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新技术

压铸模具是模具中的一个大类。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压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对压铸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不断提高的使用性能需求仅仅依靠新型模具材料的应用仍然很难满足,必须将各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到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当中才能达到对压铸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的要。在各种模具中,压铸模具的工作条件是较为苛刻的。压力铸造是使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满模具型腔而压铸成型,在工作过程中反复与炽热金属接触,因此要求压铸模具有较高的耐热疲劳、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冲击韧性、红硬性、良好的脱模性等。因此,对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各种压铸模具表面处理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类:(1)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2)表面改性技术,包括表面热扩渗处理、表面相变强化、电火花强化技术等;(3)涂镀技术,包括化学镀等。

1传统热处理工艺的改进技术

传统的压铸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淬火-回火,以后又发展了表面处理技术。由于可作为压铸模具的材料多种多样,同样的表面处理技术和工艺应用在不同的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史可夫最近提出针对模具基材和表面处理技术的基材预处理技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适合的加工工艺,从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寿命。热处理技术改进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热处理工艺与先进的表面处理工艺相结合,提高压铸模具的使用寿命。如将化学热处理的方法碳氮共渗,与常规淬火、回火工艺相结合的NQN(即碳氮共渗-淬火-碳氮共渗)复合强化,不但得到较高的表面硬度,而且有效硬化层深度增加、渗层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回火稳定性和耐蚀性提高,从而使得压铸模具在获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时,表面质量和性能大幅提高。

2表面改性技术

2 1表面热扩渗技术

这一类型中包括有渗碳、渗氮、渗硼以及碳氮共渗、硫碳氮共渗等。

2 1 1渗碳和碳氮共渗

渗碳工艺应用于冷、热作和塑料模具表面强化中,都能提高模具寿命。如3Cr2W8V钢制的压铸模具,先渗碳、再经1140~1150℃淬火,550℃回火两次,表面硬度可达HRC56~61,使压铸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模具寿命提高1. 8~3.0倍。进行渗碳处理时,主要的工艺方法有固体粉末渗碳、气体渗碳、以及真空渗碳、离子渗碳和在渗碳气氛中加入氮元素形成的碳氮共渗等。其中,真空渗碳和离子渗碳则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渗速快、渗层均匀、碳浓度梯度平缓以及工件变形小等特点,将会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1 2渗氮及有关的低温热扩渗技术

这一类型中包括渗氮、离子渗氮、碳氮共渗、氧氮共渗、硫氮共渗以及硫碳氮、氧氮硫三元共渗等方法。这些方法处理工艺简便、适应性强、扩渗温度较低(一般为480~600℃)、工件变形小,尤其适应精密模具的表面强化,而且氮化层硬度高、耐磨性好,有较好的抗粘模性能。3Cr2W8V钢压铸模具,经调质、520~540℃氮化后,使用寿命较不氮化的模具提高2~3倍。美国用H13钢制作的压铸模具,不少都要进行氮化处理,且以渗氮代替一次回火,表面硬度高达HRC65~70,而模具心部硬度较低、韧性好,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氮化工艺是压铸模具表面处理常用的工艺,但当氮化层出现薄而脆的白亮层时,无法抵抗交变热应力的作用,极易产生微裂纹,降低热疲劳抗力。因此,在氮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避免脆性层的产生。最近,国外提出采用二次和多次渗氮工艺。采用反复渗氮的办法可以分解容易在服役过程中产生微裂纹的氮化物白亮层,增加渗氮层厚度,并同时使模具表面存在很厚的残余应力层,使模具的寿命得以明显提高。此外还有采用盐浴碳氮共渗和盐浴硫氮碳共渗等方法。这些工艺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在国内较少见。如TFI+ABI工艺,是在盐浴氮碳共渗后再于碱性氧化性盐浴中浸渍。工件表面发生氧化,呈黑色,其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均

得到了改善。经此方法处理的铝合金压铸模具寿命提高数百小时。再如法国开发的硫氮碳共渗后进行氮化处理的oxynit工艺,应用于有色金属压铸模具则更具特点。

2 1 3渗硼

由于渗硼层的高硬度(FeB:HV1800~2300、Fe2B:HV1300~1500)、耐磨性和红硬性,以及一定的耐蚀性和抗粘着性,渗硼技术在模具工业中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因压铸模具工作条件十分苛刻,故渗硼工艺较少应用于压铸模具表面处理中,但近年来,出现了改进的渗硼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而得以应用于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如多元、涂剂粉末渗等。涂剂粉末渗硼的方法是将硼化合物和其他渗剂混合后涂覆在压铸模具表面,待液体挥发后,再按照一般粉末渗硼的方法装箱密封,920℃加热并保温8h,随之空冷。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的渗层,模具表面渗层硬度、耐磨性和弯曲强度都得到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平均提高2倍以上。

2 1 4稀土表面强化

近年来,在模具表面强化中采用加入稀土元素的方法得到广泛推崇。这是因为稀土元素具有提高渗速、强化表面及净化表面等多种功能〔13〕,它对改善模具表面组织结构,表面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均有极大地影响,可提高渗速、强化表面、生成稀土化合物。同时可消除分布在晶界上微量杂质的有害作用,起着强化和稳定模具型腔表面晶界的作用。另外,稀土元素与钢中的有害元素发生作用,生成高熔点化合物,又可抑制这些有害元素在晶界上偏聚,从而降低深层的脆性等。在压铸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工艺中加入稀土元素成分,能够明显提高各种渗入法的渗层厚度、提高表面硬度,同时使得渗层组织细小弥散、硬度梯度下降,从而使得模具的耐磨性、抗冷、热疲劳性能等显著提高,从而大幅度提高模具寿命。目前应用于压铸模具型腔表面的处理方法有:稀土碳共渗、稀土碳氮共渗、稀土硼共渗、稀土硼铝共渗、稀土软氮化、稀土硫氮碳共渗等。

2 2激光表面处理

激光表面处理是使用激光束进行加热,使工件表面迅速熔化一定深度的薄层,同时采用真空蒸镀、电镀、离子注入等方法把合金元素涂覆于工件表面,在激光照射下使其与基体金属充分融合,冷凝后在模具表面获得厚度为10~1000μm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层,冷却速度相当于激冷淬火。如在H13钢表面采用激光快速熔融工艺进行处理,熔区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塑性变形能力高,对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近,萨哈和达霍特若采用在H13基材上进行激光熔覆VC层的方法,研究表明,获得的模具表面实质是连续、致密无孔的VC钢复合覆层,它不仅有很强的在600℃下的氧化抗力,而且有很强的抗熔融金属还原的能力〔19〕。2 3电火花沉积金属陶瓷工艺在表面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种电火花沉积工艺。该工艺在电场作用下,在母材表面产生瞬间高温、高压区,同时渗入离子态的金属陶瓷材料,形成表面的冶金结合,而母材表面也同时发生瞬间相变,形成马氏体和微细奥氏体组织〔20〕。这种工艺不同于焊接,也不同于喷镀或者元素渗入,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工艺。它很好地利用了金属陶瓷材料的高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而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廉。是压铸模具表面处理的一条新路。

