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器上行通信规约(修订版)培训资料

集中器上行通信规约(修订版)培训资料
集中器上行通信规约(修订版)培训资料

集中器上行通信规约

(修订版)

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集中器上行通信规约

(修订版)

湖北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部

二零零七年二月

1 适用范围

本规约定义低压集中抄表系统中主站和集中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结构及传输规则。适用于主站对集中器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集中器主动上传的通信方式。相关具体技术要求参见湖北省电力公司《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

2 规约结构

本规约采用三层参考模型通信:应用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2.1 物理层

采用多种通信方式,包括:GPRS、CDMA、PSTN、Ethernet、RS232。2.2 链路层

链路层位于三层参考模型的中间层。它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并对应用层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封装。链路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单元传输。

主要功能:

(1)对面向连接的数据通路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

(2)构成数据链路数据单元(帧),并实现对帧定界、同步、收发顺序的控制。(3)传输过程中的流量控制(Flow Control),差错检测(Error Detection)和差错控制(Error control)等方面。

2.3 应用层

利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传递功能,在主站和集中器之间发送、接收各种数据信息。

3系统运行模式

3.1 前置机运行模式

前置机设备拥有独立的IP地址资源并与所管理的集中器做到IP可达。前置机默认连接TCP端口号为8001,正常工作在TCP模式下。前置机采用定时和手动两种方式对集中器进行数据采集,手动方式可随时进行设备巡检和数据抄收。

3.2 集中器运行模式

集中器运行模式包含2种:

集中器拥有独立静态IP地址(VPN方式:SIM卡直接绑定静态IP地址),即集中器是服务器模式。

集中器具备动态获得IP地址能力(即采用TCP心跳模式,公网模式),即集中器为客户端模式。

约定:集中器默认通信在TCP模式下。TCP通信端口为8101。集中器可定时采集电表数据并保存在集中器内。集中器所有运行参数可远程进行设置和管理。

对于集中器不同的运行模式,对应的上行信道通信参数含义不同。

4帧结构

4.1参考模型

基于GB/T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

4.2传输顺序

帧的信息传输顺序按照自顶向下的正常顺序,具体每个信息的字节传递顺序参见附录2说明。

4.3帧格式

4.3.1 帧分类

本规约采用2种基本的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实现基本的功能及用途。固定帧长帧用于集中器向主站回答的确认或否认报文,或主站向集中器回答的确认或否认报文。可变帧长帧用于主站向集中器传输数据报文,或集中器向主站传输数据报文。

4.3.2 帧格式定义

固定帧长帧格式:

可变帧长帧格式:

4.3.3 校验规则

1.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2.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3.如按5.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4.帧校验为CRC-16。

5.接收方校验:

①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无校验位。对于串行通讯速

度约定为9600bps

②对于每帧: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以及规约标识位;

?识别2个长度L;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7;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3.的线路空闲间隔;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4.4 链路层

4.4.1 长度L

长度L包括规约标识和用户数据长度,由2字节组成:

用户数据长度L1:由D0-D13组成,采用BIN编码,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应用层)的字节总数。

?采用GPRS数据通信,长度L1不大于512个字节;

?采用Ethernet通信,长度L1不大于512个字节。

?采用PSTN通信,长度L1不大于200个字节。

4.4.2 控制域

控制域表示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传输服务类型的信息,占用1个字节, 定义如下:

传输方向位

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PRM=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控制域定义

4.4.3 集中器逻辑地址

集中器逻辑地址在通讯时用来唯一识别一个通讯的最终发起端和接收端。包括地市、区县码和集中器地址码两部分。地市、区县码,表示集中器所属的地市和区县供电公司。集中器地址码最大为FFFEH,FFFFH为广播地址,0000H为系统保留。集中器逻辑地址传输时按照A1 A2 B1 B2次序传输。

4.4.4 CRC校验

从帧起始符开始到CRC 校验码之前,进行标准的CRC-16校验,校验结果为2个字节。CRC-16校验算法为121516+++X X X ,函数见附录。 4.5 应用层定义 4.5.1 应用层格式

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图:

4.5.2 类型标识

一个链路用户数据单元中的信息体都有相同的结构和类型,也就是一帧数据只会有一个类型标识,他们由类型标识域确定, 占用2个字节。

如果链路用户数据中类型标识未被定义,将舍弃那些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以否定认可来回答。 4.5.3 帧序列域

帧序列域为2字节,用于描述帧之间的传输序列的变化规则,由于受报文长度限制,数据无法在一帧内传输,需要分成多帧传输。定义如下:

4.5.3.1 首帧标志FIR

FIR :置“1”,报文的第1帧;

FIN :置“1”,报文的最后1帧;

