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_马晓亮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_马晓亮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_马晓亮

收稿日期:2013-

09-12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晓庄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青年专项“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12NXY8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晓亮,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教师,主要从事认知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

2014年3月第2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Mar.2014No.2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与途径

马晓亮

(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7)

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在小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该文提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品

质的培养应成为重点,应让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品质,同时应建立家校合作的积极组织系统,搭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平台。最后,该文建议从家校合作、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社团活动三个途径来进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幸福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7902(2014)02-0028-0520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在《美

国心理学家》发表了名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文

章,吹响了建立积极心理学的号角。[1]

塞利格曼认为目前心理学研究过多地关注了人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等负面的心理现象,这些研究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更多的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发现和激发人类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使得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和快乐的体验。[2]

本研究关注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成长中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较为持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

未来的乐观态度。[3]

积极心理学倡导在心理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更大范围的预防,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并且通过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心理潜能,增加人们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真正步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

和自我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外在环境的影响,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悲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目前,学

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

和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抗挫折教育、情感教育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试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达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目的。而事实上,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放在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对心理活动的体验;更多地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上述弊端,我们应该尝试去挖掘学生自身的勇气、乐观、希望、快乐等积极心理品质,以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我们应该把关注的重点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转移到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来,真正实现以预防为主,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把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内涵

200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全发

82—

展。[4]从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符合国家的要求,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以获得主观幸福感为目标,进行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

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主要在于通过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和爱等积极情绪的体验获得主观幸福感。在小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首要的是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情绪体验。如果学生能够经常体验到快乐、满意等积极情绪,那么就能更好地调控自身的情绪,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就能够不断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自信心,促进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塞利格曼教授对幸福的解读是“幸福应该包括积极的情绪、投入、积极的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这五个方面。”[5]从幸福的意义来说,小学生幸福感的体验不仅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同时也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

(二)尝试以乐观心理品质为突破口,进行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小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那么,便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6]以乐观的心理品质培养为突破口进行人格品质的培养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是因为目前乐观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中研究得比较多的人格品质,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使用乐观、勇气、宽容、毅力和创造力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研究文献的搜索发现,截至2013年12月,与乐观有关的文献有48813份,与创造力有关的文献有41879份,与宽容有关的文献有35142份,与勇气有关的文献有18829份,与毅力有关的文献只有4897份。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对乐观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第二个方面是来源于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多数小学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十分重视。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尽可能考虑到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塞利格曼教授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乐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同时还能通过学生的乐观心理品质来预测其将来的成就。[7]乐观心理品质培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这有利于小学愿意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乐观心理品质的培养。第三个方面是因为学校教师自身对积极心理学的认识还不够,全方位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比较困难,应该抓住培养重点,有选择地对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教育,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实际的效果。以乐观心理品质的培养为突破口,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乐观品质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积极心理学思想产生兴趣,深入了解和运用积极心理学。

三、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

从小学生心理特点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对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同时,小学低年级阶段形成的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8]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开始形式运算。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渐懂得忠诚、理解、共同兴趣是友谊的基础,具有集体感、荣誉感、自尊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9]小学生心理特点既有生理的一面,也有社会的一面。究竟是生理的特点还是社会的特点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大,这在积极心理学中是存在分歧的。但不管存在何种分歧,心理学家一致的看法是后天的环境(即社会)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从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出发,本研究认为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

(一)搭建家校合作的平台,提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良好土壤

实现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建立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积极的组织系统,以培养小学生公民的美德,使其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在小学阶段,这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主要在于通过学校的主导作用,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长期的联系,在师资培养、家长培训等方面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搭建平台。

1、师资培养

教师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力军。只有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师才能教出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生。因此,培养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来看,教师的幸福状况并不乐观。2009年,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教师幸福感”特别调查,在调查中,七成教师和半数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并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一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高;逾八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及格线及以下。[10]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

92

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1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情绪,这对教师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十分不利。只有让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得到提高,能在学校中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和获得丰厚的工资待遇,能被学生家长认可和尊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认可,教师才能感到快乐。孟万金、官群在《幸福教育实用指南》中总结了幸福教师的七个密码:职业认同、职业交往、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社会支持、身心健康、学生的真情实感。[12]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在学科教育理念、学科知识、职业情感、学校规范、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让教师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感受快乐,提高自信,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这样才能逐渐形成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

2、家长培训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从小就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孩子。因此,学校应组织心理专家编撰有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重要性和一些教养方式的小册子,用来宣传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用来教育学生,也用来教育家长。同时,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论坛,举办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专题讲座,促使家长们能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家访的机会,观察学生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了解其家庭构成和家庭成员的一般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3、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桥梁。学校和家长应通过通讯平台和网络工具建立快捷的联络系统,及时交流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各种问题。学校和家长不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QQ群等建立日常的沟通联系,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记录可以由学生、班干部、教师以及家长四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记录,综合反映学生的成长,公正评价学生的收获,侧重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记录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有助于客观评价学生,形成其积极的心理品质。