3涂镀技术

涂镀技术作为模具强化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在塑料模、玻璃模、橡胶模、冲压模等工作环境相对简单的模具表面处理。压铸模具需要承受冷热应力交替的苛刻环境,所以一般不使用涂镀技术来强化压铸模具表面。但近年来,有报道采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强化压铸模具表面,以提高模具表面抗粘着性、脱模性。该方法在铝基压铸模具上将聚四氟乙烯微粒浸润后进行(NiP)-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实验证明,此方法在工艺上和性能上均为可行,大大降低了模具表面的摩擦系数。

4结语

模具压力加工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模具的水平、质量和寿命则与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休戚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各种模具表面处理技术出现较大的进展。表现在:①传统的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及其与其他新工艺的结合;②表面改性技术,包括渗碳、低温热扩渗(各种渗氮、碳氮共渗、离子氮化、三元共渗

等)、盐浴热扩渗、渗硼、稀土表面强化、激光表面处理和电火花沉积金属陶瓷等;③涂镀技术等方面。但对于工作条件极为苛刻的压铸模具而言,现有新的表面处理工艺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要求,可以预计更为先进的技术,也有望应用于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鉴于表面处理是提高压铸模具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提高我国压铸模具生产整体水平,表面处理技术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压铸生产工艺

压铸生产工艺知识 一.压铸生产的概念 ** 压铸(DIE CASTING) 就是将熔融合金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充满金属模并使其在高压下凝固冷却成型的精密铸造生产. 压铸制造出来的工件称为压铸件(DIE CASTINGS),压铸件主要特点尺寸公差很小(精密公差±0.08,一般公差±0.25),精密度高,表面不需经车削加工而只是经过整缘处理(如去批锋.抛光等)即可用于后工序如静电喷涂或装配生产. 二.压铸机(CASTING MACHINE) 压铸机为热料室压铸机,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所用压铸机有两种型号:L.K.DC-80(3台)﹑L.K.DC-160(4台),机器制造商:力劲机械厂有限公司(L.K.MACHINERY CO.LTD). ***机器的主要工作参数列表如下供参考: 压铸机基本结构各部分作用; 固定机板----用以固定压铸模的静模(前模)部分; 移动机构----用以固定压铸模的动模(后模)部分; 顶出机构----用以顶出压铸件; 锁紧机构----实现在压射过程中可靠地锁紧模具; 配电及数显—电源供应﹑显示溶料温度﹑压铸程序及时间控制等; 操纵台------控制压铸操作的系列动作; 射料机构----将合金液推入模具型腔,进行充填成型; 熔料室------将铸绽熔化为合金液并维持恒温. ***压铸机工序流程步骤:

正常所采用的半自动生产操作,每个生产周期是靠开和关安全门来触发下一个局期,其流程可如图表达: 关门--→(顶针退回)锁模--→扣咀前--→一速身料--→二速射料 回錘喷(刷)说模剂←--顶针顶出/钻取啤件←--开模←--离咀 三.压铸用的锌(Zinc)合金材料 本公司所用皆为锌3#合金(EZDA 3PRESSURE KIECASTING ALLOY),其化学成份含量及作用如下表(见下页): 1.锌合金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a)熔点较低; b)压铸成型效果好; c)铸件表面可镀金属,可以进行(静电)喷涂装饰; d)缺点:铸件易老化,抗腐蚀能力差. 2.锌合金原料中掺入水口料对铸件的影响: 在锌合金压铸生产中,适当地在材料中掺入水口料可降低铸件成本,但水口料掺入也会引致某些质量问题: a)水口料中往往含有杂质,使材料机械性能变差,使铸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b)水口料中的化学成份巳发生变化,铝镁成份的减少会使材料理化性能变 坏,从而会使铸 件花纹和气泡等问题增多. 如果通过化学鉴定及处理,在掺有水口料的锌合金(水口料一般不超过50%)中适当地加入铝和镁元素,并协同改善压铸模的排溢条件,选择适当的压铸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铸件质量,减少废品产生.

《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复习题1-答案教学内容

压铸模具设计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压力铸造:压力铸造是将熔融状态或者半熔融状态的金属浇入压铸机的压室,在高压力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充填在压铸模(压铸型)的型腔内,并在高压下使熔融或者半熔融的金属冷却凝固成形而获得铸件的高效益、高效率的精密铸造方法。 2、压射压力:压射压力Fy是压射机构(压射缸内压射活塞)推动压室冲头运动的力,即压射冲头作用于压室中金属液面上的力。 3、压射速度:即压室内压射冲头推动金属液的移动速度(又称冲头速度) 4、内浇口速度:是指金属液通过内浇口时的线速度(又称充填速度) 5、合金浇注温度:是指金属液从压室进入型腔的平均温度,因测量不便,通常以保温炉内的温度表示。一般高于合金液相线20~30℃ 6、模具的工作温度:模具的工作温度是连续工作时模具需要保持的温度。 7、充填时间:金属液自开始进入模具型腔直至充满型腔所需的时间称为充填时间。 8、增压建压时间:是指金属液在充模的增压阶段,从充满型腔的瞬时开始,至达到预定增压压力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比压由压射比压上升到增压比压所需的时间。 9、压室充满度:浇入压室的金属液量占压室容量的百分数称压室充满度。 10、压铸机的压射机构:是将金属液推送进模具型腔填充成型为压铸件的机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金属液充填理论主要有:喷射充填理论、全壁厚充填理论、三阶段充填理论 2、压铸按压铸机分类:热室压铸、冷室压铸 3、液态金属成型新技术有:真空密封造型、气压铸造、冷冻造型 4、压铸用低熔点类合金主要有:锌、锡、铅。 5、压铸生产中,要获得表面光滑及轮廓清晰的压铸件,下列因素起重要作用:(1)压射速度 (冲头速度);(2)压射比压;(3)充填速度(内浇口速度)。 6、压铸铁合金种类:压铸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低碳钢、不锈钢、合金钢和工具钢等。 7、铸造方法有砂型铸造、特种铸造。压铸工艺属于特种铸造工艺范畴。 8、常见压铸的分类方法:按压铸材料分类、按压铸机分类、按合金状态分类 9、压铸按压铸材料分类:单金属压铸、合金压铸 10、压铸用高熔点类合金主要有:铝、镁、铜。 11、压铸合金、压铸模和压铸机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 12、压铸新技术有真空压铸、加氧压铸和定向抽气加氧压铸、精速密压铸、半固态压铸、挤 压压铸、铁合金压铸。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全壁厚充填理论所提出的充填形态是最理想的。 2、充填过程主要有以下3种现象:(1)压入(2)金属液流动(3)冷却凝固。 3、压力铸造属于特种铸造中金属型(即压铸模)在压力机上进行生产的一种精密铸造,其最终产品为压铸件。

