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

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一般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是由于铁质在各器官广泛沉积造成器官损害所致。但患者大多数为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女性月经、流产、妊娠等经常失血以致铁质丢失较多,减轻了铁质的沉积,故不易表现症状。

又如遗传性斑秃是一种以头顶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进行性、弥漫性、对称性脱发,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男性杂合子(Bb)会出现早秃;而女性杂合子(Bb)不出现早秃,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早秃。从大量系谱分析表明,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连续数代表现,男女均可患病,并且可以男传男)。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等的影响,使得女性杂合子不易表现,而女性纯合子才得以表现,即女性外显率低于男性,故男女性比率表现为男多于女。属于这类疾病的还有:遗传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门狭窄、痛风等。也有些从性遗传病表现为女多于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性肾炎、色素失调症等。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

完全不表达。只是性别遗传,比如只发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不会跨性别遗传。

比如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睾丸女性化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都只在男性中出现这种症状;子宫阴道积水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只在女性中出现。

伴性遗传的关键在于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关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比如:红绿色盲、抗V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等随X或Y染色体遗传。

总的来说,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

1.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是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而伴性遗传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质。

2.限性遗传只发生在一种性别上,而从性遗传是发生在两种性别上,但受个体影响差异;伴性遗传是发生在两种性别上,和性别的发生频率有差异。

遗传

细胞内有哪些细胞器,各有什么功能? 1.在线粒体上,有很多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颗粒,即多种呼吸酶。它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的场所,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所以有人称线粒体为细胞的“发电站”或“动力工厂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 3.内质网是细胞质中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广泛的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它与细胞膜及 核膜相通连,对细胞内蛋白质及脂质等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4.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一般认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 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是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 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密切关 系。 7.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 因此,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态。 8.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其内含有很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 多物质。 9.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物质即遗传物质叫做染色质,就在 染色质上。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物质即遗传物质,就在染色质上。 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1.方向性:密码子的阅读方向是5到3端。 2.简并性:除蛋氨酸和色氨酸只有一个密码子外,其它氨基酸都有好几组密码子。 3.通用性:无论是病毒还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都共同使用一套密码字典,但有例外。 4.连续性:在mRNA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密码子的排列是连续的,既没有重叠也没有间隔。 5.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6.变偶性:密码的简并性只涉及第三位碱基,即同一个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中,前两个碱基均相同,第三个不同。 连锁遗传与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及其细胞学基础 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独立遗传且无互作,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其比例分别为9:3:3:1。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的四种类型比例应为1:1:1:1。如为n对独立基因,则F2表现型比例为(3:1)n 的展开。 独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控制两对或n对性状的两对或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连锁遗传的表现特征:如两对相对性状表现不完全连锁,那么将两对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F1表现其亲本的显性性状,F1自交F2产生四种类型:亲本型、重组型、重组型、亲本型,但其比例不符合9:3:3:1,而是亲本型组合的实际数多于该比例的理论数,重组型组合的实际数少于理论数。如将F1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测交后代形成的四种配子的比例也不符合1:1:1:1,而是两种亲型配子多,且数目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少,且数目也大致相等。

遗传学_名词解释

叠加效应或重叠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队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和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将孟德尔比率修饰为15:1 上位效应或上位作用:又称异位显性。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效应。与显性相似,因为这两者都是一个基因掩盖了另一个基因的表达,区别就在于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而上位效应是非等位基因间的掩盖作用,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也称为异位显性。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 上位性和显性的区别:1 显性是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掩盖另一隐性基因2 上位性是非等位基因的掩盖,掩盖者称上位基因,异位显性,被掩盖者称下位显性 并发系数: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两个单交换率的乘积)的比值 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剂量补偿作用:是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一定存在一种机制可以补偿x染色体的超量。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良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剂量的遗传效应。 两种机制:1 调节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2 通过失火雌性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来实现的,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细胞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是有活性 假连锁:两对染色体上原来不连锁的基因由于靠近易位断点,易位杂和体总是以交替式分离方式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就表现出假连锁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基因表达:基因编码的信息转化为细胞结构并在细胞中行使功能的过程。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 变异: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遗传: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工程:把生物的遗传物质费力出来,在体外进行基因切割、连接、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按设计有计划削减,添加和代换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方法和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第一章 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染色体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 第二.三章(孟德尔遗传定律) 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可能表现不同,这种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的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核苷酸信息。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形性状的基因。 基因型:是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内在遗传组成。 表型:对某一生物体而言是指它具有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但对于某一性状来说就是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等位基因:二倍体生物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基因座位上,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想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生物体。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生物体 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相交

