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研究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研究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研究

70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上旬刊)总第616期

一、前言

从1983年转基因食品诞生至今,因为其因在营养价值,产量,有效抗病虫害等方面的卓越品质而大受追捧,发展迅速。截止至2008年,中国境内的转基因大豆、豆粕和豆油份额已经超过50%以上,38%的棉花,18%的油菜,17%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但与此同时,转基因食品也因为安全性等问题受到某些专家及诸如绿色和平等个别社会组织的质疑与抵制。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直接受众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以及购买意愿到底如何呢?为此,笔者以广州市消费者为样本,做了相关的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笔者主要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倾向以及其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

二、调查统计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消费者直接进行调查。问卷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第二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第三部分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第四部分为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于部分有关态度和购买意愿的问题,笔者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计量,数字1~5表示同意的程度,即:1表示强烈支持,2表示支持.3表示中立,4表示反对,5表示强烈反对。对回收的有效数据,采用了Excel进行整理,并用 SPSS 13.0 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如:百分频数(PERCENTAGE,以%表示)、重要性均值(MEAN,以M表示)和卡方检验(Cramer’s V)。

根据广州市民平日购买食品的生活习惯及研究需要选取了广州市2个超市(好又多、新一佳)及天河区的一个农贸市场作为调查地点,于不同的时间段(10:30am-1:00pm,4:30pm-7:00pm)在超市和市场入口处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7天,总共收回问卷21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有效被调查者(200人)具体统计特征如下表1:

三、结果分析

1.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62.5%的有效被调查者是听说过转基因食品的,对转基因食品未曾听闻的仅占37.5%。而相对于2004年绿色和平所做的调查(认知度为4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是有所提高的。对听说过关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又对他们的了解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其中有接近一半(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程度不高。而进一步其对转基因食品的信息获取渠道进行统计后,其具体数据如下表(表2):

表2 消费者转基因食品信息获取渠道

途径电视报纸&杂志

网络口头传播

其他百分比(%)

31.5

30

22.5

8

8

从图表2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获取渠道还主要集中在报纸、杂志和电视等传统的渠道;其中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达到了22.5%;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比例只有8%,这也就反映出来,转基因食品在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

接下来,当被调查者被问到他们所知道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是,排到前三位的依次为转基因素菜,转基因水果和转基因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及购买意愿研究

——基于广州市消费者调查

■ 李苹绣 东北大学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摘 要]转基因食品发展迅速。但长期以来,也因其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但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具体又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呢?笔者以广州市200多名消费者为样本,就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相对是比较高的,但是了解程度比较低;而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整体来说比较积极和乐观;在购买意向上对转基因水果和蔬菜的意向最强,而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与人口统计学特征之间的关联不是很明显。在此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一点将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认知 态度 购买意愿

表1 有效被调查者具体统计特征

71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上旬刊)总第616期

制品(如转基因豆油),他们的比例分别是55.2%,53.6%和47.2%。而根据统计数据得出,被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信息的关注和了解多数是集中在安全问题(50%),品质问题(19.4%)和食品种属问题(19.4%)。对转基因食品的信息了解程度中,39.2%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44.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了解,完全不了解的有10.4%,M=3.59,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很低。

2.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有关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的调查,被调查者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被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做出一个基本的态度选择,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52%),支持的有28.8%,强烈支持的有5.6%,反对的有12%,强烈反对的只有1.6%。把支持和强烈支持的被调查者可以认为是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而反对的和强烈反对的可被认为是持否定抵触态度,那么可以得到以下对比,(如表3):

表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基本态度对比

根据图表3我们可以看出,很明显持积极态度的比例要大大高于否定抵触的比例。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笔者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如果我们把那些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多达52%的人群,认为是在购买过程中不关心是否为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可能会高达86.4%(52%+28.8%+5.6%)。可以说这个比例是很多国家难以达到的,尤其是相比较西方很多国家而言,更是大大的超过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关其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执一词。为此笔者将现争论较多的可能危险分为对人类身体的危害和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两大类进行了调查。同时,笔者将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和自然环境存在危害的态度不是特别明显,其重要性均值M分别为2.81 和2.77。而在接下来的问题中,当被调查者问道是否会将转基因食品给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食用时,很大比例的被调查者(36%)认为不确定,肯定会的占4.8%,可能会的占24%,可能不会的占17.6%,肯定不会也是17.6%(M=3.19),这也就说明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具体的危害态度不是特别明

了,态度很谨慎。

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笔者将转基因食品分成转基因水果、转基因蔬菜、转基因粮食、转基因肉类和其他转基因制品(如转基因豆油)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各类食品的购买意愿重要性均值如下表所示(图表4):

