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的研究(DOC)

对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的研究(DOC)
对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的研究(DOC)

对气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研究

姓名

(XX学院XX系)

摘要:热力学讨论宏观物系的共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开放系统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它利用熵产概念,选择广义的热力学“流”和“力”,讨论各种不可逆过程中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关系,并阐明体系中“流”和“力”的函数及唯象系数的联系。本文从气体近平衡态的三个运输过程的宏观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无引力弹性刚球模型,用统计物理方法揭示运输规律的微观本质,并探究其线性不可逆过程和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的运动规律,阐明了气体内的运输过程,有助于读者对宏观过程不可逆性的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气体内运输过程;分子模型;微观本质;线性不可逆过程;非平衡过程Abstract:Discuss the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rmodynamics Department of commonality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of open systems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 phenomenon, which uses the concept of entropy production, to choose generalized thermodynamics "flow" and "force" to discuss a variety of mutual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irreversible proc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clarify the system in the "flow" and "force" function and phenomenological coefficients contact. During transport from the gas near equilibrium three macro law,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gravitational elastic rigid sphere model, reveal the microscopic transport laws essentially statistical physics methods, and explore its linear irreversible process and far from equilibrium non-the law of motion of the balancing process, clarify the gas transport process helps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its role in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he macroscopic process.

Key Words:Gas during transport;Molecular model;Microscopic nature;Linear irreversible process;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1 绪论

经典热力学讨论了平衡态和可逆过程。本论文研究气体内运输过程的规律也是从近平

衡态着手,分析其三种运输过程的宏观规律。而非平衡态热力学任务是研究开放系统相互干扰现象中的内部联系,判断其稳定性。目的是力求增加新的理论来继承和延伸经典热力学结论和方法,使得可以描述包含不可逆过程的非平衡体系和关系它们的各种性质。其方法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利用熵产概念统一各种不可逆过程流与力的选择,以建立相互干扰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无引力弹性刚球模型和引入微观量,并通过统计物理的方法来揭示气体内运输规律的微观本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预言,孤立体系以及在离平衡不远的条件下,不可逆过程总是起耗散能量和破坏有序结构的消极作用. 但是体系处于开放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非平衡可以是有序之源”。以比利时物理学家兼化学家Prigogine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长期坚持非平衡态和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理论,认为非平衡和不可逆过程在建立有序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突变现象是一种失稳现象, 任何一种有序状态的出现都可以看作是某种无序的参考态失去稳定性的结果. 不稳定的涨落有能成为宏观有序结构的“种子”, “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因此,远离平衡并且内部涉及非线性动力学的体系有可能失去稳定性并由此产生时空有序结构,这意味着非平衡的不可逆过程并不总象在平衡态附近那样起一种破坏有序的作用, 相反, 它们可以成为有序之源, 成为形成有序结构所不能缺少的因素。为了和平衡结构相区别, 尤其是为了强调非平衡和不可逆过程在建立有序方面起的积极作用,Prigogine 把那种在开放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在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本论文,也以“耗散结构”为纽带,从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展开,深入探究非线性概念及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

2气体近平衡态的三个运输过程的宏观规律

2.1 近平衡态非平衡过程

偏离平衡态不远的实际过程,因中间态不是平衡态而称为近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

本论文讨论的粘滞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即为近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又因都有某一量的输运而称为近平衡态非平衡输运过程。

2.2 输运过程宏观规律

2.2.1 粘滞现象及实验定律

(1)粘滞现象

当流体各层流速不同时,在层与层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使流速大一层减速,使流速小一层加速的现象。

(2)牛顿粘滞定律

Z du f ds dZ η??= ??? η叫粘滞系数,单位为N ?S ?2m -。实验测得η随材料和温度变化,但与压强无关,气体η随T 升高而增大,η∝0.7T 。

从动量输运角度描述粘滞定律,由dK=fdt :

Z du dK dsdt dZ η??=- ??? 其中“—”号表示 u 增加的方向与动量迁移的方向相反。

2.2.2 热传导现象及实验定律

(1)热传导现象

因存在温度的分布而出现的热量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输运的现象。

(2)傅里叶定律

Z dT dQ k dsdt dZ ??=- ??? 其中k 为导热系数,与分子种类有关,k ∝0.7T

,与压强P 无关。

2.2.3 扩散现象及实验定律

(1)扩散现象

因存在密度的分布而出现的质量由密度部分向密度部分输运的现象。只讨论自扩散:分子质量和有效直径基本相同,无热传导,无粘滞现象。

(2)斐克定律 0

Z dP dM D dsdt dZ ??=- ??? 其中D 叫扩散系数,D 与分子种类、压强及温度有关,D ∝ 1.75 2.0T →。

3气体的分子运输过程模型和微观量

3.1 无引力弹性刚球模型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因不考虑分子大小而在讨论分子碰撞时失去了功效。新模型:

图1 无引力弹性刚球模型

无引力弹性刚球:

,0,p p r d E r d E >=≤=∞

3.2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气体输运过程的快慢与分子的碰撞频繁程度有关,因此建立平均碰撞频率z ,定义为单位时间每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碰撞的平均次数。 推导z 公式:

已知气体分子数密度为n ,分子有效直径为d ,平均速率为V 。

追踪一个分子A ,其它分子看作相对静止。A 的相对速率为u 。如图1可以看出,时间

t 内,凡是中心在以σ=π2d 为底、以u t 为长的曲折圆柱体内的分子都能被A 碰撞,数目

为N= n σu t ,因此

2z un d un σπ==

u 与V 关系: 设任意两分子的速度为12,V V ,相对运动速度为12u V V =-,有

22212122u u u V V V V COS θ=?=+-

取统计平均值

222

12122u V V V V COS θ=+- 其中,12V V COS θ=0,21V =22V =2

V ,因此 2u =22

V

又由V u =,得

2z d Vn = 3.3 分子平均自由程

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在连续两次相继碰撞间所经历的自由路程平均值。

t t V V Z Z λ=

== 利用P=nkT ,上式近似为λ

=

4气体分子运输规律的微观本质

4.1 气体粘滞现象的微观解释

气体的粘滞现象是由于气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输运定向动量的结果。

η公式的推导:

(1)计算dt 内,通过ds 的分子数

统计假设

沿各方向运动的分子数相等,±x ,±y ,±z ,单一方向为1

6; 每个分子以平均速率V 运动;

假设气体各处密度和温度均匀。(单一输运过程)

dt 内,通过ds 的分子对数为

1dN= n dsdt 6V

(2)交换一对分子输运净定向动量

假设:

一次碰撞同化;

A,B 两侧分子距离ds 的平均距离为λ。

交换一对分子沿z 轴输运的净定向动量为:

00Z Z dk mU mU λλ-+=- 其中因λ很小,两层间的各层速度梯度看作为0

Z dU dZ ?? ???,则 000

2Z

Z Z dU dk mU U dZ λλλ-+??=-=- ??? 因此

001n dsdt -2m ()611 =-()dsdt=-()dsdt 33Z Z dV dK dk dN V dZ dV dV mnV pV dZ dZ λλλ??=?=?????