回交:是指杂交子代与亲代之一相交 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基因型。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连锁遗传) 相斥相: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相引相: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联系在一起。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连锁遗传:把不同性状常常联系在一起想后代传递的现象。 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指场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第五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交配。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第六章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上一个座位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叫基因突变。 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 缺失:染色体丢失了带有基因的某一区段。 重复:正常染色体增加了与自己相同的某一区段的结构变异叫重复。 倒位:正常染色体某一区段的基因序列发生了180°颠倒的现象。 易位: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转移的现象称为易位。 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某臂的外端。 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段位于染色体某臂的中间 顺接重复:指重复区段的基因序列与原染色体上基因的序列相同的重复。 反接重复:指重复区段内的基因顺序发生了180度颠倒。 剂量效应:同一种基因对表型的作用随基因数目的增多而呈一定的累加增长。 位置效应:基因由于改变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相互易位:指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都被折断,两个断片交换重接到两条被折断的非同源染色

遗传学 名词解释

2、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构成一个等位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3、F因子:又叫性因子或致育因子,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微小的、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大约为大肠杆菌全长的2%,F因子在大肠杆菌中又叫F质粒。 4、母性影响:把子一代的表型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的现象叫母性影响。 5、伴性遗传: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6、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3、细胞质遗传:在核外遗传中,其中由细胞质成分如质体、线粒体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4、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5、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2、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细菌的小片断染色体或基因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细菌的过程叫转导。 3、假显性:(pseudo-dominant):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这种现象叫假显性。 4、跳跃基因(转座因子):指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5、核外遗传:由核外的一些遗传物质决定的遗传方式称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1、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着色较浅,呈松散状,分布在靠近核的中心部分,是遗传的活性部位。着色较深,呈致密状,分布在靠近核内膜处,是遗传的惰性部位。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存在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及核仁组织区,后者在间期时仍处于浓缩状态, 2、等显性(并显性,共显性):指在F1杂种中,两个亲本的性状都表现出来的现象。 3、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4、连锁群: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经常表现相互联系,并同时遗传于后代,这种存在于一个染色体上在遗传上表现一定程度连锁关系的一群基因叫连锁群。 5、性导:利用F∕因子形成部分二倍体叫做性导(sex-duction)。 6、遗传工程:狭义的遗传工程专指基因工程,更确切的讲是重组DNA技术,它是指在体外将不同来源的DNA进行剪切和重组,形成镶嵌DNA分子,然后将之导入宿主细胞,使其扩增表达,从而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形成新的基因产物。 1、核型与核型分析:通常把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数目称为核型,通过细胞学观察,取得分散良好的细胞分裂照片,就可测定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分类和编号,这种测定和分析称为核型分析。 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变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改变的现象。 3、平衡致死品系:两个连锁的隐性致死基因,以相斥相的形式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倒位抑制交换作用,永远以杂合状态保存下来,表型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做平衡致死品系,也叫永久杂种(permanent hybrid)。