常见压铸模具生产问题及分析

常见压铸模具生产问题及分析 一、压铸过程中金属液飞溅 产生原因 1. 动、定模之间合模不严密,间隙较大 2. 锁模力不够 3. 压铸机动,定模安装板不平行 4. 支板跨度大,压射力致使套板变形,产生喷料 调整方法 1. 重新安装模具 2. 加大锁模力 3. 调整压铸机,使动,定模安装板相互保持平行 4. 在动模上增加支板,增加套板的刚度。 二、影响压射头使用寿命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 1. 压射头本身的材料、质量; 2. 压射头与压射料筒之间的配合间隙; 3. 模具安装时与压射料筒的同心度; 4. 冷却问题; 5. 选用优质压射头润滑油等。 三、产品表面起皱

症状:产品表面形成的不规则褶皱,主要出现在壁较薄的前段部分,可以看到射出的细小铝颗粒和褶皱。 原因:由于吸入了脱模剂和压缩空气,被封闭在前段的气压较高,把产品表面 顶起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 解决方案:排气彻底,清除多余的脱模剂。调整高速高压区的位置以防止溶液降温缺陷名:起皱(二) 症状:镶件附近的圆柱状部分,表面的皮膜出现起皱现象起皱的表面部分,根据发生状态有差异。在靠近镶件的拐角处,出现与镶件平行的褶皱。在离拐角稍远处,表面皮膜起皱部分有细小的铝颗粒聚集,呈粉末状附着在表面起皱的断面可以观察到起皱导致的凹凸,细小的铝颗粒被压碎后嵌入褶皱里。 原因:在模具温度低时进行铸造容易发生此现象。铝液在流道流淌时前锋冷却,形成氧化皮膜,在距离浇口较远的突起部分凝固,由于压力增大在表面形成褶皱。 解决方案:对模具进行预热,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生产是很重要的,将模具温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换导柱以及导套时一定要注意尺寸变化,尤其是长 时间使用但是没有回火或者测量的模具,一定要检查模具的尺寸,包括模板平行度、孔直线度、孔内外径是否变化。一般情况下基准尺寸会变化。 锌压铸件毛坯看不到麻点,电镀前抛光就出现麻点,这是怎么回事这是锌压铸 件最易出现的问题之一。要注意: 1. 原材料的质量(纯净度); 2. 熔化时的精炼除气除渣; 3. 压铸时速度、压力的调整(特别是皮下气孔等缺陷); 4. 抛光时摩擦的压力和温度不要太高。

压铸模具设计开题汇报.doc

压铸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内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根据对螺杆套压铸模的设计,了解和熟悉压力铸造的工艺设计过程和模具的设计过程。对压力铸造过程,模具的设计过程中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缺陷问题,根据压铸模具工艺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外套的工艺结构不影响其性能和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相应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避免缺陷,提高外套工作性能的目的社会需要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当一种生产工艺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时,就会有新的更好的工艺产生,压铸技术的出现就是如此。压铸最早用来铸造印刷用的铅字,当时需要生产大量清晰光洁以及可互换的铸造铅字,压铸法随之产生。根瑟勒Mergenthaler)发明了铅字压铸机。最初压铸的合金是常见的铅和锡合金。随着对压铸件需求量的增加,要求采用压铸发生产熔点和强度都更高的合金零件,这样,相应的压铸技术,压铸模具和压铸设备就不断地改进发展。Doehler)研究成功用于工业生产的压铸机,压铸锌,锡,铅合金铸件。agner)首先制成启动活塞压铸机,用于生产铝合金铸件。约瑟夫。波拉克Joset Polak)设计了冷压室压铸机,克服了热压室压铸机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压铸生产技术前进了一大步,铝,镁,锌,铜等合金零件开始广泛采用压铸工艺进行生产。压铸生产是所有压铸工艺中生产速度最快的一种,也是最富有竞争力的工艺之一,使得它在短短的年里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仪器仪表,通

信等领域内有色金属铸件的重要生产工艺。 铸工艺与设备逐步完善的时期。而代到现在,则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加速用于压铸工艺与设备的大发展阶段。数控压铸机,计算机控制压铸柔性单元及系统和压铸工艺与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标志着压铸生产开始从经验操作转变到科学控制新阶段,从而使压铸件的质量,自动化程度及劳动生产旅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压铸生产中,正确采用各种压铸工艺参数是获得优质压铸件的重要措施,而金属压铸模则是提供正确选择和调整有关工艺参数的基础。所以说,能否顺利进行压铸生产,压铸件质量的优劣,压铸成型效率以及综合成本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属压铸模结构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模具的制造质量。由于金属压铸成型有着不可比拟的突出优点,在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批量的生产中,虽然模具成本高一些,但总的说来,其生产的综合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在这个讲求微利的竞争时代,采用金属压铸成型技术,更有其积极和明显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给压铸成型的生产带来了机遇。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汽车轻量化是实现环保,节能,节才,告诉的最佳途径。因此,用压铸合金件代替传统的铸铁件,可使汽车质量减轻,压铸合金件还有一个显著地特点是传导性能良好,热量散失快,提高了汽车行车安全性。因此,金属压铸行业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的压铸业经历了,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并以每年速度增长,但是由于企业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技术开发滞后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方式滞后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从总体看,我国