表4 消费者对五类转基因食品购买意向重要性均值

转基因水果

转基因蔬菜

转基因谷类

转基因肉类

其他转基因制品

2.30

2.52

2.62

2.89

2.55

注: 1非常愿意;5非常不愿意

根据表4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转基因水果的购买意向最强(M=2.3),而对转基因肉类的购买意向最弱(M=2.89)。为了更进一步测试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笔者接下来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您被告知您经常购买的一个品牌的食品为转基因食品,您还会继续购买吗?”,其结果显示37.9%被调查者认为会减少购买, 27.42%的认为不确定,23.39%认为不会改变,11.29%停止购买。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判断出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都是非常谨慎的。

为了调查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向和消费者的人口统计特征的关系,基于态度与购买意向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首先将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态度和其人口统计特征这两个因子进行了分析,用SPSS做卡方检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

表5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人口统计特征之间的关系

 

Approx. Sign.Cramer’s V value

Relationship sufficient 性别0.665 (>0.05)0.138not sufficient 年龄0.120 (>0.05)0.218not sufficient 收入水平0.783 (>0.05)0.146not sufficient 教育程度

0.797 (>0.05)

0.150

not sufficient

而后笔者又将各种类转基因食品购买意向和人口统计特征这两个因子进行了卡方检验,具体结果整理后得出下表(图表6):

表6 购买意向与人口统计学特征

 

转基因水果 转基因蔬菜转基因谷类转基因肉类其他转基因制品性别0.2540.3580.2860.1380.465年龄0.120 0.053 0.234 0.952 0.240 收入水平0.330 0.263 0.561 0.667 0.943 教育程度

0.659

0.133

0.720

0.612

0.934

72

《商场现代化》2010年7月(上旬刊)总第616期

通过对图表5和图表6的数据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所有的Approx. Sign.都小于0.05,不具备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也就说明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都与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没有太大关系。

四、总结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比较高,但是他们的了解程度却不是很高,比较模糊。在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上整体来说是比较积极地,明确表示抵触的比例相对比较低,但同时,消费者也表示出了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谨慎态度。在对各类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向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转基因水果的购买意向最强,而对转基因肉类食品的购买意向是最弱的。而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食品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利用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媒体多向消费者宣传转基因食品的相关信息,尤其需要做一下专题类比较深入的介绍,以帮助广大的消费者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

2.我国的立法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转基因食品研究和商品化等相关问题的立法工作,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和谐有序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

3.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工作者可以先在转基因水果、蔬菜等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品种方面多做研究。

由于时间、精力、数据采集等各方面的限制,本次调查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将来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调查的范围,对不同地区和社会背景的人群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DALLS,China:new laws guide nation’s gene work[N].Asia info daily China news,2001-07-01

[2] 陈桂荣: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对昆明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14—17

[3]葛立群 吕 杰: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J].商业研究,2009,8:189—192

[4] 胡焱 等:国内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态度--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中国食品学报,2008,8(4):8—13

[5]刘刚:我国已批准5 种转基因食品作物商业化种植[J].北京农业,2008,12:44

一、本地市场效应的提出

一个更大的本地市场对区位于其中的厂商是不是个有利条件?对于非对称的市场规模对产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克鲁格曼等给出了两个相似的结论。首先,Krugman(1980)证明了即使两国有相同的偏好、技术和禀赋,规模收益递增会导致两国贸易,对某种产品拥有更多消费者的国家将是此种产业的贸易剩余者。其次,Helpman and Krugman(H-K, 1985)进一步发展了此模型,证明了在规模报酬递增产业,更大国家的厂商份额要超过其消费者比例。

本地市场效应(HME,Home Market Effect)是对规模收益递增产品有相对大需求的区域会有更大比例的产出,换句话说,在厂商水平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的产业,两个区域中的相对大区域将是净出口者(Head and Mayer,2003)。相比之下,在不变规模收益的比较优势框架下,需求大的市场往往是此种产品的进口国,因此HME可以将以递增规模收益为特征的经济地理和以不变规模收益为特征的比较优势两种范式区分开来(D-W,2003)。

二、理论与实证研究简述

本地市场效应是新经济地理(N E G )的重要理论基石(Head et al ,2002),但假说本身是否是对现实世界的有力抽

象需要不断进行检验和完善。很多研究试图放松K氏模型的严格假定,以获取本地市场效应存在性和稳定性的结论。修改主要集中在贸易成本、农业部门、贸易空间单元数量、市场结构和企业战略行为假设等。

1.农业部门与HME。Zeng and Kikuchi(2004,2009)为分析农业部门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农业部门和HME的关系,对农业部门的设定进行修改,发现即使两国的农产品存在交通成本,HME仍然存在,但会削弱HME的大小,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Davis(1998)和Yu(2005)的结论实际上依赖于两国之间农业部门无贸易的假定。