遗传学 重点内容

遗传掌握概念: 顺反子: 1955年本泽尔(Seymour Benzer)提出顺反子(cistron)概念,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一个顺反子决定一个多肽链。 复等位基因:指在染色体上占据同一位点的三个以上的基因。 超基因:是指作用于一种性状或作用于一系列相关性状的几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发生了许多个突变以致失去原来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外显子,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编码序列是不连贯的,即在两个编码序列之间由一段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序列。编码序列成为外显子,非编码序列成 为内含子 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重叠基因:编码大蛋白质分子的基因包含了编码小蛋白质分子的基因。两个基因共有一段重叠的核苷酸序列,这就是重叠基因。 转座子(或跳跃基因):基因绝大多数是固定在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但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从染色体的某一位置跳到另一位置 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这类基因成为转座因子。 Ac-Ds系统:激活解离系统,位于基因C附近有一个解离因子,它能够控制基因C 的表达.当Ds存在时,基因C不能合成色素,所以籽粒或叶片仍然表现无色.Ds 如果离开基因C(从原来位置上断裂或脱落),基因C又重新得以表达,籽粒或叶片表现有色.更有意思的是,Ds是否离开基因C,又受到第三者——激活因子(Ac,Activator)的控制.当Ac存在时,Ds从染色体上解离,从而解除了对基因C的抑制,基因C得以表达.Ac不存在时,Ds不解离,则基因C受到抑制而得不到表达.这就是“Ds—Ac调控系统”. 癌基因:是一类会引起细胞恶性癌变的基因。其实,癌基因有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刺激细胞正常的生长,以满足细胞更新的需要。只有当癌变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在没有接受到生长信号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促使细胞生长或使细胞免于死亡,最后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而出现癌变。 抑癌基因:又称抗癌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变基因活性的一类基因,其功能是抑制细胞周期,阻止细胞数目增多以及促使细胞死亡。 不育系:S(rr)个体由于能够被N(rr)个体所保持,其后代全部为稳定不育的个体,称为不育系(A)。 保持系:N(rr)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称为保持系(B)。恢复系:N(RR)或S(RR) 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称为恢复系(R)。 B染色体:存在于某些生物细胞内的一些超过正常染色体数目以外的染色体,比正常染色体小,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 异固缩现象:细胞分裂时, 核内染色质要凝缩成染色体结构,对碱性染料着色很深,一旦脱离分裂期, 染色体去凝集成松散状态, 此时染色着色力减 弱。但是,有些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凝缩周期与其它的不同,这种现象称 为异固缩。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染色较浅,着色均匀,螺旋化低,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基因活性区。 异染色质:染色深,螺旋化程度高,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很少发生变化的惰性区,

遗传学部分名词解释

遗传: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细胞:生物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浅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质。 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核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上,可根据染色体的长度、找着丝点的位置、长短臂之比(臂比)、次缢痕的位置、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对染色体予以分类和编号,这种队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约200bp的DNA超螺旋、由H2A/H2B/H3/H4各2分子构成的蛋白质八聚体。 受精:也称作配子融合,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双受精:被子植物中两个精核中的一个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发育成种子的胚 。而另一个与2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的过程。 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指胚乳(3n)性状受精核影响二人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果实直感(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爱(2n)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副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在表现方式上相似,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区别。胚乳直感是受精的结果,而果实直感却不是受精的结果。 生活周期:个体发育全过程或称生活史。 世代交替:在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生活周期包括一个无性时代和一个有性世代,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偶线期出现的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但有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性状:指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 等位基因:遗传学中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完全显性: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复等位基因:遗传学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复等位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变形的结果。类型: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积加作用:两种限女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是,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两队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以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其遮盖作用的基因如果是显性基因,称为上位显性基因。隐性上位作用: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其上位性作用。抑制作用:在两队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想在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 返祖遗传: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限性遗传、伴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 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一般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原发性血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是由于铁质在各器官广泛沉积造成器官损害所致。但患者大多数为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女性月经、流产、妊娠等经常失血以致铁质丢失较多,减轻了铁质的沉积,故不易表现症状。 又如遗传性斑秃是一种以头顶为中心向周围扩展的进行性、弥漫性、对称性脱发,一般从35岁左右开始。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病例仅表现为头发稀疏、极少全秃。男性杂合子(Bb)会出现早秃;而女性杂合子(Bb)不出现早秃,只有纯合子(BB)才出现早秃。从大量系谱分析表明,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连续数代表现,男女均可患病,并且可以男传男)。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等的影响,使得女性杂合子不易表现,而女性纯合子才得以表现,即女性外显率低于男性,故男女性比率表现为男多于女。属于这类疾病的还有:遗传性草酸尿石症、先天性幽门狭窄、痛风等。也有些从性遗传病表现为女多于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性肾炎、色素失调症等。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 完全不表达。只是性别遗传,比如只发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不会跨性别遗传。 比如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睾丸女性化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但都只在男性中出现这种症状;子宫阴道积水也是一种遗传病,但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只在女性中出现。 伴性遗传的关键在于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相关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比如:红绿色盲、抗VD佝偻病、外耳道多毛等随X或Y染色体遗传。 总的来说,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 1.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是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而伴性遗传是性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质。 2.限性遗传只发生在一种性别上,而从性遗传是发生在两种性别上,但受个体影响差异;伴性遗传是发生在两种性别上,和性别的发生频率有差异。