与实验定律0(

)dsdt Z dV dk dZ η=-比较,得 由V

,λ∝21n d π,n ∝P T ,得 η∝()1

11222

T d m π-? 上式反映η与P 无关,与分子种类和T 有关,但实验是η∝0.7T 。理论结果已定性和半定量地说明了问题。

4.2 热传导的微观解释

热传导微观机制: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定向输运能量的结果。

推导κ公式:

dt 内通过ds 的分子对数

1dN=n dsdt 6

V 交换一对分子输运净能量

0()22()A B A B Z i dE k T T dT T T dZ λ=

--=- 交换dN 对分子交换的能量为

01()dsdt 3Z dT dQ dN dE nV k dZ

λ=?=- 132

i nV kv κλ= 利用,,22m v

v C iR ik mn C m

ρμμ====,上式为 13v V C κρλ= 利用V

λ∝1n σ,mn ρ=可得 κ∝11122v C m T σ-

实验显示κ∝0.7T 与分子种类有关而与P 无关。

4.3 扩散现象的微观机制

扩散现象微观机制: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定向输运分子数的结果。

0011()66

1 =()61d =-2()61d =-()3A B A B Z Z dM m n Vdsdt n Vdsdt Vdsdt P P Vdsdt dZ

V dsdt dZ

ρλρλ=--? 1=3

D V λ D ∝13-1122

m P T σ--

实验中D 与P 和分子种类有关,而且D ∝ 1.75 2.0T -。

通过以上三方面讨论,说明气体动理论能够较好地定性说明输运过程宏观规律的本质,显示 其成功一面。所出现的η,K,D 与实验的偏差,原因在于没考虑分子按速率分布,把分子看作刚性球而忽略了引力以及用平衡态理论研究。

5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5.1 线性系统与线性规律

5.1.1 线性系统

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影响与系统呈现的结果、响应之间具有线性可加性和齐次性,即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个输入所得的输出之和,系统整体的功能是各部分功能之和,动力学方程不同解的和仍然是方程的解。一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与外界条件有关。

线性系统的线性可加性在物理上又称为独立叠加原理,对系统既可解剖分析又能把它们拼凑起来,如牛顿力学成立的系统称线性系统满足独立叠加性。

123F =F +F +F +和…输入之和

121212F F a ,a ,a a +m m

==+…为各输入的输出之和 F a m =输入之和F 的输出

12a a ++…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输入的输出之和

5.1.2 线性规律

线性系统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因果关系呈现出线性变化的关系。如单吧摆在θ→0条件下可称为线性系统,其动力学方程为

2220d Q dt

?θ+= 5.2 线性不可逆过程—近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

5.2.1 近平衡态输运过程线性规律

一维:沿z 方面存在不均匀,ds=dxdy

xy dK dsdt ∝0

xy z dU dz ?? ??? dQ dsdt ∝0

z dT dz ?? ??? dM dsdt ∝0

z d dz ρ?? ??? q d dsdt ∝0

z dV dz ?? ??? 三维情况:沿x,y,z 三方面同时存在不均匀性。

J ,K U η=-?U=U(x,y,z)

J ,E K T =-?T=T(x,y,z)

J ,M D ρ=-?ρ=ρ(x,y,z)

J ,q V σ=-?V=V(x,y,z), 22e ne m V

πσ= 1931年昂萨格从一般的角度分析,定义了通量J 和动力x 概念。 通量J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所输运的物理量。 动力x :引起物理量的输运的物质某种特性的梯度。

单一过程:J (1,2,3,4)K i ii L x i =-=

复合过程:J (,1,2,3,4)K l kl l

L x k l =-=∑

其中kl L 等于一个单位的L 种动力所引起的第K 种通量,线性规律满足kl L lk L =。

5.2.2 近平衡态输运过程线性规律 x 存在,产生J ,而J 又通过热量、物质定向动量和电荷迁移。

减少x ,从而使系统趋向空间结构均匀,无序度增加,不可区分性增加,熵增大?S>0。

6非线性概念及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

当体系远离热力学平衡时,热力学流是热力学力的非线性函数。热力学力和热力学流之间超过线性关系而必须考虑非平衡关系的非平衡态叫做非平衡态的非线性区。研究这种非线性区的特性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称之为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或非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这即是热力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过程的发展方向不能依靠纯粹的热力学方法来确定,必须同时研究动力学的详细行为。

6. 1 非线性系统与非线性规律

6.1.1 非线性系统

系统整体功能不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输入之和的输出不等于输入的输出之和,独立叠加原理实效,不同解之和不再是方程的解。

非线性系统内各部分相互作用复杂,相互协同作用会产生超出仅仅是量的叠加的东西。通常会产生三种情况: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各部分间反馈、散逸等;

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系统各部分间冲突、拮抗等22非线性规律;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孤立系统即各部分间孤立。

非线性系统变化过程的动力学因果关系呈非线性关系,对其进行比较,可得以下结论:

(1)非线性是对正比关系的偏离;

(2)线性关系是“水涨船高”,非线性才能反映“过犹不及”、“一波三折” ;

(3)线性关系是互不相干独立贡献,而非线性则是相互作用;

(4)线性不引发突变,非线性引发突变。

6. 2 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

输运过程中系统由非平衡态变化到平衡态,系统达到最无序最不可区分的状态,熵至

最大值,但在人类社会是另一番景象,物种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有序化程度增加。在无生命领域内,也存在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象。如,贝纳德实验呈现的空间结构性和化学振荡(溴酸钾、丙二酸、硫酸锑混合于硫酸中,颜色在红色与兰色之间震荡)所呈现的时间结构性。

6.2.1 自组织现象与耗散结构

自组织现象: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自动地组织起来形成空间或时间上的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1969 年比利是物理学家普里高津把在非平衡态下产生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有序结构。

形成和维持耗散结构的条件:

(1)系统为开放系统,靠外界不断供给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

(2)体系必须存在非线性动力系统,即发生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

(3)系统具有时空结构,对称性低于耗散结构发生前的时空均匀状态

(4)耗散结构稳定,不受小扰动的破坏。

6.2.2 耗散结构与熵的关系

耗散结构无序度低,系统熵小,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中系统熵变小于零dS<0,而dS 由两部分组成:

+

dS dS dS

外内

dS

内是耗散过程中系统内的熵增加(不可逆性导致的),而dS

<0,并且dS

>dS

即输入到系统的熵必须小于输出的熵,熵有净输出,存在负熵流。

6. 3 生命的热力学基础

生命存在过程中,从食品的发酵到人们的劳作都需要生热,生命活动是耗散过程。在耗散过程中熵不断增加,而高熵意味着混乱。熵达到最大值意味着热平衡,也意味着死亡。所以要活着,有机体必须使自己的身体保持低熵的状态,只有机体是开放系统才能实现。有机体一面不断向体外排熵,一面从外面汲取抵熵物质,形成负熵流。1944年量子力学创立人薛定额在小册子《生命是什么?》中指出“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我们的生存条件是需要恒定的温度,为了维持这个温度,需要的不是补充能量,而是降低熵。薛定额认为单纯地把新陈代谢理解为物质的交换或能量的交换是错误的。新称代谢的基本出发点是使有机体能成功地消除它所产生的熵,并使自己的熵得更小,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从环境中吸取负熵。

自然界的变迁、人类社会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维过程都是非线性过程,人们发现事物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若是线性无关的,只能造成系统的衰亡,由无限增长或

衰减达达到极端均匀无序状态,而正因为普遍地存在着事物形态的非线性变化过程,使得系统表现为更有序、失稳、不均匀和多重,呈现世界的万千气象。

7 结束语

气体内的运输过程在平衡态附近,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趋向平衡态或与平衡态有类似行为的非平衡定态, 并总是伴随着无序的增加和宏观结构的破坏。而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非平衡定态可以变得不稳定,发展过程可以经受突变,并导致宏观结构的形成和宏观有序的增加。这种认识不仅为弄清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各种有序现象的起因指明了方向,更有助于人们对宏观过程不可逆性的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综上所述,非平衡态热力学指出了在远离平衡时出现分支现象和对称性破缺不稳定性。现象的可能性,为用物理学或化学原理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宏观有序现象扫清了最主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 李如生. 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2 ] 宋毅. 耗散结构[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3 ] G. 尼科利斯等. 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 欧阳容百.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 ] 黄卫东,丁国陆. 凝固形态学进展[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1995

[6 ] 毛协民,李建国,傅恒志等. 时空条件对枝胞转变的影响[J ]. 自然科学进展,1993 ,3 ( 1) :35

[7 ] 曾标,陈振华,高英俊. 金属及合金非平衡凝固的热力学行为分析[J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 3 :15

[8 ] 周尧和,胡壮麒,介万奇. 凝固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 ] 黄书编非平衡态热力学1993

[10 ] 苏长荪主编高等工程热力学1987:614~615

[11 ] 李如生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气体方案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工程 投 标 书 广东省保安消防机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03年3月10日

广州奥味食品有限公司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工程 投标书目录 一、投标书目录 二、报价书编制说明 三、施工组织设计 四、工程预算书 五、工程承诺书 六、企业经营业绩 附件:1、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工程报价书编制说明 1、本工程消防系统工程预算报价根据招标方提供的施工图,执行1988年《广 东省安装工程单位估价表》编制而成。 2、本报价书按三类甲收费。 3、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保证质量优良,顺利通过广州市公安消防部门的验收。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付明华 广东省保安消防机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日期:2003年3月10日

目录 第一、编制依据 6 第二、工程概况7 一、工程概况 7 第三、施工准备及部署7 一、施工准备 7 二、施工组织管理与组织机构及职能 8 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系统 9 2、项目管理机构职能 10 第四、工程内容11 1、工程内容 11 第五、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1 一、二氧化碳管网系统 11 二、二氧化碳报警系统 15 第六、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检测试验设备20 第七、保证质量技术措施.20 一、建立完善的现场院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 20 二、加强技术质量管理,贯彻各项管理工作 21 第八、安全文明生产、防火措施21 第九、工程保证措施22 第十、售后服务23

第一、编制依据 一、根据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根据GBJ303-88《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测评标准》。 三、根据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四、根据GB50193-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五、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操作规程》和执行《建筑工人安全 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安全十条规定》。 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执行建设部颁发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装规范》, 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七、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下达的关于工程质量、文明施工以及安全生产 等有关方面的规定、标准和要求。 八、根据现场勘察的施工条件。

气体内的输送过程

第五章 气体内的输送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钢球模型下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的概念,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 2、深刻理解和掌握三种输送过程的微观机制和结果,掌握相应的宏观规律。 3、理解描述三种输送过程的系数的统计含义和统计方法 重点和难点:λ 、z 是重点,输送过程的微观机制和统计方法是重点和难点,物理性质不均匀的描述是难点,三个输送系数和宏观规律是重点。 平衡态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有价值的问题,是系统在外界的作用下,出现了不平衡,从而成为从一个平衡态转变成一个平衡态的过程,即输送过程,输送过程的问题是非平衡态的问题,这类问题无非有两种情况,其一,过程进行得非常剧烈和迅速,第二种情况,即过程行进得相对缓慢和微弱,这时每时每刻仍不是平衡态,但可认为大系统内的各局部区域近似为平衡态,从而可以把平衡态中的一些理论加以推广应用,所以称近平衡态问题或近平衡态过程,有时又叫非线性平衡过程,那么解决这类问题就不难了,物理意义明确,定律形式简单,但由于用到了平衡态的一些知识来解决不是平衡态的问题,所以其结果也不是很准确的。 我们用统计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先来作个准备工作 5-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1平均自由程定义:两次相邻碰撞之间分子所走过路程的统计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自由程λ的统计平均λ称为平均自由程。 自由程的长短是有偶然性的,我们对一个分子的自由程进行长时间的统计,或者同时对大量分子的自由程进行统计,则表现出稳定的统计平均值,这就是统计平均值。 Z v =λ 2、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有简单的关系:Z v =λ,λ和z 都反映了碰撞的频繁程度。 分子碰撞的越频繁,则意味着Z 越大。而碰撞机会越多,分子运动的方向改变也越频繁,从而平均自由程λ越小。可见λ的大小的确也能反映碰撞的频繁程度。