2.贸易(交通)成本与HME。Medin(2001)在基准模型

本地市场效应的理论与

实证研究简述

■ 魏海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对本地市场效应假说的提出及发展进行了述评,重点介绍了本地市场效应在空间单元、交通成本和竞争等方面的拓展研究。实证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HME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文章最后给出了本地市场效应对现实的启示。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 规模收益递增 新经济地理

在线客户评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在线客户评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摘要 1 绪论 在线口碑的产生源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当消费者通过网络来搜寻和交流信息成为主流,在线口碑也成为学者和市场营销者关注的焦点。在线口碑是指消费者通过一系列的网络信息技术如电子邮件、在线论坛、新闻组、即时通信工具、讨论区等进行的所有在线交流沟通,可以运用文字、图片、声音、音乐、录影、Flash等数字化的传播形式,交流的内容是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体验、功能等特性和供应商的各种信息的。 相比于传统的线下口碑,在线口碑具有的众多突出优点极大地放大了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口碑营销,控制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力并使之趋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要想控制在线口碑的影响力,首先必须了解在线口碑的哪些特点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这样才能在营销工作中有的放矢,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本文研究的是在线口碑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线客户评论,考察在线客户评论本身的各种特征是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构建并通过实验法验证了在线客户评论本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 在本文绪论部分,我们将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然后进一步说明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将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结构和研究流程。1.1 研究背景 口碑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影响,是两个或多个人之间关于某个品牌、产品或服务的非商业的口头沟通。口碑一直以来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力,互联网的发展又催生了在线口碑这一新的口碑传播形式,互联网将口碑影响力无限放大,使得在线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作为在线口碑的一种主要形式的在线客户评论更是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1.1.1 口碑传播的巨大影响 或许每个市场营销人员都意识到口碑对市场是有影响力的,但是很少有人会理解这种影响力到底有多大。传统营销方式的影响可能不及口碑营销的千分之一,这是一个事实。试想,平均一个人每天接触200~1000条的营销沟通,包括电视广告、报刊广告、交通广播,公交、地铁、马路、建筑上的广告牌,营销人员,营销邮件,网络广告等等。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关注这些,偶尔关注某一条信息可能仅仅是因为好奇,并不一定会导致购买。但是,如果一个朋友向你推荐了一本书、一部电影或其他产品,你可能会采纳他的建议。 口碑传播独有的特征决定了其巨大的影响: (1)高相关性和完整性 口碑信息来自于其他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所以与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关联性;而且与卖方提供的信息不一样的是,口碑信息会全面的反映产品的相关信息,不仅包括产品自身的属性,还包括体验、使用经验等,更重要的是正面与负面的信息都会有。所以,消费者都更关注口碑信息,因为它具有高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2)传播媒介是最可信的 在消费者心目中,相同的消费者是与自己同一阵营的,而广告和营销人员都是站在公司利益角度的,他们所传达的信息在消费者看来并不值得信赖。而不论是线下的还是在线的口碑信息,都是与公司独立的消费者发布的,他们的描述和评论会比较客观。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沟通更加流畅与公开,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对商品评论进行大范围的搜索,以便得到更加公正和完整的信息。因此,口碑可以说是可信度最高的传播媒介。

谈谈我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终审稿)

谈谈我对转基因食品的 看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谈谈我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摘要: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内涵入手,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技术,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阐述了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技术安全性思考 转基因食品(Transgenic Food or Genetically Changed Food)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通过对生物基因的改造,改变它们的遗传物质,使优良基因在其中得到表达,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我们称之为“转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构建成功,从此揭开了转基因食品的序幕。美国是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国家,至1998年底,美国已有3O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2O世纪8O年代初,我国也逐步开始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21世纪,转基因食品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但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产生了种种疑虑,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安全、对环境的影响、对物种的危害等问题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我认为首先应该从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来认识这一新的技术。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基因转移到生物的基因组中,通过表达,从而使生物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变的目的基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物本身的基因,过量表达或者降低表达了而已;另一种是别的生物的基因(比如最常见的就是HT蛋白和BT蛋白的基因)的正常或过量表达等。除了目的基因以外,同时转进去的载体上含有启动子(启动这个基因表达的)和报告基因(一般是抗生素基因)。而转变了这样基因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食品利弊认识 了解了转基因技术,接着我们在从从DNA和RNA水平上看转基因食品。大家都知道,我们吃的绝大部分食物都是由活或死的细胞构成的。细胞含有遗传物质DNA,DNA会被人体分解。食品中的DNA进入肠道时已成为碎片,变成非完整的基因。而外源基因想转入肠