遗传学名词解释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总和。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如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具有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如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杂合体。 独立分配: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表型效应:基因型对表型的作用效果。 反应规范: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中所显示出的表型变化范围。 表现度: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某种基因型决定的表型在不同个体间的表现差异程度。 外显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群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表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完全外显和不完全外显) 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或表型模拟。这种因表型模写而出现的性状称为拟表型。 连锁: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现象。 连锁基因:某些基因因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一起遗传。 连锁群:由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所构成的集合。 完全连锁: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两种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类型的配子,就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类型配子,称为不完全连锁。

遗传学名词解释

1.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2.突变:DNA分子某些部分的基因能够发生改变,使生物产生性状 的差异。 3.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仅有拟核)以及没有 膜包被细胞器的细胞。 4.真核细胞:指一类结构复杂、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细胞。 5.核仁: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呈中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状 结构,其组成成分有rRNA、rDNA和核糖核蛋白。 6.染色体: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 形态的复合结构。 7.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因其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称为常染 色体。 9.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10.常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纤细处于伸展状态,并对碱性染料着 色浅的染色质。 11.异染色质:指间期核内聚缩程度高,并对碱性染料着色深的染色 质。 12.组成性染色质:指除复制期外均处聚缩状态的染色质。它是由相 对简单、高度重复DNA序列构成。

13.兼性染色质:指在某细胞外,或其发育的某阶段,原来的常染色 质卷缩、丧失转录活性而变为异染色质。 14.着丝粒:也叫着丝点。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 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染色较浅。 15.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 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 16.复制原点:在基因组上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 17.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 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18.次缢痕:指某些染色体臂上除主缢痕外还常含有另外缢缩区域。 19.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圆形或圆柱形的染色体片段,通过 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20.核仁组织中心:在细胞分裂时,次缢痕紧密相连核仁,也称为核 仁组织中心。 21.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2.核型分析:又叫染色体组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 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这样进行分析过程称为核型分析。 23.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 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遗传学第四章