压铸模具制作工艺

压铸模具制作工艺 模具制作工艺流程: 审图—备料—加工—模架加工—模芯加工—电极加工—模具零件加工—检验—装配—飞模—试模—生产 A、模架加工:1打编号,2A/B板加工,3面板加工,4顶针固定板加工,5底板加工 B、模芯加工:1飞边,2粗磨,3铣床加工,4钳工加工,5CNC粗加工,6热处理,7精磨,8CNC精加工,9电火花加工,10省模 C、模具零件加工:1滑块加工,2压紧块加工,3分流锥浇口套加工,4镶件加工 模架加工细节 1、打编号要统一,模芯也要打上编号,应与模架上编号一致并且方向一致,装配时对准即可不易出错。 2、A/B板加工(即动定模框加工),a:A/B板加工应保证模框的平行度和垂直度为0.02mm,b:铣床加工:螺丝孔,运水孔,顶针孔,机咀孔,倒角c:钳工加工:攻牙,修毛边。 3、面板加工:铣床加工镗机咀孔或加工料嘴孔。 4、顶针固定板加工:铣床加工:顶针板与B板用回针连结,B板面向上,由上而下钻顶针孔,顶针沉头需把顶针板反过来底部向上,校正,先用钻头粗加工,再用铣刀精加工到位,倒角。 5、底板加工:铣床加工:划线,校正,镗孔,倒角。 (注:有些模具需强拉强顶的要加做强拉强顶机构,如在顶针板上加钻螺丝孔) 模芯加工细节 1)、粗加工飞六边:在铣床上加工,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留磨余量1.2mm 2)、粗磨:大水磨加工,先磨大面,用批司夹紧磨小面,保证垂直度和平行度在0.05mm,留余量双边0.6-0.8mm 3)、铣床加工:先将铣床机头校正,保证在0.02mm之内,校正压紧工件,先加工螺丝孔,顶针孔,穿丝孔,镶针沉头开粗,机咀或料咀孔,分流锥孔倒角再做运水孔,铣R 角。 4)、钳工加工:攻牙,打字码 5)、CNC粗加工 6)、发外热处理HRC48-52 7)、精磨;大水磨加工至比模框负0.04mm,保证平行度和垂直度在0.02mm之内8)、CNC精加工 9)、电火花加工 10)、省模,保证光洁度,控制好型腔尺寸。 11)、加工进浇口,排气,锌合金一般情况下浇口开0.3-0.5mm,排气开0.06-0.1mm,铝合金浇口开0.5-1.2mm排气开0.1-0.2,塑胶排气开0.01-0.02,尽量宽一点,薄一点。 滑块加工工艺 首先铣床粗加工六面,2精磨六面到尺寸要求,3铣床粗加工挂台,4挂台精磨到尺寸要求并与模架行位滑配,5铣床加工斜面,保证斜度与压紧块一致,留余量飞模,6钻运水

铝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及工艺

铝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及工艺 发布时间:2013-12-02 点击率:344 1、铝材磷化 通过采用SEM, XRD、电位一时间曲线、膜重变化等方法详细研究了促进剂、氟化物、Mn2+, Ni2+, Zn2+, PO4;和Fe2+等对铝材磷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硝酸胍具有水溶性好、用量低、快速成膜的特点,是铝材磷化的有效促进剂:氟化物可促进成膜,增加膜重,细化晶粒;Mn2+, Ni2+能明显细化晶粒,使磷化膜均匀、致密并可以改善磷化膜外观;Zn2+浓度较低时,不能成膜或成膜差,随着Zn2+浓度增加,膜重增加;PO4含量对磷化膜重影响较大,提高PO4。含量使磷化膜重增加。 2、铝的碱性电解抛光工艺 进行了碱性抛光溶液体系的研究,比较了缓蚀剂、粘度剂等对抛光效果的影响,成功获得了抛光效果很好的碱性溶液体系,并首次得到了能降低操作温度、延长溶液使用寿命、同时还能改善抛光效果的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 溶液中加入适当添加剂能产生好的抛光效果。探索性实验还发现:用葡萄糖的NaOH溶液在某些条件下进行直流恒压电解抛光后,铝材表面反射率可以达到90%,但由于实验还存在不稳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了采用直流脉冲电解抛光法在碱性条件下抛光铝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解抛光法可以达到直流恒压电解抛光的整平效果,但其整平速度较慢。 3、铝及铝合金环保型化学抛光 确定开发以磷酸一硫酸为基液的环保型化学抛光新技术,该技术要实现NOx 的零排放且克服以往类似技术存在的质量缺陷。新技术的关键是在基液中添加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合物来替代硝酸。为此,首先需要对铝的三酸化学抛光过程进行分析,尤其要重点研究硝酸的作用。硝酸在铝化学抛光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点腐蚀,提高抛光亮度。结合在单纯磷酸一硫酸中的化学抛光试验,认为在磷酸一硫酸中添加的特殊物质应能够抑制点腐蚀、减缓全面腐蚀,同时必须具有较好的整平和光亮效果。 4、铝及其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强化处理 铝及其合金在中性体系中阳极氧化沉积形成类陶瓷非晶态复合转化膜的工艺、性能、形貌、成分和结构,初步探讨了膜层的成膜过程和机理。 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Na_2WO_4中性混合体系中,控制成膜促进剂浓度为2.5~3.0g/l,络合成膜剂浓度为1.5~3.0g/l,Na_2WO_4浓度为0.5~0.8g/l,峰值电流密度为6~12A/dm~2,弱搅拌,可以获得完整均匀、光泽性好的灰色系列无机非金属膜层。该膜层厚度为 5~10μm,显微硬度为300~540HV,耐蚀性优异。该中性体系对铝合金有较好的适应性,防锈铝、锻铝等多种系列铝合金上都能较好地成膜。 5、YL112铝合金表面氧化处理工艺技术