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摘要:广告诉求俗称“卖点”,总是力争强调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亮点。诉求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随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不同的形式.有时候因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有时候满足人们不同消费心理的的需要,有时候又要结合很多原因。它体现了整个广告的宣传策略,是广告宣传的着重点,经常是广告成败关键所在。正确理解广告诉求对人们购买意愿的影响,激发消费欲望,促进产品销售,消费者购买行为就近在眼前了。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参考法,案例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来研究广告诉求中研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中,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如何采取合适的诉求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完成消费行为。研究证明,不同消费心理,不同消费结构的人们对广告诉求点取舍点不同。不同的消费心理不同的消费群体能采用适合的诉求方式,可以促进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让消费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最大化满足。 Advertising appeal commonly known as selling points,it is always emphasized the window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Appeals is not invariable ,And the tansformation of the need to flexibly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at any time different forms. Occasionally,for different consumer groups in order to meet people is psychological needs ,sometimes combines with a lot of reasons. It embodies the whole advertising propaganda way ,is the key of the advertisement ,often is the key to a succeddful advertisement.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advertising appeal to people purchase intention,stimulate consumption desire ,promote product sales,consumer buying behavior is just aroud the corner.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 method, case method, inductive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advertising appeal to the most pressing problem: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nsumers, in the face of different consumption psychology how to take appropriate way of appeal, maximum limit arouse consumers' desire to consume, to complete the 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proves that different consumption psychology, people of differ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advertising appeal point cut-off point is different. Th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of different consumers fitness using suitable law approach,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make consumers maximize meet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关键词:广告诉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消费群体结构消费心理 导论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广告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目的 消费者本身就是一个千差万别的群体,不同结构的消费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

基于线索利用理论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基于线索利用理论的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摘要:由于服务行业产品的特殊性,没有实体产品,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所以对于它的测量和研究就会有难度,并且许多学者都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并进行量化研究,但是很少有从消费者角度来研究,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利用线索利用理论对感知质量的研究线索因素进行梳理,利用线索利用理论对感知质量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线索利用理论;购买意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持久的竞争力,除了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提高产品质量外,更重要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而这个评价是由消费者感知的,进而熟悉需要在哪方面做努力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速度如此之快,关于产品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产品时由于精力,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获得产品的所有的信息,消费者也就不能对产品质量做出客观的判断,所以消费者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外部线索来判断产品质量,国内学者对于利用线索利用理论对感知质量的研究不是很深入,研究的范围也很狭窄,仅限于一些实体的产品,对于像快递业这样的服务行业研究还是空白,所以利用线索利用理论对快递业的质量感知以及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总结出国内消费者对购买快递业产品时对服务质量评价的线索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 1 购买意愿的相关研究 1.1 购买意愿的含义 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对商家的一种忠诚的表现,是对商家商品的持续购买的意愿。消费者的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愿三个成分组成的。学者们研究购买意愿,主要集中于争论购买意愿能否预测消费者未来的购买行为。Dodds,Monroe,Grewal(1991)经过分析研究,给出了购买意愿的定义,即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的主观可能性。Fishbein和Ajzen(1995)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某一特定产品或品牌的主观倾向,并且已经被证实消费者购买意愿可以作为预测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一是购买意愿具有主观性,是消费者内心的活动,并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品牌形象,口碑,价格等,最后结合自身内部因素最终决定购买意愿。二是购买意愿导致购买行为,购买意愿是购买行为的前置因素,即购买意愿最终决定购买行为。 各个学者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表达不同,但是都一致的认为消费者购买意愿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概率和可能性,购买意愿被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消费者购买心理研究外文翻译文献

消费者购买心理研究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台湾消费者与美国消费者服装购买心理差异的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119名台湾女大学生和美国女大学生服装购买意向和心理差异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两国女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心理决策过程的异同。在本次服装消费购买的意向和心理调查研究中,采用了12个比较常见的影响消费者服装购买决策的评价标准因素,每个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有7个可供选择的标度,这12个因素分别是:服装面料、穿着舒适性、服装尺寸是否适合、服装缝制质量、服装制造商在行业内的地位、服装色彩、他人的评价、服装品牌、是否适合在校园穿着、服装价格、服装款式、搭配自己原有的服装。问卷调查表明,

