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新)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新)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命题人:侯守晶 审题人:杨会太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图一骨稆 图二石犁 图三六角形铁锄

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2,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的优良传统( )

①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 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 且溉且

粪,张我禾黍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说明( )

A 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4,《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农民如此兢兢业业

主要是 ( ) ①缴纳租税的需要 ②商品交换的需要 ③ 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读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

图一敦煌璧画中的犁 图二18 世纪晚期欧洲的新式犁

①图一的犁称曲辕犁,早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应用了 ②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曲辕犁在中国出现至少比欧洲早1000 多年 ③图一和图二相比表明,我国古代的农业工具和农耕技术曾长期居世界的领先地位 ④图二表明,处于“蒸汽时代”的欧洲农业革新,滞后于同时代的工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第 80 章)描绘的是( )

A 小农经济下的民生状态

B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C 在奴隶主统治下,人民忍气吞声

D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民生活简单,思想纯真 8,《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 )

①当时仍以日中开市 ②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 ③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 ④市与坊分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9,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衔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京

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 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 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10,“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成之缗, 一夫之力克到”。这则材料反映了

南宋时期( )

A 纸币使用广泛

B 交通发达

C 商品交易量大

D 行业利润大

13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展示出一件古代姿器,如下图:

五彩花纹盆

你判断此瓷器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期( )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11,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封线内不要答

象是()

A 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 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 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 商业的繁荣发展

12,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 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

B 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 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

D 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13,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应是()

A 玉米、甘薯等作物传人我国并得到推广

B 大力促进垦荒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 贵金属白银已成为普通流通的货币14,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 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 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5,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 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B 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 保护本国于工工场

D 巩固封建统治

16,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盛,也反映了当时我国著名商帮的实力。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明清商帮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 D苏商和徽商

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8,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罗盘

19,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20,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2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C.种族之间通婚 D.战争难民涌入23,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4,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求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C蒸汽机的发展中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25,“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 )

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C、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

D、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第Ⅱ题(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模式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商鞅变法》材料二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

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三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360mmp。——J?格里宾《历史焦点》请回答:

⑴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2分)

⑵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

⑶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

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

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

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著《清史简编》

材料二: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

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

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

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请回答:

(1)结合两则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4分)

(2)你觉得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5分)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26,(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 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2分)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其出现的原因。(3分)

(2)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分)

(3) 有利因素:政府实行重农政策,有一定的扶持和奖励措施,(2分)不利因素:赋税沉重,不能抵御大的天灾,土地兼并等。(2分)

(4)区别:土地国有,农民只有使用经营权。(4分)方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2分)27、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2分)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4分)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2分)(4)评价: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商业资本的积累。消极作用: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分)

28,⑴棉纺织部门(2分)

⑵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困化,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4分)

⑶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4分)

29(1)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2分)

原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4分)

(2)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民族自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但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5分)启示:闭关锁国政策只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改革,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才能改变落后状况等(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2分)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历史答题卷

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26.(14分)

27.(13分)

28.(10分)