H13钢压铸模具的表面改性

H13钢压铸模具的表面改性 潘晓华1朱祖昌2 (1艾福表面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030,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0336) 中文摘要:着重介绍H13钢的化学成分及低Si高M0的改进方向,同时论述了压铸模具的表面PVD改性。 关键词:压铸模具,热处理,表面改性,物理气相沉积 1.压铸模具和H13 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普遍采用H13热作模具钢。所谓热作模具是指对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的和对液态的有色金属压制成型制造零部件的模具。 作为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具用钢一般应具有下述条件:(1)具有较高的淬透性,热处理时可采用冷却强度较小的介质和具有较小的热处理变形;(2)具有高的抗热裂性和耐热疲劳抗力,使模具经受激冷激热不易形成裂纹以及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避免模具失效;(3)具有高的抗热软化能力和抗高温磨损能力,使模具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4)具有高的抗液态金属的粘焊(soldering)和化学冲蚀损伤,国内以熔化液态金属的熔损来表征。要达到这些兼具高温强度和高韧度要求,又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和抗磨损能力,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一般采用中碳含量(0.35~0.45%)和含Cr、W、M0和V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量在6~25%范围。 在美国,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种:铬热作模具钢、钨热作模具钢和钼热作模具钢,全部以H 命名。分别为H10~H19,H21~H26,和H42、H43[1]。用于Al合金压铸模的钢种,目前很普遍采用H13钢,它属于第一种。国内钢号为4Cr5M0SiVl。以前国内采用较多的3Cr2W8V钢的热疲劳性和韧度显得不足。 H13钢的含碳量在0.5%以下。美国AISI H13,UNS T20813, ASTMA681(最新版)的H13钢和FED QQ-T-570的H13的含碳量都规定为(0.32~0.45)%, 是所有H13钢中含碳量范围最宽的。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4Cr5M0SiV1和SM4Cr5M0SiV1钢号的含碳量为(0.32~0.42)%和(0.32~0.45)%。德国DIN17350 X40CrM0V5-1和WNr1. 2344钢的含碳量为(0.37~0.43)%,含碳范围较窄[2]。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90中对中高级H13钢的含碳量规定为(0.37~0.42)%。 铬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提供给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好的抗软化能力,所以该钢在空冷条件下能够淬硬。在6 barN2气体真空处理条件下可淬透直径为160mm[3]。但铬的加入会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程度,致使钢中会出现亚稳定的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现在国内一般可用高碳铬轴承钢相关标准予以评定[4]。铬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热强度,但对韧度不利。材料中增加钼和钨,有人提出[5],(1/2W+M0)的量至1%以上时,会使材料500℃以上进行回火时仍获得较高硬度,并具有二次硬化能力。H13钢的二次硬化能力不很明显,可参见资料[1]。提高V的含量,如V的量由0.4%(SKD6,相当于H11)提高至1%,使H13钢(SKD61)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同时V也增加水冲洗抗力,实际上是提高水浸侵蚀磨损抗力(erosive wear)[1]。 另外,钢中加入W、M0、V、Nb等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的元素,能对奥氏体晶粒细化,也使溶入奥氏体后在回火过程中产生二次硬化效果。对Cr的加入形成的碳化物为M23C6型,其在1100℃奥氏体化时基本上溶解完了,(全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是1160℃),这将决定H13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处于1020~1080℃范围内[6]。 含Cr热作模具钢的含Si量都在0.80~1.20%,只有H19钢含Si量为0.20~0.50%。钢中增加Si的量除了固溶强化影响外,它能改进钢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直至800℃(1475℉)。但Si 有损于韧度提高。现在H13钢的发展正在向低Si高M0的第二阶段进行,(发展第一阶段是提高

压铸件表面处理颜色常用语 (中英文双语)

压铸件表面处理颜色常用语(中英文双语)珍珠叻(pearl nickel) 金属产品丝印(silk screening on Metal parts) 电彩锌(electric coloring zinc) 珍珠铬(pearl chrome) 移印(PAD printing) 表调(Pre-dips) 珍珠金(pearl gold) 焗漆(baking enamel) 磷化(phosphatizing) 金(gold) 镁合金阳极处理(anodizing) 铬化(chromating) 尼龙叻(satin nickel) 新铝色(alusilber) 钝化(passivating) 哑灰(dull grey) 无铬钝化(deactivator) 古青(antique brass) 闪银(sparkle silver) 除漆剂(varnish remover) 黑白(antique bronze)

特(微)闪银[extra (light) sparkle silver] 古红(antique copper ) 超幼银(super fine silver) 黑胚抛光(as-cast polished) 特幼银(extra fine silver) 喷珍珠镍(painted pearl nickel) 镁合金电镀化学镍DNC-MG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喷珍珠铬(painted pearl chrome) 镁合金非铬皮膜MAGPASS (Cr-Free passivation) 砂铬(satin chrome) 光铬(bright chrome) 电泳漆(electrophoretic coating) 哑银灰(dull/Matte silver grey) 氟/碳聚合物喷涂(KYNAR 500-PVF2 coatings) 半哑粗(细)银[semi-dull coarse/fine silver] 静电粉沫喷涂(electrostatics powder coatings) 喷砂阳极处理(anodization of sand blast) 聚氨酯漆喷涂(polyurethane coatings ) 磨光阳极染色(polishing anode dyeing) 聚脂漆喷涂(polyester coatings) 环氧树酯喷涂(epoxy coatings) 普通焗漆(baking enamel coatings) 高温厨具焗漆(Non-stick debron coatings)

压铸模的表面处理

三、压铸模的表面处理。有扩散处理、涂层、氮化+涂层等几种方法。扩散处理法虽有各种商品名称,主要是N、C、S、0单独或复合扩散的氮化、软氮化、浸硫氮化、氧化、氮化+氧化处理等,有代表性的氮化处理时,形成化合物层(白层)其耐熔损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好,而耐裂性差。反之,无化合物层仅形成扩散层则耐热裂性好,而耐熔损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则差。最近扩散处理趋向,氧化处理或氮化+氧化复合处理为主流,适用于压铸模具的各种表面处理方法: 涂层有PVD法、CVD法和TD工艺方法。由硬质皮膜被覆法形成的陶磁涂层膜,有优良的耐溶损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但耐热裂则很少有改善。这样的硬质皮膜被覆法中CVD法和TD工艺方法在膜的密着上更好,但在处理上要1000度高温模具容易产生变形和变寸。PVD法由于是低温处理可抑止模具变形变寸,但在膜的密着性上比CVD法要差。氮化+涂层,其代表性方法是氮化+PVD法。在氮化炉中仅形成氮化的扩散层,取出后在另外的PVD装置中进行模具各种涂层的方式。这样的氮化+PVD其最表层膜具有耐溶损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氮扩散层则具有耐热裂性。但PVD法形成的膜在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模具时有一定范围的界限。 (氮化+氧化)复合处理。压铸模具的表面处理在世界范围的倾向,由过去的氮化、浸硫氮化处理向应用氧化处理发展。由于与氮化处理形成的铁的氮化物相比,高温稳定性高的铁的氧化物,应用于压铸模更能发挥其在溶损、过烧、粘着方面的效果。(氮化+氧化)复合处理可在一个装置中连续处理,时间可大幅度缩短。另外,在可控气氛中处理可形成没有氮化扩散层的化合物层的连续氧化处理,可以提高耐溶损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和耐热裂性。等离子CVD法(PCVD)。原料全用的是气体,由于是等离子化学反应形成的膜,是低温的密着性和致密性优良的皮膜,可以很好的覆盖复杂的产品。另外,PCVD法可不破损真空一次工程在一个装置内将氮化等的扩散硬化处理+硬质皮膜的所谓复合处理简单的作成。因而PCVD可面向三维立体形状物的压铸模具的处理。含硼气体系统的PCVD作成新的硼扩散处理(硼化)含硼皮膜,例如:TiB、TiBN、TiBCN、TiAIBN、TiAIBCN0、TiAISiBCN0、BN、BCN等各种硬质膜。如TiAIBN 膜有4000Hv以上的硬度,被称之谓超高级涂层。选择不同元素的组合,可得到过去所没有的高度的耐磨性、耐氧化性、脱模性、润滑性从而使适应各种不同要求的压铸模具性能有飞跃的提高。现己应用的实例有:手机部件的镁合金压铸模具,过去使用脱模剂,使用三万次左右就要因为腐蚀而需焊接修补,而且因使用脱模剂飞散的烟雾污染了环境,由于飞边毛刺使制品难以保持精度。用PCVD法氮化扩散硬化层+TiN/TiAN/TiAISiCN0多层膜应用于该模具后,完全不用脱模剂,可压铸用30万次,延长了模具寿命、改善了环境、抑制飞边毛刺的产生、缩短了压铸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像机部件的成型,过去每次都涂脱模剂,熔液流动性差、产生皱皮、使制品加工出现问题、次废品率高。此模具用氮化扩散硬化层+TiN/TiAIN/TiAISiCNO多层膜后,脱模剂用量只有过去的1/8以下、改善了流动性、不再出现皱皮、加工出漂亮的制品,并因而减少了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部件的成型,过去使用脱模剂大量喷雾成形,约6万次就要焊接修补,而且铸造缺陷多、不良率高。采用氮化扩散硬化层+TiN/TiAIN/TiAISiCNO多层膜后,脱膜剂减少到1/2以下,铸造提高到12万次以上。不仅延长了模具寿命,而且抑止了铸造缺陷、降低了消耗,改善了生产环境。由于PCVD法复合处理效果,提高了耐热裂性、耐过烧性、耐粘着性。在铝压铸方面已有不用脱模剂,铸造在100万次以上的压铸模具。

