材)讲解——(出示“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沙塔洛夫还建议在进行新的内容时讲授两遍:第一遍由教师详细讲解,出示图表后,教师再讲一遍。第二遍突出主要问题,弄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并突破难点。图表要力求醒目,表上所标志的要点可涂上红色,次要点涂上绿色。课上让学生把“纲要信号”迅速地画在笔记本上,课后又把这一信号图表挂在教室墙上,直到下一次上新课时才作更换。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反复看见这张图表,不断加深印象,还可以在课余借助这张图表互相询问,互相答疑,回家复习时就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了。根据图表所列要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不仅比过去要简便得多,而且每个学生用于口头答题的时间都能增加两三

《英语写作》教学大纲

《英语写作》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英语写作是人们使用英语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其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英语写作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英语写作是一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专业技能课程。英语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提纲、文章摘要、短文以及简单的应用文。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为英语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英文写作课,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写作基础知识,培养熟练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扩熟练掌握在信息时代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能力。 2.课程的任务 写作课是一门能力训练课,它不仅仅是通过理论指导来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将通过指导学生写作实践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写作的实际书面交际能力。在学习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和写作提纲、图表、数据表等,在35分钟内写出一篇长度为150-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60个单词左右的应用文;掌握概要、摘要的写作规范和一般要求;掌握读书报告或其他种类报告的书写规范。学生应能够了解英语论文写作,并初步掌握基本修辞方法进行高一级的英语写作。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年级不开设写作课,写作基本技能训练渗透在综合英语课中。二年级单独开设写作课,要求学生进行从选词到写句子到段落到短文写作等一系列的训练,着重模仿实践。2000年3月颁布的英语专业教学新大纲对英语写作课是这样规定的: 通过写作课,使二年级的学生能在半个小时内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写出长度为200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同时还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个单词左右的应用文,如便条。 此外,还应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及其篇章结构,如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4.课程的教学改革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8121008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王加俊、孙兵、胡丹峰 指定教材: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学目的: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讨论确定信号经过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频域、复频域的分析方法,通过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及对系统稳定性的判定;连续时间信号转换到离散时间信号的采样理论及转换不失真的条件。 第一章 绪论 课时:1周,共4课时 第一节 引言 一、信号的概念 二、系统的概念 思考题: 1、什么是信号?举例说明。 2、什么是系统?举例说明。 第二节 信号的概念 一、信号的分类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二、典型信号 指数信号、复指数信号、三角信号、抽样信号。 思考题: 1、复合信号的周期是如何判定的?若复合信号是周期信号,其周期如何计算? 2、如何判定一个信号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者两者都不是? 第三节 信号的简单处理 一、信号的运算 信号的相加、相乘、时移、尺度变换等。 二、信号的分解 一个信号可以分解成奇分量与偶分量之和。 思考题: 1、 若信号由)(t f 转换至)(0t at f ±,说明转换的分步次序。 2、 若信号由)(0t at f ±转换至)(t f ,说明转换的分步次序。 3、说明信号的奇偶分解的方法。 第四节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和时变系统、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因果系统和非因果系统。 二、系统的性质 1. 线性:满足齐次性与叠加性 2. 时不变: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 思考题: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小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108024641/108024621 2.总学时数: 68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20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48 。 3.学分: 4学分 4.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方向)本科 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生专业必修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小学英语课程。本课程对小学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开课。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小学英语教学法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和哲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它对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原理和原则,进而指导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使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求学生获得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最佳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观念,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操作技巧,熟悉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使用要求,从而能很好地、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使学生了解小学英语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学评价策略与技能;培养初步的独立研究的能力、反思教学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根据“教学法”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基于任务”的特点,建议采用教师授课、学生讨论、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的精