家校合作平台的搭建,需要学校在其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校不仅自身要充分了解积极心理学品质培养的理念,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背景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一般说来,对于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只需向其介绍积极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建立对积极心理品质的正确认识,通过平台相互交流即可。而学历层次较低的家长,则需要学校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方式,多沟通、多交流才行。

总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庭的责任,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给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土壤。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入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心理健康课更是许多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仅仅依靠心理健康课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来进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渗透。只有让学生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能进行积极情绪的体验,才能使其形成统一的积极解释风格,才能形成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解释风格是由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的,是指个体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结合已有的研究和笔者的实践,本研究认为积极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感染学生

要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言传身教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影响。首先,教师应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学习,了解自身的情况,发挥自己的积极心理品质,改善自身的消极心理品质,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成功给予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内在化的评价,而对于失败尽可能给予暂时性、特殊性与人格外在化的评价。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赞赏性的、讨论式的语气,如“别紧张,你头脑中如

何想的就怎说”,“请你想清楚了再进行补充好

吗?”,“老师来补充一些好吗?”

2、教师应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三种类型。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学生的

03

课堂参与度也不一样。本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应更多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首先,学生需要加强课程的预习,提高对课程的熟悉程度,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已经自学会的知识不讲或少讲,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最后,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他们才能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感,才能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例如:教师在数学课上教授“简便运算”32?101-32=?时,有学生在黑板上计算:32?101-

32=32?(100+1)-32=3232-32=3200。教师

并不立刻讲对或错,而是先让其他同学对此进行

评价。有其他学生立刻到讲台上把计算改为:

32?101-32=32?(100+1)-32=32?100+

32?1-32?1=32?(100+1-1)=32?100=

3200,这一改,让同学们立刻就理解了。还有其他

同学还进一步提出:可以把第二步3200+32-32

中的+32-32直接抵消就行。大家听了之后,都

表示赞同。学生们一起参与教学内容的思考,相

互评价,既拓宽了思路,又能感受成功感,自信心

得到大大的增强。[13]

3、教师应多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会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对正确回答的学生进行表扬,使这部分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提问到每一位学生,而且有些教师还喜欢提问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的提问选择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现状,本研究认为,教师可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的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每个班级应根据学生人数、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性别合理地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员在4 6人为宜。其次,小组的每个组员都应有不同的权限。比如小组的组员可以包含语文发言组长、数学发言组长、纪律检查组长、作业批改组长等一系列权限,也可以一人身兼多职。这些不同的权限使得小组内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收获不一样的成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所获得的表扬等同于小组所有成员获得表扬,这样就大大拓宽了表扬的范围,使得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们互相合作,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教授“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在了解了分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策划以下一些活动。首先,教师把学生们分成

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材料:5个橡

皮,12支铅笔,10张白纸,20片有色卡纸,15枚

1元的硬币,8个汽水瓶盖,16个回形针等。其

次,教师让学生们把提供的材料分开并用分数

进行表示。学生们一起合作,一起讨论,获得了

许多的分数。有的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4支铅笔,当用4/12表示时学生们有了

疑问,在小组讨论中有疑问的学生在经过一番

讨论之后明白了,这里是把12支铅笔看成一个

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4支铅笔

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1/3来表示。最后,小组

的数学代表在全班发言,告知老师和其他组的

同学本组的活动过程和互相讨论的结果。不同

的组之间通过互相汇报,互相分享各自的收获。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类似的活动使学生通过直观

感受,让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

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还

能学到其他同学不同的看法,举一反三,提高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

了与人合作、与人分享。[14]

(三)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中心,加强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

小学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除了课堂学习的主阵地,还需要发挥好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多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满意、成功等积极的情绪,不断形成自己积极的解释风格,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解释风格如果不加干预,那么就会伴随个体一生。社团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小机构,同时还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中有团队合作,有竞争,有责任,有快乐,有成功也有失败,情绪的体验更加丰富。因此,以社团为中心的积极情绪体验,可以让学生们更多地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学校应该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绪。学生社团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第一,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参加相应的社团,在社团中体验到

13

快乐;第二,学生社团活动应由学生自己管理,在社团中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承担一定的职责,在社团活动中体验到归属感和责任感;第三,学校应对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予以肯定的评价,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学校中的活动丰富多彩,除了社团活动,还有其他各类的学习竞赛、春游、植树等活动。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各类活动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比如学生成功完成植树的任务会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学生去春游会非常的开心和快乐,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总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任务,也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的任务,它是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们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起来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只有助于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更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注释:

[1]黄璐璐:《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马丁·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

[3]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

养》,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郑兰:《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泰山小学的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马丁·塞利格曼著,赵昱鲲译:《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谢华:《论中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7]马丁·塞利格曼等著,洪莉译:《教出乐观的孩子》,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