FIR、FIN组合状态所表示的含义见表

4.5.3.2 启动帧序号帧报文,帧序号从0 ~ 16383循环加1递增,重发帧则不加1。

响应帧序号RSEQ以相应启动报文中的PSEQ作为第一个响应帧序号,多帧响应时,帧序号在RSEQ的基础上依次加1,数值范围为0 ~ 16383个。4.5.3.3 帧序号改变规则

启动站发送报文后,当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响应,或者收到从动站的否认报文,或者收到的响应帧校验出错,启动站应重发上一帧,重发帧的启动帧序号PSEQ不变。(重发次数最多3次)。

从动站在开始响应第二个请求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处理。从动站不能同时处理多个请求。

4.5.4信息体长度

信息体长度单元占1个字节,它定义了后续单个信息体的字节长度。参见信息体格式章节。

4.5.5信息体个数

信息体个数单元占1个字节,它定义了后续信息体的个数。范围:0-255,即最多可以传输255个信息体。

4.5.6 操作对象类型

操作对象单元占1字节,说明操作的实际对象,包括集中器与电表,00H 表示对集中器操作,01H表示对电表操作。

操作对象与操作对象地址类型对应,确定实际的操作对象。

4.5.7 操作对象地址

操作对象地址内容为6字节BCD码,与电表地址对应,FFFFFFFFFFFFH表

全部电表。000000000000H表示对集中器参数操作。

4.5.8 数据域

数据域是可变的,根据类型标识不同而不同,详细格式参照信息体类型列表。信息体由一个信息体时标(如果出现的话)、一组信息元素以组成。时标:如返回历史数据或者实时数据时,每个信息体前6个字节属于信息体时标。

4.5.9 集中器密码

集中器密码为6字节ASCII码,集中器密码只对部分下行帧类型有效,包括下行控制域为写参数类、系统动作类等。所有集中器上行数据帧不带集中器密码。

5类型标识

类型标识值域定义如下:

5.1 通用功能类

5.3

实现。

5.5

5.6 电表数据类

信息体。电表数据类表明集中器对于各种表型存储的数据集合,集中器存储电表数据类包含日末数据、例日数据、整点数据。注:对于非分时表型以抄表日的冻结数据或抄读的实时数据转存作为例日数据

5.7 实时数据类

对于抄实时数据,类型标识参见《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技术条件》附录,另外增加 B61F(读电压块)、B62F(电流块)、B63F(瞬时有功功率块)、B65F(功率因数块),9FFF(总表数据块集合),集中器或采集器收到这些自定义命令后,自动将这些集合命令分解成DL/T645规约命令,并依次发送给目标电表,并将电表返回的数据按顺序打包,返回给主站系统,这样可以节省上行通讯的次数。自定义数据项标识分解说明如下表:

6.1 时钟类

6.2

00h。

6.3 表码类A

6.31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常用无线通信协议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近距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802.11(Wi-Fi)和红外线数据传输(IrDA).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距无线技术标准,分别是ZigBee,超宽频,短距通信,WiMedia,GPS,DECT,无线1394和专用无线系统等。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它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可为固定的或移动的终端设备提供廉价的接入服务。蓝牙技术的实质内容是为固定设备或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环境建立通用的近距无线接口,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使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或操作。其传输频段为全球公众通用的2.4GHzISM频段,提供1Mbps的传输速率和10m 的传输距离。 优势:⑴全性高。蓝牙设备在通信时,工作的频率是不停地同步变化的,也就是跳频通信。双方的信息很难被抓获,防止被破解或恶意插入欺骗信息。⑵于使用。蓝牙技术是一项即时技术,不要求固定的基础设施,且易于安装和设置。 不足:⑴通信速度不高。蓝牙设备的通信速度较慢,有很多的应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⑵传输距离短。蓝牙规范最初为近距离通信而设计,所以他的通信距离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0m。 Wi-Fi(无线高保真)技术 无线宽带是Wi-Fi的俗称。所谓Wi-Fi就是IEEE 802.11b的别称,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Wi-Fi速率最高可达11Mb/s,电波的覆盖范围可达200m左右。 优势:⑴覆盖广。其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穿透力强。可以方便地为整栋大楼提供无线的宽带互联网的接入。⑵速度高。Wi-Fi技术的传输速度非常快,通信速度可达300Mb/s,能满足用户接入互联网,浏览和下载各类信息的要求。 不足:安全性不好。由于Wi-Fi设备在通信中没有使用跳频等技术,虽然使用了加密协议,但还是存在被破解的隐患。 IrDA(红外线数据协会)技术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 IrDA 的主要优点是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而红外通信成本低廉。并且还具有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IrDA的不足在于它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该技术只能用于 2 台(非多台)设备之间的连接。 优势:⑴无需申请频率的使用权,因此红外线通信成本低廉。⑵移动通信所需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⑶外线发射角度较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不足: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被其它物体阻隔,因而只用于两台设备之间连接。ZigBee(紫蜂)技术 ZigBee使用2.4 GHz 波段,采用跳频技术。它的基本速率是250kb/s,当降低到28kb/s 时,传输范围可扩大到134m,并获得更高的可靠性。另外,它可与254个节点联网。 优势:⑴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以上。⑵成本低。因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成本很低。⑶网络容量大。每个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⑷作频段灵活。使用的频段分别为2.4GHz、868MHz(欧)及915MHz(美),均为免执照频段。 不足:⑴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b/s~250kb/s,专注于低传输应用。⑵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为10~75m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UWB(超宽带)技术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UWB 有可能在10 m 范围内,支持高达110 Mb/s的数据传输率,不需要压缩数据,可以快速、简单、经济地完成视频数据处理。 特点:⑴系统复杂度低,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感,载货能力低。⑵定位精度高,相容性好,速度高。⑶成本低,功耗低,可穿透障碍物。近距离无线传输 NFC(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NFC采用了双向的识别和连接。在20cm 距离内工作于13.56MHz 频率范围。NFC现已发展成无线连接技术。它能快速自动地建立无线网络,为蜂窝设备、蓝牙设备、Wi-Fi 设备提供一个“虚拟连接”,使电子设备可以在短距离范围进行通讯。 特点:NFC的短距离交互大大简化了整个认证识别过程,使电子设备间互相访问更直接、更安全和更清楚,不用再听到各种电子杂音。NFC 通过在单一设备上组合所有的身份识别应用和服务,帮助解决记忆多个密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保护。此外NFC 还可以将其它类型无线通讯(如Wi-Fi 和蓝牙)“加速”,实现更快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MODBUS_RTU通信规约

MODBUS_RTU通讯规约(本协议采用主从问答方式) PDM系列仪表/变送器: PDM系列仪表/变送器采用全新的设计,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电表的概念;具有多功能、高精度、数字式、可编程、结构紧凑、多画面显示的特点,它可以满足电力工业未来对电表的需求。 MODBUS通讯协议: ModBus通讯规约允许PDM系列仪表/变送器与施耐德、西门子、AB、GE等多个国际著名品牌的可编程顺序控制器(PLC)、RTU、SCADA系统、DCS或与第三方具有ModBus 兼容的监控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传送。 PDM系列仪表/变送器只要简单地增加一套基于计算机(或工控机)的监控软件(如:组态王、Intouch、FIX、synall等)就可以构成一套电力监控系统。 广泛的系统集成: PDM系列仪表/变送器提供了标准的RS-485/422通讯接口及ModBus通讯协议,这个通讯协议已广泛被国内外电力行业及工控行业作为系统集成的标准。 通讯数据的类型及格式: 信息传输为异步方式,并以字节为单位。在主站和从站之间传递的通讯信息是11位的字格式: 字格式(串行数据) 11位二进制 起始位1位 数据位8位 奇偶校验位1位:有奇偶校验位/无:无奇偶校验位 停止位1位:有奇偶校验位/2位:无奇偶校验位 ●通讯数据(信息帧)格式 数据格式: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错误校检 数据长度:1字节1字节N字节 16位CRC码(冗余循环码) ★ 注:1、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既8 bit)。 2、ModBus是Modicon公司的注册商标。

