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新高考改革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高考连接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既是高中教育的“出口”,也是高等教育的“入口”。无疑,高考改革撬动的不只是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也要对接高考改革,使新高考的人才选拔导向在大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高考改革后,新高考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尽管具体方案涉及考试科目、录取模式、学生评价、志愿填报等方面,但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即考试内容方面的“3+3”和评价录取模式上的“两依据一参考”。所谓“3+3”,是指考生总成绩由统一参加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自选科目成绩组成。所谓“两依据一参考”,是指高校录取考生不再单纯依据统一的高考分数,而是既要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又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难看出,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打破唯分数论,打破一考定终身,突破文理分科界限,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一、高考改革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

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创新型人才不足、创新型人才培育机制缺失,高等教育亟须呼应高考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向自身薄弱处、软肋点改革发力。

一是高等教育应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

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校应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是高等院校应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建设。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只追求专业所谓的新潮和热度,而没有考虑办学条件、办学经历和师资状况,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上不去,社会认可度不高。高校应切实从社会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进行专业动态调整,进行大类招生改革,让学生入学后接受“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

三是高等院校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育人。

四是高等院校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有的高校仍然延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高校课程多,但挑战性不足;课堂学生人数多,公共课动辄几百人,互动讨论难度比较大。要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激发和鼓励。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学习的机会。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还要加大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力度,把最有特色、最有水平的课程开放共享。

二、高考改革形势下发展高等教育的对策分析

面对生源危机和生源结构变化,传统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如果一所大学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尽快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那么它必将逐渐被

市场淘汰。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上述变化和影响,我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思考应对策略。

1.主动适应改革,加强专业建设

高考改革将改学生填报志愿由先选学校为先选专业,过去依靠学校的整体声誉带动所有专业招生将不复存在了,专业将直接面向市场。“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专业建设是唯一出路。从学校层面看,加强专业建设,无非是增加专业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等等常规手段。高校应依据学校定位,从适应社会需求和考生需求的角度出发,按照专业特色角度开展专业建设。也就是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及高考改革政策,努力使专业建设回归到适应社会需求、形成良性专业生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来。

2.优化专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

高校应根据学校专业布点,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况,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和专业建设基础,尽快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重点支持和拓展优势特色专业的规模与影响;要摒弃专业“保护主义”思想,对专业建设成效差,市场需求不大的专业,该关的关,该整合的整合;要对现有招生专业(类)的布点进行优化,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合理确定招生专业(类),并进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配套改革;按照学校学科专业布局需要,合理保留部分长线专业,投放适量招生计划。高校应建立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根据专业的招生情况、培养特色和培养质量、就业情况、考研出国情况等指标综合评判,采取限期进行专业改造升级或者适当采取专业退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促进专业的行业化改造。

3.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学改革

高考改革倒逼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高考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提供“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机会和

可能;另一方面,高考改革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作用,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另外,高考改革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个框架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则需要根据这个顶层设计开展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结构差异,按照“分类建设、分层管理、过程监控、组织保障”的总体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核心是推进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在整个大学期间,根据个性特长开展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对公共基础课程,搭建难易不同的分层次课程体系,由学生根据所修专业基本要求选择修读。具体培养过程中,积极推动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程质量,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4.改革招生宣传工作机制

招生宣传是学校提高知名度,保障年度计划完成的重要手段。我们既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建设,也利用各种手段加以宣传,但是每年仍有大量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了解甚少,进而导致生源质量提升困难,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掉头率。学校应坚持专业导向,着重宣传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我们在走出校门、服务龙江考生方面,我们倡议并发起了“暖春.援梦”关爱龙江考生大型公益巡讲活动,由人民网进行报道,由高校搭台唱戏,引起了可持续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扩大全国影响方面,我们联合省内12家高校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组建了“黑龙江高校联展”。从宣传龙江高校的角度上看,能不能从政府层面考虑,加大宣传力度,将龙江地区的高校推送出去。

5.调整高校招生计划

按照国家总量安排和调控原则,我们省依据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等合理确定分校分专业招生规模,发挥招生计划杠杆作用,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我校

历年新生未报到率在3.7%左右,承担大量“专升本”(420人/年)等招生计划任务,而我校办学成本较高,办学发展可支配资金较少,学生生源数量的多少对我们的发展建设影响很大,那么,是否能在统一协调计划分配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6.完善高考招生录取规则

由于采用3+3的选考科目模式,除了高考成绩以外,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要尽可能清晰。尤其是选考科目等级考试后再次按照规则进行赋分计算总分的情况,又回到分数选拔的起点,是否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按等级不按分数选拔录取。另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应用不清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等素质方面如何掌握,如何确保素质测评规范有序、真实可信。高校按什么标准去执行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7.高考选考科目的确定

从省级层面来看,目前浙江省、上海市高考改革实施以来,新高考物理科目选考遇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兴趣去选考,那么像这种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选考考生数量减少,将会面临未来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断层的危险。从高校层面来看,学校传统工科中涉及到物理科目的专业,如果放宽对科目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对传统教学的强烈冲击;如果限制科目而生源数量降低,那么势必导致学科建设受到很大影响。鉴于此,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指定选考科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要求,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三、对于高考改革的建议

下面从特长生、高校自主招生等方面谈谈对于高考改革的建议。

我省于2016年4月1日印发《黑龙江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拟定于2018年秋季入学开始推行。对于高考改革,我们有以下两点建议:

1.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自主招生可以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我校是综合性大学,11大学科门类,可以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公正公开选拔,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

2.恢复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资格

由于高水平运动员是普通高校为了活跃校园生活,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并满足大学生运动会的组队需要招收的具有体育方面特长的考生。我校具备排球、田径等多方面的办学实力,曾是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基点学校,希望可以继续招收这类学生。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培养重要而紧迫。作为连接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改革方案已经落地实施,高等教育改革也须奋力跟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