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流动党员管理台账

外出流动党员及管理基本情况

党支部

基本情况外出情况《活动证》发放及使用情况备注

性年民入党家庭外出现流入地职业通讯地址无法已发证证件未验证姓

别龄族时间住址初始 ,单位, 及电话取得,时编号领情况

时间联系间, 证 ,时名

间,

1

外来流动党员及管理基本情况

党支部

姓名基本情况流入情况《活动证》发放及使用情况备注

性年民入党家庭流入工作地职流入地联系已发证证件未验证别龄族时间住址初始 ,单位, 业住址电话 ,时编号领情况

时间间, 证 ,时

间,

2

3

最新-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 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 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 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 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 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 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 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 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 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陈岩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 深化,广大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队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给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面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乡党委立足实际,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出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乡是典型山区农业乡,由于自然、经济条件较落后,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不断转变和对城市生活向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多,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外出务工的大潮影响下,全乡外出流动党员也不断增多,范围越来越大。据调查, 2005年全乡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27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1.7%。在外务工人员中,农村流动党员有130名,占全乡党员总数520名的25%,占农村党员总数456名的28.5%。流动党员还呈现出几个明显

特征:一是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较高。25——45周岁有97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74.6%,45岁以上的党员有33名,占总数的25.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6名,占流动党员的58.5%;二是打工范围相对集中,从事行业较分散。据统计,有97%流动党员在晋城市区范围内工作,有个别在周边县区打工。在行业分类中,从事交通运输业的有20人,从事餐饮有13人,从事小商业7人,从事住宿洗浴等服务行业有22人,从事其它零散打工有54人,从事建筑业的14人。 二、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及成效 近年来,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以把握,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党员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诸多难题,乡党委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狠抓“一个重点”,实施“两大工程”,进一步加强了流动党员的管理。目前,全乡流动党员没有出现一名“失控”现象,流动党员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动作用。 (一)狠抓“一个重点”,即加强思想教育为重点,提高和改变流动党员的思想认识。我们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坚持灵活、实用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电化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类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外出人员数量迅速增加,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也逐步增加,这给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党员外出期间,无法正常参与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成为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据调查,我镇流出的党员,90%不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流动党员外出不辞而别,外出流向难与掌握,关系难以转接。有的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越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证》,外出时不向党组织汇报,不辞而别,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部分党员在外不愿暴露身份,把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证》等组织关系证件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口袋党员”,造成了“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的局面。

三、党费收缴难。流动党员外出期间,没有向党组织报告,党组织不知其流去何处,在收缴党费时,与流出党员无法联系,加上流出党员思想意识淡薄,导致党费收缴难。 四、流动党员分散,教育管理难。一方面由于外出党员绝大部分是劳务外出,工作地点、工作单位不固定,工作繁忙,加上远离属地党组织,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法参加原党支部活动。另一方面,部分流动党员的理想信念开始淡化,党性观念不强,党员关系放在口袋里,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时间一长,逐渐疏远党组织,加之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五、权利义务难以监督。流动党员不向原党组织汇报自已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又不到流入地党组织去参加活动,使原党组织难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近况,又不在流入地党组织的监督之下,也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六、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预备党员外出,党组织无法了解其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情况不清难与发表意见,尤其是预备期满预备党员不与党组织联系,这给预备党员转正工

浅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也进一步加大,使得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教育难见效、作用难发挥和先进性难保持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现就如何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存档制度。要求对外出时间较长的党员,在外出前向所在党支部如实汇报,所在党支部对外出党员的基本情况、外出去向、外出时间、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存档,实行跟踪管理服务,各支部要定期定时对流动党员信息进行修正完善。 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一方面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沟通长效制度,对每一个流动党员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联系沟通。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月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管理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管理,确保每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管理范畴。 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党支部要指定专人与其进行交谈,对党员提出外出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他们外出不忘学习,通过自学各种理论知