29,(13分)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西安某工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注意:1.本卷分试卷和答题卷部分,只交答题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1.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B .集合{} 1|2-=x y y 与集合(){} 1|,2-=x y y x 是同一个集合。 C .自然数集N 中最小的数是1 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设集合}5,4,3,2,1{=U ,}3,2,1{=A ,}4,2{=B , 则图中阴影 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4{ B.}4,2{ C.}5,4{ D.}4,3,1{ 3. 已知{}{}22|1,|1==-==-M x y x N y y x , N M ?等于( ) A. N B.M C.R D.? 4. 下列给出函数()f x 与()g x 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x 的函数的是 ( ) A .2 ()1,()1x f x x g x x =-=- B .()21,()21f x x g x x =-=+ C .2(),()f x x g x ==.0()1,()f x g x x == 5. 已知函数()533f x ax bx cx =-+-,()37f -=,则()3f 的值为 ( ) A. 13 B.13- C.7 D. 7- 6. 若函数2(21)1=+-+y x a x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3,+∞) B .(-∞,-2 3] C .[ 2 3 ,+∞) D .(-∞,2 3]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人类早期各文明出现发展的特点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A. 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 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 C. 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D. 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2.在古代两河流域各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中,有的成就至今仍然为世界各地所沿用。下列哪项成就是完全符合上述评论的?() A.楔形文字 B.《汉穆拉比法典》 C.六十进位计数法 D.《吉尔伽美什》3.西亚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在西亚发明向外传播的是() A.瓷器技术 B.腓尼基文字 C.冶铁技术 D.人像雕刻艺术 4.吠陀经典里的《原人歌》唱道:“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产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婆罗门教据此宣称,社会分为四个种姓是( ) A. 人民意愿 B. 国王命令 C. 佛祖安排 D. 神灵旨意 5.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经济发展落后 B.城邦意识之上 C.实行民主制度 D.人文主义盛行。 6.《后汉书·西域记》记载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史籍记载的“大秦”应是() A.古巴比伦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7.罗马经过了从共和国发展成帝国的过程。下列各项中发生在共和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创立出腓尼基文字 B.国家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西西里奴隶起义 D.被蛮族大规模入侵灭亡 8.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的兴建和发展( ) A.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B.借鉴了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D.导致希腊文化逐渐衰落 9.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高一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O 16Mg 24S 32Cl 35.5C12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一个电中性的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中子 C. 质子,电子 D. 中子,电子 2. 某微粒用表示,下列关于这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数 B. 所含中子数 C. 所含电子数 D. 质量数 3.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有色.有毒的气体,比H2S稳定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0K和40Ca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等 B.某元素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它一定是ⅠA族元素 C.任何原子或离子的组成中都含有质子 D.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5.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KBr B.NaOH C.HBr D.N2 6.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合金B.半导体C.催化剂D.农药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 8.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A.4019K与B.T2O与H2O C.与D.金刚石与石墨 9.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10.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且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和小于10。该元素为()。 A.锂B.铍C.氧D.钙 11.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NaOH>Mg(OH)2>Al(OH)3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历史 (A) 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江西省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史(A)教师版【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 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 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 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 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2.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 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3.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影响深远 ______________ B.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意识淡漠 ________ _________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4.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 格的变化反映出 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 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 C. 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 5.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6. 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政治制度的成熟 D. 宰相权力被削弱 7. 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 A. 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 B. 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 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 D. 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8.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9.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 中央→ 郡→ 县→ 乡→ 亭→ 里→ 什→ 伍→ 户” 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① 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② 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 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④ 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 1 -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Cl:35.5 S:32 Mg:24 Al:27 N:14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 .1mol 氢中含有2mol 氢原子和2mol 电子 C .1molH 2O 的质量等于N A 个H 2O 分子的质量总和 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2.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B 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 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 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CO 2 的质量为44g/mol B. CO 2的摩尔质量为44g C. N A 个CO 2的质量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D. CO 2的摩尔质量等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5. 关于“摩尔”叙述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D .国际上规定,0.012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6. 用N A 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28gN 2所含原子数为N A 班级: 姓名: 考号: 考号: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 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分封制 C. 王位继承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因此B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尚未出现,AD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分封制开始出现 B. 阶级矛盾尖锐 C.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礼记》中对当时社会的描写。从“天下为家”可以看出这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也就是王位世袭制开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描述;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选项材料没有记述这一点。 3.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答案】C 【解析】 根据常识可知,鼎是古代权利的象征,是青铜铸造;“铜渣”“铜镞”“铜锥”也是青铜制品,故

C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铁器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主要标志;故ABD三项排除。 4.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 【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 5. 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贫富分化的加剧 B. 出现了私有财产 C. 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大汶口晚期原始居民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多少不一、档次不同,差距很大,这说明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观念,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6.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

历史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文)试题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2. 本试卷分二卷 ,第一卷 60 分,第二卷 40 分。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 第一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 1.5分,共 40 题, 60分) 1、在十二生肖中,牛是最勤劳的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 崇的地位,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称赞。下列关于牛的评说中 ,不具有可能性的是 A.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殷商时牛已经拉着犁给人耕地了 B. 古人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汗牛充栋”的故事 C. 唐诗“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描写老牛田地耕作劳累 D. 人们常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问耕耘、不问索取的人称为“老黄牛” 2、 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 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 春秋 B.秦朝 C.西汉 D.战国 3、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刀耕火种 小农经济形成 B.铁犁牛耕 井田制形成 C.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形成 D. 土地兼并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得到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 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 ,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A ?开始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 ?宋代开始出现曲辕犁 5、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 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6、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 因是 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 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 265顷,含 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 37000 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8、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 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 映了 10、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 ?自然灾害严重 B ?长期战乱 C .兵役徭役繁重 D ?高利贷盘剥重 11、 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A .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 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C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9、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 A .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B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 .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D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翰林学校2017-2018第一学年高一英语第一次月考试题 (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单项填空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每题1分,共 15分) ( )1. The sea was _______ at the beg inning of our voyage. But after a while a storm was coming. A. quiet B. calm C. sile nt D. still ( )2. Tom is able to lift the heavy box to the truck. He is full of ______ . A. stre ngth B. force C. en ergy D. power ( )3. She soon ______ h erself and stopped crying. A. got back B. ren ewed C. found D. recovered ( )4. These coun tries have _______ too many wars. A. got through B. gone through C. looked through D. run through ( )5. He asked us _______ we saw the lost cat or not.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whether ( )6. They hurried into the room to see ______ with their baby. A. what the matter was B. what was the matter C. what matter it was D. what matter was it ( )7. I ' m sorry to have broken your glasses. I mean I didn __________ . ' t do it _ A. for pleasure B. on purpose C. in retur n D. in deed ( )8. The soldiers saved a lot of people in that area. The people there are very ______ to them. A. tha nk B. happy C. grateful D. grate ( )9. Tom is playi ng hide-a nd-seek. Do you know his _____ place? A. hidde n B. hide C. hidi ng D. hid ( )10. The stude nts in my class ______ fifty-four. A. add up to B. add to C. add up D. add in ( )11. The Tita nic sank on its first ______ , and a great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A. travel B. voyage C. trip D. journey ( )1 2. I ' ll come _____ to the point —your work isn ' t good eno ugh. A. straightly B. right C. straight D. direct ( )13. The stude nts _____ busily whe n the teacher went to get a book she _______ in the office. A. had writte n; has left B. were writi ng; has left C. had writte n; had left D. were writi ng; had left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2、试题总分:100分;3、试卷页数:8页 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两图,其中左图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3.“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三峡工程 D.西门豹渠 4.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5.关于“匠户”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便利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②严重束缚劳动者的创造性 ③该制度下,匠户无人身自由④该制度下,匠户子孙可以脱籍改业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近期中央电视台将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应是反映哪个时期的史实?() A.汉朝B.唐朝后期 C.宋朝前期 D.明朝后期 7.xx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 上整理出大量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A.粉彩瓷 B.铜钱 C.唐三彩 D.白瓷 8.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生产情况的是()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9.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假设你是唐代的商人,打算到唐都长安做生意,你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在夜市里做买卖 C.在其居住区开设绸缎店 D.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督管理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