一、通讯信息传输过程: 当通讯命令由发送设备(主机)发送至接收设备(从机)时,符合相应地址码的从机接收通讯命令,并根据功能码及相关要求读取信息,如果CRC校验无误,则执行相应的任务,然后把执行结果(数据)返送给主机。返回的信息中包括地址码、功能码、执行后的数据以及CRC校验码。如果CRC校验出错就不返回任何信息。 1.1 地址码: 地址码是每次通讯信息帧的第一字节(8位),从0到255。这个字节表明由用户设置地址的从机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每个从机都必须有唯一的地址码,并且只有符合地址码的从机才能响应回送信息。当从机回送信息时,回送数据均以各自的地址码开始。主机发送的地址码表明将发送到的从机地址,而从机返回的地址码表明回送的从机地址。相应的地址码表明该信息来自于何处。 1.2 功能码: 是每次通讯信息帧传送的第二个字节。ModBus通讯规约可定义的功能码为1到127。PDM系列仪表/变送器仅用到其中的一部分功能码。作为主机请求发送,通过功能码告诉从机应执行什么动作。作为从机响应,从机返回的功能码与从主机发送来的功能码一样,并表明从机已响应主机并且已进行相关的操作。 表8.1 MODBUS部分功能码 功能码定义操作(二进制) 02 读开关量输入读取一路或多路开关量状态输入数据 01 读开关量输出读取一路或多路开关量输出状态数据 03 读寄存器数据读取一个或多个寄存器的数据 05 写开关量输出控制一路继电器“合/分”输出 06 写单路寄存器把一组二进制数据写入单个寄存器 10 写多路寄存器把多组二进制数据写入多个寄存器 1.3 数据区: 数据区包括需要由从机返送何种信息或执行什么动作。这些信息可以是数据(如:开关量输入/输出、模拟量输入/输出、寄存器等等)、参考地址等。例如,主机通过功能码03告诉从机返回寄存器的值(包含要读取寄存器的起始地址及读取寄存器的长度),则返回的数据包括寄存器的数据长度及数据内容。对于不同的从机,地址和数据信息都不相同(应给出通讯信息表)。 PDM系列仪表/变送器采用Modbus通讯规约,主机(PLC、RTU、PC机、DCS等)利用通讯命令(功能码03),可以任意读取其数据寄存器(其数据信息表详见附录)。PDM 系列仪表/变送器的数据寄存器存储的电量多达几百个(如:电流、电压、功率、0~31次谐波分量等),并且都是16位(2字节)的二进制数据,并且高位在前;一次最多可读取寄存器数(既各种电量的数量)是50个。 PDM响应的命令格式是从机地址、功能码、数据区及CRC码。数据区的数据都是两个字节,并且高位在前(电能量除外)。 注:1、PDM-820AC/ACM/ACR、PDM-800AC/ACM具有“03”、“06”、“10”功能码; 2、如果PDM采用MODBUS ASCII通讯协议,其通讯数据格式为;7个数据位,1个 停止位,偶校验。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简介 常用网络通信协议 物理层: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窄宽接入: PSTN (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有6种信道: A信道 4khz模拟信道 B信道 64kbps用于语音数据、调整数据、数字传真 C信道 8kbps/16kbps的数字信道,用于传输低速数据 D信道 16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接入信令 E信道 64kbps数字信道,用于传输内部信令 H信道 384kbps高速数据传输数字信道,用于图像、视频会议、快速传真等. B代表承载, D代表Delta. ISDN有3种标准化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由2个B信道,每个带宽64kbps和一个带宽16kbps的D信道组成。三个信道设计成2B+D。 主速率接口(PRI) - 由很多的B信道和一个带宽64Kbps的D信道组成,B信道的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国家: 北美和日本: 23B+1D, 总位速率1.544 Mbit/s (T1) 欧洲,澳大利亚:30B+2D,总位速率2.048 Mbit/s (E1) FR(Frame Relay)帧中继

X.25 X.25网络是第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也是第一个公共数据网络. #宽带接入: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HFC(Hybrid Fiber,Coaxial)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 PLC:电力线通信技术 #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能组合一组光波长用一根光纤进行传送。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更确切地说,该技术是在一根指定的光纤中,多路复用单个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以便利用可以达到的传输性能(例如,达到最小程度的色散或者衰减)。 #无线/卫星: 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作区域多点传输服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3G:(3rd-generation,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DBS:(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 Service)直播卫星业务 VAST: 协议:RS-232、RS-449、X.21、V.35、ISDN、FDDI、IEEE802.3、IEEE802.4、IEEE802.5等。 RS-232: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规约转换器调试说明

规约转换器调试说明 1、烧制程序 测试硬件时烧入测试程序用跳帽连接JP1的2,3两脚(643板用跳帽连接JP2的RUN),程序写入后将JP1的1,2用跳帽短接(643板跳帽连接JP2的PRO)(此为运行状态)。 2、测试以太网通讯 给规约转换器通电,将S2的5拨到ON的位置(此为规约转换器默认IP地址:172.20.100.1),打开计算机点击开始/运行/输入ping 172.20.100.1 –t 点击确定。 S2拨档开关如左图所示

JP5,JP6,JP8,JP7如上图中所示 3、测试串口485通讯,将JP5,JP6,JP7,JP8都跳到485的通讯方式,S2的 2,4拨到ON的位置(见跳线说明),将两个串口用DB9母头连接,分别是两个DB9的4针(485A)和5针(485B)各自对接,用DOS功能查看收发数据如下: 用WINDOWS键+R启动运行如下: 在运行打开里输入cmd后点击确定后弹出窗口,在光标闪烁处输入IP地址如下图:

输入IP地址后按Enter键后弹出窗口,user name为sac; user password 为1234;按回车键后在光标闪烁处输入7后按回车键,再输入密码1234即 可看到收发数据如下图所示:

正确报文如上图中所示。 4、测试串口232通讯,将S2的拨档开关都拨到OFF位置,JP5,JP6,JP7,JP8 都跳到232的通讯方式(见跳线说明),将两个串口用DB9母头连接,一头DB9的1针(地)、3针(发)和4针(收)对应另一头DB9的1针(地)、4针(收)和3针(发),用DOS功能查看收发数据(步骤同485通讯方式)。 5、修改IP地址 将规约转换器的S2的5拨到ON的位置,用WINDOWS键+R启动运行,在运行打开里输入cmd后点击确定后弹出窗口,在光标闪烁处输入IP地址后按回车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选择[MAIN MENU]中的1:comm.setup即在光标闪烁处输入1,选择[SETUP]中的4:change NET config,即在光标闪烁处输入4,然后根据提示依次输入要修改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即可,其中NET B config和NET C config通常不用可直接回车。输入完成后再选择5:save changes,在提示语save changes?(Y/N):输入Y,

精编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DL/T645-1997 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1 、范围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 )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 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 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 )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之间的 接口电路定义表 3 、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协议采用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 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5kV(人体模式)。 3.2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 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 三态方式输出 3.6半双工通信方式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 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 )、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 位。其传输序列如图1。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 图1 字节传输序列 4.2帧格式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2所示 图2 帧格式 421帧起始符68H :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422地址域A0 s A5 :

DL-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DL/T645-1997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1、范围 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 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 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ITU-TV。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 ITU-TV。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 接口电路定义表 3 、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 本协议采用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15kV(人体模式)。 3.2 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

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三态方式输出 3.6半双工通信方式。 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 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 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位。其传输序列如图1。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传送方向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 图1 字节传输序列 4.2 帧格式 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帧格式如图2所示 。

通用设备安装培训资料

通用设备安装培训资料 二零一三年四月十日. 目录第一章概 述 .............................................. .................................................

(1) ...................................................................................................................................................................................... ........................... 1况设备概 1.1................................................................................................................................................................................. ......................... 2 .依据:1.2施工 第二章施工流 程 .............................................. ................................................. (3) .................................................................................................................................................................................. 3.步骤静止设备安装单2.1台.................................................................................................................................................................................. 4.步骤动设备安装单2.2台传 第三章通用施工工序的技术要 点 .............................................. .. (5) ...................................................................................................................................................................................... .................................. 5.明3.1说...................................................................................................................................................................................... ............... 5.收备开箱验设3.2 .................................................................................................................................................................................... ............. 5处理收基础验及3.3 ...................................................................................................................................................................................... ........................ 6 .设备安装3.4 0 ..................................................................................................................................................................................... ........................ 1备灌浆3.5设 01保证.................................................................................................................................................................................. ............. 密3.6设备气性 11.................................................................................................................................................................................... ........................... 资料3.7交工第四章塔及容器等直立设备安 装 .............................................. (12)