识,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服务人民打下基础。对于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党员,予以表彰或通报;对外出前不按规定向党支部汇报、外出较长时间不与党支部联系的党员,通过各种形式给以提醒、警告。 建立流动党员走访慰问制度。为让流动党员外出期间能安心工作,要求各党支部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了解家庭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家庭情况较为困难的,将在农村低保、党内关怀等方面给予照顾。流动党员农忙或春节期间返乡后,党支部进行上门慰问,鼓励他们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建立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制度。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流入地和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每年基层党组织开展返乡流动党员建言献策活动。

流动党员管理方案

三塔集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村委会: 为了更好的发挥流动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实施范围及管理对象 实施范围:镇机关党组织、镇各村党组织、企业党组织。镇域内其他党组织应根据职责要求,结合党务工作实际,参照本实施方案,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实施细则。 流动党员管理对象:主要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包括:外出务工经商地点、时间不确定的党员;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退役军人等人员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或组织关系存放在人才(劳动)服务机构的党员。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双向管理、共同教育。树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一盘棋”的观念,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双向互动、共同负责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坚持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从业特点、生活环境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等多种方式,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三、组织机构 成立镇党委流动党员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耿振平; 副组长:张平久; 成员:张朝金、张志业、刘西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流动党员管理的日常工作。赵复魁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闫振、刘士如、刘惠群、田洪涛 四、职责内容 (一)对流出地党组织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及时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对每一名外出流动的党员均要单独登记,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情况; 3.要在本党组织内为每位外出流动党员确定一名联系人。联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更为深入,以人员、资金、技术流动为表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渐成主流。在此背景之下,一个新生群体——流动党员逐步引起各级党委广泛关注。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面对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寻求完善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径,2011年,***县委组织部成立课题组,通过随机走访、电话采访、问卷答访、交流互访、跟踪随访等形式,专题调研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流动党员管理概况 我县辖157个村,21个社区,设村党总支127个,村党支部30个;社区党总

支2个,党支部19个,共有农村党员17799名。本次调查“流动党员”概念采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流动党员的定义为准,全县农村登记流动党员104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5.85%。调查发现,我县流动党员呈现“五个集中”的趋势。一是年龄梯度集中。青壮年占65.7%;二是性别构成集中。多为男性,占比93.6%;三是学历层次集中。均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以上学历占78.8%,明显超出农村党员平均基数;四是流动去向集中。流向以“长三角”工业城市为主,江、浙、沪占91.5%,在三地之中,上海又占据7成;五是职业分布集中。以进城务工为主,投资经商为辅,在务工人群中,从事建筑业、铸造业、服务业占据较大比例,收入超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六是流动时段集中。定期外流,定时返乡,呈现“候鸟式”迁徙,一般春节期间为返乡高峰,农忙、中秋、国庆为往返相对密集的次高峰。

分析统计样本资料不难发现,农村流动党员基数大、年龄轻、素质好、精力旺、收入高、分布广,已成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刻不容缓。 二、流动党员管理做法 针对我县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村级党建管理工作实践,根据《党章》及上级有关意见精神,我县制定“五专”制度,确定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基本框架,取得一定成效。 ——专题研究。每年年初各级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流动党员管理,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探求工作路径,制定工作方案,督查工作进展,考核工作成效,完善工作规划。 ——专人负责。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确定流动党员管理员。全面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制,基层支部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支委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措施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措施 **省**县22个乡镇共有农村流动党员946名。县委在充分把握流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全县农村实际,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收到明显成效。 一是建立专门档案。对全县农村所有流动党员建立档案,达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所从事的个体经营项目,掌握新住址,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 二是确定专人联系。支部在每名流动党员的:同一村民小组中指定一名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联系。 三是利用流动证卡。全县22个乡镇党委都向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一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管理卡,要求他们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把他们的从业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入证卡,结束流动后上交原支部。