[8]单志艳:《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

[9]马艳云:《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

[10]叶琦:《调查分析: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009.9.11),[2012.11.16]http://edu.sina.com.cn/

1/2009-9-10/1614177314.shtml。

[11]天蔚:《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北京青年报》2007年3月7日。

[12]孟万金,官群:《幸福教育实用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14]杨国凤:《尝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教法研究》2011年第5期。

(责任编辑:魏静)

23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es

MA Xiao-liang

(Tao Xingzhi Institute,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210017,China)

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focuses on positive energy and good qualities of human.In primary schools,the training of students'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helps to better dig and exert students'psychological potential.In this paper,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should be the focus in th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Pupils should develop their positive personality quality through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system should be built as 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platform.Parent-school cooperation,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club activities are three ways proposed in the pap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mental quality.

Key words: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primary school students;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happiness On Students'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

JI Hui

(Editorial Office of Future Scientists,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self-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elf-develop-ment,self-promotion and self-action.It comes from people's transcendence and generation.The 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self-promotion,a guarantee of self-happiness,and the momentum of individual'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hildren with the 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 w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self-knowledge,self-rule,self-examin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and have the feature of activity,creative and pioneering.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integration and freedom in life,be kind to their self-decision,promote their creative,catch on their generative and wake up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

Key words:self-consciousness in growth;life;connotation;value;featur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 Full Tutorial System:

A Case Study of Bioscience Major in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HUA Chun,ZHOU Feng,LI Zhao-hui,CHEN Quan-zhan,BEN Ai-ling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Nanjing211171,China)

Abstract: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of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exploring improvement of innovative undergraduates and training quality.A good case in point is the biological science specialty in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The development process,implementation measures,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 full tutorial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aim present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undergraduate full tutorial system in the project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undergraduate;full tutorial system;undergraduate training

Taiwan's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LIU Xiao-di,SONG Guang-we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isity,Qufu273165,China)

Abstract:After its occupation by Japan in1895,Taiwan's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had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and in order to attain the goal of assimilation of local people,Japa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aiwan's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normal education and actively constructed the colonial education system.Under Japan's colonial rule,the normal education in Taiwan had some 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which is a kind of en-slavement education with thick color of imperialism.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mal educa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the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Taiwan;normal education

321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 张 冲 1,2**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8) 摘要 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初中生应重点培养的九项积极心理品质: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和领导力。最后,本文提出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并结合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例举了培养 爱 品质的活动案例。 关键词 初中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品质 青春期亲子关系分类号 B849 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 坚持全面发展 的战略主题中提到,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塞里格曼认为,当代 心理学家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国外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孟万金教授吸收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精华,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 积极 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是人生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该阶段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1 在初中阶段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规范指导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等。这些文件都重点强调心理健康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是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功能,并指出,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而这也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往往侧重于学生的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治疗,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预防性和发展性的轨道。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积及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 [2] 。11、12岁到14、15岁的初中生正处于 青春期 ,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这一时期发生急剧发展变化,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型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情绪情感发展的极不稳定性被 青年心理学之父 霍尔喻为 疾风怒涛 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负性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 (批准号:FBB060244)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课题(批准号:G Y200824)的阶段性成果。 **张冲,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情绪发展研究。E-mail:zhangchongchina@https://www.360docs.net/doc/839479457.html, 。 !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1期(总第125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Mon thly) 11th Issue,2010(Serial No.125)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研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研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积极心理品质 美德力量积极心 理品质 特征 智慧和知识1.创造 力 1.喜欢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 2.机灵、灵敏、足智多谋,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使用创新但适当的行动来达到 该目标; 4.做事不受陈规束缚,能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能够想出新思路、新方法; 5.喜欢从事发明、创造、创新活动。 2.好奇 心 1.总希望知道、了解更多的事物; 2.对任何事物都无偏见、开放的好奇和感兴趣; 3.爱提问、爱探究; 4.寻求新奇,非常敏感也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不容易觉得无聊。 3.开放 的思想 1.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彻底地考虑事物并从各个角度来检验问题,不草率 下结论; 2.善于依靠证据做决定,面对证据能够改变观点; 3.会慎重考虑每件事的所有因素,不轻易否定自己; 4.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变通。 4.热爱 学习 1.喜爱学校,喜欢上学; 2.喜爱图书,喜欢阅读; 3.善于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获取信息,喜欢参观博物馆类的地方和任何 有学习机会的地方; 4.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5.对新事物感兴趣,积极主动接近、接受新事物。 6.是自愿的,不是因为某种外接界压力或诱惑而导致的。 5.有视 野 (洞察 力) 1.很智慧,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清楚看清事实、讲通道理、找到意义; 2.能够对事物的走向给出准确判断,善于了解和解决生活中重要和复杂的事情; 3.看人准,且善解人意; 4.善于处理重要、复杂的事情; 5.善于帮助别人分析、解决难题,能够为他人提供有智慧的忠告。 勇气6.真诚 1.真心实意,不虚情假意,不虚伪; 2.真实坦荡,不掩饰想法; 3.真挚诚实,不说谎骗人; 4.诚恳正直,对自己的感觉和言行负责。 7.勇敢 1.遇到挑战、威胁、挫折、痛苦不退缩,意志坚定; 2.在生命危险时,在面对困难时,尽管感到害怕和恐惧但依然勇敢面对; 3.遇到重大事件或面对顽固病魔时,能坚忍、镇定地应对,甚至乐观和阳光地面 对; 4.即使存在反对意见也为正确的事情辩护; 5.即使不被大多数人支持也依信念行动。 8.坚持 1.说到做到,总会完成已经开始的事;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精品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积极的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实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如,在班级管理中,民主竞选班干部,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成人、成功、成才。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发展的可靠资本,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走向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自我,能够正确地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迎接社会生活的挑战,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鼓励、激励学生;同时,利用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讨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探讨 一、前言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主要涉及善于学习、自我控制与交往适应等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学校教育中,在教育实践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创建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积极情绪体验,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所以学校应加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力度。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概述 所谓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指的是主体为了提升自我心理品质,以积极心理体验形式深入挖掘具有积极心理因素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注重对学生积极力量的探索与研究,并将此些积极力量在实践中进行拓展与培养,强调教育除了要集中注意力分析个体现有的压力源与潜藏的消极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本身具备的积极潜能,主动加强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可以说,学生自身具备的积极力量、品质是避免问题产生的重要工具。 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路径 1.有效结合学科教学和校园活动 從某种程度上说,个体积极品质属于合金范畴,其形成过程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理体制、社会环境与学习经历等。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需要创建育人队伍,首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育人者应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智状态;其次,高能院校应主动实施研讨,引导各育人主体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各自阵地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具有特色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活动。教学科研工作者应依据学习内容及科学探索,增强学生情绪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创新、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科教学和校园活动的有效结合,可以营造健康和谐的精神氛围,提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全员参与意识,从而使积极心理品质演变成一种校园文化,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2.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及学生队伍 就教师团队建设来说,除了要加大对心理教师及辅导员培训的重视程度,积极培养心理教师综合素质,还要有效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力量,注重辅导员心理建设。所以,为了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高等院校需要定期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辅导员队伍。就学生团队建设来说,首先要积极建设心理委员团队,利用例会或培训的方式讲授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相关知识,如心理文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常见心理问题诊断等,加深他们对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实况的了解;其次要创建心理发展部,对学生自主队伍给予充分的支持,指