传感器简介培训资料

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传感器是高度自动化系统乃至现代尖端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高新技术,也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优先发展的十大顶尖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和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由于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我重点介绍了其中一种传感器-----光电传感器。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活动将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及获取、传输与处理。而传感器是获取自然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现代科学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指那些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可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一切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所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它转换为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如果把计算机比喻为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比喻为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那么传感器就是感知和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发展迅猛,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许多国家已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现代传感器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拥有广泛的开发空间,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1.1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广义地说,传感器是指将被测量转化为可感知或定量认识的信号的传感器。从狭义方面讲,感受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化为同种或别种性质的输出信号的装置。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和辅助电源四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可能合二为一,而有的传感器不需要辅助电源。 1.2 传感器技术的基本特性 在测试过程中,要求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转换成容易测量的量。被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稳定的,称为静态信号;一种是随着时间变化的,称为动态信号。由于输入量的状态不同,传感器的输入特性也不同,因此,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一般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来描述。衡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和漂移等。影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是传感器的固有因素,如温度传感器的热惯性等,动态特性还与传感器输入量的变化形式有关。 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回顾 传感器技术是在20世纪的中期才刚刚问世的。在那时,与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相比,传感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它们,不少先进的成果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并没有投入到实际生产与广泛应用中,转化率比较低。在国外,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在各国不断发展与提高的业化浪潮下诞生的,并在早期多用于国家级项目的科研研发以及各国军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的试验研究。然而,随着各国机械工业、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相关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以日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传感器研发及其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已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常用几种通讯协议 Modbus Modbus技术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它是由Modicon公司制定并开发的。其通讯主要采用RS232,RS485等其他通讯媒介。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开放、灵活和标准的通讯技术,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 Modbus通讯协议由主设备先建立消息格式,格式包括设备地址、功能代码、数据地址和出错校验。从设备必需用Modbus协议建立答复消息,其格式包含确认的功能代码,返回数据和出错校验。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出错,或者从设备不能执行所要求的命令,从设备将返回出错信息。 Modbus通讯协议拥有自己的消息结构。不管采用何种网络进行通讯,该消息结构均可以被系统采用和识别。利用此通信协议,既可以询问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也能答复其他设备的询问,又可以检测并报告出错信息。 在Modbus网络上通讯期间,通讯协议能识别出设备地址,消息,命令,以及包含在消息中的数据和其他信息,如果协议要求从设备予以答复,那么从设备将组建一个消息,并利用Modbus发送出去。 BACnet BACnet是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的数据通讯协议,它由一系列与软件及硬件相关的通讯协议组成,规定了计算机控制器之间所有对话方式。协议包括:(1)所选通讯介质使用的电子信号特性,如何识别计算机网址,判断计算机何时使用网络及如何使用。(2)误码检验,数据压缩和编码以及各计算机专门的信息格式。显然,由于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两种不同的通讯模式选择同一种协议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就需要一种标准。即由ISO(国际标准化协会〉于80年代着手解决,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基本参考模式(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RM)IS0- 7498》。 OSI/RM是ISO/OSI标准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为其它0SI标准的相容性提供了共同的参考,为研究、设计、实现和改造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了功能上和概念上的框架。它是一个具有总体性的指导性标准,也是理解其它0SI标准的基础和前提。 0SI/RM按分层原则分为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ACnet既然是一种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就必须参考OSIAM。但BACnet没有从网络的最低层重新定义自己的层次,而是选用已成熟的局域网技术,简化0SI/RM,形成包容许多局 域网的简单而实用的四级体系结构。 四级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tcp协议之基础知识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 TCP/IP 协议集确立了Internet 的技术基础。TCP/IP 的发展始于美国DOD (国防部)方案。IAB (Internet 架构委员会)的下属工作组IE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研发了其中多数协议。IAB 最初由美国政府发起,如今转变为公开而自治的机构。IAB 协同研究和开发TCP/IP 协议集的底层结构,并引导着Internet 的发展。TCP/IP 协议集记录在请求注解(RFC)文件中,RFC 文件均由IETF 委员会起草、讨论、传阅及核准。所有这些文件都是公开且免费的,且能在IETF 网站上列出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TCP/IP 协议覆盖了OSI 网络结构七层模型中的六层,并支持从交换(第二层)诸如多协议标记交换,到应用程序诸如邮件服务方面的功能。TCP/IP 的核心功能是寻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的IP/IPV6 )以及传输控制(传输层的TCP、UDP)。 IP (网际协议) 在网络通信中,网络组件的寻址对信息的路由选择和传输来说是相当关键的。相同网络中的两台机器间的消息传输有各自的技术协定。LAN 是通过提供6字节的唯一标识符(“MAC”地址)在机器间发送消息的。SNA 网络中的每台机器都有一个逻辑单元及与其相应的网络地址。DECNET、AppleTalk 和Novell IPX 均有一个用来分配编号到各个本地网和工作站的配置。 除了本地或特定提供商的网络地址,IP 为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网络设备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编号,即IP 地址。IPV4 的IP 地址为4字节,按照惯例,将每个字节转化成十进制(0-255)并以点分隔各字节。IPV6 的IP 地址已经增加到16字节。关于IP 和IPV6 协议的详细说明,在相关文件中再另作介绍。 TCP (传输控制协议) 通过序列化应答和必要时重发数据包,TCP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流和虚拟连接服务。TCP 主要提供数据流转送,可靠传输,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传输技术。可查阅TCP 部分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在下面的TCP/IP 协议表格中,我们根据协议功能和其在OSI 七层网络通信参考模型的映射关系将其全部列出。然而,TCP/IP 并不完全遵循OSI 模型,例如:大多数TCP/IP 应用程序是直接在传输层协议TCP 和UDP 上运行,而不涉及其中的表示层和会话层。 ************************************ *********************88 **************************8 TCP/IP协议详解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7-8-29 23:29 提问者:4252002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