四是行业归口管理。县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9年初制定下发了>,对流入县城的农民党员实行行业归口管理。 五是建立完善制度。22个乡镇普遍健全并认真执行了四项制度:1.登记制度,党员外出前写出申请,注明拟外出的时间、地点、从事行业以及联系办法2.谈话制度,规定流动党员每次回乡至少同联系人和支部谈话一次,支部根据其思想状况提出新的要求。 3.思想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在外每年至少向支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两次,汇报材料存入本人档案。 4.补过组织生活制度。每年以党委为单位,以乡镇党校为阵地,利用七一或春节前后对外出回乡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补课。 六是职能部门制约。针对前几年出现的个别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不打招呼,造成组织不掌握去向的问题,各乡镇党委把各支部党员名单印发给本乡镇各职能部厂,各职能部门办理党员外出事宜时进行"三年一沟通",即看是否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管理卡,是否交纳了当年党费,是否和支部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1 2020年4月19日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根据《党章》及中央、省、潍坊市党员管理工作有关文件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2、流动党员系指离开原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但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2 2020年4月19日

3、流动党员管理要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保证党员组织关系适时转移,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及党组织设置 4、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她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在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较短(六个月以内)或组织关系暂时无法转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 3 2020年4月19日

公务、休假探亲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单位、当地党组织。 5、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移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镇(街道)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保存在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的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党组织应接收这些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6、破产、解体企业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可迁移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或村党支部。破产、解体企业的主管部 4 2020年4月19日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规章制度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规章制度 一、农村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 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及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受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 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 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三)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 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的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原因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 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五)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六)《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 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 核一次。 一、党员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参加正式党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应事先向党支部报告外出的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二、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将其组织关系转至外出地党组织。党员临时或无固定地点外出,组织关系仍由 村党支部管理,并报镇党委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建立临时党组织。外出党员和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应主动与所属党组织保持经 常联系,定期汇报情况。 四、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应及时到外出地党组织报到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相互激荡,交互推进。如何探索和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党内统计数据显示,社区流动党员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随着党员责任区的不断深入和居民区党建“三三制”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截至2007年11月30日,17个居民区党组织共发放流出党员《活动证》119人;流入党员9人(其中:本市2人,外省市7人),涵盖7个居民区。 1、流出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出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6人,占38.70%;中专、高中学历的43人,占36.10%;初中学历的30人,占25.20%。从性别比例看,男性89人,占74.80%,女性30人,占25.20%。 2、流入党员基本情况

从年龄结构看,中老年占有相当比例,平均年龄57.10岁;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入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人,占33.33%;中专、高中学历的5人,占55.56%;初中学历的1人,占11.11%。从性别比例看,男性5人,占55.56%,女性4人,占44.44%。 二、存在问题 1、基本状况分析 流动党员与归属地党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低。从空间上看,拉长了党员与党组织的直接联系;从管理上看,增加了流出地党组织的管理难度;从组织生活上看,流出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91人,占76.47%,不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28人,占23.53%;流入的9名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占100%;从流出党员状况看,都为外出就业;从流入状况看,都为照顾子女。 2、空挂党员显现 流出党员流动性大,人员很难找到,无固定休息日,早出晚归,有的长期流动在外地工作,组织联系只能通过其家属长途电话联系;还有的长期居住在外地,上海房子出租,这样的组织关系应转出,因人员无法找到,目前还滞留在居民区。 3、认同组织较低 大部分流动党员正值中年,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只关心打工赚钱,党员身份不重视、无所谓,党组织多方做工作,个别党员强调家庭生活困难,甚至说:“没有经济保障,何来党员身份”。组织生活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观念淡薄,作用发挥明显不足。