阮秀芬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论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百色市第一小学阮秀芬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真诚、宽容、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自1999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各地教育部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于2002年8月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下面就我参加《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课题研究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剖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在社会活动中合作、成长。他们对刚刚开始的学校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处在成长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就对自我或学习失去信心。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预防为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即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多维度的,是包含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品质的集合。 二、小学低年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真诚 小学是发展学生社交智慧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时期。同时,拥有一颗善良并懂得爱的心灵,与人真诚以待,宽容对人,是发展社交能力和在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 一、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热爱学习、有视野(洞察力)。 二、勇气:真诚、勇敢、坚持、热情。 三、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 四、正义: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 五、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 六、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 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 1.创造力 常有新的主意和想法。喜欢创造新异的东西,总是有很多创意。认为自己很有创造力。常常能想出做事的不同方法,常常用不同的方法做事,喜欢学做不同的事。 培养策略: 1、鼓励学生用非传统的方式考虑问题和做事; 2、赞赏孩子的机灵、灵敏、足智多谋,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鼓励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使用创新并适当的行动来达到该目标; 4、鼓励做事不受陈规束缚,能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能够想出新思路、新方法; 5、鼓励喜欢从事发明、创造、创新活动。 2.好奇心 爱提问,对各种事情都很感兴趣,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到好奇。总想知道更多,对许多事情,总是有许多的疑问,对不熟悉的人、地方或事物总是感到好奇。 培养策略: 1、鼓励学生总希望知道、了解更多的事物; 2、教育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无偏见、具有开放的好奇和对事物兴趣; 3、赞扬学生的爱提问、爱探究; 4、支持学生寻求新奇,对事物敏感也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不容易觉得无聊。 3.开放的思想 喜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做出一个决定时,会考虑每个选择的好处和坏处。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决定前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做最后决定前会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经常能想到令所有人都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考虑问题,彻底地考虑事物并从各个角度来检验问题,不草率下结论; 2、指导学生善于依靠证据做决定,面对证据能够改变观点;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身上的一切好品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说教……真正无微不至的关怀,应该是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不断地使这些品质得到巩固。” 心理品质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初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领导力等。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就是敏锐地扑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发扬身上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的心理品质,使之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今年接受二年八班班主任,当听说我班有位年组第一的学生时我很高兴,然而当听到原班主任告诉我这孩子有强制性脊髓炎很严重,孩子连最起码的弯腰都弯不下去,父母因为孩子的病对家庭也失去了信心(孩子每月的医药费要八九百元,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父母都出去打工,打工时又遇上了对方各自喜欢的人而离异。)父母离异那段时间孩子情绪比较低落,尽然上网包宿,成绩下滑至年级30多名,孩子由于不能做剧烈运动,经常和女孩子在一起玩,性格比较内向有点女性化,我听了为之一振,接手班级之后,我先是处处关心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因为其家境不是很好,我便经常把女儿的书本拿给他,给他买学习用品、衣服经常找其谈心和他谈学习谈理想引导孩子树立更高的理想,如好好学习就可以将来上高中时可以上宏志班,就连大学也可以是国家出钱培养,慢慢地孩子相信了我,把我当成了朋友,母亲。我便找孩子谈让其当学习班长,每天早晨领同学听英语听力,当学生数学不会时他也能勇敢的站在讲台前面给全班讲,而且因为他担心病我便安慰他说将来你去国外,国外医学是很发达的这病也就不算什么了,这样孩子就有了自己的信念,好好学习将来好有一天能出国深造,为了这个信念孩子一直很努力,自我接班以来一直是全市第一,学习好的孩子大多数特别自私,怕刘继伟这样我也经常与其谈心原谅父母的离异,讲大人的苦衷,说每位老师上课的辛苦,由于他在姑姑家住,他姑姑家也很穷,姑父又有病,家里还有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姑姑家有一个和他只差一岁的孩子,但孩子比较懒惰,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因此在平时唠嗑时我便常说起姑姑作为女人可真不容易,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多帮姑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特别是弟弟的学习应该多帮助让他慢慢感兴趣。孩子的本质就很善良,潜意识的谈话,激发了孩子对别人的爱和感恩孩子真的这么做了,而且在班级他也这么做,只要她会做的题他都能积极主动的去给别人讲,特别自己足能同学谁要是不会他会跟着人家告诉