气力输灰技术方案

泸州永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75t/h CFB锅炉配套气力输灰系统 技术文件 浙江天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5月

目录 1. 工程设计方案 (2) 1.1. 工程设计方案与说明 (2) 1.2. 供货范围 (7) 2. 主要设备及部件选型 (9) 2.1. 仓泵选型的说明 (9) 2.2. 主要零部件选型说明 (9) 3. 产品规格与标准 (12) 3.1. 产品规格 (12) 3.2. 产品执行标准与规范 (14) 4. 工程实施 (15) 4.1. 生产制造与试验 (15) 4.2. 安装调试与运行 (15) 4.3. 工程进度安排 (16) 4.4. 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17)

1. 工程设计方案 1.1. 工程设计方案与说明 1.1.1. 原始设计资料与设计依据 1.1.1.1. 锅炉与除尘器型式 锅炉容量:1×75t/h锅炉 除尘器型式:一电二袋除尘器 除尘器灰斗布置:3个 1.1.1. 2. 操作条件 1.1.1. 2.1. 飞灰量 单台75t/h飞灰总量:9.89t/h (暂定) 单台75t/h炉灰量分配: 1.1.1. 2.2. 飞灰理化性质 1.1.1. 2.2.1. 飞灰化学成分(略) 1.1.1. 2.2.2. 飞灰物理性质 飞灰粒径分布:(暂缺,按下表考虑) 飞灰温度:按150℃考虑 飞灰真实密度:按2400kg/m3考虑 飞灰堆积密度:按750kg/m3考虑 1.1.1. 2. 3. 飞灰输送距离 水平输送距离:按100m考虑 垂直爬升:按22m考虑

90 弯头处数:按5处考虑 1.1. 2. 输灰系统设计方案与说明 1.1. 2.1. 系统工艺流程 参见气力输灰系统工艺流程图。 本系统流程包括如下主要部分: 仓泵部分:采用上引式流态化仓泵作为系统关键输送设备。根据电除尘器各电场工况变化,配置不同规格仓泵以适应工况要求,每只灰斗下设一台仓泵,共3台。仓泵接受灰斗中的飞灰,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灰气混和物排入输送管道,实现飞灰的远距离输送。 气源部分:采用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源,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设置和干燥过滤系统。(气源部分由用户自备) 输送管道:采用普通无缝钢管为输送管道,弯头采用钢瓷复合耐磨弯头。 灰库:设300m3混凝土结构灰库1座,灰库库顶设布袋除尘器和压力真空释放阀,用于灰库排气;灰库筒体设料位计;灰库底部设气化装置和飞灰干、湿卸料设备。 1.1. 2.2. 系统出力设计 本系统采用3台仓泵及相应控制设备。系统合用一套气源以降低气源波动,减少备用气源容量。出力设计按正常灰量的150%考虑,不小于锅炉最大飞灰量。 说明:二、三电场仓泵出力主要考虑当前级电场故障停运时,二、三电场灰量加大到原一、二、三电场灰量时的出力要求。 1.1. 2. 3. 系统主要设备参数设计 单台75t/h炉主要设备配置与参数设计见下表: 1.1. 2.4. 设备配置与说明 1.1. 2.4.1. 气源系统 本工程气源设计条件如下:

气体内的运输过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4-1氢气在1.0atm,15o C 时的平均自由程为1.18x10-7m,求氢分子的有效直径。 解:(1)由 P d KT 2 2πλ= 得: λ πP KT d 2= 代入数据得:d=2.7x10-10 (m) 4-2 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8×10-10m,求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自由程和连续两 次碰撞间的平均时间. 解:由P d KT 2 2πλ= 代入数据得: λ=5.8×10-8(m) μ λ RT v t 59 .1108.58 -?= =代入数据得: t =1.3×10 -10 (s) 4-3氧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6x10-10m,求其碰撞频率, 已知:(1)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 atm, (2) 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10-6atm 解:由 Z v = λ得P d KT RT v Z 2 2/ 8ππ? λ = = 代入数据得: Z 1=6.3×109(s -1) Z 2=10-6.z 1=10-6×6.3×109=6.3×103(s -1) 4-4某种气体分子在25℃时的平均自由程为2.63×10-7m. (1)已知分子的有效直径为2.6×10-10m,求气体的压强, (2)求分子在1.0m 的路程上与其它分子的碰撞次数.

解:(1)由 P d KT 2 2πλ= 得 λ π2 2d KT P = 代入数据得: P=5.21×104(J/m 3)=5.2×10-1(atm) (2)分子走1.0m 路程碰撞次数 N=1.0/入=1.0/2.63×10-7=3.8×108(次) 4-5 若在 1.0atm,下,氧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6.8×10-8m,在什么压强下,其平均 自由程为1.0 mm?设温度保持不变. 解:由P d KT 2 2πλ= 得 1 1P P = λ λ 3 8 1110 108.60.1--?? =? =λ λP P =6.8×10-5(atm) 4-6电子管的真空度约为1.0×10-5mmHg.设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0×10-10m, 求27℃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解: n=P/kT=(1.33×10-3)/(1.38×10-22x300)=3.2×1017(m -3) (2) n d 2 21πλ= =7.8(m) (3)若电子管中是空气.则μ=29×10-3kg ﹒mo1-1 πμ λ λRT v Z 81 == =60(s -1) 4-7今测得温度为15℃压强为76cmHg 时,氢分子和氖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Ar λ =6.7x10-8m 和 Ne λ=13.2x10-8m,问: (1)氩分子和氖分子的有效直径之比是多少? (2)t=20℃ P=15cmHg 时, Ar λ 为多大? (3)t=-40℃, P=75cmHg 时, Ne λ为多大?