切实做好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对各级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加快推进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流动党员生产生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当前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通过流动党员去影响、团结、帮助、带领农民工克难奋进,使他们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第一,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掌握流动党员情况。做好摸底登记工作,将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摸底登记的范畴,及时准确地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党员外出要主动向所在支部报告外出时间、地点,并按要求转移好组织关系,支部要进行登记并定期向上级党委汇报。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专人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度,努力保证流动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结合摸底工作认真查验和补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切实做好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流动党员信息库,确定专人每月进行更新和维护,实行信息库定期交流和流动党员变动情况通报备案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第二,要健全完善双向管理模式,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两地管工作。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要加大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各种组建模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加强与当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形成双向领导、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的工作格局,从而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开展活动,有活动的地方就有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中组部和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规定,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凡按照规定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有关党组织应予以接纳,及时将其编入一个党组织,并登记造册备案。流出地党组织侧重于负责党籍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目标管理等;流入地党组织侧重于抓好思想教育,并将流动党员接受教育及表现情况,函寄流出地党组织,使党员不管流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理到哪里。第三,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一是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和党员服务站(点)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全程代理制度,为流动党员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政策、信息服务,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办理证照、子女入学、落实户籍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二是依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等机构,设立流动党员就业服务供需发布栏,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采取电话联系、短信问候、开通网上论坛、网上谈心、网上咨询等措施,充分发挥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作用,搭建流动党员互动平台,缩短外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沟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第四,要积极开展帮扶服务,切实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加强技能培训。采取灵活、短期、分散等方式,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力争在短期内使下岗失业流动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二是加强就业引导。采取就业指南、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推荐给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等措施,努力帮助下岗待业流动党员实现再就业。三是加强创业帮扶。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给予支持,引导他们把市场信息、创业资金、发展项目等带回来,服务家乡建设。四是走访慰问。结合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工作,集中开展对流动党员的走访慰问活动,从思想、心理上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在生产、生活上为他们排忧解难。对未返乡的流动党员,可采取电话慰问等多种方式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也要帮助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第五,要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引导流动党员按照六大员的要求,积极为家乡崛起作贡献,即:做家乡群众外出就业的引领员,积极向家乡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传授就业经验,引领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做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在===名流动党员中,==周岁

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二)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多数党员不能参加从业地的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与从业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很少。有的党员因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

XXX 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XXX村党总支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构筑组织机构。村党员总数达152名,其中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有32名,我们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推选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为联络人,对流动党员进行直接管理,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更趋科学,管理起来更加简便。 2、规范管理,构建管理机制。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我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变“有组织无活动”为“有组织有活动”。一是建立制度,规范管理。先后制订出台《发展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强化教育,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作用,以信息交流、网络教育等为裁体,积极开展“三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三是加强联系,跟踪服务。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 3、发挥优势,激发创业热情。流动党员大多在外闯荡,信息量非常大。党支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春节期间,通过座谈会形式为党

员们提供交流机会,让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互相帮助,鼓励他们创业致富。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流动党员素质的提高。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党员流动会越来越频繁,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也多了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组织难运作、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三、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几点措施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流动党员管理的个性化。 1、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2、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 3、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4、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 XXX村党总支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流动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近,笔者对××县流动党员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截止====年=月,全县共有流动党员===人,占全县党员总数====人的=.==%。流出党员===人,流入党员===人,其中:农村党员===人,占农村党员数的=.==%,占流出党员的==.==%。流出党员中,连续外出=个月以上的有===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入党员===人,=个月以上的==人,=个月以下的==人。流动党员主要分布在农村,也有少部分是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倒闭企业中的党员,其中未落实单位的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人,未落实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人,停产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员==人。从现状看,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高。在===名流动党员中,==

周岁以下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名,占流动党员数的==.=%。从年龄和文化上看,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特点。 二是外出范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的流向以农村向城市流动为主。流出省外的===名,流出至省内的===名,分别占外出总数的==.=%、==%。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原因,流动党员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流动性相当大。党员在工作单位之间的流动相当频繁,大部分流动党员很难在一个单位较长时间工作。 二、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去向难掌握 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外出党员管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教育管理不严,制度不全,流入、流出无登记,以导致部分党员“来去自由”,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此外,还有因受灾等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外出党员,由于情绪低落,对党组织有怨言,逐步疏远了党组织。 活动难开展 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

党员管理台账的内容

党员管理台账的内容 党员管理台账的内容 党员管理的成功实践大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新形势下不断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即构成了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的制度。 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只有把党员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并在其中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有坚强的战斗力。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组织,既是党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二是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党员必须在党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通常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应认真负责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这项制度是加强党员管理,对党员进行批评监督,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项组织保证。