钣金件表面处理主要工艺方法介绍

表面处理工艺 表面处理技术介绍 一、什么叫做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改变产品表面及近表面区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产品的装饰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表面处理:电镀,化学镀,转化膜技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喷涂,热浸镀,喷砂,化学转化,阳极氧化,涂装等; 表面处理技术还能赋予材料表面各种光、电、磁、热、声、化学以及功能转换等特性。 1.各种光的表面技术:镜子;防反光; 2.各种电的表面技术:绝缘的镀银,金,铜;导电的用塑料保护 3.各种磁的表面技术:隐身技术(重点) 4.热的表面技术:红外,吸收红外,防热; 5.声的表面技术:防声纳 6.化学:钢材镀锌 表面处理的种类 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防护型表面处理,如电镀、氧化(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装饰型表面处理(如涂装、、功能型表面处理,总的来说,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其主要目的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的节省和利用资源。 二、钣金加工中为什么要进行表面处理? 1.钣金加工所用的材料多为冷轧板、热轧板、电解板、白口铁、不锈钢、铝合金板及型材、铜材等,这些材料暴露在大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充分接触后,会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造成材料表面腐蚀,同时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间相互接触也会由于彼此间的电位差而形成原电池,从而造成接触腐蚀。为避免钣金加工中材料在各加工工序间及成品在存放及使用中发生腐蚀,生产中通过对材料进行表面处理方式来控制腐蚀的产生或延缓腐蚀的产生,从而减少由于腐蚀的产生而造成产品返修或报废,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及生产成本。 2.各种材料经过钣金加工转化为商品时,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及商品给予人视觉上的美感,就对产品外观作各种表面处理,如电镀、氧化着 三、在钣金加工业中铝合金材料通常需进行哪些表面处理? 在钣金加工业中,铝合金材料通常需进行以下表面处理:无色化学氧化、黑色化学氧化、金黄色化学氧化、拉丝无色化学氧化、喷砂无色化学氧化、光亮无色化学氧化、喷砂光亮阳极氧化、化学氧化着色、化学氧化后涂装(喷漆、喷粉),其中氧化层有导电与绝缘两种;硬质、耐磨等; 前处理 四、磷化工艺 A、磷化工艺流程:预脱脂----脱脂----流动水洗----流动水洗----表调----磷化----流动水洗 ----流动水洗----纯水洗----烘干 B、前处理生产线 喷淋线、浸泡线

压铸产品表面处理

压铸产品表面处理

?珍珠叻(pearl nickel) 金属产品丝印(silk screening on Metal parts) 电彩锌(electric coloring zinc) 珍珠铬(pearl chrome) 移印(PAD printing)移印指的是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如仪器、电气零件、玩具等),使用铜或钢凹版,经由硅橡胶铸成半球面形的移印头,以此压向版面将油墨转印至承印物上完成转移印刷的方式。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它能够在不规则异性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象,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采用钢(或者铜、热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往需要的对象表面压一下就能够印出文字、图案等。由于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 表调(Pre-dips) 表面调整surface condition 把表面转化为能在以后的工序中得到成功

处理的适当状态的过程表调是对需要磷化处理的金属表面,在磷化之前用一种特殊的溶液进行处理,通过表调的作用改变金属表面的微观状态,以加速磷化,促使磷化过程中形成结晶细小,均匀,致密的磷化盐皮膜。表调对磷化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表面状态不良的工件以及低温低浓度的磷化更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作用有: 消除表面粗化的效应,提高表面活性的均一化。车身钣金的表面经过强碱脱脂会产生腐蚀不均,表面粗化的效应。有研究表明,在冷轧钢板的表面存在一层厚度为(50~150)×10m的FeO和FeO的完整的氧化层。磷化膜的结晶就在此基础上生成得到完整致密的化成皮膜。 经过强碱清洗以后,由于钢板表面上的活性点转变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是构成化成皮膜的结晶核减少,这样促使生成的化成皮膜稀疏,结晶粗大。而表调可以消除这一缺陷,使表面的活性点与非活性点以及表面的酸碱度均一化。现代中低温磷化广泛采用表调技术,表调剂大致有三类: 1 酸性表调剂由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 机酸组成。可以除去零件表面的氧化膜、焊剂、残留油膜,是钢铁焊件专用的表调剂。 2 表面活性剂由肥皂或十二烷基磺酸盐等组成。起 润湿并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能使磷化膜均匀。 3 金属盐表调剂一般是Ti、Mn或稀土磷酸盐组成。 胶体磷酸肽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低温磷化表调剂。 金属盐表调剂为低温磷化提供了外动力。目前低温或常温磷化均采用金属盐表调剂。 珍珠金(pearl gold) 焗漆(baking enamel)焗漆是一种现代工艺,采用焗漆设备使用特殊的漆然后用高温热气流快速将漆渗入被焗物的表面上,同时设备一端还应使用毒气回收设备,将有毒物质迅速收容排除。 这种工艺可以一方面能让漆不易褪色脱落,另一方面在被焗物投入使用后非常环保,因为漆的有害物质已经在焗漆的过程中被吸收排除,所以在日后的使用中不会再排放到空气中,对人和环境造成影响。 目前该工艺已经应用于少部分金属上色领域。同时在日常的木质家居领域中也有少部分企业在使用,目前已经采用该工艺的厂家已经有3家,两家为罗浮宫家具上色使用,一家为润成创展门业使用。