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請就每項描述,選出最適合你的答案。這些描述是很多人所渴望的;但是,我們只想你以每項描述能怎樣形容你來作答。請誠實並準確地回應。只有在完成全部240條問題後。我們才可以分析和排列你的優點。 1. 我觉得这个世界很有趣。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2. 我总是尽全力参加教育活动。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3. 我总是为自己的行动找出理由。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4. 不断产生新奇和不同的念头是我的一个长处。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5. 我可以充分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6. 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全面的认识。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7. 面对强烈的反对时,我经常捍卫自己的立场。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8. 我从来不会在任务没有完成前就放弃。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9. 我一向遵守承诺。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0. 我从不会借故太忙而不去帮助朋友。 非常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1. 我总是乐于和别人建立关系,即使有风险存在。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2. 我从不会错过小组会议或团队活动。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3. 我总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4. 在团体里,我总是尽力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在团体内的感觉。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5. 对我来说,吃健康食品没有困难。 非常似我 頗似我 中立 不太似我 非常不似我 16. 我从未故意伤害过任何人。 非常似我

积极心理品质24项

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 一、智慧与知识; 二、勇气; 三、仁慈与爱; 四、正义; 五、修养与节制; 六、心灵的超越 积极心理学的二十四种优秀品质: 一、智慧与知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1.好奇心。你对世界的好奇和情趣,你对任何事都感到好奇。你经常发问,对所有话题和题目都感到着迷。你喜欢探索和发掘新事物。2.喜好学习。你喜欢学习,不管是在课堂上或自学,你都喜爱学习新事物。你喜爱上学、阅读、参观博物馆和任何有学习机会的地方3.创造力。你有创造力、独立性和完整性及开放胸襟,能够想出新方法做事是你拥有的重要特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你决不会满足于用传统方法去做同样的事。 4.开放的思想。你有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原创力,能从多角度思考和考证事物是你重要的特质。你不会妄下结论,只会根据实际的证据做决定。你能够变通。 5.智慧和知识。包括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绪智慧。你明白别人的动机和感受。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知道该做甚么,也知道要做些

甚么,才能使其它人感到自在。 6.独特视角。有统揽全局、洞察力和观点见解。你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但你的朋友却认为你有。他们重视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并向你寻求意见。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具有意义。 二.勇气:面对内部、外部两种不同立场誓达目标的一致 7.勇敢。英武、勇敢和勇气。你这个人无所畏惧,绝不会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前畏缩。即使面对反抗,你仍会为正义声疾呼。你会根据自己的信念而行动。 8.坚持不懈。坚持性、努力、勤奋和坚毅。你努力完成自己开展的工作。无论怎样的工作,你都会尽力准时完成。工作时,你不会分心,而且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9.真实性。正直、诚实、真实。你是个诚实的人,不止说实话,还会以真诚和真摰的态度生活。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虚伪,是个“真心”的人。 三.仁慈和爱:人际交往的品质; 10.仁慈善良慷慨。你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别人请你做事,你从不推搪。你享受为别人做好事,即使是那些人和你认识不深。11.爱与被爱的能力。你重视和别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那些互相分享和关怀的关系。那些给你最亲密感觉的人,他们同样感到跟你最亲密。