气力输送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气力输送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输送粉粒状物料的气力输送设备的安装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施工技术资料 2.1.1.1 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 2.1.1.2 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 2.1.1.3 勘察现场 2.1.1.4 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相应单位、部门)的批准2.1.2 相关的标准规范 2.1.2.1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 2.1.2.2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2.1.2.3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2.1.2.4 《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 2.1.2.5 《化工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 2.1.2.6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 2.1.2.7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HG20237 2.2 作业人员

表2.2 气力输送设备安装主要工种一览表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 设备的验收、保管 对业主供应的设备要有业主、供货厂家、监理、安装单位四方共同参加。开箱检查按下列程序进行: 2.3.1.1 检查包装物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做出记录。 2.3.1.2 开箱并取出装箱清单 2.3.1.3 查验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2.3.1.4 点验实物:按装箱清单对实物进行清点,检查数量是否齐全。 2.3.1.5 参加开箱各方代表在开箱记录上签字 2.3.1.6 设备入库保管 2.3.2 安装辅料准备 根据施工方案或预算准备安装辅料,一般应包括焊条、氧气、乙炔、平垫铁、斜垫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

编号:AQ-JS-0293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 险及控制 Main hazards and control of gas and liquid transportation process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 控制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液态物料输送液态物料可借其位能沿管道向低处输送。而将其由低处输往高处或由一地输往另一地(水平输送),或由低压处输往高压处,以及为保证一定流量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压头,则需要靠泵来完成。泵的种类较多,通常有往复泵、离心泵、旋转泵、流体作用泵等四类。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易燃液体宜采用蒸汽往复泵。设备和管道均应有良好的接地,以防静电引起火灾。由于采用虹吸和自流的输送方法较为安全,故应优先选择。 ②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因为空气与易燃液体蒸汽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产生静电的可能。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压送。闪点较

高及沸点在130℃以上的可燃液体,如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可用空气压送。 ③临时输送可燃液体的泵和管道(胶管)连接处必须紧密、牢固,以免输送过程中管道受压脱落漏料而引起火灾。 ④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其管道内流速不应超过安全速度,管道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以防静电聚集。同时要避免吸入口产生负压,以防空气进入系统导致爆炸或抽瘪设备。 (2)气态物料输送气体物料的输送采用压缩机。按气体的运动方式,压缩机可分为往复压缩机和旋转压缩机两类。气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液化可燃气体宜采用液环泵,因液环泵比较安全。但在抽送或压送可燃气体时,进气入口应该保持一定余压,以免造成负压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②为避免压缩机气缸、储气罐以及输送管路因压力增高而引起爆炸,要求这些部分要有足够的强度。此外,要安装经核验准确可靠的压力表和安全阀(或爆破片)。安全阀泄压应将危险气体导致

三甲医院气体系统方案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医院医用气体设施购置

一、总则 1.工期:12个月内,完成交货、安装、试运行、验收。 2.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安装地点。 二、项目基本要求: 1、设备选型和施工技术要求 设备选择和施工应满足使用要求,具有先进性、高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配套设施齐全。 以下中国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1)(YY/TO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YY/TO186-9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 4)(GB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50333-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6)(GB8982)《医用氧气》 7)(GB150)《钢制压力容器》 8)(GB1527)《拉制钢管》 9)(GB2270)《不锈钢无缝钢管》 10)(GB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12)GB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13)GB9706.1《医用电气》 14)(GB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5)(GB11618)《钢管、配件及焊接材料标准》 16)GB5023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17)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8)GB5004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22)国家、地方颁布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 险及控制(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 (新版) (1)液态物料输送液态物料可借其位能沿管道向低处输送。而将其由低处输往高处或由一地输往另一地(水平输送),或由低压处输往高压处,以及为保证一定流量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压头,则需要靠泵来完成。泵的种类较多,通常有往复泵、离心泵、旋转泵、流体作用泵等四类。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易燃液体宜采用蒸汽往复泵。设备和管道均应有良好的接地,以防静电引起火灾。由于采用虹吸和自流的输送方法较为安全,故应优先选择。 ②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因为空气与易燃液体蒸汽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产生静电的可能。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压送。闪点较

高及沸点在130℃以上的可燃液体,如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可用空气压送。 ③临时输送可燃液体的泵和管道(胶管)连接处必须紧密、牢固,以免输送过程中管道受压脱落漏料而引起火灾。 ④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其管道内流速不应超过安全速度,管道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以防静电聚集。同时要避免吸入口产生负压,以防空气进入系统导致爆炸或抽瘪设备。 (2)气态物料输送气体物料的输送采用压缩机。按气体的运动方式,压缩机可分为往复压缩机和旋转压缩机两类。气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液化可燃气体宜采用液环泵,因液环泵比较安全。但在抽送或压送可燃气体时,进气入口应该保持一定余压,以免造成负压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②为避免压缩机气缸、储气罐以及输送管路因压力增高而引起爆炸,要求这些部分要有足够的强度。此外,要安装经核验准确可靠的压力表和安全阀(或爆破片)。安全阀泄压应将危险气体导致安

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程序

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程序 在设计压送式气力输送装置时,首先必须要对被输送物料的性质和料粒形状,输送条件,现场状况等进行了解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气力输送的优点,正确选择气力输送的类型,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一、设计原则 1、输送物料的性质和料粒形状物料的粒度常取平均粒度作为物料的计算粒度,并要了解物料粒度的分布情况。物料的流动性一般用堆积角和摩擦角的大小来间接表示。同一种物料由于含水量不同,流动性有很大的差别,对物料的含水量需考虑是内部水分还是表面水分,要考虑物料的粘附作用。 ●物料的密度和堆密度是直接影响气力输送装置的外形尺寸、结构形式及功率 消耗的大小。 ●物料破碎率决定气力输送的布置路线、输送距离和选定合适的气流速度。 ●物料的腐蚀性对输送管道的材质提出特殊的要求。 ●物料有静电效应时,要安装必要的地线和防止带电装置,防止产生静电。

●对爆炸性物料,除防止静电外,必须采取防爆安全措施。 ●对输送有害物料,必须考虑采取密闭的搬运安全措施,防止管道和设备磨损 或损坏而外泄。 2、输送量在压送式气力输送装置设计时,要根据单位时间的输送量来确定装置的容量及规格。气力输送装置往往是成套设备中的一部分,必须与其他主机及辅机匹配,如果在输送量的大小上发生矛盾,可以采取中间料斗贮存缓冲的办法予以解决。输送量还与工艺有关,根据工艺要求决定采用间歇式还是连续式的装置,在选用压送式气力输送形式还应考虑装置的可靠性,要估计气力输送一旦发生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3、输送起点和终点的状况在保证工艺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输送距离,充分发挥压送式气力输送的优势。装置的安装高度和给料方式要允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必须不阻碍交通,便于检修,并减少设备维护费用。 4、降噪及环保气源机械的噪声影响环境,在气源进口及出口处,必须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如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安装在单独的房间内,采用消声器等。气力输送装置必须考虑排气的除尘效果,采用各种类型适合于气力输送特点的除尘器,防止对大气的污染,若采用湿法除尘器时,要考虑污水处理。 5、自动化水平程度气力输送装置可实现集中自动控制,由中央控制室进行远程控制。这不仅减少操作人员,而且实现自动连锁,防止事故发生。 6、安装要点气力输送装置安装在室外时要考虑防雨防冻措施。岔道、增压器、气动或电气控制元件、阀、限位开关等必须要有箱体,防止雨淋而失灵。 7、特殊条件的要求输送高温物料需考虑冷却因素,输送管道要考虑保温和加热。气源机械(如空压机)要考虑水冷条件及排水措施。