三是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 党员定期参加组织生活会,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求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此外,其他同志在思想和工作上有什么问题,出现什么情况,也应当随时向党组织汇报和反映。这项制度是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和监督的一种方式,是党组织了解掌握党员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途径,是我们党内生活的优良传统之一。 四是党日制度。 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党的活动的专门时间的规定。通常每隔一定时间安排一次,用以召开党的会议,研究党的工作,进行党的教育,过组织生活,接收新党员入党,以及向群众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等。坚持这一制度,对于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增强党员党的观念,增进党的团结,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党员交纳党费制度。 是指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向党组织交纳用于开展党的活动的经费。按期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一个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党员交纳党费,不仅仅是在经济上资助党,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按照党章规定,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者,应当按自行脱党处理。

农村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流动党员工作总结 篇一:湘乡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搭建创先争优舞台施展流动党员才华 ——湘乡市四措并举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破解流动党员组织运作难、管理到位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湘乡市针对全市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范围广、流动时间长等实际情况,创新各项活动载体,使流动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位、流而有家、流而有为,确保创先争优不掉队,争当先锋有舞台。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管理服务,确保“流而有序”。湘乡市目前有外出流动党员2128人,各党支部对他们实行“一薄”(流动党员登记簿)、“一库”(流动党员信息库)、“一证”(流动党员证)管理,外出流动党员全部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各级党委(组)都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每个支部明确支部书记为流动党员联络员,在市委组织工作网和乡

镇门户网站都开设了“党建动态”专栏,及时反映当前的党建工作动态和各类党建信息。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书记采用QQ 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群内讨论和个别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近况,为“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搭建平台。在党员流出时,坚持为流动党员开具党员介绍信,让其到流入地参加组织活动,村支部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沟通,不断完善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有效掌握流动党员活动情况,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序。 二是强化培训引导,确保“流而有位”。根据流动党员的流动规律和职业特点,充分利用春节和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为流动党员“加餐”,通过业余党校和远程教育等培训平台,采取“课堂式”、“远程式”、“送学式”、“轮训式”等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流动党员开展送变电、高压架线、养殖、种植、建筑、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让每个流动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他们出去后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和需要,确保流动党员“出去能务工,回乡能创业”。今年七一前夕,市委组织部领导和乡镇村党组织负责人分别到新疆、广东、海南等地的流动党支部,为流动党员派送党建学习资料,了解他们参加组织生活的动态和成果,听取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120余条。同时,党支部经常走访慰问流动党员的家属,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马沱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农村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和居住地变化等原因,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农村党员。 二、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原则。 三、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外出前的党费交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三)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每月到流动党员家中做一次家访,每月给流动党员写一封家乡信函,每年春节期间召开一次流动党员座谈会,对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进行表彰奖励,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原所在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四、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确认身份后及时接收并编入支部,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二)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四)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说明事由,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应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半年向原所在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年至少为家乡办一件好事、实事。接到原所在党支部要求参加换届选举、民主评议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原则上应按时返回参加。因特殊情况不能返回的,应及时向原所在党支部说明原因,并履行请假手续。正式党员应在其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向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适应新形势下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的新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根据《党章》及中央、省、潍坊市党员管理工作有关文件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2、流动党员系指离开原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地或者外单位流入但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3、流动党员管理要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保证党员组织关系适时转移,使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及党组织设置 4、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六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在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

较短(六个月以内)或组织关系暂时无法转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学习进修、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单位、当地党组织。 5、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的党组织;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其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或转移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镇(街道)党组织。党员在流动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保存在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的市人才(劳动)服务中心党组织应接收这些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因某些原因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 6、破产、解体企业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可迁移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党支部或村党支部。破产、解体企业的主管部门党委应及时将企业的破产、解体及党员基本情况书面报告市委组织部。 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凡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的都要成立党支部,转制企业(含租赁、转让、拍卖、停产)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应保留或建立党支部,不足3名党员的经济组织可以通过组建联合党支部等形式健全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