在影响自身服装购买意向和评价的标准上,台湾和美国的女大学生两个不同群体的评价标准是非常类似的,可见购买意向的形成标准具有普遍性。此外,在上述十二项影响购买意向或在购买时考虑的因素中,服装的尺寸是否适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标准。本文还对这两个不同的群体进行跨境比较从而得出比较研究的结论,着重提供了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服装品牌和制造商在市场营销中运用这些信息从而制定和发展国际营销战略。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评估标准;跨境 正文 美国商品和商品服务在国际市场份额中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成功,调查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美国的商品和商品服务到底是如何评价和如何进行衡量的?通过数年来多次广泛采样和调查研究,消费评估的模式模型已经初步制定,用以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和心理提供一个框架性的指导,并藉此预测消费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复杂性。该模型系采用恩格尔、柯莱特、米尼阿德模式的消费决策来构建的(即恩格尔,布莱克威尔及米尼阿德于1995年提出的EKM模型),该EKM模型包括四个阶段的消费决策行为: (1)消费信息的获取; (2)消费信息的处理; (3)消费的决策过程; (4)模型中的变量影响决策过程的模式; 在模型中,给出消费信息的获取阶段之前,个体需要形成消费需求的意向,这一意向导致其认为自身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此项消费,一旦对于自身需要进行此项消费的意向形成,则个体即开始通过收集和搜索来获取消费的相关信息,“所谓的信息处理,其宏指涵盖的消费进程,包括信息的获取、对所获取信息的评估和判断,对评估判断完成后的相关信息进行储存、以及在进行具体的消费行为时重新从储存的信息中进行提取”(恩格尔等199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第472页)。据此,消费信息的处理阶段有如下五个步骤:消费者对于该信息的首次接触,对于该信息的关注,进一步的理解,接受该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并最终保留该消费信息。而决策过程的阶段则有如下六个步骤:对自消费需求进行认可、开始搜索信息、在购买前对信息进行评估、购买行为决定、具体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后对发生的消费行为的评价。而变量影响决策过程分为三类:一、环境造成的影响;二、个体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三、心理决策过程差异造成的影响。这其中,环境因素包括消费者所处的文化氛围,所在的社会阶层,消费者的个人经历,消费者的家庭境况;而个体间的差异则包括消费者可利用的资源,消费的动机,消费者的知识,对于消费的态度,消费者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取向以及生活方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 看法

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看法 食安31402夏辉 序号:25 学号:201405028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面世来一直受到热议,最近更是上升到了舆论的尖端。转基因食品应用广泛,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本文主要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更好的面对转基因食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使转基因食品真正造福于人类。 转基因是现代发明的一项新技术,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但是这项技术发明的同时还有很大的争议,而争议的关键在于人类是否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可以代替上帝改造自然。毕竟人类曾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1:转基因食品现状: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和马铃薯)问世以来,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4年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从1996年开始,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进入迅猛发展时期,2000年全球种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2001年在有激烈争议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比上年增加19%,达到5260万公顷。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333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3%;其次为玉米,98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