模具表面处理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视觉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模具行业本身的客观要求,模具蚀纹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工艺不断涌现,新材料不断应用,造就了现在模具蚀纹行业的新辉煌。 模具蚀纹,模具咬花,模具晒纹,模具烂纹,模具烂花,模具蚀刻之类都是模具里的同一工艺,只是名称叫法不同。里面又有幼纹,细纹,粗纹,皮纹等纹路粗细的种类。英文一般如下写法mould texture,mold texture,mould texturing,mold texturing。 模具蚀纹的应用: 起装饰产品的作用,使产品更加美观,高雅: 克服了印字,喷漆易磨掉的缺点; 满足了视觉要求:由于光洁如镜的产品表面极易划伤,易沾上灰尘和指纹,而且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疵点、丝痕和波纹会在产品的光洁表面上暴露无疑,而一些皮革纹、橘皮纹、木纹、雨花纹、亚光面等装饰花纹,可以隐蔽产品表面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缺点,使产品外观美观,迎合视觉的需要。 制作花纹,可以使产品表面与型腔表面之面能容纳少许的空气,不致形成真空吸附,使得脱模变得容易。 防滑、防转、有良好的手感。 制成麻面或亚光面,防止光线反射、消除眼部疲劳等等。 模具蚀纹的方式: 花式纹路技术是经过化学药水作用,在不同金属制品的表面造成各类图案,例如:沙纹、条纹、图象、木纹、皮纹及绸缎图案等。不同的技术流程制作出不同的纹路风格。其中也包括喷纹程序,例如:办公室文件器材、录音机、录映机、照相机、汽车的防撞架、镜面、花盆、餐具等表面都是用喷纹制作而成。 模具蚀纹的流程: 洗膜-粘膜-化学检验-表面处理-印花处理-化学蚀刻-表面处理-QC-防锈处理-包装 模具纹分类: 有对称形图纹如正方形对应,圆形对应,非对称形图纹,花纹,木纹,类似家装材料瓷砖的图纹,这个纹理当然不是平的,是有纹理的,有立体感的,有凹凸不来的。还有包括蚀字等。 一般可以总体概括:各种塑料工模皮纹、木纹、布纹、立体纹、(电视,电脑,电话,手机,汽车,摩托,空调,冰箱等)大小电器外壳各类花纹滚筒;鞋底纹、不锈钢、压铸模蚀刻、凹凸文字商标、图案、喷沙。

压铸工艺流程图示

上海旭东压铸技术咨询培训资料 压铸工艺参数 一、压铸工艺流程图示 2,压铸模安装 17,终检验 5,涂料配制

上海旭东压铸技术咨询培训资料压铸工艺参数 二、压射压力 注:t1 金属液在压室中未承受压力的时间;P1为一级(慢速)t2 金属液于压室中在压射冲头的作用下,通过内浇口充填型腔的时间;P2为二级(快速) t3 充填刚刚结束时的舜间;P3为三级(增压) t4 最终静压力;P4为补充压实铸件 4P y P b= Лd2 式中:P b 比压(Mpa); Py 机器的压射力(N); (压射力=压射缸直径×蓄压器压射时间最小压力) d 压室(冲头)直径(MM) 选择比压考虑的的主要因素 上海旭东压铸技术咨询培训资料压铸工艺参数

比压 因素选择条件 高低 壁厚薄壁厚壁压铸件结构形状复杂简单 工艺性差些好些 结晶温度范围大小压铸合金特性流动性差好 密度大小 比强度大小 阻力大小浇注系统散热速度快慢 公布合理不太合理排溢系统截面积大小 内浇口速度快慢 温度合金与压铸模具温度大小 ●压铸各种合金常用比压表(Mpa) 铸件壁厚≤3(mm) 铸件壁厚>3(mm)合金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锌合金20-30 30-40 40-50 50-60 铝硅、铝铜合金25-35 35-45 45-60 60-70 铝、镁合金30-40 40-50 50-65 65-75 镁合金30-40 40-50 50-65 65-80 铜合金40-50 50-60 60-70 70-80 ●压力损失折算系数K 直浇道导入口截面F1, K值与内浇铸口截面F2之比>1 =1 <1 立式冷室压铸机 0.66-0.70 0.72-0.74 0.76-0.78 卧式冷室压铸机0.88

压铸件表面处理工序

压铸件表面处理工序 普通的抛光轮和砂磨轮用于处理镁合金铸件的粗糙表面,局部裂纹和其他表面缺陷。磨料采用刚玉或者碳化硅,粒度为60到320目,根据原始表面的粗糙度和最后表面的要求决定所用磨料的粒度。抛光镁合金的磨料不能含有铁或者其他金属颗粒,因为这些金属颗粒一旦嵌入镁合金表面,在零件中存放期可能产生局部腐蚀,或者在化学处理或者电镀前的酸洗过程中产生点蚀。打铸件在研磨前要进行全面清理。 小抛光轮适用于轮廓不复杂零件,轮廓复杂的零件用于固定轮或者布轮涂上无脂化合物进行抛光。在研磨前的抛光所用磨料粒度一般为220~320目。镁合金也采用织物抛光或者柔性轮抛光。这种抛光是把脱脂化合物涂到布轮的表面上进行抛光。采用刚玉和硅化合物为磨料的布轮可以使用镁合金研磨的很光滑和光亮。为了上色抛光,也可以使用干石灰。研磨膏也不许含有铁和其他重金属杂质。 我国压铸件产量已经占到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二还多。而且镁合金压铸件是其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镁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处理都必须注意,镁合金压铸件表面最致密、最耐蚀。因此,在预处理中最好不要把原有的表皮全部清理干净,这样容易导致耐蚀性下降。一般高纯度压铸镁合金耐蚀性好,不用处理。 工业级压铸镁合金与其他材料组成复合件或者与其他金属接触