第四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本章重点: 性别决定:与性别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性染色体; 成对性染色体往往异型:XY型、ZW型; 性连锁。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学时:6 第一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的发现 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enking在半翅目昆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发现一团染色质,在一半的精子中有这种染色质,另一半没有,命名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 1905年E.B.Wilson证明,在许多昆虫中,雌性个体具有两套普通的染色体(常染色体)和两条X染色体,而雄性个体也具有两套常染色体,但只有一条X染色体。 生物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 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常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常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结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如:果蝇n = 4 雌3AA+1XX 雄3AA+1XY 二、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几种类型 (1)XY型性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的类型。人类、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和某些鱼类以及很多昆虫和雌雄异株的植物等的性决定都是XY型。 雄性是异配性别(heterogametic sex),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雌性是同配性别(homogametic sex),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子女的性别是由精细胞带有Y染色体还是不带有Y来决定的,因为Y染色体上有决定睾丸形成的基因,故Y染色体对于人类雄性的性别决定至关重要。 (2)ZW型性决定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都属于这一类型。 雄性具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叫做ZZ;雌性具有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 雄性是同配性别,而雌性是异配性别。子代性别由卵细胞中带有的Z染色体或者是W 染色体来决定 (3)XO型性决定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蟋蟀和蟑螂等)属于这一类型。 雌性的性染色体成对,为XX,雄性只有一条单一的X染色体,为XO。 蝗虫雌性22+XX 雄性22+XO (4)雌雄决定于倍数性:如蜜蜂、蚂蚁。 正常受精卵→2n为雌、 孤雌生殖→n为雄。 (5)植物的性别决定大部分雌雄异株植物都属于雄性异配性别,雌株为XX,雄株为XY。 例如:女娄菜性别主要取决于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在无Y染色体时,无论X染色体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 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 1、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与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 :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与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与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就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 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就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就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遗传学总结

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出现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 染料着色的网状复合物叫染色质。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易被碱性材料染色的丝状和棒状小体,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染色质浓缩凝聚而成,是生物遗传物 质的主要载体。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 有丝分裂的意义: ⑴.生物学意义: * 有丝分裂促进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加; * 均等方式的有丝分裂,能维持个体正常生长和发育,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⑵.遗传学意义: ①.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两个子细胞提供与母细胞完 全相同的遗传基础; 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meiosis):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 发生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3.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 生物生活周期中和配子形成过程中必要阶段; (2). 最后形成雌雄性细胞,各具半数染色体(n); 雌雄性细胞受精(n + n2n) 合子全数染色体保 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3). 在中期I 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后期I染色体 是随机分别拉向二极自由组合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 如果在3 X 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 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果实直感(metaxenia):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 本的某些性状。 异染色质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常染色质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单位性状(unit trait):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 的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与矮秆等。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2.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是可以观测的。(1).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成对的基因型相 同。如CC、cc 或称纯合体,纯质结合。 (2).杂合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成对的基因不 同。如Cc 或称杂合体,为杂质结合。 测交法(test cross):也称回交法,即把被测验 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因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 (Ft)出现的表现型和比例来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 (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限性遗传只局限于一种性 别上表现,而伴性遗传则可在雄性也可在雌性上表现,只是表 现频率有所差别。 从性遗传(sex-controlled inheritance) 或称性影响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不是指由X及Y染色体上基因 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 1.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其遗传方式总与性别相联系。 2. 表现度(expressivity):特定基因决定的性状,该性状表现的程度称为表现度。 3.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4. 并显性——共显性(codimance):双亲的性状在F1个体的同一个细胞上得以显现。 5.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除有亲型配子外,还有少数的重组型配子产生的现象。 6. 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是指F1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7. 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8. 不育系[S?(rfrf)]:将选择到的雄性不育单株与可育的个体杂交再经连续回交培育而成的具有雄性不育特征且整齐一致的品质。 9. 保持系[N(rfrf)]: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交后,能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的品系。 10. 恢复系[N(RfRf)]:某一品系与不育系杂后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特征。 11. 部分二倍体(partical diploid):既带有自身完整的基因组,又有外源DNA片段的细胞或病毒,称部分二倍体。 12. 操纵子(operon):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结构基因的总称。 13.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14.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llinated plant):天然异交率在5-20%之间的植物。如棉花、高粱、甘蓝型油菜等。 15. 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 16. 纯合体(homozygote)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的两基因成员完全一致(双显或双隐) ,具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为纯合体。