气体输送技术方案

唐山东华钢铁有限公司除尘粉尘气力输送改造工程 技术方案 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11月30日

一、工程概况 唐山东华钢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烧结厂现有2台烧段电除尘、2台冷段电除尘器,2套高炉煤气除尘器,2套出铁场除尘器,2套矿槽除尘器,1套转炉二次除尘器,1套烧结成品除尘,1套机尾除尘及1套石灰窑成品石灰。除尘灰的输送采用机械输送,通过刮板机输送到卸灰口,经加湿机加湿后,采用拖拉机或汽车运输,运输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为改善厂区环境、减少人工和劳动强度,拟将机械运输改为浓相仓泵气体输送 二、工程范围 把以下卸灰工位原有的加湿机+拖拉机运输改造为浓相仓泵气力输送至指定地点。该工程范围包括:空气储罐及配套附件(过滤器、阀门等)、仓泵、控制阀门、输灰管道、压缩空气管路、管道吹扫及加压系统、粉尘储运系统、电仪控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交付正常使用。 仓泵和灰仓基础乙方进行设计,甲方负责施工。 (1)机头电除尘(包括烧段和冷段) 2个工位 (2)机尾电除尘 1个工位 (3)高炉煤气除尘 2个工位 (4)出铁厂除尘 2个工位 (5)矿槽除尘 2个工位 (6)转炉二次除尘 1个工位 (7)烧结成品除尘 1个工位 (8)石灰窑成品石灰 1个工位 三、技术方案 1、机头除尘 东华钢铁现有2台220m2烧结机,机头除尘分别由2台烧段电除尘器和2台冷段电除尘器进行除尘,一台烧结机的烧段电除尘器和冷段电除器由共用一套刮板输机系统将粉尘输送至刮板输送机出口,粉尘直接卸至加湿机加湿后,由拖拉机运走。根据现场情况,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采用仓泵式气力输送装置将粉尘输送至原料场的集中储灰仓。 1.1输送技术要求

三甲医院气体系统方案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医院医用气体设施购置

一、总则 1.工期:12个月内,完成交货、安装、试运行、验收。 2.交货地点:采购人指定安装地点。 二、项目基本要求: 1、设备选型和施工技术要求 设备选择和施工应满足使用要求,具有先进性、高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配套设施齐全。以下中国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1)(YY/TO187-9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YY/TO186-94)《医用中心吸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GB50030-91)《氧气站设计规范》 4)(GB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50333-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6)(GB8982)《医用氧气》 7)(GB150)《钢制压力容器》 8)(GB1527)《拉制钢管》 9)(GB2270)《不锈钢无缝钢管》 10)(GB235)《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1)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12)GB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13)GB9706.1《医用电气》 14)(GB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5)(GB11618)《钢管、配件及焊接材料标准》 16)GB50231《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17)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8)GB50045《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GBJ232-9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0)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22)国家、地方颁布的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气体及液体输送过程的主要危险及控制 (1)液态物料输送液态物料可借其位能沿管道向低处输送。而将其由低处输往高处或由一地输往另一地(水平输送),或由低压处输往高压处,以及为保证一定流量克服阻力所需要的压头,则需要靠泵来完成。泵的种类较多,通常有往复泵、离心泵、旋转泵、流体作用泵等四类。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易燃液体宜采用蒸汽往复泵。设备和管道均应有良好的接地,以防静电引起火灾。由于采用虹吸和自流的输送方法较为安全,故应优先选择。 ②对于易燃液体,不可采用压缩空气压送,因为空气与易燃液体蒸汽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产生静电的可能。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用氮气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压送。闪点较高及沸点在130℃以上的可燃液体,如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可用空气压送。 ③临时输送可燃液体的泵和管道(胶管)连接处必须紧密、牢固,以免输送过程中管道受压脱落漏料而引起火灾。 ④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其管道内流速不应超过安全速度,管道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以防静电聚集。同时要避免吸入口产生负压,以防空气进入系统导致爆炸或抽瘪设备。 (2)气态物料输送气体物料的输送采用压缩机。按气体的运动方式,压缩机可分为往复压缩机和旋转压缩机两类。气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如下: ①输送液化可燃气体宜采用液环泵,因液环泵比较安全。但在抽送或压送可燃气体时,进气入口应该保持一定余压,以免造成负压吸入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 2 页共 4 页

气体溶解和液体-气体混合输送的解决方案(可编辑)

气体溶解和液体-气体混合输送的解决方案 气体溶解和液体气体混合输送的解决方案高效 节能 简单 有效 F l u i d P u m p S o l u t i o n s G a s.daf-pumps 创始于年的泵制造商 多相流 Pump Manufacturer since 1927 Multiphase 50 HzEDUR Multiphase Pumps Inhalt 多相流泵 The transport of liquids integrated with various dissolved 公司产生的多相流泵可以输送混合了气体或溶解气 gases is arguably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recent inno- - 体的液态流质,这是现代离心泵技术的杰出发明和创新。

vations in the technology of centrifugal pumps. EDUR has 在多相流泵上的有效的开发,获得了多相介质混合输 developed these efficient and smart solutions through pre- 送灵活的解决方案。多相流泵在当前新领域的开拓和应用 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chining resulting in a multiphase 结果,这在十年前是闻所未闻的。 pump that is currently revolutionizing new fields and in appli- cations unheard of only a decade before EDUR multiphase pumps differ considerably in design and 多相流泵在设计和运行上和传统的离心泵截然不同。 operation from conventional centrifugal pumps. The EDUR 多相流泵设计成在泵进口侧导入空气进行运行,而 multiphase pumps are designed to make operation of the 不会产生气蚀,这是普通离心泵无可匹及的。这样做, pump with induced-air from the inlet-side without cavitation 可以使得气液充分混合并使液体中的气体饱和度达到最 that standard centrifugal pumps cannot handle. In doing so 佳。在泵的常规运行状态下,液体中的气体含量高达 a thorough mixing and an excellent gas saturation of the liq- 时泵仍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 uid occurs. Gas contents up to 30% are normal with st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during standard operation of the pump