的时候,会产生电化学腐蚀,必须进行表面处理。压铸件表面处理工序,采用抛光、喷丸砂、钢丝刷、锉刀、滚筒研磨等机械方法去除压铸件表面的毛刺、氧化物、润滑剂、脱模剂、铸型砂等异物。镁合金压铸件通常要除掉残余润滑剂和其他表面污染,就采用湿滚桶,或者振动式转桶,把研磨和脱脂结合在一起进行表面处理。这样处理不仅完成了清洗还可以使零件表面光滑。更重要的是采用连续流动的方式可以控制和清楚杂质在零件表面的沉积。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题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压铸过程是先加料后合模。(√) 2、巴顿认为:充填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影响铸件的表面质量;第二阶段是影响铸件的强度;第三阶段是影响铸件的硬度。(×) 3、压铸压力有压射力和胀型力。(×) 4、硅在铝合金中能改善其高温时的流动性,但降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塑性。(×) 5、压铸件的尺寸精度一般按机械加工精度来选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较高的精度等级。(×) 6、确定公差带时,待加工的尺寸,孔取正值,轴取负值。(×) 7、压铸件的表面粗糙度取决于压铸模成型零件型腔表面的粗糙度。(√) 8、压铸件表面有表面层,由于快速冷却而晶粒细小、组织致密。(√) 9、同一压铸件内最大壁厚与最小壁厚之比不要大于3:1。(√) 10、铸件上所有与模具运动方向平行的孔壁和外壁均需具有脱模斜度。(√) 11、要提高薄壁压铸件的强度和刚度,应该设置加强肋。(×) 12、肋厚度要均匀,方向应与料流方向一致。(√) 13、液压曲肘式合模机构在压铸模闭合时是利用“死点”进行锁紧的(√) 14、斜导柱抽芯机构中弹簧起限位作用。(√) 15、压铸生产过程中,压射的第一阶段是低速压射,第二、第三阶段是高速压射。(×) 16、常用的高熔点压铸合金有锌合金、铝合金和镁合金。(×) 17、选择浇注温度时,应尽可能选择较高的温度浇注。(×) 18、压铸完成后,开模时应尽可能使铸件留在定模中。(×) 19、排溢系统包括溢流槽和飞边槽。(×) 20、推出机构一般设置在定模中。(×) 21、巴顿提出的三阶段充填理论,勃兰特提出全壁厚理论。(√) 22、金属液充填端部为矩形的型腔时受到的阻力比端部为圆形的小。(×) 23、压铸生产中,胀模力应大于锁模力。(×) 24、排溢系统包括溢流槽和飞边槽。(×) 25、硅是大多数铝合金的主要元素。(√) 26、镶拼式结构分为整体镶块式和组合镶块式。(√) 27、压铸件的尺寸精度比模具的精度低三到四级左右。(√) 28、确定公差带时,不加工的配合尺寸,孔取负值,轴取正值。(×) 29、厚壁压铸件,其壁中心层的晶粒粗大,易产生缩孔、缩松等倾向。(√) 30、压铸件厚壁与薄壁连接处可以突扩或突缩。(×) 31、肋应该布置在铸件受力较小处,对称布置。(×) 32、斜导柱抽芯机构中弹簧起限位作用。(√) 33、选择浇注温度时,应尽可能选择较高的温度浇注。(×) 34、同一压铸件上嵌补的嵌件不得多于两个。(×) 35、压铸机合模后的模具总厚度应小于压铸机的最小合模距离。(×)

钣金表面处理工艺

钣金表面处理工艺 1、粉末喷涂 粉末喷涂: 是用喷粉设备(静电喷塑机)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粉末·涂料的不同种类效果)的终涂层。 工艺流程: 上件→静电除尘→喷涂→低温流平→烘烤 技术特点: 优点:

1、颜色丰富,高光、哑光可选; 2、成本较低,适用于建筑家具产品和散热片的外壳等; 3、利用率高,100%利用,环保; 4、遮蔽缺陷能力强; 5、可仿制木纹效果。 2、金属拉丝 拉丝: 是通过研磨产品在工件表面形成线纹,起到装饰效果的一种表面处理手段。根据拉丝后纹路的不同可分为:直纹拉丝、乱纹拉丝、波纹、旋纹。 技术特点: 拉丝处理可使金属表面获得非镜面般金属光泽,同时拉丝处理也可以消除金属表面细微的瑕疵。

3、喷砂 喷砂: 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高速喷射到需处理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的一种工艺。 技术特点: 1、实现不同的反光或亚光。 2、能清理工件表面的微小毛刺,并使工件表面更加平整,消除了毛刺的危害,提高了工件的档次。 3、清楚前处理时遗留的残污,提高工件的光洁度,能使工件露出均匀一致的金属本色,使工件外表更美观,好看。 4、抛光

抛光: 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针对不同的抛光过程: 粗抛(基础抛光过程),中抛(精加工过程)和精抛(上光过程),选用合适的抛光轮可以达到好的抛光效果,同时提高抛光效率。 工艺流程:

(完整版)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干货技巧】

压铸铝合金表面处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 万㎡,1100 多家展商,超10 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 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 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铝合金涂装前处理流程:脱脂-水洗-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纯水洗),采用锌系磷化液, 方法与钢铁件的磷化基本一致。 如果不磷化,也可以采用六价铬钝化处理,但是此法不环保。或用三价铬钝化处理。 如果铝合金仅进行脱脂就涂装,附着力差,耐腐性也差。 磷化处理磷化处理就是工件在以磷酸或磷酸盐为主体的溶液中进行浸渍或采用喷枪进行 喷淋,使表面产生完整的磷酸盐保护膜层的表面处理技术。典型的处理规范如表 2 所示。 磷化处理液的成膜性不如铬化处理液的好,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通常不太适合于表 面质量差的薄壁压铸件(壁厚小于2mm )的表面处理。磷化处理膜层的厚度较大,作为油漆底层,可使漆膜的粘附力、耐潮湿性和耐蚀能力提高几十倍至几百倍。镁合金磷化处理的研究较少,目前的应用十分有限。 1,压铸铝合金表面电镀彩锌,铝本身是两性金属,在酸或者碱性的溶液中都不稳定,加之 压铸铝合金本身组织疏松,有砂眼,气孔等缺陷,往往会影响电镀质量。经过适当的前处理 后,压铸件电镀锌变的容易,电镀10um 左右的锌层,然后进行钝化处理,可以成倍的提 高压铸铝合金的耐腐蚀性,为了防止彩锌变色,可以浸涂一层有机保护膜。 2,压铸铝合金表面进行铬酸盐处理,压铸铝合金经过喷砂处理后,可以直接进行铬酸盐处 理,从而表面可以获得一层钝化膜,根据需要这层膜可以是无色到黄色,并且不影响表面电 阻,为了达到产品三防的要求,可以在铬酸盐处理后,再进行喷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