如:CC、cc。 17. 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18.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顺序的变化。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从而影响表型,甚至是致死的。 19.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20. 颠换(Transversion):异型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置换。 21. 调控基因(regulator gene):其产物参与调控其他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22. 断裂基因(splitting gene):在DNA分子的结构基因内既含有能转译的区段,也含有不转译的区段,这类基因称断裂基因。 23. 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24. 附加体(episome):既能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又能整合在染色体上的质粒。 25. Hfr: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嵌入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可引导供体基因快速地传递给受体基因,从而使受体菌的重组频率大大提高,故这种染色体被整合进F因子的受体菌称Hfr。 26. 复等位基因( multiple alleles):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27. 复制子(replicon):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DNA叫做复制子。 28. 干扰或干涉(interference):在1对染色体中,1个位置上的1个单交换对于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称干扰或干涉。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生理或行为特征称为性状(character/trait) 2、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 对性状 3、显性(dominate)性状:在子一代中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4、隐性 (recessive)性状:在子一代中未出现来的某一亲本的性状。 5、基因型(genotype):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6、表现型(phenotype):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7、纯合基因型: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CC和cc;这类 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8、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地进 入不同的配子,在一般情况下:F1杂合体的配子分离比为1:1,F2表型分离比是3:1, F2基因型分离比为1:2:1 9、测交(test cross)法: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根据侧交子代(Ft)的表现型和比例 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10、独立分配定律: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其独立性。配子形 成时,各等位基因彼此独立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11、系谱分析法:用图解表明一个家族中某种性状(或遗传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而判断该性状(或遗传 疾病)的遗传方式。 12、外显率(penetrance):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 分比表示)。就是说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 可能没有表达,这样外显率就小于100%——不完全外显。外显率为100%—— 完全外显 13、表现度(expressivity):是指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14、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5、镶嵌显性:由于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子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的镶嵌图式。 16、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17、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在杂合状态下即表现致死作用的致死基因 18、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 19、基因互作:基因在决定同一生物性状表现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作用。 20、互补基因:两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并影响生物的某同一性状时才使之表现该性状,其中任一 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性状出现,这类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21、叠加效应:不同基因对性状产生相同影响,只要两对等位基因中存在一个显性基因,表现为一种性状; 双隐性个体表现另一种性状;F2产生15:1的性状分离比例。 这类作用相同的非等位基因叫做叠加基因 22、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 因。 23、显性上位:在上位效应中,起掩盖作用的是一个显性基因,使另一个显性基因的表型被抑制,孟德尔 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2:3:1 24、抑制基因:有些基因(如I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的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 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类基因称为抑制基因,孟德尔F2表型比率被修饰为13:3 25、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成对的性染色体往往是异型,即形态、结构、 大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26、常染色体:其它各对染色体,通常以A表示。常染色体的各对同源染色体一般都是同型,即形态、结 构和大小基本相同。

高一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高一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高一生物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遗传学名词解释1 1、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effect):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2、返祖现象:是指在后代中出现祖先性状的现象。 3、积加作用(additiveeffect):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例如,南瓜果形遗传。 4、重叠作用(duplicateeffect):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5、上位作用(epistaticeffect):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 6、显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 7、隐性上位: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 8、抑制作用(inhibitingeffect):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9、多因一效(multigenic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0、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形状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3.真实遗传(breeding true)/ 纯育(true-breeding):子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的品系称 为纯育,这种生物的性状能够代代稳定遗传的现象称为真实遗传。 4.并显性/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 显性遗传,或共显性遗传。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 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叠加基因/重叠基因:对同一性状的表型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 7.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 的遗传方式称为性连锁遗传,亦称伴性遗传。 8.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

称为限性性状,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 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C):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 并发系数。并发系数越大表示干涉作用越小。 11.C值(C value)和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 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称为N值悖理或N值佯谬。 12.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在子囊菌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交换使得异源双链DNA的核苷 酸对发生错配,错配的核苷酸对经过修复校正后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从而使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发生异常分离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基因转变。(自己总结,仅供参考) 13.同线分析(synteny analysis):将连锁分析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得方法称为同线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