XT9702通信规约

XT9702通信规约(试行) 1.概述 1.1说明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各种信息从种类到数量都大大超过了常规RTU的规约范围,为适应厂站端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厂站端)与主站端(包括当地后台机)之间的通信,在国标制定前,制定本规约试行。本规约CDT及非CDT方式通用。 1.2CDT 当用于CDT时,收发序列与"循环式远动规约DL451-91"基本一致。 1.3非CDT方式 当用于本方式时,一发一收,厂站端主动先发送。厂站端发出一帧后即等待主站端回答。 主站端收码无错时,发信息帧,当无信息帧要发时,发确认帧。收码有错时,发否认帧。 厂站端收码无错时,发信息帧,收码有错时,发否认帧。 发送端(主站端或厂站端)收到否认帧,或超时未收到答复,重发上一帧。重发以三次为限,三次以后发下续帧。 1.4帧类别 1.4.1上行 时间帧,全遥信帧,全遥测帧,变化遥测帧,全脉冲电度帧,全计算电度帧,设备状态帧,事件记录帧,保护信息帧,否认帧(非CDT方式)。 1.4.2下行 时间帧,遥控帧,遥调帧,保护信息帧,确认帧(非CDT方式),否认帧(非CDT方式)。 1.5下行帧序列 每5分钟发一个时间帧,用于报告时间或向厂站端设置时间,其它帧有需要时发送,平时不发。 1.6上行帧序列 开机时先等候约10秒,待遥测,遥信等数据有效后,从“开机序列”开始发送。 1.6.1开机序列 时间帧,全遥信帧,全遥测帧,全脉冲电度帧,全计算电度帧,设备状态帧。由于帧长的限制,一帧送不完(如全遥测帧)的应分几帧传送。 1.6.2整5分钟发送(可一次性设定) 时间帧,全脉冲电度帧,全计算电度帧,设备状态帧。 1.6.3整1分钟发送 全遥信帧,1/5全遥测帧。(每分钟发1/5全遥测,使全部遥测每5分钟更新一遍) 1.6.4其他时间 其它时间按以下优先级次序传送。 保护信息帧,事件记录帧,设备状态帧,变化遥测帧。 1.6.5优先插入方式 遥信变位,遥控/调返校,遥控/调执行确认,遥控/调超时撤消时采用插入传送,即以相同内容连续插送三遍。

通信协议转换器介绍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楼宇BAS、工控项目中监控设备种类繁多,系统联网中通信协议的多样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工期、成本和系统稳定,解决自动化系统通信协议的转换及通信标准化的问题意义重大。 PC-GATEWAY网关服务器的核心软件是一个脱离于具体硬件设备的接口通信服务平台,依据其开放的实时数据库,可以简化系统中异种协议的转换和系统联网过程,异种协议容易接入并可转换为标准协议(如OPC方式)并与其它系统联网。 PC-GATEWAY网关服务器运行软件可运行于桌面操作系统或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适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及工业自动化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发电、变电、化工、石油、楼宇、水利、冶金、机械、交通、环保等领域的企业信息化项目中。 主要功能: ◆ 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不但可以实现串口、以太网、现场总线物理层的通信协议转换、同时在数据链路协议层的通信协议也可以相互转换; ◆ 具备将非标准通信协议转化为标准通信协议的功能,具有开放性的OPC接口; 应用方式 ◆ 网络通信数据网关:支持SNMP协议的代理与服务,方便联网; ◆ 实时数据接口站:计量现场数据管理采集站; ◆ 楼宇IBMS系统设备集成网关:实现楼宇不同厂家设备与子系统连接; ◆ 电力数据通信网关:作为电力通信前置机实现规约转换;

PC-GATEWAY产品适用于不断更新且快速变化的数据及事件处理,能够以各种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数据运算处理、历史数据存储、统计处理、报警处理、服务请求等。 PC-GATEWAY产品利用实时技术为实时数据库提供时间驱动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特点,采用L树索引技术、专用的内存分配和管理方法、数据字典和结构化的设计,并采用了多线程和并行处理方式等技术。 通信协议转换部分 特点: ◆ 支持串口、以太网、现场总线等多种通信方式; ◆ 提供端到端的“协议转发”方案,灵活可扩展通信口多达32个; ◆ 支持故障容错,集高可靠性、可扩展性、灵活性于一体; ◆ 支持多转多的协议转换模式,方便不同系统共享相同数据; ◆ 高效稳定的软件内核,高速数据交换通道; ◆ 支持OPC方式数据转换; ◆ 对于不便公开的保密协议,用户可利用驱动开发包自行开发采集设备的驱动程序;