纯气体输送系统中气体与管道的关系

纯气体输送系统中气体与管道的关系 已有 42 次阅读2011-2-12 14:04|| 高纯气配管技术是高纯气体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否将合符要求的高纯气体送至用气点仍保持质量合格的关键技术;所谓高纯气配管技术包括系统的正确设计、管件及附件的选择、施工安装和试验测试等内容。近年来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产品生产对高纯气体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日益严格的要求,使高纯气体的配管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以下针对高纯气体输送从选材到施工以及验收、日常管理作个简单的概述。 常见气体的种类 电子行业中常见气体的分类: 普通气体,也称大宗气体(Bulk gas ):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氩气(A2)等 特种气体(Specialty gas )主要有SiH4 PH3 B2H6 A8H3 CL HCL CF4 NH3 POCL3 SIH2CL2 SIHCL3 NH3 BCL3 SIF4 CLF3 CO C2F6 N2O F2 HF HBR SF6……等等 特殊气体的种类一般可分为腐蚀性、毒性、可燃性、助燃性、惰性等,一般常用的半导体气体分类如下: (一)、腐蚀性/ 毒性:HCl 、BF3、WF6、HBr、SiH2Cl2、NH3、PH3、Cl2、BCl3 …等 (二)、可燃性:H2、CH4、SiH4、PH3、AsH3、SiH2Cl2、B2H6、CH2F2、CH3F、CO…等

(三)、助燃性:O2、Cl2、N2O、NF3…等 (四)、惰性:N2、CF4、C2F6、C4F8、SF6、CO2、Ne、Kr、He…等 半导体气体很多是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其中有些气体如SiH4的自燃性,只要一泄漏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剧烈反应,开始燃烧;还有AsH3的剧毒性,任何些微的泄漏都可能造成人员生命的危害,也就是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危险,所以对于系统设计安全性的要求就特别高。 气体的应用范围 气体产品作为现代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冶金、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玻璃、陶瓷、建材、建筑、食品加工、医药医疗等部门,均使用大量的常用气体或特种气体。气体的应用,特别对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有重要的影响,是其不可缺少的原料气或工艺气。也只有各种新兴工业部门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和推动,气体工业产品才能在品种、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得到飞跃发展。 气体在微电子、半导体行业中应用 气体的使用在半导体制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半导体制程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产业,凡举传统的ULSI、TFT-LCD到现在的微机电(MEMS)产业,皆以所谓的半导体制程为产品的制造流程,其中的制程包括如干蚀刻、氧化、离子布植、薄膜沉积等皆使用到相当多的气体,而气体的纯度则对组件性能、产品良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气体供应的安全性则关乎人员的健康与工厂运作的安全。 高纯管道在高纯气体输送中的意义

热学(李椿 章立源 钱尚武)习题解答_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4-1.氢气在,时的平均自由程为×m,求氢分子的有效直径。 解:由=得: =代入数据得:(m) 4-2.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自由程和连续两次碰撞间的平均时间。 解:=代入数据得:-(m) =代入数据得: =(s) 4-3.痒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6×m,求其碰撞频率, 已知:(1)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atm; (2)氧气的温度为300K,压强为1.0×atm 解:由=得==代入数据得: =6.3×() () 4-4.某种气体分子在时的平均自由程为。 (1)已知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气体的压强。 (2)求分子在的路程上与其它分子的碰撞次数。

解:(1)由得: 代入数据得: (2)分子走路程碰撞次数 (次) 4-5.若在下,痒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在什么压强下,其平均自由程为?设温度保持不变。 解:由得 4-6.电子管的真空度约为HG,设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为,求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 解: (2) (3)若电子管中是空气,则 4-7.今测得温度为压强为时,氩分子和氖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别为 和,问:

(1)氩分子和氖分子的有效直径之比是多少? (2)时,为多大? (3)时,为多大? 解:(1)由得: (2)假设氩分子在两个状态下有效直径相等,由得: (3)设氖气分子在两个状态下有效直径相等,与(2)同理得: 4-8.在气体放电管中,电子不断与气体分子相碰撞,因电子的速率远远大于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所以后 者可以认为是静止不动的。设电子的“有效直径”比起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来可以忽略不计。 (1)电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截面为多大? (2)证明: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的平均自由程为:,n为气体分子的数密度。 解:(1)因为电子的有效直径与气体分子的有效直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把电子看成质点。又因 为气体分子可看作相对静止,所以凡中心离电子的距离等于或小于的分子都能与电子相碰,且碰撞截面为: (2)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频率为: (为电子平均速率)

气体灭火施工方案(管网)

一、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的准备 1、技术资料的准备 为了保证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确保安装的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施工队伍除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施工机具外,还应掌握以下技术资料。 (1)设计施工图、系统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 (2)国家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容器阀、单向阀、选择阀、喷嘴、灭火剂和驱动装置等主要组件的检验报告和产品的出厂合格证。 (3)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4)系统中采用的不能复验的产品,如安全膜片,应有生产厂出具的同批产品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2 2、施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为了保证气体灭火系统的施工质量,除应做好一般工程施工所应准备的条件外。针对气体灭火系统的特点,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防护区和贮瓶间设置条件与设计相符。这里所讲的设置条件主要指防护区的位置、大小此寸、开口及封闭情况,维护构件的耐火性能和耐压性能;贮瓶间的位置、大小尺寸、梁板的承载能力、室内温度等。这些设置条件是保证系统能否保持的有效条件。因此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如与设计不符,应向设计、建设单位反映,以采取补救措施。 (2)系统组件与主要材料齐全,其品种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3)系统所需的预埋件和空洞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来讲,气体灭火的施工有一定的独立性,常在建筑物土建施工完成,进入室内装饰时开始。因此在土建施工时,要注意系统所需预埋件和孔洞的位置及大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确 保系统安装位置正确,缩短施工时间。 3、系统组件的检查

(1)外观质量检查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选择阀、液体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和其他机械损伤。 2)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的保护涂层完好。 3)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4)铭牌清晰,标注的内容,如每个贮存容器的编号、灭火剂充装量、充装日期和贮存压力等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5)用于保护同一防护区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高度相差不宜超过20毫米。这一要求除考虑到安装的系统整齐美观外,还考虑到容器尺寸相差过大,将影响贮存容器内灭火剂的充装率,影响灭火剂的喷射性能。 6)气体驱动装置的气体贮存容器规格尺寸应一致,容器高度相差不宜超过10毫米。 (2)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灭火剂的充装量和充装压力检查 贮存容器内灭火剂充装量不应小于设计充装量,且不得超过设计量的1.5%。检查灭火剂贮存容器内的充装量和充装压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这二者均是通过设计计算确定的重要参数。这二者的变化均会影响到系统设计计算的结果,如管网管径和喷嘴喷孔尺寸。一般来讲,充装量和冲撞压力小于设计值则有可能影响灭火效果;反之也会影响灭火剂喷射强度和时间。检查灭火剂的充装量一般采用称重法,而检查气体灭火系统的贮存压力则靠安装贮存容器上的压力 表。