(2020)消费信心消费意愿调查报告

消费信心消费意愿调查报 告

一、序言 1、研究背景与目的 本次调查的研究背景: 回顾2004年来的居民消费信心,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度指数也总体上处于稳定提升状态,由2004年的62.6升至2007年的65.3。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受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方位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全球,同时信贷紧缩、出口减少,以及居民预期收入降低的影响,9月份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度开始下降,至12月跌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 附图2004-2008年城市居民消费信心度指数对比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示2009年,扩大内需是中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途径,但增加消费需求,需要首先清晰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深入分析影响居民消费信心的三个指标发现,2004-2007年期间,城市居民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的评价始终在70分左右。进入2008年之后,城市居民消费信心指数的三个衡量方面都有所下降,其中居民对消费时机认同度的下降幅度最大,由2007年的59.7下降为2008年12月的50.8,累计仅有19.0%的受访者对“现在是花钱消费的好时机”表示比较认同或非常认同。 附图2004-2008年中国城市居民消费信心度指数三项指标对比 金融危机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为了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具有不同群体特征的消费者如何调整和改变自己消费策略?网易于2009年3月展开了本次2009年消费预期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 网易作为一家新闻、体育、娱乐、女性、旅游、文化、论坛、短信、数码、汽车、手机、财经、科技、专业报道的门户网站,积极关注民生民事,网易进行的汽车消费调查、手机消费调查、房地产消费调查等多项调查,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风向标作用;网易于2009年3月展开了本次网易2009年消费预期调查研究,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研究消费者重购意向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研究消费者重购意向形成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时间:2010-04-06 14:55来源:未知作者:罗晓光马文超 维系老顾客,满足顾客的期望,不断增加顾客的重购行为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客满意、顾客的品牌偏好、顾客的多样化追求倾向、替代品的吸引力和顾客感知的转换壁垒是影响顾客重购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模仿了电子技术中的并联回路 (本论文仅供参考,如需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原作者以及转载来源:论文图书馆 https://www.360docs.net/doc/8514859103.html,) 摘要:维系老顾客,满足顾客的期望,不断增加顾客的重购行为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顾客满意、顾客的品牌偏好、顾客的多样化追求倾向、替代品的吸引力和顾客感知的转换壁垒是影响顾客重购的主要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模仿了电子技术中的并联回路,建立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模型。 关键词:顾客重购意向;顾客满意;替代品的吸引力;转换壁垒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atisfy, maintain and spur customer in order to realize more repurchase behavior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 influencing consumer repurchase intention, and finds the model involv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customer brand preference, customer varied seeking intention, attractiveness of alternatives and customer perceived switching barriers ,etc.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维系老顾客、促使现有顾客作出重复购买决策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企业和营销理论界的重视。美国一家策略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当顾客保持率上升5%时,企业的利润可以增加25%到85%。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时,针对顾客重购行为的特点,把握住关键的环节,将会更合理地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以最有效的途径满足和超越顾客的期望,获得顾客忠诚,并不断增加顾客的重购行为。 虽然根据顾客忠诚理论,顾客的重复购买意向(即顾客的意向忠诚)不会必然的形成重复购买行为(行为忠诚)。但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已经发现顾客的行为意图与实际采取的行动有相当大的差距[1],消费者的重购意向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购意向是重购行为的基础,马丁?菲舍比(Martin Fishbein)的理性行为理论模型指出“态度决定购买意向,而购买行为是某种特定购买意向的结果”。国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可以通过重复购买意向来预测真实的重复购买行为[2]。 为获得顾客忠诚并不断增加顾客的重购行为,企业所制定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应能够引导顾客形成重购意向。笔者将以顾客购后行为理论、顾客忠诚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对消费者重购意向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所谓的转基因就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而由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的转基因生物制造、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就被称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转基因特殊食品等。 许多人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有些人觉得吃了转基因食品后,某些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从而危害自身及后代的安全。我认为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其实,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成小分子,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 不过转基因食品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自身能制造杀虫毒素可能伤害其他生物,或进入食物链威胁家畜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可能与野生亲源作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坑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导致对其读素有抵抗力的害虫获得生存优势,成为新的“超级害虫”。 但能作为一门被众多科学家热衷新兴的技术,不难想见转基因食品有其不可抹灭的存在价值。它不但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更减少了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同时它也促进了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因噎废食,毕竟,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去做,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会是健康、有序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因生物技术带来的转基因食品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带着美好的愿望预测未来,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也许糖尿病人只需每天喝一杯特殊的牛奶就可以补充胰岛素,也许我们会见到多种水果摆在药店里出售,补钙的、补铁的、治感冒的、抗病毒的……很有可能,转基因食品会让我们的明天灿烂无比。但在我们未了解转基因食品之前,还是不要过分乐观,因为转基因食品毕竟不是自然植物,很有可能打乱生物链。所以要加快发展脚步,建立健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机制,这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学毕业论文《消费者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消费者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摘要: 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引发消费者消费结构、内容、形式、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变革,形成全新的消费方式。当今新经济的时代,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朝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抓住消费者的心成为企业主要思考的战略。体验式营销的提出顺应了这种趋势的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营销利器,它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成功帮助企业吸引住了消费者的目光,弥补传统营销的不足,培养了更多的忠实顾客,更好地树立了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市场份额。那么到底什么是体验、什么是消费者体验、消费者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司客户采用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消费者体验有助于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结论。 关键词:体验;体验营销;消费者购买决策;**公司 导言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1970)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出“正是这种汇合了的压力—来自消费者的压力和希望经济上升的人的压力—将推动技术社会朝着未来体验生产的方向发展”,之后战略地平线LLP顾问公司的创始人派恩和吉尔摩 (1998)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将这种方向进一步阐明为“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企业界也很快对这种变化做出了反应,比如惠普公司开展TEC(全面客户体验),微软引入XP(体验),国内的联想集团也提出类似的经营理念等等。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不断进步,消费者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和服务日益同质化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矛盾。“体验营销”由于其经济提供物—“体验”因素的融入使得产品增值,“体验”也因而成了新的价值源泉。体验营销是一种为体验所驱动的全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为顾客创造美好的、值得回味的顾客体验,满足了顾客的精神需求,为顾客创造了新的价值。同时,营销环境的演变、行业竞争的加剧、顾客行为的变化使顾客价值又有了新的内容,加之体验成为顾客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体验营销便作为新的价值营销模式登上舞台。

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献综述

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献综述 引言 购买意愿(Purchase Intent)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所以购买意愿体现了消费者看待商品的主观性态度,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做出购买决策的概率大小。Ajzen 认为,意愿是行为发生的前提,是准备发生行为的决定。购买意愿是购买行为发生的前提,是购买商品之前的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衡量购买意愿预测消费者购买决策。购买意愿分为正向意愿和负向意愿,正向行为意愿表示消费者对某个商品的购买可能性较大,反之,购买的可能性就较小。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要先产生消费者购买意愿,才能够产生消费者购买行为,因而,全面探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全面把握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意愿的途径,才能够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促进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营销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而,全面探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消费者意愿的理论依据 意愿是预测个体行为的重要因子之一,Eagly 和Chaiken(2016)认为“意愿是一种不同于个体态度的主观倾向,是个体实施某一行为之前有意识的动机”。Fishbein 和Ajzen(2015)指出,态度和意愿不同,预测个体是否会实施某一行为,不能根据个体支持或否定的态度,而是由他是否有采取行为的意愿决定,因此要预测消费者行为,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意愿——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如何利用市场营销和操作工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购买意愿可以被用来预测消费者消费量,代表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