问卷1: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心理调查,我们会对你所填写的内容绝对保密。除了研究 人员以外,不会有其他人接触到你所填写的内容。本调查具体内容中共有100 条陈述,与每条陈述对应,回答时有五个级别:(1)非常不像我 (2)比较不像我(3)一般 (4)比较像我 (5)非常像我。请你仔细阅读每一条陈述,根据该项陈述 在多大程度上像你来做选择,然后在相应数字上打“√”或者选择。 特别提醒:每题只能选择一个选项,不可多选和漏选。并注意不要看错行, 也不要丢题。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学校:姓名: 1.你的性别:(1)男(2)女 2.你所在的年级:(1)5年级(2)6年级(3)初一(4)初二(5)初三(6)高一(7)高二(8)高三 3.父母是否外出打工:(1)父亲外出打工(2)母亲外出打工 (3)父母都外出打工(4)父母都没有外出打工 4.你的家庭背景:(1)完整家庭(2)单亲,跟随父亲(3)单亲,跟随母亲 (4)跟随祖父母(5)独自生活(6)父母双亡(7)其他_____ 5.是否独生:(1)是(2) 否,排行,老大(3)否,排行中间(4)否,排行最小 6.你父亲的文化程度:______(在下面选)你母亲的文化程度:_____(在下面选)(1)大学毕业或以上(2)中专或高中毕业(3)初中毕业(4)小学毕业(5)小学未毕业 (6)没上过学或不识字(7)不知道 7.你父亲的职业:(1)管理人员(机关干部、经理)(2)军警(军人、警察等) (3)员工(工人、职员、服务人员)(4)农民(农民、农民工) (5)知识技术人员(教师或科研人员、医生、工程师建筑师等) (6)自雇主(个体经营、自由职业等)(7)其他_______ 8.你母亲的职业:(1)管理人员(机关干部、经理)(2)军警(军人、警察等) (3)员工(工人、职员、服务人员)(4)农民(农民、农民工) (5)知识技术人员(教师或科研人员、医生、工程师建筑师等) (6)自雇主(个体经营、自由职业等)(7)其他_______ (1)非常不像我(2)比较不像我(3)一般(4)比较像我(5)非常像我 1.大家说我是个充满活力的人。………………………………(1) (2) (3) (4) (5) 2.学会一个新东西会让我感到非常兴奋。……………………(1) (2) (3) (4) (5) 3.无论做什么我都非常小心谨慎。……………………………(1) (2) (3) (4) (5) 4.如果朋友跟我吵了架,我很难再与他和好如初。…………(1) (2) (3) (4) (5) 5.见到优美的风景时,我会忍不住停下来欣赏一会儿。……(1) (2) (3) (4) (5)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总结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和培养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信息量激增,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由于认知水平、个性发展和自我调控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自身身心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易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协助他们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学校适应中的种种困惑,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近有这样一个报道:常熟某校两位初中男学生因学习压力大,相约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压力,结果现在还在医院中抢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仅有的学习压力,就选择放弃生命,这就说明现在的孩子感情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在获得小小成功时往往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在遇到一点点失败时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实施“幸福”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应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抑制能力、克服危机的能力、能重建心理平衡的能力。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培养勇敢和坚韧的精神,调整自身需要的能力、抗诱惑的能力,防止出现胆怯、冲动等不良意志,让学生具有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从小有理想、有抱负,防止自卑、抑郁、孤独的不良个性品质,使学生时时充满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小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心理问题成因 (一)根据观察、座谈及问卷等多方面多方位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乐观: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