高中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小测(基础题)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小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 系的是()。 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 + 无芒70 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 + 无芒97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3、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 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4、下列属于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5、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 6、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 对性状自由组合,用一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ddRR,1/8 B.ddRr,3/16 C.ddRR,1/16和ddRr,1/8 D.DDrr,1/16和DdRR,1/ 8 7、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 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8、纯种高茎白花豌豆和矮茎红花豌豆杂交, F1全部表现为高茎红花,F1自交, F2中有1200棵矮茎白花,则F2中,应该有纯种 ..高茎红花豌豆多少株( ) A.600 B.1200 C.2400 D.3600 9、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类型配子的是( ) A.YyRrDd B.yyRrdd C.yyRRDd D.YYrrDD 10、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 A.间期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2、若一个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那么其子细胞的染色体数() A.减少一半 B.为原来的1/4 C.保持不变 D.保持不变,但DNA分子数为原来的1/4 13、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是指( ) A.细胞内含有四条染色体 B.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 C.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两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1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减Ⅰ的中期B.减Ⅰ的末期 C.减Ⅱ的中期 D.减Ⅱ的后期 15、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则①②③分别为() A.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 河南、河北 B . 湖南、湖北 C . 山东、山西 D . 广东、广西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4.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 .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 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 .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 . 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D . 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6.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7. 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 . 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 . 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 . 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8.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 . 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 . 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 .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 . 分封制遭到破坏 9.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10. 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为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1、对西周王位世袭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3、2010年世博会山东馆非常引人注目,其主题“齐鲁情未了”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创始王位世袭制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统一文字 7、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题与答案

生物必修2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4.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 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5.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 A.1/3 B.1/4 C.1/2 D.1/5 ()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7.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8.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9.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黄色皱粒(Yyrr)杂交,后代中稳定遗传的占后代的A.1/16 B.1/4 C.1/8 D.3/16 ()10.下列哪项表示的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 A.Aa B.Aabb C.Ab D.AaBb ()11.现有AaBb与aaBb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中个体的比例为 A.1/8 B.1/4 C.1/3 D.1/2 ()12.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3.基因型为 RrYY 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A.3 :1 B.1:2:1C.1:1:1:1D.9:3:3:1()14.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 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 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 A . 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 B . 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 C . 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 D .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 2.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A . 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B . 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 C . 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 D .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3. 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这体现了周代() A . 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 B . 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 C .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 D . 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4.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A . 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 B . 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 C . 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 D . 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 5.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人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 .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B . 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 C . 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 D . 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 6.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这反映出() A . 贵族政治被打破 B . 中央集权建立 C . 血缘关系的弱化 D . 君王权力加强 7.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8. 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 B .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 C .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 D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9.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 .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 .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D .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及答案

兴义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咼一第一次月考 考生注意:1.本卷分试卷部分和答题卷部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一律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计50分)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 B. 集合y 1 y x 2 1与集合 x, y | y C. 自然数集N 中最小的数是1。 D.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1 1 1 1 A. [ -,1] B. (-,1) C.( -) D.( 3 3 3 3 3.已知M x | y x 2 1 ,N y|y x 2 1, M N 等于() A. N B. M C. R D. 4.下列给出函数f (x)与g(x)的各组中,是同一个关于 x 的函数的是 x 2, x 1 7. 在函数y x , 1 x 2中,若f (x) 1,则x 的值是 () 2x, x 2 A . 1 B . 1 或3 C . 1 D . 3 2 8. 已知函数f (x) '? mx 2 mx 1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x 2 1是同一个集合。 2. 5. 6. A. f (x) 已知函数f A. 13 若函数 2 x 1,g(x) — 1 x .f(x) .f(x) 5 ax bx 3 cx B. 13 C. 7 (2 a 1)x 1在区间 oo \17 2x 1,g(x) 1,g(x) x 0 2]上是减函数, 3 - _ - - C 3 - 2 - - z(\ B + o) 的值为 D. 则实数 2x a 的取值范围是( D . ( — o, 函数f(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