对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的研究(DOC)

对气体内的运输过程的研究 姓名 (XX学院XX系) 摘要:热力学讨论宏观物系的共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研究开放系统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它利用熵产概念,选择广义的热力学“流”和“力”,讨论各种不可逆过程中相互干扰现象间的关系,并阐明体系中“流”和“力”的函数及唯象系数的联系。本文从气体近平衡态的三个运输过程的宏观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无引力弹性刚球模型,用统计物理方法揭示运输规律的微观本质,并探究其线性不可逆过程和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过程的运动规律,阐明了气体内的运输过程,有助于读者对宏观过程不可逆性的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气体内运输过程;分子模型;微观本质;线性不可逆过程;非平衡过程Abstract:Discuss the mac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rmodynamics Department of commonality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of open systems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trinsic link between the phenomenon, which uses the concept of entropy production, to choose generalized thermodynamics "flow" and "force" to discuss a variety of mutual interference phenomenon irreversible proc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clarify the system in the "flow" and "force" function and phenomenological coefficients contact. During transport from the gas near equilibrium three macro law,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gravitational elastic rigid sphere model, reveal the microscopic transport laws essentially statistical physics methods, and explore its linear irreversible process and far from equilibrium non-the law of motion of the balancing process, clarify the gas transport process helps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its role in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he macroscopic process. Key Words:Gas during transport;Molecular model;Microscopic nature;Linear irreversible process;Non-equilibrium processes 1 绪论 经典热力学讨论了平衡态和可逆过程。本论文研究气体内运输过程的规律也是从近平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工程编号: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BT项目气体 消防系统安装工程 投标文件 (7312-4标段) 技术标部分 投标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年月日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技术要求 一、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和规范 所有安装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必须参照《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及其他有关标准规范。 二、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三、施工前系统组件的检查 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前应对灭火剂贮存容器、容器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系统组件进行外观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组件无碰撞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2)组件外露非机械加工表面保护涂层完好。 (3)组件所有外露接口均设有防护堵、盖,且封闭良好,接口螺纹和法兰密封面无损伤。 (4)铭牌清晰、牢固、方向正确,其内容符合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5)保护同一防护区的灭火剂贮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20mm。 (6)气驱动装置的气体存容器规格应一致,其高度差不宜超过10mm。 2.灭火剂储存容器及容器阀、单向阀、连接管、集流管、安全泄压装置、选择阀、阀驱动装置、喷嘴、信号反馈装置、检漏装置、减压装置等系统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设计有复验要求或对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样复检,复检结果应符合国

石灰石粉输送方案说明

xx有限公司 100t/h锅炉脱硫石灰石粉输送工程 技 术 说 明 书 南昌蓝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2012年8月

100t/h锅炉脱硫石灰石粉输送工程技术方案说明 目录 1 技术方案摘要 2 概述 3 设计及运行条件 4 设计原则 5 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方案说明 6 系统主要设备材料清单 7 结论及补充说明 8 选用GSB型连续输送泵的十二大理由附件1 石灰石粉输送系统工艺系统图

100t/h锅炉脱硫石灰石粉输送工程技术方案说明 技术方案特点摘要 ☆本方案系统主要设备——GSB低压连续输送泵,核心技术是其射流器喷嘴型式为环状, 使射流器既产生较高真空而又不产生紊流带来能 耗损失,这是该设备有别于其它气力输送泵最关键一点。 ☆连续输送,无频繁启、闭阀门,故障率极少,几乎没有易损件。 ☆运行平稳,安全可靠,输送泵运行方式不存在堵管现象。 ☆设备部件少,维护简单方便,检修工作量少。 ☆投资省,能耗低,运行费用低,系统性价比高。 ☆连续输送,管内流速较低且恒定,因而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傻瓜机”式操作,对操作运行人员技术素质要求不高。 ☆即使PLC控制系统瘫痪,也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操作仍然简单。 所以,本系统的优越性不仅在工程建设时体现其投资少,更在于以后的运行使用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极低的运行维护费用。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推移,本技术方案——低压连续输送输灰系统,其优势更明显。

1 概况: 1.1 系统名称:脱硫石灰石粉输送系统 1.2工程概述:本方案为xx有限公司100t/h锅炉所作。 本方案的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是电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附属系统。 本系统是将磨制好的石灰石粉(粒径0.5-1.0mm,粉粒比40:60,容重为≤1.5t/m3)先输送至石灰石粉库,粉库下设二个卸料口,每个卸灰口的石灰石粉进入下设的一台输送泵,通过管道连续直接向对应锅炉炉膛输送石灰石粉。石灰石粉输送方式采用以GSB型号为核心设备的低正压气力连续输送系统。 二.设计及运行条件 2.1 设计要求 2.1.1本工程锅炉配备石灰石粉输送系统要求为连续气力输送,每台炉石灰石粉输送系统的出力最大按 3.0t/h,由输送泵变频控制。 2.1.2石灰石粉库下每台炉对应设置一台输送泵,通过一根管道连续向锅炉炉膛输送石灰石粉,锅炉设有1个石灰石粉进口。 2.1.2石灰石粉库下气力输送泵出口至锅炉炉膛入口为止的管道几何长度:60m;输送提升高度均为20m。每条管道度弯头约8个(以实际布置为准)。 2.1.3石灰石粉库一座,容积为200 m3全钢结构。(以上容积为2台100 t/h锅炉使用,预留1台100 t/h锅炉的量) 2.2 系统相关设备 2.2.1锅炉配置:100t/h。 2.2.2型式:循环流化床锅炉 2.2.3额定工况每台炉石灰石粉量约1.5t/h,设计最大输送量为3 t/h。 2.3 石灰石粉设计最大输送量: 3.0t/h(单台炉)。 2.4石灰石粉特性 2.4.1 石灰石粉一般正常温度:常温 2.4.2 石灰石粉堆积容重:≤1.5t/m3 2.4.3石灰石粉粒度分布:≤1.0mm,粉粒比40:60 三. 设计原则 3.1 要求工艺简单、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维护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