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品质——感恩能力提升工作坊》 一、积极心理学关于感恩的研究 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正在为世人所关注。Seligman指出:“心理学不仅研究病态、弱点和损害,还研究力量和优点。处置不仅是修复被损坏的东西,而且是培育最好的东西。”积极心理学是关于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与文化的科学研究,它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类的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作为积极心理学24种积极人格特质之一“感恩(gratitude)”,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恩是人类重要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内在力量,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对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同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Seligman发现,一次“感恩行动”能大幅提升快乐、减少抑郁症状长达一个月。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罗伯特·艾蒙斯经过五年研究,指出地感恩这项被忽视的感情进行有目的的系统化培养,能够明显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苏细清等人的研究也证明,懂得感恩的人经常能够感到幸福,感恩的人能经常体会到被关怀、被爱和被重视等积极感受,有利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并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临床研究表明,忽视感恩,或者不会感恩往往会被看成是一种心理病症的表现,个体常常体验不到积极情绪。 二、本工作坊理论基础 感恩是人类重要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内在力量,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对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同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感恩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感恩的人能经常体会到被关怀、被爱和被重视等积极感受,有利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并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以及主观幸福感。临床研究表明,忽视感恩,或者不会感恩往往会被看成是一种心理病症的表现,个体常常体验不到积极情绪。 感恩是个体高尚品质的体现:心理学家2002年研究报告显示,在800多个特质词语对人类特质进行描述中,感恩是最为人尊重和喜爱的品质之一,仅次于真诚、有爱心以及值得信任。而不懂感恩被认为是最让人讨厌的特质之一。 感恩可以促进社会美德的发展:感恩不仅可以拓展个体解决问题的资源,促进个体更灵活地应对逆境,还能够成为促使社会更积极发展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力量,是其它美德产生的根基。联合国将2000年定为感恩年。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对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促进个体与他人以及个体和社会的联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个体懂得感恩,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恩,个体感受到更多生命丰富感,感受到的是一种与他人之间的联结,从而为自己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生活满意度将提高,缺失感将减少。 感恩是中国文化中提倡的重要美德:对中国人而言,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知恩、感恩、报恩。记住一个人的恩情是至关重要的,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唾弃“忘恩负义之人”,痛恨“恩将仇报之徒”。和谐社会建设更需要提倡感恩的美德,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工作坊的目的 工作坊的目的是引发成员感恩的情怀,学习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感恩;提升自己与他人的感恩能力,与他人更和谐地相处。

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一)

培养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一)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它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提出来的,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们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诠释,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寻求找到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人的积极情绪与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环境关系等方面。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希望、自信、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提及或运用,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挖掘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调查人中有25.04%的被调查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在普通员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高达33.30%,而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员工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自然而然对企业形象、管理成本和企业效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当然,对员工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采取弥补措施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维护员工心理健康、发挥员工积极性、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管理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积极心理

学的基本理念认为,管理者应该去挖掘员工自身存在的勇气、乐观、希望、诚信、毅力、快乐等积极心理品质,以抵御心理疾病的困扰,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员工积极心理资本,培育员工的积极心理品质极为重要。 一、培养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员工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员工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那么,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员工的思维,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情感管理。“以人为本”,实行情感管理就是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管理者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充分信任员工,相信员工都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发展员工的个性,真正体现员工工作的“主人”地位。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员工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发展、创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2.树立员工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比金

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开展述评-最新文档

中小学积极心理品质开展述评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学界正在兴起的由Seligamn等人提出的。在Seligman提出积极心理学思想后,当前发表的成果更多聚焦在终极性的积极人格或美德的探讨上。而要形成稳定的受用终生的积极人格和美德力量,必须首先激发和培养个体相应的积极心理品质。而对于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概念的界定上,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从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上看,“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和潜能和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 从主观体验上看,“积极心理品质”是指逼近持久的、积极地情绪和体验,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 从对个人成长上看,积极的心理特征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 二、中小学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情况 (一)中小学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1.学生心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学校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中小学生心理压力

的不断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筮待重视的社会问题。但是在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病理学模式导向下,学校心理学的工作往往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本人和学生只关心心理问题的消除,而容易忽视学校心理学其他的职能,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 2.积极心理学表现出典型的成人化价值取向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从表面上的统计数据看约为91%)。相应的,从统计数据上看,对儿童的研究只占到了约9%。事实上,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因为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提高所有人的生活幸福度,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比成人更不易获得幸福,而且有研究表明童年期的积极体验对儿童将来的一生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二)中小学开展积极心理品质的有利条件 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不断成熟:孟万金教授最早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经过2002年,特别是2006年以来的扎实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理论构建到实际应用的重要进展。2009年9月以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逐步完成了覆盖全国七大区域10万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常模。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有效开展必然少不了测量工具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经过众多研究者的不

普通心理学: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一、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为此,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对学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勇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荣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具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又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确立有意义的行动目的。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时候,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同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既具有远大的目标,又能转化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干和实干的精神。例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中学时代一位数学老师的启迪下,立志要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中国人争光,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他不顾政治运动的冲击和生活条件的简陋,埋首于数字和草稿纸中,夜以继日地进行推导、演算,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世界数学界的认可。 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学习活动,更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的学习毅力。所以,教师应该科学、严谨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安排班集体的劳动和课外文体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必然发展起来。在学校日常活动之外,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能磨炼学生意志的实践活动,如晨练、爬山、野营、徒步旅行等,甚至有时可以人为地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和磨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经说过:不应当捏塑一个人,而应当锻炼,锻炼出一个人,这就是说,先要好好烧红,然后再用锤去锤……另外,在意志锻炼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良好意志品质,教育者要及时肯定,帮助他巩固下去;对于不良的意志品质,则要及时指出,设法教育、纠正。例如,对于行为盲从、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应该培养他们对集体和他人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启发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觉意识;对于行事轻率、行为鲁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认清行为的不良后果,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行事;对于优柔寡断、怯懦的学生,则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对于行为偏执、性情孤僻的学生,要从心理上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群体的利益。 三、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父母之外,学生对在学校生活中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师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和尊重,并不自觉的去模仿其言行。因此,一位教师如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榜样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特殊的效果。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具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注重集体的利益,也为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而自豪。当学生建立起对集体的义务感和荣誉感时,就会为了集体的目标和利益,去努力学习,热心支持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独立、坚强、勇敢、自制等意志品质也得到培养。当然,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还要有严格的纪律去约束集体成员,朝共同的目标努力。当学生能够自觉遵守集体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纪律的事,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意志锻炼。 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以及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意志品质的缺点和不足对学习的影响,就会主动接受这些教育影响,予以积极配合。这

积极心理品质24项.