二、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现状 陈毅文,马继伟(2016)认为,与传统购物模式相比,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样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个产品的主观概率或可能性。但是由于网络消费者的购物环境和方式均产生了变化,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有其自身的特质。网络消费者主要是通过浏览网店和与卖家交流等虚拟渠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很多虚拟因素会影响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网络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指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某个商品或者服务的可能性。 三、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梳理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全面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发现在购物环境下,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活以下两个方面: (一)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卖家因素研究 Arun (2016)发现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不仅包括卖家提供的产品属性(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卖家的服务质量也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他指出,可以从信息可靠性、相应及时性以及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这几个方面评家店家的服务质量,较高的服务质量可以帮助消费者提高购买效率,并且使消费者没有后顾之忧,交易成本降低。因此,他认为,店铺提供的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刘洪研究消费者满意时,发现服务质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较大影响,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交互及时性、订购便利性、配送快捷性和网页合理性等方面,并将上述四个因素作为四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配送速度、网页合理性会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孙若凡(2016)研究消费者网购意愿的影响因素时,从网站和网站卖家两个方面建立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C2C环境下,消费者对网站方面的感知风险直

浅谈对转基因的看法

浅谈对转基因看法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突破耕地、水等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和应用.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重要基因发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实施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加速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健康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样是为了防治病虫害,同样是为了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化学农药和转基因作物却遇到了公众截然相反的态度.化学农药问世后,人们欢呼人类在同病虫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转基因作物问世后,争议声却一直不绝于耳,公众始终充满疑虑. 公众最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和哺乳动物有毒性?是否会引起过敏?事实是,在有关国际机构以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下,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大面积商业化种植13年来,从未发生安全性事故. 转基因食品尽管是个新鲜词,但“基因”一词已有100年历史,它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提出.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到另外一种生物中,使被转入基因的生物产生人类需要的新性状.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所做的作物品种选育,实质也属于“转基因”,目的是获得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农作物,使其更符合人类的需求. 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会跑进人体,进而改变人的基因.科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所有基因都是由核酸组成的,进入胃肠后都要被消化、降解成小分子,不再是完整的基因,不会以基因的形态进入人体组织.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饭、馒头、蔬菜、肉类等含有亿万个基因,有谁担心过这些基因对自己有害而不去吃饭? 转基因在争论中前行.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在全球开始大规模种植以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着的社会与生态效益,其推广速度之快为近代农业科技史上所罕见.目前,美国市场上70%的食品中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据估计,全球有半数以上人口食用过转基因食品. 诚然,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转基因不可能十全十美,10多年时间虽然没有出什么问题,但也不能说今后百分之百的没风险,这就注定转基因还要在争论中前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争论在时刻提醒科学家和政府,把转基因的安全性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确保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基于阐述意愿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性行为理论,融合顾客感知质量,与企业声誉,本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概念模型,并进行检验;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以及产品感知质量,企业声誉作为中介变量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产品感知质量与企业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理性行为理论在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购买机制研究中运用的合理性。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产品感知质量;企业声誉;消费者购买意愿

目录 一、引言 (3) 二、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3) (一)相关文献回顾 (3) (二)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4) 三、量表设计与样本数据 (5) (一)量表设计 (5) (二)数据收集 (5) 四、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5) (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 (二)相关分析 (6) (三)假设检验 (6) 五、结论与启示 (8) (一)结论 (8) (二)启示 (8) 六、参与文献 (9)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社会责任已经由一种理论研究转变成企业的现实行为。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毒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一连串的社会问题,不能只0依靠政府,学者,公众来解决,企业不免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企业是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当今时代已不再有选择的余地。 目前,国内外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和购买意愿,研究表现,消费者的购买意向与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负相关关系,而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正相关关系,并且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使得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不变价格的影响而支持企业的产品。虽然,一般的研究都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将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有很多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许多学者认为不能单从绝对承担或不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角度研究,而更应该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对水平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常亚平(2008)等的研究证实消费者可能会抵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并支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但当这种支持要付出代价时,其力度则会明显减弱,另外有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受到消费者信任度与支持度、消费者归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层次类型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确实存在着显著影响,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为什么和通过什么途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对消费者意愿的影响程度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理性行为理论,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质量和企业声誉作为连结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桥梁,且实证方法揭示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的内容,检验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以期为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效益提供指导和建议。 二、相关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一)相关文献回顾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在于说明企业是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除此之外也包括其他责任需要承担。自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提出后,学者们进行一番争论,并且最终在理论上得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的结论。但企业社会责任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仍未统一。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三个中心圈”sethi(1975)将企业社会社会责任概括为社会约束、社会责任、社会响应的“三维模