沈阳理工大学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631010 课程英文名称:Signals and Systems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讨论确定信号的特性、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基本的分析方法及由某些典型系统引出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信号分析及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分析线性系统的基本方法,应能建立简单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求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为进一步研究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理论、网络理论等学科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风。 2.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注意阐述各种分析方法间的横向联系,以培养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 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 1)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傅立叶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傅立叶分析; 2)用拉氏变换分析系统、卷积定理、系统函数与冲激响应,周期信号与抽样信号的拉氏变换; 3)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时域特性、由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决定频响特性、一阶系统S平面分析、二阶谐振系统的S平面分析; 3)理想低通滤波器及其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带宽与上升时间; 4)离散时间系统时域分析、Z变换定义、典型序列Z变换、逆Z变换、Z变换基本性质、利用Z变换解差分方程。 2. 深度和广度的说明 1)本课程限于确定性信号(非随机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 2)本课程学习要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为学好本课程,学生应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电路分析基础,书中涉及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级数、复变函数、线性代数等。 本课程与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联系密切,但也有区别。先修课中以电路分析角度研究问题,而本课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分析。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典型例题,加深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做一定数量习题是掌握和巩固基本概念的有力手段。利用授课及习题课给学生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 Task-Based Language T eaching,即TBL 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 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到的会话含义的基础就是会话者要遵循会话准则。三、语言习得研究证明,掌握交际工具在互动中掌握比较有效。互动就是合作行为。 学生在一块儿学习不一定就是合作学习,比如,在双人组、四人组的形式下,也许不能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共同学习的一个原理是,学习者要在学习中相互依赖,这样才够得上合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有着全局影响的数学思想方法其重要性日益凸现。鉴于数学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方法》被列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掌握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几次重要突破、数学的真理性、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演绎与化归、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数学思想与方法与素质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使学员建构起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结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增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自觉性,提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部分学习,帮助学员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源头、几次重要突破和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并能正确理解数学的真理性,确立动态的、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例解 "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将所学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用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是教和学的根本依据。文字教材名称:《数学思想与方法》(顾泠沅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数学思想与方法》录像教材共18 讲,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姚芳主讲。 3. 网上学习资源 江苏电大在线中(https://www.360docs.net/doc/8313501254.html, )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8313501254.html, )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 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

常见的国外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1、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美) 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 2、斯金纳程序教学(美) 根据学生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不断地给予强化,促进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体系(苏) 主导思想: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五条“新个教学原则”。 (1)高难度进行教学; (2)高速度进行教学; (3) 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5)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 4、加涅信息加工教学模式(美) 把学习看成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储存。这是近代认知心理学最强调的观点。 5、问题教学:(前苏) 通过设置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 6、弗雷尔教学法:(英)

教师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兴趣,去安排自己的学习。 7、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德) 通过教材中典型事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理解带普遍规律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8、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前苏) “纲要信号”能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要学的知识表示出来。图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9、威廉斯创造性教学模式(知情互动教学模式)(美) 教育不仅要侧重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情意的发展。因为教育者都认为缺乏感情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 10、格罗SSDL模式(阶段性自我指导模式) 格罗认为:所谓“教育上的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自我指导水平阶段不相契合所造成的。 11、路卡斯探索式教学八式(英) 培养学生象科学家那样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他们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 12、塔巴“三步九阶段”教学模式(美) 塔巴反对教师把现成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处理信息来形成自己的结论,认为思维技能是能通过教学来进行传授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纲 口语是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语课旨在传授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相结合;扩大社会文化知识面,为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课力图把学生置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学习。把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置于一种真实、宽松、主动和持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贯彻和落实,摆脱学生“张口难”的障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流利的教学原则,提高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程内容覆盖面广,语言环境真实,情景意念生动有趣,语言范例标准地道,注意到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过程,强调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的: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类别:公共课 四、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3,总学时数96 五、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口语 七、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八、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基础上熟悉更 多地语言交际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使学生侧重掌 握在旅游和餐饮主题方面的日常表达。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取得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 综合发展 九、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听 能够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单词、句子及简单的口语对话。能够基本听懂正常语速的听力 内容,并能听懂课堂实训时相关主题的讨论。 (二)说 能够就相关主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和小组讨论中,积极 活跃的反映自己的观点。 (三)读 能够每天读一些英文美文,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学之间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