传感器种类及用途学习资料

传感器种类及用途

1、Gsensor:(重力感应传感器) 作用:根据使用者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软件应用,例如:重力感应游戏,用户挥动手机,游戏做出相应的反应。 2、Psensor:(距离传感器) 作用:当使用者接通电话并将电话贴近耳朵时,使屏幕变黑以免引起误操作,远离时屏幕开启,恢复可以正常工作状态。 3、Msensor(磁传感器): 作用:目前仅是作为指南针的功能,可用于增强型电压控制。 4、Gyro (陀螺) 作用:测量设别自身的旋转运动,内置陀螺仪可以测量手机自身的运动。可以配合摄像头做防抖用。 5、线性加速度传感器: 作用:测量三个轴的绝对加速度,与陀螺仪配合可以在无卫星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定位。 6、旋转矢量传感器: 作用:测量三个轴绕固定轴旋转过的角度,可以用来输出设备当前的与水平放置状态相比各个轴绕过的角度状态。 7、压差传感器: 作用:测量设备内外的压力差值,可用来监控当前设备内外的压差。 8、光线感应传感器:

作用:根据手机所处环境的光线来调节手机屏幕的亮度和键盘灯。比如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屏幕很亮,键盘灯就会关闭;相反,在暗处,键盘灯就会亮,屏幕较暗。 9、Gap Sensor : 作用:用于检测用户肢体与手机的接触方式,左手,右手接触等,并可与重力传感器等联合使用准确测出手机的当前状态。 10、气压传感器: 作用:用来测量天气变化并可以在不开启GPS的情况下测量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用来辅助导航。 11、色温传感器: 作用:在手机影像处理中可以得到精确、稳定的工作,色温与环境光水平一致,得到稳定的屏幕色温及精确地图像色彩。 12、电子罗盘: 作用:与磁传感器同,可以用来作为指南针用。 13、风速风向传感器: 作用:用于测量当前所处位置的风速计风向信息。 14、温度传感器 作用:监控设备当前温度,可用于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查询是否关闭相应程序。 15、位移传感器 作用:设定安全距离,超出安全距离则发出警报。

设备安装方案培训资料(doc 60页)

设备安装方案培训资料(doc 60页)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3) 第一节工程目标 (3) 第二节施工技术准备 (4) 第三节施工组织机构与管理 (5) 第四章材料、机具、劳动力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6) 第一节材料、机具进入的保证 (6) 第二节劳动力投入的保证 (8)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9) 第一节预埋、预留工作 (9)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 (9) 第三节电气工程 (19) 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8) 第五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0) 第六节通风工程 (42) 第七节主要材料、设备的运输 (45) 第八节系统调试 (45) 第六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综合治理措施 (53) 第一节技术措施 (53) 第二节管理措施 (54) 第三节教育宣传措施 (54) 第四节安全用电措施 (55) 第五节防火措施 (55)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56) 第一节组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56) 第二节制订工程质量奖罚条例 (56) 第三节制订质量控制程序 (56) 第四节作好现场隐蔽及报验 (57) 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实物创优措施) (57) 第六节成品保护措施 (58) 第八章工程资料管理(资料创优措施) (58) 第一节资料管理体系及目标 (58) 第二节资料管理制度 (59) 第三节资料的收集及整编规范化 (59) 第四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59)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内容 项目名称:从化市江埔街大江路公共租赁住房工程 建设单位:从化市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 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从化市江埔街大江路公共租赁住房工程是两栋,其中1#楼为地上14层,2#楼地上为16层,地下为2层(局部为1层),1#楼高为42.15m, ,2#楼高为47.95m.。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5774.8㎡,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7481.1㎡。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8个月,我公司根据工程特点及公司自身的实力,争取在该工期范围内提前完工。 建筑主要特征表: 1.1电气工程: 电缆主要采用ZR-YJV-1000阻燃型聚氯乙烯铜芯电缆,水平和垂直段采用全封闭型金属电

最新101通信规约V1-x

101通信规约V1-x

101通信规约 第一部分基本定义 一、适用范围 1、网络拓扑结构 本规约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多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多点星形等,通道可以是全双工或半双工的情况。 2、传输方式 传输方式分为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传输两种。 非平衡方式传输:只有主站启动各种链路传输服务,子站只有当主站请求时才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所有网络结构都可适用。但是在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中,非平衡方式传输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的内在潜力。 平衡方式传输:主站和子站可以同时启动链路传输服务,所以必须有一对全双工的通道。 这里规定对于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采用平衡方式传输,对于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的网络结构采用非平衡方式传输。 二、帧格式 本规约采用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 1、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 其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帧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L最大为250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 (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校验两个启动字符应一致、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L+6、帧校验 和、结束字符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2、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 具体格式如下:

传输规定: (1)线路空闲状态为1 (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 (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 (5)无帧长度L (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7)接收校验 ●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检查启动字符、结束字符以确定此帧长度是否正确 ●检查校验和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3、控制域(C)的定义 3.1主站作为启动站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控制域C1 1)主站向子站传输报文中控制域各位的定义 传输方向位DIR DIR=0,表示报文是由主站向子站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