对转基因食物的看法

对于转基因食物,我个人认为只要是经过严格的检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应该准许进入市场,而我也愿意食用。 现在在餐桌上随处可见的番茄在秘鲁和墨西哥最初被称为狼桃,被认为是有毒而不可使用的,而张牙舞爪,形象可怖的螃蟹自然也不会是人们最初找寻食物时就愿意尝试的美味。但是,和很多最初被认为不能食用的东西一样,番茄和螃蟹最终被证实可以食用,这两样美味的食材还是被带到了大众的餐桌上。 现在,转基因食物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当时的人面对番茄螃蟹。网络媒体上叫嚣着转基因食物的七大害八大害的,简直把转基因食物说成了是害人不浅的毒物,是科技发展的副产品,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欺骗,我觉得这实在是有违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我们应该科学、理智的看待转基因食物。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在是没有必要把转基因食物妖魔化。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一则转基因食物的报道,报道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做了一项实验,证实转基因食物对猪无害。该机构对小型猪进行了转BT基因抗虫大米的90天喂养实验,实验显示在这喂养期间“猪无中毒或者死亡现象,皮毛顺滑,行动灵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猪的肠道环境与人类似,该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转基因食物的无害性。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自有水解食物主要成分的相应的酶,对转基因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与对普通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转基因食物的来源,而毫无根据的认定转基因食物的食用会导致不孕不育等是不应该的。 但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与排斥几乎就是本能反应,更何况是在颇受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中国。因此,我们需要让大众了解转基因食物,正确认识转基因食物。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转基因食物,指望用传统的广告等宣传方式来获得较好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应该多举办像课上所播的视频所呈现的辩论会那样的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对转基因食物的讨论,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权威观点而不是被一些不入流,不科学的文章所蒙蔽。有争论才会有思考,才能让更多的人自发的去了解转基因食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不靠谱网站报纸公布的信息。 很多人虽然了解转基因食物是什么,但对它仍有些排斥。比如,我身边的同学,大家都学过高中生物,还有朋友大学念的也是生物系,对转基因食物比一般人了解,但是仍旧不愿意食用转基因食物。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很支持转基因食物的研究发展,但是不会选择吃转基因食物。因此,一开始就指望转基因食物能获得大众的认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人们看到第一个吃番茄的人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平安无事,就愿意去吃番茄与螃蟹,一方面是因为番茄与螃蟹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是一直存在的,能不能吃,吃了有没有事一看便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并不像现在的人这样,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信息,每天都需要不停的判断所接收信息到底可不可信。转基因食物毕竟不同与其他食物,关于它的有些问题甚至是科学家也仍未完全解决,大众恐慌是必然存在的,对转基因食品的标示还是有必要的,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探索更是刻不容缓,万分重要。因此,需要一批批有能力,有责任感,有公信力的科学家投入到转基因产品的研究中,去揭开一个个谜团,向大众传递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让转基因食品得到良好的发展,确保转基因食品的食用无害而有益。

对转基因的理解和看法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转基因的理解和看法 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学系:生态学系 专业:生态学 课程名称:生物安全___ 学生姓名:魏西诺 学号:2015053974

对转基因的理解和看法 生态学魏西诺 2015053974 1.生物安全与转基因 转基因涉及到了生物安全领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重视。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兴兴向荣的这个时代,许多不同功能的转基因生物被研发创造,其中有些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在农业及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生物还是缺乏足够多的认识,对于他们的安全性还是有很大的担心,因此到目前为止有不少国内外的学者认为生物安全就是指“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在事实上有很多事情都能够影响生物安全,而并非只有转基因生物,对于人类而言,生物安全不仅仅是指我们自身的安全,还应该包括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安全。影响生物安全的因子是多方面的,除了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之外还需要包括:对外来入侵生物、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各类生物及非生物的控制和管理,因此这应该是一门研究影响生物安全主要因子的发生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科目。 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担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物技术和转基因工程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项困难,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评估是消除消费者心理压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自从转基因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疑问无非分为以下几种:转基因被释放到环境中后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抗虫植物体内的转基因因子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是否会致癌?是否会干扰食用者的遗传基因?这些问题目前虽然尚未能被解答,但是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研究来使这些谜题逐渐浮出水面。 2.转基因的定义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是指遗传物质和结构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生物。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携带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之一,特别是人们可以将有利于生物自身或满足人类需要的特定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