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 一、智慧与知识; 二、勇气; 三、仁慈与爱; 四、正义; 五、修养与节制; 六、心灵的超越 积极心理学的二十四种优秀品质: 一、智慧与知识:知识的获得和应用 1.好奇心。你对世界的好奇和情趣,你对任何事都感到好奇。你经常发问,对所有话题和题目都感到着迷。你喜欢探索和发掘新事物。 2. 喜好学习。你喜欢学习,不管是在课堂上或自学,你都喜爱学习新事物。你喜爱上学、阅读、参观博物馆和任何有学习机会的地方 3.创造力。你有创造力、独立性和完整性及开放胸襟,能够想出新方法做事是你拥有的重要特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 你决不会满足于用传统方法去做同样的事。 4.开放的思想。你有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和原创力,能从多角度思考和考证事物是你重要的特质。你不会妄下结论, 只会根据实际的证据做决定。你能够变通。 5.智慧和知识。包括社会智慧、个人智慧、情绪智慧。你明白别人的动机和感受。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你知道该做甚么,也知道要做些 甚么,才能使其它人感到自在。

6.独特视角。有统揽全局、洞察力和观点见解。你不认为自己有智慧,但你的朋友却认为你有。他们重视你对事物的洞察力,并向你寻求意见。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无论对自己和别人来说, 都具有意义。 二.勇气:面对内部、外部两种不同立场誓达目标的一致 7.勇敢。英武、勇敢和勇气。你这个人无所畏惧,绝不会在威胁、挑战、困难或痛苦前畏缩。即使面对反抗,你仍会为正义声疾呼。你会根据自己的信念而行动。 8.坚持不懈。坚持性、努力、勤奋和坚毅。你努力完成自己开展的工作。无论怎样的工作, 你都会尽力准时完成。工作时, 你不会分心, 而且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9.真实性。正直、诚实、真实。你是个诚实的人,不止说实话,还会以真诚和真摰的态度生活。你是个实事求是的人, 不虚伪, 是个“真心”的人。 三.仁慈和爱:人际交往的品质; 10.仁慈善良慷慨。你对别人仁慈和宽宏大量。别人请你做事,你从不推搪。你享受为别人做好事,即使是那些人和你认识不深。 11.爱与被爱的能力。你重视和别人的亲密关系,特别是那些互相分享和关怀的关系。那些给你最亲密感觉的人, 他们同样感到跟你最亲密。 四.正义:文明的品质; 12.精神。责任、团队精神和忠诚。指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团队精神、忠诚。作为团队的一份子,你的表现突出,是个忠心和热心的队员。你对自己分内工作负责, 并为团队的成功而努力。 13.公平。平等、正义:对所有人公平,是你坚持不变的原则。你不会因为个人的感情, 而影响你对别人作出有偏差的判断。你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39479457.html,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张世彪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18年第12期 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开展的《城镇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实验,于2016年8月立项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校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制订出课题研究方案并选定实验班级。通过实践调研、访谈和观察,在初步了解本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的基础上,编制了《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初步评估实验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为开展实验提供依据。课题组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广泛收集分析相关研究参考资料以及实验数据,研讨案例以及总结成果等形式展开实验研究,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营造氛围,环境熏陶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包括物化环境、教学环境、人际环境。学校努力构建整洁典雅富于教育意义的物化环境,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位学生感到亲切自由的学习氛围;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高标准配备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兼职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学习家园。学校努力构建充满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學环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激情和热情带入课堂,把对学生的切身关怀带入课堂,努力保持健康情绪,努力提高自学质量。学校努力营造积极的校园人际环境,大力弘扬“爱”的校魂,提出了“让爱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让爱的雨露滋润学生心灵的每一个角落”的倡议,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校园成为学生向往与家长信赖的学园、家园、乐园。 二是学科渗透,滋养浸润通过指导教师挖掘学科和教材中蕴含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因素,设定认知、情绪、意志和人格品质等方面的积极心理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满热情,做到功底深、理念新、内容准、方法活、媒体巧、学生动、气氛亲、效果实,以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感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恰当评价,及时反馈。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推行“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分享,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对学生作积极评价,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是课程实施,育心树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每两周一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与发展需求,采用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学习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了解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